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 杨家将的历史真相(出书版)

正文 第 6 章

    杨家将的历史真相(出书版) 作者:张永廷

    第 6 章

    不管基本事实如何,有关杨业之死和他与杨业的关系成了潘美一生最大的污点,这一污点后来被不断放大与演绎,潘美的形象离真实越来越远。此一役,潘美受到了处罚,有人说被降了三级,其实并不准确,他只是被削去了三个官职,因为他本身就身兼数职,这种处罚不能说轻也不能说重。第二年之后,潘美又开始逐步受重用,一度升为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几个月后潘美去世,享年67岁。死后赠中书令,封号为武惠。咸平二年,配飨太宗庙庭。这是非常高的礼遇,死后能进太宗庙廷比现在进早已被刮剥净尽,俨然成了一座“无字碑”,被冷落在胜瀛楼北面的台基上。

    宋太宗在太原犯下了滔天罪行,自己却浑然不觉,还要评功摆好。“皇威争一瞬,民意重千秋”,宋朝欠太原人民的账太多,《宋史·礼志》提到,北汉平复77年之后,旧城的百姓仍有不肯入住新城的,所以建议朝廷要宽其赋税,除其徭役,免除他们的后患,这则史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晋阳百姓与宋朝廷间深深的芥蒂。

    宋太宗焚烧晋阳堪称历史上最为残酷和昏庸的决定之一,不仅给晋阳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为宋朝之亡埋下了祸根。

    晋阳城始建于春秋时期,以晋水流经其北而得名,传说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初封于此。后代历经北齐、唐、五代的不断经营,成为北方军事重镇,又是三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天下名藩巨镇,无有出其右者”之誉,堪称“北门锁钥”。

    唐朝李渊父子从晋阳起兵,统一全国后,将晋阳定为北都,不断整修扩建,晋阳城由跨越汾河两岸的三座城池组成,方圆达40余里,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十分坚固,成为拱卫北方的重要屏障。“安史之乱”中,叛军攻破了洛阳、长安东西二京,唐玄宗逃往四川,十万叛军合攻太原,守将李光弼依据坚固的城池,以不足万人的地方武装,坚守50余天,终于击退了敌军,并以此为根基,收复了大批失地。

    后来,由于石敬瑭割让了燕云十六州,赵光义又摧毁了这一北方的名藩巨镇,黄河以北成为敞开了大门的庭院,终于导致金人侵入,汴京失陷,北宋覆亡。从此以后,中国汉族封建王朝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和争战中,开始由强变弱,处于下风。这不只是一座城池的悲剧,而是一个民族的悲剧。

    一般的杨家将故事都讲杨家父子如何尽忠赵宋王朝,但晋剧却更多的是表现杨业被陷害的无奈与悲凉,很少写杨家将如何杀敌,如何边关立功等等。鉴于北汉军民与宋朝廷这样的历史渊源,其中的缘由也就不难理解。潘美虽非晋阳之痛的主谋,但却是罪行的实施者,北汉遗民借助艺术的翅膀,将其加以痛斥,以解心中之恨。

    传说中的潘美盖过了历史上的潘美,潘美成了奸臣的典型代表。无中生有是戏剧的魅力,但却是历史的大忌。戏说不是历史,戏剧小说不能当历史来读,同理,历史人物也不能与娱乐人物对号入座。

    六 潜规则的威力

    美国有部名著《第二十二条军规》,军规上明明只有二十一条,但看不见的、不成文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实际上,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我们所说的潜规则,往好听一点说叫惯例。

    982年4月,契丹主耶律贤兵分三路攻宋。中路攻雁门,被杨业打败,损兵三千。这一年9月,耶律贤去世,12岁的隆绪继位,史称辽圣宗。他的母亲萧太后摄政,辽朝内部隐藏着各种矛盾。萧太后史上确有其人,名叫萧绰,小名燕燕。

    宋将贺怀浦、贺令图、刘文裕等先后上书,要求乘机收复燕云十六州。他们认为,契丹朝中大臣多有不服,叛乱甚众,正是讨伐之机。但是宋太宗一直按兵不动,雍熙三年(986年),才决定出兵北伐。机会出现之后,宋太宗为何拖延了四年之久才行动?这里面究竟有些什么样的玄机?

    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979年幽州之败对宋人的打击实在太大,北宋需要时间以恢复元气。另一方面,宋太宗担心政局不稳,朝中的不稳定因素牵扯了他太多的精力。攘外必先安内,这是他的执政理念。

    第 6 章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