当前位置:首页 > 高辣 >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第238部分阅读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 作者:未知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第238部分阅读

    睿骂道:“你快成狗才,我并没有和她约下来,不过是郭世子去年约我逛白云观,遇到她一次,她还记得我,我也还记得她,这有什么稀奇。”

    “然后呢?”朱小根要听的是下文。朱睿没好气地道:“然后就这么认识了呗,她提着花儿走街上卖,郭世子要买她的花儿又遇到一次。”

    “再然后呢?”朱小根又笑脸嬉皮地问下文。“祖母要花儿,我让她弄来,她说等两天,我要出京了,当然告诉她一声去,免得她那花不卖候着我。”朱睿皱起眉道:“明白了吧,我这一回来就要去军中,再没有时间去理会她,你可以放心了吧。”

    朱小根一脸一身轻松放心的样子,看着城门道:“咱们回家吧,王爷王妃都盼着您呢。”这一次世子进城就是轻骑,一主一仆进了城,打马往王府里来。

    在王府前下了马,门房里的人吃惊的迎出来:“世子爷,您。。。。。。就这么回来了?”朱小根皱眉道:“那要怎么回来才是?”

    太过惊奇的门房这才换过话来:“不是说还要几天,大管家让人迎着您呢,您这就到了。”朱子才匆匆也迎出来:“世子爷回来得早,果然是王爷说对了,说你必不耐烦坐那船,一定是自己先赶回来。”

    然后命人进去回话:“王爷和王妃都在房里呢,先去回一声才是。”阻止住的朱睿道:“朱大叔不用了,我自己去,再去看看胖倌弟弟。可还是那么胖呢?”

    陪着往里走的朱子才道:“还是胖乎乎的,人来看了都说王妃养得好。”朱睿哦一声道:“只是三弟给我的信里,总是把那胖说得象是不能看一样。”两个人一路说话一路走进去。

    妙姐儿和朱宣坐在一起,夫妻两个人又计较上了,朱宣不悦地道:“怎么现在生气,就皱着眉,真是不好看,以前总喜欢嘟着嘴,表哥还是喜欢看那个。”

    算过自己年纪的妙姐儿,觉得自己并不比朱宣小,对朱宣道:“我也三十的人,没事就跟表哥嘟着嘴,你不笑我,我自己要笑。”然后迷惑:“怎么我一想到我有三十岁了,就觉得岁月蹉跎。”

    正在房里计较不休,外面丫头们是欢声回话:“世子爷到了。”房里的妙姐儿和朱宣都不奇怪,朱宣对妙姐儿道:“还是我说对了,他哪里会坐那船回来,就是我都不坐,只是陪着你才会坐。”父子两人都喜欢快马奔驰,随便去哪里。

    丫头们打起帘子,父母亲和儿子都贪看着对方,世子朱睿个子长得不矮,还没有成年的个头儿,却是早长,虽然没有朱宣的个头,乍一看上去已经是长身玉立。

    进房里看一看父母亲都坐在榻上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朱睿拜倒在榻前:“父亲,母亲,儿子回来了。”朱宣还是不苟言笑的样子,妙姐儿则是用手里的丝帕拭泪,一面又要看儿子:“你起来,过来让我好好看看。”

    有事无事就摆着严父样子的朱宣只能眼馋地看着儿子站在妙姐儿面前,由着妙姐儿拉着手仔细地看,象是一寸一寸的肉皮儿都要看得清楚才是。

    朱睿也看母亲,象是松了一口气:“母亲并没有白发,郭世子的母亲已经有了白发。”妙姐儿再擦擦泪水被逗笑了:“郭世子的母亲足的比我大了十岁,我这就有白发了,那还了得。”这才让朱睿到父亲面前去:“去看看你父亲,不是也没有白发。”说到这里有几分得意:“别人同他一样年纪都有了呢。”

    这样事事费心思的人也没有白头发,妙姐儿算一算古人的寿命,也觉得与平时保养得当有关系。

    朱宣对着面前的朱睿只是上下看看,儿子长大成|人了;朱睿看着端坐着的父亲依然是身姿挺拔,四十多岁的年纪当然是不能算老,可是看着脸上表情透着精神,人依然是那么严肃,朱睿也一时忘情道:“父亲一点儿也没有变。”

    然后父子两个人同时想起来,书房里掷骰子的那一幕,都隐然有笑容。朱宣依然是严厉地道:“回来的好,军中正等着用人,在家里呆两天,就去军中吧。”

    妙姐儿用眼神瞄了朱宣一眼,表哥又要开始训话了,忙道:“总是要呆两天,想着你必是早回来,你父亲早两天就催着我安排呢,到底是他了解你,说你这两天就到。你快去换了衣服来,一会儿弟弟妹妹就都来了。”

    老子训话,妙姐儿就要在一旁打岔,朱宣也瞄上妙姐儿一眼,你这慈母又出来了。朱宣对着朱睿继续道:“你马慢了,应该昨天到的才是。”害得老子一夜没有睡好。

    “是,”朱睿赶快回话道:“路上有一天起来晚了。”正要说先看胖倌,外面已经有了脚步声,妙姐儿露出笑容:“弟弟妹妹们来看你了。”

    门帘打开处,小王爷们和小郡主依次进来,脸上多是笑容的毅将军,飘逸风姿的朱闵,然后是明丽夺人的端慧郡主,一起进来了:“大哥回来了。”

    朱睿更加开心起来,伸出手来拍拍毅将军和朱闵,最后再看看端慧:“你长得这么大了。”再问出来:“胖倌弟弟在哪里?”

    毅将军和朱闵一起往房外看,都是嬉笑道:“胖倌去给大哥拿礼物来了。”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大大的脑袋,面庞白胖,手里捧着一个泥人儿过来了,妙姐儿笑着道:“这是胖倌了。”

    胖倌对着这位以前没有见过面的大哥高举着手里的泥人儿道:“这是大哥。”毅将军和朱闵要笑翻天的样子,只是为着父亲在面前,才没有继续翻天下去,只有端慧郡主往父亲脸上看两眼,才道:“这是胖倌比着父亲的样子,捏的大哥的人像。”

    没有见过大哥的胖倌,听人说长得象父亲,正是玩泥人儿的年纪,这个礼物就是捏一个大哥出来。胖倌反对姐姐的话:“胖倌长得象父亲,也是看看胖倌捏出来的。”怕人听不明白,再加一句:“这是对着镜子捏出来的。”

    朱睿接过来那个泥人来,果然是有几分象自己,不过脸胖胖的,这一点儿上象胖倌。四弟长的象父亲,与自己长的很象,朱睿觉得身上一阵暖流,蹲下身来抱起胖倌来:“果然这个名字没有叫错,可也没有三弟的信里写得那样。”

    闵校尉还是觉得自己想的对,道:“母亲说我小时候就没有胖成这样。幸好。。。。。。”对这一条永远不觉得是种遗憾的朱闵再看看自己衣衫飘飘,还是这样好。

    四个儿子四个样子,朱宣的眼睛时最先看的永远是长子,看看孩子们笑成一团,快没有样子,还是对朱睿道:“去换换衣服再来吧,给你摆家宴,再好好说话也不迟。”

    朱睿手里抱着胖倌有些舍不得,看看母亲:“我抱着胖倌一起去。”胖倌也抱着哥哥的脖子:“我跟着大哥。”

    看到父母亲没说话,朱睿抱着胖倌出去,出门来是银文引路:“世子爷的院子还是原来那处。”朱睿看看年纪也长大了的银文随便问道:“瑞雪姐姐和丰年姐姐是哪一年成的亲?”

    银文分开身边一根斜伸到小径上的树枝道:“前年成的亲,现在是王妃的管事妈妈,”然后一一的告诉世子:“王爷为您房里重新挑了人,”王妃不做这件事情,是王爷看着选了人。

    妙姐儿在这件事情上拿朱宣没有办法,武昌侯频频来信,要让端慧十二岁成亲,南平王去信要留到十六岁,而且旧事重提,端慧是娇养长大,不想让文昊成亲前房里就有人。可是南平王自己,给儿子选了两个人放在房里,只等着有了身孕就开脸抬姨娘。

    随意听着的朱睿并没有想到那一处去,只是觉得父亲对自己是格外重视才是,抱着胖倌在手里心里实在是喜欢,幼弟应该是父母亲的怀中宝才是,朱睿对胖倌道:“哥哥每一次来信都问你,你知道吗?”

    逗弄着胖倌来到自己的院子,看着熟悉的景致,银文又在旁边道:“王爷自己来看着人收拾,”朱睿心中感动,父亲自己来看着收拾。抱着胖倌走进房里去,看一看房里丫头果然是换了一个遍,跟世子的人大多是在京里,这一次回来,朱宣也早就有信去京,丫头们都留下来,只带着小厮们回来就行。

    全然理会不到这里的朱睿只是随便看一看,府里到处是好看的丫头,内宅里更甚,看着两个容貌端正的丫头迎上来,年纪都比自己大上一、两岁的样子,行礼道:“碧落,怜色见过世子爷。”

    “好,”朱睿抱着胖倌,先在房里转了一圈,看看这里还是自己走的时候样子,分毫没有变,在京里不止一次回想过封地上,所以记得清楚,碧落看着世子端详,在一旁道:“王爷和王妃时常来这里。”

    怜色笑一笑,碧落把话全部都说完了,朱睿只是看着,阁上有泥人儿,还是自己小时候与沈经南捏的,上面罩着纱罩子,揭起来看时,那泥人儿都快干裂了。怜色也赶快道:“王妃来看过要干了,就洒点水上去。”

    忍不住一笑的朱睿没有想到母亲是这样帮着保存泥人儿的,怀里的胖倌说话了:“要下来。”朱睿放下胖倌来,对他道:“在这里等着大哥换衣服,就来。”

    两个丫头带着小丫头捧着衣服进来,第一次给世子换衣服,未免有几分羞涩,怜色帮着系腰带的时候,手滑了一下,重新捡起来,自己满面通红,只有朱睿没有觉得。

    为朱睿系身前衣襟的碧落垂下眼睛还是可以闻到世子身上青春少年的气息,细听还有世子的鼻息声,碧落不知道是自己更不好意思,还是弯着身子为朱睿理中衣的怜色更不好意思。

    直到世子朱睿换过衣服抱着胖倌重新出去,碧落和怜色才互相看一眼,看到对方面上到颈都通红了,可是这一句话还是要问出来:“今儿晚上是姐姐在世子房里睡,还是我在世子房里睡?”

    怜色心里冷笑一下,道:“我在外面睡呢,姐姐在世子房里的小床上睡吧。我夜里睡得沉,不如姐姐一喊就起来。”

    两个人在这里说这个,朱睿抱着胖倌还走在去父母亲房里的路上,小王爷们和小郡主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妙姐儿才对朱宣道:“儿子这么小,房里就有两个绝色的丫头,我看是没有人跟世子订亲的。”

    一提订亲的事情,妙姐儿现在就要说反话了,这亲事不知道要订到哪一家,哪一家的凤凰才有这个福气订下来。

    朱宣自有主意:“又不是让他现在就生孙子,也是放在他房里让他自己挑不是。”

    正文 第五百九十二章,回来(二)

    第五百九十二章,回来(二)

    碧落与怜色争宠的心才刚刚起来,世子朱睿就要离家,不过是两天的时间,多陪着母亲,再听父亲讲述军中诸事,再有时间弟妹亲热,对于房里的丫头压根儿就没有在意过。

    妙姐儿看着身量仿佛是大人的长子,对着朱宣又认真说过一次:“儿子太小,我觉得身子骨儿嫩着呢,就是有这样的事情,表哥也要责备才是。”总要到十六岁吧,妙姐儿是听说有人家的公子哥儿再小两岁也有这样同自己房里丫头亲热的事情,可是妙姐儿不同意。

    说着说着就要说到朱宣身上去:“表哥固然是少年的时候就有了,儿子不行。”一提到朱宣以前的这些事情,朱宣就只能闭嘴,赶快把话题引开:“不过是帮他挑两个人,不要再说到表哥身上才是。”

    在这件事上一定要争赢的妙姐儿才算是作罢,又不是红楼梦里的宝二爷,小小年纪就同袭人有情,算一算宝二爷的年纪,没准儿还不到十二岁。

    此时朱宣看着即将离家的儿子,长相真是象父亲,这一次换了母姓“沈”去军中,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认出来。朱宣还是要交待两句:“薛名时在同南诏交手,你去他军中好好做事,不要丢人才是。”

    “是,”朱睿遵父亲的话,是每位将军的军中各自呆上一年。军中也有亲信将领,也有不是南平王的人,朱宣在这两天里已经对儿子大概说过,看着儿子就要离去,心里当然是挂念,只是道:“去对母亲说一声儿,这就去吧。”

    坐在一旁的妙姐儿手里拿着丝帕,看着儿子走过来道:“母亲不要再哭,想军中当然是不如家里安逸,只是母亲也呆过,儿子当然也呆得住。”

    妙姐儿拉着儿子的手只是看着朱睿少年青春的面庞,忍住没有掉泪,再看一眼朱宣,妙姐儿才道:“我恨你父亲,不能容你多呆几天,母子这才相聚,你就要走了。只是你是你父亲的儿子,是一定要去的,既然要去,你就走吧。”

    并没有再说出来军中要多忍耐的妙姐儿只是再看看朱宣,表哥眼里也是有眷恋,妙姐儿把话咽了下去,只是拉着朱睿的手拍上一拍,军中是什么样的地方,沈王妃自己呆过,想想世子不如毅将军,毅将军是经常去,军中吃什么住什么都知道。

    锦衣玉食的世子朱睿一下子到了军中,当然前期是会觉得不适应。朱睿只是安慰母亲:“朱毅已经告诉我,军中吃住不如家里,儿子总是父亲的孩子,军中是一定要去的。”

    “去吧。”妙姐儿没有再等朱宣说出这句话来,只是松开自己拉着朱睿的手。朱宣昨天就说过不许送,以后经常往返,又不是领兵打大仗,难道次次都送不成,回军中是他应该去的地方。

    南平王夫妻都坐着不动,看着朱睿行礼离开,毅将军和朱闵带着端慧郡主回过父母亲送大哥要到门口,朱睿只走到胖倌面前去,对睁着黑溜溜眼睛的胖倌道别:“大哥再回来看你。”

    转身往外面走时,胖倌也跟在身后要出去,丫头们伏下身子哄着胖倌回来:“世子爷还回来呢,小王爷还是留在房里吧。”

    也不说话的胖倌举起小手来在丫头伸出来的手上就是几下子乱打,人小力气不小的胖倌打得丫头收回手去,还是跟在朱睿脚下仰起小脸儿看着他。

    “胖倌也送我吧,一会儿跟着端慧进来。”朱睿问一声父母亲,妙姐儿不说话只是挥挥手,看着朱睿伏身抱起胖倌来,在家里不过两天的时间,胖倌就粘上朱睿,长兄有如父一样的感情,朱睿在京里一直想着胖倌,在母亲房里就总抱着胖倌,弄得胖倌听到他要走就要跟着他。

    弟妹们送着朱睿一直到大门口,朱毅还在说:“过几天我就去看你,不过大哥,你是沈将军,我是小王爷。”毅将军继续同朱睿在贫。

    抱着胖倌的朱睿道:“行,我给你行礼。”朱闵和端慧就嘻嘻笑一声,朱闵道:“大哥你没人的时候多多让二哥行几个礼,免得他回来太炫耀。”

    朱毅赶快分辨一下:“我是关心大哥才看看的,不是为了要让大哥行礼。”头上被朱睿打了一下,把胖倌送过来给毅将军抱着,世子朱睿转身上马,对着弟妹们微笑道:“我去了,你们在家里好好孝敬父亲母亲才是。”

    再看看撇着小嘴要哭不哭的胖倌,朱睿伸出手来在胖倌手上抚摸一下道:“哭我就不喜欢了。”胖倌这才忍泪的样子,只是道:“什么时候回来给我多捏几个胖倌。”

    毅将军哈哈笑了起来:“你房里有四、五个泥人胖倌,这还不足够吗?”哄着胖倌说话,朱睿这才带马离去,朱小根后面跟着,还是一主一仆离开这里,往军中而去。

    还是哭了的胖倌被毅将军抱着送给母亲去:“不应该让胖倌送才是。”才说这一句话,脸上就被胖倌打了响亮的一下。

    觉得小手很有力,打在脸上还是很疼的毅将军看着父母亲一起斥责胖倌,赶快道:“我不疼,胖倌初见大哥,想他也是有的。”

    但是想想委屈:“我走的时候,胖倌从来也不哭。”胖倌伶牙俐齿地回答一句:“下次我哭。”吓得毅将军赶快也不跟朱睿争了:“你还是别哭了,别把我看得象大哥一样。”第一次毅将军希望人,别拿我跟世子一样的待遇。

    看着孩子们各自离去,朱宣这才来安慰妙姐儿:“总是要去的,在家里呆多少天也是要去的。你又伤心上了,恨表哥的话也说出来。”

    妙姐儿叹气道:“爱你才会恨你。”听得朱宣皱眉一笑道:“听起来我要是不恨妙姐儿,倒象是心里没有你一样。”然后找一件事情来恨:“为什么只生一个丫头,端慧那小丫头,女生外相,这一会儿眉开眼笑来哄父亲,文昊一来就不要我了。”

    然后恨上别人:“文昊倒是一年来一次,住上三几个月,武昌侯也跟着来,难道和公主还是没有和好?”

    更加皱眉的是妙姐儿:“表哥你要改改才是,无端地要吃女儿的醋。”朱宣看着那皱起的眉头,如以前一样,伸出手来把妙姐儿拎到怀里来,用手捏起那红唇嘟起来,同时道:“嘟起来,不爱看你皱眉头,象是心中有多少忧闷一样。”

    妙姐儿笑着把朱宣的手拿开,然后高高的嘟起红唇给朱宣看一下,看得朱宣也面有笑容道:“这样才好看。”

    “这叫不象样子,偏表哥这一会儿又不说,”妙姐儿整一整头上的发丝,对朱宣笑着道:“等我四十岁了,给你嘟起嘴来,只怕表哥你要吐了才是。”

    朱宣也玩笑道:“我忍着,背着你再吐。”看着妙姐儿娇嗔地举起小小粉拳头又过来了,朱宣张嘴咬在口中,含糊不清地道:“下酒菜来了,拿酒来。”

    这样玩笑一会儿,多少冲淡了妙姐儿想儿子的心,也冲淡了朱宣想儿子的心。此时已经在朱宣怀里,妙姐儿就势依着他身子,低头弄着朱宣的衣带道:“睿儿初到军中,有不对的地方,”说到这里,抬头看着朱宣的浓眉又是一笑:“只怕表哥要更严厉才是。”

    “那是当然,”朱宣话里意思虽然严厉,声音却是温和地道:“他要犯了错,老子一样打他军棍。”然后依然是种安慰:“就是你知道了,也过去了,又在这里无端的想什么。”

    听到外面有脚步声,妙姐儿急忙从朱宣怀里起来,却是银文在房外回一件事情,并没有进来,等到银文去了,妙姐儿和朱宣才相视一笑,这样的年纪还是这样亲热,平白地就自己心里悬心,怕有人看到。

    离开家里的朱睿马上日夜兼程,比父亲预定的时间要早两天先到的是父亲的中军。并没有人随着来,看着旌旗招展,朱小根先啧舌道:“这里只怕有十万人吧?”一眼看到都望不到边。

    “中军没有十万人。”朱睿还是谨慎地没有说出来,虽然是对着自己的贴身奴才。营门口下了马给人看了随身带的公文,就有人引他进去:“随我来吧。”

    先去军需官那里报道领东西,军需官却是朱宣的宗亲,常年在军中不回京里,还是世子小的时候见过一面,看着来的这个人面熟,倒没有猜出来,只是先看那公文自言自语:“嗯,看你斯文的象是个公子哥儿,”再看看身上的衣服,也是朱宣吩咐妙姐儿给备的,只是一般的锦衣。

    军需官再往下看公文:“既然是中得高,为什么不走文职再赶考去。”世子朱睿是高中乡试,只等着再中殿试,但是先行到了军中。

    “我是父萌,”朱睿坦然回答:“父亲是多年行伍,子承父业,我理当先到军中。”军需官随意看了一看公文,上面开出来的一个官儿并不认识,只是道:“听你口音是京里的人,我也是京里的人,不过多年不回去了,这人我也不认识了。既然是乡亲,给你们选把好兵器吧。”

    眼睛再看一看朱睿身上现有的佩剑道:“你这剑象是也不错。”

    朱小根看着这个睁眼瞎子,自己却是认识的,来以前是打听过的。看着他叨叨得没完,朱小根只是不耐烦,总算是说完了,才让一个士兵带着他们去选兵器。

    两个人选过兵器,签过字,一天也没有呆着就立即上马往薛名时那里去,是有一个士兵带路。朱小根也没有找到机会说话。

    接着奔波又是十几天才到了薛名时的军中,早就得到消息的薛名时正在营外看地形,听人说了一位沈睿校尉,就丢下人回来:“你们继续看一看,我先回去。”

    朱小根和世子朱睿候在帐外等薛名时的时候,这才找到说话的机会:“那个军需官就是七房里那个死了老婆的,所以多少年都不回京里,来的时候打听过,说他军营外面就有女人,所以恋着不回家,家里又没有什么人,父母亲不在,孩子也没有。。。。。。”

    “你嚼什么老婆舌头,”朱睿打断朱小根的话:“好生生的,打听这些来做什么,”想想又要加一句:“就是那个卖花的小姑娘,我不过见过两面,你就要打听为什么跟她道别,你管的宽了。”

    朱小根有几分委屈道:“奴才只是说,这箭给的不好,家里现有使着顺手的箭,为什么咱们不带来。”弓倒是自己背了来。朱睿翻翻眼睛,此时与这奴才说不清楚:“刀剑衣服是自己家里给的,军中发兵器还是要用的,别人能用咱们也一样才是。”

    抱着大包袱的朱小根又嘀咕一句:“不准带好衣服好被卧,一会儿就是军中不知道是什么人睡过的被子也罢了,就是箭也不准带。”还好佩剑是自己的,朱小根眼睛瞟一下朱睿身上的宝剑:“怎么不带那把好剑。”

    “你再罗嗦就回去吧。”朱睿觉得这个奴才怎么就不象父亲的小厮一样,不管什么地儿只有有空儿他就罗嗦上来了。

    看看薛名时大步走过来,朱睿才不理朱小根,先对着薛名时行了军礼:“将军。”因在帐外,薛名时只是点点头道:“进来吧。”

    朱小根进不去,只是抱着大包袱在帐篷外面走来走去,过了一会儿就自己嘀咕一句:“怎么还不出来呢?”

    足的过上一会儿,朱睿才出来,薛名时喊了一个亲随送这位沈将军去自己的帐篷里,亲随倒是很爱说话,对着朱睿身上的兵器表示羡慕:“你家里一定很有钱,这弓也不错,箭嘛,就是用完了去领,初时要凭着人头去领的,箭法不好不能杀敌的人就不用领箭,去当长枪手也行,只是你哪一种兵器最为精良?”

    朱睿想一想还没有说话,朱小根回话了:“我们公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良。”朱睿皱眉看着朱小根,这个奴才最喜欢爱说话的人,只怕说着说着就要说走嘴。

    亲随呵呵笑道:“那就好,反正明天练兵,一看就知道是吹牛还是真的。”不过再看一看朱睿:“您这样小的校尉只怕军中倒是不多,不过巧了,前两天刚来了两位,也是走父萌,”亲随感叹一声:“有父萌真好。”再问道:“请问沈校尉今年总有十六岁了吧?”

    “我们公子才只有十四岁,就是个头儿比一般人都高。”这个随王爷,王爷就是高个子。朱睿不得不说话了,是瞪着眼睛:“要你回话了。”瞪得朱小根扁扁嘴缩着身子不说话。

    亲随一直带到帐篷里,而且跟进来看一看,帮着指点一下,又说了一句:“晚上自己去打吃的,您这位跟班跟我出来去认认路才是。”

    “我自己去,不用他。”朱睿听从父亲的话,决定到军中一切是自己动手,对着朱小根又瞪上眼睛了:“你在帐篷里收拾。”朱小根委屈无比地一个人留在帐篷里收拾,抖开被子再扁扁嘴,这不是丝被子,所以才这么重,看着这简陋的帐篷,怕是世子爷住的最差的地方了。

    帐篷里就只有两张行军床,多了一个小书案,只得一点儿大,上面是一盏油灯,朱小根觉得心里灰蒙蒙的,世子爷还要去殿试,晚上还要看书,这小油灯只怕伤眼睛才是。从帐篷里伸出头的朱小根往外面看一看朱睿还没有回来,悄悄地溜出帐篷里来。

    世子朱睿此时正在伙房里看人在吵架,领朱睿来的亲随离开几步远就开始头痛:“这些少爷们又要闹上了。”

    伙房里围着一群士兵正在看热闹,里面有一个人指手划脚,口沫纷飞:“为什么不给小爷一口热水喝,这军中一口热茶也喝不上吗?”

    伙夫头也被闹得心烦:“少爷,这是在军中,您想有口儿泡茶的好热水,您去薛将军帐篷中,那里专门有个小火炉子供将军用水,您这六品校尉难道要不来?”

    听得朱睿也是一笑,军中没有泡茶的热水,这是毅将军早就说过的,毅将军是跟着父亲在一起,当然是有热茶喝。

    来闹事的是三天前到的一位六品校尉,也是走的父萌,到了这里以后却是象家里一样,忍了三天都是奴才来要热水,今天是忍不下去了,自己来了。

    “你别拿薛将军来压人,”说话的人继续指手划脚:“小爷这就去要一个茶炉子来,小爷有奴才,自己烧热水。”转过身来气呼呼地看到一圈人在这里围观,犹对着比较招眼的朱睿看上一眼才道:“你是新来的吧,告诉你,在这里,咱们都是新兵。”

    这里人走了,亲随才带着朱睿过来道:“这里是伙房,您要是要吃的要热水,要算着钟点来取,过了那个点儿就没有了。”

    伙夫们一看到新来的又是一位校尉,这一位看着更是斯文更象是公子哥儿,伙夫头儿皮笑肉不笑地道:“又是一位少爷,这话得说清楚。早中晚三顿饭是不能错着时候儿来,过了点儿您就只有挨饿了。不是冬天早上没有洗脸的热水,晚上洗脚有热水,也是算是点儿来,不然就没有。”

    朱睿答应下来,又和亲随一起去见了自己的上司将军常信,常信倒是不知道内情,只是按常规说上几句就让朱睿出来了。

    回到自己帐篷里的朱睿谢过亲随的带路,让朱小根拿赏银给亲随,亲随辞了道:“您这一手公子哥儿气派,军中还是少用为是。您还不是将军,没有赏人的地方,再说军中只是管吃住,花钱的地方也多。衣服马匹都是自己置办,您要洗浴,这里还不行,等咱们回师了,隔个几天可以请假出营一次,离十里路有一个小集镇可以洗一洗,也有酒馆可以打打牙祭。要么就是有钱没处花,要么就是花钱的去处多。”

    亲随最后总结过这两句,这才告辞出去。朱睿这才向军床上坐下来对朱小根道:“把我的书拿出来吧。”用手摸一摸,这一会儿床是收拾妥当了,身下坐的一床被子是领来的,手按上去觉得潮乎乎的。

    一直到晚上,朱小根去打饭菜来,回来没有敢抱怨排队,只是自己嘀咕:“明儿早去。”不想这里的人不认人,谁插队就有人骂,朱小根老实地排了一回队。

    吃饭的时候来了两个人,一个是下午在伙房里骂人的人,一个是不认识。两个人进来自我介绍:“校尉韦大昌,”另一个是:“校尉时永康。”

    两个人提前来了三天,是来接交新朋友的,身后各跟着一个奴才,手里都提着饭菜和吃的,一进来就道:“我们来认识人了,家里带来的吃的还有,带你一起吃。”

    这样自来就熟的人,朱睿站起来让坐,报了姓名:“沈睿。”三个人做下来吃饭,把小书几摆起来,朱睿有些抱歉:“我,倒没有带吃的。”这就是妙姐儿又恨上朱宣的一条,不许带吃的。

    “没事没事,”韦大昌和时永康一起道:“是想来认识你,不是图你吃的。只是我们有,带上你一起,你也新来,告诉你,这里欺负新来的。”

    朱睿一笑,三个人坐下来一起吃饭。时永康就是下午闹事的人,也是五官端正,一看就是家境不错的人,他只吃自己带来的东西:“今儿这一顿就吃完了,明儿就得吃军中的伙食。就是有口儿热茶也不行。”

    韦大昌倒没有那么恨,只是觉得遗憾:“这些傻子,多给钱也不帮着烧热水,小爷带的有钱来,欺负小爷不给钱吗?”

    听得朱睿只是笑,再听听一旁朱小根这个多话的奴才和另外两个奴才也说上话了。那两个奴才正在对着朱小根上这军中一切人的眼药:“人人都不好,早上催着早起,晚一会儿去吃的没有了。晚上去晚一会儿,就是乌嘟热的水也没了。”

    敲鼓的不好,太早敲鼓让人起床,上司将军也不好,催着人出操。朱小根咧咧嘴道:“出操我倒是没有问题,少爷在家里就是按着军中的起居时刻来起坐的。”

    “沈将军?”是时永康只是疑惑,想不起来,刚才夸过口:“大小官员我都熟知一点儿,”就是这位沈将军想不起来,朱睿心里好笑,平白编出来一位父亲,当然你们不知道。

    吃过饭犹不走,让两个奴才去候着打热水去,然后再骂军需官:“要个小茶炉子烧水也不给,我说炭我自己备,这附近有的是树枝子,弄些来就是。他又说不能乱出营。”然后韦大昌也叹气:“听说过几天就要去打仗,离这里不到二十里,想先舒服几天也不成。”

    朱睿笑得不行:“你们是来军中享福的,还是来杀敌的?”没有热水没有干爽被子样样抱怨个没完没了。朱小根很得意,我们世子爷还没有抱怨,就是朱小根自己,一堆抱怨。

    外面有人喊一声:“沈校尉在吗?薛将军让我们送东西来。”朱小根眼睛一亮,知道自己下午去见薛将军起效果了,赶快扬声道:“来了来了。”

    揭帘子进来的是下午带路的亲随,一只手里拿着一把子蜡烛,另一只手上是提着一小壶热水,进来看到三位新来的校尉坐在一起,先愣了一下才道:“薛将军让送这蜡烛来,给沈校尉晚上看书用的,”再送过来热水:“这是新泡的茶,沈校尉晚上看书可以用来提提神。”

    韦大昌和时永康都看呆了,朱小根连声道谢接过蜡烛来,再接过热茶,只有世子朱睿不高兴了:“你这奴才,是你又说了什么?”

    又开始委屈地朱小根道:“小爷晚上要看书呢,看不清楚考得不好,怎么见家里人。”朱睿只是沉着脸:“这是一回事情,我就问你,为什么自作主张去要东西?”

    “这里没处儿买去,”朱小根回话道:“不然咱们先借着用,给家里去信送来再还他就是。”看看世子爷还是不高兴,朱小根自己嘀咕:“您累到眼睛,也不好打仗不是。”

    亲随站在一旁微笑看着,这才插话道:“薛将军知道沈校尉一定要有话说,将军吩咐过,在军中要听军令,沈校尉就收下来吧。”

    “是。”朱睿站直了回了这一句话,这才瞪着眼睛看了欢声笑语的朱小根一眼,朱小根正抱着蜡烛送亲随出去:“等家里送了来,再还给薛将军。”

    韦大昌和时永康一起看看世子朱睿,心里开始不服气,嘴上也不服气:“我们来了三天也没有见到一口儿热茶,帐篷里暗得不行,一盏小油灯倒象是鬼火,吹牛都不舒服,”然后时永康这才想起来:“你就两个人睡一个帐篷吗?我和大韦倒是四个人在一起,带着两个奴才。”

    看一看这帐篷里只有两张行军床,两位先到的校尉一起心里不舒服:“真想找薛将军问问去,只是不敢去。”朱小根乐颠颠地已经把蜡烛点起来,全部是手臂粗的牛油蜡烛,一包是十根提过来,只点上一根,帐篷里顿时就亮堂起来。

    世子朱睿初到军中,交了两位朋友,只是第一晚见面就被盘问了半天,滴水不漏的朱睿回答过,看着他们最后离开,只是一个人笑,什么也问不出来吧,就这还要问。回身来看一看这亮堂的帐篷里,这样看书倒真的是很方便。

    第二天就跟着士兵们出操,上司将军常信已经得知这位新来的校尉格外受薛将军优待,第一天晚上怕他看书看不好,送了蜡烛过去,再去热茶来提神。

    看到朱睿过来,先喊他出列教训一顿:“不管以前是哪一家的公子哥儿,来到军中人人平等,我是跟着王爷出来的人,不会优待人,你自己好自为之。”

    莫明其妙挨了一顿训的朱睿倒没有说什么,只有朱小根又要开始扁嘴,可是没人看他,所以无人知道。

    白天练兵,常信才不说话了,这位沈校尉功夫倒是娴熟,军中练兵的固定拳脚,是世子朱睿从小就会的,朱小根这才重新挂上得意的笑容,要是让他说话,他一准儿会说:“我们小爷三岁就会了。”

    这个时候走过来的还有薛名时,他总要来照应一下,王爷来信,要让世子爷上战场编入前锋中去,薛名时自己心里有数,世子爷有什么闪失可是不行。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薛名时还是打算把世子编入自己的中军中。

    特地出来看一看世子出操的薛名时看过以后大为赞赏,世子爷多年养在京中,薛名时虽然不担心王爷会养个纨绔出来,可是看到功夫这样精良,还是可以些许放下心来,功夫好战场上危险就少。

    想想自己的女儿宝绢,想想夫人近年来的心思,薛名时也不说话了,世子还没有订亲,不由得满城名媛都想着,外加名媛的父母亲。

    只是微笑看着的薛名时招手命朱睿过来,常信看到薛将军带着人过来也过来见礼,听着薛名时亲切地道:“昨儿睡得好不好,”朱睿不用看也可以猜到一堆人支着耳朵在听,犹其是今天一起列队的士兵们。

    早上过来列队就有人小声地在指点:“就是他,一到军中就有优待。”没有战绩就有优待,士兵们看不起,穷人家的孩子来拼军功,更是看不起这样带着奴才来当兵,一来就是校尉的少爷,当兵还带着奴才,战场上也不能替着死。偏偏这位校尉倒还好无话,那位奴才同前两位校尉的奴才一样,眼睛朝上看,一脸看不上人的样子。

    “,我们有钱,生下来也可以买个校尉。”已经有人在这样骂,年青的校尉一下子就来了三个,让人看着不舒服。

    再听到薛名时这样问话,世子朱睿觉得多少道目光在自己背上扎着,眼前只能回话:“回将军,睡得好。”

    常信也皱皱眉,就是世交这样也太偏心。薛名时呵呵笑着道:“那就好,我看你功夫好的很,”钟林将军都教出来不好的徒弟吗?薛名时道:“射两箭给我看一看。”

    三箭一射,常信的眉头才展开,用目光扎着世子后背的人也算是客气一些。常信看看薛名时道:“倒是再看看骑射才是。”

    “哦,”薛名时微微一笑道:“这倒是有名气的,听说去年秋狩你射得不错。”看着朱睿听令去上马去,常信心中也是一动,既然知道骑射不错,何必让他射箭,薛将军这倒是有心成全这位公子哥儿,没上战场先显示一下。

    能参加秋狩的都不是京里的一般人家,至少是有爵封或是大员,常信再一次仔细看看世子朱睿,是让人觉得有几分面熟,不过大家看毅将军看惯了,以为王爷的孩子应该是毅将军那个样子,再说军中人太多,面相差不多的人也不少。苏南军中就有五、六个圆脸膛的人,象足了苏南,苏南自己提起来还在乐。老子这张脸不错,才这么多人都长着。

    场中一片叫好声,常信压根儿没有往朱宣身上猜,如果是世子朱睿,行礼的应该是薛将军。薛名时演得不错,而此时的常信也被朱睿的骑射所吸引,对薛名时道:“将军,沈校尉可以去前锋。”前锋虽然凶险,可是军功易得,常信也起了成全的心。

    当然薛名时要摇头才是,世子爷在我军中一年,只是要保他四平八稳就行。薛名时对常信道:“这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我们幕僚也缺,让他随着我中军幕僚吧。”

    两个人站在这里说话,身后跟着的将军们都听得清楚,再看看场中的朱睿,骑在马上返身又射,又中靶心,人人都喝一声彩?br /gt;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第238部分阅读

    欲望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