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第237部分阅读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 作者:未知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第237部分阅读
人来评评理,难道于大人办差事的时候,心里只想着反娘娘吗?”
于大人手里的紫砂壶已经合在贺大人身上,茶叶茶水滴了一身,还在湿哒哒往下滴,于大人衣襟被贺大人扯多长,也依然是慈眉善目地表情:“我记不清楚的也是有的,这里现有帐何不查去,只是卖弄你什么都知道,你往京里查也是一样。”
“两位大人,咱们是来办事的。”鲁大人面无表情也不拉架就站在旁边看着,可怜那紫砂壶看着品相不错,就这么合在贺大人身上了,于大人一件马褂,是他向来爱炫耀的,说是御赐的,贺大人不拉那马褂,只拉里面露出来的衣襟,扯到马褂外面多长。
看看两个人只是站在那里要评理,外面有一个鲁大人的跟班露了露头,鲁大人也走出来,听着那个跟班回话:“盐务上孙大人又刚走了一批盐,去哪里倒是不知道?”
“南平王知道吗?”鲁大人先问一句,跟班觉得这话问得奇怪:“王爷总是知道的吧。”盐务上的幕僚小官员都是在王爷手下办差的人,换来换去换不到他们,他们都是老人。
鲁大人在心里骂一声傻蛋,孙大人和太子殿下都是傻蛋,这里亏空好弄钱,南平王一定记下来所以走的车辆及船只,孙大人只要翻身落马,这里面又要多出来不少亏空,这简直是在帮着南平王挣钱。
想想孙大人那里提醒几次都是不听,反而说南平王知情识趣,鲁大人苦笑一下,对跟班道:“备轿,去南平王府。”鲁大人没有权力去查这一批车辆,打算去求沈王妃把这批车辆查下来。
出来看到摆放轿子的地方,刚才就说约了人的小张大人和阮大公子还在说笑,鲁大人也没有生气的心情,这些人想整人背后少说几句话就有了,事事摸不到头脑,看你怎么办差,此时只是在想南平王的鲁大人只是苦笑,来到这里不到半年,南平王到今天,是随时可以把孙大人送走,手里一定有不少孙大人的罪证才是。
外面熙熙攘攘的人流在大街上的日头下面走着,坐在轿子里的鲁大人心里只是发冷,这心里的发冷一直到进了王府见到沈王妃也没有变过来。
自从高阳公主的信来,这位鲁大人总算是来找自己了,妙姐儿一直就在等着呢,听到鲁大人说找,一点儿也不奇怪,换过衣服出二门,还是上次的那个石头厅里见这位鲁大人。
对着这一厅的石头,鲁大人更觉得身上发冷了,看到有如一株夭桃的沈王妃,先时居然结巴了几句:“卑职,那个,有事情要请王妃,”最后想起来是:“示下。”
妙姐儿只是一笑道:“大人请说。”耐心地听完,妙姐儿微微一笑,先开口道:“大人如果有拿得住的证据,能证明这一次走的车辆不合规矩,应该去找主管辑私的大人才是。”然后还是一笑:“或者去对王爷说。”我手里没有兵,沈王妃到目前手里揣着兵符,但是没有调过兵。
“孙大人在京里办差事是四平八稳,”鲁大人看着沈王妃眉宇间的沉稳笑容,决定跟她耗一耗:“换了地方,有不明白的地方也是有的。就是现在京里,皇上身体比前两年还有起色,二皇子主管国子学,礼部诸多科举之事,三皇子去年工部里多有建树,又能在兵部里管一些事情,”鲁大人笑着道:“太子殿下才能这么省心地办差事,不负皇上的深恩。”
沈王妃神色不改地听完,眼前看来看去,只有这位太子殿下只合适当皇帝,想想表哥这么包容孙大人,不也是为着这一门姻亲。几家王爷来信,要求联手遏制太子党,我们也是顶着别人的眼光在给太子殿下送钱,当然这账目朱宣一笔也没有落下来,如果皇上问起来,至少有账可查,所以孙大人很重要,至少一旦查起来的时候,他总是出来顶缸的人。
“你去找杜威将军,让他和你一起便宜行事,”沈王妃站起来道:“我喊一个人陪你一起去,我这里还要去对王爷说一声儿,这兵也不是好调的。”
身后跟着鲁大人的沈王妃走出石头厅来,喊过朱禄来当着鲁大人的面交待朱禄:“陪着鲁大人去杜威将军那里,让他陪着鲁大人办桩差事。”
这些没头没脑袋的差事朱禄从来也不问,只是对着鲁大人引路:“大人请随我来。”这里沈王妃扶着瑞雪,慢慢往朱宣书房里来,贵妃娘娘为保太子殿下的皇位,真是煞费苦心,这位鲁大人的履历刚从京里查出来过,却是贵妃娘娘的母氐一族。
至少这样的人从京里来,妙姐儿觉得自己也可以放些心下来,要钱也不能这么明目仗胆的,全然不为别人想一想。
走到书房院门口,先听到里面有欢笑声,妙姐儿脸上也重新有了笑容,端慧又在这里了,却不在自己的小马上,而是身上有泥正站在父亲脚下,对着朱宣在笑:“再来,再来。”
朱宣对着女儿先说一声:“来了啊。”轻轻用脚一勾端慧的小腿,端慧格格笑声中,又坐在地上了,刚坐倒就被父亲拎起来,再次格格笑:“再来。”
姗姗然走近的妙姐儿看着这一对父女,给端慧找的陪伴难道都是野人不成,薛将军在家里教宝绢绊人,是薛夫人用信笺写出来送来给妙姐儿看,宝绢在家里得意了好几天,而且也不再害怕来陪端慧郡主。
朱宣也在陪着端慧在玩,背后上演全武行,失不住脚摔到端慧也是极有可能。看到母亲过来,端慧郡主走过来,伸出脚来就来绊母亲,妙姐儿轻呼一声倒在朱宣怀里,然后嗔怪端慧:“你是个调皮孩子,想当女将军吗?”
可以预见到以后军中总是围着端慧郡主来打赌才是,妙姐儿再来数落朱宣:“周姐姐背后被人说,我是听够了。”朱宣一只手扯着端慧郡主,一只手扯着妙姐儿往房里走,同时交待人:“给小郡主取衣服来换。”
这才回答妙姐儿的话:“谁敢笑话,”妙姐儿看着笑眯眯的端慧郡主,道:“真的要让她学,表哥哪里有时间,给她请个师傅就是。”
“这怎么行,哪里去找女师傅去。”朱宣不愿意一位大男人来教端慧郡主习武,这不是念书写字,习武总是要碰着手脚,有肌肤相接:“除了周亦玉那个疯子,这个女疯子过几天再不销假,我就让人押她回军中去。”
生个孩子生到不敢见人,将军们约着去周家看周将军,周将军躲在房里不出来,谁也不见,只有那个孩子人人可见,回来只能说一下孩子长得不错,象极了父亲。
一时人取了衣服来,送端慧郡主进里面去换衣服,小郡主犹有希冀,对父亲道:“换了衣服还来吗?”
“明天来吧,”朱宣看看女儿嬉笑颜开的小脸儿也是在乐,这才是我的孩子呢,不过南平王没有想过让端慧郡主当第二个女将军,不过是招来的陪伴让人觉得害怕。
端慧进去换衣服,妙姐儿才对朱宣把鲁大人来的事情说了,妙姐儿重有担心:“母亲心里只时时牵挂着六皇子,太子殿下眼看着是受猜忌,六皇子在皇陵不知道安稳不安稳?”
“应该更安稳才是。”朱宣想想贵妃娘娘的为人,道:“此时此刻,应该对六皇子更和气才是。至于六皇子自己不安稳,不是别人更喜欢。”
本来想容留那个孙大人一年的朱宣想想这个人呆不住了:“鲁大人事事都盯着他,想必会劝他自己回京去,留下来的那位于大人,看着是慈眉善目,在京里的名声就和兵部的糊涂和稀泥何大人一样,”朱宣长叹一声道:“晚上可以给申扬王,北平王,梁王他们去信了,我这里也走了一个。”
“咱们这里呆的还算久的,”妙姐儿对朱宣道,北平王处的太子党没有两个月就灰溜溜回京了。听着端慧换好衣服往这里来的声音,夫妻两个人才不说话,换过衣服的小郡主粉装玉琢地出来了,拉着父母亲出去:“陪我园子里逛去,难得今天都有空儿。”
走出房门来再问父亲一句:“我可以绊哥哥吗?”妙姐儿笑看着朱宣回答:“不行,你也绊不到,要是被你绊倒了,他们都可以挨打了。”
未出茅庐的端慧郡主就打算拿着自己的哥哥们先试上一试,再不陪端慧钓鱼,就同他们不客气一次行不?眼睛里只是看着父亲又在板着脸,这算是不能问的时候,端慧郡主这才没有问出来。
近傍晚的时候晰晰地下起来小雨,南平王夫妻带着孩子们在房里说话,看着毅将军和朱闵在房里比试嬉戏为乐,端慧郡主伏在母亲怀里,一会儿看看父亲,只是想去试试自己下午新学的打人招数。同谁最亲近,父亲母亲和哥哥。
再绊母亲,要被骂,父亲绊不倒,只有哥哥们看着最顺眼,朱宣难得的有兴致,喊着儿子们在房里指点,想一想睿儿过两年要去军中,功夫要是不过硬,过军中只有挨打的份,晚上给北平王等人写信时,再给儿子去一封信去京里才是。
外面天气黑下来,房里掌上灯,秋风秋雨听在这一家人耳朵里也全没有愁思,毅将军和朱闵哈哈笑着玩在一起,毅将军当然是要让着弟弟一些,然后对父亲道:“父亲再去军中,带上我和三弟去吧。我和父亲的亲随打架,三弟可以帮着我。”
军中无人不认识毅将军,朱宣心中一动,世子入军中,可以换个名字,当然长的象老子,可是面貌俊秀的人大多看着都是白净脸儿的样子,这样想着的朱宣再看看眼前乐,重新回到眼前乐上面来,儿子女儿都在,醒了的胖倌在妙姐儿怀里,旁边伏的是端慧,正在和胖倌在说话:“又流口水了,你总是流口水。”
这样的天气里,这样的家人热闹,当然是不希望有外人出现,这个外人偏偏就出现了,丫头们来回话:“武昌侯同世子从京里来了。”
“文昊来了,”端慧郡主兴高采烈地不跟胖倌说话了,跟他说话也不回,坐下来就下地上去,准备去迎齐文昊。
朱宣皱起眉来,公主殿下难道放心,这么远的路齐文昊比毅将军还要小,也放心让他随着武昌侯过来。但是一家人换过衣服一起出房来看这两位远客。
齐文昊出现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欢声喊一句:“端慧,”端慧也不顾下雨,跑到廊下去:“我们都出来接你。”
凑近朱宣的妙姐儿低声道:“来的正好,我正有话要问问他们呢。”板着脸的朱宣嗯一声道:“等他们进来好好问一问,你就可以放心了。”
重新进来坐下来,先与武昌侯问候过公主,朱宣与武昌侯坐着说话,武昌侯先表白一下:“我是例行巡视一下各地水利,秋水泛涨的地方也挺多。文昊要来看端慧,我就带他一起来了。”
妙姐儿正在问齐文昊:“公主寿诞来了哪些人?”齐文昊一个一个地说出来:“。。。。。。六殿下。。。。。。”
看到妙姐儿笑得畅快地武昌侯也接话道:“贵妃娘娘经常让人去皇陵上给六皇子送东西,临来的时候也托我带的有话给卫夫人。”
先松了一口气的妙姐儿感激不尽地道:“贵妃娘娘从来贤淑宁德,宫中人人称赞。”中宫空虚,现在是想怎么称赞这位贵妃娘娘就怎么称赞她,不用担心会有人挑眼。
房里齐文昊同端慧郡主并排站在榻前看胖倌,武昌侯也来看这个孩子,身上是一件浅青色的衣裤,下巴上足有两圈肉,看到有人就嘻嘻只是笑。
正文 第五百九十一章,回来(一)
第五百九十一章,回来(一)
看着南平王的小儿子胖倌,武昌侯眼里明显是有羡慕,看到武昌侯这样的表情,南平王当然要有些得色,口水滴哒哒的胖倌正在用力抓着母亲的衣袖甩呀甩,看着的朱宣对武昌侯道:“很有力气,不高兴了,不管什么样的玩的都从床上扔出多远。”
武昌侯也觉得这样好:“儿子就应该是这样,上个京里吏部里黄大人家孩子抓周儿,孩子养得太娇了,一看客人来得多,当场吓得哇哇大哭,”再看看胖倌,对着自己正在笑,武昌侯当然是带的有礼物来,告诉南平王:“我们路上耽搁了,所以这会儿才到,给你们家儿子带的东西,明儿再让人送进来。”
漫不经心的朱宣问出来:“带的什么,我不在京里,听说好刀剑都往你那里送?”急忙摆手的武昌侯看看与端慧和小王爷们坐在一起的齐文昊离得远,这才对朱宣压低声音道:“我总要弄一把来给我父亲看,自然文昊把我们家传了几代的宝剑给了你,我没少被我父亲训。”
“你那别告诉他不就行了,”训不到自己手上,朱宣依然是不当一回事情,武昌侯看着朱宣可乐:“我是没有告诉他,也交待文昊不说,象是你说出来的。”
朱宣不能不想一下,这才明白:“哦,象是有一次齐老大人也在旁边。”对着朱宣这种“突然明白”状,武昌侯是压根儿不相信,这会儿说话才略提高声音:“你不在京里,现在你们家世子整天就置办刀剑,上个月有一把刀就是他从人手里抢了去。”
“所以你买东西,”妙姐儿好笑地听着朱宣指责武昌侯:“世子买什么都价儿高,就是遇到你这样的人。”
武昌侯也乐了道:“谁又跟我抢了价去,我没有问你,你又先派上我了。真真你这个人,半占亏也不肯吃。明儿那礼物你指不定要挑眼呢。”再看看肥头肥脑的胖倌,武昌侯又叹一口气:“这个孩子真不错。”
与南平王家的孩子们玩在一起的齐文昊听到“礼物”两个字,走过来对着妙姐儿道:“母亲给岳父岳母备的东西,都在后面呢,明天来的是父亲的,勿嫌菲薄才是。”
尴尬的武昌侯看着南平王夫妻一起乐起来,朱宣当面是要问出来:“怎么你,”在这里停了一下,唇边一丝笑意,才道:“那我就笑纳了,”一对夫妻竟然送两份礼出来。
地上重新走过去的齐文昊还在对端慧道:“我给买了好些东西呢,都是我出去一次就给你买一次积攒下来的,”然后想一想:“只是我和父亲先出来了,母亲知不知道我房里书架上那个小盒子里的东西也是给你的。”
这话说得再清楚不过,妙姐儿与朱宣对视一眼,公主殿下与武昌侯又闹意见了,细想一想或许能找到原因,风生水起的高阳公主殿下,只图政事,不是冷落了武昌侯就是武昌侯不喜欢,妙姐儿恬然一笑看看朱宣,有几个人能做到象表哥这样让我上殿去,官员们来的时候,候表哥太久等不急,就会再来见沈王妃。
地下的小儿女还在玩笑,朱闵正在同齐文昊说自己新得的几本古书:“让你看看,只是不能借给你,这书只有我自己能碰。”毅将军和端慧郡主一起为朱闵做证:“就是我们,也只能看看,”胖倌听到这声音,寻着声音挥着小手“啊,啊”,然后努力在把口水往母亲身上和自己身上滴。
“该睡了,”朱宣对着妙姐儿说一句,看着胖倌转过脸来一张笑脸同自己“啊,啊”,朱宣就让武昌侯看:“我母亲来,说这孩子象我,”
武昌侯看看这房里的热闹,想想高阳公主殿下经常是几天见不到,就在家里也是门庭若市,自己负气带着儿子出门来,决定让她一个人和她的门客们过去。想到这里,眉头皱一下的武昌侯自己也承认,这话很难听。
察颜观色的朱宣虽然舍不得离开这房里的温馨,还是不得不陪,对武昌侯道:“走,多时不见,陪你喝两杯去,秋风秋雨都说凄清,你来了,我觉得好,雨打芭蕉说好,梧桐滴雨也是不错,去我书房里让小厮们掌灯,咱们喝酒看晚上的梧桐雨去。”
武昌侯犹豫一下,刚到这里就把南平王从房里拉走,不过路上郁闷多时,还真的是想和南平王喝几杯破破闷,看着南平王妃也灯下嫣然:“不要客气才是。”
随着南平王站起来的武昌侯对妙姐儿道:“文昊就有劳王妃。”齐文昊站起来对父亲道:“走的时候母亲交待,说让父亲少和岳父喝酒才是,说,”歪着脑袋的齐文昊是觉得不明白才说出来:“说不要喝花酒,”
武昌侯板起酒来不顾什么,对齐文昊道:“我们出来,几时见过你母亲的?”齐文昊不慌不忙地回答父亲:“是母亲的丫头赶着出来送我们,告诉我的。”
“哼,要她管。”武昌侯本来是想说:“偏去喝花酒。”想想孩子们在,南平王妃也在,这话才没有说出来,只是对齐文昊道:“我随便哪里就睡了,让人送了你的衣服进来,你就随着小王爷们歇着吧。”
随着父亲站起来,一起站起来的几个孩子里,朱闵和毅将军道:“文昊跟我们睡。”朱宣拉着武昌侯往外走:“现放着岳母在,咱们喝酒去。”再回身交待妙姐儿备酒菜:“把我前年埋在桂花下面的那一坛子酒弄出来。”拉着武昌侯就出去了。
房里妙姐儿让人去备菜往书房里去送,端慧郡主问母亲:“什么是花酒?”妙姐儿笑容可掬地对女儿道:“就是对着花喝酒,想来公主知道武昌侯到了这里是夜里,知道喝不成,所以交待一句。”这样搪塞过去,才再命丫头们:“给小侯爷准备洗澡水,安置在小王爷房里。”再看看端慧嫣然一笑:“父亲不知道几时回来呢,端慧陪母亲。”
直到深夜,朱宣才从书房里回来,心里一直悬着一件事情,就是喝酒的时候也会担心,值夜的丫头们是候着王爷会回来,看到一盏小灯引着王爷回来,迎上来帮着他披去蓑衣除去木屐,听着王爷问出来:“小郡主在哪里歇的?”
“在房里跟着王妃歇下来。”丫头们回答过后,朱宣先放下来一半的心,坐在外间让丫头们备水洗过后,一身白色小衣走进房里,锦帐里先看到一对母女睡得香甜,两张肖似的面庞,端慧小手搂着母亲脖子,想来是搂紧了,母女两个人额头上都沁出细细地汗珠,身上的薄锦被也只到胸口。
取出丝帕来给妙姐儿和端慧擦擦汗,朱宣这才睡下来,过一会儿自己觉得犹有酒意,起身来走到外面榻上自己挑亮了灯。
值夜的丫头们看到王爷起来了,忙走过来:“王爷想是酒多了,有热茶泡上来倒是好醒酒。”朱宣嗯一声道:“放在这里吧。”负手走到廊下去,廊下有水珠滴下来,雨已经是不小了,院子里落红花残在新出的星光下。
想想武昌侯刚才说的话:“公主殿下一意独行,怎么也劝不好她,只是半年时间,家里门客就有百人,又时常深夜进宫,单独会见皇上。”武昌侯觉得痛心:“她没有禀呈,也没有治国大计,不过是阻拦皇上多宠幸几个年青妃子罢了。”
姐弟同心,高阳公主殿下不得不为太子殿下全身心地扑进去,朱宣倒是另有看法:“皇上年过五旬,我听着京里消息,宠信年青的嫔妃就觉得不妥,这样年纪的人,万一夹色伤害倒更不好。”然后安慰武昌侯:“公主是皇上膝下最受宠爱的,你不必担心才是。”
“我不担心,”武昌侯斜着醉眼手执酒杯告诉朱宣:“有一次夜里,她会过宫中出来的人,想是找不到理由进宫见皇上,把文昊弄起来带进宫去。你说我担不担心?”朱宣倒是不担心,只是差一点儿没有笑出来,女人的主意真是多。
廊下吹了会儿风,朱宣才重新走进房里去,本想着一家人在一起,不想文昊又来了,朱宣一笑,不是嫌女婿,只是怕女儿不到成亲就不要父亲。喝了一场酒,武昌侯只担心别的,南平王也另有担心,看看睡熟的妙姐儿和端慧,南平王把这担心先放在心里,明儿一早再同端慧说。
嘴上说着不要闲杂人来打搅一家人的妙姐儿,当齐文昊真的来了,做岳母的心里还是高兴的。可是一大早起来就笑个不停的妙姐儿并不是因为女婿来了才高兴,而是被朱宣弄得笑个不停。
朱宣抱着端慧在房里细细地在交待女儿:“只能亲父亲,不能亲文昊,知道没有?”这就是南平王昨天晚上的担心了,喝着喝着酒突然想起来,端慧与文昊是青梅竹马,小孩子家家接来接去都是睡在一个房里,担了半夜心的朱宣赶快来交待端慧:“除了父母亲,别人不能亲。”
“胖倌要我亲呢,”端慧郡主不明白,对着父亲道。妙姐儿好笑地看着这位名声“诡诈”地表哥,把胖倌忘了吧,还有太夫子呢。果然端慧下一句又问出来:“祖母能亲吗?”
接触到妙姐儿笑意盈盈的眼睛,朱宣不觉得脸红,抱着端慧继续告诉她:“不可以亲文昊,象亲父亲这样,听到没有?”
端慧郡主虽然不明白,可是点头表示知道。看着父亲把自己放在床前的小荷包送过来,里面是装得满满的银票,端慧嘻笑一下,在父亲面颊上亲一下:“谢谢父亲。”然后对父亲道:“文昊说今天带我出去买东西,我就带他逛去,所以这钱今天是不会花的。”
原以为这句不花钱的话说出来,父亲一定会夸一句,只听得朱宣的脸要黑下来:“现在是花父亲的,大了再花他们家的。”
在京里的时候,妙姐儿说端慧乱花钱,朱宣会说:“公主愿意给。”今天这句话是妙姐儿说出来的,是有三分无奈加上三分取笑:“表哥,公主愿意给呢。”
这场一早的谈话到此才结束,端慧郡主从父亲膝上下来,拿起自己的小荷包在手里,今天的早上,端慧郡主此时此刻可以起床了。
因为齐文昊来了要出门玩,端慧郡主学功课也是随意,吃过早饭以后,就打算出门逛逛去,只是站在那里等陪伴的人,朱宣也要陪着武昌侯逛逛去,走的时候再来交待端慧:“在街上要看着人。”
然后站着等了一会儿,端慧只是仰起小脸儿看着父亲点头,但是。。。。。。不亲了。今天居然不亲了,朱宣觉得心里有些不舒服,看看与端慧并肩站在一起的齐家的秀气小哥儿文昊,脑子里想象出来端慧长大了,只怕要与父亲更生分才是。
心里明白的妙姐儿催促朱宣:“表哥去吧,武昌侯在等着呢。”这才把朱宣弄出去,这里再交待要出门的齐文昊和端慧:“街上车多人多,不要由着性子乱逛才是,跟出去人的话,记得要听。”
朱禄当然是要陪着出去,没有什么离不开的事情,别人陪着朱禄也不放心。房里再坐一会儿,几位陪伴的小姑娘都来了。
进来以后先看到端慧郡主身边有一个秀气的小公子,一件紫罗袍,束发的是一个镶宝石杏花金簪子,正在和端慧郡主在一起说笑,人人都在纳闷这是谁?
订过亲的端慧郡主虽然是人人羡慕,父亲带着外面逛去,可是小公子哥儿能站起小郡主面前的可以说是没有,除了小王爷们的陪读有时候王府里会看到小郡主一面,眼前这位小公子不仅坐在小郡主身边,而且看到人来,象是松一口气,伸出手来拉着端慧的小手:“咱们可以出去了。”
只看得别人都是人人纳罕,听端慧郡主一一的介绍过来,才知道这位就是端慧郡主的小女婿了。
齐文昊只急着出去,对端慧道:“都来了,咱们走吧,母亲给我好些钱,要我给你买衣服。”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如果是现代女性,自力更生为好,努力工作努力打拼再努力生孩子,自己挣钱养自己养孩子,运气背点儿的或许再养养别的人。
然后在生活中还要尊重夫妻生活,尊重家庭尊重一切长幼,上班尊重领导,出门尊重警察。所有的责任都担过来,最后自己养自己。当然古代也有看嫁妆成亲的人,不过南平王朱宣在成亲以前就开始养自己的小妻子,高阳公主殿下订了这门亲事,摘走南平王的掌上明珠,当然也是交待儿子对端慧好,又都不是缺钱的人,弄不到春秋亭里哭嫁的那一位上面,所以齐文昊对端慧理所当然地道:“出门给你买东西去。”
两个人去房里辞别妙姐儿,妙姐儿一手拉一个送出门外,好生交待几句。这才转身进来,先去厢房里看看祝妈妈新裁的衣服,这是给武昌侯和齐文昊的,当然做亲家的做岳母的也不会失礼。
四个陪读的小姑娘上了后面的马车,端慧郡主和齐文昊在一辆马车上,朱禄听着马车里不时的说笑声,陪着小郡主出门也不是第一次,在京里的时候,年纪小小就出门逛去,逛到吃饭点儿上,酒楼雅间都是早早的订好,先是一排高阳公主府上的灯笼,再是一排南平王府的灯笼,只要看到这两排灯笼同时出现,有点儿见识的人都知道里面既不是高阳公主也不是南平王。所以别人背后说膏梁与纨绔,也不能怪别人说。
长街口停下马车来,朱禄和跟齐文昊的一个人跟着两位正主儿,后面是四位小姑娘各带着一个丫头,前后另外还有几个人跟着,膏梁与纨绔开始逛街去。
买来买去不过是那几样东西,街上能有什么,首饰、衣料,小泥儿,竹子做的小玩意儿,笔墨纸砚及糖人儿。。。。。。
“这个泥人儿衣服是蓝色的,可是长的跟我上次买的一样,”端慧郡主手指着一个泥人儿对齐文昊道:“就象我和三哥一样,长得一样。”
张含冬跟在后面趁人不注意才撇一撇小嘴儿,王爷的女儿真是好,招摇过市满城里她最大,更让人受不了的是这位小侯爷,眼睛里看的是小郡主,嘴巴里说的是小郡主,耳朵里说的是小郡主,小郡主看到什么,齐文昊都会说:“真不错,那就买这个。”
两个小孩子后面有人跟,就上街去也花不了多少钱,贵重首饰父母亲给,衣料办几件时新的,买来买去一堆小东西,如果觉得钱花得不多,才会买一件贵点儿的东西,南平王也跟的有人出来,不能看着女儿这么由着性子花公主的钱。
就是这样足以让陪伴的人嫉妒了,朱闵评的“呆三分”地薛宝绢倒是欢天喜地的,相中一个泥人儿回身来让丫头们买,当然是小郡主要买给她,最后付钱的还是齐文昊。
看着手里只拿着这么一个泥人儿的薛宝绢就高兴的不行,跟在后面再给什么也不要了,只护着那一个泥人儿,郑灵丝觉得不解:“这个泥人儿有这么好吗?”
“是啊,象我父亲。”一身盔甲的一个泥人儿,宝绢觉得象父亲。逛了不一会儿就中午了,郑灵丝也逛得兴致勃勃:“快中午了,这就要回去,不过今儿真有趣。”
端慧郡主道:“不回去,咱们现在吃饭去。”重新上马车,去到城里有名气的酒楼旁,上楼去先看到就是一排士兵。
小姑娘们听着端慧郡主对齐文昊道:“今天这是父亲订的,要是在京里就让你订。”笑逐颜开的宝绢道:“在京里的时候,也经常出去吃饭。”
郑灵丝这个时候也发现了,这位齐公子基本是不回答别人的话,只接端慧郡主一个人的话。经常出入宫闱的齐文昊从小深受家教是不会乱插别人的话,也不会乱接别人的话,只是端慧说话一定要接。
所以回答的是端慧郡主:“我和文昊出去大多是在外面吃过饭再回去,”然后再对齐文昊道:“自我不在了,你有没有再去前门外的那一家?”
齐文昊摇头道:“没有,十公主找我出去吃饭来着,那天我进宫去,就没有去。”然后对端慧道:“十五皇子和十公主打赌输了,要请客,只是没有你我也没有毅将军所以都说没趣,幸好我没有去。”
两个人手拉着手走进雅间去,齐文昊很不客气地先对端慧道:“你又去栏杆那里坐着不是,我来点菜。”然后居中高坐了,边点菜边问端慧道:“这些菜都是你爱吃的。”最喜欢坐在栏杆那里往街上看的端慧郡主只是招手:“文昊,看楼下那个卖吃的,有好果子。”
齐文昊的第一反应就是摆摆手,先让人买去。然后再过来陪着端慧看:“你几时回京里去,你不在,我也不想出去。可是母亲要我出去,文家的三表妹真是烦人。”
张含冬、郑灵丝和薛宝绢坐在一起,小小年纪也是各自心思,但是都高兴,带着一队兵出来吃饭,没有大人,听起来这一对膏梁和纨绔象是经常这样的,让人不能不羡慕嫉妒。
月底的吉日,后车胡同里张灯结彩,在新房上面,张堂坚持要自己来准备,妙姐儿也拿他无可奈何,象是这门亲事就有几分无可奈何,不随沈王妃的心意。
四姨娘在房里只拉着张堂在问:“为什么这亲事订得这么急,一般人订亲至少要半年以后才成亲?你又做了什么?”四姨娘疑惑的眼神只在张堂脸上瞄来瞄去,两个人此时站在新房里,顺手往后再摸摸箱子的四姨娘被张堂瞪了一眼。
张堂这才回答姐姐的话:“你乱想什么?”看看四姨娘放在描金箱子上的手,从一进新房里,四姨娘就只想看看箱子里是不是满的。
“我倒是不乱想,要是满月就吃酸的,哼,”四姨娘对张堂提醒道:“你自己想着一点儿才是。”今天成亲忙得焦头烂额的张堂对于这种话当然是心烦意乱,摆着手道:“不是不是,手都没有碰过。”
新的烦恼又出现在四姨娘脑海里,重新开始疑惑:“她不让你碰?或是你没有她有力气?这可怎么办,你今天晚上还能洞房吗,我等着抱孩子呢。”
外面一声喊:“张大哥,出来看一下这喜字,”张堂答应一声,往外面走了几步,然后回身来警告四姨娘:“你不要乱开箱子。”
怎么能不看的四姨娘等张堂一出门,就鼻子里哼一声,回身来打开描金箱子,新人没有进门,嫁妆是先搬来的。张堂和乌珍都不喜欢从王府里出来,招摇上一路的嫁妆,所以先搬了来。一会儿一顶轿子就这么抬了来。
打开描金箱子后,里面是满满的衣服,四姨娘还是把手插进去试了试,果然是插不进去,这才满意地哼一声,几口描金箱子都看过,再对着新房里的摆设看一眼,脸上当然是有笑容,这嫁妆倒是不错,比两位姑娘的只好才是。
此时天交下午,来的人倒是不少,四姨娘为说私房话,先回过卫夫人自己先过来了,就是想先看嫁妆,再问问张堂和乌珍有没有什么。。。。。。以四姨娘的心情,新人到了满月,乌珍不想吃酸的,她也会担心;想吃酸的,她也会难过才是。
侧耳听听外面又来了人,却是卫夫人到了。四姨娘赶快就走出来,回身把新房的门也带上,决定不让三姨娘进来先看,因为二姨娘房里的两位姑娘也来了,如果看到这嫁妆,只怕要心里不舒服才是。
新房外来了不少了,莫厨子也从铜矿上赶来为张堂主勺,正在吹嘘自己的大菜:“今儿看我的手艺,保管比给大人们做的还要尽心。”
示意小声的张堂与莫厨子一起悄声笑着,往外面看着忙碌的人。张堂努努嘴:“王爷的小厮们都来了。”朱禄奉王妃的命在这里看着收拾,一会儿王爷王妃要到;朱寿是凑热闹,乌珍居然能成亲,找一个白脸儿的,朱寿也在沈王妃面前来献殷勤,随便把朱喜也拉来了。
莫厨子来了精神,问张堂道:“王爷王妃来不?”张堂也心里没底儿道:“我想问问朱禄,又不敢去问?”
两个人看着正在检查一切的朱禄,莫厨子也觉得没有底气道:“算了,别问了吧,来不来,你都得成亲。”张堂想想也是,看看天刚说一句:“象是我可以去了。”那边厢朱禄看过花轿,已经过来了:“可以迎亲了,新郎倌,”
然后再交待一声莫厨子:“晚上王爷和王妃都过来,你菜要弄好一些。”等到朱禄和张堂一起走开,门外开始放鞭炮,起花轿去迎亲的时候,厨房里才传来“当啷”一声。
三姨娘撇着嘴儿看着四姨娘赶快过去看,一连声的压低声音问:“怎么了,怎么了?”三姨娘这才对二姨娘使个眼色,两个人从门缝里对着新房到底还是先看过嫁妆与两位姑娘的有什么不同了。
赶到厨房的四姨娘看着莫厨子从地上捡起来刚掉在地上的大勺,道:“没有什么,就是手滑了。”看着四姨娘交待过出去,莫厨子才擦擦头上的汗,不是手滑,是手僵了,从听到王爷也会过来,莫厨子就人僵了,直到朱禄走,才觉得这大勺拿不住,一下子摔落在地上。
重新准备收拾的莫厨子打起精神来,一面交待自己的弟弟小莫和找来的几个厨子:“大家伙儿要用心了。”看着手里重新拿稳的大勺,再看看别人手里的菜刀等东西,莫厨子决定先不说,免得手里掉家伙,掉大勺还好,掉菜刀就不是好玩的了。
妙姐儿和朱宣在拜堂的时候到的,受了新人礼略坐了一坐就回来了。回房里的路上,看看天色深蓝的夜空,妙姐儿对朱宣邀请道:“这天还早,孩子们回来先睡了,泡香茶来,和表哥坐一坐。”
让丫头们泡上茶来,夫妻两个人临窗而坐,朱宣在品茶香,妙姐儿心里是在嘘唏,乌珍也成亲了,来的时候是个小姑娘,总算是给她成一个家。到此时妙姐儿心里才有释怀,张堂对她好就成。
来到这里这些年,妙姐儿难得对自己进行一次从头到尾的大总结,好命,就只有这两个字。儿子们在长大,年华在老去,看一眼身帝的朱宣,说过几次老就再也不说,想来心中也释然。人谁能不老,都是要老的。
“你在想什么?”眼睛对着茶盏看的朱宣问出来,妙姐儿皱一皱眉头,对朱宣道:“在想表哥,你又招风引蝶了,引得别人只是往你身上看,就象我们出去小茶馆里那一次,平白地对着女掌柜的说什么话?”
慢条斯理反驳回来的朱宣道:“今天男家的那些人,眼睛不也总在你身上看,我早早让你回来,免得在那里受荼毒。”
月光下,两个人依在一起,妙姐儿叹气道:“我们要一起老了。”朱宣哼一声道:“反正表哥,不是被你欺负,就是被端慧欺负。”
“当着文昊的面,端慧不香你面颊也不要这么介意才是。”妙姐儿安慰一句:“以后女儿只会同文昊亲热才是。”
“好吧,”朱宣也长叹一声,抚着妙姐儿肩头道:“以后就是妙姐儿陪着表哥,表哥陪着你了。”话题不能不转到世子身上,妙姐儿对着悠悠银河,低声道:“孙大人走了,太子殿下算是安生下来,总算是可以让人松一口气,只是想儿子几时来才是。”
朱宣安慰道:“想他来了,也就去军中,你总是时时惦念的才是。”朱宣在心里此时也是在想着世子朱睿。。。。。。
阳春三月的烟花盛景中,只有两骑在路上奔驰,看着城门将到,当先一骑先缓步下来,马上的人面容俊秀,颇肖似年青的南平王。世子朱睿取出丝巾拭了拭汗水,看着身后的朱小根也停下来,依然是嘴巴努高对着自己。
朱睿觉得自己不能不说了:“你不高兴一路子,下次你别跟着我,不就是拐了点儿路看了一个朋友,你有什么不高兴的。”眼前就要进城门,进家前得把这个奴才的心思给转回来,免得他一进家门就告状。
找到机会说话的朱小根从京里一直忍到现在,长长的松口气儿对朱睿道:“世子爷,您几时与她是朋友,出京前还特地跑去说一声儿。”下一句话朱小根没有说出来:“就象约好的一样。”
跟着朱睿出去最多的朱小根觉得自己太疏忽,怎么那个爱泼人洗脚水的小姑娘这几年里还和世子有联系?竟然没有看出来。
朱睿骂道: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第237部分阅读
欲望文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第237部分阅读
人来评评理,难道于大人办差事的时候,心里只想着反娘娘吗?”
于大人手里的紫砂壶已经合在贺大人身上,茶叶茶水滴了一身,还在湿哒哒往下滴,于大人衣襟被贺大人扯多长,也依然是慈眉善目地表情:“我记不清楚的也是有的,这里现有帐何不查去,只是卖弄你什么都知道,你往京里查也是一样。”
“两位大人,咱们是来办事的。”鲁大人面无表情也不拉架就站在旁边看着,可怜那紫砂壶看着品相不错,就这么合在贺大人身上了,于大人一件马褂,是他向来爱炫耀的,说是御赐的,贺大人不拉那马褂,只拉里面露出来的衣襟,扯到马褂外面多长。
看看两个人只是站在那里要评理,外面有一个鲁大人的跟班露了露头,鲁大人也走出来,听着那个跟班回话:“盐务上孙大人又刚走了一批盐,去哪里倒是不知道?”
“南平王知道吗?”鲁大人先问一句,跟班觉得这话问得奇怪:“王爷总是知道的吧。”盐务上的幕僚小官员都是在王爷手下办差的人,换来换去换不到他们,他们都是老人。
鲁大人在心里骂一声傻蛋,孙大人和太子殿下都是傻蛋,这里亏空好弄钱,南平王一定记下来所以走的车辆及船只,孙大人只要翻身落马,这里面又要多出来不少亏空,这简直是在帮着南平王挣钱。
想想孙大人那里提醒几次都是不听,反而说南平王知情识趣,鲁大人苦笑一下,对跟班道:“备轿,去南平王府。”鲁大人没有权力去查这一批车辆,打算去求沈王妃把这批车辆查下来。
出来看到摆放轿子的地方,刚才就说约了人的小张大人和阮大公子还在说笑,鲁大人也没有生气的心情,这些人想整人背后少说几句话就有了,事事摸不到头脑,看你怎么办差,此时只是在想南平王的鲁大人只是苦笑,来到这里不到半年,南平王到今天,是随时可以把孙大人送走,手里一定有不少孙大人的罪证才是。
外面熙熙攘攘的人流在大街上的日头下面走着,坐在轿子里的鲁大人心里只是发冷,这心里的发冷一直到进了王府见到沈王妃也没有变过来。
自从高阳公主的信来,这位鲁大人总算是来找自己了,妙姐儿一直就在等着呢,听到鲁大人说找,一点儿也不奇怪,换过衣服出二门,还是上次的那个石头厅里见这位鲁大人。
对着这一厅的石头,鲁大人更觉得身上发冷了,看到有如一株夭桃的沈王妃,先时居然结巴了几句:“卑职,那个,有事情要请王妃,”最后想起来是:“示下。”
妙姐儿只是一笑道:“大人请说。”耐心地听完,妙姐儿微微一笑,先开口道:“大人如果有拿得住的证据,能证明这一次走的车辆不合规矩,应该去找主管辑私的大人才是。”然后还是一笑:“或者去对王爷说。”我手里没有兵,沈王妃到目前手里揣着兵符,但是没有调过兵。
“孙大人在京里办差事是四平八稳,”鲁大人看着沈王妃眉宇间的沉稳笑容,决定跟她耗一耗:“换了地方,有不明白的地方也是有的。就是现在京里,皇上身体比前两年还有起色,二皇子主管国子学,礼部诸多科举之事,三皇子去年工部里多有建树,又能在兵部里管一些事情,”鲁大人笑着道:“太子殿下才能这么省心地办差事,不负皇上的深恩。”
沈王妃神色不改地听完,眼前看来看去,只有这位太子殿下只合适当皇帝,想想表哥这么包容孙大人,不也是为着这一门姻亲。几家王爷来信,要求联手遏制太子党,我们也是顶着别人的眼光在给太子殿下送钱,当然这账目朱宣一笔也没有落下来,如果皇上问起来,至少有账可查,所以孙大人很重要,至少一旦查起来的时候,他总是出来顶缸的人。
“你去找杜威将军,让他和你一起便宜行事,”沈王妃站起来道:“我喊一个人陪你一起去,我这里还要去对王爷说一声儿,这兵也不是好调的。”
身后跟着鲁大人的沈王妃走出石头厅来,喊过朱禄来当着鲁大人的面交待朱禄:“陪着鲁大人去杜威将军那里,让他陪着鲁大人办桩差事。”
这些没头没脑袋的差事朱禄从来也不问,只是对着鲁大人引路:“大人请随我来。”这里沈王妃扶着瑞雪,慢慢往朱宣书房里来,贵妃娘娘为保太子殿下的皇位,真是煞费苦心,这位鲁大人的履历刚从京里查出来过,却是贵妃娘娘的母氐一族。
至少这样的人从京里来,妙姐儿觉得自己也可以放些心下来,要钱也不能这么明目仗胆的,全然不为别人想一想。
走到书房院门口,先听到里面有欢笑声,妙姐儿脸上也重新有了笑容,端慧又在这里了,却不在自己的小马上,而是身上有泥正站在父亲脚下,对着朱宣在笑:“再来,再来。”
朱宣对着女儿先说一声:“来了啊。”轻轻用脚一勾端慧的小腿,端慧格格笑声中,又坐在地上了,刚坐倒就被父亲拎起来,再次格格笑:“再来。”
姗姗然走近的妙姐儿看着这一对父女,给端慧找的陪伴难道都是野人不成,薛将军在家里教宝绢绊人,是薛夫人用信笺写出来送来给妙姐儿看,宝绢在家里得意了好几天,而且也不再害怕来陪端慧郡主。
朱宣也在陪着端慧在玩,背后上演全武行,失不住脚摔到端慧也是极有可能。看到母亲过来,端慧郡主走过来,伸出脚来就来绊母亲,妙姐儿轻呼一声倒在朱宣怀里,然后嗔怪端慧:“你是个调皮孩子,想当女将军吗?”
可以预见到以后军中总是围着端慧郡主来打赌才是,妙姐儿再来数落朱宣:“周姐姐背后被人说,我是听够了。”朱宣一只手扯着端慧郡主,一只手扯着妙姐儿往房里走,同时交待人:“给小郡主取衣服来换。”
这才回答妙姐儿的话:“谁敢笑话,”妙姐儿看着笑眯眯的端慧郡主,道:“真的要让她学,表哥哪里有时间,给她请个师傅就是。”
“这怎么行,哪里去找女师傅去。”朱宣不愿意一位大男人来教端慧郡主习武,这不是念书写字,习武总是要碰着手脚,有肌肤相接:“除了周亦玉那个疯子,这个女疯子过几天再不销假,我就让人押她回军中去。”
生个孩子生到不敢见人,将军们约着去周家看周将军,周将军躲在房里不出来,谁也不见,只有那个孩子人人可见,回来只能说一下孩子长得不错,象极了父亲。
一时人取了衣服来,送端慧郡主进里面去换衣服,小郡主犹有希冀,对父亲道:“换了衣服还来吗?”
“明天来吧,”朱宣看看女儿嬉笑颜开的小脸儿也是在乐,这才是我的孩子呢,不过南平王没有想过让端慧郡主当第二个女将军,不过是招来的陪伴让人觉得害怕。
端慧进去换衣服,妙姐儿才对朱宣把鲁大人来的事情说了,妙姐儿重有担心:“母亲心里只时时牵挂着六皇子,太子殿下眼看着是受猜忌,六皇子在皇陵不知道安稳不安稳?”
“应该更安稳才是。”朱宣想想贵妃娘娘的为人,道:“此时此刻,应该对六皇子更和气才是。至于六皇子自己不安稳,不是别人更喜欢。”
本来想容留那个孙大人一年的朱宣想想这个人呆不住了:“鲁大人事事都盯着他,想必会劝他自己回京去,留下来的那位于大人,看着是慈眉善目,在京里的名声就和兵部的糊涂和稀泥何大人一样,”朱宣长叹一声道:“晚上可以给申扬王,北平王,梁王他们去信了,我这里也走了一个。”
“咱们这里呆的还算久的,”妙姐儿对朱宣道,北平王处的太子党没有两个月就灰溜溜回京了。听着端慧换好衣服往这里来的声音,夫妻两个人才不说话,换过衣服的小郡主粉装玉琢地出来了,拉着父母亲出去:“陪我园子里逛去,难得今天都有空儿。”
走出房门来再问父亲一句:“我可以绊哥哥吗?”妙姐儿笑看着朱宣回答:“不行,你也绊不到,要是被你绊倒了,他们都可以挨打了。”
未出茅庐的端慧郡主就打算拿着自己的哥哥们先试上一试,再不陪端慧钓鱼,就同他们不客气一次行不?眼睛里只是看着父亲又在板着脸,这算是不能问的时候,端慧郡主这才没有问出来。
近傍晚的时候晰晰地下起来小雨,南平王夫妻带着孩子们在房里说话,看着毅将军和朱闵在房里比试嬉戏为乐,端慧郡主伏在母亲怀里,一会儿看看父亲,只是想去试试自己下午新学的打人招数。同谁最亲近,父亲母亲和哥哥。
再绊母亲,要被骂,父亲绊不倒,只有哥哥们看着最顺眼,朱宣难得的有兴致,喊着儿子们在房里指点,想一想睿儿过两年要去军中,功夫要是不过硬,过军中只有挨打的份,晚上给北平王等人写信时,再给儿子去一封信去京里才是。
外面天气黑下来,房里掌上灯,秋风秋雨听在这一家人耳朵里也全没有愁思,毅将军和朱闵哈哈笑着玩在一起,毅将军当然是要让着弟弟一些,然后对父亲道:“父亲再去军中,带上我和三弟去吧。我和父亲的亲随打架,三弟可以帮着我。”
军中无人不认识毅将军,朱宣心中一动,世子入军中,可以换个名字,当然长的象老子,可是面貌俊秀的人大多看着都是白净脸儿的样子,这样想着的朱宣再看看眼前乐,重新回到眼前乐上面来,儿子女儿都在,醒了的胖倌在妙姐儿怀里,旁边伏的是端慧,正在和胖倌在说话:“又流口水了,你总是流口水。”
这样的天气里,这样的家人热闹,当然是不希望有外人出现,这个外人偏偏就出现了,丫头们来回话:“武昌侯同世子从京里来了。”
“文昊来了,”端慧郡主兴高采烈地不跟胖倌说话了,跟他说话也不回,坐下来就下地上去,准备去迎齐文昊。
朱宣皱起眉来,公主殿下难道放心,这么远的路齐文昊比毅将军还要小,也放心让他随着武昌侯过来。但是一家人换过衣服一起出房来看这两位远客。
齐文昊出现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欢声喊一句:“端慧,”端慧也不顾下雨,跑到廊下去:“我们都出来接你。”
凑近朱宣的妙姐儿低声道:“来的正好,我正有话要问问他们呢。”板着脸的朱宣嗯一声道:“等他们进来好好问一问,你就可以放心了。”
重新进来坐下来,先与武昌侯问候过公主,朱宣与武昌侯坐着说话,武昌侯先表白一下:“我是例行巡视一下各地水利,秋水泛涨的地方也挺多。文昊要来看端慧,我就带他一起来了。”
妙姐儿正在问齐文昊:“公主寿诞来了哪些人?”齐文昊一个一个地说出来:“。。。。。。六殿下。。。。。。”
看到妙姐儿笑得畅快地武昌侯也接话道:“贵妃娘娘经常让人去皇陵上给六皇子送东西,临来的时候也托我带的有话给卫夫人。”
先松了一口气的妙姐儿感激不尽地道:“贵妃娘娘从来贤淑宁德,宫中人人称赞。”中宫空虚,现在是想怎么称赞这位贵妃娘娘就怎么称赞她,不用担心会有人挑眼。
房里齐文昊同端慧郡主并排站在榻前看胖倌,武昌侯也来看这个孩子,身上是一件浅青色的衣裤,下巴上足有两圈肉,看到有人就嘻嘻只是笑。
正文 第五百九十一章,回来(一)
第五百九十一章,回来(一)
看着南平王的小儿子胖倌,武昌侯眼里明显是有羡慕,看到武昌侯这样的表情,南平王当然要有些得色,口水滴哒哒的胖倌正在用力抓着母亲的衣袖甩呀甩,看着的朱宣对武昌侯道:“很有力气,不高兴了,不管什么样的玩的都从床上扔出多远。”
武昌侯也觉得这样好:“儿子就应该是这样,上个京里吏部里黄大人家孩子抓周儿,孩子养得太娇了,一看客人来得多,当场吓得哇哇大哭,”再看看胖倌,对着自己正在笑,武昌侯当然是带的有礼物来,告诉南平王:“我们路上耽搁了,所以这会儿才到,给你们家儿子带的东西,明儿再让人送进来。”
漫不经心的朱宣问出来:“带的什么,我不在京里,听说好刀剑都往你那里送?”急忙摆手的武昌侯看看与端慧和小王爷们坐在一起的齐文昊离得远,这才对朱宣压低声音道:“我总要弄一把来给我父亲看,自然文昊把我们家传了几代的宝剑给了你,我没少被我父亲训。”
“你那别告诉他不就行了,”训不到自己手上,朱宣依然是不当一回事情,武昌侯看着朱宣可乐:“我是没有告诉他,也交待文昊不说,象是你说出来的。”
朱宣不能不想一下,这才明白:“哦,象是有一次齐老大人也在旁边。”对着朱宣这种“突然明白”状,武昌侯是压根儿不相信,这会儿说话才略提高声音:“你不在京里,现在你们家世子整天就置办刀剑,上个月有一把刀就是他从人手里抢了去。”
“所以你买东西,”妙姐儿好笑地听着朱宣指责武昌侯:“世子买什么都价儿高,就是遇到你这样的人。”
武昌侯也乐了道:“谁又跟我抢了价去,我没有问你,你又先派上我了。真真你这个人,半占亏也不肯吃。明儿那礼物你指不定要挑眼呢。”再看看肥头肥脑的胖倌,武昌侯又叹一口气:“这个孩子真不错。”
与南平王家的孩子们玩在一起的齐文昊听到“礼物”两个字,走过来对着妙姐儿道:“母亲给岳父岳母备的东西,都在后面呢,明天来的是父亲的,勿嫌菲薄才是。”
尴尬的武昌侯看着南平王夫妻一起乐起来,朱宣当面是要问出来:“怎么你,”在这里停了一下,唇边一丝笑意,才道:“那我就笑纳了,”一对夫妻竟然送两份礼出来。
地上重新走过去的齐文昊还在对端慧道:“我给买了好些东西呢,都是我出去一次就给你买一次积攒下来的,”然后想一想:“只是我和父亲先出来了,母亲知不知道我房里书架上那个小盒子里的东西也是给你的。”
这话说得再清楚不过,妙姐儿与朱宣对视一眼,公主殿下与武昌侯又闹意见了,细想一想或许能找到原因,风生水起的高阳公主殿下,只图政事,不是冷落了武昌侯就是武昌侯不喜欢,妙姐儿恬然一笑看看朱宣,有几个人能做到象表哥这样让我上殿去,官员们来的时候,候表哥太久等不急,就会再来见沈王妃。
地下的小儿女还在玩笑,朱闵正在同齐文昊说自己新得的几本古书:“让你看看,只是不能借给你,这书只有我自己能碰。”毅将军和端慧郡主一起为朱闵做证:“就是我们,也只能看看,”胖倌听到这声音,寻着声音挥着小手“啊,啊”,然后努力在把口水往母亲身上和自己身上滴。
“该睡了,”朱宣对着妙姐儿说一句,看着胖倌转过脸来一张笑脸同自己“啊,啊”,朱宣就让武昌侯看:“我母亲来,说这孩子象我,”
武昌侯看看这房里的热闹,想想高阳公主殿下经常是几天见不到,就在家里也是门庭若市,自己负气带着儿子出门来,决定让她一个人和她的门客们过去。想到这里,眉头皱一下的武昌侯自己也承认,这话很难听。
察颜观色的朱宣虽然舍不得离开这房里的温馨,还是不得不陪,对武昌侯道:“走,多时不见,陪你喝两杯去,秋风秋雨都说凄清,你来了,我觉得好,雨打芭蕉说好,梧桐滴雨也是不错,去我书房里让小厮们掌灯,咱们喝酒看晚上的梧桐雨去。”
武昌侯犹豫一下,刚到这里就把南平王从房里拉走,不过路上郁闷多时,还真的是想和南平王喝几杯破破闷,看着南平王妃也灯下嫣然:“不要客气才是。”
随着南平王站起来的武昌侯对妙姐儿道:“文昊就有劳王妃。”齐文昊站起来对父亲道:“走的时候母亲交待,说让父亲少和岳父喝酒才是,说,”歪着脑袋的齐文昊是觉得不明白才说出来:“说不要喝花酒,”
武昌侯板起酒来不顾什么,对齐文昊道:“我们出来,几时见过你母亲的?”齐文昊不慌不忙地回答父亲:“是母亲的丫头赶着出来送我们,告诉我的。”
“哼,要她管。”武昌侯本来是想说:“偏去喝花酒。”想想孩子们在,南平王妃也在,这话才没有说出来,只是对齐文昊道:“我随便哪里就睡了,让人送了你的衣服进来,你就随着小王爷们歇着吧。”
随着父亲站起来,一起站起来的几个孩子里,朱闵和毅将军道:“文昊跟我们睡。”朱宣拉着武昌侯往外走:“现放着岳母在,咱们喝酒去。”再回身交待妙姐儿备酒菜:“把我前年埋在桂花下面的那一坛子酒弄出来。”拉着武昌侯就出去了。
房里妙姐儿让人去备菜往书房里去送,端慧郡主问母亲:“什么是花酒?”妙姐儿笑容可掬地对女儿道:“就是对着花喝酒,想来公主知道武昌侯到了这里是夜里,知道喝不成,所以交待一句。”这样搪塞过去,才再命丫头们:“给小侯爷准备洗澡水,安置在小王爷房里。”再看看端慧嫣然一笑:“父亲不知道几时回来呢,端慧陪母亲。”
直到深夜,朱宣才从书房里回来,心里一直悬着一件事情,就是喝酒的时候也会担心,值夜的丫头们是候着王爷会回来,看到一盏小灯引着王爷回来,迎上来帮着他披去蓑衣除去木屐,听着王爷问出来:“小郡主在哪里歇的?”
“在房里跟着王妃歇下来。”丫头们回答过后,朱宣先放下来一半的心,坐在外间让丫头们备水洗过后,一身白色小衣走进房里,锦帐里先看到一对母女睡得香甜,两张肖似的面庞,端慧小手搂着母亲脖子,想来是搂紧了,母女两个人额头上都沁出细细地汗珠,身上的薄锦被也只到胸口。
取出丝帕来给妙姐儿和端慧擦擦汗,朱宣这才睡下来,过一会儿自己觉得犹有酒意,起身来走到外面榻上自己挑亮了灯。
值夜的丫头们看到王爷起来了,忙走过来:“王爷想是酒多了,有热茶泡上来倒是好醒酒。”朱宣嗯一声道:“放在这里吧。”负手走到廊下去,廊下有水珠滴下来,雨已经是不小了,院子里落红花残在新出的星光下。
想想武昌侯刚才说的话:“公主殿下一意独行,怎么也劝不好她,只是半年时间,家里门客就有百人,又时常深夜进宫,单独会见皇上。”武昌侯觉得痛心:“她没有禀呈,也没有治国大计,不过是阻拦皇上多宠幸几个年青妃子罢了。”
姐弟同心,高阳公主殿下不得不为太子殿下全身心地扑进去,朱宣倒是另有看法:“皇上年过五旬,我听着京里消息,宠信年青的嫔妃就觉得不妥,这样年纪的人,万一夹色伤害倒更不好。”然后安慰武昌侯:“公主是皇上膝下最受宠爱的,你不必担心才是。”
“我不担心,”武昌侯斜着醉眼手执酒杯告诉朱宣:“有一次夜里,她会过宫中出来的人,想是找不到理由进宫见皇上,把文昊弄起来带进宫去。你说我担不担心?”朱宣倒是不担心,只是差一点儿没有笑出来,女人的主意真是多。
廊下吹了会儿风,朱宣才重新走进房里去,本想着一家人在一起,不想文昊又来了,朱宣一笑,不是嫌女婿,只是怕女儿不到成亲就不要父亲。喝了一场酒,武昌侯只担心别的,南平王也另有担心,看看睡熟的妙姐儿和端慧,南平王把这担心先放在心里,明儿一早再同端慧说。
嘴上说着不要闲杂人来打搅一家人的妙姐儿,当齐文昊真的来了,做岳母的心里还是高兴的。可是一大早起来就笑个不停的妙姐儿并不是因为女婿来了才高兴,而是被朱宣弄得笑个不停。
朱宣抱着端慧在房里细细地在交待女儿:“只能亲父亲,不能亲文昊,知道没有?”这就是南平王昨天晚上的担心了,喝着喝着酒突然想起来,端慧与文昊是青梅竹马,小孩子家家接来接去都是睡在一个房里,担了半夜心的朱宣赶快来交待端慧:“除了父母亲,别人不能亲。”
“胖倌要我亲呢,”端慧郡主不明白,对着父亲道。妙姐儿好笑地看着这位名声“诡诈”地表哥,把胖倌忘了吧,还有太夫子呢。果然端慧下一句又问出来:“祖母能亲吗?”
接触到妙姐儿笑意盈盈的眼睛,朱宣不觉得脸红,抱着端慧继续告诉她:“不可以亲文昊,象亲父亲这样,听到没有?”
端慧郡主虽然不明白,可是点头表示知道。看着父亲把自己放在床前的小荷包送过来,里面是装得满满的银票,端慧嘻笑一下,在父亲面颊上亲一下:“谢谢父亲。”然后对父亲道:“文昊说今天带我出去买东西,我就带他逛去,所以这钱今天是不会花的。”
原以为这句不花钱的话说出来,父亲一定会夸一句,只听得朱宣的脸要黑下来:“现在是花父亲的,大了再花他们家的。”
在京里的时候,妙姐儿说端慧乱花钱,朱宣会说:“公主愿意给。”今天这句话是妙姐儿说出来的,是有三分无奈加上三分取笑:“表哥,公主愿意给呢。”
这场一早的谈话到此才结束,端慧郡主从父亲膝上下来,拿起自己的小荷包在手里,今天的早上,端慧郡主此时此刻可以起床了。
因为齐文昊来了要出门玩,端慧郡主学功课也是随意,吃过早饭以后,就打算出门逛逛去,只是站在那里等陪伴的人,朱宣也要陪着武昌侯逛逛去,走的时候再来交待端慧:“在街上要看着人。”
然后站着等了一会儿,端慧只是仰起小脸儿看着父亲点头,但是。。。。。。不亲了。今天居然不亲了,朱宣觉得心里有些不舒服,看看与端慧并肩站在一起的齐家的秀气小哥儿文昊,脑子里想象出来端慧长大了,只怕要与父亲更生分才是。
心里明白的妙姐儿催促朱宣:“表哥去吧,武昌侯在等着呢。”这才把朱宣弄出去,这里再交待要出门的齐文昊和端慧:“街上车多人多,不要由着性子乱逛才是,跟出去人的话,记得要听。”
朱禄当然是要陪着出去,没有什么离不开的事情,别人陪着朱禄也不放心。房里再坐一会儿,几位陪伴的小姑娘都来了。
进来以后先看到端慧郡主身边有一个秀气的小公子,一件紫罗袍,束发的是一个镶宝石杏花金簪子,正在和端慧郡主在一起说笑,人人都在纳闷这是谁?
订过亲的端慧郡主虽然是人人羡慕,父亲带着外面逛去,可是小公子哥儿能站起小郡主面前的可以说是没有,除了小王爷们的陪读有时候王府里会看到小郡主一面,眼前这位小公子不仅坐在小郡主身边,而且看到人来,象是松一口气,伸出手来拉着端慧的小手:“咱们可以出去了。”
只看得别人都是人人纳罕,听端慧郡主一一的介绍过来,才知道这位就是端慧郡主的小女婿了。
齐文昊只急着出去,对端慧道:“都来了,咱们走吧,母亲给我好些钱,要我给你买衣服。”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如果是现代女性,自力更生为好,努力工作努力打拼再努力生孩子,自己挣钱养自己养孩子,运气背点儿的或许再养养别的人。
然后在生活中还要尊重夫妻生活,尊重家庭尊重一切长幼,上班尊重领导,出门尊重警察。所有的责任都担过来,最后自己养自己。当然古代也有看嫁妆成亲的人,不过南平王朱宣在成亲以前就开始养自己的小妻子,高阳公主殿下订了这门亲事,摘走南平王的掌上明珠,当然也是交待儿子对端慧好,又都不是缺钱的人,弄不到春秋亭里哭嫁的那一位上面,所以齐文昊对端慧理所当然地道:“出门给你买东西去。”
两个人去房里辞别妙姐儿,妙姐儿一手拉一个送出门外,好生交待几句。这才转身进来,先去厢房里看看祝妈妈新裁的衣服,这是给武昌侯和齐文昊的,当然做亲家的做岳母的也不会失礼。
四个陪读的小姑娘上了后面的马车,端慧郡主和齐文昊在一辆马车上,朱禄听着马车里不时的说笑声,陪着小郡主出门也不是第一次,在京里的时候,年纪小小就出门逛去,逛到吃饭点儿上,酒楼雅间都是早早的订好,先是一排高阳公主府上的灯笼,再是一排南平王府的灯笼,只要看到这两排灯笼同时出现,有点儿见识的人都知道里面既不是高阳公主也不是南平王。所以别人背后说膏梁与纨绔,也不能怪别人说。
长街口停下马车来,朱禄和跟齐文昊的一个人跟着两位正主儿,后面是四位小姑娘各带着一个丫头,前后另外还有几个人跟着,膏梁与纨绔开始逛街去。
买来买去不过是那几样东西,街上能有什么,首饰、衣料,小泥儿,竹子做的小玩意儿,笔墨纸砚及糖人儿。。。。。。
“这个泥人儿衣服是蓝色的,可是长的跟我上次买的一样,”端慧郡主手指着一个泥人儿对齐文昊道:“就象我和三哥一样,长得一样。”
张含冬跟在后面趁人不注意才撇一撇小嘴儿,王爷的女儿真是好,招摇过市满城里她最大,更让人受不了的是这位小侯爷,眼睛里看的是小郡主,嘴巴里说的是小郡主,耳朵里说的是小郡主,小郡主看到什么,齐文昊都会说:“真不错,那就买这个。”
两个小孩子后面有人跟,就上街去也花不了多少钱,贵重首饰父母亲给,衣料办几件时新的,买来买去一堆小东西,如果觉得钱花得不多,才会买一件贵点儿的东西,南平王也跟的有人出来,不能看着女儿这么由着性子花公主的钱。
就是这样足以让陪伴的人嫉妒了,朱闵评的“呆三分”地薛宝绢倒是欢天喜地的,相中一个泥人儿回身来让丫头们买,当然是小郡主要买给她,最后付钱的还是齐文昊。
看着手里只拿着这么一个泥人儿的薛宝绢就高兴的不行,跟在后面再给什么也不要了,只护着那一个泥人儿,郑灵丝觉得不解:“这个泥人儿有这么好吗?”
“是啊,象我父亲。”一身盔甲的一个泥人儿,宝绢觉得象父亲。逛了不一会儿就中午了,郑灵丝也逛得兴致勃勃:“快中午了,这就要回去,不过今儿真有趣。”
端慧郡主道:“不回去,咱们现在吃饭去。”重新上马车,去到城里有名气的酒楼旁,上楼去先看到就是一排士兵。
小姑娘们听着端慧郡主对齐文昊道:“今天这是父亲订的,要是在京里就让你订。”笑逐颜开的宝绢道:“在京里的时候,也经常出去吃饭。”
郑灵丝这个时候也发现了,这位齐公子基本是不回答别人的话,只接端慧郡主一个人的话。经常出入宫闱的齐文昊从小深受家教是不会乱插别人的话,也不会乱接别人的话,只是端慧说话一定要接。
所以回答的是端慧郡主:“我和文昊出去大多是在外面吃过饭再回去,”然后再对齐文昊道:“自我不在了,你有没有再去前门外的那一家?”
齐文昊摇头道:“没有,十公主找我出去吃饭来着,那天我进宫去,就没有去。”然后对端慧道:“十五皇子和十公主打赌输了,要请客,只是没有你我也没有毅将军所以都说没趣,幸好我没有去。”
两个人手拉着手走进雅间去,齐文昊很不客气地先对端慧道:“你又去栏杆那里坐着不是,我来点菜。”然后居中高坐了,边点菜边问端慧道:“这些菜都是你爱吃的。”最喜欢坐在栏杆那里往街上看的端慧郡主只是招手:“文昊,看楼下那个卖吃的,有好果子。”
齐文昊的第一反应就是摆摆手,先让人买去。然后再过来陪着端慧看:“你几时回京里去,你不在,我也不想出去。可是母亲要我出去,文家的三表妹真是烦人。”
张含冬、郑灵丝和薛宝绢坐在一起,小小年纪也是各自心思,但是都高兴,带着一队兵出来吃饭,没有大人,听起来这一对膏梁和纨绔象是经常这样的,让人不能不羡慕嫉妒。
月底的吉日,后车胡同里张灯结彩,在新房上面,张堂坚持要自己来准备,妙姐儿也拿他无可奈何,象是这门亲事就有几分无可奈何,不随沈王妃的心意。
四姨娘在房里只拉着张堂在问:“为什么这亲事订得这么急,一般人订亲至少要半年以后才成亲?你又做了什么?”四姨娘疑惑的眼神只在张堂脸上瞄来瞄去,两个人此时站在新房里,顺手往后再摸摸箱子的四姨娘被张堂瞪了一眼。
张堂这才回答姐姐的话:“你乱想什么?”看看四姨娘放在描金箱子上的手,从一进新房里,四姨娘就只想看看箱子里是不是满的。
“我倒是不乱想,要是满月就吃酸的,哼,”四姨娘对张堂提醒道:“你自己想着一点儿才是。”今天成亲忙得焦头烂额的张堂对于这种话当然是心烦意乱,摆着手道:“不是不是,手都没有碰过。”
新的烦恼又出现在四姨娘脑海里,重新开始疑惑:“她不让你碰?或是你没有她有力气?这可怎么办,你今天晚上还能洞房吗,我等着抱孩子呢。”
外面一声喊:“张大哥,出来看一下这喜字,”张堂答应一声,往外面走了几步,然后回身来警告四姨娘:“你不要乱开箱子。”
怎么能不看的四姨娘等张堂一出门,就鼻子里哼一声,回身来打开描金箱子,新人没有进门,嫁妆是先搬来的。张堂和乌珍都不喜欢从王府里出来,招摇上一路的嫁妆,所以先搬了来。一会儿一顶轿子就这么抬了来。
打开描金箱子后,里面是满满的衣服,四姨娘还是把手插进去试了试,果然是插不进去,这才满意地哼一声,几口描金箱子都看过,再对着新房里的摆设看一眼,脸上当然是有笑容,这嫁妆倒是不错,比两位姑娘的只好才是。
此时天交下午,来的人倒是不少,四姨娘为说私房话,先回过卫夫人自己先过来了,就是想先看嫁妆,再问问张堂和乌珍有没有什么。。。。。。以四姨娘的心情,新人到了满月,乌珍不想吃酸的,她也会担心;想吃酸的,她也会难过才是。
侧耳听听外面又来了人,却是卫夫人到了。四姨娘赶快就走出来,回身把新房的门也带上,决定不让三姨娘进来先看,因为二姨娘房里的两位姑娘也来了,如果看到这嫁妆,只怕要心里不舒服才是。
新房外来了不少了,莫厨子也从铜矿上赶来为张堂主勺,正在吹嘘自己的大菜:“今儿看我的手艺,保管比给大人们做的还要尽心。”
示意小声的张堂与莫厨子一起悄声笑着,往外面看着忙碌的人。张堂努努嘴:“王爷的小厮们都来了。”朱禄奉王妃的命在这里看着收拾,一会儿王爷王妃要到;朱寿是凑热闹,乌珍居然能成亲,找一个白脸儿的,朱寿也在沈王妃面前来献殷勤,随便把朱喜也拉来了。
莫厨子来了精神,问张堂道:“王爷王妃来不?”张堂也心里没底儿道:“我想问问朱禄,又不敢去问?”
两个人看着正在检查一切的朱禄,莫厨子也觉得没有底气道:“算了,别问了吧,来不来,你都得成亲。”张堂想想也是,看看天刚说一句:“象是我可以去了。”那边厢朱禄看过花轿,已经过来了:“可以迎亲了,新郎倌,”
然后再交待一声莫厨子:“晚上王爷和王妃都过来,你菜要弄好一些。”等到朱禄和张堂一起走开,门外开始放鞭炮,起花轿去迎亲的时候,厨房里才传来“当啷”一声。
三姨娘撇着嘴儿看着四姨娘赶快过去看,一连声的压低声音问:“怎么了,怎么了?”三姨娘这才对二姨娘使个眼色,两个人从门缝里对着新房到底还是先看过嫁妆与两位姑娘的有什么不同了。
赶到厨房的四姨娘看着莫厨子从地上捡起来刚掉在地上的大勺,道:“没有什么,就是手滑了。”看着四姨娘交待过出去,莫厨子才擦擦头上的汗,不是手滑,是手僵了,从听到王爷也会过来,莫厨子就人僵了,直到朱禄走,才觉得这大勺拿不住,一下子摔落在地上。
重新准备收拾的莫厨子打起精神来,一面交待自己的弟弟小莫和找来的几个厨子:“大家伙儿要用心了。”看着手里重新拿稳的大勺,再看看别人手里的菜刀等东西,莫厨子决定先不说,免得手里掉家伙,掉大勺还好,掉菜刀就不是好玩的了。
妙姐儿和朱宣在拜堂的时候到的,受了新人礼略坐了一坐就回来了。回房里的路上,看看天色深蓝的夜空,妙姐儿对朱宣邀请道:“这天还早,孩子们回来先睡了,泡香茶来,和表哥坐一坐。”
让丫头们泡上茶来,夫妻两个人临窗而坐,朱宣在品茶香,妙姐儿心里是在嘘唏,乌珍也成亲了,来的时候是个小姑娘,总算是给她成一个家。到此时妙姐儿心里才有释怀,张堂对她好就成。
来到这里这些年,妙姐儿难得对自己进行一次从头到尾的大总结,好命,就只有这两个字。儿子们在长大,年华在老去,看一眼身帝的朱宣,说过几次老就再也不说,想来心中也释然。人谁能不老,都是要老的。
“你在想什么?”眼睛对着茶盏看的朱宣问出来,妙姐儿皱一皱眉头,对朱宣道:“在想表哥,你又招风引蝶了,引得别人只是往你身上看,就象我们出去小茶馆里那一次,平白地对着女掌柜的说什么话?”
慢条斯理反驳回来的朱宣道:“今天男家的那些人,眼睛不也总在你身上看,我早早让你回来,免得在那里受荼毒。”
月光下,两个人依在一起,妙姐儿叹气道:“我们要一起老了。”朱宣哼一声道:“反正表哥,不是被你欺负,就是被端慧欺负。”
“当着文昊的面,端慧不香你面颊也不要这么介意才是。”妙姐儿安慰一句:“以后女儿只会同文昊亲热才是。”
“好吧,”朱宣也长叹一声,抚着妙姐儿肩头道:“以后就是妙姐儿陪着表哥,表哥陪着你了。”话题不能不转到世子身上,妙姐儿对着悠悠银河,低声道:“孙大人走了,太子殿下算是安生下来,总算是可以让人松一口气,只是想儿子几时来才是。”
朱宣安慰道:“想他来了,也就去军中,你总是时时惦念的才是。”朱宣在心里此时也是在想着世子朱睿。。。。。。
阳春三月的烟花盛景中,只有两骑在路上奔驰,看着城门将到,当先一骑先缓步下来,马上的人面容俊秀,颇肖似年青的南平王。世子朱睿取出丝巾拭了拭汗水,看着身后的朱小根也停下来,依然是嘴巴努高对着自己。
朱睿觉得自己不能不说了:“你不高兴一路子,下次你别跟着我,不就是拐了点儿路看了一个朋友,你有什么不高兴的。”眼前就要进城门,进家前得把这个奴才的心思给转回来,免得他一进家门就告状。
找到机会说话的朱小根从京里一直忍到现在,长长的松口气儿对朱睿道:“世子爷,您几时与她是朋友,出京前还特地跑去说一声儿。”下一句话朱小根没有说出来:“就象约好的一样。”
跟着朱睿出去最多的朱小根觉得自己太疏忽,怎么那个爱泼人洗脚水的小姑娘这几年里还和世子有联系?竟然没有看出来。
朱睿骂道: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第237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