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节
清平乐 作者:若花辞树
第5节
过了一个时辰,宫人轻声趋步上前,到了夏侯沛的身旁,低声问道:“十二郎,天已不早,可要歇下了?”
夏侯沛抬头,望向墙角滴漏,的确已不早了。她将书本整理到一旁,站起身,一面向外走,一面道:“勿使阿娘知晓我这个时辰才睡。”
宫人闻言微笑,道:“十二郎每回都要这般嘱咐一回,奴岂健忘如斯。”
夏侯沛一笑,不再多言。
她得尽量早睡,这个年纪睡眠不足,是要长不高的,且她每日都得早起去师傅那里上课,睡得晚,第二日精力不济,反倒是得不偿失了。
她上课是在太学,与诸皇子一同,授课的是太学博士,个个都是饱学之士,领头的师傅是太学祭酒,即是她的外祖父崔远道。
太学为天下学府之首,高皇帝刚称帝,戎马未歇,便先兴文教,创立太学,为的,是“养天下之士”。但凡有德行,有悟性,资质上佳的学子,不论世家寒门,皆可入太学。然而,话虽如此,天下底蕴,皆在世家,寒门,哪有那么多的书本供学习呢?无书可学,又哪儿谈得上资质与悟性?故而,说到底,太学中,多是世家子占据,也有一些勋贵,勋贵子与世家子在太学中是称得上泾渭分明的,平日也说话,但总能让人一眼便看出谁是世家子,谁是勋贵子,还有一些极少数的寒门子,只因世家矜贵是矜贵在骨子里,数百年底蕴浸润,并不是模仿得来的。
其时选官,并不是靠科举,靠的,是一种名叫“察举制”的制度。所谓察举制,便是由州郡在辖区中寻德行学问皆上佳之人,供予天子,此为“贡士”,贡士才能如何与州郡的考核密切相关,若是不堪用,是要直接追责上供之人的。如此,寻常寒门子弟,如何敌得过有名望的世卿世禄之家?除非如吴老先生那般德行学问皆好得人人赞叹,否则,寒门子难入刺史郡守之眼?故而,选官虽是各地与朝中诸公(太常)在荐,荐的也多是世家子与郡望。
除此之外,还有一条做官的捷径,便是入太学。
夏侯沛便有一表兄,通过太学选士,下月便要出仕了。
皇子们虽在太学,但与寻常学子自不是在一间屋子里学习的。
夏侯沛到太学,尚未入门,便听到里面传出的交谈之声。
依稀分辨出是夏侯恕的声音:“突厥又要作反了,听闻阿爹有意派东宫去震慑边夷。”
“突厥凶悍,大兄此去,岂不危险?”这满是担忧的声音出自夏侯谙。
接着便听夏侯恕冷笑一声:“你小,不知道,这是挣声望的好去处,东宫只消去了便可,旁的,自有将军们去办,将军们累下功劳,都记到东宫名下,东宫便通过这般,声望大振了。”
夏侯沛皱了下眉,停下脚步,里头静了片刻,须臾,听得一声恼怒的男声:“二兄说这个做什么?难道眼红大兄不成?大兄为储,乃国之本,自是越稳固越好,二兄话中含怨,可是有所不满?”
这是夏侯挚。男孩儿还未换声,声音清越,义愤填膺。
夏侯恕便不说话了。
真是歹竹出好笋。夏侯沛在心中叹了一句,举步走入。
里头夏侯恕在矮案后坐着,案上摊着本书,他容色羞恼地瞪着夏侯挚。已是十九岁的人了,太子已视政多年,他却仍在读书,也难怪心中不平。
夏侯谙转头与夏侯汲人说话,极力装作自己什么都没听到,夏侯汲人有一搭没一搭的应几句,唇边带了抹笑,显得漫不经心,夏侯挚则冷冷地与夏侯恕对视,寸步不让。
夏侯沛走入,她身后跟着侍从,进入门来,替她将笔墨皆安置到她惯用的位置上。
诸子见她进来,都收敛了容色,夏侯挚缓过头来,唤了她一声:“十二郎,”而后道,“昨日尊外祖母寿辰,未曾亲至,不知老人家体态安康否?”
夏侯沛站住身,做了一揖:“多谢八兄挂念,老人家身体安泰,也问阿兄安。”
夏侯挚便笑了笑,他笑起来,左颊上有一酒窝,深深的映出来,显得十分天真与纯粹。
夏侯恕当做没看到的样子,等夏侯沛向几位兄长问好,方笑着说:“十二郎来得又晚了,可是道儿上遇见什么?”
夏侯沛答:“是昨夜回的晚,晨间便起得有些迟。”
夏侯恕笑笑:“可不能光顾着玩,再过两年,阿爹必会安排政务与你,到时,要如何偷懒?”
夏侯沛随意道:“是。”
听出她根本不曾在意他的话,夏侯恕眼中闪过一丝恼怒,可碍于夏侯沛中宫之子的身份,究竟不敢与她拌嘴。
夏侯汲人在夏侯沛进来时便是眼睛一亮,听他二人来回几句,早显出几分不耐烦来,好不容易等他们说罢了,便晃悠悠地走上前,道:“十二弟,你来了?昨日宴上好不好玩?”走近几步,到了夏侯沛身旁,将嘴附到她耳旁,快速道:“饮酒不曾?”
夏侯沛一脸沉痛:“不曾,错过了。”
夏侯汲人比她还痛心疾首:“崔氏出好酒,你竟……”错!过!了!
十一郎为人,十分豪爽,且莫名的喜欢与夏侯沛一处,夏侯沛见他虽有几分落拓但终究晓得进退,也乐得与他往来,倒是夏侯恕,见他二人要好,也曾想插一脚,可惜夏侯沛觉得他是个惹祸精,且十足地眼高手低,并非可深交之人,夏侯汲人则单纯觉得他又蠢又懦弱,说不到一处去,二人不曾沟通却默契无比地将他挤了出去,才留下清净。
眼下说到那酒,夏侯沛便安慰他:“十一兄这年岁,如何饮得酒?待百事不忌时,我得了酒,与十一兄分食,必不独享。”
夏侯汲人这才满意,拍拍她的肩,老沉道:“好兄弟,阿兄有了好物,也不忘你。”
夏侯沛便笑了。十一郎有了好东西,的确从不忘她,纵然只是一道美味的菜肴,都记得分她一份。
作者有话要说:
十二郎已点亮情话技能了。那句话出自《楚辞》,作者君稍微改了两个字。
一到天黑就犯困,昨晚没更是因为作者君没撑住睡觉去了,,并没有去哪里约会。已经没办法保证十九点整准时更了,我真的要困死,去睡觉了,大家也早点睡。熬太晚要长皱纹……
第20章
夏侯沛与夏侯汲人的位置是前后的,二人走到各自位置上坐下,便可交头接耳。
说完了那引人垂涎的酒,夏侯汲人便很怅然道:“听闻阿兄要去北陲,可惜我不得跟随,真想去见见北边荒凉悲壮的美景。”
夏侯沛便道:“大兄都十九了,这才第一次去,你且耐心等着罢。”
“这要等到何年何月,等我像阿兄那么大,兴许就没有仗打了。”小鬼长长叹息了一声,显得十分忧愁。
夏侯沛啧了两声:“怎会?南楚还在,怕什么没仗打。”
“真的?”夏侯汲人眼睛一亮,以拳击掌道:“赳赳丈夫,就该上马杀敌,方显血性!”
夏侯沛点点头:“你可做个将军。”
夏侯汲人一扬脑袋,又骄傲又傲娇:“我要做大将军,号令天下兵马,那才威风!”
大约做个横刀立马的将军是大多数小男孩小时候的梦想,夏侯汲人也不例外,不论他将来做不做得到,此时的梦想都该被尊重。夏侯沛唇角上弯,用力拍了他一下,道:“好志气!沛拭目以待!”
理想得到肯定与重视,谁都会开心,夏侯汲人点点头,笑得开怀:“那你可想上阵杀敌?”
上阵杀敌……那便意味着战争,意味着生灵涂炭、血流成河。夏侯沛沉思片刻,道:“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我不喜上阵杀敌,但有外敌来犯,我愿披甲击敌。”
话音刚落,外面便传来一阵击掌声。击掌声由远及近,清晰响亮起来。诸人朝门外望去,只见皇帝面带赞许地走了进来,他身后跟着太子。相比五年前,夏侯冀眉眼长开了,身形也拔高,英俊倜傥,风流万分。
夏侯家的人,都生就一副好相貌,纵使夏侯恕,亦是唇红齿白,俊逸非常,只是他总是显得不怀好意,又极软弱,眉眼间不是算计便是迟疑,将他的俊秀生生压去了大半,落得一个平凡无奇。
“善!”皇帝走到夏侯沛身前,上下打量了她一番,目露激赏:“十二郎此言,入情入理。”
众人很是叫从天而降的皇帝吓得一愣,此时回神,连忙拜见,皇帝摆摆手道:“今日心血来潮,便来太学看看,听到十二郎这番言语,却是意外之喜了。”
众人将目光落到夏侯沛身上,夏侯沛站在那里,任他们打量,心下却已恼皇帝来得不是时候。
幸而皇帝未再深入说下去,到平日夫子所坐的榻上坐下,令诸子都坐。众人各自安坐,夏侯冀坐在了皇帝左前半步的地方。
“前日接报,突厥又来犯,尔等以为如何?”皇帝坐下,理了理宽袖,双手自然交叠,置于膝上。这是士人惯有坐法,以此为优雅静美,皇室中亦如此端坐。
诸子皆冥思,夏侯谙与夏侯汲人虽小,但说起战事便热血沸腾是雄性生来的天性,夏侯汲人高声道:“策马击敌,不负少年!”
皇帝一笑,兴味满满道:“那要如何策马,如何击敌?”
说到具体做法,夏侯汲人一阵迟疑,想了半晌,也不得法,不禁有些沮丧起来,又思及自己说了大话,却根本不知如何实现,脸上顿时羞得通红。
皇帝笑着摇了摇头:“十一郎有此心,我心甚慰,但你不光要有志向,还要懂得如何去实现。好生学着,来日疆场杀敌,朕要你扬我大夏国威!”
几句话说得夏侯汲人又热血沸腾起来,再顾不上羞愧,拱手为礼,道:“儿定不负阿爹之望!”
夏侯汲人与夏侯谙年少,虽称得上聪明,却没什么少见的才干,故而,皇帝只要他们立下志向便可,并不求他们有什么良策。
他的目光在余下几子面上巡过,最后落在夏侯冀身上,温声道:“大郎,你来说说,突厥犯吾疆土,汝为国储,当如何?”
夏侯冀犹豫片刻,道:“诛之!”
皇帝喜道:“大善!”又追问:“如何诛强敌?”
夏侯冀立即道:“儿愿率军亲往,为国杀敌,为父分忧!”
皇帝面上满是赞许之色,他心中本就有此一想,现太子自己提出了,他自是高兴,立即道:“允你所求。”
夏侯冀忙拜谢。
皇帝又问余下诸子。夏侯恕只当这父子在演戏,对太子不屑得很,对皇帝不敢不屑,却也不满。他心中的想头都在这上头,哪儿有功夫分神去思考该如何应对突厥来犯。夏侯挚倒是有所得,只是苦于不知如何表达,夏侯谙沉思着寻不到要义。
皇帝望向夏侯沛。
想要灭了突厥,那是不行,不说可不可行,即便将突厥族灭,亦是得不偿失之事,更何况,没了突厥,还有胡人,还有西戎,草原上必有一王者垂涎中原富庶之地。千百年来皆是如此。夏侯沛心中倒是知道几个能少损兵卒的捷径,可惜,她不欲此时露头,便也如夏侯谙那般自沉思着。
不料皇帝却发问了:“十二郎,你有何见解?”
皇帝待太子最为重视,待其他诸子皆远不如,然在远不如的诸子中,他又最重视夏侯沛。
众人皆看向夏侯沛。
自己不说便罢了,若遇此等为人瞩目之境,她是不愿露怯,不愿退却的。夏侯沛想了想,道:“有一法,只是,需天时、需地利、需人和。”
皇帝来了兴致,道:“你说来。”
夏侯沛道:“另扶一主。”她所想,乃是采用让突厥内部消耗的法子。
皇帝眼睛一亮,是个好主意,转而想到施行起来难度极大,又道:“若扶持之人心怀野心该如何?岂不是去了豺狼又来狐狸?”蛮夷之人,如何信得?
夏侯沛摇了摇头,极为正色道:“若想北疆安宁,只此一法。”毕竟,大夏的心腹之患在南不在北。
这五年来,一直不曾向楚国发兵,只因担心这狼子野心的突厥背后偷袭,享渔翁之利。
后有牵绊,前方便束手束脚施展不开,近些年,皇帝对突厥大为光火,却又无良策将其按下。
此时听夏侯沛说得斩钉截铁,皇帝心下微动。
皇帝心动,却不致将希望寄托在小儿之言上,何况哪怕真要扶持一人,也非一朝一夕可成。三日后,太子往边疆。
只是,诸子看夏侯沛的目光有了不同,尤其夏侯恕,又是迟疑又是偷偷地嫉恨,夏侯衷当日不在,后头大约是听人说了,有一日见了夏侯沛,笑眯眯地说了句:“十二郎有此等良策,怎地阿爹问起才说?”
夏侯沛一贯要笑不笑的含糊过去,只当听不懂他话里藏了什么潜台词。回忆夏侯衷这五年来作为,不得不承认他长进不少,易落人口实的事是不做了,平日看事也仔细许多。只是他旁的都改了,却怎么也改不掉这话里藏针的宅斗风。每次与三兄对话,她总有种正妻与小妾的斗法之感,而他们的夫婿,便是他们那阿爹。
有一回,夏侯沛忍不住与皇后吐槽,皇后绷不住,笑了一下,很快便正色道:“你怎能这般在背后说人长短?且那还是你兄长。”
夏侯沛便敛了笑,正容作揖:“儿知错,遵阿娘教诲。”说罢,她抬起头,笑嘻嘻地看着皇后。
皇后这回是当真忍不住,笑意粲然。
太子离京后,皇帝突然想起了夏侯恕,令他不必在太学念书了,令他去了宗正寺做事。
夏侯衷则由调去了鸿胪寺。
又过几日,在外求学的夏侯康突然回京,年近八旬的吴老先生作古。
小孩在人家那里求学,这下老师过世,家长自免不了赠上祭礼,皇帝派了一名礼官去,又赠老先生谥号。
旁的犹可,谥号却极难得,满朝文武,能死后得谥的,满打满算不超过五个。因吴老先生为人磊落,朝中虽嘈杂了一阵,终是认同了这一谥号。
只是,夏侯康却是回来了,皇帝考校了他学问,见他所学踏实且又文采斐然,大喜之下,立即点了他入崇文馆深造。看着是想皇家出一个诗文礼乐中的大家。夏侯康受老先生影响,是个君子,又深喜此道,皇帝这般安排,正合了他心意,便欢欢喜喜地去了。
这些,与夏侯沛,是没什么关碍的。
与她相干的是,皇帝仿佛突然间想到他这诸多儿子都长大了,一一为他们安排去处,安排完了几个年长的,他又看到了那几个年幼的,夏侯谙与夏侯汲人皆是按部就班,没什么可说的,但夏侯沛似乎太大了,不适合再住在长秋宫了。
第21章
皇帝想到此事,是在宣室殿与崔玄论事之时。
早前,皇后便与他提过,唯十二郎一子,爱逾性命,不愿他离开眼前。皇帝便答应了。
但现已七岁,再过下去,不利皇子独立,也该令十二郎另辟殿而居。
皇帝与崔玄说着说着,便说到此事。
崔玄滑不留手,但凡皇帝问他诸皇子之事,他必说一句“圣人家事,何必问诸臣下”;若是皇帝问他朝上某事,他定要回“有朝中诸君子为陛下劳心劳力,臣一介白身,不知天下之变,何能解陛下忧”。端的是一事不沾。
外戚乱政,每朝每代都有,可到了他这里,国舅竟十年如一日地推得一干二净,皇帝真是哭笑不得。分明是才学之士,偏去琢磨些无关要紧的闲事,倒让他曾担忧皇后母家太过强势,危及太子的心思显得十分多余。
“你不去管他们,只说说你自己看法,南下时机,何时才到?”皇帝问道。
崔玄身着宽袍大衣,衣袍丝绸所制,非新衣,乃是柔软光滑的旧衣,他此时坐着,坐姿随意,衣襟畅着,里头中衣亦松松散散,颈上肌肤薄而嫩,极是飘逸超然。听皇帝此问,他叹道:“臣怎知道?若臣知道,便于道旁摆一摊子,做一未卜先知的异人去了。”
他说的极认真,仿佛他一世家子去做个会算命的异人是很能消磨的去处。
皇帝扶额,想到他还有一外甥押在他这里,便道:“十二郎大了,该辟殿另居,你只消说说你的看法,我为十二郎择一好去处。”
崔玄笑道:“十二殿下乃圣人亲子,难道臣不知天下势,圣人便不当他是儿子了么?”
皇帝听得郁闷,正欲再言,门外突来报:“圣人!北疆捷报,太子殿下大胜,不日即可回朝!”
喜从天降!皇帝腾地起身,高声道:“送信使者在何处?”
进来的宦官禀道:“使者在太极殿外候陛下召。”
皇帝忙道:“令他入殿等候。”
待那宦官退了下去,皇帝笑意不可掩。
知他疼长子,可这般疼在脸上,可真叫人觉得碍眼得紧。崔玄垂首,将膝上衣物捋平。
皇帝显然亟不可待了,与崔玄道:“卿且回去,来日,吾再与卿详谈。至于十二郎,便让他居含章殿罢,与长秋宫也近。”
他说罢,便迫不及待的抬步离去。
崔玄坐在那里,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又想到了什么,竟出神起来。门外走入一个小宦官来,颇显为难地唤了一声:“崔郎?”
崔玄醒神,见唤他的是此处侍奉的宦官。
宣室殿乃皇帝斋居之所,皇帝不在,他不便单独留在此,那宦官是来提醒他离去的。
崔玄起身走了出去,他的脑海中回旋着他曾在某本古籍上看到的一句话——
“麒麟朱雀,龙兴含章!”
宣室殿外宽阔的广场,南面是太极殿,北面是长秋宫,自此处望去,可看到长秋宫的飞檐,而含章殿,便在长秋宫不远处,殿宇轩敞,陈设精巧,南面还有一片茂盛丰实的园庭。是一处极好的宫室。
崔玄抬头望天,蔚蓝的天空显得那般高阔无垠,刺目的阳光射在他脸上,他抬手挡了一下,终叹息一声,大步朝宫门走去。
却说皇帝闻得太子不日凯旋,大为欣喜,马上就召了群臣来将这等好事告知他们,并令群臣商议封赏。
大臣们谁不知皇帝心思?皇帝宠爱太子之甚,令人咋舌。横竖他已是太子了,皇帝想与他什么就与他什么吧。哪怕存了不可告人之心的大臣,亦没与皇帝去争,直到皇帝说出——
“太子有功,然其为国储,封无可封,故朕欲加恩其子,立皇长孙为皇太孙!”
大臣们震惊了,各自面面相觑,实不能自皇帝这神来一笔中反应过来。
大将军魏师由惊转喜,立即跪地伏拜:“圣上英明。”
听他先出头,亦有寥寥几人跟随,大鸿胪魏会,神情沉重,犹豫多时,看看伏在地上的兄长,也跪下了。
一时间,满朝文武立场分明起来,立着的,远多于跪着的。
皇帝也知此等大事,一朝不可成,只是眼见如此,他心中仍是不满,太子哪里不好了?这些人反对立皇长孙,定是有私心的。
目光一扫,皇帝先揪住的便是崔远道,他心中想的乃是,皇后之父若是同意了,阻碍便少了,想想这数年崔氏稳妥安分,定不会与他过不去。
可惜,皇帝忘了崔远道在明面上是连哀太子都能当面骂回去的耿直之人。
被皇帝点了名,崔远道暗道一声晦气,执笏出列,道:“陛下此言,臣不敢奉诏。非太子不好,也非皇长孙不好,乃是陛下此行不妥。”
皇帝沉下脸,道:“此行可固国本,齐国公此言何意?”
崔远道占着理,是不会怕他的,当下不紧不慢道:“敢问圣人,子从父,此言对是不对?”
“对。”
“那便好了,圣人立皇长孙为太孙,来日,他是从陛下,还是从太子?皇长孙,不足一岁,小儿也,焉能明事?长成途中,耳濡目染,知道他之所有,来自祖父而非生父,长孙侍奉太子,可能毕恭毕敬?再者,太子教子,是否要碍于太子之父?”倘若长孙以为不敬生父,只敬祖父也可有富贵,他会如何?再长远点说,来日太子登基,长孙不堪为储,这储君废是不废?废,储君乃其父之父所立,废了便有不敬先父之嫌,不废,如国之何?
崔远道说完便闭口站在那里。
皇帝神色阴晴不定,最终丢下一句“立太孙之事,诸卿再详议!”便甩袖而去。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颇有些转不神来,最终众人都去望崔远道。崔远道理了理衣袖,从容而去。魏师站起身,看他背影,低骂了一句:“老独夫!”
魏会听得眉头一皱,欲言,见四下人多,终忍了下来。紧随崔远道其后走了出去。
其他人见此,亦三三两两地散去。
大臣们散了,皇帝却是越想越窝火。
走到太极殿前,停顿片刻,拐了弯去了长秋宫。
长秋宫还不知发生何事,皇帝突然驾临,丝毫没有准备。
这时辰,皇后刚处置了一日事务,夏侯沛还在太学,需再过片刻方归,满宫宫人皆在等她回来,便可摆膳;这时辰,金乌西坠,晚霞满天,宫禁让上空的红色渲染得无比柔和。
这是一日之中最舒适的时刻,一日劳累下来,整个人都在这柔和的霞光中懒散起来。宫人们脚步是轻缓,言语是含笑的,院中花香,树枝轻垂,皇后坐在檐下,等夏侯沛下学归来。
然而这一切如花香如月华的静谧与温存,都让突来的皇帝破坏。
皇帝心情焦躁,看到出迎的皇后,冷哼了一声,自她身边快步走了过去。
皇后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一丝沉重,转身看到皇帝快步远去的背影与甩动的衣袖,不慌不忙地跟了上去。
走入殿内,便有宫人上前要侍奉皇帝脱下外袍。皇帝瞪了她们一眼,宫人自不敢擅动了,不知如何是好地停在原地。
见这情景,又见皇帝眯起眼不悦地看过来,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皇后趋步上前,亲为他宽衣。
脱下外袍,交予宫人,皇后问:“圣人用膳了不曾?”
皇帝不语。
皇后再问:“就要摆膳了,圣人可要在此处用了?”
“不必了。”皇帝冷声道,“我来此,只问你一件事。”
皇后从容道:“圣人问话,妾自是知无不言。”
“很好。”皇帝冷冷一笑,眼中如阴郁如乌云蔽日,沉声问道:“你观太子,可称你心意?”
皇帝这话问得危险至极,稍一不慎,便易使皇帝疑心。皇后却神色不改,说得理所当然:“太子储君,上扶社稷,下爱黎民,能让圣人满意即可,与妾一深宫妇人心意何干?”
皇帝摆了摆手:“不说这些,我问你,你就答,你眼中,太子可合乎心意?”
听到这里,皇后是知道了,必然是前朝发生了什么触怒了圣人,且还与她有点相关。能与她相关的除了重华便是崔氏,皇后很快便找到症结,毫不迟疑地回道:“大郎嫡长,占据宗法,且为人睿智,早通政务,满朝上下皆交口称赞,不论才干出身,储君一位皆属大郎。此事,我心亦同圣人。”
皇帝一笑,朝着皇后走了一步,皇后忍着心底越发浓郁的厌恶,不曾后退。
笑意还未展开,便倏然收起,皇帝的声音如淬了毒,阴森森地问道:“既然你将大郎说得这般好,为何你崔氏却怀异心?”
皇后心跳漏了一拍,关于储位,是历来帝君不可触之域,今上则更甚。究竟发生了什么?皇帝还等着她回答,皇后不敢再迟疑,直接对上皇帝的眼神,道:“崔氏从无二心。圣人何出此言?”
她能模模糊糊猜出与崔氏有关,与太子有关,却哪里猜得出细节?
幸而皇帝多疑急怒,还不致一点道理也不说,当下便将朝上之事说了一遍。
皇后顿时在心中舒了口气,面上仍是肃穆无比,沉声道:“此事,吾同吾父,此事,正可证崔氏忠心。”
皇帝霎时间怒火中烧,欺上前,一把揪住皇后的手腕,怒道:“放肆!睁眼瞎话,你当朕好欺!”
他面容狰狞,手劲极大,仿佛真的要活生生捏碎这纤细的手腕。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一声惊呼——
“阿娘!”
第22章
一声惊呼打破了僵持。
皇帝正对着殿门,稍一转眼便看到夏侯沛震惊地站在那里。
皇后不必转头就知道是谁,趁着皇帝瞬息的失神,用力抽回自己的手腕,回过身来,道:“重华,你先回房去。”
夏侯沛兴冲冲的回来,却看到这样一幕,心里又惊又怒,但她知道她不能将怒意现到脸上,否则只会火上浇油,她只能装作震惊的惊呼,打破这场面。她想解救阿娘,却不知发生了什么,不知从何入手,短短片刻,心中已恨极了自己无能。现下皇后让她退下,她怎肯这么走了?
夏侯沛走上两步,正要再说,便听得皇后更加高声地斥道:“退下!”
她镇定的眼眸从未有过的严厉,夏侯沛看着那双眼睛,不肯走。
经这突变,皇帝已平息怒气,他若有所思地看了皇后一眼,神色恢复平静,与夏侯沛道:“听你娘的,先退下,我与皇后有话说。”
夏侯沛不动,仍旧看着皇后,她眼眸中的严厉已渐渐退去,变回了以往的镇定,与不容违背。最终,是夏侯沛败下阵来,她躬身一揖,道:“阿爹,阿娘,儿就在殿外,但有所需,尽管吩咐。”
说罢,转身而去。
她走到殿外,就在阶下站着,这距离把握极好,只要殿中高声说话,便能听到。
皇帝看着她斩钉截铁的背影,突然道:“你将十二郎教得像极了你。”
皇后道:“我儿自是从我。”可事实,除了那些举止风度,重华与她一点不像,只是这话与皇帝争辩起来甚是无趣,她便敷衍了一句。
“太子占嫡长,又有圣人护持,位置稳当的很,立太孙,不过锦上添花,益远不及弊。何况,长孙本就是嫡长,来日定为太子之储,这本该是太子给予长孙的荣耀,圣人何必代为施予。”说来说去,太子稳了,长孙自然就是太孙,太子不稳,长孙为子之子,得一个太孙的称呼有何用?
皇帝点了点头,他已明白,只是心中愤懑罢了,然而让他平息余怒的却是锦上添花四字。锦上添花是多此一举,唯有雪中送炭,才是派上用场。长孙,还是待来日若有突变,大郎地位动摇再去立,方不同凡响。
皇帝想明白,再看皇后,也不怪她方才高傲不肯折腰了。她本就是如此,淡薄,骄傲,矜持,就不必再去计较了。只是皇帝心中,皇后是他的女人,既是他的女人,让他发一通脾气便发一通脾气了,又能怎地?他在前朝费神难道入了后宫也劳心?自是怎么高兴怎么来。
于是,他道:“我已令人收拾了含章殿出来,这几日便让十二郎搬去住吧,我要去魏贵人那里,你们自用饭吧。”
说罢,便大大咧咧地走了。走过夏侯沛身旁,也没停下。
夏侯沛飞身跑回殿中,什么也没说,直接抓起皇后的手,看她的手腕,皇后不及躲闪,便都现在她眼下。
如白玉般无暇的皓腕,此时是一圈青紫的於痕。
“不要紧,上点药就是。”皇后抽回手,不令她再看了。
“阿娘,”夏侯沛抬头,眼中压抑而沉痛道,“是儿的错,无能至极,你就在我眼前受伤,我却无能为力。”
皇后看她,忽而一笑:“做的什么怪样子,你别是要哭了罢?”
夏侯沛本就在强抑泪意,让她一说,顿时眼圈通红。
皇后摇了摇头,叹道:“你能如何?他是你父,你还能违背他吗?不妨事的,一点小伤,明日就可消于无痕了。”
夏侯沛正在强烈的自责之中,如何听得进去?越是得到安慰,便越是自责。皇后不得不弯身将她揽到怀里,温柔道:“休要难过了,真的不要紧。幸好你来了,不然,我还不知如何让圣人冷静下来。”她劝说着,试图让夏侯沛相信,她并不是一点用处也没有,她也是帮了她大忙的。
夏侯沛轻轻推了推她,从她怀里出来,绷着脸,道:“阿祁,取药与清水来。”
这两件早备下了,夏侯沛一吩咐,阿祁便送了上来,夏侯沛一声不吭地低头,把皇后的衣袖撩上去。清水是热的,她绞了帕子,贴在手腕上热敷,敷了几次,见淤青泛起红来,便取伤药涂抹在上头。
“阿娘,忍一忍。”夏侯沛抬头,对着皇后道。
皇后一笑,颔首。
夏侯沛便用力按摩,意图将淤青揉散。
这自是很疼的,七岁的孩子使出全身的劲,也有些力道,伤口很快便发烫,皇后没有说疼,也没有抽手,好似一点知觉都没有。这让夏侯沛更加心疼,她不由自主地,身体脱离了意识支配地弯身,在皇后的手腕上亲了一下,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很心疼,只觉得想这样做,但那一吻下去,触到那柔软微烫的肌肤,夏侯沛猛然间醒神,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
她怔然,却听得皇后道:“可以了,快去将手洗洗。”
夏侯沛忙不迭的起身,就着那盆清水洗了洗手。
夏侯沛在她手腕上亲了一下,皇后并没有觉得不对,只当是孩子示好的方式,等得夏侯沛净手,她便令人摆膳上来。神色自然,举止从容得仿佛皇帝不曾来过,也不曾在此处大发雷霆。
夏侯沛也将这事放下,大约是她心疼阿娘吧,因心疼,所以情不自禁。
用过晚饭,皇后便道:“你先回房温书,过一会儿,我有话与你说。”
皇帝那句话说的不重,夏侯沛还不知道皇帝要将她与皇后拆开了,见皇后说得郑重,当有正事,加上她心情仍旧沉重,便乖乖地回房去捧了书看。
只是书虽在手,能看进去的少得很,她的脑海中一直回放着回来事看到那一幕,只要皇帝是皇帝,只要皇帝是她父亲,她永远都违背不得他,他要伤害阿娘,君权与孝道的双重压制,她救护不得。
这一认知令夏侯沛极为难受,乃至感觉到痛苦,由来都是阿娘在保护她,可轮到她需援助,她却一点忙都帮不上。她不知该如何应对这等恶况,她头一次对所处之境感到迷茫。
铜灯昏暗的光线下,夏侯沛跪坐在书案前,眼神越加茫然起来。
而皇后,却因这一遭而愈发坚定起来。她从不曾动摇,纵然屡遇险境,也不过令她之心更坚硬如铁。
眼下摆在她眼前,是两大难题,其一,十二郎身上的秘密,其二储位所属。
后者,本已定下,但今日皇帝所为让皇后产生怀疑——夏侯冀能否一直在储位上直到皇帝大去?一太子,受帝重视信任,这本是好事,可过犹不及,皇帝太过溺爱太子便不是什么好事了。溺爱,也是会害人的。太子若有一日不得善终,必是皇帝平日言行所害。
皇后不得不考虑,若有那一日,她该如何?崔氏又归于何处。
想到皇帝,想到他那副理所当然的嘴脸,皇后便是一阵恶心。
“殿下。”李华走了上来,眼见皇后神色冷静得可怕,他心底发寒,不得不硬着头皮劝了一句,“只当为了十二郎。”
皇后笑了一下,自然是为了十二郎,若非天下大势不明,国破则家灭,大夏内部不宜动荡,若非重华还小,尚需他这父亲护持,她怎肯坐受辱。
形势比人强,她有千般手段,也不得不投鼠忌器。就像对魏贵人,刻骨之仇,可因皇帝偏心,她就得忍着,直忍到不必再忍的那一日。
“含章殿准备如何?你亲带人去看看,照重华喜好来布置,勿留下一处不舒适。”
李华松了口气,忙答应了,又道:“十二郎还在等着殿下。”
皇后到夏侯沛书房,夏侯沛起身,绕过书案,到阶下行礼。
她的言行举止,是从小一点点熏陶起来,风华内敛,一举手一投足,都恰到好处,哪怕最常用的行礼时的姿势,每一回下弯的弧度,双手交叠在胸前多远处,都同刀刻下来一般,一模一样。
好的风仪让人在第一面就心生好感,但比外在更重要的是内在处事。她质朴踏实。疾风知劲草。她一直都很努力,默默地做着能做的一切,积累她能得到的一切资本,以防兴许会有的突变。
有时,皇后也忍不住感叹夏侯沛的神异,这种神异从她出生就开始显现,随着年齿增长,并未泯然众人,而是隐藏了起来,唯有身边亲近之人,才可从日常之中看到一点端倪。重华的风仪是她教的,她的内在却仿佛是生来就有的一般。她是皇子,她之所言所行,亦高贵而矜持符合身份,但仔细看去,便会发现,她从不以生在皇家而自傲,内敛低调地做她想做的事。
兴许是母亲看孩子,无一处不好罢。
皇后扶起夏侯沛,与她在一旁坐下,方问:“你已七岁,当明志了。你可曾想过,将来要做什么?”
夏侯沛敛目,看着膝下的坐垫,道:“儿欲为诸侯王,带阿娘走。”
“你可做到前者,但做不到后者。”皇后冷静地指出。夏侯沛究竟不是古人,无法切身感受到古人对礼法的苛求,皇后道来,“我为皇后,圣人大去,不论谁登九五,我都是太后,既是太后,岂有不居宫廷之理?”
夏侯沛这才明白自己的天真。
今日受连番打击,夏侯沛迷茫过痛苦过,可她的本心,动摇不得。既然阿娘走不得,那就她留下。
夏侯沛抬起头,看着皇后,道:“那儿留在京中,与阿娘同在。”留在京中,会让君主更为放心,这应当,是能做到的。
皇后便有些迷惑,道:“你何必非要与我一起?”孩子长大,都会不顾一切地离开父母,到外闯荡,舍不得的只有父母,倒从未见重华这般走到哪儿都要带上她的。
夏侯沛也不知道,她就是想要和皇后一起,她想了一圈,也找不到原因,便笑了笑,垂头道:“大约是,不见阿娘,便会心慌吧。”
第23章
夏侯沛之语动听宛若情、话,皇后只以为小儿依赖,这让她更为愧疚。
她怜惜地看着夏侯沛,她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迟疑,出现了犹豫,然而这点迟疑、犹豫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她便道:“当年,我与魏贵人、李夫人争中宫位,险象环生,魏贵人因阴谋败露,先败。蒙先皇后余荫,圣人未曾处置她,仍令她居贵人。”
皇后说着,停顿下来,夏侯沛清明的心府马上便知晓皇后要对她说什么了。这件事,困扰了她七年,她迷茫过,也根据宫人无意间说起的当年之况猜想过,可终究推测不出,只因宫人们对当年之事讳莫如深,总是只言半语,就这只言半语,也会迅速被打住,仿佛当年的情况是被下了封口令不许谈起的。直到近两年,老一批宫人放出去,新一批进来,就连那模棱两可、惊惊咋咋的只言半语也无人说了。
皇后注意着夏侯沛的神色,见她眉头微微地拢起,听得认真,便继续说道:“之后,圣人又允诺,我与李夫人,谁先生子,则谁入主中宫,我先生下你,便伪称男孩,由此如意。”
她描述得很简练,隐去了一切细节。夏侯沛却能依稀想出那时的惊险。看魏贵人与长秋宫少有往来之态,便知那三位夫人那时必各自结仇,魏贵人有皇帝护着,无事,阿娘虽有崔氏为助力,但崔氏毕竟在宫外,鞭长莫及,她不做皇后,大约,是要为人鱼肉了。
皇后说罢,闭上眼,胸口闷得厉害。她原本想再等几年,等到重华长到知道男女之别的时候再告诉她,但形势的变化,让她不能再拖下去。
“我为自己,搭上了你的一生……不论你立志为何,都要比旁人难上万分……”
夏侯沛恍若未闻,不知怎么就问了一句:“李夫人何在?”当年的崔贵姬在,魏贵人在,那么李夫人呢?去了哪里?
皇后怔了一下,她的手放在膝上,倏然握成拳,又慢慢的松开,在夏侯沛的疑问的目光下,淡淡说道:“她早已病逝。”
“哦……”原来是红颜早逝,夏侯沛没什么意味的应了一声,转眼便抛了开去,认真说道:“阿娘想说的若是儿身上所存秘密,早前,儿就发现了与十一郎他们的不同。”
“若无阿娘当年应变,岂有儿今日衣食无忧?有得有失,这也没什么。”本是极为沉重的一件事,夏侯沛说得轻描淡写,她反过来安慰皇后,“能与阿娘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就当是给儿永不能以真面目示人的补偿了。至于难,谁活着不难?田舍翁春耕秋收,大将军行军跋涉,圣天子彻夜案牍,人人都难。相比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相比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儿之境况,怎称得上难?”
她安慰起人来,巧妙至极,说的话,也同一个可靠的大人一般。
一个人怎能成熟得这么快?夏侯沛是她看着长大的,可就算这样,皇后仍觉得不可思议,但不能否认的是,这样的重华,让她觉得很是放心。
于是,皇后便道:“你长大了,可独自去住了,这几日便搬往含章殿罢。”
夏侯沛:“……”皇后欲起身,夏侯沛忙扑上去,抱住她的手臂,愁苦道:“儿没长大,离不得阿娘。”
皇后摸摸她还未束发的脑袋,道:“这是圣人的命令。你明日往太学请一日假,随我挑挑惯用的宫人。”既然要住处去,自然便要与长秋宫分开,如阿郑等自小侍奉的,自与夏侯沛一道走,其他还有一些殿外伺候的宫人也不能少了。还得令内侍省与掖庭送一批可靠的宫人来挑选。
刚刚因她那番话温情起来的气氛,随着圣人二字,又有冷下去的迹象,夏侯沛厌烦得很,她松了手,道:“今日圣人,为何发怒?”
皇后看了看她,也不瞒着,把事情缘由说了一遍。
夏侯沛良久无语,半晌,方道:“大约在阿爹心中,除了大郎,旁的都是外人罢。”既然是外人,自然是要防着的。
皇后道:“父可不慈,子不可不孝。”
这就是眼下的大情况。哪怕是装,也得装得孝顺。夏侯沛明白:“儿明白,圣人是我父,我自恭敬侍奉。”
白天被皇帝那一通胡搅蛮缠,晚上又是将存了多年的秘密告于夏侯沛,皇后眉眼间显出疲态来。
夏侯沛也不再闹了,松了手,扶着她起身,口上懂事地说道:“阿娘放心,儿知晓分寸。”
皇后低头看看她,眼中有一丝忍耐,有一丝愧疚,千言万语,都在心里,说不出口。她少有的脆弱,夏侯沛自是看到了,只以为是为当年之事,她没有说话,反是贴心地握紧了她的手,给予她安慰。
隔日,皇后便令内侍省与掖庭送了一批宦官与宫娥来。当时便教夏侯沛如何看人。
相由心生这句话,说得极为准确,一个人的内心如何,便会在他的面相与气质上显示出来。皇后教的细致,夏侯沛学得认真。
另一头皇帝,也做出了“幡然醒悟”之态,厚赐崔远道,谢其忠言。擅于纳谏,胸怀宽广,做足了明君之相,引得朝臣交相称赞。
立太孙之事,便就此作罢。
夏侯沛于三日后搬出了长秋宫,独居到含章殿去。第一夜,她睡得极不安稳。
宫殿太大了,只有她一个,哪怕知道外面站满了守夜的宫人,她都觉得孤单得很。等到迷迷糊糊的睡着,她做了一个梦。
那梦中,是一处寝殿,挂着齐绸织就的帷帐,她就站在帷帐外,看着帷帐随着微风,轻轻晃动,飘逸若仙境。
那帷帐后仿佛有着极为吸引人心神的所在,但她却踟蹰不前,她一面受着吸引蛊惑,一面又担心那里藏了什么让她万劫不复的事物,怎么也不敢迈开脚步。
就这么不进不退的过了一整晚,第二日醒来,夏侯沛的眼下布着厚厚的黑影。
阿郑看得吓坏了,忙道:“这可如何是好,殿下见了,必要怪我等侍奉不周。”
夏侯沛没精打采地摆摆手,道:“过一会儿,精神起来就好了。去摆饭吧。”
阿郑只得去将早饭摆上了。
好不容易等到傍晚下了学,夏侯沛迫不及待地去了长秋宫。
皇后料到她今日定是要来的,早令人准备了炙羊肉。
还是这里好,同样是古朴的宫殿,同样是训练有素的宫人,但有了阿娘,一切都不同了。夏侯沛吃下一大碗饭,又把一整盘的炙羊肉都扫下肚,顿时心满意足。缺了整日的精气神,都补足了。
皇后看得连连摇头,道:“你若喜欢,把那庖丁与你带去罢。”
夏侯沛忙摇头:“不必了。”她还要借这个,来阿娘这里蹭蹭食呢。又笑得极谄媚:“再好的东西,离了阿娘这里,也食之无味了。”
皇后笑看着她,缓缓道:“炙羊肉也如此?那日你阿婆寿辰,你往崔氏贺寿,可有饱食?”崔氏的酒与肉都是人间至美。
夏侯沛讪笑,挠了挠头,不说了。但也不觉得丢人,让阿娘调侃两句,她乐意。
日子就这么过去,夏侯沛虽搬离长秋宫,但含章与长秋近的很,她每日都会去皇后那里用晚膳。那夜那个奇怪的梦,便再没有做过了,夏侯沛醒来后想过一阵,那是什么地方,帷帐后面又是什么?却总想不起来,只因醒了之后,那梦里极为清晰熟悉的宫室竟模糊起来,怎么都想不起是怎样的格局,有哪些摆设。
想不起,便也撩开了,横竖只是一梦,也不怎么打紧。
此时朝野内外都在等着太子凯旋,岂料,在皇帝得到太子即将凯旋之捷报的半月后,波澜顿生。
那一日,正是朝会,殿外有一宦官面无血色地低着头潜入,颤抖着在赵九康耳边说了句话,赵九康顿时面如土色,却不得不顶上,步子轻又急地到皇帝身边道:“圣人,前方有消息传来。”不敢停顿,紧接着说道,“报信之人的甲衣上,皆是血迹。”
皇帝心口一紧,立即站起身来,问道:“人在何处?”
赵九康回:“就在后殿。”
皇帝抬步就走,丢下满朝臣工。
走到后殿,只见那人跪在那里,虽然甲胄上染了血,看起来倒没什么伤口的样子,皇帝这才缓了心神,命他报来。
第5节
恋耽美
第5节
过了一个时辰,宫人轻声趋步上前,到了夏侯沛的身旁,低声问道:“十二郎,天已不早,可要歇下了?”
夏侯沛抬头,望向墙角滴漏,的确已不早了。她将书本整理到一旁,站起身,一面向外走,一面道:“勿使阿娘知晓我这个时辰才睡。”
宫人闻言微笑,道:“十二郎每回都要这般嘱咐一回,奴岂健忘如斯。”
夏侯沛一笑,不再多言。
她得尽量早睡,这个年纪睡眠不足,是要长不高的,且她每日都得早起去师傅那里上课,睡得晚,第二日精力不济,反倒是得不偿失了。
她上课是在太学,与诸皇子一同,授课的是太学博士,个个都是饱学之士,领头的师傅是太学祭酒,即是她的外祖父崔远道。
太学为天下学府之首,高皇帝刚称帝,戎马未歇,便先兴文教,创立太学,为的,是“养天下之士”。但凡有德行,有悟性,资质上佳的学子,不论世家寒门,皆可入太学。然而,话虽如此,天下底蕴,皆在世家,寒门,哪有那么多的书本供学习呢?无书可学,又哪儿谈得上资质与悟性?故而,说到底,太学中,多是世家子占据,也有一些勋贵,勋贵子与世家子在太学中是称得上泾渭分明的,平日也说话,但总能让人一眼便看出谁是世家子,谁是勋贵子,还有一些极少数的寒门子,只因世家矜贵是矜贵在骨子里,数百年底蕴浸润,并不是模仿得来的。
其时选官,并不是靠科举,靠的,是一种名叫“察举制”的制度。所谓察举制,便是由州郡在辖区中寻德行学问皆上佳之人,供予天子,此为“贡士”,贡士才能如何与州郡的考核密切相关,若是不堪用,是要直接追责上供之人的。如此,寻常寒门子弟,如何敌得过有名望的世卿世禄之家?除非如吴老先生那般德行学问皆好得人人赞叹,否则,寒门子难入刺史郡守之眼?故而,选官虽是各地与朝中诸公(太常)在荐,荐的也多是世家子与郡望。
除此之外,还有一条做官的捷径,便是入太学。
夏侯沛便有一表兄,通过太学选士,下月便要出仕了。
皇子们虽在太学,但与寻常学子自不是在一间屋子里学习的。
夏侯沛到太学,尚未入门,便听到里面传出的交谈之声。
依稀分辨出是夏侯恕的声音:“突厥又要作反了,听闻阿爹有意派东宫去震慑边夷。”
“突厥凶悍,大兄此去,岂不危险?”这满是担忧的声音出自夏侯谙。
接着便听夏侯恕冷笑一声:“你小,不知道,这是挣声望的好去处,东宫只消去了便可,旁的,自有将军们去办,将军们累下功劳,都记到东宫名下,东宫便通过这般,声望大振了。”
夏侯沛皱了下眉,停下脚步,里头静了片刻,须臾,听得一声恼怒的男声:“二兄说这个做什么?难道眼红大兄不成?大兄为储,乃国之本,自是越稳固越好,二兄话中含怨,可是有所不满?”
这是夏侯挚。男孩儿还未换声,声音清越,义愤填膺。
夏侯恕便不说话了。
真是歹竹出好笋。夏侯沛在心中叹了一句,举步走入。
里头夏侯恕在矮案后坐着,案上摊着本书,他容色羞恼地瞪着夏侯挚。已是十九岁的人了,太子已视政多年,他却仍在读书,也难怪心中不平。
夏侯谙转头与夏侯汲人说话,极力装作自己什么都没听到,夏侯汲人有一搭没一搭的应几句,唇边带了抹笑,显得漫不经心,夏侯挚则冷冷地与夏侯恕对视,寸步不让。
夏侯沛走入,她身后跟着侍从,进入门来,替她将笔墨皆安置到她惯用的位置上。
诸子见她进来,都收敛了容色,夏侯挚缓过头来,唤了她一声:“十二郎,”而后道,“昨日尊外祖母寿辰,未曾亲至,不知老人家体态安康否?”
夏侯沛站住身,做了一揖:“多谢八兄挂念,老人家身体安泰,也问阿兄安。”
夏侯挚便笑了笑,他笑起来,左颊上有一酒窝,深深的映出来,显得十分天真与纯粹。
夏侯恕当做没看到的样子,等夏侯沛向几位兄长问好,方笑着说:“十二郎来得又晚了,可是道儿上遇见什么?”
夏侯沛答:“是昨夜回的晚,晨间便起得有些迟。”
夏侯恕笑笑:“可不能光顾着玩,再过两年,阿爹必会安排政务与你,到时,要如何偷懒?”
夏侯沛随意道:“是。”
听出她根本不曾在意他的话,夏侯恕眼中闪过一丝恼怒,可碍于夏侯沛中宫之子的身份,究竟不敢与她拌嘴。
夏侯汲人在夏侯沛进来时便是眼睛一亮,听他二人来回几句,早显出几分不耐烦来,好不容易等他们说罢了,便晃悠悠地走上前,道:“十二弟,你来了?昨日宴上好不好玩?”走近几步,到了夏侯沛身旁,将嘴附到她耳旁,快速道:“饮酒不曾?”
夏侯沛一脸沉痛:“不曾,错过了。”
夏侯汲人比她还痛心疾首:“崔氏出好酒,你竟……”错!过!了!
十一郎为人,十分豪爽,且莫名的喜欢与夏侯沛一处,夏侯沛见他虽有几分落拓但终究晓得进退,也乐得与他往来,倒是夏侯恕,见他二人要好,也曾想插一脚,可惜夏侯沛觉得他是个惹祸精,且十足地眼高手低,并非可深交之人,夏侯汲人则单纯觉得他又蠢又懦弱,说不到一处去,二人不曾沟通却默契无比地将他挤了出去,才留下清净。
眼下说到那酒,夏侯沛便安慰他:“十一兄这年岁,如何饮得酒?待百事不忌时,我得了酒,与十一兄分食,必不独享。”
夏侯汲人这才满意,拍拍她的肩,老沉道:“好兄弟,阿兄有了好物,也不忘你。”
夏侯沛便笑了。十一郎有了好东西,的确从不忘她,纵然只是一道美味的菜肴,都记得分她一份。
作者有话要说:
十二郎已点亮情话技能了。那句话出自《楚辞》,作者君稍微改了两个字。
一到天黑就犯困,昨晚没更是因为作者君没撑住睡觉去了,,并没有去哪里约会。已经没办法保证十九点整准时更了,我真的要困死,去睡觉了,大家也早点睡。熬太晚要长皱纹……
第20章
夏侯沛与夏侯汲人的位置是前后的,二人走到各自位置上坐下,便可交头接耳。
说完了那引人垂涎的酒,夏侯汲人便很怅然道:“听闻阿兄要去北陲,可惜我不得跟随,真想去见见北边荒凉悲壮的美景。”
夏侯沛便道:“大兄都十九了,这才第一次去,你且耐心等着罢。”
“这要等到何年何月,等我像阿兄那么大,兴许就没有仗打了。”小鬼长长叹息了一声,显得十分忧愁。
夏侯沛啧了两声:“怎会?南楚还在,怕什么没仗打。”
“真的?”夏侯汲人眼睛一亮,以拳击掌道:“赳赳丈夫,就该上马杀敌,方显血性!”
夏侯沛点点头:“你可做个将军。”
夏侯汲人一扬脑袋,又骄傲又傲娇:“我要做大将军,号令天下兵马,那才威风!”
大约做个横刀立马的将军是大多数小男孩小时候的梦想,夏侯汲人也不例外,不论他将来做不做得到,此时的梦想都该被尊重。夏侯沛唇角上弯,用力拍了他一下,道:“好志气!沛拭目以待!”
理想得到肯定与重视,谁都会开心,夏侯汲人点点头,笑得开怀:“那你可想上阵杀敌?”
上阵杀敌……那便意味着战争,意味着生灵涂炭、血流成河。夏侯沛沉思片刻,道:“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我不喜上阵杀敌,但有外敌来犯,我愿披甲击敌。”
话音刚落,外面便传来一阵击掌声。击掌声由远及近,清晰响亮起来。诸人朝门外望去,只见皇帝面带赞许地走了进来,他身后跟着太子。相比五年前,夏侯冀眉眼长开了,身形也拔高,英俊倜傥,风流万分。
夏侯家的人,都生就一副好相貌,纵使夏侯恕,亦是唇红齿白,俊逸非常,只是他总是显得不怀好意,又极软弱,眉眼间不是算计便是迟疑,将他的俊秀生生压去了大半,落得一个平凡无奇。
“善!”皇帝走到夏侯沛身前,上下打量了她一番,目露激赏:“十二郎此言,入情入理。”
众人很是叫从天而降的皇帝吓得一愣,此时回神,连忙拜见,皇帝摆摆手道:“今日心血来潮,便来太学看看,听到十二郎这番言语,却是意外之喜了。”
众人将目光落到夏侯沛身上,夏侯沛站在那里,任他们打量,心下却已恼皇帝来得不是时候。
幸而皇帝未再深入说下去,到平日夫子所坐的榻上坐下,令诸子都坐。众人各自安坐,夏侯冀坐在了皇帝左前半步的地方。
“前日接报,突厥又来犯,尔等以为如何?”皇帝坐下,理了理宽袖,双手自然交叠,置于膝上。这是士人惯有坐法,以此为优雅静美,皇室中亦如此端坐。
诸子皆冥思,夏侯谙与夏侯汲人虽小,但说起战事便热血沸腾是雄性生来的天性,夏侯汲人高声道:“策马击敌,不负少年!”
皇帝一笑,兴味满满道:“那要如何策马,如何击敌?”
说到具体做法,夏侯汲人一阵迟疑,想了半晌,也不得法,不禁有些沮丧起来,又思及自己说了大话,却根本不知如何实现,脸上顿时羞得通红。
皇帝笑着摇了摇头:“十一郎有此心,我心甚慰,但你不光要有志向,还要懂得如何去实现。好生学着,来日疆场杀敌,朕要你扬我大夏国威!”
几句话说得夏侯汲人又热血沸腾起来,再顾不上羞愧,拱手为礼,道:“儿定不负阿爹之望!”
夏侯汲人与夏侯谙年少,虽称得上聪明,却没什么少见的才干,故而,皇帝只要他们立下志向便可,并不求他们有什么良策。
他的目光在余下几子面上巡过,最后落在夏侯冀身上,温声道:“大郎,你来说说,突厥犯吾疆土,汝为国储,当如何?”
夏侯冀犹豫片刻,道:“诛之!”
皇帝喜道:“大善!”又追问:“如何诛强敌?”
夏侯冀立即道:“儿愿率军亲往,为国杀敌,为父分忧!”
皇帝面上满是赞许之色,他心中本就有此一想,现太子自己提出了,他自是高兴,立即道:“允你所求。”
夏侯冀忙拜谢。
皇帝又问余下诸子。夏侯恕只当这父子在演戏,对太子不屑得很,对皇帝不敢不屑,却也不满。他心中的想头都在这上头,哪儿有功夫分神去思考该如何应对突厥来犯。夏侯挚倒是有所得,只是苦于不知如何表达,夏侯谙沉思着寻不到要义。
皇帝望向夏侯沛。
想要灭了突厥,那是不行,不说可不可行,即便将突厥族灭,亦是得不偿失之事,更何况,没了突厥,还有胡人,还有西戎,草原上必有一王者垂涎中原富庶之地。千百年来皆是如此。夏侯沛心中倒是知道几个能少损兵卒的捷径,可惜,她不欲此时露头,便也如夏侯谙那般自沉思着。
不料皇帝却发问了:“十二郎,你有何见解?”
皇帝待太子最为重视,待其他诸子皆远不如,然在远不如的诸子中,他又最重视夏侯沛。
众人皆看向夏侯沛。
自己不说便罢了,若遇此等为人瞩目之境,她是不愿露怯,不愿退却的。夏侯沛想了想,道:“有一法,只是,需天时、需地利、需人和。”
皇帝来了兴致,道:“你说来。”
夏侯沛道:“另扶一主。”她所想,乃是采用让突厥内部消耗的法子。
皇帝眼睛一亮,是个好主意,转而想到施行起来难度极大,又道:“若扶持之人心怀野心该如何?岂不是去了豺狼又来狐狸?”蛮夷之人,如何信得?
夏侯沛摇了摇头,极为正色道:“若想北疆安宁,只此一法。”毕竟,大夏的心腹之患在南不在北。
这五年来,一直不曾向楚国发兵,只因担心这狼子野心的突厥背后偷袭,享渔翁之利。
后有牵绊,前方便束手束脚施展不开,近些年,皇帝对突厥大为光火,却又无良策将其按下。
此时听夏侯沛说得斩钉截铁,皇帝心下微动。
皇帝心动,却不致将希望寄托在小儿之言上,何况哪怕真要扶持一人,也非一朝一夕可成。三日后,太子往边疆。
只是,诸子看夏侯沛的目光有了不同,尤其夏侯恕,又是迟疑又是偷偷地嫉恨,夏侯衷当日不在,后头大约是听人说了,有一日见了夏侯沛,笑眯眯地说了句:“十二郎有此等良策,怎地阿爹问起才说?”
夏侯沛一贯要笑不笑的含糊过去,只当听不懂他话里藏了什么潜台词。回忆夏侯衷这五年来作为,不得不承认他长进不少,易落人口实的事是不做了,平日看事也仔细许多。只是他旁的都改了,却怎么也改不掉这话里藏针的宅斗风。每次与三兄对话,她总有种正妻与小妾的斗法之感,而他们的夫婿,便是他们那阿爹。
有一回,夏侯沛忍不住与皇后吐槽,皇后绷不住,笑了一下,很快便正色道:“你怎能这般在背后说人长短?且那还是你兄长。”
夏侯沛便敛了笑,正容作揖:“儿知错,遵阿娘教诲。”说罢,她抬起头,笑嘻嘻地看着皇后。
皇后这回是当真忍不住,笑意粲然。
太子离京后,皇帝突然想起了夏侯恕,令他不必在太学念书了,令他去了宗正寺做事。
夏侯衷则由调去了鸿胪寺。
又过几日,在外求学的夏侯康突然回京,年近八旬的吴老先生作古。
小孩在人家那里求学,这下老师过世,家长自免不了赠上祭礼,皇帝派了一名礼官去,又赠老先生谥号。
旁的犹可,谥号却极难得,满朝文武,能死后得谥的,满打满算不超过五个。因吴老先生为人磊落,朝中虽嘈杂了一阵,终是认同了这一谥号。
只是,夏侯康却是回来了,皇帝考校了他学问,见他所学踏实且又文采斐然,大喜之下,立即点了他入崇文馆深造。看着是想皇家出一个诗文礼乐中的大家。夏侯康受老先生影响,是个君子,又深喜此道,皇帝这般安排,正合了他心意,便欢欢喜喜地去了。
这些,与夏侯沛,是没什么关碍的。
与她相干的是,皇帝仿佛突然间想到他这诸多儿子都长大了,一一为他们安排去处,安排完了几个年长的,他又看到了那几个年幼的,夏侯谙与夏侯汲人皆是按部就班,没什么可说的,但夏侯沛似乎太大了,不适合再住在长秋宫了。
第21章
皇帝想到此事,是在宣室殿与崔玄论事之时。
早前,皇后便与他提过,唯十二郎一子,爱逾性命,不愿他离开眼前。皇帝便答应了。
但现已七岁,再过下去,不利皇子独立,也该令十二郎另辟殿而居。
皇帝与崔玄说着说着,便说到此事。
崔玄滑不留手,但凡皇帝问他诸皇子之事,他必说一句“圣人家事,何必问诸臣下”;若是皇帝问他朝上某事,他定要回“有朝中诸君子为陛下劳心劳力,臣一介白身,不知天下之变,何能解陛下忧”。端的是一事不沾。
外戚乱政,每朝每代都有,可到了他这里,国舅竟十年如一日地推得一干二净,皇帝真是哭笑不得。分明是才学之士,偏去琢磨些无关要紧的闲事,倒让他曾担忧皇后母家太过强势,危及太子的心思显得十分多余。
“你不去管他们,只说说你自己看法,南下时机,何时才到?”皇帝问道。
崔玄身着宽袍大衣,衣袍丝绸所制,非新衣,乃是柔软光滑的旧衣,他此时坐着,坐姿随意,衣襟畅着,里头中衣亦松松散散,颈上肌肤薄而嫩,极是飘逸超然。听皇帝此问,他叹道:“臣怎知道?若臣知道,便于道旁摆一摊子,做一未卜先知的异人去了。”
他说的极认真,仿佛他一世家子去做个会算命的异人是很能消磨的去处。
皇帝扶额,想到他还有一外甥押在他这里,便道:“十二郎大了,该辟殿另居,你只消说说你的看法,我为十二郎择一好去处。”
崔玄笑道:“十二殿下乃圣人亲子,难道臣不知天下势,圣人便不当他是儿子了么?”
皇帝听得郁闷,正欲再言,门外突来报:“圣人!北疆捷报,太子殿下大胜,不日即可回朝!”
喜从天降!皇帝腾地起身,高声道:“送信使者在何处?”
进来的宦官禀道:“使者在太极殿外候陛下召。”
皇帝忙道:“令他入殿等候。”
待那宦官退了下去,皇帝笑意不可掩。
知他疼长子,可这般疼在脸上,可真叫人觉得碍眼得紧。崔玄垂首,将膝上衣物捋平。
皇帝显然亟不可待了,与崔玄道:“卿且回去,来日,吾再与卿详谈。至于十二郎,便让他居含章殿罢,与长秋宫也近。”
他说罢,便迫不及待的抬步离去。
崔玄坐在那里,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又想到了什么,竟出神起来。门外走入一个小宦官来,颇显为难地唤了一声:“崔郎?”
崔玄醒神,见唤他的是此处侍奉的宦官。
宣室殿乃皇帝斋居之所,皇帝不在,他不便单独留在此,那宦官是来提醒他离去的。
崔玄起身走了出去,他的脑海中回旋着他曾在某本古籍上看到的一句话——
“麒麟朱雀,龙兴含章!”
宣室殿外宽阔的广场,南面是太极殿,北面是长秋宫,自此处望去,可看到长秋宫的飞檐,而含章殿,便在长秋宫不远处,殿宇轩敞,陈设精巧,南面还有一片茂盛丰实的园庭。是一处极好的宫室。
崔玄抬头望天,蔚蓝的天空显得那般高阔无垠,刺目的阳光射在他脸上,他抬手挡了一下,终叹息一声,大步朝宫门走去。
却说皇帝闻得太子不日凯旋,大为欣喜,马上就召了群臣来将这等好事告知他们,并令群臣商议封赏。
大臣们谁不知皇帝心思?皇帝宠爱太子之甚,令人咋舌。横竖他已是太子了,皇帝想与他什么就与他什么吧。哪怕存了不可告人之心的大臣,亦没与皇帝去争,直到皇帝说出——
“太子有功,然其为国储,封无可封,故朕欲加恩其子,立皇长孙为皇太孙!”
大臣们震惊了,各自面面相觑,实不能自皇帝这神来一笔中反应过来。
大将军魏师由惊转喜,立即跪地伏拜:“圣上英明。”
听他先出头,亦有寥寥几人跟随,大鸿胪魏会,神情沉重,犹豫多时,看看伏在地上的兄长,也跪下了。
一时间,满朝文武立场分明起来,立着的,远多于跪着的。
皇帝也知此等大事,一朝不可成,只是眼见如此,他心中仍是不满,太子哪里不好了?这些人反对立皇长孙,定是有私心的。
目光一扫,皇帝先揪住的便是崔远道,他心中想的乃是,皇后之父若是同意了,阻碍便少了,想想这数年崔氏稳妥安分,定不会与他过不去。
可惜,皇帝忘了崔远道在明面上是连哀太子都能当面骂回去的耿直之人。
被皇帝点了名,崔远道暗道一声晦气,执笏出列,道:“陛下此言,臣不敢奉诏。非太子不好,也非皇长孙不好,乃是陛下此行不妥。”
皇帝沉下脸,道:“此行可固国本,齐国公此言何意?”
崔远道占着理,是不会怕他的,当下不紧不慢道:“敢问圣人,子从父,此言对是不对?”
“对。”
“那便好了,圣人立皇长孙为太孙,来日,他是从陛下,还是从太子?皇长孙,不足一岁,小儿也,焉能明事?长成途中,耳濡目染,知道他之所有,来自祖父而非生父,长孙侍奉太子,可能毕恭毕敬?再者,太子教子,是否要碍于太子之父?”倘若长孙以为不敬生父,只敬祖父也可有富贵,他会如何?再长远点说,来日太子登基,长孙不堪为储,这储君废是不废?废,储君乃其父之父所立,废了便有不敬先父之嫌,不废,如国之何?
崔远道说完便闭口站在那里。
皇帝神色阴晴不定,最终丢下一句“立太孙之事,诸卿再详议!”便甩袖而去。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颇有些转不神来,最终众人都去望崔远道。崔远道理了理衣袖,从容而去。魏师站起身,看他背影,低骂了一句:“老独夫!”
魏会听得眉头一皱,欲言,见四下人多,终忍了下来。紧随崔远道其后走了出去。
其他人见此,亦三三两两地散去。
大臣们散了,皇帝却是越想越窝火。
走到太极殿前,停顿片刻,拐了弯去了长秋宫。
长秋宫还不知发生何事,皇帝突然驾临,丝毫没有准备。
这时辰,皇后刚处置了一日事务,夏侯沛还在太学,需再过片刻方归,满宫宫人皆在等她回来,便可摆膳;这时辰,金乌西坠,晚霞满天,宫禁让上空的红色渲染得无比柔和。
这是一日之中最舒适的时刻,一日劳累下来,整个人都在这柔和的霞光中懒散起来。宫人们脚步是轻缓,言语是含笑的,院中花香,树枝轻垂,皇后坐在檐下,等夏侯沛下学归来。
然而这一切如花香如月华的静谧与温存,都让突来的皇帝破坏。
皇帝心情焦躁,看到出迎的皇后,冷哼了一声,自她身边快步走了过去。
皇后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一丝沉重,转身看到皇帝快步远去的背影与甩动的衣袖,不慌不忙地跟了上去。
走入殿内,便有宫人上前要侍奉皇帝脱下外袍。皇帝瞪了她们一眼,宫人自不敢擅动了,不知如何是好地停在原地。
见这情景,又见皇帝眯起眼不悦地看过来,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皇后趋步上前,亲为他宽衣。
脱下外袍,交予宫人,皇后问:“圣人用膳了不曾?”
皇帝不语。
皇后再问:“就要摆膳了,圣人可要在此处用了?”
“不必了。”皇帝冷声道,“我来此,只问你一件事。”
皇后从容道:“圣人问话,妾自是知无不言。”
“很好。”皇帝冷冷一笑,眼中如阴郁如乌云蔽日,沉声问道:“你观太子,可称你心意?”
皇帝这话问得危险至极,稍一不慎,便易使皇帝疑心。皇后却神色不改,说得理所当然:“太子储君,上扶社稷,下爱黎民,能让圣人满意即可,与妾一深宫妇人心意何干?”
皇帝摆了摆手:“不说这些,我问你,你就答,你眼中,太子可合乎心意?”
听到这里,皇后是知道了,必然是前朝发生了什么触怒了圣人,且还与她有点相关。能与她相关的除了重华便是崔氏,皇后很快便找到症结,毫不迟疑地回道:“大郎嫡长,占据宗法,且为人睿智,早通政务,满朝上下皆交口称赞,不论才干出身,储君一位皆属大郎。此事,我心亦同圣人。”
皇帝一笑,朝着皇后走了一步,皇后忍着心底越发浓郁的厌恶,不曾后退。
笑意还未展开,便倏然收起,皇帝的声音如淬了毒,阴森森地问道:“既然你将大郎说得这般好,为何你崔氏却怀异心?”
皇后心跳漏了一拍,关于储位,是历来帝君不可触之域,今上则更甚。究竟发生了什么?皇帝还等着她回答,皇后不敢再迟疑,直接对上皇帝的眼神,道:“崔氏从无二心。圣人何出此言?”
她能模模糊糊猜出与崔氏有关,与太子有关,却哪里猜得出细节?
幸而皇帝多疑急怒,还不致一点道理也不说,当下便将朝上之事说了一遍。
皇后顿时在心中舒了口气,面上仍是肃穆无比,沉声道:“此事,吾同吾父,此事,正可证崔氏忠心。”
皇帝霎时间怒火中烧,欺上前,一把揪住皇后的手腕,怒道:“放肆!睁眼瞎话,你当朕好欺!”
他面容狰狞,手劲极大,仿佛真的要活生生捏碎这纤细的手腕。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一声惊呼——
“阿娘!”
第22章
一声惊呼打破了僵持。
皇帝正对着殿门,稍一转眼便看到夏侯沛震惊地站在那里。
皇后不必转头就知道是谁,趁着皇帝瞬息的失神,用力抽回自己的手腕,回过身来,道:“重华,你先回房去。”
夏侯沛兴冲冲的回来,却看到这样一幕,心里又惊又怒,但她知道她不能将怒意现到脸上,否则只会火上浇油,她只能装作震惊的惊呼,打破这场面。她想解救阿娘,却不知发生了什么,不知从何入手,短短片刻,心中已恨极了自己无能。现下皇后让她退下,她怎肯这么走了?
夏侯沛走上两步,正要再说,便听得皇后更加高声地斥道:“退下!”
她镇定的眼眸从未有过的严厉,夏侯沛看着那双眼睛,不肯走。
经这突变,皇帝已平息怒气,他若有所思地看了皇后一眼,神色恢复平静,与夏侯沛道:“听你娘的,先退下,我与皇后有话说。”
夏侯沛不动,仍旧看着皇后,她眼眸中的严厉已渐渐退去,变回了以往的镇定,与不容违背。最终,是夏侯沛败下阵来,她躬身一揖,道:“阿爹,阿娘,儿就在殿外,但有所需,尽管吩咐。”
说罢,转身而去。
她走到殿外,就在阶下站着,这距离把握极好,只要殿中高声说话,便能听到。
皇帝看着她斩钉截铁的背影,突然道:“你将十二郎教得像极了你。”
皇后道:“我儿自是从我。”可事实,除了那些举止风度,重华与她一点不像,只是这话与皇帝争辩起来甚是无趣,她便敷衍了一句。
“太子占嫡长,又有圣人护持,位置稳当的很,立太孙,不过锦上添花,益远不及弊。何况,长孙本就是嫡长,来日定为太子之储,这本该是太子给予长孙的荣耀,圣人何必代为施予。”说来说去,太子稳了,长孙自然就是太孙,太子不稳,长孙为子之子,得一个太孙的称呼有何用?
皇帝点了点头,他已明白,只是心中愤懑罢了,然而让他平息余怒的却是锦上添花四字。锦上添花是多此一举,唯有雪中送炭,才是派上用场。长孙,还是待来日若有突变,大郎地位动摇再去立,方不同凡响。
皇帝想明白,再看皇后,也不怪她方才高傲不肯折腰了。她本就是如此,淡薄,骄傲,矜持,就不必再去计较了。只是皇帝心中,皇后是他的女人,既是他的女人,让他发一通脾气便发一通脾气了,又能怎地?他在前朝费神难道入了后宫也劳心?自是怎么高兴怎么来。
于是,他道:“我已令人收拾了含章殿出来,这几日便让十二郎搬去住吧,我要去魏贵人那里,你们自用饭吧。”
说罢,便大大咧咧地走了。走过夏侯沛身旁,也没停下。
夏侯沛飞身跑回殿中,什么也没说,直接抓起皇后的手,看她的手腕,皇后不及躲闪,便都现在她眼下。
如白玉般无暇的皓腕,此时是一圈青紫的於痕。
“不要紧,上点药就是。”皇后抽回手,不令她再看了。
“阿娘,”夏侯沛抬头,眼中压抑而沉痛道,“是儿的错,无能至极,你就在我眼前受伤,我却无能为力。”
皇后看她,忽而一笑:“做的什么怪样子,你别是要哭了罢?”
夏侯沛本就在强抑泪意,让她一说,顿时眼圈通红。
皇后摇了摇头,叹道:“你能如何?他是你父,你还能违背他吗?不妨事的,一点小伤,明日就可消于无痕了。”
夏侯沛正在强烈的自责之中,如何听得进去?越是得到安慰,便越是自责。皇后不得不弯身将她揽到怀里,温柔道:“休要难过了,真的不要紧。幸好你来了,不然,我还不知如何让圣人冷静下来。”她劝说着,试图让夏侯沛相信,她并不是一点用处也没有,她也是帮了她大忙的。
夏侯沛轻轻推了推她,从她怀里出来,绷着脸,道:“阿祁,取药与清水来。”
这两件早备下了,夏侯沛一吩咐,阿祁便送了上来,夏侯沛一声不吭地低头,把皇后的衣袖撩上去。清水是热的,她绞了帕子,贴在手腕上热敷,敷了几次,见淤青泛起红来,便取伤药涂抹在上头。
“阿娘,忍一忍。”夏侯沛抬头,对着皇后道。
皇后一笑,颔首。
夏侯沛便用力按摩,意图将淤青揉散。
这自是很疼的,七岁的孩子使出全身的劲,也有些力道,伤口很快便发烫,皇后没有说疼,也没有抽手,好似一点知觉都没有。这让夏侯沛更加心疼,她不由自主地,身体脱离了意识支配地弯身,在皇后的手腕上亲了一下,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很心疼,只觉得想这样做,但那一吻下去,触到那柔软微烫的肌肤,夏侯沛猛然间醒神,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
她怔然,却听得皇后道:“可以了,快去将手洗洗。”
夏侯沛忙不迭的起身,就着那盆清水洗了洗手。
夏侯沛在她手腕上亲了一下,皇后并没有觉得不对,只当是孩子示好的方式,等得夏侯沛净手,她便令人摆膳上来。神色自然,举止从容得仿佛皇帝不曾来过,也不曾在此处大发雷霆。
夏侯沛也将这事放下,大约是她心疼阿娘吧,因心疼,所以情不自禁。
用过晚饭,皇后便道:“你先回房温书,过一会儿,我有话与你说。”
皇帝那句话说的不重,夏侯沛还不知道皇帝要将她与皇后拆开了,见皇后说得郑重,当有正事,加上她心情仍旧沉重,便乖乖地回房去捧了书看。
只是书虽在手,能看进去的少得很,她的脑海中一直回放着回来事看到那一幕,只要皇帝是皇帝,只要皇帝是她父亲,她永远都违背不得他,他要伤害阿娘,君权与孝道的双重压制,她救护不得。
这一认知令夏侯沛极为难受,乃至感觉到痛苦,由来都是阿娘在保护她,可轮到她需援助,她却一点忙都帮不上。她不知该如何应对这等恶况,她头一次对所处之境感到迷茫。
铜灯昏暗的光线下,夏侯沛跪坐在书案前,眼神越加茫然起来。
而皇后,却因这一遭而愈发坚定起来。她从不曾动摇,纵然屡遇险境,也不过令她之心更坚硬如铁。
眼下摆在她眼前,是两大难题,其一,十二郎身上的秘密,其二储位所属。
后者,本已定下,但今日皇帝所为让皇后产生怀疑——夏侯冀能否一直在储位上直到皇帝大去?一太子,受帝重视信任,这本是好事,可过犹不及,皇帝太过溺爱太子便不是什么好事了。溺爱,也是会害人的。太子若有一日不得善终,必是皇帝平日言行所害。
皇后不得不考虑,若有那一日,她该如何?崔氏又归于何处。
想到皇帝,想到他那副理所当然的嘴脸,皇后便是一阵恶心。
“殿下。”李华走了上来,眼见皇后神色冷静得可怕,他心底发寒,不得不硬着头皮劝了一句,“只当为了十二郎。”
皇后笑了一下,自然是为了十二郎,若非天下大势不明,国破则家灭,大夏内部不宜动荡,若非重华还小,尚需他这父亲护持,她怎肯坐受辱。
形势比人强,她有千般手段,也不得不投鼠忌器。就像对魏贵人,刻骨之仇,可因皇帝偏心,她就得忍着,直忍到不必再忍的那一日。
“含章殿准备如何?你亲带人去看看,照重华喜好来布置,勿留下一处不舒适。”
李华松了口气,忙答应了,又道:“十二郎还在等着殿下。”
皇后到夏侯沛书房,夏侯沛起身,绕过书案,到阶下行礼。
她的言行举止,是从小一点点熏陶起来,风华内敛,一举手一投足,都恰到好处,哪怕最常用的行礼时的姿势,每一回下弯的弧度,双手交叠在胸前多远处,都同刀刻下来一般,一模一样。
好的风仪让人在第一面就心生好感,但比外在更重要的是内在处事。她质朴踏实。疾风知劲草。她一直都很努力,默默地做着能做的一切,积累她能得到的一切资本,以防兴许会有的突变。
有时,皇后也忍不住感叹夏侯沛的神异,这种神异从她出生就开始显现,随着年齿增长,并未泯然众人,而是隐藏了起来,唯有身边亲近之人,才可从日常之中看到一点端倪。重华的风仪是她教的,她的内在却仿佛是生来就有的一般。她是皇子,她之所言所行,亦高贵而矜持符合身份,但仔细看去,便会发现,她从不以生在皇家而自傲,内敛低调地做她想做的事。
兴许是母亲看孩子,无一处不好罢。
皇后扶起夏侯沛,与她在一旁坐下,方问:“你已七岁,当明志了。你可曾想过,将来要做什么?”
夏侯沛敛目,看着膝下的坐垫,道:“儿欲为诸侯王,带阿娘走。”
“你可做到前者,但做不到后者。”皇后冷静地指出。夏侯沛究竟不是古人,无法切身感受到古人对礼法的苛求,皇后道来,“我为皇后,圣人大去,不论谁登九五,我都是太后,既是太后,岂有不居宫廷之理?”
夏侯沛这才明白自己的天真。
今日受连番打击,夏侯沛迷茫过痛苦过,可她的本心,动摇不得。既然阿娘走不得,那就她留下。
夏侯沛抬起头,看着皇后,道:“那儿留在京中,与阿娘同在。”留在京中,会让君主更为放心,这应当,是能做到的。
皇后便有些迷惑,道:“你何必非要与我一起?”孩子长大,都会不顾一切地离开父母,到外闯荡,舍不得的只有父母,倒从未见重华这般走到哪儿都要带上她的。
夏侯沛也不知道,她就是想要和皇后一起,她想了一圈,也找不到原因,便笑了笑,垂头道:“大约是,不见阿娘,便会心慌吧。”
第23章
夏侯沛之语动听宛若情、话,皇后只以为小儿依赖,这让她更为愧疚。
她怜惜地看着夏侯沛,她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迟疑,出现了犹豫,然而这点迟疑、犹豫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她便道:“当年,我与魏贵人、李夫人争中宫位,险象环生,魏贵人因阴谋败露,先败。蒙先皇后余荫,圣人未曾处置她,仍令她居贵人。”
皇后说着,停顿下来,夏侯沛清明的心府马上便知晓皇后要对她说什么了。这件事,困扰了她七年,她迷茫过,也根据宫人无意间说起的当年之况猜想过,可终究推测不出,只因宫人们对当年之事讳莫如深,总是只言半语,就这只言半语,也会迅速被打住,仿佛当年的情况是被下了封口令不许谈起的。直到近两年,老一批宫人放出去,新一批进来,就连那模棱两可、惊惊咋咋的只言半语也无人说了。
皇后注意着夏侯沛的神色,见她眉头微微地拢起,听得认真,便继续说道:“之后,圣人又允诺,我与李夫人,谁先生子,则谁入主中宫,我先生下你,便伪称男孩,由此如意。”
她描述得很简练,隐去了一切细节。夏侯沛却能依稀想出那时的惊险。看魏贵人与长秋宫少有往来之态,便知那三位夫人那时必各自结仇,魏贵人有皇帝护着,无事,阿娘虽有崔氏为助力,但崔氏毕竟在宫外,鞭长莫及,她不做皇后,大约,是要为人鱼肉了。
皇后说罢,闭上眼,胸口闷得厉害。她原本想再等几年,等到重华长到知道男女之别的时候再告诉她,但形势的变化,让她不能再拖下去。
“我为自己,搭上了你的一生……不论你立志为何,都要比旁人难上万分……”
夏侯沛恍若未闻,不知怎么就问了一句:“李夫人何在?”当年的崔贵姬在,魏贵人在,那么李夫人呢?去了哪里?
皇后怔了一下,她的手放在膝上,倏然握成拳,又慢慢的松开,在夏侯沛的疑问的目光下,淡淡说道:“她早已病逝。”
“哦……”原来是红颜早逝,夏侯沛没什么意味的应了一声,转眼便抛了开去,认真说道:“阿娘想说的若是儿身上所存秘密,早前,儿就发现了与十一郎他们的不同。”
“若无阿娘当年应变,岂有儿今日衣食无忧?有得有失,这也没什么。”本是极为沉重的一件事,夏侯沛说得轻描淡写,她反过来安慰皇后,“能与阿娘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就当是给儿永不能以真面目示人的补偿了。至于难,谁活着不难?田舍翁春耕秋收,大将军行军跋涉,圣天子彻夜案牍,人人都难。相比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相比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儿之境况,怎称得上难?”
她安慰起人来,巧妙至极,说的话,也同一个可靠的大人一般。
一个人怎能成熟得这么快?夏侯沛是她看着长大的,可就算这样,皇后仍觉得不可思议,但不能否认的是,这样的重华,让她觉得很是放心。
于是,皇后便道:“你长大了,可独自去住了,这几日便搬往含章殿罢。”
夏侯沛:“……”皇后欲起身,夏侯沛忙扑上去,抱住她的手臂,愁苦道:“儿没长大,离不得阿娘。”
皇后摸摸她还未束发的脑袋,道:“这是圣人的命令。你明日往太学请一日假,随我挑挑惯用的宫人。”既然要住处去,自然便要与长秋宫分开,如阿郑等自小侍奉的,自与夏侯沛一道走,其他还有一些殿外伺候的宫人也不能少了。还得令内侍省与掖庭送一批可靠的宫人来挑选。
刚刚因她那番话温情起来的气氛,随着圣人二字,又有冷下去的迹象,夏侯沛厌烦得很,她松了手,道:“今日圣人,为何发怒?”
皇后看了看她,也不瞒着,把事情缘由说了一遍。
夏侯沛良久无语,半晌,方道:“大约在阿爹心中,除了大郎,旁的都是外人罢。”既然是外人,自然是要防着的。
皇后道:“父可不慈,子不可不孝。”
这就是眼下的大情况。哪怕是装,也得装得孝顺。夏侯沛明白:“儿明白,圣人是我父,我自恭敬侍奉。”
白天被皇帝那一通胡搅蛮缠,晚上又是将存了多年的秘密告于夏侯沛,皇后眉眼间显出疲态来。
夏侯沛也不再闹了,松了手,扶着她起身,口上懂事地说道:“阿娘放心,儿知晓分寸。”
皇后低头看看她,眼中有一丝忍耐,有一丝愧疚,千言万语,都在心里,说不出口。她少有的脆弱,夏侯沛自是看到了,只以为是为当年之事,她没有说话,反是贴心地握紧了她的手,给予她安慰。
隔日,皇后便令内侍省与掖庭送了一批宦官与宫娥来。当时便教夏侯沛如何看人。
相由心生这句话,说得极为准确,一个人的内心如何,便会在他的面相与气质上显示出来。皇后教的细致,夏侯沛学得认真。
另一头皇帝,也做出了“幡然醒悟”之态,厚赐崔远道,谢其忠言。擅于纳谏,胸怀宽广,做足了明君之相,引得朝臣交相称赞。
立太孙之事,便就此作罢。
夏侯沛于三日后搬出了长秋宫,独居到含章殿去。第一夜,她睡得极不安稳。
宫殿太大了,只有她一个,哪怕知道外面站满了守夜的宫人,她都觉得孤单得很。等到迷迷糊糊的睡着,她做了一个梦。
那梦中,是一处寝殿,挂着齐绸织就的帷帐,她就站在帷帐外,看着帷帐随着微风,轻轻晃动,飘逸若仙境。
那帷帐后仿佛有着极为吸引人心神的所在,但她却踟蹰不前,她一面受着吸引蛊惑,一面又担心那里藏了什么让她万劫不复的事物,怎么也不敢迈开脚步。
就这么不进不退的过了一整晚,第二日醒来,夏侯沛的眼下布着厚厚的黑影。
阿郑看得吓坏了,忙道:“这可如何是好,殿下见了,必要怪我等侍奉不周。”
夏侯沛没精打采地摆摆手,道:“过一会儿,精神起来就好了。去摆饭吧。”
阿郑只得去将早饭摆上了。
好不容易等到傍晚下了学,夏侯沛迫不及待地去了长秋宫。
皇后料到她今日定是要来的,早令人准备了炙羊肉。
还是这里好,同样是古朴的宫殿,同样是训练有素的宫人,但有了阿娘,一切都不同了。夏侯沛吃下一大碗饭,又把一整盘的炙羊肉都扫下肚,顿时心满意足。缺了整日的精气神,都补足了。
皇后看得连连摇头,道:“你若喜欢,把那庖丁与你带去罢。”
夏侯沛忙摇头:“不必了。”她还要借这个,来阿娘这里蹭蹭食呢。又笑得极谄媚:“再好的东西,离了阿娘这里,也食之无味了。”
皇后笑看着她,缓缓道:“炙羊肉也如此?那日你阿婆寿辰,你往崔氏贺寿,可有饱食?”崔氏的酒与肉都是人间至美。
夏侯沛讪笑,挠了挠头,不说了。但也不觉得丢人,让阿娘调侃两句,她乐意。
日子就这么过去,夏侯沛虽搬离长秋宫,但含章与长秋近的很,她每日都会去皇后那里用晚膳。那夜那个奇怪的梦,便再没有做过了,夏侯沛醒来后想过一阵,那是什么地方,帷帐后面又是什么?却总想不起来,只因醒了之后,那梦里极为清晰熟悉的宫室竟模糊起来,怎么都想不起是怎样的格局,有哪些摆设。
想不起,便也撩开了,横竖只是一梦,也不怎么打紧。
此时朝野内外都在等着太子凯旋,岂料,在皇帝得到太子即将凯旋之捷报的半月后,波澜顿生。
那一日,正是朝会,殿外有一宦官面无血色地低着头潜入,颤抖着在赵九康耳边说了句话,赵九康顿时面如土色,却不得不顶上,步子轻又急地到皇帝身边道:“圣人,前方有消息传来。”不敢停顿,紧接着说道,“报信之人的甲衣上,皆是血迹。”
皇帝心口一紧,立即站起身来,问道:“人在何处?”
赵九康回:“就在后殿。”
皇帝抬步就走,丢下满朝臣工。
走到后殿,只见那人跪在那里,虽然甲胄上染了血,看起来倒没什么伤口的样子,皇帝这才缓了心神,命他报来。
第5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