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节
双仇记 作者:白日梦0号
第5节
几人说话间,其余几位太医并医士亦陆陆续续到来,听闻肖掌院携了新人入内,顿时忍不住相互打听这谢霖是何来历,待得知是济世堂中的药童,竟无人肯信,只是到底没能探听出个所以然来,便只将他当作肖氏外家子弟。
肖余庆自是晓得同僚们心中所思,只做不知,与众人道:「我这药童于济世堂中学徒已有两载,也曾坐堂看诊,虽不及院中诸位,于望闻问切之道倒也略窥门径,日后再有宫女太监前来看诊,不需劳动众位医士,只管交与他便是,也好叫咱们腾出手来松快松快。」
肖余庆调教谢霖足有半载,不止于书本之间,日常更是带了人往济世堂坐诊,药理之外,又教了针灸等术,自问拿得出手,方带进宫来,于这心目中的弟子人选欢喜之极,犹如美玉在怀,忍不住便要炫耀一二,虽告诫谢霖少说多做,自己却不禁先行夸嘴出来。
院中诸人皆知他为人稳重内敛,不意今日竟出如此言语,当下便有人道:「学徒两载便可入太医院中,莫不是天纵英才,扁鹊再生不成?掌院大人这口气倒是不小啊。」
这话音轻柔,语中带笑,宛如玩笑,众人听了,却无人胆敢当真笑出声来,只齐齐转头去看这说话之人,便见一名锦衣太监挺胸负手自殿门外迈步进来。
谢霖便站在肖余庆身后,见进来这人年岁已是三旬有余,却面白如敷粉,眉目婉约仿似好女,与这一身傲慢之气殊为不称,不由暗自纳罕此人身份,正疑惑间,忽听肖余庆唤道:「章公公。」
谢霖一听,登时猜知此人必是御药房掌事太监章桓,却不料竟是这般形容姣好,不由多看两眼,这细瞧之下,方看出这位章公公眉心微皱,眼下两抹青晕,虽则神色自如,却不免略觉精神不足。
这章桓掌管御药房,领五品太监衔,与肖余庆品级相当,两人同院共事,少不得打些交道。因肖余庆医术高明,平日里又与人为善,章桓素来倒也敬重,只他心胸狭小,又兼心高气傲,今日乍听肖余庆将宫女太监看诊一事交与一个药童,摆明不将宫奴一流放入眼中,登时疑心是瞧自己不起,心中怒火高涨,当即便发作出来。
肖余庆不料一时得意忘形,竟口出祸端,招来章桓这一尊瘟神,登时暗叫不妙,然毕竟上了年岁,阅历城府无一不备,心中一凛后,便急思转圜之法,不过须臾,已是起身,和声道:「公公有所不知,我这僮儿学徒之前,便已颇知医道,莫看他年纪小,却当真有几分悟性,又经我亲自教导,虽尚欠火候,然已可独当一面,非止宫女太监,便是达官亲贵,亦敢让他放手一治,只这僮儿尚无品级,怕亲贵们不肯让他看诊罢了,这才叫他先与宫中侍者诊治,倒叫公公生此误会。」
随之悠悠然捻须一笑,「公公素知我不打诳语,如若不信,不妨试之。」
章桓与之共事几有十载,深知这位掌院大人倒真不是狂言之辈,听肖余庆如此说,怒气便即消了些,只是见谢霖不过十七八岁,犹带一点稚气,到底不信其能,心思一转,笑道:「掌院大人既如此说,我倒不妨见识见识。」
说罢冲谢霖道:「正巧我这几日身上不适,你且过来与我瞧瞧,究竟是个甚么症候,开张方子与我调理。」
肖余庆于谢霖医术倒是颇具信心,只这次诊治之人毕竟不同以往,不免攥了一把冷汗,然事已至此,却也不能拦在头里不叫谢霖看诊,遂回身道:「你去与章公公诊一诊脉。」
又低声嘱咐,「莫要惊慌,只管用心便是。」
谢霖长于乡野,头一遭见识这等荣华权贵,虽则对方不过一名太监,却也远非自己可及,不免心中一慌,然毕竟年轻,颇有些初生牛犊不畏虎之势,待听过肖余庆嘱咐,便起了好强之心,当即躬身应道:「是。」
第十三章
这一幕落入众人眼中,几位太医暂且不提,那十二名医士却不免各有所思。只因除掌院外,太医一职乃从五品官衔,医士却只得六品,本朝钦定,宫中太医共得十位,医士十二位。如今医士一职已然满员,这太医却是空缺已久,一直未曾补全。两年前,倒也有人提议自医士中拔擢二人出来,无奈肖余庆于医道素来严谨,一番考校后,深觉众医士医术尚有不足,遂将此仪压下,始终未曾应允,如今冷不丁弄了新人进来,甫与众人见面便一番夸赞,诸人心中先是或嫉或妒或惊或羡,不一而足,再一看章桓有意刁难,不由多起了幸灾乐祸之心,一面冷眼看这热闹,一面窃窃私语,暗自嘲笑谢霖不自量力。余下人中倒也有与肖余庆交好或得过他恩惠的,心中暗自为之担忧,奈何众目睽睽,却不好当这出头鸟上前帮衬,只得一道旁观罢了。
章桓不料这新来的少年倒颇有些胆气,仔细打量几眼,见谢霖眉目俊秀,虽非气宇轩昂之辈,却也行止从容有度,并无寻常百姓初见贵人的畏惧瑟缩之态,不免怒气又减一分,赞一句,「这孩子倒生得好相貌,却不知这医术是否也如相貌这般值得一赞了。」
说罢寻了张椅子坐下。
谢霖走到他跟前,依着吕嬷嬷所教,先行一礼,道:「有劳公公伸手出来,容小的为公公把一把脉。」
章桓将右手放在桌上,谢霖上前一步,三指搭于寸关,凝神细诊。
当此时,几名医士私语不断,便连几个太医也是交头接耳,屋内一片嘈杂,肖余庆重重咳嗽一声,眼风逐一扫去,方将声音压下。
谢霖这一诊足有盏茶时分,章桓已是不耐烦起来,正要诘难,却见谢霖收了手,道:「敢问公公,近来可有失眠之症,是否难以入眠,眠后多梦易醒,又或烦躁易怒,心悸难安?」
章桓一怔,沉吟片刻,方道:「近日倒确是有些烦躁,晚间也睡得不大踏实。」
他说得轻描淡写,实则此般症候无一不合。盖因章桓如今身居高位,一半是自家上进,另一半却是托赖太后宫中身为总管太监的义父郑回之故。只是郑回一年前又新收了个相貌过人的小太监袁宾作义子,于自己日渐冷淡。近日皇后宫中总管一职出缺,章桓本拟求义父荐了自己上去,却不料袁宾先行在郑回跟前吹了耳边风,倒把他家兄弟袁成送了上去。章桓本就又气又恨,不防月前采买的药材又出了纰漏,虽已压了下去,却接连生了几场怒气,不经意间已是得了这失眠之症,先还勉强能睡上两个时辰,渐渐地竟是夜夜睁眼到天明,好容易困劲儿上来,不过半个时辰便惊醒过来。如此折腾了七八日,自是精神倦怠,白日里烦躁不已,丁点小事亦能发作一通,这才觉出不妙来。
他今日登门,本就是想请肖余庆为自己诊治,不想才一进门便听见了那一番话,故此按捺不住脾气,出言讥讽,实则话才出口,便已暗悔不该得罪肖余庆,只因不想落了下风,这才硬撑罢了,不想这少年一语道破自己症候,且分毫不差,不由登时收起小觑之心,最后一丝怒气也消弭不见,不过为着面子,神情中却仍是一副倨傲之态。
谢霖诊完,又听章桓所说,便已心中有数,只是为着小心起见,仍是叫章桓吐舌一观。待看过舌苔,便到肖余庆身旁桌上取了一副笔墨,挥毫书就一道方子,双手呈给章桓,道:「公公这是肝阳上亢,阴不涵阳,以致肝木不荣,又兼略有脾虚之症,致心脾两亏,方才夜不能寐,五心烦躁,易怒多梦。这一剂汤药连吃三日,当能见效,只是此病尚需慢慢调养,非数日之功可以去根,待三日后,还需再调一调方子,连吃一个月才好。」
章桓身后常年跟着个小太监随时听用,这小太监自进殿来便如泥雕木塑似侍立一旁,这时方活转过来,抢先从谢霖手中接过方子,转呈上去。
章桓摆足架势,接过方子淡扫一眼,见不过是些酸枣仁、茯苓、远志、玄参之属。他常年掌管御药房,纵没学过医,却架不住日日与众御医共事,耳濡目染下,多少也晓得些药性,见这方子开得中规中矩,平平无奇,倒也没甚么虎狼之药,遂一扬手,叫那小太监拿了下去,道:「先配三副药出来,我且吃着,三日之后若不管用,再来向肖掌院讨教。」
说罢瞥谢霖一眼,施施然去了。
待他一走,众御医并医士看罢热闹,也纷纷借故告退,自去忙活,殿中霎时空了一半。
肖余庆此时方脸色一沉,将谢霖带入自己素日处理公务的东暖阁中,低声问道:「你可诊清楚了?章桓脉象当真如你所说?」
谢霖道:「小的方才细察,这位章公公脉细数,舌苔淡白,眼下青晕,必不能诊错的。」
肖余庆又道:「你将方才那道方子写与我看。」
谢霖重又写过一遍,肖余庆看后,点点头,「若脉象当真如此,这方子便错不了。」
略略放下心来,道:「且先等上三日,看看药效如何。这几日先不忙看诊,待章桓病好,堵一堵外头那些人的嘴,再做计较。」
他思量已定,便不再挂心,带了谢霖径直来到东配殿中。
这东配殿是众医士办公之所,本朝历代脉案也尽数收录于此,此时众医士有闲来无事喝茶聊天的,也有忙着抄录脉案,见了肖余庆进来,登时齐齐起身。
肖余庆负手而立,问道:「今日可都有些甚么差事?」
众医士中年资最长的一个叫做李万春,为人圆滑老成,又极有眼色,俨然已是众人之首,这时便上前一步,代众人答道:「回掌院大人,玉阑阁的宋才人服药已有七日,今日当去复诊。万泉、永春两宫中嫔位的几位娘娘今日应请平安脉。前几日给太后并两位皇子看诊的脉案尚需抄录存档。」
肖余庆又问,「今日复诊并请平安脉的都是哪几个?」
三名医士随即越众而出。
肖余庆扫视一圈,见这三人正是方才于正殿中交头接耳的那几个,遂冷声道:「既如此,还不去看诊,都聚在这里闲磕牙作甚?」
那三人被掌院大人当众下了面子,俱都有些讪讪的,慌忙告罪,各自拎了药箱急匆匆出门。余下医士也急忙各自寻了差事来做,只恐掌院将火撒到自家身上。
李万春不意平素脾气甚好的掌院大人骤然发作,余下未出口的话便不知当不当说,只愣在当地。
肖余庆见他神色有异,问道:「还有何事?」
李万春陪笑道:「尚有一桩差事。神卫营最近连着病倒了几个侍卫,请了军中的大夫看诊,却不大见效,御林军余统领忧心恐是疫病,想请咱们过去看一看。下官不敢自专,便没应下,尚需掌院大人定夺。」
军营之中自有军医,原是用不着太医院出手相帮,只是神卫营护卫皇宫,倘若当真是疫病,宫中诸人亦有染病之险,着实非同小可,又兼那余统领乃是皇后娘家的一门表亲,于帝后面前也是说得上话的,不好得罪。肖余庆略一思量,便将屋中一名正在伏案抄录脉案的医士叫过来道:「神卫营中病了几个侍卫,你且去看看,若是寻常症候也便罢了,若是疫疾,速速来报。」
想一想,对谢霖道:「你也跟去,与存善帮衬一二。」
这医士名薛仁和,字存善,忙道:「怎敢劳动掌院大人高足。」
肖余庆微微一笑,「我这僮儿左右也是无事,且交予你,存善只管使唤便是。」
又对谢霖道:「此乃薛医士,为人最是勤谨稳妥,你好生随他办差。」
谢霖躬身应是,又向薛仁和行了一礼。
薛仁和平素颇得肖余庆提点,如今见肖余庆将谢霖交与自己,已知是借自己之手照拂之意,自然也乐得做这个人情,笑着领了谢霖出门。
神卫营兵士换防休憩之所便在宫中泰和殿外两侧值房中,平日办公的营卫所却在宫外,与兵部衙门比邻而居。那几名染病兵士数日前便从宫中移了出来,统统安置在营卫所的一座偏院里,有兵士把守进出。
薛仁和带着谢霖出宫来到营卫所,自有守门兵士前去通报上司,不一时便由一名小校带着二人进了偏院。
这偏院里一共躺了五名病患,一水儿的呕吐泄泻,数日不止,小校边走边道:「先前只两个得病的,又吐又拉,军医看过,说是痢疾,吃了四五日药,却总不见好,前日忽又添了三个,余统领觉得不对,赶忙便将人圈了起来。」
说着将人领进屋中。
两人进了屋子一看,只见南北靠墙处各有一铺炕,五名兵士各自卧在炕上,有的捂着肚子正哎哟直叫,有的脸色蜡黄,半张着嘴,叫的力气也没了。
薛仁和放下药箱,与谢霖道:「你我先各自诊脉,且看看到底是甚么症候,再作计较。」
谢霖应了一声,先捡了看上去病得最重的一个,抓了手腕细察。不多时,放下这一个,又捡了一个兵士号脉,待两人都看过了,眉头便皱起来,又去看第三个。
那边薛仁和将另两人看完,又问了兵士几句何时发病,有何不适,片刻,便道:「看这样子,正是痢疾无疑。」
又叫小校取了军医开出的方子来看,看过后道:「这药开得倒也对症,如何会不见效?」
这时,谢霖看完了那三人,闻言道:「薛兄请来看看这两个。」
说着指了指北炕上靠东边的那两名兵士。
薛仁和放下方子,过去号脉,不多时,放下两人手腕,迟疑道:「脉象上略有不同,似乎还有些别的症候。」
说罢又去翻看二人眼睑,舌苔。
便在这时,谢霖将五人尽数查看一遍,返回身站到薛仁和身边,问那二人,「你二人何时发病?」
其中一个年纪略长些的道:「五日前,吃过午饭不多时,便觉气闷,吐了一场,晚上又泻起肚来。」又一指身边躺着的那人,「我这兄弟比我晚些,是傍晚时觉出不舒坦来。」
谢霖又问:「你二人那一日都吃了甚么?」
兵士想一想,道:「我俩那日早上都不曾吃饭,午时自宫门下值,饿得不行,便不曾回营,径直去了街边一处摊子用饭。那家摊子做的包子甚好,是野芹菜混了猪肉做馅,我俩各吃了三四个,又吃了碗汤面。」
旁边那兵士病得更重些,也有气无力道:「起先我只当那家吃食不大干净,吃坏了肚子,只是当日四五个兄弟都在那摊子上吃的,却只我俩这般,才知是病了。」
薛仁和并未听出甚么不对来,转头去看谢霖,却见谢霖继续追问,「其他人也如你俩般吃了包子?」
兵士道:「这倒不曾,那几个早上吃了饭的,晌午饿得不甚厉害,便只吃了汤面或葱油饼。」
薛仁和见谢霖神色间似有所悟,不解问道:「可是这饭食有甚不对?」
谢霖一点头,「我方才将五人脉象都看了一遍,那三人是痢疾无疑,这二人却是吃错东西中了毒。听他二人所述,那包子馅是野芹菜的,据我所知,另有一种毒芹,与野芹生得甚为相似,却是剧毒之物,食之便有气闷、头晕、呕吐等症,只一株便可中毒身亡。想是那摊主做包子时误将毒芹混在了野芹之中,这才致使二人中毒,万幸那毒芹份量应是不大,两人这才侥幸保住了性命,却不防又被军医误诊为痢疾。照着痢疾开方吃药,自然是治不好的。至于后面这三人,想是还不曾叫军医诊治,便径直叫了咱们来。」
一旁小校插嘴道:「不错,正是这般,余统领见前面两个不曾治好,便疑心军医开的方子不对,也没再叫军医进来诊治。」
薛仁和医术也是极好的,长于温病、时疫,却对毒物一道不大精通,此时听了谢霖一番讲述,方纳过闷来,于病情一旦明了,便道:「既如此,给这二人重开一副药就是。另外三人病势倒是不重,仍旧照着军医所开方子诊治罢。」
想一想,又看一眼谢霖,道:「你来拟方。」
谢霖也不推脱,当下写了张方子出来,里头甘草、绿豆等尽是解毒之物,薛仁和看过一遍,觉得并无不妥,转手交予那小校,道:「拿去先煎两剂来给二人服下,我等且在此候着,看看疗效如何。」
那小校当即叫了名兵士去抓药煎煮,又请了谢霖并薛仁和去隔壁坐了奉茶。
过得移时,五名兵士尽数喝了药。谢霖估摸着药效发作时,进去屋中问道:「胸口可还闷得慌?可否想吐?」
两名兵士俱道:「好了许多,不那般憋闷作呕了。」
余下三人服下药后,亦觉肚中稍安。
薛仁和见药物对症,松了口气,嘱咐那小校道:「这几人病症不同,莫要住在一处,将中毒那两人另行安置为好。」
正说话间,几名兵士簇拥着一人进来院中,当先之人面方口阔,瞧着不过三十许,却蓄了一把连鬓络腮胡,着武官袍服,身形高大,极是英武,进屋便问,「御医可来了?诊治得如何?」
那小校赶忙上前行礼,道:「余统领。」随即一番禀报。
此人正是御林军统领余鏊,听完始末,又闻新开的药方已然奏效,不由笑道:「不愧是宫中御医。余某多谢二位。」
说罢向薛、谢二人抱拳行了一礼。
薛仁和带着谢霖急忙还了一礼,客气两句,又道:「得了痢疾的这三人还需好利落了才得回军中当值。」继而便告退出来,回返太医院。
肖余庆正在院中等着二人回复,薛仁和将看诊前后之事详述一遍,末了赞道:「今日若非谢霖查问仔细,我亦险些误诊了去,不愧是掌院大人亲手调教出来的,年纪轻轻,却见闻广博,非我等愚钝之辈能及。」
谢霖能查知二人中毒,全赖家中那本《毒经》详录世间诸般毒物,方才有今日之功,一面于腹中暗叹祖师爷之能,一面嘴上谦逊不已。
肖余庆见谢霖一出手便即令人心服,且又谦退知礼,自然心中欢喜。
待过了三日,章桓又来正殿,施施然坐于殿中,将谢霖叫到跟前,和颜悦色道:「我吃了你那付药,这两日倒是见好,你且再与我仔细看看,用心开张方子出来,治好了我的病,自然亏待不了你。」
此时肖余庆并王太医去了太后宫中请平安脉,余下几名御医在殿中,俱是看见了这一幕。院中诸人皆知章桓此人性情偏狭,极难讨好,如今见他这般,显见谢霖医术不弱,不由心中将此人重又估了一估,待肖余庆回来,不论真心亦或假意,俱是夸赞不已。
肖余庆一面得意,一面谦逊道:「此子尚需磨练,还请诸位同僚不吝赐教。」
那章桓与肖余庆同为主事之人,太医院上下人等无不看他二人眼色行事,如今见谢霖不止有肖余庆撑腰,更投了章桓的缘法,登时无人再敢出言质疑,纵有那眼红嫉妒,暗中想刁难一二的,也就此罢手,不过背地里酸上两句罢了。
谢霖初入太医院当差,不识深浅,又生怕行差踏错,故此谨遵肖余庆教诲,少说多做,勤快有礼,不论见了谁,都是一副笑微微的讨喜模样,如此大半个月过去,院中诸人只觉这少年为人勤谨,并非仗势轻浮之辈,初时的疏冷排斥便也渐渐淡了,一转眼间,谢霖只觉诸同僚均和气起来,不免回家说与谢苇知道。
谢苇在四海镖局中行镖已足两年,这两年中行事无不妥当,聂大海、段行武等均已将其视作自己人,日前镖局方接了一记生意,乃是护送通源钱庄的十万两银子并一尊珊瑚雕成的观音自京城分号运往并州总号。因此次行镖银两众多,兼且路途遥远又不甚太平,故此聂大海亲自出马不说,又点了段行武并谢苇随行。谢苇原是放心不下谢霖,此时见他于宫中并无不妥,这才应下,打点好行装,一过立冬,便随镖局一行人出了京城。
通源钱庄总号所在乃是并州龙城,位于平京以西,两地足有千里之遥。二十辆银车自京城西门鱼贯而出,每车除车夫外另有趟子手一名,隔几辆便有一名镖师,前后又有镖头押送。因每车载银甚重,车速本就缓慢,又为着稳妥,走的全是官道,天尚未黑便即投宿,如此一来,每日不过行出七八十里,足足十日,方进了并州地界。
此时已是入冬,道路两旁除松柏之属尚余一点翠色,余下入眼处皆是一片凋零。
聂大海走在镖队中段,四下观望地形,见地势自前方不远处隆起,渐成山形,官道从此处由平原而入山林,眼见镖队便要穿山而过,不由警醒起来,命身边趟子手传令下去,嘱咐各人打起精神,小心行事。前后押镖的段行武并魏少光均是老江湖,不需提点,已然戒备起来,连趟子手喊号子的声音亦大了不少。
谢苇骑马跟在聂大海身后不远处,望见前方山林时便多了几分提防,待渐行渐近,越发生出几分怪异之感,侧耳倾听,只觉两边林子静得要命。此际尚是初冬,熊、蛇之属虽已不见,可兔子、野鸡等物却不致绝迹,然而凝神细听,除风吹树枝外,并无一丝鸟叫,登时起了疑心,打马追上聂大海,道:「前面似有些不大对头。」
聂大海警觉过人,当即大喝一声,「停。」
此刻镖队头车已然到了山林入口处,段行武闻言一勒马缰,头车登时停了下来,随之又叫了一名趟子手,道:「与我前去瞧瞧。」
当先策马向林子中跑去。
那趟子手也跟了上去,不一时便不见了两人身影,又过片刻,方听到二人回转的马蹄声。
待两人在林子外露头,聂大海亦策马来到前头,问:「如何?」
段行武面色不大好看,皱着眉头,尚自沉吟。那趟子手却是沉不住气的,慌里慌张道:「总镖头,不好了,前头有人拦道。」
聂大海心下一沉,又问:「是谁在此劫道?可有名号?带了多少人?」
趟子手一怔,讪讪回道:「没看见有人,只两根木栅子摆在路当间,把整条路堵了,看着不像善茬。」
段行武这时方才发话,「咱们这些马车既宽又吃重,走不得小路,这两根木栅子俱是一人合抱粗的圆木,三丈来长,将路堵得严严实实,便是搬开,也需耗上不少功夫,正阻了咱们前行。若当真进了林子,连调转车身也来不及,便能叫人给围在里头。虽尚不知来人是谁,却定是有备而来,想必两边林子里早布下埋伏,盯上咱们了。」
聂大海心中盘算一番,道:「五六年前我倒是走过这路,记得此地绿林中的把头乃是太白山上黑山寨的胡五峰,当年咱们请了董家堡的董堡主做说客,上门拜谒过。胡五峰此人霸道了些,却是个极讲义气的,当年正逢他五十大寿,咱们送了一对金狮子做寿礼,由此也算是结下了交情。怎么也不至于是他来劫咱们罢?」
段行武亦是不解,「莫不是胡五峰不晓得是咱家的镖车?」想了一想,又摇头道:「不对,咱们这一路是喊着号子过来的,镖旗也在,早便向各路报了名号。来人既是早有所备,又怎会不知。」
聂大海此时亦皱了眉头,「许是别人?」思量片刻,道:「去前头报个名号,请人出来说话。且先盘一盘道再说。」
段行武领命而去,策马到林子口,气运丹田,高声道:「四海镖局段行武在此,不知前方是哪位道上的朋友,请出来说话。」
这一行镖车停在此处不肯前进,显是已看破这一番布置,不肯涉险。林中之人听见这一通喊话,晓得自己行藏暴露,埋伏不成,只得明抢,便也不再藏头露尾,一声呼哨过后,呼啦啦涌出六七十人,散做扇形,将半个车队围在了中间。
来人中领头的是个四十来岁的精瘦汉子,细骨伶仃形似麻杆儿,所用武器却是一柄三尺来长的宣花大斧,裹着一袭翻毛羊皮袄,越众而出,倒拎斧柄,拄在身前,细长三角眼向上一翻,阴阳怪气道:「久闻四海镖局大名,今儿个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说罢呵呵笑了两声。
这人嗓音又尖又细,这两声笑说不出的刺耳难听。
聂大海恍若未闻,下得马来,走到镖队之前,笑眯眯一拱手道:「老朽聂大海,敢问阁下高姓大名?」
那瘦子闻言,上下打量聂大海两眼,道:「原来是聂老镖头,久仰久仰。在下胡七山,无名之辈,想来聂老镖头也不曾听过。」
继而又是呵呵一笑,「看来这车上银钱当真不少,不然怎使得动神行拳出马。如此说来,咱们兄弟今日倒真是撞上了桩好买卖。」
言语间殊不客气,显是已将这一队镖车看做了自家囊中之物。
第十四章
聂大海听了此人名姓,心中一动,也不计较他言语狂妄之处,只问道:「不知黑山寨胡五峰胡寨主与阁下怎生称呼?」
胡七山道:「胡五峰乃是家兄。」
聂大海哈哈一笑,「如此说来,竟是老相识。胡老弟想是不知,咱们四海镖局与贵兄颇有些交情,原便是朋友。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了。」
言谈间已是套起了近乎。
胡七山阴测测道:「聂老镖头这话可说岔了。须知树大分杈儿大分家,胡五峰是胡五峰,胡七山是胡七山,早便是两家子人,互不相干,他的朋友未必便是我的朋友,你四海镖局同黑山寨交好,那也算不到我头上。再者说胡五峰一年前便已死得透了,人走茶凉,你想要套交情,只好到地下找他去罢。如今这地界,却是我胡七山做主了。」
嘿嘿一乐,又道:「我胡七山倒也不是好杀之辈,不过为着一帮兄弟,须得赚些银钱花用。聂老镖头家大业大,这区区几十车镖银,想来也不放在心上,不妨孝敬了咱们兄弟,也算结下份交情,日后四海镖局再于这并州地界行镖,说不得我胡七山看在你今日送银子的份上,还能帮衬一二。」
原来胡五峰与胡七山两人乃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素来不和,胡五峰因着年长几岁,早早便自立山门,创下黑山寨这一份家业。胡七山彼时年纪尚轻,斗不过这兄长,只得远走他乡,因缘际会拜了位使斧的高人为师,艺成后只于江南绿林中闯荡,多年来极少涉足北地,是以无人知晓其名号,还是一年前接了兄长丧信,这才回来,眼见黑山寨群龙无首,胡五峰又不曾留下一儿半女,当即趁火打劫,将黑山寨众人收于自己麾下,又纠集了些绿林中的亡命之徒,另起一盘炉灶。
这一年来,胡七山领着这一帮匪类纵横并州,劫掠南北行商无数,他胃口既大,下手又狠,杀伤性命无数,比之其兄胡五峰更添几分毒辣狠厉,只因开山立门时日尚短,是以名声不显,四海镖局这两年又不曾往并州来,消息不甚灵通,这才不知罢了。
聂大海听完,虽不明里头内情,但知胡五峰已死,这胡七山提及兄长竟无丝毫手足之情,已知不妙,与段行武对视一眼,两人均是心下一沉。
聂大海行镖多年,眼见此行势必不得善了,犹是镇定自若,朗声道:「四海镖局行镖多年,向来与人为善,绿林中众好汉愿卖聂某人三分薄面,老朽自是感激不尽,愿结这一份善缘,论一份交情,可若是将聂某人当个软柿子,想搓圆捏扁,那也是不成。胡老弟固然手下众多,我四海镖局却也不是任人宰割之辈,当真动起手来,怕胡老弟也讨不得便宜去,还望胡老弟三思。」
行镖在外,能不动刀子,自是不动刀子的好,可被人欺上门来,若是就此认怂,四海镖局便从此名声不保,于武林中再无一席之地,是以聂大海一席话软硬兼施,只盼胡七山掂量轻重,罢手而去,待过了这槛儿,日后四海镖局再备一份厚礼,拜谒山门,双方和气生财,皆大欢喜,方是上策。
熟料胡七山自负一身本领,又见四海镖局这一行连镖师带趟子手不过三十余人,自家手下比之多了足足一倍,竟无丝毫顾忌,待聂大海说完,只冷笑一声,便即手一扬,尖声道:「少来罗唣,给我上。」
话音未落,已挺身而出,右手一抡斧头,挽了个斧花,直奔聂大海而去。
莫看他瘦骨嶙峋病痨鬼似,膂力却是不小,一柄大斧掂在手中直如无物。聂大海本已戒备在心,见胡七山步履迅捷,几个起落便到了跟前,当即越前一步,双手成拳,侧身避过劈向面门的第一斧,游斗在一起。
余下喽啰见当家大把头已然出手,登时一拥而上砍杀上来。段行武、魏少光等人一声呼喝,众镖师、趟子手纷纷抽出兵刃,战在一起,顷刻间便血花四溅。那些车夫见此一幕,心知不出手便只有挨宰的份儿,纵然不会武功,也抄起家伙与人对打,亦有两三个胆小的吓得滚进车下,抖如筛糠,抱头龟缩。
谢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甫一见胡七山扬手,当即便将扣在手中的两枚石子运劲弹了出去,狠狠打在扑上来的两名喽啰脸上,一个正中右眼,将个眼珠子打飞出来,立时惨叫一声,扑地不起,另一个却是打在嘴上,一口牙齿碎了一半,疼得眼冒金星,手中鬼头刀当啷一声掉在了地上。
他这一出手,余下贼寇已然看出这是个硬点子,当下一名脸上生了一圈麻子的壮汉招呼一记,四五个喽啰同时围了上来,或使刀,或用锤,将谢苇团团围在中间。
谢苇适才一直坐于马上,这时双脚脱镫,左手在马背上一按,纵身而起,腾在空中,右手刀随身形旋转划出一条半圆,刀锋去处,左前方两名贼寇已被削去一层天灵盖,噗通两声倒在马前。马匹受惊,四蹄一阵乱踏,两人眼见不活了。此时,谢苇已落在几人包围之外,落地时就势矮身一蹲,刀锋向前一扫,将又一名贼寇双脚砍断。这包围之势登时破了。
那麻脸汉子功夫比之旁人高些,见势不妙,待谢苇方一落地,便已然向旁侧跃开,恰将这一幕收进眼底,见谢苇顷刻间连杀三人却面色不改,一双眼幽寒似冰,冷冷扫视过来,便似无常索命,肝胆登时一寒,有心想逃,却又舍不得这一箱箱银子,只得硬着头皮喊道:「来人,先把这小子做了。」
不等他喊完,谢苇已起身,一步上前,刀锋贴住这汉子腹部,向右上方斜抹过去,竟是要来个开膛破肚。
麻脸汉子头一遭见识这般厉害的镖师,几无丝毫还手之力,情急间,顿生急智,一个铁板桥向后仰倒,堪堪避过这一刀去势,饶是如此,亦觉肚皮一凉,之后便是火辣辣一阵疼痛,再顾不得许多,就地一滚钻进镖车底下,方有心查看自家伤势,但见衣衫给削没了一块,肚皮上亦去了碗大一块皮肉,鲜血横流,倒是万幸躲得快,不曾当真将肚皮豁开。只是如此一来,却是半分斗志也无,忍痛自马车另一头钻出,逃到一边装死去了。
谢苇这边杀得轻松,别个镖师却无他这般功力,几名趟子手被众多贼寇一围,不多时已是各个身上带彩,仍在勉力支撑。魏少光同段行武均被数人围住,仗着武艺高强,尚能打个平手,却也分身乏术,眼瞅着那几个镖师便要丧命在此,谢苇跃上前去,刀出如风,每一刀起落便带出一抹血花,中刀者非死即伤,眼瞅着一二十名贼寇倒地不起,四海镖局众人登时松出一口气来,越战越勇,败局一转,双方顿成胶着之势。
便在这时,忽听段行武一声惊叫,「大哥。」语声中满是惶急无措。
谢苇闻声,反手将刀自一名贼人身上拔出,纵身一跃跳上镖车,居高临下向前方望去,见聂大海犹在与胡七山缠斗,只是不知何时肋下多出一缕血色,显是被胡七山手中斧刃所伤,虽拳脚不乱,可脸色已然发白,怕是支撑不了多久了。
聂大海这一伤,段行武等人均是心下一慌,暗忖这一行恐是凶多吉少。一个个正沮丧间,便见谢苇自镖车上一跃而起,大步疾行,自一辆镖车跳上另一辆,不过两个起落,已从中间到了前面,轻飘飘落到地上,尚未站稳,手中刀已向胡、聂二人递出,刀尖一架,正正巧打在胡七山那柄宣花斧的斧柄上,使个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将袭向聂大海的一记狠招化解开去,随即将身一错,挤入二人之间,与胡七山交上了手,倒将聂大海让到了一旁,脱身出去。
聂大海一脱险,段行武等人心中大定,着力反击。
此时双方已然打了多半个时辰,众喽啰自归于胡七山手下以来,尚未见过这般难缠的对头,见己方损伤足有十之四五,仍自久攻不下,不免生出几许怯意,渐渐地便都罢手不战,只将这一队镖车并趟子手们团团围住,双方各自盯着前头交手的谢、胡二人,只等二人决出胜负,再做计较。
段行武举剑与众喽啰对峙,同魏少光慢慢移到聂大海身边,低声问道:「大哥伤势如何?可还撑得住?」
聂大海一手捂住伤口,双眼紧紧盯住前方,微微摇了摇头,「不碍事。」
段行武听他中气尚足,显见只是轻伤,这才放下心来,一道向谢、胡二人看去。
胡七山一手宣花斧大开大合,招式威猛又不失灵巧,与聂大海交手中,本已因兵器之故占了上风,眼看便要赢了,不料从旁窜出个谢苇来,横插一道,将聂大海救了出去不说,更将战局扳回,不由心中大怒,一手斧头使得更加凌厉迅猛,只恨不能将眼前这小子立劈当下。孰知谢苇一手刀法比之他那斧头更加轻捷灵动变幻莫测,他招式尚未使出,谢苇已然觑到破绽,出刀抢攻,迫得胡七山招式一变再变,渐渐地,竟是守势多,攻势少。
胡七山于这斧上花费光阴不下二十载,江南武林中罕有敌手,便是回到北方之后,亦从未尝过败绩,自忖不是独步武林,也称得上数一数二,却万不料数十招过去,竟占不得丝毫上风,心中焦躁渐起,忽使出一招力劈华山,露出肋下老大破绽,诱得谢苇挺刀直刺,待刀刃临到身前,招式陡然一变,反手将斧刃一转,直磕谢苇手中单刀刀刃。
谢苇手中这刀还是两年前自蒋晨峰所遣人马手中抢夺而来,虽非宝刀一流,倒也十分锋利,此刀为军中制式,仿横刀锻造而成,不拘马上作战抑或近身缠斗,均算得上是件趁手利器,唯因刀身狭长,便不宜与斧、锤等物相交,此时胡七山一斧重重击来,谢苇变招已然不及,刀斧磕在一起,刀身顿时从中一折两段。
胡七山见一击得手,心头大喜,欲待横斧扫过谢苇腰腹,满拟将他拦腰斩断,不想谢苇左手迅疾如电,已将刀身磕飞的上半段捏在手中,右手仍旧紧握剩下的半截残刀,脚步一拧,自胡七山肋下一穿而过,瞬间绕到他身后,擦身而过之时,不忘将左手断刃在胡七山腰间顺势一划。
胡七山只觉左腰一阵刺痛传来,大惊之下,急向旁跃,跳出战圈,惊魂中踉跄站定,一脸骇然,问道:「斩龙手?你是神兵谷门下?」
语声中说不出的畏惧惊恐。
谢苇一怔,不知如何回答,只站在当地闭口不言。
他这般面无表情不言不动,胡七山只当他默认,登时从头寒到脚底,良久,方战战兢兢赔笑道:「在下有眼不识泰山,竟没看出少侠师承,若早知是神兵谷弟子,说甚么也不敢动您的买卖。还请少侠高抬贵手,饶了在下一回,日后四海镖局从此路过,在下亲自保驾护航,绝无二话。」
此人前倨后恭,变化之快直令人瞠目结舌,聂大海并段行武等人均看得两眼发直,面面相觑。
谢苇此时一头雾水,但知定是同自己方才使出那一招有关,这胡七山晓得此招唤做斩龙手,又说自己是神兵谷门下,必然是自己与这神兵谷颇有渊源。他失忆数年,乍见知晓线索之人,自是想问个清楚,这神兵谷是为何物?自家这武艺又做何名目?奈何当此情景,却不好盘问,又见四海镖局众人死的死伤的伤,不宜再斗,还是趁早打发了此人为好,便压下疑惑,嗯的一声,意做默许。
这胡七山于江南之时便曾败于这一招斩龙手之下,险些丢了性命,如今事隔多年,又败一场,怎能不胆战心惊,见谢苇并无追究之意,当下再不耽搁,手一挥,带着众喽啰顷刻间逃了个一干二净,留下一地贼寇尸首。
经此一战,四海镖局亦死了四个趟子手,余下众人除谢苇、段行武数人外,均受了伤。魏少光领着伤势不重的几名镖师查验镖车、银箱,将被砍断的绳索重新扎好,段行武亦忙着给众人上药裹伤,又将死了的几个趟子手安置在车上,预备到了前方阳泉县再买棺木安葬。
忙活完,天色已然不早,一行人将拦路的两根木栅子挪开,紧赶慢赶,方于日落前进了阳泉县城。
因镖车上载着尸身,一行人先去县衙报了官。那县太爷早知自家辖下盗匪横行,奈何衙门里不过七八名衙役,哪里敢上山剿匪,不过着令仵作写了尸格,出份文书罢了。
魏少光拿着文书去棺材铺买了四具棺材,安置好尸身,又拿了几两银子与棺材铺老板,说好暂且安放几日,待从龙城回来再行运走。余下人便先去了客栈休整。
到了客栈,段行武包下间院子,命人将银箱自车上卸下,堆入一间大屋中,与聂大海商议一番,定下今夜守镖一事,便命余人各去休息。
这一日,众人惊魂甫定,均是疲累不堪,守镖之事自然只得着落在谢苇与段行武身上。两人一个值上半夜,一个值下半夜,便在摞好的银箱之上只铺了一床被褥。
谢苇年轻体健,并不觉如何疲累,段行武便也不与他客气,先行躺下,却又一时睡不着,想起今日胡七山惊惧之色,忍不住道:「当日谢兄弟前来镖局,我同大哥便觉你身手不凡,定是名门子弟无疑,却不想竟是出自神兵谷。以你这般身份来历,却于四海镖局做个小小镖师,当真是屈就得狠了。不过唯因如此,今日才能托你之福,保全这上下几十条人命。愚兄也不跟你说甚客套话,日后兄弟但有难处,有用得着愚兄的地方,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绝无二话。」
谢苇盘坐在两只银箱上,正欲吐息打坐,闻言一怔,试探问道:「段兄也晓得神兵谷?」
段行武被这一问勾起谈性,翻身坐起,道:「武林中人谁不晓得神兵谷大名。昔年哥舒谷主名满天下,独步武林,无人能敌,教导出的弟子也各个不俗,据传昔年镇守哀牢关,大败北燕的安王便是其门下之徒,只不知真假罢了。倒是如今的云澄心云谷主,得了哥舒谷主衣钵,一身绝学,便连武当、少林两派宗师都要礼敬有加,尊称一声老前辈。似我等末学后进,无不心向往之。」
谢苇一字一句听得极是仔细,奈何脑海中始终空荡荡记不起分毫,只好再问:「段兄可见过神兵谷中门人?」
段行武一拍大腿,「便是无缘得见,这才引为平生憾事。想当初愚兄学艺初成,也曾四处游历,数次向人打听神兵谷所在,意欲上门拜访,想着便不能得见云谷主他老人家,能与门下弟子切磋一番也是幸事。只是神兵谷历来行踪隐秘,非其门人弟子,旁人竟不能知晓其所在。天长日久,便也只得撂下。谁成想兄弟你竟是此门中人。如今愚兄见了你,这憾事才算没了。」
说罢哈哈大笑起来。
谢苇本拟向他打听神兵谷详情,也好寻访过去,一探自己身世,谁知听段行武说了半天,才知这神兵谷竟是个只闻其名的地方,不由得一阵失落。
段行武见他不再言语,只当他恪于门规,不便多言,倒也不以为意,闲谈几句,便即睡下,不一时便入了梦乡。
谢苇却是心绪烦乱,呆坐足有移时,方收摄心神,凝神守一,吐纳起来。
翌日,一行人整顿好镖车银箱,重又上路,不过两日便安安稳稳到了龙城。这一路上,聂大海等人无不对谢苇亲热有加,底下的趟子手亦越发恭敬,四海镖局上下直将其当成个镇局之宝。谢苇晓得众人除了感激之心,兼且还为着「神兵谷」三字,却是有苦说不出,只得无奈一笑。
在龙城向通源钱庄总号交付了镖银,四海镖局这一趟镖便算是走完了,一行人打道回京。谢苇心中于「神兵谷」三字耿耿于怀,又不欲叫人看出端倪,面上仍旧不动声色,却是一有时机便装作不经意似向聂大海等人探听,意图自零言碎语中寻些蛛丝马迹,不料聂大海、魏少光等俱是同段行武般只闻其名,方升起的一丝希冀又渐渐灭了下去。
这一行人抵京之时,已是腊月,此行折损了数条人命,聂大海遂决定年前不再接镖,只将诸人跟镖的辛苦银子发了下去,嘱咐回家好生养伤歇息,又与那四名趟子手的家眷送了安家银子,另予一笔银钱安葬,操持丧事。
因谢苇此行居功甚伟,此次竟分得了二百两银子的花红,比之段、魏二人还要多些,拿了回家放在桌上,谢霖回来瞅见,登时搂着一堆银子,脸上几要笑出花来,待听谢苇说正月过完之前都不再出去行镖,益发笑得灿烂了些,欢喜道:「我去买些好酒好肉来,咱们好生吃一顿。」打量谢苇气色,又道:「你这一路想是累得很了,面色瞧着有些不大好。这几日好生在家歇歇,我新从太医院抄了些药膳方子回来,回头做了与你吃。」
说着一伸手,把住了谢苇脉搏。
谢苇由着他摸了摸,笑道:「我身子无碍的,不过此次行镖撞见些事,一时心绪不宁罢了。」
谢霖极少见他这般没精打采,不由追问,「撞见些甚么?叫你这般心烦?」
谢苇沉吟片刻,将胡七山并神兵谷一事从头至尾讲了一遍,谢霖听了,亦是皱眉道:「这可难办了,总不成再回头去找那胡七山追问罢?旁的人难不成都不知这神兵谷在哪儿?」
谢苇摇摇头,「四海镖局这些人俱是走南闯北的老江湖,他们都不知晓,再问旁人也是白费功夫。好在这些年都过来了,也不急在这一时,日后出去行镖,遇见武林中人,再细细打听就是了。」
谢霖见他想得开了,便不再担心,揣了一两碎银去酒楼里叫了一桌席面送来,又买了一坛好酒,算是与谢苇洗尘接风。
因这一次行镖,两人分别足有一月,免不得心中惦念,待晚上睡下,身子挤在一处,也不知谁起的头,惹出火来,禁不住着实厮缠了一番。
谢苇这一路积攒的郁闷之气尽数被勾着泄了出来,待到后头,竟有些停不下来,直想将这一夜过成个洞房花烛。谢霖却是禁不得疼,任凭怎生哄着,只是摇头不肯,谢苇无奈之下只得罢手。饶是如此,两人亦是十分得趣,一宿春意融融。
翌日,谢苇睁眼醒来,见谢霖虽也醒了,却犹自睡眼朦胧,半梦半醒间憨态可掬,不由越看越是欢喜,愁绪登时一扫而空,神清气爽地起床整衣出门置办年货,临走前不忘在谢霖腰上拧了一把,笑道:「想要甚么?只管说来,哥哥给你弄去。」
谢霖今日休沐,尚且赖在被窝里不曾起来,被拧得哼哼一声,裹着被子滚了两滚,嘟哝道:「月桂坊那家万字老店的酱猪肚好吃,买两个回来。蔡河桥边那家南货店有上好的腊鱼腊肉。还有西街门口果子铺卖的蜜饯,一样口味都买些。左右这天气冷下来了,多买些也放不坏。」
他说一样,谢苇便答应一声,待他说完,披上毡衣便出门去了。
谢霖又磨蹭好一会儿方才起床,坐着愣了片刻,突地省起如今手头宽裕,该叫谢苇去买件大氅来穿,那毡衣倒是挡风,却又厚又硬,穿在身上哪里及得上大氅轻便。又忆起昨晚上两人那通胡闹,脸上便有些发烧,颠来倒去想了又想,总觉叫谢苇恁般憋着也不是个事,算算两人睡在一处也有了些日子,早晚得有这么一遭,扭捏倒不至于,却是得怎生想个法子,做起来不那般疼才好。思来想去足有半晌,忽地一拍脑门,穿戴好衣裳便进了宫去。
宫闱之中素来是藏污纳秽的地界,甚么脏事烂事倒比青楼楚馆还要多些,便是春宫册并戏耍的器具都要精致讲究许多,哪里是民间所及。且各代皇帝喜好不同,有好美女的,便有好男风的,那润泽秘处的油脂、助兴的膏丸等物自是由太医院拟了方子配来。
谢霖在太医院混进混出近两月,自是该知晓的都知晓了去,如今便以公徇私,借口进宫查询几处古方,趁着当值的诸同僚不备,倒将那秘药方子偷偷抄录了几份藏在身上,又将院中所藏的几本春宫册偷偷翻了一遭,直看得自己面红耳赤,方掩书释手,急匆匆出宫到了街上,先去药铺买齐了一应药材,又去油坊称了几两杏仁油、猪板油,这才回了家,倒把买大氅一事尽数忘在了脑后。
接下几日,谢苇忙着置办过年之物,临到年关,更是扫洒庭除,将家中处处拾掇得整整齐齐。
谢霖不似他那般空闲,每日依旧进宫去,傍晚才回,晚上得了空便捣鼓那一应药材,将药汁子熬得后混入油脂中,做出几盒润泽用的脂膏来。
谢苇好奇,问上一句,「这是做的甚么?」
谢霖吱吱唔唔半晌,方道:「防冻疮的手脂。」
谢苇不由纳罕,问道:「你入冬时做的还有剩,又做它作甚?」
谢霖低了头,闷声道:「替旁人做的。」怕谢苇再问,忙把当日新买的大氅拿出来与他看,「试试合身不。」
谢苇不疑有他,接过大氅穿在身上。谢霖忙将几盒子脂膏收起,装作若无其事,过去帮着谢苇试衣。
第十五章
又过几日,便到了腊月二十三,民间俗称小年的,衙门自这日起便挂印封笔,太医院亦放了假,只每日留下三四名御医当值,余者俱散值回家去。
谢霖帮着肖余庆料理完一应琐碎差事,晌午一过便出了宫,到家一看,灶间砧板上放着一大块鲜羊肉,谢苇正磨刀霍霍,见了他笑道:「旁人家都吃饺子,咱俩又不会包,索性便炖锅好汤,晚上涮锅子吃。」
馋得谢霖直吞口水。
那羊肉是益肾驱寒的补物,他俩又正是年轻体健气血方刚,待到晚间吃完这一顿涮锅子,不止腹中和暖,连身上也热乎乎的,被褥一铺,自然又滚在一处厮缠,好将那火气泄出来。谢霖便拿出那脂膏来,往谢苇手里一塞,道:「往那处多涂些。」
谢苇怔愣须臾,方明白他熬制这脂膏哪里是用作手脂,登时笑不可遏,直笑得谢霖几要恼羞成怒时,方伏在他耳边,低低道:「放心,哥哥轻轻的,定不叫你疼。」
这一夜过去,自然是百般舒坦千般滋味不一而足,始知洞房花烛之乐远非以往那般厮磨可比。待两人醒来,一睁眼便是彼此面容,发丝相绕,颈项交缠,心心相映之境,比之初初意动情生之时,又不可同日而语了。
年节过后,转眼又是酷暑时节,平京城内外,无不如炙烤一般,便是皇宫之中也难逃此景,树叶都被烈阳晒得耷拉下来,唯有噪蝉劲头不减,一声一声叫得欢畅莫名。
太医院中,几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医禁不得这般暑热,肖余庆便将人分作两班,上下午各值半晌,又从医士中点了几名年资高、医术过得去的,将几位老太医的差事分担了些过来。他自己亦是上了年纪的,便是这几年极力保养,精神头也是大不如前,好在这两年中已渐渐将大半差事交予谢霖打理,除去与帝后看诊,余下却不过情面的勋贵之家来请,多是将谢霖带在身边,只叫谢霖诊脉开方,自己却不大出手了。最近这数月,更是谁也请之不动,唯遣谢霖前去罢了。
院中诸人看得明白,虽是知晓谢霖尚非其入室弟子,可也不过只差个名分罢了,其医术却是尽得了肖余庆真传的,再说谢霖这几年中与人看诊无数,本事如何,有目共睹,为人又是勤谨和气,连章桓那等目下无尘之人都对其青眼有加,余人又有谁敢去为难,便是初初说些风凉话,暗含嫉妒之心的,如今也都闭口不言,眼睁睁看着肖余庆禀过内务府,于今春将谢霖拔擢入医士之中,成了个小小的六品御医。
这一日下值,谢霖送肖余庆回府,马车上,肖余庆一面闭目养神,一面轻轻道:「霖哥儿,你来我身边也有三年了罢?」
谢霖算一算日子,道:「回老爷,已是三年零两个月。」
肖余庆点点头,「不算短了。」睁眼,叹道:「你这孩子,不论医术、人品,我皆心中有数,如今我精神已不大济事了,趁着还在其位,咱们将拜师一事办了罢,有朝一日我致仕而去,你也好有个靠山,不叫宫中那起子看人下菜碟的挤兑了去。」
谢霖看着肖余庆,一时竟没反应过来,片刻后方「啊」的一声,喜形于色,结结巴巴道:「老爷,您要……我……」
竟欢喜得有些说不出话来。
肖余庆笑微微看他一眼,「待过几日休沐,我于府中摆酒,请太医院里那几个老家伙做个见证就是。」
他心意已定,回到府中,当即叫了管家过来,吩咐下去预备酒席,又写了帖子,叫肖春和过来,代他挨个将京中各医药世家的家主也一并请了来。
翌日,肖余庆在太医院中与众御医说了拜师请酒一事,众人无不拱手道贺,便连章桓也笑道:「这是肖掌院的大喜事,咱家须也得去凑个热闹,却不知掌院大人舍不舍得一杯水酒?」
他这般说,已是给足了谢霖面子,肖余庆自是欢喜不已,笑呵呵道:「公公肯赏脸前来,那是小徒的福气,莫说一杯水酒,届时老夫亲为公公把盏,咱们喝个不醉不归才是。」
诸事底定,待到拜师那一日,谢霖穿了身崭新的湖蓝夏衫,长身立于肖府正厅之中,行那拜师之礼。先是往药王像前礼敬上香,再对着主位上的肖余庆叩首再三。
最后一个头磕完,肖余庆道:「你年将及冠,尚未有字,既然家中已无长辈,那便由为师赠你二字,泽仁,如何?」
谢霖心知这是叫他泽被众生广施仁术之意,实是肖余庆心中所期,令他时刻不忘悬壶济世,牢记医家之本,如此苦心,也唯有莫恒在世时方如此教导,谢霖怎敢不应,眼圈一红,道:「谢师父赐字,弟子定当不负师父所望。」
肖余庆颔首微笑,示意他起来。
肖春和忙上前一步,将谢霖扶起。
他两人并肩而立,一个沉稳老练,名扬京师,一个年轻有为,后起直追,均是不可多得之才。落在前来观礼的御医并各医药世家之主眼中,见肖家后继有人,且又如此出众,连御药房章公公都来相贺,无不暗中各自揣测,只怕三十年内犹需以肖家马首是瞻,不由一面艳羡不已,一面懊恼自家子弟不争气,只是不论心中作何想,面上却皆是一派和气,纷纷上前道贺。
肖余庆再是稳重内敛,此时也不禁得意非常,喜笑颜开,略谦逊几句,便邀诸人入席。待到了酒席之间,自然又是一番热闹。
肖余庆已年近古稀,因在拜师宴上多饮了几杯,着实在家休养了几日方缓过精神。他是豁达之人,既然自觉精气神均不堪重负,又见传承有望,肖春和与谢霖已然互为倚重,于掌院一位便不再恋栈,待重回太医院,头一件事便是上禀内务府,欲致仕归家,遂请辞掌院太医一职。内务府邱总管不敢擅准,报到皇帝跟前,惹得熹宁帝召了肖余庆来亲自过问。
今上熹宁帝雍钰琅并非先帝元后嫡出,乃是穆德妃所出四皇子,非嫡非长,因元后无子,今上尚是皇子时又聪慧过人,故此甚得先帝欢心,是以被三位异母兄长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天家骨肉伦常本不同民间,历朝历代皇子之间兄弟相残皆不稀奇,熹宁帝孩童时亦曾遭此劫难,险些丧命,全赖肖余庆妙手生春,方捡回一条小命。不久元后薨逝,先帝决意立今上为太子,为正其名,先行册封穆德妃为继后。德妃正位中宫,愈发将儿子看顾得紧,一应病痛,只许肖余庆经手,如此终得平安继位。这母子二人实是将肖余庆视作保命符,今见肖余庆请辞,熹宁帝如何不惊,问道:「肖掌院何以便言致仕?」
肖余庆回道:「臣请致仕,实乃不堪太医院诸事繁杂,只盼余年能专心于医术一道。臣已年迈,昏老不胜其任,徒踞其位,恐有负皇上,还请皇上恩准。然若皇上有恙,臣虽无职,亦当奉诏侍疾,绝不敢辞。」
熹宁帝仔细审视一番,方觉肖余庆果是见老,听他所陈,亦并非退隐归家便不问世事了,这才放下心来,又挽留几句,见肖余庆心意已决,只得准了,继而问道:「肖掌院这一走,余下众御医尚有谁可堪用?」
肖余庆既打定主意请辞,自是早早盘算好了后手,借这一问,趁机道:「诸太医中,林、刘二位太医业已年高,亦无此精力,周太医年富力强,却失之年资尚短,恐不能服众,余者中,柳思然柳太医倒是医术既高,又长于庶务,资历且长,可堪继任,定能不负皇上所望。众医士中,薛仁和、李万春可补太医之缺。」
这柳思然正是知天命之年,年轻时曾得上一代肖家家主指点,与肖余庆之父有半师之谊,故此入太医院后,两人素来交好。眼下他既请辞,自是顺水推舟,叫柳思然得了这掌院之位,日后谢霖在其手下,便借着此番人情,必然也能得惠。至于太医一职,便是有李、薛二人补缺,仍未满员,且林、刘二位太医年事已高,至多再有五六年,也要致仕,届时便需提拔四名医士一并补缺,彼时谢霖已然有了年资,再请柳思然将其安插进来,方是顺理成章,既得了实惠,又不过于惹眼,招人嫉恨。
熹宁帝对肖余庆一向信任有加,自是全数照准,着内务府依此办理。
不过半日,内务府前来太医院宣了旨意,柳思然、薛仁和、李万春三人自是喜动颜色,余下众人却是各有心思,有诚心道贺的,有忿忿不平的,又有背后口吐酸言的,不一而足。
柳、薛、李三人心知此番提拔定是掌院在皇上跟前进言之故,待宣旨之人一走,俱是围在肖余庆身前,一面说些挽留之语,一面道谢不已。
谢霖虽事前便已知晓肖余庆有意致仕,可再也料不到竟是这般快,不由心中一惊,欲要上前问一问,却见师父被众人围着,人多眼杂,不好说话,只得袖手等候。孰料接下来便是肖、柳二人交接庶务、官印等事,并无闲暇,直到下半晌散值,肖余庆携了谢霖回府,师徒俩方有余裕闲话。
肖余庆老于世故人情,自是知晓谢霖心中所虑,不待他发问,便道:「泽仁无需多虑。为师做这掌院一位,迄今足有二十年,如今让出来,一是精力不济,不欲再为琐事烦心,二则也好送一份人情与柳思然。柳家与肖家一向有通家之好,柳思然其人才干医术俱佳,由他来做这掌院一职,总强过他人,便是看在我的面上,亦会照拂于你。待他致仕之日,说不得你亦有一争之力了。」
肖余庆这一番盘算固然是为肖家盘算,然却也是为爱徒铺路,谢霖唯有心中感念。
那柳思然亦是得了肖余庆嘱托,将谢霖视作自家心腹,故此掌院虽已换了人做,谢霖于太医院中却是依旧行事如常,并未如何小心翼翼。余人中倒也有零星几个别存心思,于柳思然并不如何服气,奈何势单力孤,众人又多捧高踩低,无人跟随起哄,眼见闹腾不出甚花样来,渐渐便也老实起来。待到酷暑过去,秋风乍起,这太医院里已然又是一派宁静。
这一年,熹宁帝登基已有五载,虽不如前几代帝王励精图治圣明烛照,倒也算得上勤勉,乃是位守成之君,初初登基这几年,为着收拾几个不安分的异母兄长,更是着实兢兢业业了一阵子,直待三位兄长一个被赐死,一个老老实实就藩,一个受了惊吓自尽而亡,方才放下一颗心来,腾出闲暇往猎场秋狩。
熙朝太祖以武起家,方打下这万里江山,为不忘祖宗之本,历代皇帝皆是自小便习骑射之技,宗室之中亦不乏文武并重之人,熹宁帝武艺寻常,却是酷爱打猎,憋了这几年,早已手痒,如今终得做耍一番,自然兴致高昂,不止宣召近臣陪侍,连太后、皇后、亲近宗室等亦是陪同前往,正巧又赶上今年风调雨顺,国库充盈,一干朝臣便也不曾劝谏阻拦,于是一干人马浩浩荡荡直奔平京城北三百里的猎场。
为防途中伤病,太医院中柳思然亦带着半数御医随队前往,一时宫中便只剩下年老体衰不便随行的几位老太医并四五名医士。谢霖本也当在随行之人中,不料这几日肖余庆偶感风寒,身体不适,谢霖心中担忧,便自请留守宫中,也好随时照应。
因此去狩猎之人甚多,除皇后外,贵妃、淑妃亦皆随驾,这几宫之中的宫娥太监便也出宫不少,整座皇宫霎时空了近半,便连一应琐事也少了起来。太医院也难得清闲下来,几名御医闲来无事,上头又无掌院坐镇,索性前来点个卯便各自偷溜,只谢霖并三四个年资略低的医士看家罢了。
这一日,皇帝出行已有数天,谢霖先去肖府探望师父,见肖余庆身子见好,便又入宫来当值。半日过去,当真是闲出鸟来,正百无聊赖间,忽听外面一阵脚步声急匆匆到了门口,紧接着便探进个脑袋,问道:「刘太医可在?」
谢霖见是个十七八的小太监,面目生疏,以前并未见过,回道:「刘太医散值回家去了。」
那小太监又问:「王太医可在?」
谢霖道:「王太医随驾狩猎,尚未回宫。」
小太监眉头便皱起来,「这个也不在,那个也不在,那现下到底还有哪位太医在宫中?」
谢霖不知他来头,遂反问道:「不知这位公公如何称呼?何事需寻太医,可能先说来听听?」
小太监寻不着他人,又见谢霖一身医士服色,遂想一想,道:「咱家姓杨,是昭庆宫惠妃娘娘跟前的,今日桐华殿宫人来禀,蒋昭媛身子不适,需召太医看诊。平日里与蒋昭媛看诊的多是刘、王二位太医,不想今日俱是不在。既如此,可还有别的太医当值?」
此次帝后出猎,诸妃皆随驾而去,宫中只余一位惠妃,因所生公主尚在襁褓,故此不便随行,于此间暂代皇后执掌宫务。蒋昭媛居处正是昭庆宫偏殿桐华殿,这一日偏生身子不适,欲请太医,遂只得禀至惠妃跟前,惠妃便派了这小太监前来太医院宣召御医。
谢霖听闻是蒋昭媛看诊,心头便是一紧,双手紧握成拳,深吸一口气,缓缓道:「不瞒公公,今日宫中并无太医当值,只几名医士在此,也是各有差遣,目下只下官一人尚有余裕。公公若不嫌下官位卑职微,下官倒可同公公走一趟,为蒋昭媛诊一诊脉。」
想一想,生恐这小太监不应,又道:「下官谢霖,不久前致仕的肖掌院便是家师。」
这小太监本就不是蒋昭媛手下,不过领命而来罢了,到底能请哪位太医回去,原也不大上心,这时见请不着诸太医,却还有个肖余庆的徒弟,暗忖也足可交差了,登时点头应道:「如此也好,那便请谢医士随咱家走一趟罢。」
谢霖稳一稳心神,取来药箱背在身上,便随这位杨公公出了太医院。
昭庆宫位于皇宫东北一隅,自太医院过去,需绕道御花园,再横跨东西,两人皆是年轻之人,步履轻捷,却犹是走了一炷香的功夫。
谢霖这三年中也跟着肖余庆到过宫中不少地方,这昭庆宫却还是头一次来,跟在杨公公身后踏进宫门,便见北面、东面、西面各有一殿,皆是琉璃作瓦,青石为阶,雕梁画栋,极尽华美,北面那间上悬「承露殿」三字匾额,自是正殿无疑,乃是惠妃娘娘所居,西面那间略小些的便是桐华殿了。
杨公公将人领至正殿前,转身道:「谢医士请在此稍后,待咱家与惠妃娘娘回禀一声。」
说完进了正殿去,不多时出来,便领着谢霖往桐华殿走。
那桐华殿门口已然有宫女翘首以盼,早看见个年轻医士站在正殿阶下,只是不敢上前径直拽了谢霖进来,这时见杨公公禀过惠妃,便少了些顾忌,忙忙迎上前,道:「公公可回来了,我家主子方才又吐了一场,难受得厉害。」又问道:「怎的今日是位医士前来,却不见王太医同刘太医?」
杨公公道:「太医多出宫随驾去了,今日宫中无人当值,这位谢医士乃是肖余庆高徒,医术想必亦是好的,且叫他先与昭媛娘娘看一看,若无良方,待太医们回宫,再召来复诊就是。」
蒋昭媛因年轻貌美,又柔顺妩媚,这几年颇得圣宠,不止吃穿用度,请医延药亦是比照妃子,非太医不用,竟是从未叫一个小小医士看诊过,伺候的宫女们早习以为常,今日突然有变,那宫女便眉头一蹙,瞥了谢霖一眼,显是不大乐意,然皇帝此刻并不在宫中,偏偏又是这一宫主位的惠妃娘娘代行宫务遣人请来,便只得将不满之意压下,领着二人进殿。
谢霖自进这昭庆宫起便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凝神四处打量,这宫女面色自然收进眼中,却只做不知,埋头跟了进来,一进殿门,便觉脚下一软,低头一看,竟是一整块细绒毯子铺在地上,花纹繁丽,不知价值几何,殿中又有紫檀美人榻、七宝琉璃瓶、珊瑚盆景等物,俱是世间奇珍,足见其圣眷隆重。
那宫女带二人行至殿中辟出的一间暖阁前,自有别的宫女掀开一道五色琉璃珠帘,谢霖进到暖阁中,鼻中先钻进一缕似麝非兰的幽香,再一抬眼,便见一张乌木雕花的床榻上拥被半卧一位宫装美女,鹅蛋脸上一对柳叶弯眉似蹙非蹙,许是因病,面色略显苍白,美艳外别有一股可怜可爱的风情,想来便是众人口中的蒋昭媛了。
那宫女行到榻前,俯下身去低声道:「娘娘,御医来了。」
蒋昭媛本在闭目休憩,这时睁开双目看过来,见是个从未见过的年轻医士,不由一怔,「这是哪个?怎的我没见过?」
那宫女只得将杨公公一番话如实回禀。
蒋昭媛听了微微一叹,「罢了,且先叫他看看罢。」
说着伸出一只右手,又道:「紫荷,看座。」
这叫紫荷的宫女搬来一只锦凳,谢霖行礼谢过,便开了药箱取出脉枕放在榻边,紫荷忙将昭媛手上玉镯等物卸下,安置在脉枕上,又在腕上放了块轻纱,这才退到一旁侍立。
谢霖沉下一口气,三指搭在脉上足有盏茶功夫,方抬起手来,问道:「敢问娘娘身上有何不适?」
紫荷便道:「我家娘娘今日一早便觉心口烦闷,捱到午时,才吃了一口鱼羹便吐了出来,只觉胸腹间十分不受用,连饭也不曾用完,过得个多时辰,方才略觉饥馁,便叫御厨做了醴酪送来,不想还不曾吃,光闻那味道便又吐了一场。」
谢霖听完,点点头,道:「从脉象上看,娘娘脾胃略有湿热,饮食不当,偶尔作呕也是有的,略作调理即可。不过娘娘此次作呕却并非为此,乃是有了喜脉,孕中口味有变,闻不得腥膻之物,有时一日之中连吐几场也是有的,倒是毋须顾虑。若实在难受,不妨用些酸梅、蜜饯,一则开胃,二则解吐,或可好些。」
此言一出,蒋昭媛登时神色一变,双目圆睁,抑不住惊喜之情,殿中侍立的宫女亦各个喜形于色。
杨公公也上前道贺,「恭喜娘娘,贺喜娘娘。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待皇上回来,不定怎生欢喜。」
当今皇上子嗣不旺,眼前只皇后膝下两位嫡出皇子,惠妃所出一位公主罢了,余下妃嫔要么无所出,要么出生不久便即夭折,蒋昭媛这一有孕,自然算得是件喜事。便于蒋昭媛自己,虽是入宫数年隆宠不衰,奈何一直不曾有孕,自是不免担心容华易逝,色衰而爱驰,如今得知有孕,不啻于下半辈子有所依凭,自是喜出望外,当即面上涌出一抹红晕,精神也缓了过来,颤声问道:「医士可看真确了?当真是喜脉无疑?」
谢霖笑道:「娘娘有孕尚不足两月,许是自己觉不大出来,不过这脉象却是清清楚楚,再错不了的。下官敢以项上人头作保,娘娘大可安心。」
蒋昭媛这才放下心来,连声道:「紫荷,看赏。」
紫荷当即取了铸成如意状的几只金锞子来,不止谢霖,便连杨公公亦得了一对。
两人谢过赏,谢霖一指榻旁正冒着袅袅烟气的香炉,道:「娘娘眼下有孕在身,不宜再用熏香,还请将此炉撤掉。下官再开一副安胎药,能用到坐胎满三月自是最好。若自觉身子康健,不吃也没甚么。」
蒋昭媛头次有孕,欢喜过后便是百般担心,唯恐胎儿坐不住,这时听得谢霖有保胎之法,哪里会不应,忙道:「只管开出方子来就是。」
谢霖写出方子呈上,蒋昭媛略看一眼,便将方子交予紫荷,命去御药房取药。
一时众人皆告退出来,杨公公径自回去惠妃跟前复命,紫荷便随谢霖一道往太医院去。
那御药房便在太医院西配殿中
,因得章桓赏识,御药房中诸太监与谢霖也是相熟的,且因着谢霖不似别个御医那般瞧不起阉奴,故此诸人平日里有个头疼脑热也多是求到他头上,此时见谢霖陪着个宫女进来,便有人主动上前来问:「谢医士今儿个来可是有事?」
谢霖便道:「桐华殿蒋昭媛有孕,还需劳烦公公配一剂保胎药来,好交与这位女官带回去。」
这太监名叫崔言,以往也曾往桐华殿送过药,识得紫荷,见她一脸喜色,赶忙堆出笑来拱手相贺,继而道:「咱们这御药房上下谁不晓得谢医士医术高明,谢医士拟的方子,自是能保娘娘母子安康的。二位且稍待片刻,我这便配药去。」
他自紫荷手中取了方子,转身便往西墙那一排药柜走,一面走一面向另外几人招呼,「小喜子,把这方子抄一遍存档。老高,且与我搭个手,将药配了。」
第5节
恋耽美
第5节
几人说话间,其余几位太医并医士亦陆陆续续到来,听闻肖掌院携了新人入内,顿时忍不住相互打听这谢霖是何来历,待得知是济世堂中的药童,竟无人肯信,只是到底没能探听出个所以然来,便只将他当作肖氏外家子弟。
肖余庆自是晓得同僚们心中所思,只做不知,与众人道:「我这药童于济世堂中学徒已有两载,也曾坐堂看诊,虽不及院中诸位,于望闻问切之道倒也略窥门径,日后再有宫女太监前来看诊,不需劳动众位医士,只管交与他便是,也好叫咱们腾出手来松快松快。」
肖余庆调教谢霖足有半载,不止于书本之间,日常更是带了人往济世堂坐诊,药理之外,又教了针灸等术,自问拿得出手,方带进宫来,于这心目中的弟子人选欢喜之极,犹如美玉在怀,忍不住便要炫耀一二,虽告诫谢霖少说多做,自己却不禁先行夸嘴出来。
院中诸人皆知他为人稳重内敛,不意今日竟出如此言语,当下便有人道:「学徒两载便可入太医院中,莫不是天纵英才,扁鹊再生不成?掌院大人这口气倒是不小啊。」
这话音轻柔,语中带笑,宛如玩笑,众人听了,却无人胆敢当真笑出声来,只齐齐转头去看这说话之人,便见一名锦衣太监挺胸负手自殿门外迈步进来。
谢霖便站在肖余庆身后,见进来这人年岁已是三旬有余,却面白如敷粉,眉目婉约仿似好女,与这一身傲慢之气殊为不称,不由暗自纳罕此人身份,正疑惑间,忽听肖余庆唤道:「章公公。」
谢霖一听,登时猜知此人必是御药房掌事太监章桓,却不料竟是这般形容姣好,不由多看两眼,这细瞧之下,方看出这位章公公眉心微皱,眼下两抹青晕,虽则神色自如,却不免略觉精神不足。
这章桓掌管御药房,领五品太监衔,与肖余庆品级相当,两人同院共事,少不得打些交道。因肖余庆医术高明,平日里又与人为善,章桓素来倒也敬重,只他心胸狭小,又兼心高气傲,今日乍听肖余庆将宫女太监看诊一事交与一个药童,摆明不将宫奴一流放入眼中,登时疑心是瞧自己不起,心中怒火高涨,当即便发作出来。
肖余庆不料一时得意忘形,竟口出祸端,招来章桓这一尊瘟神,登时暗叫不妙,然毕竟上了年岁,阅历城府无一不备,心中一凛后,便急思转圜之法,不过须臾,已是起身,和声道:「公公有所不知,我这僮儿学徒之前,便已颇知医道,莫看他年纪小,却当真有几分悟性,又经我亲自教导,虽尚欠火候,然已可独当一面,非止宫女太监,便是达官亲贵,亦敢让他放手一治,只这僮儿尚无品级,怕亲贵们不肯让他看诊罢了,这才叫他先与宫中侍者诊治,倒叫公公生此误会。」
随之悠悠然捻须一笑,「公公素知我不打诳语,如若不信,不妨试之。」
章桓与之共事几有十载,深知这位掌院大人倒真不是狂言之辈,听肖余庆如此说,怒气便即消了些,只是见谢霖不过十七八岁,犹带一点稚气,到底不信其能,心思一转,笑道:「掌院大人既如此说,我倒不妨见识见识。」
说罢冲谢霖道:「正巧我这几日身上不适,你且过来与我瞧瞧,究竟是个甚么症候,开张方子与我调理。」
肖余庆于谢霖医术倒是颇具信心,只这次诊治之人毕竟不同以往,不免攥了一把冷汗,然事已至此,却也不能拦在头里不叫谢霖看诊,遂回身道:「你去与章公公诊一诊脉。」
又低声嘱咐,「莫要惊慌,只管用心便是。」
谢霖长于乡野,头一遭见识这等荣华权贵,虽则对方不过一名太监,却也远非自己可及,不免心中一慌,然毕竟年轻,颇有些初生牛犊不畏虎之势,待听过肖余庆嘱咐,便起了好强之心,当即躬身应道:「是。」
第十三章
这一幕落入众人眼中,几位太医暂且不提,那十二名医士却不免各有所思。只因除掌院外,太医一职乃从五品官衔,医士却只得六品,本朝钦定,宫中太医共得十位,医士十二位。如今医士一职已然满员,这太医却是空缺已久,一直未曾补全。两年前,倒也有人提议自医士中拔擢二人出来,无奈肖余庆于医道素来严谨,一番考校后,深觉众医士医术尚有不足,遂将此仪压下,始终未曾应允,如今冷不丁弄了新人进来,甫与众人见面便一番夸赞,诸人心中先是或嫉或妒或惊或羡,不一而足,再一看章桓有意刁难,不由多起了幸灾乐祸之心,一面冷眼看这热闹,一面窃窃私语,暗自嘲笑谢霖不自量力。余下人中倒也有与肖余庆交好或得过他恩惠的,心中暗自为之担忧,奈何众目睽睽,却不好当这出头鸟上前帮衬,只得一道旁观罢了。
章桓不料这新来的少年倒颇有些胆气,仔细打量几眼,见谢霖眉目俊秀,虽非气宇轩昂之辈,却也行止从容有度,并无寻常百姓初见贵人的畏惧瑟缩之态,不免怒气又减一分,赞一句,「这孩子倒生得好相貌,却不知这医术是否也如相貌这般值得一赞了。」
说罢寻了张椅子坐下。
谢霖走到他跟前,依着吕嬷嬷所教,先行一礼,道:「有劳公公伸手出来,容小的为公公把一把脉。」
章桓将右手放在桌上,谢霖上前一步,三指搭于寸关,凝神细诊。
当此时,几名医士私语不断,便连几个太医也是交头接耳,屋内一片嘈杂,肖余庆重重咳嗽一声,眼风逐一扫去,方将声音压下。
谢霖这一诊足有盏茶时分,章桓已是不耐烦起来,正要诘难,却见谢霖收了手,道:「敢问公公,近来可有失眠之症,是否难以入眠,眠后多梦易醒,又或烦躁易怒,心悸难安?」
章桓一怔,沉吟片刻,方道:「近日倒确是有些烦躁,晚间也睡得不大踏实。」
他说得轻描淡写,实则此般症候无一不合。盖因章桓如今身居高位,一半是自家上进,另一半却是托赖太后宫中身为总管太监的义父郑回之故。只是郑回一年前又新收了个相貌过人的小太监袁宾作义子,于自己日渐冷淡。近日皇后宫中总管一职出缺,章桓本拟求义父荐了自己上去,却不料袁宾先行在郑回跟前吹了耳边风,倒把他家兄弟袁成送了上去。章桓本就又气又恨,不防月前采买的药材又出了纰漏,虽已压了下去,却接连生了几场怒气,不经意间已是得了这失眠之症,先还勉强能睡上两个时辰,渐渐地竟是夜夜睁眼到天明,好容易困劲儿上来,不过半个时辰便惊醒过来。如此折腾了七八日,自是精神倦怠,白日里烦躁不已,丁点小事亦能发作一通,这才觉出不妙来。
他今日登门,本就是想请肖余庆为自己诊治,不想才一进门便听见了那一番话,故此按捺不住脾气,出言讥讽,实则话才出口,便已暗悔不该得罪肖余庆,只因不想落了下风,这才硬撑罢了,不想这少年一语道破自己症候,且分毫不差,不由登时收起小觑之心,最后一丝怒气也消弭不见,不过为着面子,神情中却仍是一副倨傲之态。
谢霖诊完,又听章桓所说,便已心中有数,只是为着小心起见,仍是叫章桓吐舌一观。待看过舌苔,便到肖余庆身旁桌上取了一副笔墨,挥毫书就一道方子,双手呈给章桓,道:「公公这是肝阳上亢,阴不涵阳,以致肝木不荣,又兼略有脾虚之症,致心脾两亏,方才夜不能寐,五心烦躁,易怒多梦。这一剂汤药连吃三日,当能见效,只是此病尚需慢慢调养,非数日之功可以去根,待三日后,还需再调一调方子,连吃一个月才好。」
章桓身后常年跟着个小太监随时听用,这小太监自进殿来便如泥雕木塑似侍立一旁,这时方活转过来,抢先从谢霖手中接过方子,转呈上去。
章桓摆足架势,接过方子淡扫一眼,见不过是些酸枣仁、茯苓、远志、玄参之属。他常年掌管御药房,纵没学过医,却架不住日日与众御医共事,耳濡目染下,多少也晓得些药性,见这方子开得中规中矩,平平无奇,倒也没甚么虎狼之药,遂一扬手,叫那小太监拿了下去,道:「先配三副药出来,我且吃着,三日之后若不管用,再来向肖掌院讨教。」
说罢瞥谢霖一眼,施施然去了。
待他一走,众御医并医士看罢热闹,也纷纷借故告退,自去忙活,殿中霎时空了一半。
肖余庆此时方脸色一沉,将谢霖带入自己素日处理公务的东暖阁中,低声问道:「你可诊清楚了?章桓脉象当真如你所说?」
谢霖道:「小的方才细察,这位章公公脉细数,舌苔淡白,眼下青晕,必不能诊错的。」
肖余庆又道:「你将方才那道方子写与我看。」
谢霖重又写过一遍,肖余庆看后,点点头,「若脉象当真如此,这方子便错不了。」
略略放下心来,道:「且先等上三日,看看药效如何。这几日先不忙看诊,待章桓病好,堵一堵外头那些人的嘴,再做计较。」
他思量已定,便不再挂心,带了谢霖径直来到东配殿中。
这东配殿是众医士办公之所,本朝历代脉案也尽数收录于此,此时众医士有闲来无事喝茶聊天的,也有忙着抄录脉案,见了肖余庆进来,登时齐齐起身。
肖余庆负手而立,问道:「今日可都有些甚么差事?」
众医士中年资最长的一个叫做李万春,为人圆滑老成,又极有眼色,俨然已是众人之首,这时便上前一步,代众人答道:「回掌院大人,玉阑阁的宋才人服药已有七日,今日当去复诊。万泉、永春两宫中嫔位的几位娘娘今日应请平安脉。前几日给太后并两位皇子看诊的脉案尚需抄录存档。」
肖余庆又问,「今日复诊并请平安脉的都是哪几个?」
三名医士随即越众而出。
肖余庆扫视一圈,见这三人正是方才于正殿中交头接耳的那几个,遂冷声道:「既如此,还不去看诊,都聚在这里闲磕牙作甚?」
那三人被掌院大人当众下了面子,俱都有些讪讪的,慌忙告罪,各自拎了药箱急匆匆出门。余下医士也急忙各自寻了差事来做,只恐掌院将火撒到自家身上。
李万春不意平素脾气甚好的掌院大人骤然发作,余下未出口的话便不知当不当说,只愣在当地。
肖余庆见他神色有异,问道:「还有何事?」
李万春陪笑道:「尚有一桩差事。神卫营最近连着病倒了几个侍卫,请了军中的大夫看诊,却不大见效,御林军余统领忧心恐是疫病,想请咱们过去看一看。下官不敢自专,便没应下,尚需掌院大人定夺。」
军营之中自有军医,原是用不着太医院出手相帮,只是神卫营护卫皇宫,倘若当真是疫病,宫中诸人亦有染病之险,着实非同小可,又兼那余统领乃是皇后娘家的一门表亲,于帝后面前也是说得上话的,不好得罪。肖余庆略一思量,便将屋中一名正在伏案抄录脉案的医士叫过来道:「神卫营中病了几个侍卫,你且去看看,若是寻常症候也便罢了,若是疫疾,速速来报。」
想一想,对谢霖道:「你也跟去,与存善帮衬一二。」
这医士名薛仁和,字存善,忙道:「怎敢劳动掌院大人高足。」
肖余庆微微一笑,「我这僮儿左右也是无事,且交予你,存善只管使唤便是。」
又对谢霖道:「此乃薛医士,为人最是勤谨稳妥,你好生随他办差。」
谢霖躬身应是,又向薛仁和行了一礼。
薛仁和平素颇得肖余庆提点,如今见肖余庆将谢霖交与自己,已知是借自己之手照拂之意,自然也乐得做这个人情,笑着领了谢霖出门。
神卫营兵士换防休憩之所便在宫中泰和殿外两侧值房中,平日办公的营卫所却在宫外,与兵部衙门比邻而居。那几名染病兵士数日前便从宫中移了出来,统统安置在营卫所的一座偏院里,有兵士把守进出。
薛仁和带着谢霖出宫来到营卫所,自有守门兵士前去通报上司,不一时便由一名小校带着二人进了偏院。
这偏院里一共躺了五名病患,一水儿的呕吐泄泻,数日不止,小校边走边道:「先前只两个得病的,又吐又拉,军医看过,说是痢疾,吃了四五日药,却总不见好,前日忽又添了三个,余统领觉得不对,赶忙便将人圈了起来。」
说着将人领进屋中。
两人进了屋子一看,只见南北靠墙处各有一铺炕,五名兵士各自卧在炕上,有的捂着肚子正哎哟直叫,有的脸色蜡黄,半张着嘴,叫的力气也没了。
薛仁和放下药箱,与谢霖道:「你我先各自诊脉,且看看到底是甚么症候,再作计较。」
谢霖应了一声,先捡了看上去病得最重的一个,抓了手腕细察。不多时,放下这一个,又捡了一个兵士号脉,待两人都看过了,眉头便皱起来,又去看第三个。
那边薛仁和将另两人看完,又问了兵士几句何时发病,有何不适,片刻,便道:「看这样子,正是痢疾无疑。」
又叫小校取了军医开出的方子来看,看过后道:「这药开得倒也对症,如何会不见效?」
这时,谢霖看完了那三人,闻言道:「薛兄请来看看这两个。」
说着指了指北炕上靠东边的那两名兵士。
薛仁和放下方子,过去号脉,不多时,放下两人手腕,迟疑道:「脉象上略有不同,似乎还有些别的症候。」
说罢又去翻看二人眼睑,舌苔。
便在这时,谢霖将五人尽数查看一遍,返回身站到薛仁和身边,问那二人,「你二人何时发病?」
其中一个年纪略长些的道:「五日前,吃过午饭不多时,便觉气闷,吐了一场,晚上又泻起肚来。」又一指身边躺着的那人,「我这兄弟比我晚些,是傍晚时觉出不舒坦来。」
谢霖又问:「你二人那一日都吃了甚么?」
兵士想一想,道:「我俩那日早上都不曾吃饭,午时自宫门下值,饿得不行,便不曾回营,径直去了街边一处摊子用饭。那家摊子做的包子甚好,是野芹菜混了猪肉做馅,我俩各吃了三四个,又吃了碗汤面。」
旁边那兵士病得更重些,也有气无力道:「起先我只当那家吃食不大干净,吃坏了肚子,只是当日四五个兄弟都在那摊子上吃的,却只我俩这般,才知是病了。」
薛仁和并未听出甚么不对来,转头去看谢霖,却见谢霖继续追问,「其他人也如你俩般吃了包子?」
兵士道:「这倒不曾,那几个早上吃了饭的,晌午饿得不甚厉害,便只吃了汤面或葱油饼。」
薛仁和见谢霖神色间似有所悟,不解问道:「可是这饭食有甚不对?」
谢霖一点头,「我方才将五人脉象都看了一遍,那三人是痢疾无疑,这二人却是吃错东西中了毒。听他二人所述,那包子馅是野芹菜的,据我所知,另有一种毒芹,与野芹生得甚为相似,却是剧毒之物,食之便有气闷、头晕、呕吐等症,只一株便可中毒身亡。想是那摊主做包子时误将毒芹混在了野芹之中,这才致使二人中毒,万幸那毒芹份量应是不大,两人这才侥幸保住了性命,却不防又被军医误诊为痢疾。照着痢疾开方吃药,自然是治不好的。至于后面这三人,想是还不曾叫军医诊治,便径直叫了咱们来。」
一旁小校插嘴道:「不错,正是这般,余统领见前面两个不曾治好,便疑心军医开的方子不对,也没再叫军医进来诊治。」
薛仁和医术也是极好的,长于温病、时疫,却对毒物一道不大精通,此时听了谢霖一番讲述,方纳过闷来,于病情一旦明了,便道:「既如此,给这二人重开一副药就是。另外三人病势倒是不重,仍旧照着军医所开方子诊治罢。」
想一想,又看一眼谢霖,道:「你来拟方。」
谢霖也不推脱,当下写了张方子出来,里头甘草、绿豆等尽是解毒之物,薛仁和看过一遍,觉得并无不妥,转手交予那小校,道:「拿去先煎两剂来给二人服下,我等且在此候着,看看疗效如何。」
那小校当即叫了名兵士去抓药煎煮,又请了谢霖并薛仁和去隔壁坐了奉茶。
过得移时,五名兵士尽数喝了药。谢霖估摸着药效发作时,进去屋中问道:「胸口可还闷得慌?可否想吐?」
两名兵士俱道:「好了许多,不那般憋闷作呕了。」
余下三人服下药后,亦觉肚中稍安。
薛仁和见药物对症,松了口气,嘱咐那小校道:「这几人病症不同,莫要住在一处,将中毒那两人另行安置为好。」
正说话间,几名兵士簇拥着一人进来院中,当先之人面方口阔,瞧着不过三十许,却蓄了一把连鬓络腮胡,着武官袍服,身形高大,极是英武,进屋便问,「御医可来了?诊治得如何?」
那小校赶忙上前行礼,道:「余统领。」随即一番禀报。
此人正是御林军统领余鏊,听完始末,又闻新开的药方已然奏效,不由笑道:「不愧是宫中御医。余某多谢二位。」
说罢向薛、谢二人抱拳行了一礼。
薛仁和带着谢霖急忙还了一礼,客气两句,又道:「得了痢疾的这三人还需好利落了才得回军中当值。」继而便告退出来,回返太医院。
肖余庆正在院中等着二人回复,薛仁和将看诊前后之事详述一遍,末了赞道:「今日若非谢霖查问仔细,我亦险些误诊了去,不愧是掌院大人亲手调教出来的,年纪轻轻,却见闻广博,非我等愚钝之辈能及。」
谢霖能查知二人中毒,全赖家中那本《毒经》详录世间诸般毒物,方才有今日之功,一面于腹中暗叹祖师爷之能,一面嘴上谦逊不已。
肖余庆见谢霖一出手便即令人心服,且又谦退知礼,自然心中欢喜。
待过了三日,章桓又来正殿,施施然坐于殿中,将谢霖叫到跟前,和颜悦色道:「我吃了你那付药,这两日倒是见好,你且再与我仔细看看,用心开张方子出来,治好了我的病,自然亏待不了你。」
此时肖余庆并王太医去了太后宫中请平安脉,余下几名御医在殿中,俱是看见了这一幕。院中诸人皆知章桓此人性情偏狭,极难讨好,如今见他这般,显见谢霖医术不弱,不由心中将此人重又估了一估,待肖余庆回来,不论真心亦或假意,俱是夸赞不已。
肖余庆一面得意,一面谦逊道:「此子尚需磨练,还请诸位同僚不吝赐教。」
那章桓与肖余庆同为主事之人,太医院上下人等无不看他二人眼色行事,如今见谢霖不止有肖余庆撑腰,更投了章桓的缘法,登时无人再敢出言质疑,纵有那眼红嫉妒,暗中想刁难一二的,也就此罢手,不过背地里酸上两句罢了。
谢霖初入太医院当差,不识深浅,又生怕行差踏错,故此谨遵肖余庆教诲,少说多做,勤快有礼,不论见了谁,都是一副笑微微的讨喜模样,如此大半个月过去,院中诸人只觉这少年为人勤谨,并非仗势轻浮之辈,初时的疏冷排斥便也渐渐淡了,一转眼间,谢霖只觉诸同僚均和气起来,不免回家说与谢苇知道。
谢苇在四海镖局中行镖已足两年,这两年中行事无不妥当,聂大海、段行武等均已将其视作自己人,日前镖局方接了一记生意,乃是护送通源钱庄的十万两银子并一尊珊瑚雕成的观音自京城分号运往并州总号。因此次行镖银两众多,兼且路途遥远又不甚太平,故此聂大海亲自出马不说,又点了段行武并谢苇随行。谢苇原是放心不下谢霖,此时见他于宫中并无不妥,这才应下,打点好行装,一过立冬,便随镖局一行人出了京城。
通源钱庄总号所在乃是并州龙城,位于平京以西,两地足有千里之遥。二十辆银车自京城西门鱼贯而出,每车除车夫外另有趟子手一名,隔几辆便有一名镖师,前后又有镖头押送。因每车载银甚重,车速本就缓慢,又为着稳妥,走的全是官道,天尚未黑便即投宿,如此一来,每日不过行出七八十里,足足十日,方进了并州地界。
此时已是入冬,道路两旁除松柏之属尚余一点翠色,余下入眼处皆是一片凋零。
聂大海走在镖队中段,四下观望地形,见地势自前方不远处隆起,渐成山形,官道从此处由平原而入山林,眼见镖队便要穿山而过,不由警醒起来,命身边趟子手传令下去,嘱咐各人打起精神,小心行事。前后押镖的段行武并魏少光均是老江湖,不需提点,已然戒备起来,连趟子手喊号子的声音亦大了不少。
谢苇骑马跟在聂大海身后不远处,望见前方山林时便多了几分提防,待渐行渐近,越发生出几分怪异之感,侧耳倾听,只觉两边林子静得要命。此际尚是初冬,熊、蛇之属虽已不见,可兔子、野鸡等物却不致绝迹,然而凝神细听,除风吹树枝外,并无一丝鸟叫,登时起了疑心,打马追上聂大海,道:「前面似有些不大对头。」
聂大海警觉过人,当即大喝一声,「停。」
此刻镖队头车已然到了山林入口处,段行武闻言一勒马缰,头车登时停了下来,随之又叫了一名趟子手,道:「与我前去瞧瞧。」
当先策马向林子中跑去。
那趟子手也跟了上去,不一时便不见了两人身影,又过片刻,方听到二人回转的马蹄声。
待两人在林子外露头,聂大海亦策马来到前头,问:「如何?」
段行武面色不大好看,皱着眉头,尚自沉吟。那趟子手却是沉不住气的,慌里慌张道:「总镖头,不好了,前头有人拦道。」
聂大海心下一沉,又问:「是谁在此劫道?可有名号?带了多少人?」
趟子手一怔,讪讪回道:「没看见有人,只两根木栅子摆在路当间,把整条路堵了,看着不像善茬。」
段行武这时方才发话,「咱们这些马车既宽又吃重,走不得小路,这两根木栅子俱是一人合抱粗的圆木,三丈来长,将路堵得严严实实,便是搬开,也需耗上不少功夫,正阻了咱们前行。若当真进了林子,连调转车身也来不及,便能叫人给围在里头。虽尚不知来人是谁,却定是有备而来,想必两边林子里早布下埋伏,盯上咱们了。」
聂大海心中盘算一番,道:「五六年前我倒是走过这路,记得此地绿林中的把头乃是太白山上黑山寨的胡五峰,当年咱们请了董家堡的董堡主做说客,上门拜谒过。胡五峰此人霸道了些,却是个极讲义气的,当年正逢他五十大寿,咱们送了一对金狮子做寿礼,由此也算是结下了交情。怎么也不至于是他来劫咱们罢?」
段行武亦是不解,「莫不是胡五峰不晓得是咱家的镖车?」想了一想,又摇头道:「不对,咱们这一路是喊着号子过来的,镖旗也在,早便向各路报了名号。来人既是早有所备,又怎会不知。」
聂大海此时亦皱了眉头,「许是别人?」思量片刻,道:「去前头报个名号,请人出来说话。且先盘一盘道再说。」
段行武领命而去,策马到林子口,气运丹田,高声道:「四海镖局段行武在此,不知前方是哪位道上的朋友,请出来说话。」
这一行镖车停在此处不肯前进,显是已看破这一番布置,不肯涉险。林中之人听见这一通喊话,晓得自己行藏暴露,埋伏不成,只得明抢,便也不再藏头露尾,一声呼哨过后,呼啦啦涌出六七十人,散做扇形,将半个车队围在了中间。
来人中领头的是个四十来岁的精瘦汉子,细骨伶仃形似麻杆儿,所用武器却是一柄三尺来长的宣花大斧,裹着一袭翻毛羊皮袄,越众而出,倒拎斧柄,拄在身前,细长三角眼向上一翻,阴阳怪气道:「久闻四海镖局大名,今儿个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说罢呵呵笑了两声。
这人嗓音又尖又细,这两声笑说不出的刺耳难听。
聂大海恍若未闻,下得马来,走到镖队之前,笑眯眯一拱手道:「老朽聂大海,敢问阁下高姓大名?」
那瘦子闻言,上下打量聂大海两眼,道:「原来是聂老镖头,久仰久仰。在下胡七山,无名之辈,想来聂老镖头也不曾听过。」
继而又是呵呵一笑,「看来这车上银钱当真不少,不然怎使得动神行拳出马。如此说来,咱们兄弟今日倒真是撞上了桩好买卖。」
言语间殊不客气,显是已将这一队镖车看做了自家囊中之物。
第十四章
聂大海听了此人名姓,心中一动,也不计较他言语狂妄之处,只问道:「不知黑山寨胡五峰胡寨主与阁下怎生称呼?」
胡七山道:「胡五峰乃是家兄。」
聂大海哈哈一笑,「如此说来,竟是老相识。胡老弟想是不知,咱们四海镖局与贵兄颇有些交情,原便是朋友。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了。」
言谈间已是套起了近乎。
胡七山阴测测道:「聂老镖头这话可说岔了。须知树大分杈儿大分家,胡五峰是胡五峰,胡七山是胡七山,早便是两家子人,互不相干,他的朋友未必便是我的朋友,你四海镖局同黑山寨交好,那也算不到我头上。再者说胡五峰一年前便已死得透了,人走茶凉,你想要套交情,只好到地下找他去罢。如今这地界,却是我胡七山做主了。」
嘿嘿一乐,又道:「我胡七山倒也不是好杀之辈,不过为着一帮兄弟,须得赚些银钱花用。聂老镖头家大业大,这区区几十车镖银,想来也不放在心上,不妨孝敬了咱们兄弟,也算结下份交情,日后四海镖局再于这并州地界行镖,说不得我胡七山看在你今日送银子的份上,还能帮衬一二。」
原来胡五峰与胡七山两人乃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素来不和,胡五峰因着年长几岁,早早便自立山门,创下黑山寨这一份家业。胡七山彼时年纪尚轻,斗不过这兄长,只得远走他乡,因缘际会拜了位使斧的高人为师,艺成后只于江南绿林中闯荡,多年来极少涉足北地,是以无人知晓其名号,还是一年前接了兄长丧信,这才回来,眼见黑山寨群龙无首,胡五峰又不曾留下一儿半女,当即趁火打劫,将黑山寨众人收于自己麾下,又纠集了些绿林中的亡命之徒,另起一盘炉灶。
这一年来,胡七山领着这一帮匪类纵横并州,劫掠南北行商无数,他胃口既大,下手又狠,杀伤性命无数,比之其兄胡五峰更添几分毒辣狠厉,只因开山立门时日尚短,是以名声不显,四海镖局这两年又不曾往并州来,消息不甚灵通,这才不知罢了。
聂大海听完,虽不明里头内情,但知胡五峰已死,这胡七山提及兄长竟无丝毫手足之情,已知不妙,与段行武对视一眼,两人均是心下一沉。
聂大海行镖多年,眼见此行势必不得善了,犹是镇定自若,朗声道:「四海镖局行镖多年,向来与人为善,绿林中众好汉愿卖聂某人三分薄面,老朽自是感激不尽,愿结这一份善缘,论一份交情,可若是将聂某人当个软柿子,想搓圆捏扁,那也是不成。胡老弟固然手下众多,我四海镖局却也不是任人宰割之辈,当真动起手来,怕胡老弟也讨不得便宜去,还望胡老弟三思。」
行镖在外,能不动刀子,自是不动刀子的好,可被人欺上门来,若是就此认怂,四海镖局便从此名声不保,于武林中再无一席之地,是以聂大海一席话软硬兼施,只盼胡七山掂量轻重,罢手而去,待过了这槛儿,日后四海镖局再备一份厚礼,拜谒山门,双方和气生财,皆大欢喜,方是上策。
熟料胡七山自负一身本领,又见四海镖局这一行连镖师带趟子手不过三十余人,自家手下比之多了足足一倍,竟无丝毫顾忌,待聂大海说完,只冷笑一声,便即手一扬,尖声道:「少来罗唣,给我上。」
话音未落,已挺身而出,右手一抡斧头,挽了个斧花,直奔聂大海而去。
莫看他瘦骨嶙峋病痨鬼似,膂力却是不小,一柄大斧掂在手中直如无物。聂大海本已戒备在心,见胡七山步履迅捷,几个起落便到了跟前,当即越前一步,双手成拳,侧身避过劈向面门的第一斧,游斗在一起。
余下喽啰见当家大把头已然出手,登时一拥而上砍杀上来。段行武、魏少光等人一声呼喝,众镖师、趟子手纷纷抽出兵刃,战在一起,顷刻间便血花四溅。那些车夫见此一幕,心知不出手便只有挨宰的份儿,纵然不会武功,也抄起家伙与人对打,亦有两三个胆小的吓得滚进车下,抖如筛糠,抱头龟缩。
谢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甫一见胡七山扬手,当即便将扣在手中的两枚石子运劲弹了出去,狠狠打在扑上来的两名喽啰脸上,一个正中右眼,将个眼珠子打飞出来,立时惨叫一声,扑地不起,另一个却是打在嘴上,一口牙齿碎了一半,疼得眼冒金星,手中鬼头刀当啷一声掉在了地上。
他这一出手,余下贼寇已然看出这是个硬点子,当下一名脸上生了一圈麻子的壮汉招呼一记,四五个喽啰同时围了上来,或使刀,或用锤,将谢苇团团围在中间。
谢苇适才一直坐于马上,这时双脚脱镫,左手在马背上一按,纵身而起,腾在空中,右手刀随身形旋转划出一条半圆,刀锋去处,左前方两名贼寇已被削去一层天灵盖,噗通两声倒在马前。马匹受惊,四蹄一阵乱踏,两人眼见不活了。此时,谢苇已落在几人包围之外,落地时就势矮身一蹲,刀锋向前一扫,将又一名贼寇双脚砍断。这包围之势登时破了。
那麻脸汉子功夫比之旁人高些,见势不妙,待谢苇方一落地,便已然向旁侧跃开,恰将这一幕收进眼底,见谢苇顷刻间连杀三人却面色不改,一双眼幽寒似冰,冷冷扫视过来,便似无常索命,肝胆登时一寒,有心想逃,却又舍不得这一箱箱银子,只得硬着头皮喊道:「来人,先把这小子做了。」
不等他喊完,谢苇已起身,一步上前,刀锋贴住这汉子腹部,向右上方斜抹过去,竟是要来个开膛破肚。
麻脸汉子头一遭见识这般厉害的镖师,几无丝毫还手之力,情急间,顿生急智,一个铁板桥向后仰倒,堪堪避过这一刀去势,饶是如此,亦觉肚皮一凉,之后便是火辣辣一阵疼痛,再顾不得许多,就地一滚钻进镖车底下,方有心查看自家伤势,但见衣衫给削没了一块,肚皮上亦去了碗大一块皮肉,鲜血横流,倒是万幸躲得快,不曾当真将肚皮豁开。只是如此一来,却是半分斗志也无,忍痛自马车另一头钻出,逃到一边装死去了。
谢苇这边杀得轻松,别个镖师却无他这般功力,几名趟子手被众多贼寇一围,不多时已是各个身上带彩,仍在勉力支撑。魏少光同段行武均被数人围住,仗着武艺高强,尚能打个平手,却也分身乏术,眼瞅着那几个镖师便要丧命在此,谢苇跃上前去,刀出如风,每一刀起落便带出一抹血花,中刀者非死即伤,眼瞅着一二十名贼寇倒地不起,四海镖局众人登时松出一口气来,越战越勇,败局一转,双方顿成胶着之势。
便在这时,忽听段行武一声惊叫,「大哥。」语声中满是惶急无措。
谢苇闻声,反手将刀自一名贼人身上拔出,纵身一跃跳上镖车,居高临下向前方望去,见聂大海犹在与胡七山缠斗,只是不知何时肋下多出一缕血色,显是被胡七山手中斧刃所伤,虽拳脚不乱,可脸色已然发白,怕是支撑不了多久了。
聂大海这一伤,段行武等人均是心下一慌,暗忖这一行恐是凶多吉少。一个个正沮丧间,便见谢苇自镖车上一跃而起,大步疾行,自一辆镖车跳上另一辆,不过两个起落,已从中间到了前面,轻飘飘落到地上,尚未站稳,手中刀已向胡、聂二人递出,刀尖一架,正正巧打在胡七山那柄宣花斧的斧柄上,使个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将袭向聂大海的一记狠招化解开去,随即将身一错,挤入二人之间,与胡七山交上了手,倒将聂大海让到了一旁,脱身出去。
聂大海一脱险,段行武等人心中大定,着力反击。
此时双方已然打了多半个时辰,众喽啰自归于胡七山手下以来,尚未见过这般难缠的对头,见己方损伤足有十之四五,仍自久攻不下,不免生出几许怯意,渐渐地便都罢手不战,只将这一队镖车并趟子手们团团围住,双方各自盯着前头交手的谢、胡二人,只等二人决出胜负,再做计较。
段行武举剑与众喽啰对峙,同魏少光慢慢移到聂大海身边,低声问道:「大哥伤势如何?可还撑得住?」
聂大海一手捂住伤口,双眼紧紧盯住前方,微微摇了摇头,「不碍事。」
段行武听他中气尚足,显见只是轻伤,这才放下心来,一道向谢、胡二人看去。
胡七山一手宣花斧大开大合,招式威猛又不失灵巧,与聂大海交手中,本已因兵器之故占了上风,眼看便要赢了,不料从旁窜出个谢苇来,横插一道,将聂大海救了出去不说,更将战局扳回,不由心中大怒,一手斧头使得更加凌厉迅猛,只恨不能将眼前这小子立劈当下。孰知谢苇一手刀法比之他那斧头更加轻捷灵动变幻莫测,他招式尚未使出,谢苇已然觑到破绽,出刀抢攻,迫得胡七山招式一变再变,渐渐地,竟是守势多,攻势少。
胡七山于这斧上花费光阴不下二十载,江南武林中罕有敌手,便是回到北方之后,亦从未尝过败绩,自忖不是独步武林,也称得上数一数二,却万不料数十招过去,竟占不得丝毫上风,心中焦躁渐起,忽使出一招力劈华山,露出肋下老大破绽,诱得谢苇挺刀直刺,待刀刃临到身前,招式陡然一变,反手将斧刃一转,直磕谢苇手中单刀刀刃。
谢苇手中这刀还是两年前自蒋晨峰所遣人马手中抢夺而来,虽非宝刀一流,倒也十分锋利,此刀为军中制式,仿横刀锻造而成,不拘马上作战抑或近身缠斗,均算得上是件趁手利器,唯因刀身狭长,便不宜与斧、锤等物相交,此时胡七山一斧重重击来,谢苇变招已然不及,刀斧磕在一起,刀身顿时从中一折两段。
胡七山见一击得手,心头大喜,欲待横斧扫过谢苇腰腹,满拟将他拦腰斩断,不想谢苇左手迅疾如电,已将刀身磕飞的上半段捏在手中,右手仍旧紧握剩下的半截残刀,脚步一拧,自胡七山肋下一穿而过,瞬间绕到他身后,擦身而过之时,不忘将左手断刃在胡七山腰间顺势一划。
胡七山只觉左腰一阵刺痛传来,大惊之下,急向旁跃,跳出战圈,惊魂中踉跄站定,一脸骇然,问道:「斩龙手?你是神兵谷门下?」
语声中说不出的畏惧惊恐。
谢苇一怔,不知如何回答,只站在当地闭口不言。
他这般面无表情不言不动,胡七山只当他默认,登时从头寒到脚底,良久,方战战兢兢赔笑道:「在下有眼不识泰山,竟没看出少侠师承,若早知是神兵谷弟子,说甚么也不敢动您的买卖。还请少侠高抬贵手,饶了在下一回,日后四海镖局从此路过,在下亲自保驾护航,绝无二话。」
此人前倨后恭,变化之快直令人瞠目结舌,聂大海并段行武等人均看得两眼发直,面面相觑。
谢苇此时一头雾水,但知定是同自己方才使出那一招有关,这胡七山晓得此招唤做斩龙手,又说自己是神兵谷门下,必然是自己与这神兵谷颇有渊源。他失忆数年,乍见知晓线索之人,自是想问个清楚,这神兵谷是为何物?自家这武艺又做何名目?奈何当此情景,却不好盘问,又见四海镖局众人死的死伤的伤,不宜再斗,还是趁早打发了此人为好,便压下疑惑,嗯的一声,意做默许。
这胡七山于江南之时便曾败于这一招斩龙手之下,险些丢了性命,如今事隔多年,又败一场,怎能不胆战心惊,见谢苇并无追究之意,当下再不耽搁,手一挥,带着众喽啰顷刻间逃了个一干二净,留下一地贼寇尸首。
经此一战,四海镖局亦死了四个趟子手,余下众人除谢苇、段行武数人外,均受了伤。魏少光领着伤势不重的几名镖师查验镖车、银箱,将被砍断的绳索重新扎好,段行武亦忙着给众人上药裹伤,又将死了的几个趟子手安置在车上,预备到了前方阳泉县再买棺木安葬。
忙活完,天色已然不早,一行人将拦路的两根木栅子挪开,紧赶慢赶,方于日落前进了阳泉县城。
因镖车上载着尸身,一行人先去县衙报了官。那县太爷早知自家辖下盗匪横行,奈何衙门里不过七八名衙役,哪里敢上山剿匪,不过着令仵作写了尸格,出份文书罢了。
魏少光拿着文书去棺材铺买了四具棺材,安置好尸身,又拿了几两银子与棺材铺老板,说好暂且安放几日,待从龙城回来再行运走。余下人便先去了客栈休整。
到了客栈,段行武包下间院子,命人将银箱自车上卸下,堆入一间大屋中,与聂大海商议一番,定下今夜守镖一事,便命余人各去休息。
这一日,众人惊魂甫定,均是疲累不堪,守镖之事自然只得着落在谢苇与段行武身上。两人一个值上半夜,一个值下半夜,便在摞好的银箱之上只铺了一床被褥。
谢苇年轻体健,并不觉如何疲累,段行武便也不与他客气,先行躺下,却又一时睡不着,想起今日胡七山惊惧之色,忍不住道:「当日谢兄弟前来镖局,我同大哥便觉你身手不凡,定是名门子弟无疑,却不想竟是出自神兵谷。以你这般身份来历,却于四海镖局做个小小镖师,当真是屈就得狠了。不过唯因如此,今日才能托你之福,保全这上下几十条人命。愚兄也不跟你说甚客套话,日后兄弟但有难处,有用得着愚兄的地方,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绝无二话。」
谢苇盘坐在两只银箱上,正欲吐息打坐,闻言一怔,试探问道:「段兄也晓得神兵谷?」
段行武被这一问勾起谈性,翻身坐起,道:「武林中人谁不晓得神兵谷大名。昔年哥舒谷主名满天下,独步武林,无人能敌,教导出的弟子也各个不俗,据传昔年镇守哀牢关,大败北燕的安王便是其门下之徒,只不知真假罢了。倒是如今的云澄心云谷主,得了哥舒谷主衣钵,一身绝学,便连武当、少林两派宗师都要礼敬有加,尊称一声老前辈。似我等末学后进,无不心向往之。」
谢苇一字一句听得极是仔细,奈何脑海中始终空荡荡记不起分毫,只好再问:「段兄可见过神兵谷中门人?」
段行武一拍大腿,「便是无缘得见,这才引为平生憾事。想当初愚兄学艺初成,也曾四处游历,数次向人打听神兵谷所在,意欲上门拜访,想着便不能得见云谷主他老人家,能与门下弟子切磋一番也是幸事。只是神兵谷历来行踪隐秘,非其门人弟子,旁人竟不能知晓其所在。天长日久,便也只得撂下。谁成想兄弟你竟是此门中人。如今愚兄见了你,这憾事才算没了。」
说罢哈哈大笑起来。
谢苇本拟向他打听神兵谷详情,也好寻访过去,一探自己身世,谁知听段行武说了半天,才知这神兵谷竟是个只闻其名的地方,不由得一阵失落。
段行武见他不再言语,只当他恪于门规,不便多言,倒也不以为意,闲谈几句,便即睡下,不一时便入了梦乡。
谢苇却是心绪烦乱,呆坐足有移时,方收摄心神,凝神守一,吐纳起来。
翌日,一行人整顿好镖车银箱,重又上路,不过两日便安安稳稳到了龙城。这一路上,聂大海等人无不对谢苇亲热有加,底下的趟子手亦越发恭敬,四海镖局上下直将其当成个镇局之宝。谢苇晓得众人除了感激之心,兼且还为着「神兵谷」三字,却是有苦说不出,只得无奈一笑。
在龙城向通源钱庄总号交付了镖银,四海镖局这一趟镖便算是走完了,一行人打道回京。谢苇心中于「神兵谷」三字耿耿于怀,又不欲叫人看出端倪,面上仍旧不动声色,却是一有时机便装作不经意似向聂大海等人探听,意图自零言碎语中寻些蛛丝马迹,不料聂大海、魏少光等俱是同段行武般只闻其名,方升起的一丝希冀又渐渐灭了下去。
这一行人抵京之时,已是腊月,此行折损了数条人命,聂大海遂决定年前不再接镖,只将诸人跟镖的辛苦银子发了下去,嘱咐回家好生养伤歇息,又与那四名趟子手的家眷送了安家银子,另予一笔银钱安葬,操持丧事。
因谢苇此行居功甚伟,此次竟分得了二百两银子的花红,比之段、魏二人还要多些,拿了回家放在桌上,谢霖回来瞅见,登时搂着一堆银子,脸上几要笑出花来,待听谢苇说正月过完之前都不再出去行镖,益发笑得灿烂了些,欢喜道:「我去买些好酒好肉来,咱们好生吃一顿。」打量谢苇气色,又道:「你这一路想是累得很了,面色瞧着有些不大好。这几日好生在家歇歇,我新从太医院抄了些药膳方子回来,回头做了与你吃。」
说着一伸手,把住了谢苇脉搏。
谢苇由着他摸了摸,笑道:「我身子无碍的,不过此次行镖撞见些事,一时心绪不宁罢了。」
谢霖极少见他这般没精打采,不由追问,「撞见些甚么?叫你这般心烦?」
谢苇沉吟片刻,将胡七山并神兵谷一事从头至尾讲了一遍,谢霖听了,亦是皱眉道:「这可难办了,总不成再回头去找那胡七山追问罢?旁的人难不成都不知这神兵谷在哪儿?」
谢苇摇摇头,「四海镖局这些人俱是走南闯北的老江湖,他们都不知晓,再问旁人也是白费功夫。好在这些年都过来了,也不急在这一时,日后出去行镖,遇见武林中人,再细细打听就是了。」
谢霖见他想得开了,便不再担心,揣了一两碎银去酒楼里叫了一桌席面送来,又买了一坛好酒,算是与谢苇洗尘接风。
因这一次行镖,两人分别足有一月,免不得心中惦念,待晚上睡下,身子挤在一处,也不知谁起的头,惹出火来,禁不住着实厮缠了一番。
谢苇这一路积攒的郁闷之气尽数被勾着泄了出来,待到后头,竟有些停不下来,直想将这一夜过成个洞房花烛。谢霖却是禁不得疼,任凭怎生哄着,只是摇头不肯,谢苇无奈之下只得罢手。饶是如此,两人亦是十分得趣,一宿春意融融。
翌日,谢苇睁眼醒来,见谢霖虽也醒了,却犹自睡眼朦胧,半梦半醒间憨态可掬,不由越看越是欢喜,愁绪登时一扫而空,神清气爽地起床整衣出门置办年货,临走前不忘在谢霖腰上拧了一把,笑道:「想要甚么?只管说来,哥哥给你弄去。」
谢霖今日休沐,尚且赖在被窝里不曾起来,被拧得哼哼一声,裹着被子滚了两滚,嘟哝道:「月桂坊那家万字老店的酱猪肚好吃,买两个回来。蔡河桥边那家南货店有上好的腊鱼腊肉。还有西街门口果子铺卖的蜜饯,一样口味都买些。左右这天气冷下来了,多买些也放不坏。」
他说一样,谢苇便答应一声,待他说完,披上毡衣便出门去了。
谢霖又磨蹭好一会儿方才起床,坐着愣了片刻,突地省起如今手头宽裕,该叫谢苇去买件大氅来穿,那毡衣倒是挡风,却又厚又硬,穿在身上哪里及得上大氅轻便。又忆起昨晚上两人那通胡闹,脸上便有些发烧,颠来倒去想了又想,总觉叫谢苇恁般憋着也不是个事,算算两人睡在一处也有了些日子,早晚得有这么一遭,扭捏倒不至于,却是得怎生想个法子,做起来不那般疼才好。思来想去足有半晌,忽地一拍脑门,穿戴好衣裳便进了宫去。
宫闱之中素来是藏污纳秽的地界,甚么脏事烂事倒比青楼楚馆还要多些,便是春宫册并戏耍的器具都要精致讲究许多,哪里是民间所及。且各代皇帝喜好不同,有好美女的,便有好男风的,那润泽秘处的油脂、助兴的膏丸等物自是由太医院拟了方子配来。
谢霖在太医院混进混出近两月,自是该知晓的都知晓了去,如今便以公徇私,借口进宫查询几处古方,趁着当值的诸同僚不备,倒将那秘药方子偷偷抄录了几份藏在身上,又将院中所藏的几本春宫册偷偷翻了一遭,直看得自己面红耳赤,方掩书释手,急匆匆出宫到了街上,先去药铺买齐了一应药材,又去油坊称了几两杏仁油、猪板油,这才回了家,倒把买大氅一事尽数忘在了脑后。
接下几日,谢苇忙着置办过年之物,临到年关,更是扫洒庭除,将家中处处拾掇得整整齐齐。
谢霖不似他那般空闲,每日依旧进宫去,傍晚才回,晚上得了空便捣鼓那一应药材,将药汁子熬得后混入油脂中,做出几盒润泽用的脂膏来。
谢苇好奇,问上一句,「这是做的甚么?」
谢霖吱吱唔唔半晌,方道:「防冻疮的手脂。」
谢苇不由纳罕,问道:「你入冬时做的还有剩,又做它作甚?」
谢霖低了头,闷声道:「替旁人做的。」怕谢苇再问,忙把当日新买的大氅拿出来与他看,「试试合身不。」
谢苇不疑有他,接过大氅穿在身上。谢霖忙将几盒子脂膏收起,装作若无其事,过去帮着谢苇试衣。
第十五章
又过几日,便到了腊月二十三,民间俗称小年的,衙门自这日起便挂印封笔,太医院亦放了假,只每日留下三四名御医当值,余者俱散值回家去。
谢霖帮着肖余庆料理完一应琐碎差事,晌午一过便出了宫,到家一看,灶间砧板上放着一大块鲜羊肉,谢苇正磨刀霍霍,见了他笑道:「旁人家都吃饺子,咱俩又不会包,索性便炖锅好汤,晚上涮锅子吃。」
馋得谢霖直吞口水。
那羊肉是益肾驱寒的补物,他俩又正是年轻体健气血方刚,待到晚间吃完这一顿涮锅子,不止腹中和暖,连身上也热乎乎的,被褥一铺,自然又滚在一处厮缠,好将那火气泄出来。谢霖便拿出那脂膏来,往谢苇手里一塞,道:「往那处多涂些。」
谢苇怔愣须臾,方明白他熬制这脂膏哪里是用作手脂,登时笑不可遏,直笑得谢霖几要恼羞成怒时,方伏在他耳边,低低道:「放心,哥哥轻轻的,定不叫你疼。」
这一夜过去,自然是百般舒坦千般滋味不一而足,始知洞房花烛之乐远非以往那般厮磨可比。待两人醒来,一睁眼便是彼此面容,发丝相绕,颈项交缠,心心相映之境,比之初初意动情生之时,又不可同日而语了。
年节过后,转眼又是酷暑时节,平京城内外,无不如炙烤一般,便是皇宫之中也难逃此景,树叶都被烈阳晒得耷拉下来,唯有噪蝉劲头不减,一声一声叫得欢畅莫名。
太医院中,几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医禁不得这般暑热,肖余庆便将人分作两班,上下午各值半晌,又从医士中点了几名年资高、医术过得去的,将几位老太医的差事分担了些过来。他自己亦是上了年纪的,便是这几年极力保养,精神头也是大不如前,好在这两年中已渐渐将大半差事交予谢霖打理,除去与帝后看诊,余下却不过情面的勋贵之家来请,多是将谢霖带在身边,只叫谢霖诊脉开方,自己却不大出手了。最近这数月,更是谁也请之不动,唯遣谢霖前去罢了。
院中诸人看得明白,虽是知晓谢霖尚非其入室弟子,可也不过只差个名分罢了,其医术却是尽得了肖余庆真传的,再说谢霖这几年中与人看诊无数,本事如何,有目共睹,为人又是勤谨和气,连章桓那等目下无尘之人都对其青眼有加,余人又有谁敢去为难,便是初初说些风凉话,暗含嫉妒之心的,如今也都闭口不言,眼睁睁看着肖余庆禀过内务府,于今春将谢霖拔擢入医士之中,成了个小小的六品御医。
这一日下值,谢霖送肖余庆回府,马车上,肖余庆一面闭目养神,一面轻轻道:「霖哥儿,你来我身边也有三年了罢?」
谢霖算一算日子,道:「回老爷,已是三年零两个月。」
肖余庆点点头,「不算短了。」睁眼,叹道:「你这孩子,不论医术、人品,我皆心中有数,如今我精神已不大济事了,趁着还在其位,咱们将拜师一事办了罢,有朝一日我致仕而去,你也好有个靠山,不叫宫中那起子看人下菜碟的挤兑了去。」
谢霖看着肖余庆,一时竟没反应过来,片刻后方「啊」的一声,喜形于色,结结巴巴道:「老爷,您要……我……」
竟欢喜得有些说不出话来。
肖余庆笑微微看他一眼,「待过几日休沐,我于府中摆酒,请太医院里那几个老家伙做个见证就是。」
他心意已定,回到府中,当即叫了管家过来,吩咐下去预备酒席,又写了帖子,叫肖春和过来,代他挨个将京中各医药世家的家主也一并请了来。
翌日,肖余庆在太医院中与众御医说了拜师请酒一事,众人无不拱手道贺,便连章桓也笑道:「这是肖掌院的大喜事,咱家须也得去凑个热闹,却不知掌院大人舍不舍得一杯水酒?」
他这般说,已是给足了谢霖面子,肖余庆自是欢喜不已,笑呵呵道:「公公肯赏脸前来,那是小徒的福气,莫说一杯水酒,届时老夫亲为公公把盏,咱们喝个不醉不归才是。」
诸事底定,待到拜师那一日,谢霖穿了身崭新的湖蓝夏衫,长身立于肖府正厅之中,行那拜师之礼。先是往药王像前礼敬上香,再对着主位上的肖余庆叩首再三。
最后一个头磕完,肖余庆道:「你年将及冠,尚未有字,既然家中已无长辈,那便由为师赠你二字,泽仁,如何?」
谢霖心知这是叫他泽被众生广施仁术之意,实是肖余庆心中所期,令他时刻不忘悬壶济世,牢记医家之本,如此苦心,也唯有莫恒在世时方如此教导,谢霖怎敢不应,眼圈一红,道:「谢师父赐字,弟子定当不负师父所望。」
肖余庆颔首微笑,示意他起来。
肖春和忙上前一步,将谢霖扶起。
他两人并肩而立,一个沉稳老练,名扬京师,一个年轻有为,后起直追,均是不可多得之才。落在前来观礼的御医并各医药世家之主眼中,见肖家后继有人,且又如此出众,连御药房章公公都来相贺,无不暗中各自揣测,只怕三十年内犹需以肖家马首是瞻,不由一面艳羡不已,一面懊恼自家子弟不争气,只是不论心中作何想,面上却皆是一派和气,纷纷上前道贺。
肖余庆再是稳重内敛,此时也不禁得意非常,喜笑颜开,略谦逊几句,便邀诸人入席。待到了酒席之间,自然又是一番热闹。
肖余庆已年近古稀,因在拜师宴上多饮了几杯,着实在家休养了几日方缓过精神。他是豁达之人,既然自觉精气神均不堪重负,又见传承有望,肖春和与谢霖已然互为倚重,于掌院一位便不再恋栈,待重回太医院,头一件事便是上禀内务府,欲致仕归家,遂请辞掌院太医一职。内务府邱总管不敢擅准,报到皇帝跟前,惹得熹宁帝召了肖余庆来亲自过问。
今上熹宁帝雍钰琅并非先帝元后嫡出,乃是穆德妃所出四皇子,非嫡非长,因元后无子,今上尚是皇子时又聪慧过人,故此甚得先帝欢心,是以被三位异母兄长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天家骨肉伦常本不同民间,历朝历代皇子之间兄弟相残皆不稀奇,熹宁帝孩童时亦曾遭此劫难,险些丧命,全赖肖余庆妙手生春,方捡回一条小命。不久元后薨逝,先帝决意立今上为太子,为正其名,先行册封穆德妃为继后。德妃正位中宫,愈发将儿子看顾得紧,一应病痛,只许肖余庆经手,如此终得平安继位。这母子二人实是将肖余庆视作保命符,今见肖余庆请辞,熹宁帝如何不惊,问道:「肖掌院何以便言致仕?」
肖余庆回道:「臣请致仕,实乃不堪太医院诸事繁杂,只盼余年能专心于医术一道。臣已年迈,昏老不胜其任,徒踞其位,恐有负皇上,还请皇上恩准。然若皇上有恙,臣虽无职,亦当奉诏侍疾,绝不敢辞。」
熹宁帝仔细审视一番,方觉肖余庆果是见老,听他所陈,亦并非退隐归家便不问世事了,这才放下心来,又挽留几句,见肖余庆心意已决,只得准了,继而问道:「肖掌院这一走,余下众御医尚有谁可堪用?」
肖余庆既打定主意请辞,自是早早盘算好了后手,借这一问,趁机道:「诸太医中,林、刘二位太医业已年高,亦无此精力,周太医年富力强,却失之年资尚短,恐不能服众,余者中,柳思然柳太医倒是医术既高,又长于庶务,资历且长,可堪继任,定能不负皇上所望。众医士中,薛仁和、李万春可补太医之缺。」
这柳思然正是知天命之年,年轻时曾得上一代肖家家主指点,与肖余庆之父有半师之谊,故此入太医院后,两人素来交好。眼下他既请辞,自是顺水推舟,叫柳思然得了这掌院之位,日后谢霖在其手下,便借着此番人情,必然也能得惠。至于太医一职,便是有李、薛二人补缺,仍未满员,且林、刘二位太医年事已高,至多再有五六年,也要致仕,届时便需提拔四名医士一并补缺,彼时谢霖已然有了年资,再请柳思然将其安插进来,方是顺理成章,既得了实惠,又不过于惹眼,招人嫉恨。
熹宁帝对肖余庆一向信任有加,自是全数照准,着内务府依此办理。
不过半日,内务府前来太医院宣了旨意,柳思然、薛仁和、李万春三人自是喜动颜色,余下众人却是各有心思,有诚心道贺的,有忿忿不平的,又有背后口吐酸言的,不一而足。
柳、薛、李三人心知此番提拔定是掌院在皇上跟前进言之故,待宣旨之人一走,俱是围在肖余庆身前,一面说些挽留之语,一面道谢不已。
谢霖虽事前便已知晓肖余庆有意致仕,可再也料不到竟是这般快,不由心中一惊,欲要上前问一问,却见师父被众人围着,人多眼杂,不好说话,只得袖手等候。孰料接下来便是肖、柳二人交接庶务、官印等事,并无闲暇,直到下半晌散值,肖余庆携了谢霖回府,师徒俩方有余裕闲话。
肖余庆老于世故人情,自是知晓谢霖心中所虑,不待他发问,便道:「泽仁无需多虑。为师做这掌院一位,迄今足有二十年,如今让出来,一是精力不济,不欲再为琐事烦心,二则也好送一份人情与柳思然。柳家与肖家一向有通家之好,柳思然其人才干医术俱佳,由他来做这掌院一职,总强过他人,便是看在我的面上,亦会照拂于你。待他致仕之日,说不得你亦有一争之力了。」
肖余庆这一番盘算固然是为肖家盘算,然却也是为爱徒铺路,谢霖唯有心中感念。
那柳思然亦是得了肖余庆嘱托,将谢霖视作自家心腹,故此掌院虽已换了人做,谢霖于太医院中却是依旧行事如常,并未如何小心翼翼。余人中倒也有零星几个别存心思,于柳思然并不如何服气,奈何势单力孤,众人又多捧高踩低,无人跟随起哄,眼见闹腾不出甚花样来,渐渐便也老实起来。待到酷暑过去,秋风乍起,这太医院里已然又是一派宁静。
这一年,熹宁帝登基已有五载,虽不如前几代帝王励精图治圣明烛照,倒也算得上勤勉,乃是位守成之君,初初登基这几年,为着收拾几个不安分的异母兄长,更是着实兢兢业业了一阵子,直待三位兄长一个被赐死,一个老老实实就藩,一个受了惊吓自尽而亡,方才放下一颗心来,腾出闲暇往猎场秋狩。
熙朝太祖以武起家,方打下这万里江山,为不忘祖宗之本,历代皇帝皆是自小便习骑射之技,宗室之中亦不乏文武并重之人,熹宁帝武艺寻常,却是酷爱打猎,憋了这几年,早已手痒,如今终得做耍一番,自然兴致高昂,不止宣召近臣陪侍,连太后、皇后、亲近宗室等亦是陪同前往,正巧又赶上今年风调雨顺,国库充盈,一干朝臣便也不曾劝谏阻拦,于是一干人马浩浩荡荡直奔平京城北三百里的猎场。
为防途中伤病,太医院中柳思然亦带着半数御医随队前往,一时宫中便只剩下年老体衰不便随行的几位老太医并四五名医士。谢霖本也当在随行之人中,不料这几日肖余庆偶感风寒,身体不适,谢霖心中担忧,便自请留守宫中,也好随时照应。
因此去狩猎之人甚多,除皇后外,贵妃、淑妃亦皆随驾,这几宫之中的宫娥太监便也出宫不少,整座皇宫霎时空了近半,便连一应琐事也少了起来。太医院也难得清闲下来,几名御医闲来无事,上头又无掌院坐镇,索性前来点个卯便各自偷溜,只谢霖并三四个年资略低的医士看家罢了。
这一日,皇帝出行已有数天,谢霖先去肖府探望师父,见肖余庆身子见好,便又入宫来当值。半日过去,当真是闲出鸟来,正百无聊赖间,忽听外面一阵脚步声急匆匆到了门口,紧接着便探进个脑袋,问道:「刘太医可在?」
谢霖见是个十七八的小太监,面目生疏,以前并未见过,回道:「刘太医散值回家去了。」
那小太监又问:「王太医可在?」
谢霖道:「王太医随驾狩猎,尚未回宫。」
小太监眉头便皱起来,「这个也不在,那个也不在,那现下到底还有哪位太医在宫中?」
谢霖不知他来头,遂反问道:「不知这位公公如何称呼?何事需寻太医,可能先说来听听?」
小太监寻不着他人,又见谢霖一身医士服色,遂想一想,道:「咱家姓杨,是昭庆宫惠妃娘娘跟前的,今日桐华殿宫人来禀,蒋昭媛身子不适,需召太医看诊。平日里与蒋昭媛看诊的多是刘、王二位太医,不想今日俱是不在。既如此,可还有别的太医当值?」
此次帝后出猎,诸妃皆随驾而去,宫中只余一位惠妃,因所生公主尚在襁褓,故此不便随行,于此间暂代皇后执掌宫务。蒋昭媛居处正是昭庆宫偏殿桐华殿,这一日偏生身子不适,欲请太医,遂只得禀至惠妃跟前,惠妃便派了这小太监前来太医院宣召御医。
谢霖听闻是蒋昭媛看诊,心头便是一紧,双手紧握成拳,深吸一口气,缓缓道:「不瞒公公,今日宫中并无太医当值,只几名医士在此,也是各有差遣,目下只下官一人尚有余裕。公公若不嫌下官位卑职微,下官倒可同公公走一趟,为蒋昭媛诊一诊脉。」
想一想,生恐这小太监不应,又道:「下官谢霖,不久前致仕的肖掌院便是家师。」
这小太监本就不是蒋昭媛手下,不过领命而来罢了,到底能请哪位太医回去,原也不大上心,这时见请不着诸太医,却还有个肖余庆的徒弟,暗忖也足可交差了,登时点头应道:「如此也好,那便请谢医士随咱家走一趟罢。」
谢霖稳一稳心神,取来药箱背在身上,便随这位杨公公出了太医院。
昭庆宫位于皇宫东北一隅,自太医院过去,需绕道御花园,再横跨东西,两人皆是年轻之人,步履轻捷,却犹是走了一炷香的功夫。
谢霖这三年中也跟着肖余庆到过宫中不少地方,这昭庆宫却还是头一次来,跟在杨公公身后踏进宫门,便见北面、东面、西面各有一殿,皆是琉璃作瓦,青石为阶,雕梁画栋,极尽华美,北面那间上悬「承露殿」三字匾额,自是正殿无疑,乃是惠妃娘娘所居,西面那间略小些的便是桐华殿了。
杨公公将人领至正殿前,转身道:「谢医士请在此稍后,待咱家与惠妃娘娘回禀一声。」
说完进了正殿去,不多时出来,便领着谢霖往桐华殿走。
那桐华殿门口已然有宫女翘首以盼,早看见个年轻医士站在正殿阶下,只是不敢上前径直拽了谢霖进来,这时见杨公公禀过惠妃,便少了些顾忌,忙忙迎上前,道:「公公可回来了,我家主子方才又吐了一场,难受得厉害。」又问道:「怎的今日是位医士前来,却不见王太医同刘太医?」
杨公公道:「太医多出宫随驾去了,今日宫中无人当值,这位谢医士乃是肖余庆高徒,医术想必亦是好的,且叫他先与昭媛娘娘看一看,若无良方,待太医们回宫,再召来复诊就是。」
蒋昭媛因年轻貌美,又柔顺妩媚,这几年颇得圣宠,不止吃穿用度,请医延药亦是比照妃子,非太医不用,竟是从未叫一个小小医士看诊过,伺候的宫女们早习以为常,今日突然有变,那宫女便眉头一蹙,瞥了谢霖一眼,显是不大乐意,然皇帝此刻并不在宫中,偏偏又是这一宫主位的惠妃娘娘代行宫务遣人请来,便只得将不满之意压下,领着二人进殿。
谢霖自进这昭庆宫起便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凝神四处打量,这宫女面色自然收进眼中,却只做不知,埋头跟了进来,一进殿门,便觉脚下一软,低头一看,竟是一整块细绒毯子铺在地上,花纹繁丽,不知价值几何,殿中又有紫檀美人榻、七宝琉璃瓶、珊瑚盆景等物,俱是世间奇珍,足见其圣眷隆重。
那宫女带二人行至殿中辟出的一间暖阁前,自有别的宫女掀开一道五色琉璃珠帘,谢霖进到暖阁中,鼻中先钻进一缕似麝非兰的幽香,再一抬眼,便见一张乌木雕花的床榻上拥被半卧一位宫装美女,鹅蛋脸上一对柳叶弯眉似蹙非蹙,许是因病,面色略显苍白,美艳外别有一股可怜可爱的风情,想来便是众人口中的蒋昭媛了。
那宫女行到榻前,俯下身去低声道:「娘娘,御医来了。」
蒋昭媛本在闭目休憩,这时睁开双目看过来,见是个从未见过的年轻医士,不由一怔,「这是哪个?怎的我没见过?」
那宫女只得将杨公公一番话如实回禀。
蒋昭媛听了微微一叹,「罢了,且先叫他看看罢。」
说着伸出一只右手,又道:「紫荷,看座。」
这叫紫荷的宫女搬来一只锦凳,谢霖行礼谢过,便开了药箱取出脉枕放在榻边,紫荷忙将昭媛手上玉镯等物卸下,安置在脉枕上,又在腕上放了块轻纱,这才退到一旁侍立。
谢霖沉下一口气,三指搭在脉上足有盏茶功夫,方抬起手来,问道:「敢问娘娘身上有何不适?」
紫荷便道:「我家娘娘今日一早便觉心口烦闷,捱到午时,才吃了一口鱼羹便吐了出来,只觉胸腹间十分不受用,连饭也不曾用完,过得个多时辰,方才略觉饥馁,便叫御厨做了醴酪送来,不想还不曾吃,光闻那味道便又吐了一场。」
谢霖听完,点点头,道:「从脉象上看,娘娘脾胃略有湿热,饮食不当,偶尔作呕也是有的,略作调理即可。不过娘娘此次作呕却并非为此,乃是有了喜脉,孕中口味有变,闻不得腥膻之物,有时一日之中连吐几场也是有的,倒是毋须顾虑。若实在难受,不妨用些酸梅、蜜饯,一则开胃,二则解吐,或可好些。」
此言一出,蒋昭媛登时神色一变,双目圆睁,抑不住惊喜之情,殿中侍立的宫女亦各个喜形于色。
杨公公也上前道贺,「恭喜娘娘,贺喜娘娘。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待皇上回来,不定怎生欢喜。」
当今皇上子嗣不旺,眼前只皇后膝下两位嫡出皇子,惠妃所出一位公主罢了,余下妃嫔要么无所出,要么出生不久便即夭折,蒋昭媛这一有孕,自然算得是件喜事。便于蒋昭媛自己,虽是入宫数年隆宠不衰,奈何一直不曾有孕,自是不免担心容华易逝,色衰而爱驰,如今得知有孕,不啻于下半辈子有所依凭,自是喜出望外,当即面上涌出一抹红晕,精神也缓了过来,颤声问道:「医士可看真确了?当真是喜脉无疑?」
谢霖笑道:「娘娘有孕尚不足两月,许是自己觉不大出来,不过这脉象却是清清楚楚,再错不了的。下官敢以项上人头作保,娘娘大可安心。」
蒋昭媛这才放下心来,连声道:「紫荷,看赏。」
紫荷当即取了铸成如意状的几只金锞子来,不止谢霖,便连杨公公亦得了一对。
两人谢过赏,谢霖一指榻旁正冒着袅袅烟气的香炉,道:「娘娘眼下有孕在身,不宜再用熏香,还请将此炉撤掉。下官再开一副安胎药,能用到坐胎满三月自是最好。若自觉身子康健,不吃也没甚么。」
蒋昭媛头次有孕,欢喜过后便是百般担心,唯恐胎儿坐不住,这时听得谢霖有保胎之法,哪里会不应,忙道:「只管开出方子来就是。」
谢霖写出方子呈上,蒋昭媛略看一眼,便将方子交予紫荷,命去御药房取药。
一时众人皆告退出来,杨公公径自回去惠妃跟前复命,紫荷便随谢霖一道往太医院去。
那御药房便在太医院西配殿中
,因得章桓赏识,御药房中诸太监与谢霖也是相熟的,且因着谢霖不似别个御医那般瞧不起阉奴,故此诸人平日里有个头疼脑热也多是求到他头上,此时见谢霖陪着个宫女进来,便有人主动上前来问:「谢医士今儿个来可是有事?」
谢霖便道:「桐华殿蒋昭媛有孕,还需劳烦公公配一剂保胎药来,好交与这位女官带回去。」
这太监名叫崔言,以往也曾往桐华殿送过药,识得紫荷,见她一脸喜色,赶忙堆出笑来拱手相贺,继而道:「咱们这御药房上下谁不晓得谢医士医术高明,谢医士拟的方子,自是能保娘娘母子安康的。二位且稍待片刻,我这便配药去。」
他自紫荷手中取了方子,转身便往西墙那一排药柜走,一面走一面向另外几人招呼,「小喜子,把这方子抄一遍存档。老高,且与我搭个手,将药配了。」
第5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