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节
鹰奴 作者:非天夜翔
第26节
李效忍不住看林婉肚子。林婉哭笑不得道:“这才两个月,哪看得出来?陛下?”
李效回过神,林婉又道:“臣妻以为,这次陛下提前大赦,也是一样的,鹰奴死罪就可免了……陛下觉得如何?”
“我若说。”许凌云一身囚服,坐在牢狱内喝酒:“这是我自己救了自己一命,你信么,亭大人?”
亭海生在狱外席地而坐:“信。”
许凌云道:“喝。”
亭海生道:“许大人福大命大,枫山八百里路都逃了出来,断然不会死在天牢里的,陛下特地命我前来,让许大人再耐心等等,待事情过了,一定把许大人放出来。”
许凌云与亭海生隔着铁栅栏碰杯,许凌云被囚之处有李效特别招呼,是以没被折磨过,牢狱也十分干净。
“陛下去宗庙了么?”许凌云道。
亭海生喝了小杯中的酒,一抿唇,酒意上脸,点了点头。
许凌云又道:“亭大人怎没跟着去。”
亭海生苦笑,摇了摇头。
许凌云莞尔道:“这才两个月不见,亭大人怎么就变闷葫芦了?”
亭海生唏嘘道:“秋猎归来后,林师将我责过一次,让我少说。许大人这些天,都在做什么?”
许凌云道:“被关在大牢里,能做什么?翻来覆去地看这书……”
亭海生目光被引向铺着稻草的角落里的书本,正是平时许凌云带着,给李效讲故事的《虞通略》。
亭海生道:“想必许大人已熟读前朝史事了。”
许凌云道:“是啊,背得滚瓜烂熟,许多事,就像刻在脑子里一般,想忘也忘不掉。”
亭海生给许凌云斟了酒,许凌云挪到一侧,背靠墙壁坐着,侧头时阳光照在他的脸上。
“你看那外头,看的着么。”许凌云道。
亭海生凑到铁栅栏边朝外望去,只见一缕黯淡的光线照进囚室,窗外是一尺方圆的皓皓长空,流云缓慢行过。远处传来小孩的嬉戏声,窗前湿漉漉的春泥前长出了草。
亭海生点头道:“美景。”
许凌云笑道:“生而在世,只要活着,总会有美景能看到的。”
庆历十三年冬,李效祭宗庙,大赦天下。
十三年四月,各路兵马于玉璧关会师,大败匈奴军。
十三年夏,林婉怀胎十月,足月分娩,诞下一男婴,起名李承庆。意为承成祖事业,成一代雄明天子。
庆历十四年冬,江州刺史入京述职,同时一辆马车北上,进了京师。
那辆马车递了信,于腊月廿八入宫,车主进了养心殿,与太后闲聊两个时辰,天未黑便出宫,离开了京城。
李效尚且全不知情。
庆历十四年腊月三十,一名司监进了监牢,带着太后的懿旨。
“许凌云。”司监道:“太后赦你的罪,你可以走了。”
许凌云起身,镣铐叮当作响。
司监又道:“太后着你天黑前便离开京城。”
许凌云眉毛动了动,问:“去哪儿?”
司监道:“鹰队已经散了,随便你去哪儿,以后也不必进宫服侍了。太后旨意,你可到僻院去收拾你的东西,但天黑前必须走,否则明日再看见你在京师,就谁也救不了你了。”
狱卒过来打开狱门,许凌云衣衫褴褛,走出天牢。
隔着两条街就是刑部,再过去是皇宫,红墙绿瓦,晴空如洗,白岫苍狗,风流云散。
许凌云走到皇宫后门,拍了拍,笑道:“我又回来了。”
侍卫门敞了后门,拿眼打量许凌云,蹲过两年监牢,许凌云不复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早已判若两人。
“你是谁?”侍卫道。
“很多年前……被关在门外的那个人。”许凌云笑道:“回来拿点东西。”
“啊!许大人!”侍卫道:“僻院得拆改了,鹰队也散了,许大人得快点去取东西,今夜是年三十,明后天就得拆掉了。”
49、 别离时
僻院内一片苍凉破败,已有两年没修缮过,到处都是蜘蛛网,鹰厩里朽木横陈,荒废已久。
院中杂草长了半人高,许凌云推门而入,房内以炭笔留了行字:
头儿我们走了,鹰队散了,以后天各一方,大家仍是过命的交情,铁打的兄弟。听说陛下大赦天下,想你性命无碍,大伙儿也都松了口气。
遣散咱们的时候,皇后派人带了口信来,说陛下不会让你被关太久,等出来后寻不到维生活计,就到西川来找人。
神鹰的尸身着小六子带到枫山去埋了。
许凌云看了一会,房中阴暗,这满园苍凉犹若隔室,他在榻上坐了片刻,翻出柜中小刀,出院中水井打了桶水,坐在井栏边将鬓角修了。
又沾过水,把胡须仔细剃了,就着冷冽冰水洗过身子,皮肤被冻得通红。
待得收拾完毕,许凌云又翻出当值时的黑红相间的武袍,侍卫帽已被收缴走了,他把武袍穿上,对着锈绿斑斑的铜镜端详,又是焕然一新。
许凌云在僻院里收拾了个包袱出来,年节前宫内忙碌来去,也没人管他,太监宫女来来去去,整座皇宫笼罩在一片喜庆气氛中。
今夜李效在清和殿内大宴群臣,点灯把酒,许凌云沿小门走进御花园,一堆巡逻的侍卫拦住了他。
“许大人?”一侍卫蹙眉道:“鹰队不是散了么?”
“是散了。”许凌云笑道:“编制也除了,帽子也被收走了。凌云现在一介布衣,入夜前就得出京去。”
那侍卫素来知道许凌云好相与,昔时宫中当值也受过鹰侍照拂,旋点头道:“许大人一路顺风。”
许凌云随口道:“还有心愿未了,想来向陛下谢恩辞行。”
另一名侍卫忙道:“陛下今夜设宴招待朝中的大人们,只怕没空见你了,不如……”
许凌云想了想,见一宫女路过,正是熟稔面孔,忙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宫女一愕,正是林婉的贴身丫鬟,蹙眉道:“啊,你是许凌云!”
许凌云摆手示意两名侍卫无事了,上前朝那宫女说:“能帮我带句话给陛下不?”
两名侍卫走了,宫女道:“许大人请稍等。”
许凌云站在御花园外等候,宫女前去回报,不多时带着一盒回转,柔声道:“这是皇后着我送给许大人的。”
许凌云接过盒子道:“啊?皇后知道我要走了?”
宫女又道:“皇后请许大人稍后,皇后在梳妆,马上过来,有几句话想对大人说。”
许凌云点了点头,到一亭子内坐下,宫女转身欲走,许凌云却道:“等等,我想求皇后一事。”
宫女道:“许大人请说。”
许凌云沉吟片刻,问:“明凰殿走廊的尽头,左起第七块地砖按下去是个机关,按下去后第三块地砖会翻开,里头有个瓶子,两个杯子,那玩意儿已经没人用得着了,求皇后赏我了成不?”
“这……”宫女有点为难。
许凌云笑道:“里头不是甚么要紧的东西,上面贴了方青余的封条。如果麻烦就算了。”
宫女道:“我去问问,许大人请在这里等。”
许凌云点了头,宫女回延和殿去,许凌云便坐在厅内打开那盒子检视。
里面是一叠银票,一管竹哨,正是许凌云用的唤鹰哨,昔年张慕以西川孙家梅园内名贵竹料削成,那竹名唤焦尾竹,青中带着一抹象牙黄,竟是历经两百年而不朽,时间越长,竹管却越润,犹如附着一层美玉般的油脂。
银票有二千两,足够许凌云置一份产业了。
盒底还压着一根金木簪,那是李效大婚时用过的,一旁还有个晶莹的寒玉胭脂盒。
许凌云知道自己对李效的情谊也瞒不过林婉,林婉本喜欢的不是李效,大家物伤其类,如今许凌云卸职离去,林婉便取了根李效的木簪,赠他留作念想。
寒玉胭脂盒之意则是感激许凌云帮她瞒过了与亭海生一事,圆房之夜又割血染白绢,瞒过了太后。
她什么都明白,许凌云心想。
或许正如亭海生所说,世间总有许多无可奈何之事,不管你知道得再多,有通天的本事,总逃不过这造化弄人。
许凌云摸出怀中的一枚乌梅核,收入寒玉盒内,走到太液池畔,把薄冰敲开一个洞,将胭脂盒,金木簪一并沉进了池底。
池对岸,林婉带着一群宫女与司监走进御花园。
许凌云直起身,笑道:“皇后。”
林婉为人母,昔时恬静娇柔不再,隐约已有了点母仪天下的气质,对着许凌云却没有半分凌人盛气,只远远站着,注视他许久。
林婉叹了口气,道:“许大人。”
许凌云一躬到地,说:“皇后亲自来送,凌云受宠若惊。”
林婉回头吩咐几句,随行的人都在原地等候,林婉一袭暗红色凤袍璀璨华丽,抱着浑身金袍的小男孩过来,那小孩仅一岁多,能行走,却不怎会说话,两只乌黑发亮的眼盯着许凌云看。
“这是皇子?”许凌云莞尔道:“糟了,来时也没准备见面礼。”
林婉笑道:“不用了,说这话做什么,你快走了,想着把他抱来给你看看。”说着把儿子放下,许凌云躬身,双膝跪了下来,牵着那小孩的手晃了晃。
许凌云:“叫什么名字?”
林婉:“李承青。”
许凌云笑道:“好名字,谁起的?”
林婉嫣然道:“扶峰先生。”
许凌云点头不语,承庆瞪着许凌云,满脸不悦,许凌云笑着小心地以手指舒开承庆眉头,那锋锐的折刀眉与李效如出一辙。
“承青,你救了我的性命。”许凌云小声道。
“不。”林婉低声说:“是你救了我们母子的性命。”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小的锦盒,许凌云会意接过,小盒沉甸甸的,便是明凰殿内的玉瓶。
“你打算去哪儿?”林婉道。
许凌云抬眼道:“能不说么?”
林婉笑道:“你若不说,来日万一陛下问起,我怎么回答?”
许凌云:“回江州,我父母家在那里。”
林婉:“你家不是……”
许凌云笑道:“虽被抄了家,却是我长大的地方,对江州风土人情熟,也好与扶峰先生做个伴。”
林婉点了点头:“扶峰先生膝下无子,劳烦你多看着了。”
许凌云:“承青以后就是太子了罢。”
林婉莞尔道:“承你贵言。”
许凌云缓缓点头,起身笑道:“万世基业,铁铸山川,这就走了。”
林婉抱起承庆,与许凌云并肩而行,把他送到宫门,问:“有什么向陛下说的么?”
许凌云摇头道:“不,什么也不必说。这本书送他罢。”许凌云掏出书,交给林婉,便转身在黄昏中出了宫门。
青石板,夕阳流金遍城,宫中一声钟响,内城八门缓缓关上,许凌云形单影只,当夜离开京师,南下江州。
三个月后,晚春时节。
第二场边关大战结束,镇疆大将打了一场漂亮至极的胜战。玉璧关以北,狼山七百里地至黑河的匈奴领土全数沦陷,边关将领斛律科杀敌三万,俘敌万余。
匈奴人第一次召集起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东匈奴王被斩首,狼山千部人人自危,再次集结起十万骑,陈兵黑河北岸,预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虞国大军赶尽杀绝的一场血战。
两百年前李庆成的那一场大屠杀仍历历在目,将黑河染成血河,三年血水不退,两岸紫黑土地五年后爆发的那场瘟疫已被记入史书。
匈奴人率先挑起了战争,如今是还债的时候了。
然而狼山伊克罗部仍作出了最后的努力——数名酋长派出信使,前往京师觐见虞国皇帝李效,提出议和。
朝堂上群臣争论不休,为的就是议和一事,匈奴使节还等在京师外,太和殿上已吵得像个菜市场。
事出突然,李效连折子都没看,匈奴使节破晓时等在城外,林懿与六部尚书已吵开了。
李效刚睡醒,还有点迷糊,较之两年前的浮躁,现已身为人父,多了一份沉稳气质,凡事不急于判断,只先听。
“陛下。”林懿道:“各位大人请先安静,臣有几句话想说。”
交头接耳的众臣停了话。
李效道:“阁老但言无妨。”
林懿:“如今的形势,较之两年前我大虞军出玉璧关时已有不同了。”
李效:“何出此言。”
林懿:“昔时是匈奴人主动挑起战争,这两年内,陛下天子之威震慑四海,我军节节进胜,匈奴一交手便不住退败,自枫山东系山岭退出鹿野,再退进长冬林,而后退向黑河。反观之,我军在黑河南岸留下了匈奴军的一万多条性命。”
林懿总结了一年多来的军情,又道:“匈奴一败再败,不得不退到黑河北岸,最后那场大捷更将东匈奴王当场擒杀。现在他们已经无路可退了。”
李效嗯了声。
林懿:“如今背靠故土,狼山前的黑河,正是千余年前匈奴人的发源地,他们的背后就是东西匈奴绵延近千里的村落。臣斗胆问一句,各位主战的大人,觉得那十万匈奴军是否会像匈奴王的兵马一般,再次败逃?”
李效缓缓道:“困兽之斗。”
林懿沉声道:“退无可退,必然是困兽之斗,我军剩余兵力六万,若强行渡河,匈奴人最后的这点骑兵定会死守狼山,战至最后一人。因为他们无路可退。试想与十万无路可逃的敌人作战,最后一役定不轻松。”
“陛下!臣有一言启奏。”兵部尚书齐尉排众而出。
李效:“且慢,林阁老还有何话?”
林懿:“从大虞十万骑兵出玉璧关的那天起,养征北军固然也耗费了大量粮草,过去的一年间,西川,江州,东海等地共计为征北军提供了一百二十万车粮食,九百万两白银,一百二十万斤铁,这只是一年多的开销。”
“匈奴擅平原,山林游击。”林懿道:“渡河后这场战不定难以速战速决,照目前的情况看,起码还要再拖一年,不宜再战。”
李效道:“求和使的条件是什么?”
亭海生出列道:“回禀陛下,匈奴割让黑河以南八百里地域,并永不过黑河,枫关以北,销骨河以南,枫岭山系尽归我大虞国土。”
群臣动容,若此战议和被接受,李效等于是将北面疆土扩展了近一倍有余,终大虞一朝,自李谋建立政权以来,李效功绩几乎能与当年成祖相比肩。
李效不动声色道:“齐尚书有何话说?”
齐尉道:“陛下,根据军报显示,匈奴本部骑兵已近乎全军覆没,养一支军队,并非挎着长弓佩剑上马便可出战的事……”
李效:“这话孤知道,拣关键的说。”
齐尉丝毫不退让:“陛下,要训练兵法,阵型,游击策略,绝非一朝一夕可成,匈奴铁骑已尽灭,如今聚集起来的,仅是狼山千余部落的民兵。民兵在平原战中起何作用,不如请唐将军说说。”
李效眯起眼,知道齐尉话中之意,这话不是说给他听的,而是给朝中所有不谙军事的文臣说的。
唐思出列道:“齐尚书此言有理。”
唐思扫了群臣一眼,又看李效,李效道:“你说就是。”
唐思:“民兵未经训练,更大部分从未上阵杀戮,匈奴人大部分是猎手出身,然而他们杀的是什么?是野兽而不是人。虽号称十万,但我军一旦渡河,敌方输战力的同时也输气势,没有章法,未经排训,不懂分兵突击与合击,只会简单的包抄,游击。”
“我军开战后,可以预见的是,敌军一定会各自为战,若再分出一部分兵力进狼山突袭他们的部落,这些民兵定会军心不稳。”
“一盘散沙,乌合之众。”齐尉点头道:“此时不赶尽杀绝,更待何时?”
李效没有发话。
林懿道:“陛下,此战因何而起,想必陛下心里是清楚的。”
唐思眯起眼,林懿却向朝臣们道:“各位大人,此战因何而起,你们清楚吗?”
李效沉默时,林懿便道:“自两百年前方青余将军死在黑河,成祖为方将军复仇,集结大军出关,在狼山山脉屠杀了近二十万手无寸铁的匈奴百姓后,我大虞与匈奴便结下了血仇。”
“这血海深仇,延续了近两百年,无从化解,当年的二十万条性命,匈奴人还时刻记在心上。而自陛下登基的十余年前就存在着一个现象。”
“不知从何时起,镇边的部队每月都会率军进入草原,猎杀匈奴,这个规矩名叫‘打围’,不仅东匈奴,就连枫关一代,北疆参知也默许了此事。”
李效道:“这是自成祖年间就已流传下来的规矩。孤记得史书上说过,成祖令唐鸿将军出塞练兵,便用匈奴人头颅计算军功。”
林懿反问道:“陛下是否觉得这规矩尚可接受?”
李效不予置答。
林懿又咄咄问道:“众位大人觉得,屠杀毫无反抗之力的百姓,用他们的头颅来换军功,尚可接受?”
无人应答。
林懿道:“这规矩延续百年后,终被我大虞的一任仁君所废,然而接下来的近百年里,头颅换不了军功,习俗却依旧流传下来,儿郎们没赏,还杀匈奴百姓做什么?取乐!”
“在这一百年里。”林懿说:“只要是大虞的兵士就可肆意妄为,掠夺塞外匈奴人的村庄,劫掠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资,摔死他们的婴儿,奸淫他们的女人,烧他们的房屋。到得近十年来,已演变成凡是大虞人,甚至不需要是士兵,只要是边疆年轻力壮的男子,便可挎上猎刀,骑着骏马,呼朋引伴出塞去找匈奴村落,进行取乐似的杀人!”
“更有甚者。”林懿慷慨道:“他们不将一个村落里的人全杀光,每次前去,挑几个人让他们逃跑,再纵马追上以乱箭射死,或践踏而死。尽兴后回入关内,待得下次念头起了,再去杀人。”
朝堂内一片肃静。
林懿淡淡道:“所以匈奴人会举兵攻入玉璧关,实是被欺压得无法生存下去,人之常情。陛下是圣明君主,自古有言,睚眦必报者乃常人,襟怀博大者乃圣人。”
“陛下若无力与匈奴一战,答应议和乃是情非得已;陛下有剿灭匈奴之力,派兵赶尽杀绝,是为我大虞考虑的贤君;陛下如今已有抬抬手指,便将匈奴人于疆外抹去的威能,却仍放他们一条生路,才是圣君。”
李效开口道:“你的意思是,匈奴人也是人……”
“匈奴人不是人。”亭海生开口道。
李效与林懿都是一怔。
朝臣大觉意外,所有人都料不到出言反对林懿的,竟会是他的得意门生。
亭海生道:“陛下,臣也有一言启奏。”
李效道:“准奏。”
亭海生:“只有一句:匈奴人不是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今天若不赶尽杀绝,他朝卷土重来时,我们便将成为砧上俎,网中鱼。”
朝臣又开始议论纷纷。
唐思道:“亭大人好魄力。”
亭海生躬身道:“此话乃是两百年前成祖亲口所言。”
林懿冷冷道:“成祖杀了二十万人,这些血债,最后俱应在他自己身上,杀戮过多,有伤天和,陛下请三思。”
群臣哗然,林懿此言竟是直议虞国先祖功过,若换了其余人便是拖出午门外杖责的罪行,然而林懿位高权重,又届不惑之年,更是皇后的亲父。
李效当朝以来从未办过林懿。
他注视着林懿的双眼,林懿丝毫不惧,朗声道:“臣罪该万死,请陛下治臣的罪。”
李效眯起眼,心内抑住怒气,冷冷道:“传令东疆按兵不动,传匈奴来使入京暂歇,一月后,待我见过来使再议,退朝。”
当天李效回后宫,换下袍服,眉间仍拧着,李承庆咿咿呀呀地张着手臂走过来要抱。
李效笑着抱起儿子,让他坐在自己大腿上颠来颠去。
林婉转出屏风道:“听说陛下今日在朝中发了火?”
李效沉声道:“没有。”
林婉将李承庆抱起,抱给嬷嬷带走,李效起身,坐到案前,眼望花园内晚春百花齐放,春意盎然。
“北疆军情有新进展,你父想议和。”李效道。
林婉:“早上听母后说了,以陛下的性子,定是想战。”
李效说:“其实他说的也不错。”
林婉淡淡道:“是战是和,臣妻不敢多说,陛下无论如何决策,都是为了大虞这千秋万代的基业。”
李效点了点头,一双凤尾蝶飞进殿来,大的停在墨砚边,小的停在笔架上,一高一低,遥遥呼应,翅膀微微翳动。
林婉说:“年前听爹爹说过,多给外孙积点仁德,想必今日朝上的话,也是一腔真心。没有旁的意思。”
李效道:“知道,孤不疑他。”说着抬指去拈凤尾蝶,两只蝴蝶打了个旋儿,飞出花园去。
李效不知怎地,忽然就想起了许凌云。
“陛下去何处?”林婉柔声道。
李效:“去天牢走走,鹰奴还被关在大牢里。”
林婉:“许凌云已经走了。”
李效:“走了?!什么意思?”
林婉道:“年前江州刺史入京述职,扶峰先生跟着回来一趟,朝母后求了个情,母后隔天就将许凌云赦了。”
李效:“……”
李效在殿前落寞地站了片刻,而后道:“怎也不来说一声?”
林婉:“母后说这种小事……就不必劳烦陛下了。”
李效走了几步,复又站定。
“去什么地方了?”李效说:“该不会被私下斩了罢。”
林婉道:“回江州去照顾扶峰先生了,扶峰先生无儿无女,又无亲戚,近年来身子也不太好了……臣妻亲自将许凌云送到宫门口的,他还抱了抱青儿。”
刹那间新仇旧恨一齐勾起,李效只觉自己已经忘记了许多事,然而仔细一想,两年前的记忆,近得清晰可见,又远得恍若隔世。
李效:“可惜了,还想听听读史。”
林婉起身到书架边取了一物,放在案上,正是许凌云亲笔批注的《虞通略》。
李效:“孤自己翻翻。”
林婉点头出了殿外,晚春百花流瓣飞扬,李效深邃瞳中映出草长鸢飞,胜景繁华,静静翻开了书,逐页找了找,翻到许凌云折页之处。
话说那夜李庆成上了何进的车,张慕随侍,一路回入江州城。
作者有话要说:插播前世之后马上又重逢了
50、 江州城
李庆成本打算进江州府,向韩沧海说明死尸一事,却不提防骤然碰上何进,思来想去,总不能当着何进的面揭穿他。
何进有意谋害自己,定与朝廷有勾搭,万一早已把亲信埋伏进江州黑甲军内,贸然翻脸说不定会连累上韩沧海。
凡事还是步步为营的好,况且方青余还未来回报,不知何进连夜派出去的信使是去何处。
李庆成随口寻了个由头下车,在夜半静巷内缓缓而行。
月落西山,已快到天明时,李庆成在前头走,张慕在身后跟着,脚步无声无息,像头静夜内的猎豹。
李庆成在巷口边停下,忽然转身。
张慕期待地一扬眉,以为李庆成有话想对他说,李庆成却乏味地说:“门关了,连个参详事情的人都没有。”
张慕神色黯然。
李庆成只觉自己似乎陷入了一个十分严重的危机里,江城升平景象下,仿佛有股暗流,在不为人知之处悄悄运作。
李庆成心里很不踏实,遂也不回府,就在街上慢慢走着,天边现出鱼白,江州长街两道店家开了门,街畔摆起早食小市,李庆成寻一处坐下,说:“你也坐,哑巴。”
“前些天不让你跟。”李庆成笑道:“因为我不清楚情况,怕你太仓促露面不好,并不是嫌弃你。”
李庆成点了一碗四个茶叶蛋,两大碗鱼片粥,天色渐渐亮了起来,江州城在晨曦中缓慢醒来,道边人逐渐多了,来往之声不绝于耳。
张慕不动筷,只看着李庆成吃,忽然沉声道:“慕哥也想帮你,心里急得很,想帮你出主意,但我太笨,想不通……”
李庆成听得好笑,莞尔道:“叫得这般亲热,喏,吃罢,赏你的,不用拘礼了。”
张慕静静看了李庆成一会,终于动筷子。
慕哥……李庆成尚且觉得呆木头也会这么自称,觉得说不出的好玩,抿着笑,以调羹拌鱼粥时动作忽然又凝住。
鱼片如玉般洁白,江鱼清淡美味,在胶稠的米粥中载浮载沉,偶有几枚漂亮的虾仁衬托其中,手边摆着一个小小的青花瓷碟,盛了半碟酱油。
侧旁一只手伸来,用调羹盛着,把剥好的茶叶蛋舀到李庆成碗里。
李庆成抬起头,不认识般地看着张慕。
张慕马上尴尬了,似想站起来,又有点坐立不安。
“我……臣……”张慕不自觉地把手在武袍上反复擦了擦,以为李庆成嫌他手脏,正要让店家换一碗时,李庆成却摆手示意无妨,盯着张慕看。
那一刻,他忽然就朦朦胧胧记起了什么,远去的西川,红得似火的枫林,张慕英俊的脸十分帅气,那道绯红的烫痕犹如隔世的猫爪,在他的脸上挠了挠。
李庆成忽然道:“没人的时候,你叫我庆成罢。”
张慕一震,难以置信地看着李庆成的双眼,李庆成的眸子里有种熟悉的神色,然而那光彩仅仅一闪即逝。
“我也叫你慕哥。”李庆成自顾自地笑道,继而低下头喝粥。
“庆成。”张慕看着碗:“你都忘了。”
李庆成淡淡地嗯了一声,问:“你把我从京师带出来的时候,咱们是不是还有些事我不知道的。青哥没对我细说。”
张慕再三衡量,而后终于开了口:“是。”
李庆成莞尔道:“咱们都有些什么事?给我详细说说。”
张慕艰难地咽了下唾沫:“慕哥给你熬了只鹰。”
李庆成:“这个说过了。”
张慕:“枫水化冻,冬去春来。”
李庆成动作又是一停,喧闹的市集上静了下来,嘈杂的旁音似乎一瞬间都尽数离开,只余下张慕砰砰的心跳。
“是啊……枫水化冻,冬去春来……”李庆成的眼睛里仿佛笼着一层梦,那一刻万籁俱寂,耳中传来隔世的轻响。
仿佛天地间一层薄薄的,拦在未知的过去的脆冰叮一声破开,闪烁着熹微晨光飞散。
李庆成若有所思地用调羹拨着碗里的粥。
张慕怔怔道:“开春第一道河虾。”
李庆成侧过头,莞尔道:“油炸的,滋味不错,想起来了,还有山药粥。”
张慕眼中闪过一丝狂喜之色,期待地看着李庆成。
然而李庆成没有再说,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以筷子夹了片嫩滑的鱼片,蘸着鲜酱油吃了。
张慕神色复又黯淡下去,片刻后鼓起勇气,想再说点什么。
“梅花。”张慕说。
李庆成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张慕一脸茫然,这些天来张慕设想过无数次,也回忆过无数次,白天走路在想,夜里翻来覆去地也在想,然而无论想得再多,可能性的范围再广阔——
都不是这样的结果。
张慕已经彻底懵了,他还打算尝试着再说点什么,李庆成却道:“吃吧,平时不是木得很的么,今天怎这么多话?”
刹那长街十里,繁华江城恢复熙攘景象,仿佛一副静止的画再度动了起来。
海东青扑打着翅膀穿过市集,吸引了沿路行人的目光,一个俯冲落在桌上,杯翻碗倒,险些把粥泼了李庆成一身。
“哎!”李庆成马上猴儿似地跳起躲让,一脸郁闷:“安份点成不?”
海东青昂首叫了几声,张慕怒了,揭起筷子就要打,却被李庆成拦住。
店家来换过碗,海东青追着在桌上滴溜溜四处滚的茶叶蛋一跳一跳,啄来啄去。李庆成心中一动,见鹰爪上系着块布条,好不容易抓住它,解下布条。
速来。
——方青余的字。
李庆成自言自语道:“发现什么了?快吃,哑……慕哥。儿子怎么会在青哥那里?”
张慕:“我派去跟着的。”
李庆成笑道:“挺聪明。”说着把早饭三两口吃下,朝店家讨了点生鲜鱼片喂给海东青以示奖赏,便将这灵鹰撒手放出,依旧从集市上飞起,于那金红旭日,万里晴空下照北面出了城。
李庆成抵达北门,见守门军已换了一拨,都穿着黑甲,李庆成随意指了个人道:“你,下来,把马给我。”
那黑甲军认得李庆成,昨日韩沧海出城时正是这二人值巡,当即躬身施礼,牵过军马。
李庆成先上马,示意张慕与自己共乘,提缰几步,忽又拨转马头,回到城门边。
李庆成问:“韩刺史出城了么?”
士兵答道:“刺史大人天明时分就去巡营了。”
那处是个偏门,巡逻士兵不多,大部分还在城内,丘陵下远远传来操练之声,
李庆成又道:“你们忠于韩刺史还是忠于我。”
那两名兵士马上单膝跪地:“愿为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庆成:“韩沧海是我小舅,是我一辈子的亲人,但现在有点私事,不得不先瞒着他,以免横生枝节,两位请暂且替我隐瞒三天,不可对任何人提起。”
一兵士颇有眼色,又道:“刺史大人已特地吩咐过,必须完全听令于殿下,我们是殿下的兵,终生听殿下差遣,刺史大人只是代管。”
“很好。”李庆成终于放下心,不用怕走漏风声被何进得知,于是吩咐张慕启程,二人跟着海东青,朝北面山岭去。
李庆成昨夜只睡了两个时辰,既困又乏,讨来一匹马共骑正想偷懒,于是让张慕纵马,随口道:“我先睡会儿。”
说毕一脚跨过马鞍侧身横坐着,倚在张慕胸膛上,借机睡了 。
张慕策马疾驰,此处近江州最北面,再过去便近司隶,玉衡山脉横亘江北,在司隶与江州之间拦起了一道天然屏障,自古有“玉衡破云裂天下,百万雄兵出江州”一说。千年前中原分裂为南北两朝,南朝拥梦泽诸州,北面倚匈奴之威,两朝相持不下近百年,最终一位帝君在江州点兵,率领大军过玉衡关,一举平了北境八州,奠定中原一统的万世基业。
玉衡山山腰并不险峻,半山间到处都是梯田,然而转过寒江峡谷后,壁立千仞拔地而起,山顶穿云,不见雁来雁归,乃是一道天险。
张慕于山脚穿梭,见海东青投入峡谷,依稀凭着当年记忆抄羊肠小道而行,寻不太颠簸的路走。
李庆成酣睡时不自觉地紧紧搂着张慕健腰,侧枕在他肩前,陷入了一个绵长的梦境。
梦里亦是单骑孤马,落日如血,天地间满是飘絮与战火,飞灰。
张慕一骑离开西川葭城,身前亦载着李庆成,他的臂膀有力可靠,胸膛宽阔沉厚,一年前的寒冬,李庆成仍落下咳嗽的后症,裹着厚厚的兽裘,脸上现出不健康的红润,终日昏昏而睡。
他在张慕的马上穿过西川古道,过汀城而不入,沿途驰向枫关,前去挑战那全然未知的将来。江面万里封冻,他们小心地纵马而行,过险峻地势时张慕便翻身下马,让李庆成骑在马上,小心地牵着马在崎岖山路间行走。
夜中枫城沿路驿站已撤,他们在废墟中生起一堆火,相依为命地坐着。
张慕从不说话,他有太多不懂的,也有更多不会的。
他不会就是不会,不像方青余般,站着想个一时三刻,便能巧妙避开两难的抉择,绕道而行。
张慕则每当碰上一堵墙时,都尝试着以蛮力撞过去,若那堵墙的坚固超乎于他想象之外,也不知绕路或后退,便沉默地在墙前站着。
梦里金戈铁马,销骨河被鲜血染得通红,那是李庆成亲手留下的仇恨,匈奴人的生命,枫关将士的热血与呐喊,铺天盖地的火箭,永恒的深夜,此起彼伏的狼嚎,交织成一张网,朝他扑了过来。
李庆成猛地惊醒,满背冷汗,张慕驻马于一个峡谷前。
“怎么了。”张慕担忧地问。
李庆成喘息片刻,摇头道:“没事,继续走罢。”
马匹进了峡谷,李庆成眼中多了几分复杂的神色,枫关之战里那流水般的回忆朝他涌来,令他难以置信,仿佛是另一个人犯下的罪行,与他毫无干系。
然而他的内心却仍有一个声音在隐约响起,满地焦油,死尸,千里平原上烈火与战争的残酷场面,似乎调动起他全身的情绪,父亲嗜战的血液在他身体中流淌。
杀一为罪,屠万为雄。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第26节
恋耽美
第26节
李效忍不住看林婉肚子。林婉哭笑不得道:“这才两个月,哪看得出来?陛下?”
李效回过神,林婉又道:“臣妻以为,这次陛下提前大赦,也是一样的,鹰奴死罪就可免了……陛下觉得如何?”
“我若说。”许凌云一身囚服,坐在牢狱内喝酒:“这是我自己救了自己一命,你信么,亭大人?”
亭海生在狱外席地而坐:“信。”
许凌云道:“喝。”
亭海生道:“许大人福大命大,枫山八百里路都逃了出来,断然不会死在天牢里的,陛下特地命我前来,让许大人再耐心等等,待事情过了,一定把许大人放出来。”
许凌云与亭海生隔着铁栅栏碰杯,许凌云被囚之处有李效特别招呼,是以没被折磨过,牢狱也十分干净。
“陛下去宗庙了么?”许凌云道。
亭海生喝了小杯中的酒,一抿唇,酒意上脸,点了点头。
许凌云又道:“亭大人怎没跟着去。”
亭海生苦笑,摇了摇头。
许凌云莞尔道:“这才两个月不见,亭大人怎么就变闷葫芦了?”
亭海生唏嘘道:“秋猎归来后,林师将我责过一次,让我少说。许大人这些天,都在做什么?”
许凌云道:“被关在大牢里,能做什么?翻来覆去地看这书……”
亭海生目光被引向铺着稻草的角落里的书本,正是平时许凌云带着,给李效讲故事的《虞通略》。
亭海生道:“想必许大人已熟读前朝史事了。”
许凌云道:“是啊,背得滚瓜烂熟,许多事,就像刻在脑子里一般,想忘也忘不掉。”
亭海生给许凌云斟了酒,许凌云挪到一侧,背靠墙壁坐着,侧头时阳光照在他的脸上。
“你看那外头,看的着么。”许凌云道。
亭海生凑到铁栅栏边朝外望去,只见一缕黯淡的光线照进囚室,窗外是一尺方圆的皓皓长空,流云缓慢行过。远处传来小孩的嬉戏声,窗前湿漉漉的春泥前长出了草。
亭海生点头道:“美景。”
许凌云笑道:“生而在世,只要活着,总会有美景能看到的。”
庆历十三年冬,李效祭宗庙,大赦天下。
十三年四月,各路兵马于玉璧关会师,大败匈奴军。
十三年夏,林婉怀胎十月,足月分娩,诞下一男婴,起名李承庆。意为承成祖事业,成一代雄明天子。
庆历十四年冬,江州刺史入京述职,同时一辆马车北上,进了京师。
那辆马车递了信,于腊月廿八入宫,车主进了养心殿,与太后闲聊两个时辰,天未黑便出宫,离开了京城。
李效尚且全不知情。
庆历十四年腊月三十,一名司监进了监牢,带着太后的懿旨。
“许凌云。”司监道:“太后赦你的罪,你可以走了。”
许凌云起身,镣铐叮当作响。
司监又道:“太后着你天黑前便离开京城。”
许凌云眉毛动了动,问:“去哪儿?”
司监道:“鹰队已经散了,随便你去哪儿,以后也不必进宫服侍了。太后旨意,你可到僻院去收拾你的东西,但天黑前必须走,否则明日再看见你在京师,就谁也救不了你了。”
狱卒过来打开狱门,许凌云衣衫褴褛,走出天牢。
隔着两条街就是刑部,再过去是皇宫,红墙绿瓦,晴空如洗,白岫苍狗,风流云散。
许凌云走到皇宫后门,拍了拍,笑道:“我又回来了。”
侍卫门敞了后门,拿眼打量许凌云,蹲过两年监牢,许凌云不复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早已判若两人。
“你是谁?”侍卫道。
“很多年前……被关在门外的那个人。”许凌云笑道:“回来拿点东西。”
“啊!许大人!”侍卫道:“僻院得拆改了,鹰队也散了,许大人得快点去取东西,今夜是年三十,明后天就得拆掉了。”
49、 别离时
僻院内一片苍凉破败,已有两年没修缮过,到处都是蜘蛛网,鹰厩里朽木横陈,荒废已久。
院中杂草长了半人高,许凌云推门而入,房内以炭笔留了行字:
头儿我们走了,鹰队散了,以后天各一方,大家仍是过命的交情,铁打的兄弟。听说陛下大赦天下,想你性命无碍,大伙儿也都松了口气。
遣散咱们的时候,皇后派人带了口信来,说陛下不会让你被关太久,等出来后寻不到维生活计,就到西川来找人。
神鹰的尸身着小六子带到枫山去埋了。
许凌云看了一会,房中阴暗,这满园苍凉犹若隔室,他在榻上坐了片刻,翻出柜中小刀,出院中水井打了桶水,坐在井栏边将鬓角修了。
又沾过水,把胡须仔细剃了,就着冷冽冰水洗过身子,皮肤被冻得通红。
待得收拾完毕,许凌云又翻出当值时的黑红相间的武袍,侍卫帽已被收缴走了,他把武袍穿上,对着锈绿斑斑的铜镜端详,又是焕然一新。
许凌云在僻院里收拾了个包袱出来,年节前宫内忙碌来去,也没人管他,太监宫女来来去去,整座皇宫笼罩在一片喜庆气氛中。
今夜李效在清和殿内大宴群臣,点灯把酒,许凌云沿小门走进御花园,一堆巡逻的侍卫拦住了他。
“许大人?”一侍卫蹙眉道:“鹰队不是散了么?”
“是散了。”许凌云笑道:“编制也除了,帽子也被收走了。凌云现在一介布衣,入夜前就得出京去。”
那侍卫素来知道许凌云好相与,昔时宫中当值也受过鹰侍照拂,旋点头道:“许大人一路顺风。”
许凌云随口道:“还有心愿未了,想来向陛下谢恩辞行。”
另一名侍卫忙道:“陛下今夜设宴招待朝中的大人们,只怕没空见你了,不如……”
许凌云想了想,见一宫女路过,正是熟稔面孔,忙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宫女一愕,正是林婉的贴身丫鬟,蹙眉道:“啊,你是许凌云!”
许凌云摆手示意两名侍卫无事了,上前朝那宫女说:“能帮我带句话给陛下不?”
两名侍卫走了,宫女道:“许大人请稍等。”
许凌云站在御花园外等候,宫女前去回报,不多时带着一盒回转,柔声道:“这是皇后着我送给许大人的。”
许凌云接过盒子道:“啊?皇后知道我要走了?”
宫女又道:“皇后请许大人稍后,皇后在梳妆,马上过来,有几句话想对大人说。”
许凌云点了点头,到一亭子内坐下,宫女转身欲走,许凌云却道:“等等,我想求皇后一事。”
宫女道:“许大人请说。”
许凌云沉吟片刻,问:“明凰殿走廊的尽头,左起第七块地砖按下去是个机关,按下去后第三块地砖会翻开,里头有个瓶子,两个杯子,那玩意儿已经没人用得着了,求皇后赏我了成不?”
“这……”宫女有点为难。
许凌云笑道:“里头不是甚么要紧的东西,上面贴了方青余的封条。如果麻烦就算了。”
宫女道:“我去问问,许大人请在这里等。”
许凌云点了头,宫女回延和殿去,许凌云便坐在厅内打开那盒子检视。
里面是一叠银票,一管竹哨,正是许凌云用的唤鹰哨,昔年张慕以西川孙家梅园内名贵竹料削成,那竹名唤焦尾竹,青中带着一抹象牙黄,竟是历经两百年而不朽,时间越长,竹管却越润,犹如附着一层美玉般的油脂。
银票有二千两,足够许凌云置一份产业了。
盒底还压着一根金木簪,那是李效大婚时用过的,一旁还有个晶莹的寒玉胭脂盒。
许凌云知道自己对李效的情谊也瞒不过林婉,林婉本喜欢的不是李效,大家物伤其类,如今许凌云卸职离去,林婉便取了根李效的木簪,赠他留作念想。
寒玉胭脂盒之意则是感激许凌云帮她瞒过了与亭海生一事,圆房之夜又割血染白绢,瞒过了太后。
她什么都明白,许凌云心想。
或许正如亭海生所说,世间总有许多无可奈何之事,不管你知道得再多,有通天的本事,总逃不过这造化弄人。
许凌云摸出怀中的一枚乌梅核,收入寒玉盒内,走到太液池畔,把薄冰敲开一个洞,将胭脂盒,金木簪一并沉进了池底。
池对岸,林婉带着一群宫女与司监走进御花园。
许凌云直起身,笑道:“皇后。”
林婉为人母,昔时恬静娇柔不再,隐约已有了点母仪天下的气质,对着许凌云却没有半分凌人盛气,只远远站着,注视他许久。
林婉叹了口气,道:“许大人。”
许凌云一躬到地,说:“皇后亲自来送,凌云受宠若惊。”
林婉回头吩咐几句,随行的人都在原地等候,林婉一袭暗红色凤袍璀璨华丽,抱着浑身金袍的小男孩过来,那小孩仅一岁多,能行走,却不怎会说话,两只乌黑发亮的眼盯着许凌云看。
“这是皇子?”许凌云莞尔道:“糟了,来时也没准备见面礼。”
林婉笑道:“不用了,说这话做什么,你快走了,想着把他抱来给你看看。”说着把儿子放下,许凌云躬身,双膝跪了下来,牵着那小孩的手晃了晃。
许凌云:“叫什么名字?”
林婉:“李承青。”
许凌云笑道:“好名字,谁起的?”
林婉嫣然道:“扶峰先生。”
许凌云点头不语,承庆瞪着许凌云,满脸不悦,许凌云笑着小心地以手指舒开承庆眉头,那锋锐的折刀眉与李效如出一辙。
“承青,你救了我的性命。”许凌云小声道。
“不。”林婉低声说:“是你救了我们母子的性命。”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小的锦盒,许凌云会意接过,小盒沉甸甸的,便是明凰殿内的玉瓶。
“你打算去哪儿?”林婉道。
许凌云抬眼道:“能不说么?”
林婉笑道:“你若不说,来日万一陛下问起,我怎么回答?”
许凌云:“回江州,我父母家在那里。”
林婉:“你家不是……”
许凌云笑道:“虽被抄了家,却是我长大的地方,对江州风土人情熟,也好与扶峰先生做个伴。”
林婉点了点头:“扶峰先生膝下无子,劳烦你多看着了。”
许凌云:“承青以后就是太子了罢。”
林婉莞尔道:“承你贵言。”
许凌云缓缓点头,起身笑道:“万世基业,铁铸山川,这就走了。”
林婉抱起承庆,与许凌云并肩而行,把他送到宫门,问:“有什么向陛下说的么?”
许凌云摇头道:“不,什么也不必说。这本书送他罢。”许凌云掏出书,交给林婉,便转身在黄昏中出了宫门。
青石板,夕阳流金遍城,宫中一声钟响,内城八门缓缓关上,许凌云形单影只,当夜离开京师,南下江州。
三个月后,晚春时节。
第二场边关大战结束,镇疆大将打了一场漂亮至极的胜战。玉璧关以北,狼山七百里地至黑河的匈奴领土全数沦陷,边关将领斛律科杀敌三万,俘敌万余。
匈奴人第一次召集起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东匈奴王被斩首,狼山千部人人自危,再次集结起十万骑,陈兵黑河北岸,预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虞国大军赶尽杀绝的一场血战。
两百年前李庆成的那一场大屠杀仍历历在目,将黑河染成血河,三年血水不退,两岸紫黑土地五年后爆发的那场瘟疫已被记入史书。
匈奴人率先挑起了战争,如今是还债的时候了。
然而狼山伊克罗部仍作出了最后的努力——数名酋长派出信使,前往京师觐见虞国皇帝李效,提出议和。
朝堂上群臣争论不休,为的就是议和一事,匈奴使节还等在京师外,太和殿上已吵得像个菜市场。
事出突然,李效连折子都没看,匈奴使节破晓时等在城外,林懿与六部尚书已吵开了。
李效刚睡醒,还有点迷糊,较之两年前的浮躁,现已身为人父,多了一份沉稳气质,凡事不急于判断,只先听。
“陛下。”林懿道:“各位大人请先安静,臣有几句话想说。”
交头接耳的众臣停了话。
李效道:“阁老但言无妨。”
林懿:“如今的形势,较之两年前我大虞军出玉璧关时已有不同了。”
李效:“何出此言。”
林懿:“昔时是匈奴人主动挑起战争,这两年内,陛下天子之威震慑四海,我军节节进胜,匈奴一交手便不住退败,自枫山东系山岭退出鹿野,再退进长冬林,而后退向黑河。反观之,我军在黑河南岸留下了匈奴军的一万多条性命。”
林懿总结了一年多来的军情,又道:“匈奴一败再败,不得不退到黑河北岸,最后那场大捷更将东匈奴王当场擒杀。现在他们已经无路可退了。”
李效嗯了声。
林懿:“如今背靠故土,狼山前的黑河,正是千余年前匈奴人的发源地,他们的背后就是东西匈奴绵延近千里的村落。臣斗胆问一句,各位主战的大人,觉得那十万匈奴军是否会像匈奴王的兵马一般,再次败逃?”
李效缓缓道:“困兽之斗。”
林懿沉声道:“退无可退,必然是困兽之斗,我军剩余兵力六万,若强行渡河,匈奴人最后的这点骑兵定会死守狼山,战至最后一人。因为他们无路可退。试想与十万无路可逃的敌人作战,最后一役定不轻松。”
“陛下!臣有一言启奏。”兵部尚书齐尉排众而出。
李效:“且慢,林阁老还有何话?”
林懿:“从大虞十万骑兵出玉璧关的那天起,养征北军固然也耗费了大量粮草,过去的一年间,西川,江州,东海等地共计为征北军提供了一百二十万车粮食,九百万两白银,一百二十万斤铁,这只是一年多的开销。”
“匈奴擅平原,山林游击。”林懿道:“渡河后这场战不定难以速战速决,照目前的情况看,起码还要再拖一年,不宜再战。”
李效道:“求和使的条件是什么?”
亭海生出列道:“回禀陛下,匈奴割让黑河以南八百里地域,并永不过黑河,枫关以北,销骨河以南,枫岭山系尽归我大虞国土。”
群臣动容,若此战议和被接受,李效等于是将北面疆土扩展了近一倍有余,终大虞一朝,自李谋建立政权以来,李效功绩几乎能与当年成祖相比肩。
李效不动声色道:“齐尚书有何话说?”
齐尉道:“陛下,根据军报显示,匈奴本部骑兵已近乎全军覆没,养一支军队,并非挎着长弓佩剑上马便可出战的事……”
李效:“这话孤知道,拣关键的说。”
齐尉丝毫不退让:“陛下,要训练兵法,阵型,游击策略,绝非一朝一夕可成,匈奴铁骑已尽灭,如今聚集起来的,仅是狼山千余部落的民兵。民兵在平原战中起何作用,不如请唐将军说说。”
李效眯起眼,知道齐尉话中之意,这话不是说给他听的,而是给朝中所有不谙军事的文臣说的。
唐思出列道:“齐尚书此言有理。”
唐思扫了群臣一眼,又看李效,李效道:“你说就是。”
唐思:“民兵未经训练,更大部分从未上阵杀戮,匈奴人大部分是猎手出身,然而他们杀的是什么?是野兽而不是人。虽号称十万,但我军一旦渡河,敌方输战力的同时也输气势,没有章法,未经排训,不懂分兵突击与合击,只会简单的包抄,游击。”
“我军开战后,可以预见的是,敌军一定会各自为战,若再分出一部分兵力进狼山突袭他们的部落,这些民兵定会军心不稳。”
“一盘散沙,乌合之众。”齐尉点头道:“此时不赶尽杀绝,更待何时?”
李效没有发话。
林懿道:“陛下,此战因何而起,想必陛下心里是清楚的。”
唐思眯起眼,林懿却向朝臣们道:“各位大人,此战因何而起,你们清楚吗?”
李效沉默时,林懿便道:“自两百年前方青余将军死在黑河,成祖为方将军复仇,集结大军出关,在狼山山脉屠杀了近二十万手无寸铁的匈奴百姓后,我大虞与匈奴便结下了血仇。”
“这血海深仇,延续了近两百年,无从化解,当年的二十万条性命,匈奴人还时刻记在心上。而自陛下登基的十余年前就存在着一个现象。”
“不知从何时起,镇边的部队每月都会率军进入草原,猎杀匈奴,这个规矩名叫‘打围’,不仅东匈奴,就连枫关一代,北疆参知也默许了此事。”
李效道:“这是自成祖年间就已流传下来的规矩。孤记得史书上说过,成祖令唐鸿将军出塞练兵,便用匈奴人头颅计算军功。”
林懿反问道:“陛下是否觉得这规矩尚可接受?”
李效不予置答。
林懿又咄咄问道:“众位大人觉得,屠杀毫无反抗之力的百姓,用他们的头颅来换军功,尚可接受?”
无人应答。
林懿道:“这规矩延续百年后,终被我大虞的一任仁君所废,然而接下来的近百年里,头颅换不了军功,习俗却依旧流传下来,儿郎们没赏,还杀匈奴百姓做什么?取乐!”
“在这一百年里。”林懿说:“只要是大虞的兵士就可肆意妄为,掠夺塞外匈奴人的村庄,劫掠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资,摔死他们的婴儿,奸淫他们的女人,烧他们的房屋。到得近十年来,已演变成凡是大虞人,甚至不需要是士兵,只要是边疆年轻力壮的男子,便可挎上猎刀,骑着骏马,呼朋引伴出塞去找匈奴村落,进行取乐似的杀人!”
“更有甚者。”林懿慷慨道:“他们不将一个村落里的人全杀光,每次前去,挑几个人让他们逃跑,再纵马追上以乱箭射死,或践踏而死。尽兴后回入关内,待得下次念头起了,再去杀人。”
朝堂内一片肃静。
林懿淡淡道:“所以匈奴人会举兵攻入玉璧关,实是被欺压得无法生存下去,人之常情。陛下是圣明君主,自古有言,睚眦必报者乃常人,襟怀博大者乃圣人。”
“陛下若无力与匈奴一战,答应议和乃是情非得已;陛下有剿灭匈奴之力,派兵赶尽杀绝,是为我大虞考虑的贤君;陛下如今已有抬抬手指,便将匈奴人于疆外抹去的威能,却仍放他们一条生路,才是圣君。”
李效开口道:“你的意思是,匈奴人也是人……”
“匈奴人不是人。”亭海生开口道。
李效与林懿都是一怔。
朝臣大觉意外,所有人都料不到出言反对林懿的,竟会是他的得意门生。
亭海生道:“陛下,臣也有一言启奏。”
李效道:“准奏。”
亭海生:“只有一句:匈奴人不是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今天若不赶尽杀绝,他朝卷土重来时,我们便将成为砧上俎,网中鱼。”
朝臣又开始议论纷纷。
唐思道:“亭大人好魄力。”
亭海生躬身道:“此话乃是两百年前成祖亲口所言。”
林懿冷冷道:“成祖杀了二十万人,这些血债,最后俱应在他自己身上,杀戮过多,有伤天和,陛下请三思。”
群臣哗然,林懿此言竟是直议虞国先祖功过,若换了其余人便是拖出午门外杖责的罪行,然而林懿位高权重,又届不惑之年,更是皇后的亲父。
李效当朝以来从未办过林懿。
他注视着林懿的双眼,林懿丝毫不惧,朗声道:“臣罪该万死,请陛下治臣的罪。”
李效眯起眼,心内抑住怒气,冷冷道:“传令东疆按兵不动,传匈奴来使入京暂歇,一月后,待我见过来使再议,退朝。”
当天李效回后宫,换下袍服,眉间仍拧着,李承庆咿咿呀呀地张着手臂走过来要抱。
李效笑着抱起儿子,让他坐在自己大腿上颠来颠去。
林婉转出屏风道:“听说陛下今日在朝中发了火?”
李效沉声道:“没有。”
林婉将李承庆抱起,抱给嬷嬷带走,李效起身,坐到案前,眼望花园内晚春百花齐放,春意盎然。
“北疆军情有新进展,你父想议和。”李效道。
林婉:“早上听母后说了,以陛下的性子,定是想战。”
李效说:“其实他说的也不错。”
林婉淡淡道:“是战是和,臣妻不敢多说,陛下无论如何决策,都是为了大虞这千秋万代的基业。”
李效点了点头,一双凤尾蝶飞进殿来,大的停在墨砚边,小的停在笔架上,一高一低,遥遥呼应,翅膀微微翳动。
林婉说:“年前听爹爹说过,多给外孙积点仁德,想必今日朝上的话,也是一腔真心。没有旁的意思。”
李效道:“知道,孤不疑他。”说着抬指去拈凤尾蝶,两只蝴蝶打了个旋儿,飞出花园去。
李效不知怎地,忽然就想起了许凌云。
“陛下去何处?”林婉柔声道。
李效:“去天牢走走,鹰奴还被关在大牢里。”
林婉:“许凌云已经走了。”
李效:“走了?!什么意思?”
林婉道:“年前江州刺史入京述职,扶峰先生跟着回来一趟,朝母后求了个情,母后隔天就将许凌云赦了。”
李效:“……”
李效在殿前落寞地站了片刻,而后道:“怎也不来说一声?”
林婉:“母后说这种小事……就不必劳烦陛下了。”
李效走了几步,复又站定。
“去什么地方了?”李效说:“该不会被私下斩了罢。”
林婉道:“回江州去照顾扶峰先生了,扶峰先生无儿无女,又无亲戚,近年来身子也不太好了……臣妻亲自将许凌云送到宫门口的,他还抱了抱青儿。”
刹那间新仇旧恨一齐勾起,李效只觉自己已经忘记了许多事,然而仔细一想,两年前的记忆,近得清晰可见,又远得恍若隔世。
李效:“可惜了,还想听听读史。”
林婉起身到书架边取了一物,放在案上,正是许凌云亲笔批注的《虞通略》。
李效:“孤自己翻翻。”
林婉点头出了殿外,晚春百花流瓣飞扬,李效深邃瞳中映出草长鸢飞,胜景繁华,静静翻开了书,逐页找了找,翻到许凌云折页之处。
话说那夜李庆成上了何进的车,张慕随侍,一路回入江州城。
作者有话要说:插播前世之后马上又重逢了
50、 江州城
李庆成本打算进江州府,向韩沧海说明死尸一事,却不提防骤然碰上何进,思来想去,总不能当着何进的面揭穿他。
何进有意谋害自己,定与朝廷有勾搭,万一早已把亲信埋伏进江州黑甲军内,贸然翻脸说不定会连累上韩沧海。
凡事还是步步为营的好,况且方青余还未来回报,不知何进连夜派出去的信使是去何处。
李庆成随口寻了个由头下车,在夜半静巷内缓缓而行。
月落西山,已快到天明时,李庆成在前头走,张慕在身后跟着,脚步无声无息,像头静夜内的猎豹。
李庆成在巷口边停下,忽然转身。
张慕期待地一扬眉,以为李庆成有话想对他说,李庆成却乏味地说:“门关了,连个参详事情的人都没有。”
张慕神色黯然。
李庆成只觉自己似乎陷入了一个十分严重的危机里,江城升平景象下,仿佛有股暗流,在不为人知之处悄悄运作。
李庆成心里很不踏实,遂也不回府,就在街上慢慢走着,天边现出鱼白,江州长街两道店家开了门,街畔摆起早食小市,李庆成寻一处坐下,说:“你也坐,哑巴。”
“前些天不让你跟。”李庆成笑道:“因为我不清楚情况,怕你太仓促露面不好,并不是嫌弃你。”
李庆成点了一碗四个茶叶蛋,两大碗鱼片粥,天色渐渐亮了起来,江州城在晨曦中缓慢醒来,道边人逐渐多了,来往之声不绝于耳。
张慕不动筷,只看着李庆成吃,忽然沉声道:“慕哥也想帮你,心里急得很,想帮你出主意,但我太笨,想不通……”
李庆成听得好笑,莞尔道:“叫得这般亲热,喏,吃罢,赏你的,不用拘礼了。”
张慕静静看了李庆成一会,终于动筷子。
慕哥……李庆成尚且觉得呆木头也会这么自称,觉得说不出的好玩,抿着笑,以调羹拌鱼粥时动作忽然又凝住。
鱼片如玉般洁白,江鱼清淡美味,在胶稠的米粥中载浮载沉,偶有几枚漂亮的虾仁衬托其中,手边摆着一个小小的青花瓷碟,盛了半碟酱油。
侧旁一只手伸来,用调羹盛着,把剥好的茶叶蛋舀到李庆成碗里。
李庆成抬起头,不认识般地看着张慕。
张慕马上尴尬了,似想站起来,又有点坐立不安。
“我……臣……”张慕不自觉地把手在武袍上反复擦了擦,以为李庆成嫌他手脏,正要让店家换一碗时,李庆成却摆手示意无妨,盯着张慕看。
那一刻,他忽然就朦朦胧胧记起了什么,远去的西川,红得似火的枫林,张慕英俊的脸十分帅气,那道绯红的烫痕犹如隔世的猫爪,在他的脸上挠了挠。
李庆成忽然道:“没人的时候,你叫我庆成罢。”
张慕一震,难以置信地看着李庆成的双眼,李庆成的眸子里有种熟悉的神色,然而那光彩仅仅一闪即逝。
“我也叫你慕哥。”李庆成自顾自地笑道,继而低下头喝粥。
“庆成。”张慕看着碗:“你都忘了。”
李庆成淡淡地嗯了一声,问:“你把我从京师带出来的时候,咱们是不是还有些事我不知道的。青哥没对我细说。”
张慕再三衡量,而后终于开了口:“是。”
李庆成莞尔道:“咱们都有些什么事?给我详细说说。”
张慕艰难地咽了下唾沫:“慕哥给你熬了只鹰。”
李庆成:“这个说过了。”
张慕:“枫水化冻,冬去春来。”
李庆成动作又是一停,喧闹的市集上静了下来,嘈杂的旁音似乎一瞬间都尽数离开,只余下张慕砰砰的心跳。
“是啊……枫水化冻,冬去春来……”李庆成的眼睛里仿佛笼着一层梦,那一刻万籁俱寂,耳中传来隔世的轻响。
仿佛天地间一层薄薄的,拦在未知的过去的脆冰叮一声破开,闪烁着熹微晨光飞散。
李庆成若有所思地用调羹拨着碗里的粥。
张慕怔怔道:“开春第一道河虾。”
李庆成侧过头,莞尔道:“油炸的,滋味不错,想起来了,还有山药粥。”
张慕眼中闪过一丝狂喜之色,期待地看着李庆成。
然而李庆成没有再说,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以筷子夹了片嫩滑的鱼片,蘸着鲜酱油吃了。
张慕神色复又黯淡下去,片刻后鼓起勇气,想再说点什么。
“梅花。”张慕说。
李庆成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张慕一脸茫然,这些天来张慕设想过无数次,也回忆过无数次,白天走路在想,夜里翻来覆去地也在想,然而无论想得再多,可能性的范围再广阔——
都不是这样的结果。
张慕已经彻底懵了,他还打算尝试着再说点什么,李庆成却道:“吃吧,平时不是木得很的么,今天怎这么多话?”
刹那长街十里,繁华江城恢复熙攘景象,仿佛一副静止的画再度动了起来。
海东青扑打着翅膀穿过市集,吸引了沿路行人的目光,一个俯冲落在桌上,杯翻碗倒,险些把粥泼了李庆成一身。
“哎!”李庆成马上猴儿似地跳起躲让,一脸郁闷:“安份点成不?”
海东青昂首叫了几声,张慕怒了,揭起筷子就要打,却被李庆成拦住。
店家来换过碗,海东青追着在桌上滴溜溜四处滚的茶叶蛋一跳一跳,啄来啄去。李庆成心中一动,见鹰爪上系着块布条,好不容易抓住它,解下布条。
速来。
——方青余的字。
李庆成自言自语道:“发现什么了?快吃,哑……慕哥。儿子怎么会在青哥那里?”
张慕:“我派去跟着的。”
李庆成笑道:“挺聪明。”说着把早饭三两口吃下,朝店家讨了点生鲜鱼片喂给海东青以示奖赏,便将这灵鹰撒手放出,依旧从集市上飞起,于那金红旭日,万里晴空下照北面出了城。
李庆成抵达北门,见守门军已换了一拨,都穿着黑甲,李庆成随意指了个人道:“你,下来,把马给我。”
那黑甲军认得李庆成,昨日韩沧海出城时正是这二人值巡,当即躬身施礼,牵过军马。
李庆成先上马,示意张慕与自己共乘,提缰几步,忽又拨转马头,回到城门边。
李庆成问:“韩刺史出城了么?”
士兵答道:“刺史大人天明时分就去巡营了。”
那处是个偏门,巡逻士兵不多,大部分还在城内,丘陵下远远传来操练之声,
李庆成又道:“你们忠于韩刺史还是忠于我。”
那两名兵士马上单膝跪地:“愿为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庆成:“韩沧海是我小舅,是我一辈子的亲人,但现在有点私事,不得不先瞒着他,以免横生枝节,两位请暂且替我隐瞒三天,不可对任何人提起。”
一兵士颇有眼色,又道:“刺史大人已特地吩咐过,必须完全听令于殿下,我们是殿下的兵,终生听殿下差遣,刺史大人只是代管。”
“很好。”李庆成终于放下心,不用怕走漏风声被何进得知,于是吩咐张慕启程,二人跟着海东青,朝北面山岭去。
李庆成昨夜只睡了两个时辰,既困又乏,讨来一匹马共骑正想偷懒,于是让张慕纵马,随口道:“我先睡会儿。”
说毕一脚跨过马鞍侧身横坐着,倚在张慕胸膛上,借机睡了 。
张慕策马疾驰,此处近江州最北面,再过去便近司隶,玉衡山脉横亘江北,在司隶与江州之间拦起了一道天然屏障,自古有“玉衡破云裂天下,百万雄兵出江州”一说。千年前中原分裂为南北两朝,南朝拥梦泽诸州,北面倚匈奴之威,两朝相持不下近百年,最终一位帝君在江州点兵,率领大军过玉衡关,一举平了北境八州,奠定中原一统的万世基业。
玉衡山山腰并不险峻,半山间到处都是梯田,然而转过寒江峡谷后,壁立千仞拔地而起,山顶穿云,不见雁来雁归,乃是一道天险。
张慕于山脚穿梭,见海东青投入峡谷,依稀凭着当年记忆抄羊肠小道而行,寻不太颠簸的路走。
李庆成酣睡时不自觉地紧紧搂着张慕健腰,侧枕在他肩前,陷入了一个绵长的梦境。
梦里亦是单骑孤马,落日如血,天地间满是飘絮与战火,飞灰。
张慕一骑离开西川葭城,身前亦载着李庆成,他的臂膀有力可靠,胸膛宽阔沉厚,一年前的寒冬,李庆成仍落下咳嗽的后症,裹着厚厚的兽裘,脸上现出不健康的红润,终日昏昏而睡。
他在张慕的马上穿过西川古道,过汀城而不入,沿途驰向枫关,前去挑战那全然未知的将来。江面万里封冻,他们小心地纵马而行,过险峻地势时张慕便翻身下马,让李庆成骑在马上,小心地牵着马在崎岖山路间行走。
夜中枫城沿路驿站已撤,他们在废墟中生起一堆火,相依为命地坐着。
张慕从不说话,他有太多不懂的,也有更多不会的。
他不会就是不会,不像方青余般,站着想个一时三刻,便能巧妙避开两难的抉择,绕道而行。
张慕则每当碰上一堵墙时,都尝试着以蛮力撞过去,若那堵墙的坚固超乎于他想象之外,也不知绕路或后退,便沉默地在墙前站着。
梦里金戈铁马,销骨河被鲜血染得通红,那是李庆成亲手留下的仇恨,匈奴人的生命,枫关将士的热血与呐喊,铺天盖地的火箭,永恒的深夜,此起彼伏的狼嚎,交织成一张网,朝他扑了过来。
李庆成猛地惊醒,满背冷汗,张慕驻马于一个峡谷前。
“怎么了。”张慕担忧地问。
李庆成喘息片刻,摇头道:“没事,继续走罢。”
马匹进了峡谷,李庆成眼中多了几分复杂的神色,枫关之战里那流水般的回忆朝他涌来,令他难以置信,仿佛是另一个人犯下的罪行,与他毫无干系。
然而他的内心却仍有一个声音在隐约响起,满地焦油,死尸,千里平原上烈火与战争的残酷场面,似乎调动起他全身的情绪,父亲嗜战的血液在他身体中流淌。
杀一为罪,屠万为雄。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第26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