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节
名士 作者:雾十
第55节
感谢“楚昭羲”亲每章都会有的地雷,1个
感谢“dter”亲每章都会有的地雷,1个
感谢“我已”亲每天都会有的地雷,1个
感谢“谰言”亲隔一天有一个的地雷,1个
感谢“贺城安”亲又扔了1个地雷
感谢“上穷碧落下油锅”亲又扔了1个地雷
☆、第206章 古代二百零二点都不友好:
卫玠觉得这事对常山公主不公平。
常山公主却说:“哪里来的那么多公平或者是不公平呢?”
若公平,为什么一定要男主外,女主内?若公平,为什么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女子却连和离都要被人指指点点?若公平,为什么皇子天生就可以为那把椅子拼个你死我活,公主却只能成为联姻的工具?
她们如今享受到的,已然是先辈们好不容易才争取来的地位,她们能做的唯有替后世争取更多的自由。
不只是学如逆水行舟,人生也是,都不过是不进反退。
常山公主先声夺人,唬的卫玠一愣一愣的。幸好,来之前有阿娘王氏提点,卫玠倒也不至于哑口无言。他说不过常山公主,却也不想就此罢了,所以他绕过了常山公主的话,坚持按照他的套路来:“那舅母可曾想过陛下为何到如今都没有论功行赏?”
战争之后的第一件事,往往都是论功行赏。不论是戏文里,里,还是现实中,都是这么做的。
晋惠帝却再一次不走寻常路了一回,他先审判了战争犯。
给出的理由也还算站得住脚,一方面是皇上重伤未愈,没办法上朝,如何给予赢家最大是体面?另外一方面则是不清算好了胡人犯了多大的错,又如何来算功臣立了多大的功?
但这种表面上的理由只是为了堵住别人的嘴,真正不这么做的理由其实不过一句——皇上不乐意。
那皇上为什么不乐意呢?
“陛下有颗稚子之心,对舅母又一腔孺慕。在舅母救了洛阳那么多百姓之后,却让他惩罚于您……这样的事,陛下是断然不会做的。不仅如此,陛下还坚持论功行赏的时候必须第一个说您。若不能如此,他宁可拖着。说到做到。”
换言之,若常山公主不受赏,那其他人就只能眼巴巴的等着。
常山公主可以高风亮节的把自己的功劳推出去,却肯定不忍心耽误了别人的前程。特别是这些功劳里有很多都事关她在乎的人,公主集团,卫王两家,几乎就没有和她完全没关系的。这也算是常山公主一个不大不小的弱点了,你怎么欺负她,她都能以柔克刚的硬抗下来,但若因为她连累了别人,她就怎么都受不了了。
常山公主百转愁肠,最后只能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你阿娘教你的?”
卫玠没承认,也没否认。
这个世界上能让常山公主退步的,其实不是卫玠,而是卫玠的阿娘王氏。那才是常山公主真正的心肝肉,是常山公主过去长达十几年孤独岁月里唯一的快乐。
“舅母,你就可怜一下我二兄(枣哥)吧,他远走益州这么多年,为的不就是有朝一日能功成名就的回来嘛,这眼瞅着就要实现了……”
常山公主佯装嗔怒:“那好啊,我这就去给你二兄求,绝口不提拓跋六修。”
“……也、也不能完全不提啊。”卫玠对自己的救驾之功是没什么想法的,他更在意的是其他人。好比卫璪多年的期盼,武贤法师的扬名,以及拓跋六修当年用代王之位换了他如今的侯爵,他也想为拓跋六修做些什么。
“啧。”常山公主抬手,虽然看不见,却也准确无误的点在了卫玠的额头上。卫玠皮肤娇嫩,一戳便是红红的一片,看上去好不可怜。
可是……常山公主她看不见啊=v=
“况且舅母一心为了其他公主,可曾问过其他公主的意愿?阳平公主的性格您又不是不知道。”卖队友得来的地位,以阳平公主的傲气,是绝对不会要的。
卫玠的话还没说完,阳平公主的拜帖已经到了。
“您看吧。”
最终,卫玠起到了一个传声筒的作用,把两边都不方便明着讲出来的话,来来回回的商量了好几次,这才酌情安排出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晋惠帝终于一脸病容的上了朝。
上朝的太极殿倒是保留的好好,常山公主再为了装下难民,也断然是不会动这地方的。
卫玠穿着赶制出来的五时朝服,第一次在天还未蒙蒙亮的时候,就被婢子叫醒,随祖父、父亲、兄长等一大家子人,一起上了朝。在微凉的清晨,随朝臣走过一道道朱红色的宫门,看遍古老而沧桑的历史。宫檐上的五脊六兽庄严肃穆,鼻梁上的彩壁雕梁画栋,用不一样的身份去看待它们,总能体会到不一样的心境。
上朝的学问有很多,卫玠有家人带着,又从小耳濡目染,到也不怕闹出什么笑话。他唯一需要担心的,只有他那弱不禁风的身子能不能扛得住漫长的上朝路。
别觉得卫玠夸张,要知道,太极殿仅三座殿基的占地面积达就多达八千平方米。更不用提外围布局严谨的回廊、院墙等附属建筑,那是必须生生走过去的,也就卫老爷子等老臣得晋惠帝体恤,有在宫内乘一段代步工具的资格,但也就是一段而已,到了太极殿的第一道门时,除了皇帝,哪怕是虚岁七岁的太子都得下来自己走。
简直没人性。
以前卫玠入宫,都有嵇绍或者皇后做主,早早的派人去接体弱多病的卫玠直接入后宫,如今身为大臣的卫玠,却是没有了这样的特殊待遇的。
不仅卫玠自己担心,他身边的人就没有不担心的。
卫王两家能上朝的人,都在隐晦的朝卫玠看来,连卫玠身边与他同品级的文官也是心惊肉跳,仿佛卫玠随时都会晕过去。卫家三郎的身子骨弱,在京中也算是出了名的了,再加上他之前还有一晕晕两年的前科,谁不害怕?
幸好,万物草还是很给力的,卫玠的鼻梁上只出了一层薄薄的汗,就帮他挺到了太极殿东堂。
太极殿分正殿、西堂和东堂。
正殿只有新年朝会、皇帝登基这种大事才会用到,东堂才是召开日常朝会的地方,比去正殿能少走不少路,谢天谢地。
大家停下的第一件事,就是集体齐刷刷的回头看卫玠。
只看到一个弱不胜衣的羸弱美人,头戴进贤冠,身穿五时朝服,佩水苍玉的站在那里,明明穿的是一样的衣服,穿在卫玠身上却偏偏立时就有了一种卓尔不群的渺渺仙气,连那块水苍玉都显得仿佛是无上之宝,引人垂涎。宽大广博的袖袍卷起的是名士风度,晶莹剔透的汗水滑过的是如瓷肌肤。卫少傅年少有为,才华出众,逆着光,迎风而立,端的是翩翩君子,优雅贵气。
不少人都在暗暗感慨,当年的何郎傅粉,也不过如此了吧?出了汗,美人只会更美、更白,显出一种色转皎然的惊心动魄。谁家璧人的称赞,当真不是谁都能受得住的。
王济是武官之表,站在最前列,既骄傲又闹心。骄傲的是卫玠的出众,王济不曾见过兄长王尚上朝时的样子,但王济觉得只看卫玠,就足以想象那是何等的盛况;闹心的则是众人的围观,看什么看,再怎么看,我妹子也不会成为你们家的!
拓跋六修在这点上是和王济保持着高度一致的,只恨不能把卫玠挡住了不让除了他以外的人看到。
幸好围观的时间不久,因为东堂里的晋惠帝也迫不及待的想看到卫玠。既然大臣已经到齐了,那就不要耽误时间了。早朝,走起!
上朝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大家一起恭请圣安,关心一下晋惠帝的身体恢复情况。
晋惠帝想哭,难受,他一点都不好,伤口愈合时奇痒难耐,还不能吃太油腻的东西,他都生生饿瘦一圈了,咳,虽然瘦的不太明显。但是嘴上,晋惠帝还是必须绷住了一张好皇帝脸,表示劳爱卿们操心了,朕很好,咱们来说正题吧。
然后大家再一次劝皇帝保重龙体,带病上朝真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呀,巴拉巴拉。
互相恭维完了,卫璪就一步上前,开始了他准备了数日的报告,从洛阳城的损失,一路说到了如今的恢复情况。钱是个好东西,不管是无偿帮助没办法自力更生的老弱病残,还是以工代赈救急壮劳力,都离不开钱。而晋惠帝这二年因着海外的金银矿……最不缺的就是钱。
胡人打砸抢烧,在洛阳城内肆意妄为,这没错,但损失的大多是世家的底子,皇帝的钱都在皇宫里,是半点没有损失。
因着这个话头,晋惠帝终于有了切入口,大谈特谈起了保住了如今这一切的常山公主。
这种时候,就没有谁敢说常山公主半句不是。
除了她自己。
入朝为官多年的阳平公主,代常山公主出列陈情,不止常山公主请罪,当日做主同意了放世家和百姓入皇宫的所有公主以及太后,一并都由阳平公主代为请罪。
晋惠帝按照事先排练好的戏份,故作为难,等着看群臣的表现。
大部分人都很矜持,不敢在这个刚刚被救下的时候过河拆桥,说的都是公主们的好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公主们又何错之有?但也有老学究觉得这些公主们说的也不无道理。若没有她们这般的自作入住,也不会有如今皇帝一家要委屈的住在一起的情况,哪朝哪代的皇帝能有晋惠帝这么没有体面的?
晋惠帝没说话,只等事态一再发酵。
终于,有人暗搓搓的表示,不如功过相抵吧。
话看似是解围的好话,却也实实在在是诛心之言。怎么就能功过相抵了呢?公主们立的是什么功?又犯的是什么错?这就相抵了?甚至还有人提出要收回兵权,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公主们掌握兵权时的可怕。
这就实在是太不要脸了。
说完这话,不等公主们反应,几个老臣已经很是不满的皱起了眉。他们奋斗了一辈子,要劝有权,有钱有钱,如今求的不过是个名垂青史的好名声,又怎么会赞同这么无耻的言论。常山公主早就算到了这些,她怕的一直都是这些老臣退下去之后的事情。所以,她才想着要在这些老臣还要脸面的时候,就把事情撕扯开的说清楚。
大佬们不满了,后辈们自然只能偃旗息鼓,不敢再上蹿下跳。
晋惠帝见火候差不多了,在加上看到了来自嵇绍给他的信号后,终于在咳嗽了一声后开口:“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如何相抵?爱卿不如给朕说说。”
这时候谁又敢来争这个表现?
见没人说话,晋惠帝这才继续:“依朕看,有错就该罚,但有功也该赏。”
怎么罚?很简单啊,谁破坏,谁修补。公主们做出的决定导致了皇宫毁败,那就公主们自掏腰包来修好了。常山公主觉得自己是长辈,是主犯,有损皇家脸面,那就罚她多写几封信给泉下有知的列祖列宗以及满天神佛,把真龙的脸面找回来。
这算是皇帝的家事,朝臣们自然不敢有意见,不管是罚轻了,还是罚重了,那都是皇帝自己的事情了。
重吗?其实也蛮重的,修葺皇宫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但是架不住公主们人多啊,当初海外市场的开拓都有她们的一份,如今已经到了收获期,修葺皇宫虽然要出一大笔钱,却也不至于伤筋动骨。她们此后甚至还可以借此哭穷。
惩罚说完了,接下来就该赏赐了。
这也是群臣之所以愿意忍让的因为,这群人精就没有不知道晋惠帝的意思的,得赏了常山公主,其他人才有份。自持有功劳的,又有哪个会愿意在这个时候拖延自己的赏赐?争辩公主的是非好歹,害的不是别人,是自己。没谁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对公主们的论功行赏之后,果然群臣们的也一并来了。
基本是人人有奖,该升官的升官,该封爵的封爵,该得名的得名。公主们没给钱,也没给权,却给了一个万民碑,就立在洛阳皇宫外面,用以表彰她们的功绩,受万世敬仰,她们最需要的社会地位就像是做了火箭,蹭蹭往上窜;王济封无可封,蒙荫了儿子;卫老爷子类比;卫璪年纪轻轻,就成了二品大员,比他老子官位都高;武贤法师还俗,封了武将,成了第一个入朝的世家女;卫玠的太子少傅是之前就决定的,救驾之功真正为他换来的是兰陵公的爵位,公侯伯子男,卫玠已经站到了爵位的顶端;拓跋六修还是封了代王,统领已经被统一了的鲜卑各部……
等等等,不一而足。
虽然让卫家和王家独领风骚了,但其他人也不是只能跟着喝汤,好歹有点肉渣,最主要的是对海外开采的进一步盖章划分,有钱又有利,人人都喜笑颜开。
然后,真正的点睛之笔来了:“爱卿们对此可有意见?”
自然是没有人有的。
很好,那就写在一张圣旨吧。
啊?
终于傻眼了。
晋惠帝继续真傻充愣,张口表示,一件事自然是写一份圣旨的,大家想传给后人,也不要怕,朕后面会给大家发下去副本的,等洛阳城的事情了了之后。
为什么要如此?因为皇上也没钱啊,你们以为重建整个洛阳城很容易吗?纸张很贵的好不好?绢布更贵好不好?有浪费这么多圣旨的材料,能给多少百姓换成麻布做冬衣啊?太后、皇后早已经做出表率要再次缩衣节食,各位大臣爱民如子,不会如此不懂事吧?
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皇上这意思就是,你们要想得到奖赏,就要连着对公主们的“惩罚”一并认下,今日事今日毕,来年不可翻旧账。翻账了就一拍两散,比奖励还回来。
同意吗?
当然是只能捏着鼻子同意的。怪不得皇上的赏赐是如此的恰到好处,让人拒绝不了呢,这根本就是个鱼饵,愿者上钩。
胖头鱼们不仅排着队来咬钩,还要一个个的感激涕零,表示陛下圣明。
一桩有可能发生在未来的危机,就这样无形的被解决了。
而真正的重头戏,才真正开始。战争之前的佛道之争,并不会随着战争的结束就莫名其妙的握手言和,《老子化胡经》还□□裸的摆在那里呢。
作者有话要说: 报告组织……蠢作者这个战五渣肠胃痉挛了_(:3」∠)_但是她这个傻逼,前几天还以为是这次旅游赶上大姨妈,所以大姨妈完了也多疼了几天……今天才去医院化验,得出了正确结果……
坏消息是,大概更新时间没办法恢复了,白天要去推拿和热敷。
好消息是,这文快完结了,蠢作者应该能坚持更新到完结。不过番外要等一些日子了。爱泥萌,么么哒。
☆、第207章 古代二百零三点都不友好:
每逢国家遭受大灾大难,宗教必然大兴,这是个但凡看过历史的人都能发现的问题。
这种现象很好理解,当现实变得异常艰难、仿佛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自然而然的就会去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借以来逃避现实。
在这方面,天主教和佛教占着天然的便宜,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教义的终结都在于虚无缥缈的未来。
天主教讲究只有好人死了才会上天堂,佛教讲究这辈子积德行善来世才能享清福。这都是没有办法证实的,但是听起来又异常美好的事情,就像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自然会有大把的信民。引导百姓积极向善,忍受当世艰辛,又恰好符合了执政者的需求,两者一拍即合,慢慢发展成世家三大宗教,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而道教主张修的是这辈子,什么得道升仙、破碎虚空,在看不到的来世面前,总显得有些弱势了。
道教不服,作《老子化胡经》来扳回场子,其实也是人之常情。
事实上,佛教在汉朝刚刚传入中原时,依托的也确确实实是道教,只是后来发展到魏晋,佛教利用玄学在世家中站稳了脚跟,便不屑于继续跟着道教当小弟了。
曾也有人试探性的问过卫玠,是站在道一边,还是站在佛一边。
卫玠只是笑了笑,没有给出答案。因为显而易见的,他……是个无神论者。作为受过二十多年现代教育的中国人,他对宗教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认知——你有信仰的自由,我有不信仰的自由,我尊重你的信仰,也请你尊重我的不信仰。
我不会没有教养的仅仅因为你信仰什么,就耻笑你,也请你不要因为我不信仰什么,就耻笑我;我不会诅咒你信仰什么就会下地狱,也请你不要说我不信仰什么就会下地狱。
不管是佛教,还是道教,在卫玠看来,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一定要争个高低呢?
佛教说因果,教人向善,这很好;道教修己身,与世无争,这也很好。为什么一定要污蔑对方是伪教,说对方没有自己好呢?
可惜,这只是卫玠一个人的想法而已。
佛道两边的信徒,明显没有卫玠这么“看得开”,宗教之争到底有多难化解,单只看如今的能人们都争先恐后的要去审理几个藩王勾结胡人一事就能看出,他们宁可得罪皇室、得罪藩王,也不想和宗教信仰正面肛。
卫家秉承一惯的中庸之道,继续走着坚决不参与的中立道路。
没人敢用这种事来烦德高望重的卫老爷子;卫父是个书法痴,和他说佛说道,最后总会被他转到写经书的人用的是哪种笔法;卫璪为了洛阳城的灾后重建操碎了心,因为这份“甜蜜的负担”脾气渐长,谁敢浪费他的时间,那就是不想修自己家的节奏;拓跋六修最蔫坏,谁要是敢拉着他站队,他就敢给对方灌一脑门子萨满;至于卫玠……
卫玠只要一笑,对方就什么都忘了。
卫玠本身也很低调,又因为想把更多的钱用在百姓身上,已经很久没出席过什么铺张浪费的诗酒宴会了。如今的卫少傅生活很简单,暂住的家——皇宫——辟雍(皇子学校),三点成一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太子圣贤书。
但是卫玠没想到,佛道之争已经闹到了年幼的太子这里。
“老师觉得佛如何,道如何?”太子恭恭敬敬的求问道。
太子伴读卫崇,恰在此时迷迷糊糊的从桌案上起来,手里抓着毛笔,脸上有着睡痕,一副大梦谁先觉的懵懂,呆呆的看了眼自家三叔,又看了看小伙伴太子,然后稀里糊涂道:“我觉得点心最如何。”
卫玠:“……”
太子:“……”
太子虽然比卫崇年幼,却反而是照顾卫崇多一些的那个,他一边习以为常的给卫崇擦口水,一边道:“再忍会儿,马上就有人来送了。”
卫玠忍俊不禁,倒也没罚卫崇。卫崇在课堂上睡着,也是事出有因,要不是昨晚枣哥耍酒疯大闹他们暂住的繁昌公主府,卫崇也不至于如今这么困顿。卫玠很是耐心的哄了兄子几句,并在心里盘算着回去定要和嫂子好好说说枣哥对卫崇的不利影响。
因着卫崇打岔,过了好一会儿,卫玠才有空细问太子:“殿下怎么突然有此一问?”
“妹妹最近经常梦魇。”太子低头,难过道,“有人说要母后去拜白马寺,却也有人说白云观最灵验。”
卫玠昏睡前,皇后再次有孕,生了个小公主。在洛阳之劫前,净检法师入宫看了眼小公主,也不知道说了什么,皇帝一家搬去北邙时,就没带上公主,只秘密把她送到了齐云塔。胡人入侵的时候,净检法师及白马寺内的武僧护住了佛门清静之地,自然也就保证了小公主安然无恙。后来皇帝大驾回宫,皇后终于得以母女团员,把小公主给接了回来。
但是如今听太子的意思,小公主人是回来了,精神可不算好。
“这个时候应该召疾医吧?”卫玠最烦的套路之一,就是孩子有病,不找疾医,却要找什么鬼神、夫君,在这种时候他们能顶什么用?
“召了,没用。”
皇后不是那种拎不清的人,正是因为连疾医都束手无策,她才慌了神。
“我让晋江疾医再去看一下。”卫玠不是不信宫中的疾医,而是觉得晋疾医那个狐狸脑子更精明些,说不定能看出什么玄机。小公主这病恐怕不是意外,而是。正赶上佛教之争再一次白热化的当口,小公主就得了治不好的怪病,天底下哪里来的那么巧的事儿!
太子再一次恭恭敬敬的道谢:“劳老师担心了。”
“除了公主的病,还有其他人在殿下面前嚼舌头了吧?”
太子的头低的更低了:“什么都瞒不过老师。”
佛道想要得到支持,最先要攻略的就是天下第一尊贵的皇室。见卫家这条通天路走不通,自然要找其他人。在皇帝、太子身边伺候的,可不止卫家一家,只太子的伴读,就足足有八个,皆出自世家,都是大家族的嫡子亲孙,家世最差劲儿的一个,祖上都出过九卿,卫崇是其中最傻的,只知道吃好玩好。
“他们说了什么,殿下可曾记得?”卫玠一点点的诱哄着太子复述他听到的。
太子对卫玠自然是知无不言,把他听到的那些乱七八糟的都说了出来。内容到也没什么新意,有支持佛道的,也有支持道教的,谁家都没少安排棋子。
没了藩王们搅浑水,想要平息这场事端,也不容易。
这逼得卫玠想不下场都不行了。
当然,在此之前,最重要的还是别让太子小朋友如今小小年纪就被教坏了,移了性情,卫玠问:“殿下觉得谁说得对呢?”
太子想了想,在卫玠鼓励的眼神里,大胆的说了句:“那要看谁更有用。”
很好,这位估计也是个无神论者了。只是年纪太小,还不明白什么叫无神论。又或者可以说,太子司马顼是个天生的政治家,在他的眼里没什么特别旗帜鲜明的对错,只有可不可以利用。
“若是、若是他们能平衡就好了。”太子又补了一句。
太子不想灭佛,也不想抑道,他还需要它们来确立他的君权神授呢,但他也不想谁一家独大,最好能玩一把制衡。
这是不少明君都会干的事情,在他们在位期间,对宗教其实是没什么明显的倾斜性的,如果有,那一定是他用的到这边,又或者是那边威胁到了他的统治。
就拿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来说好了,她之前的几任唐朝皇帝重道,但是她本人却没办法得到道教的支持,所以她疏远了道教,转而扶持佛教。可若你说她信仰佛教吧,她也没那么信。后来她又转而支持了道教。说来说去,不过一句——为政治服务。
太子很害怕他这样的想法被卫玠否定,因为他身边没有人会这么说,但他就是这么想的,不管是佛教还是道教,都是好的,他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选一个出来?
幸好,教太子的是卫玠,这么不敬神佛的大逆不道之言,也就卫玠会说“殿下说的正是”了。
被夸奖的小太子的脸红扑扑的,很是开心,他如此表现,不只是因为他被夸奖了,还因为夸奖他的是卫玠,也因为终于有人能让他畅所欲言并且懂他。
晋江疾医入宫不过半日,就不负卫玠所托,查到了真相。
小公主没病,纯粹是被人吓的。公主年幼懵懂,动乱时藏于齐云塔,得比丘尼们照顾,心生亲近。但是当时齐云塔内不仅有比丘尼,还有受到庇佑的道姑。胡人来袭时,佛道为了生存,小小的合作了一把。不过等共同的威胁没了,他们又闹开了。
但小公主不懂,她对比丘尼和道姑都是一样的喜欢,最近却偏偏有照顾她的奶娘逼着他一定要喜欢一个,厌恶一个。小姑娘不怎么会表达感情,但性格倔强,咬死不说,精神压力太大,这才被逼的日日梦魇。
小公主不懂这种来自大人故意为之的精神虐待,晋疾医却一眼就看明白了那恶心人的套路,回来就和卫玠什么都说了。他性格凉薄,却也见不得别人这么磋磨一个孩子。
“你可有什么办法?”
若放在以往,卫玠未必有办法。但恰好这日和太子聊天时,让卫玠想到了武则天,又让他回想起了他远在魏兴郡时那一闪即逝的灵感,如今正好可以给小公主和太子找回场子。
即便卫玠和小公主并无交集,他也看不下去有人这么欺负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
但是有人却比卫玠更快——拓跋六修。
太子上学,一日文科,一日武科,劳逸结合,这是卫玠想出来的,晋惠帝只会举双手赞成,表示很好很好,顺便大方的也给了拓跋六修一个能够教导太子的虚衔。
这位新晋的太子太师,在听到有人再一次在太子耳边鼓吹佛道之争后,当机立断,把争辩的几个伴读都给拿下了,表示他不听对错,各打五十大板,管你是佛教还是道教,一律严惩。日后谁若再扰了太子学习,当以此例,绝不放过!
皇后在卫玠悄悄给递了消息后,也借由拓跋六修的动作来了灵感,不管伺候公主的是谁,但凡敢当着公主的面争论这些的,都算是教歪了公主,先打了再说!
卫玠没处施展,有些心塞,他问拓跋六修:“你怎么知道我要做什么的?”
“‘自今僧及道士敢毁谤佛道者,先决杖,即令还俗。’这武则天的旨意,还是我说给你听的。”
武则天虽然捧着佛教,却也不想因为它们之间的争辩动摇国本,便干脆禁止了佛道互相诋毁。不管是谁说对方的不是,都一律打一顿,然后严令其还俗。
就问你怕不怕!
只能说,武皇威武。
有些时候吧,就是该这样的霸气,既然暂时说不通,那就不用说了,先各自打了板子,当你们都被打的闭嘴了,我再说。
拓跋六修无奈的亲了亲卫玠的脸:“这办法好是好,但是过于霸道了,不利于你在太子面前经营的君子形象。所以,夫人有事,就让为夫服其劳吧。”
卫玠先是高兴于拓跋六修对他的了解,又是感动拓跋六修对他的细心,然后就是……:“谁是夫?”
拓跋六修,你这是要上天,还是准备和你的右手过一辈子?!
作者有话要说: 佛道之争还没完,明天继续。武则天的很多决策……真的好霸气,典型女强爽文流,好想写她啊啊啊。
感谢“白羽浅浅”亲每章都有的地雷,2个
感谢“楚昭羲”亲每章都会有的地雷,2个
感谢“dter”亲每章都会有的地雷,2个
感谢“我已”亲每天都会有的地雷,2个
感谢“小藝射日”亲每天都会有的地雷,3个
感谢“谰言”亲隔一天会一个有的地雷,1个
感谢“落覨”亲又扔了1个地雷
感谢“跃然”亲又扔了1个地雷
感谢“知了”亲扔了1个手榴弹
感谢“微微笑”亲扔了1个地雷
感谢“二丫”亲扔了1个地雷
感谢“洛落”亲扔了1个地雷
感谢“20650354”亲扔了1个地雷
☆、第208章 古代二百零四点都不友好:
拓跋六修觉得,以如今的发展来看,他大概是要和卫玠的右手过一辈子了。
最心酸的是,就只得了这片刻的欢愉,他都是偷笑的,因为他如今连卫家的大门都进不去。
王氏以卫家暂居繁昌公主府、不敢给公主添麻烦为名,在这个百废待兴的紧要关口,谢绝了一应的访客登门。从大局上来看,王氏这一深思熟虑的举动是很有远见的,为卫家在朝为官的男人们省去了不少麻烦,但是却也让想要成为卫家一份子的男人们愁苦了一张脸。
拓跋六修觉得自己与石勒同病相怜,石勒却并不这么觉得。在终于奉命押解着荡阴城内的要犯回京复命后,石勒可是堂而皇之的去了公主府拜访的。
“我不是客,我永远都是当年那个得公主造化,被三郎君赏识的卫家马夫。”
为了见卫家嫡小姐一面,石勒是什么话都说的出来的。而这般谦卑到仿佛把自己打进了土里的话,也让当家主母王氏实在是冷不下脸去把石勒拒之千里之外。所谓英雄不问出处,王氏对知根知底的石勒,还是有着不错的印象的。如果对方没把她女儿骗去,她大概会更喜欢他。
“连石世龙的待遇都比我好!”拓跋六修圈着卫玠,表达了一腔的委屈,这种时候他也不要什么闷骚的人设了,会哭的孩子才有糖吃,“看他那小人得志的样子!”
卫熠还俗做官后,在家里还是一贯的说一不二,没人敢真的为难石勒,给卫熠没脸。
石勒与卫熠同进同出,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的关系似的。这也让当年不少准备看卫熠笑话的人惊掉了下巴。石勒如今圣眷正隆,又立了大功,谁还记得他曾只是个卫家下仆呢?而且,哪怕记得又如何?人都是很现实的,大家看的是现在。石勒以一介草根之身,拼出了这样的身家,有了这样的本事,还对卫熠伏低做小、忙前忙后,喜欢之情浓郁到仿佛都能从眼睛流出来,怎么不叫人羡慕嫉妒恨呢?
她卫熠何德何能?都是“老姑娘”了,还动辄就喊打喊杀的像个母老虎,整日抛头露面不说还当了官……石勒到底是有多眼瘸才能把这样的卫熠当宝?
但不管羡慕嫉妒恨的人如何咬碎了一嘴银牙,卫熠依旧是京师贵女圈的独一份,风头无量,不仅石勒喜欢,有不少世家公子也是暗生倾慕。有时候男人就是这么贱嗖嗖的,你对他再千依百顺,也阻止不了他想要跪着叫别人女王大人。
卫玠为姐姐高兴,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拓跋六修和石勒暗中较起了劲:“我怎么记得你俩之前关系挺好的?”
那是建立在我俩都不被你哥待见的基础上!拓跋六修默默的没说话,只是更加搂紧了怀里的卫玠,他们维持这个姿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他就是完全不想放开,他轻轻地咬了咬卫玠的耳廓,低哑着一副天生的好嗓音道:“今晚别回去了。”
这已经不是暗示,而是明示了,结合再一次起立敬礼的某物,效果立竿见影。
媳妇儿能够如此主动,卫玠也很开心的,他也想进行最后一步的盖章确定拓跋六修是他的所有物,但是夜不归宿……
“再给我一段时间,我保证,一定说通阿娘。”
拓跋六修就知道是这么个结果。他真是恨不能造一架时光机,回到还在魏兴郡的时间段,抽死那个想着要和卫玠慢慢来的自己!
“那再来一次?”拓跋六修只能尽可能的找补。
卫玠想着,有个总想榨干他的小妖精媳妇,也是既甜蜜又无奈的事情啊,然后他就主动转身,捧着拓跋六修的脸,深深的吻了上去。
欲望高涨,呼吸变粗,“卫小郎”也有点难耐了。
等卫玠回到家里的时候,他不可避免的换了身衣服,天色已经彻底黑了下去,再次偶遇王澄世叔,可喜可贺,他终于穿上了衣服。看来之前与胡人的遭遇战,真的是把他吓的不轻,据说他还求了王济,想找到戒了五石散的办法。
拓跋六修挺喜欢王澄的,因为王澄见面,和他们打招呼时,是这么说的:“哟,小两口这是月下漫步呢?”
对于性格荒唐的王澄来说,两个男人一起过日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他甚至觉得这大概就是他从小就喜欢卫玠这孩子的原因,除了那张巧夺天工的脸以外,卫玠还很有个性!对他的胃口!做人嘛,自己开心最重要!世叔看好你!
卫玠哭笑不得的送走了王澄,这位还真是……与众不同呢。
拓跋六修坚持把卫玠送回了公主府,生怕出一丁点的差错。卫璪奉命在门口等弟弟,看着两人那磨叽劲儿,撇撇嘴,忍不住道:“你们再坚持一会儿,就可以结伴去上朝了。”
卫玠这才与拓跋六修分别,回了家。
王氏还是过去那副模样,知书达理,温婉大气,唯有眼角又爬上了几道永远也褪不下去的属于岁月的痕迹。她全然没问儿子今日为何耽误了这么久,只是问他:“可要吃点东西?我一直让人在小灶上给你煨着汤呢,莲藕老鸭汤,你一向喜欢。”
卫玠哪怕已经吃过了,也不想辜负阿娘一番好意,点点头:“那就来一碗吧,正好我也有点饿了。”
卫璪把弟弟全须全尾的交到母亲手上,本已经算是完成任务了,但是一听有老鸭汤,就迈不动腿了。这老鸭汤还是他在益州做官时,和当地人讨来的一道清补佳品,养胃生津,醇香浓厚,顿的时间长了,就会白的像是多洒了一层牛乳,香气扑鼻。经过婢子阿钱进一步的改良,变得更符合了卫家一家的北方人口味,汤香味美,还滋补养生。
王氏笑骂:“平时我就短了你这一口吃食?”
“那不一样。”卫璪痴缠,更多的也是想逗王氏开怀。虽说王氏早些年就已经认下了自家小儿子是个断袖的事实,可终究是意难平。凭什么他们家样样都好的幺子,要找拓跋六修那么一个丑家伙呢?
大概卫玠早就忘记了这个设定,但其他人却不可能忘——在这个时代的审美里,拓跋六修真的蛮丑的。作为这个集体颜控的时代的一份子,王氏也不可避免的喜欢好看的东西。看着儿子断袖断在那么丑的人身上,王氏觉得身为人母的,就不可能不堵得慌。
教了儿子君子六艺,教了儿子做人为官的道理,怎么就偏偏忘记培养一下他的审美了呢?
在这种问题上,卫玠还是坚定不移的站在拓跋六修一边的:“阿娘,六修挺好看的。只是如今不大流行他这种威武的长相了。兴许在未来他就变得吃香了呢?”
“那我也看不到!”王氏气哼哼道。哪怕是个男儿媳,和她抢儿子,她也会气不顺。
“看得到,看得到,怎么看不到了?”卫玠立刻开始该为哄他娘,“阿娘是菩萨转世,是要长命百岁哒。谁若是敢反对,我第一个和他急。”
王氏轻轻拧了一下卫玠的手背:“你也就剩下嘴甜了。不过,菩萨转世什么的,以后还是不要说了。”
“恩?”卫玠一愣。
“免得给你们惹麻烦。”王氏因为卫玠身体的缘故,是诚心信佛的,可他们家的立场断不能偏颇,所以她的信仰也就只能是她心中的信仰,她是不许家里人拿这事儿来随便再说的。
卫玠一边喝端上来的鲜汤,一边给他娘交底:“您再等等就能畅所欲言了。”
王氏心知这是朝廷要有大动作了,便没有细问儿子为何如此笃定,只是笑着看两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还像是小时候的脾气似的,在小桌子上开始比赛喝汤。不比谁喝的快,也不必谁喝的多,只比谁喝的……好看。也不知道这自恋的毛病都是跟谁学的。
比赛的结果,毫无疑问的还是卫玠胜了,没办法,底子太好,有这份自然加成,不管卫玠做什么都透着一股赏心悦目。
喝完汤,卫玠用眼睛斜他哥,怎么还不走?感情上的事情,他也不太好意思当着他哥的面说。
但卫璪却偏偏像是没看见一般,大马金刀的钉在那儿,全然不顾他贵公子的形象,甩开膀子又要了一碗汤,刚要完就反悔了:“算了,别一碗一碗来了,直接把小锅端上来吧。”
卫玠:“……”
王氏见不得长子这么欺负弟弟,直接道:“喝什么喝?既然二郎君如此喜欢,来人啊,给他端他屋去,让他儿子也看看他爹是个什么样子的爹。”
卫璪一提起与他亲情岌岌可危的儿子,便赶忙收敛了,却也没忘记让人端上汤,他去给老婆孩子借花献佛了。
卫璪走了,房间里只剩下了卫玠亲母子,卫玠却反而不知道该如何改口了。但是他已经答应了拓跋六修,今天一定要和家里说清楚这件事。他喜欢拓跋六修,他要和他在一起,哪怕他们没办法拥有世人眼中正常人该有的生活。
卫玠在心里鼓起了一次次的勇气,最后却在王氏一个眼神里,再一次化作小儿姿态:“阿娘……”
这一声委委屈屈的阿娘,也不知道是哪里戳中了王氏的点,勾起了她心中无数的回忆,从小儿子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再到他谁家璧人、名满京师。王氏长叹一口气:“从小到大,但凡你叫这一声‘阿娘’,我又有什么是能不应你的?本我也没打算阻止,这两年他的表现全家都看在眼里,你非他不可,他也非你不可,我做什么要当个坏婆婆呢。”
“阿娘才不是坏婆婆,阿娘是再好不过的婆婆。”卫玠立刻顺杆爬上,不管好坏,好歹先把名分确立了。
“我只是打算在等一段时间,等到你的冠礼再说。虽然这些年已经越来越不流行冠礼了,但咱们家还是坚持的,传统不能断。我私心想着,你们同为男子,虽不好大操大办个什么仪式,却也不好太随便。便把冠礼变一变,两全其美吧。冠礼之后的晚上,我和你阿爹还是阿翁,会喝了那杯茶的。”
“!!!”卫玠不好把高兴太表现在脸上,但眉梢、唇角都是怎么都压抑不住的上翘,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王氏见儿子满心满眼的都是另外一个人,难免犯酸,干脆眼不见心不烦的把卫玠赶回了自己的屋子:“走走走,短时间是不想看见你了!”
“可我想看阿娘。”卫玠在哄中老年妇女方面还是很有一手的。
王氏最终还是眉开眼笑,舒舒坦坦的应了这件事,还对卫玠说:“你若一刻也忍不了,就赶紧着去写信吧。”
以王氏对卫玠的了解,这种消息,卫玠是断然忍不到明天早朝之后再告诉的拓跋六修的,未免卫玠心里装着事儿,晚上睡不好,上朝上不好,王氏体谅的给卫玠留了一道小门不落锁,只为他鸿雁传书。
“阿娘真好。”
“我哪天不好了?”王氏挑眉。
“那天都好!”卫玠的政治立场还是很明确的,从不犯方针上的错误。
闹够了之后,卫玠终于回了房,迫不及待的给拓跋六修写了信。
王氏英明一世,最终还是算错了小事,这一夜,哪怕传了信,卫玠也没睡好,而且不只卫玠,拓跋六修也精神的根本睡不下,翻来覆去的在嘴里咀嚼着卫玠信里那句:“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
这是卫玠当年不知道从哪里看到的民国婚约,只第一眼看到,就再也忘不了了,一直对还是幽灵攻主的拓跋六修强调说,将来他若娶谁,一定要写这句话。
没什么为什么,就是合了眼缘,想把自己觉得最好的给对方。
此去经年,拓跋六修终于在卫玠给他的书信里,等到了这句话。
愿无岁月可回头,且以深情共余生。——冯唐,《三》。
作者有话要说: 正式进入完结倒计时~(≧▽≦)/~
本来想顺便写一下朝廷的决策的,但是发现要是加了那个,大概幽灵攻主,要夜半托梦,瞪我一脸血了。所以……嘛。
,
感谢“白羽浅浅”亲每章都有的地雷,1个
感谢“楚昭羲”亲每章都会有的地雷,1个
感谢“dter”亲每章都会有的地雷,1个
感谢“我已”亲每天都会有的地雷,1个
感谢“谰言”亲隔一天会一个有的地雷,1个
感谢“高冷的心机婊”亲又扔了1个地雷
感谢“闲谈两三”亲扔了1个手榴弹
感谢“yuejiahuli04615”亲扔了1个地雷
☆、第209章 古代二百零五点都不友好:
第二天的朝堂之上,不少熟悉卫玠的人差点没被卫玠和拓跋六修的互动闪瞎眼。连一向在朝堂上十分稳重严肃的阳平公主,都难得暴露本性和卫熠挤眉弄眼,想要问闺蜜一声,你弟弟笑什么呢?莫不是中邪了?
卫熠挑眉,怎么,我家小娘笑的不好看?
阳平公主赶忙摇头,她可没那么说。再抬头看一眼卫玠,只见那几可入画的青年,再一次忍不住笑了起来,唇红齿白,梨涡微荡,一腔柔情蜜意欲语还休,白中透粉的脸如上好的牛乳边漂浮着桃花花瓣,只教人恨不能沉溺其中,再不自拔。
这何止是好看,阳平公主以手抚胸,做了个夸张的倒仰动作,明明是好看到有些妖孽了。以前单只知道卫玠笑起来好看,哪里晓得他能好看成这样。
有知道内情的,也有不知道内情的,只一起都仿佛感受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属于恋爱的酸臭味。
能令卫玠露出这种笑容的人,只可能是新晋的代王拓跋六修,这位一向不近人情的将军战神,此时也难得柔和了凌厉的面部轮廓,眼神甜蜜,那恨不能昭告天下秀恩爱的嘴脸,实在是辣眼睛!卫玠到底是怎么看上他的?!
后世的史学家也百思不得其解,拿着《晋书》反复琢磨,最后也只能得出一个“人无完人,卫玠什么都好,就是审美异常”的结论。
卫玠无心工作,晋惠帝却还是要按部就班的演戏的。
之前由拓跋六修和皇后牵头表达出来的对佛道之争的态度,如今已经发酵的差不多了,大家对此的意见也已经该站队的站队,该上书的上书。
由卫老爷子亲自点头,觉得火候已到,该收网了。
“前些天有人上书献策,说之前的佛道论辩太小打小闹,为何不能效仿太学与国子学的每月小比、每季大比,让佛道也来一场空前绝后的大辩论,来确定谁是正统。众卿家以为如何啊?”晋惠帝抛出了准备多时的问题。
这个上书是真的,但上书的人只是个被推出来当炮灰的小官,卫玠看也没看那人,只将目光准确无误的对上了成都王。
成都王也恰在看卫玠,对他点头示意,笑的从容不迫。
卫玠却毫不在意的转过了头,一如他过去对除了拓跋六修以外的倾慕者的态度——退避三舍。只要对方有哪怕一丁点的苗头,卫玠都不会与对方再有任何亲近,不给那人遐想的空间。让不少人都想不明白,明明卫玠是那般温柔的性子,怎么就能在这种事情上绝情如斯。
卫玠却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为对方着想,若他不断给予别人希望,让人泥足深陷后再抽身离开,那才是真正的毁人要命。
不过,卫玠如今对成都王的回避,已经不再是只因为这个了,而是他实在是对成都王笑不出来。
幸好卫玠以前的人设就是如此,倒也不会让成都王起疑。
朝堂上的议论还在继续,有赞同佛道大比的,也有不赞成的。理由千千万,实则大家都只是出于己身利益在说话。
第55节
恋耽美
第55节
感谢“楚昭羲”亲每章都会有的地雷,1个
感谢“dter”亲每章都会有的地雷,1个
感谢“我已”亲每天都会有的地雷,1个
感谢“谰言”亲隔一天有一个的地雷,1个
感谢“贺城安”亲又扔了1个地雷
感谢“上穷碧落下油锅”亲又扔了1个地雷
☆、第206章 古代二百零二点都不友好:
卫玠觉得这事对常山公主不公平。
常山公主却说:“哪里来的那么多公平或者是不公平呢?”
若公平,为什么一定要男主外,女主内?若公平,为什么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女子却连和离都要被人指指点点?若公平,为什么皇子天生就可以为那把椅子拼个你死我活,公主却只能成为联姻的工具?
她们如今享受到的,已然是先辈们好不容易才争取来的地位,她们能做的唯有替后世争取更多的自由。
不只是学如逆水行舟,人生也是,都不过是不进反退。
常山公主先声夺人,唬的卫玠一愣一愣的。幸好,来之前有阿娘王氏提点,卫玠倒也不至于哑口无言。他说不过常山公主,却也不想就此罢了,所以他绕过了常山公主的话,坚持按照他的套路来:“那舅母可曾想过陛下为何到如今都没有论功行赏?”
战争之后的第一件事,往往都是论功行赏。不论是戏文里,里,还是现实中,都是这么做的。
晋惠帝却再一次不走寻常路了一回,他先审判了战争犯。
给出的理由也还算站得住脚,一方面是皇上重伤未愈,没办法上朝,如何给予赢家最大是体面?另外一方面则是不清算好了胡人犯了多大的错,又如何来算功臣立了多大的功?
但这种表面上的理由只是为了堵住别人的嘴,真正不这么做的理由其实不过一句——皇上不乐意。
那皇上为什么不乐意呢?
“陛下有颗稚子之心,对舅母又一腔孺慕。在舅母救了洛阳那么多百姓之后,却让他惩罚于您……这样的事,陛下是断然不会做的。不仅如此,陛下还坚持论功行赏的时候必须第一个说您。若不能如此,他宁可拖着。说到做到。”
换言之,若常山公主不受赏,那其他人就只能眼巴巴的等着。
常山公主可以高风亮节的把自己的功劳推出去,却肯定不忍心耽误了别人的前程。特别是这些功劳里有很多都事关她在乎的人,公主集团,卫王两家,几乎就没有和她完全没关系的。这也算是常山公主一个不大不小的弱点了,你怎么欺负她,她都能以柔克刚的硬抗下来,但若因为她连累了别人,她就怎么都受不了了。
常山公主百转愁肠,最后只能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你阿娘教你的?”
卫玠没承认,也没否认。
这个世界上能让常山公主退步的,其实不是卫玠,而是卫玠的阿娘王氏。那才是常山公主真正的心肝肉,是常山公主过去长达十几年孤独岁月里唯一的快乐。
“舅母,你就可怜一下我二兄(枣哥)吧,他远走益州这么多年,为的不就是有朝一日能功成名就的回来嘛,这眼瞅着就要实现了……”
常山公主佯装嗔怒:“那好啊,我这就去给你二兄求,绝口不提拓跋六修。”
“……也、也不能完全不提啊。”卫玠对自己的救驾之功是没什么想法的,他更在意的是其他人。好比卫璪多年的期盼,武贤法师的扬名,以及拓跋六修当年用代王之位换了他如今的侯爵,他也想为拓跋六修做些什么。
“啧。”常山公主抬手,虽然看不见,却也准确无误的点在了卫玠的额头上。卫玠皮肤娇嫩,一戳便是红红的一片,看上去好不可怜。
可是……常山公主她看不见啊=v=
“况且舅母一心为了其他公主,可曾问过其他公主的意愿?阳平公主的性格您又不是不知道。”卖队友得来的地位,以阳平公主的傲气,是绝对不会要的。
卫玠的话还没说完,阳平公主的拜帖已经到了。
“您看吧。”
最终,卫玠起到了一个传声筒的作用,把两边都不方便明着讲出来的话,来来回回的商量了好几次,这才酌情安排出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晋惠帝终于一脸病容的上了朝。
上朝的太极殿倒是保留的好好,常山公主再为了装下难民,也断然是不会动这地方的。
卫玠穿着赶制出来的五时朝服,第一次在天还未蒙蒙亮的时候,就被婢子叫醒,随祖父、父亲、兄长等一大家子人,一起上了朝。在微凉的清晨,随朝臣走过一道道朱红色的宫门,看遍古老而沧桑的历史。宫檐上的五脊六兽庄严肃穆,鼻梁上的彩壁雕梁画栋,用不一样的身份去看待它们,总能体会到不一样的心境。
上朝的学问有很多,卫玠有家人带着,又从小耳濡目染,到也不怕闹出什么笑话。他唯一需要担心的,只有他那弱不禁风的身子能不能扛得住漫长的上朝路。
别觉得卫玠夸张,要知道,太极殿仅三座殿基的占地面积达就多达八千平方米。更不用提外围布局严谨的回廊、院墙等附属建筑,那是必须生生走过去的,也就卫老爷子等老臣得晋惠帝体恤,有在宫内乘一段代步工具的资格,但也就是一段而已,到了太极殿的第一道门时,除了皇帝,哪怕是虚岁七岁的太子都得下来自己走。
简直没人性。
以前卫玠入宫,都有嵇绍或者皇后做主,早早的派人去接体弱多病的卫玠直接入后宫,如今身为大臣的卫玠,却是没有了这样的特殊待遇的。
不仅卫玠自己担心,他身边的人就没有不担心的。
卫王两家能上朝的人,都在隐晦的朝卫玠看来,连卫玠身边与他同品级的文官也是心惊肉跳,仿佛卫玠随时都会晕过去。卫家三郎的身子骨弱,在京中也算是出了名的了,再加上他之前还有一晕晕两年的前科,谁不害怕?
幸好,万物草还是很给力的,卫玠的鼻梁上只出了一层薄薄的汗,就帮他挺到了太极殿东堂。
太极殿分正殿、西堂和东堂。
正殿只有新年朝会、皇帝登基这种大事才会用到,东堂才是召开日常朝会的地方,比去正殿能少走不少路,谢天谢地。
大家停下的第一件事,就是集体齐刷刷的回头看卫玠。
只看到一个弱不胜衣的羸弱美人,头戴进贤冠,身穿五时朝服,佩水苍玉的站在那里,明明穿的是一样的衣服,穿在卫玠身上却偏偏立时就有了一种卓尔不群的渺渺仙气,连那块水苍玉都显得仿佛是无上之宝,引人垂涎。宽大广博的袖袍卷起的是名士风度,晶莹剔透的汗水滑过的是如瓷肌肤。卫少傅年少有为,才华出众,逆着光,迎风而立,端的是翩翩君子,优雅贵气。
不少人都在暗暗感慨,当年的何郎傅粉,也不过如此了吧?出了汗,美人只会更美、更白,显出一种色转皎然的惊心动魄。谁家璧人的称赞,当真不是谁都能受得住的。
王济是武官之表,站在最前列,既骄傲又闹心。骄傲的是卫玠的出众,王济不曾见过兄长王尚上朝时的样子,但王济觉得只看卫玠,就足以想象那是何等的盛况;闹心的则是众人的围观,看什么看,再怎么看,我妹子也不会成为你们家的!
拓跋六修在这点上是和王济保持着高度一致的,只恨不能把卫玠挡住了不让除了他以外的人看到。
幸好围观的时间不久,因为东堂里的晋惠帝也迫不及待的想看到卫玠。既然大臣已经到齐了,那就不要耽误时间了。早朝,走起!
上朝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大家一起恭请圣安,关心一下晋惠帝的身体恢复情况。
晋惠帝想哭,难受,他一点都不好,伤口愈合时奇痒难耐,还不能吃太油腻的东西,他都生生饿瘦一圈了,咳,虽然瘦的不太明显。但是嘴上,晋惠帝还是必须绷住了一张好皇帝脸,表示劳爱卿们操心了,朕很好,咱们来说正题吧。
然后大家再一次劝皇帝保重龙体,带病上朝真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呀,巴拉巴拉。
互相恭维完了,卫璪就一步上前,开始了他准备了数日的报告,从洛阳城的损失,一路说到了如今的恢复情况。钱是个好东西,不管是无偿帮助没办法自力更生的老弱病残,还是以工代赈救急壮劳力,都离不开钱。而晋惠帝这二年因着海外的金银矿……最不缺的就是钱。
胡人打砸抢烧,在洛阳城内肆意妄为,这没错,但损失的大多是世家的底子,皇帝的钱都在皇宫里,是半点没有损失。
因着这个话头,晋惠帝终于有了切入口,大谈特谈起了保住了如今这一切的常山公主。
这种时候,就没有谁敢说常山公主半句不是。
除了她自己。
入朝为官多年的阳平公主,代常山公主出列陈情,不止常山公主请罪,当日做主同意了放世家和百姓入皇宫的所有公主以及太后,一并都由阳平公主代为请罪。
晋惠帝按照事先排练好的戏份,故作为难,等着看群臣的表现。
大部分人都很矜持,不敢在这个刚刚被救下的时候过河拆桥,说的都是公主们的好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公主们又何错之有?但也有老学究觉得这些公主们说的也不无道理。若没有她们这般的自作入住,也不会有如今皇帝一家要委屈的住在一起的情况,哪朝哪代的皇帝能有晋惠帝这么没有体面的?
晋惠帝没说话,只等事态一再发酵。
终于,有人暗搓搓的表示,不如功过相抵吧。
话看似是解围的好话,却也实实在在是诛心之言。怎么就能功过相抵了呢?公主们立的是什么功?又犯的是什么错?这就相抵了?甚至还有人提出要收回兵权,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公主们掌握兵权时的可怕。
这就实在是太不要脸了。
说完这话,不等公主们反应,几个老臣已经很是不满的皱起了眉。他们奋斗了一辈子,要劝有权,有钱有钱,如今求的不过是个名垂青史的好名声,又怎么会赞同这么无耻的言论。常山公主早就算到了这些,她怕的一直都是这些老臣退下去之后的事情。所以,她才想着要在这些老臣还要脸面的时候,就把事情撕扯开的说清楚。
大佬们不满了,后辈们自然只能偃旗息鼓,不敢再上蹿下跳。
晋惠帝见火候差不多了,在加上看到了来自嵇绍给他的信号后,终于在咳嗽了一声后开口:“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如何相抵?爱卿不如给朕说说。”
这时候谁又敢来争这个表现?
见没人说话,晋惠帝这才继续:“依朕看,有错就该罚,但有功也该赏。”
怎么罚?很简单啊,谁破坏,谁修补。公主们做出的决定导致了皇宫毁败,那就公主们自掏腰包来修好了。常山公主觉得自己是长辈,是主犯,有损皇家脸面,那就罚她多写几封信给泉下有知的列祖列宗以及满天神佛,把真龙的脸面找回来。
这算是皇帝的家事,朝臣们自然不敢有意见,不管是罚轻了,还是罚重了,那都是皇帝自己的事情了。
重吗?其实也蛮重的,修葺皇宫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但是架不住公主们人多啊,当初海外市场的开拓都有她们的一份,如今已经到了收获期,修葺皇宫虽然要出一大笔钱,却也不至于伤筋动骨。她们此后甚至还可以借此哭穷。
惩罚说完了,接下来就该赏赐了。
这也是群臣之所以愿意忍让的因为,这群人精就没有不知道晋惠帝的意思的,得赏了常山公主,其他人才有份。自持有功劳的,又有哪个会愿意在这个时候拖延自己的赏赐?争辩公主的是非好歹,害的不是别人,是自己。没谁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对公主们的论功行赏之后,果然群臣们的也一并来了。
基本是人人有奖,该升官的升官,该封爵的封爵,该得名的得名。公主们没给钱,也没给权,却给了一个万民碑,就立在洛阳皇宫外面,用以表彰她们的功绩,受万世敬仰,她们最需要的社会地位就像是做了火箭,蹭蹭往上窜;王济封无可封,蒙荫了儿子;卫老爷子类比;卫璪年纪轻轻,就成了二品大员,比他老子官位都高;武贤法师还俗,封了武将,成了第一个入朝的世家女;卫玠的太子少傅是之前就决定的,救驾之功真正为他换来的是兰陵公的爵位,公侯伯子男,卫玠已经站到了爵位的顶端;拓跋六修还是封了代王,统领已经被统一了的鲜卑各部……
等等等,不一而足。
虽然让卫家和王家独领风骚了,但其他人也不是只能跟着喝汤,好歹有点肉渣,最主要的是对海外开采的进一步盖章划分,有钱又有利,人人都喜笑颜开。
然后,真正的点睛之笔来了:“爱卿们对此可有意见?”
自然是没有人有的。
很好,那就写在一张圣旨吧。
啊?
终于傻眼了。
晋惠帝继续真傻充愣,张口表示,一件事自然是写一份圣旨的,大家想传给后人,也不要怕,朕后面会给大家发下去副本的,等洛阳城的事情了了之后。
为什么要如此?因为皇上也没钱啊,你们以为重建整个洛阳城很容易吗?纸张很贵的好不好?绢布更贵好不好?有浪费这么多圣旨的材料,能给多少百姓换成麻布做冬衣啊?太后、皇后早已经做出表率要再次缩衣节食,各位大臣爱民如子,不会如此不懂事吧?
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皇上这意思就是,你们要想得到奖赏,就要连着对公主们的“惩罚”一并认下,今日事今日毕,来年不可翻旧账。翻账了就一拍两散,比奖励还回来。
同意吗?
当然是只能捏着鼻子同意的。怪不得皇上的赏赐是如此的恰到好处,让人拒绝不了呢,这根本就是个鱼饵,愿者上钩。
胖头鱼们不仅排着队来咬钩,还要一个个的感激涕零,表示陛下圣明。
一桩有可能发生在未来的危机,就这样无形的被解决了。
而真正的重头戏,才真正开始。战争之前的佛道之争,并不会随着战争的结束就莫名其妙的握手言和,《老子化胡经》还□□裸的摆在那里呢。
作者有话要说: 报告组织……蠢作者这个战五渣肠胃痉挛了_(:3」∠)_但是她这个傻逼,前几天还以为是这次旅游赶上大姨妈,所以大姨妈完了也多疼了几天……今天才去医院化验,得出了正确结果……
坏消息是,大概更新时间没办法恢复了,白天要去推拿和热敷。
好消息是,这文快完结了,蠢作者应该能坚持更新到完结。不过番外要等一些日子了。爱泥萌,么么哒。
☆、第207章 古代二百零三点都不友好:
每逢国家遭受大灾大难,宗教必然大兴,这是个但凡看过历史的人都能发现的问题。
这种现象很好理解,当现实变得异常艰难、仿佛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自然而然的就会去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借以来逃避现实。
在这方面,天主教和佛教占着天然的便宜,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教义的终结都在于虚无缥缈的未来。
天主教讲究只有好人死了才会上天堂,佛教讲究这辈子积德行善来世才能享清福。这都是没有办法证实的,但是听起来又异常美好的事情,就像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自然会有大把的信民。引导百姓积极向善,忍受当世艰辛,又恰好符合了执政者的需求,两者一拍即合,慢慢发展成世家三大宗教,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而道教主张修的是这辈子,什么得道升仙、破碎虚空,在看不到的来世面前,总显得有些弱势了。
道教不服,作《老子化胡经》来扳回场子,其实也是人之常情。
事实上,佛教在汉朝刚刚传入中原时,依托的也确确实实是道教,只是后来发展到魏晋,佛教利用玄学在世家中站稳了脚跟,便不屑于继续跟着道教当小弟了。
曾也有人试探性的问过卫玠,是站在道一边,还是站在佛一边。
卫玠只是笑了笑,没有给出答案。因为显而易见的,他……是个无神论者。作为受过二十多年现代教育的中国人,他对宗教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认知——你有信仰的自由,我有不信仰的自由,我尊重你的信仰,也请你尊重我的不信仰。
我不会没有教养的仅仅因为你信仰什么,就耻笑你,也请你不要因为我不信仰什么,就耻笑我;我不会诅咒你信仰什么就会下地狱,也请你不要说我不信仰什么就会下地狱。
不管是佛教,还是道教,在卫玠看来,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一定要争个高低呢?
佛教说因果,教人向善,这很好;道教修己身,与世无争,这也很好。为什么一定要污蔑对方是伪教,说对方没有自己好呢?
可惜,这只是卫玠一个人的想法而已。
佛道两边的信徒,明显没有卫玠这么“看得开”,宗教之争到底有多难化解,单只看如今的能人们都争先恐后的要去审理几个藩王勾结胡人一事就能看出,他们宁可得罪皇室、得罪藩王,也不想和宗教信仰正面肛。
卫家秉承一惯的中庸之道,继续走着坚决不参与的中立道路。
没人敢用这种事来烦德高望重的卫老爷子;卫父是个书法痴,和他说佛说道,最后总会被他转到写经书的人用的是哪种笔法;卫璪为了洛阳城的灾后重建操碎了心,因为这份“甜蜜的负担”脾气渐长,谁敢浪费他的时间,那就是不想修自己家的节奏;拓跋六修最蔫坏,谁要是敢拉着他站队,他就敢给对方灌一脑门子萨满;至于卫玠……
卫玠只要一笑,对方就什么都忘了。
卫玠本身也很低调,又因为想把更多的钱用在百姓身上,已经很久没出席过什么铺张浪费的诗酒宴会了。如今的卫少傅生活很简单,暂住的家——皇宫——辟雍(皇子学校),三点成一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太子圣贤书。
但是卫玠没想到,佛道之争已经闹到了年幼的太子这里。
“老师觉得佛如何,道如何?”太子恭恭敬敬的求问道。
太子伴读卫崇,恰在此时迷迷糊糊的从桌案上起来,手里抓着毛笔,脸上有着睡痕,一副大梦谁先觉的懵懂,呆呆的看了眼自家三叔,又看了看小伙伴太子,然后稀里糊涂道:“我觉得点心最如何。”
卫玠:“……”
太子:“……”
太子虽然比卫崇年幼,却反而是照顾卫崇多一些的那个,他一边习以为常的给卫崇擦口水,一边道:“再忍会儿,马上就有人来送了。”
卫玠忍俊不禁,倒也没罚卫崇。卫崇在课堂上睡着,也是事出有因,要不是昨晚枣哥耍酒疯大闹他们暂住的繁昌公主府,卫崇也不至于如今这么困顿。卫玠很是耐心的哄了兄子几句,并在心里盘算着回去定要和嫂子好好说说枣哥对卫崇的不利影响。
因着卫崇打岔,过了好一会儿,卫玠才有空细问太子:“殿下怎么突然有此一问?”
“妹妹最近经常梦魇。”太子低头,难过道,“有人说要母后去拜白马寺,却也有人说白云观最灵验。”
卫玠昏睡前,皇后再次有孕,生了个小公主。在洛阳之劫前,净检法师入宫看了眼小公主,也不知道说了什么,皇帝一家搬去北邙时,就没带上公主,只秘密把她送到了齐云塔。胡人入侵的时候,净检法师及白马寺内的武僧护住了佛门清静之地,自然也就保证了小公主安然无恙。后来皇帝大驾回宫,皇后终于得以母女团员,把小公主给接了回来。
但是如今听太子的意思,小公主人是回来了,精神可不算好。
“这个时候应该召疾医吧?”卫玠最烦的套路之一,就是孩子有病,不找疾医,却要找什么鬼神、夫君,在这种时候他们能顶什么用?
“召了,没用。”
皇后不是那种拎不清的人,正是因为连疾医都束手无策,她才慌了神。
“我让晋江疾医再去看一下。”卫玠不是不信宫中的疾医,而是觉得晋疾医那个狐狸脑子更精明些,说不定能看出什么玄机。小公主这病恐怕不是意外,而是。正赶上佛教之争再一次白热化的当口,小公主就得了治不好的怪病,天底下哪里来的那么巧的事儿!
太子再一次恭恭敬敬的道谢:“劳老师担心了。”
“除了公主的病,还有其他人在殿下面前嚼舌头了吧?”
太子的头低的更低了:“什么都瞒不过老师。”
佛道想要得到支持,最先要攻略的就是天下第一尊贵的皇室。见卫家这条通天路走不通,自然要找其他人。在皇帝、太子身边伺候的,可不止卫家一家,只太子的伴读,就足足有八个,皆出自世家,都是大家族的嫡子亲孙,家世最差劲儿的一个,祖上都出过九卿,卫崇是其中最傻的,只知道吃好玩好。
“他们说了什么,殿下可曾记得?”卫玠一点点的诱哄着太子复述他听到的。
太子对卫玠自然是知无不言,把他听到的那些乱七八糟的都说了出来。内容到也没什么新意,有支持佛道的,也有支持道教的,谁家都没少安排棋子。
没了藩王们搅浑水,想要平息这场事端,也不容易。
这逼得卫玠想不下场都不行了。
当然,在此之前,最重要的还是别让太子小朋友如今小小年纪就被教坏了,移了性情,卫玠问:“殿下觉得谁说得对呢?”
太子想了想,在卫玠鼓励的眼神里,大胆的说了句:“那要看谁更有用。”
很好,这位估计也是个无神论者了。只是年纪太小,还不明白什么叫无神论。又或者可以说,太子司马顼是个天生的政治家,在他的眼里没什么特别旗帜鲜明的对错,只有可不可以利用。
“若是、若是他们能平衡就好了。”太子又补了一句。
太子不想灭佛,也不想抑道,他还需要它们来确立他的君权神授呢,但他也不想谁一家独大,最好能玩一把制衡。
这是不少明君都会干的事情,在他们在位期间,对宗教其实是没什么明显的倾斜性的,如果有,那一定是他用的到这边,又或者是那边威胁到了他的统治。
就拿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来说好了,她之前的几任唐朝皇帝重道,但是她本人却没办法得到道教的支持,所以她疏远了道教,转而扶持佛教。可若你说她信仰佛教吧,她也没那么信。后来她又转而支持了道教。说来说去,不过一句——为政治服务。
太子很害怕他这样的想法被卫玠否定,因为他身边没有人会这么说,但他就是这么想的,不管是佛教还是道教,都是好的,他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选一个出来?
幸好,教太子的是卫玠,这么不敬神佛的大逆不道之言,也就卫玠会说“殿下说的正是”了。
被夸奖的小太子的脸红扑扑的,很是开心,他如此表现,不只是因为他被夸奖了,还因为夸奖他的是卫玠,也因为终于有人能让他畅所欲言并且懂他。
晋江疾医入宫不过半日,就不负卫玠所托,查到了真相。
小公主没病,纯粹是被人吓的。公主年幼懵懂,动乱时藏于齐云塔,得比丘尼们照顾,心生亲近。但是当时齐云塔内不仅有比丘尼,还有受到庇佑的道姑。胡人来袭时,佛道为了生存,小小的合作了一把。不过等共同的威胁没了,他们又闹开了。
但小公主不懂,她对比丘尼和道姑都是一样的喜欢,最近却偏偏有照顾她的奶娘逼着他一定要喜欢一个,厌恶一个。小姑娘不怎么会表达感情,但性格倔强,咬死不说,精神压力太大,这才被逼的日日梦魇。
小公主不懂这种来自大人故意为之的精神虐待,晋疾医却一眼就看明白了那恶心人的套路,回来就和卫玠什么都说了。他性格凉薄,却也见不得别人这么磋磨一个孩子。
“你可有什么办法?”
若放在以往,卫玠未必有办法。但恰好这日和太子聊天时,让卫玠想到了武则天,又让他回想起了他远在魏兴郡时那一闪即逝的灵感,如今正好可以给小公主和太子找回场子。
即便卫玠和小公主并无交集,他也看不下去有人这么欺负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
但是有人却比卫玠更快——拓跋六修。
太子上学,一日文科,一日武科,劳逸结合,这是卫玠想出来的,晋惠帝只会举双手赞成,表示很好很好,顺便大方的也给了拓跋六修一个能够教导太子的虚衔。
这位新晋的太子太师,在听到有人再一次在太子耳边鼓吹佛道之争后,当机立断,把争辩的几个伴读都给拿下了,表示他不听对错,各打五十大板,管你是佛教还是道教,一律严惩。日后谁若再扰了太子学习,当以此例,绝不放过!
皇后在卫玠悄悄给递了消息后,也借由拓跋六修的动作来了灵感,不管伺候公主的是谁,但凡敢当着公主的面争论这些的,都算是教歪了公主,先打了再说!
卫玠没处施展,有些心塞,他问拓跋六修:“你怎么知道我要做什么的?”
“‘自今僧及道士敢毁谤佛道者,先决杖,即令还俗。’这武则天的旨意,还是我说给你听的。”
武则天虽然捧着佛教,却也不想因为它们之间的争辩动摇国本,便干脆禁止了佛道互相诋毁。不管是谁说对方的不是,都一律打一顿,然后严令其还俗。
就问你怕不怕!
只能说,武皇威武。
有些时候吧,就是该这样的霸气,既然暂时说不通,那就不用说了,先各自打了板子,当你们都被打的闭嘴了,我再说。
拓跋六修无奈的亲了亲卫玠的脸:“这办法好是好,但是过于霸道了,不利于你在太子面前经营的君子形象。所以,夫人有事,就让为夫服其劳吧。”
卫玠先是高兴于拓跋六修对他的了解,又是感动拓跋六修对他的细心,然后就是……:“谁是夫?”
拓跋六修,你这是要上天,还是准备和你的右手过一辈子?!
作者有话要说: 佛道之争还没完,明天继续。武则天的很多决策……真的好霸气,典型女强爽文流,好想写她啊啊啊。
感谢“白羽浅浅”亲每章都有的地雷,2个
感谢“楚昭羲”亲每章都会有的地雷,2个
感谢“dter”亲每章都会有的地雷,2个
感谢“我已”亲每天都会有的地雷,2个
感谢“小藝射日”亲每天都会有的地雷,3个
感谢“谰言”亲隔一天会一个有的地雷,1个
感谢“落覨”亲又扔了1个地雷
感谢“跃然”亲又扔了1个地雷
感谢“知了”亲扔了1个手榴弹
感谢“微微笑”亲扔了1个地雷
感谢“二丫”亲扔了1个地雷
感谢“洛落”亲扔了1个地雷
感谢“20650354”亲扔了1个地雷
☆、第208章 古代二百零四点都不友好:
拓跋六修觉得,以如今的发展来看,他大概是要和卫玠的右手过一辈子了。
最心酸的是,就只得了这片刻的欢愉,他都是偷笑的,因为他如今连卫家的大门都进不去。
王氏以卫家暂居繁昌公主府、不敢给公主添麻烦为名,在这个百废待兴的紧要关口,谢绝了一应的访客登门。从大局上来看,王氏这一深思熟虑的举动是很有远见的,为卫家在朝为官的男人们省去了不少麻烦,但是却也让想要成为卫家一份子的男人们愁苦了一张脸。
拓跋六修觉得自己与石勒同病相怜,石勒却并不这么觉得。在终于奉命押解着荡阴城内的要犯回京复命后,石勒可是堂而皇之的去了公主府拜访的。
“我不是客,我永远都是当年那个得公主造化,被三郎君赏识的卫家马夫。”
为了见卫家嫡小姐一面,石勒是什么话都说的出来的。而这般谦卑到仿佛把自己打进了土里的话,也让当家主母王氏实在是冷不下脸去把石勒拒之千里之外。所谓英雄不问出处,王氏对知根知底的石勒,还是有着不错的印象的。如果对方没把她女儿骗去,她大概会更喜欢他。
“连石世龙的待遇都比我好!”拓跋六修圈着卫玠,表达了一腔的委屈,这种时候他也不要什么闷骚的人设了,会哭的孩子才有糖吃,“看他那小人得志的样子!”
卫熠还俗做官后,在家里还是一贯的说一不二,没人敢真的为难石勒,给卫熠没脸。
石勒与卫熠同进同出,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的关系似的。这也让当年不少准备看卫熠笑话的人惊掉了下巴。石勒如今圣眷正隆,又立了大功,谁还记得他曾只是个卫家下仆呢?而且,哪怕记得又如何?人都是很现实的,大家看的是现在。石勒以一介草根之身,拼出了这样的身家,有了这样的本事,还对卫熠伏低做小、忙前忙后,喜欢之情浓郁到仿佛都能从眼睛流出来,怎么不叫人羡慕嫉妒恨呢?
她卫熠何德何能?都是“老姑娘”了,还动辄就喊打喊杀的像个母老虎,整日抛头露面不说还当了官……石勒到底是有多眼瘸才能把这样的卫熠当宝?
但不管羡慕嫉妒恨的人如何咬碎了一嘴银牙,卫熠依旧是京师贵女圈的独一份,风头无量,不仅石勒喜欢,有不少世家公子也是暗生倾慕。有时候男人就是这么贱嗖嗖的,你对他再千依百顺,也阻止不了他想要跪着叫别人女王大人。
卫玠为姐姐高兴,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拓跋六修和石勒暗中较起了劲:“我怎么记得你俩之前关系挺好的?”
那是建立在我俩都不被你哥待见的基础上!拓跋六修默默的没说话,只是更加搂紧了怀里的卫玠,他们维持这个姿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他就是完全不想放开,他轻轻地咬了咬卫玠的耳廓,低哑着一副天生的好嗓音道:“今晚别回去了。”
这已经不是暗示,而是明示了,结合再一次起立敬礼的某物,效果立竿见影。
媳妇儿能够如此主动,卫玠也很开心的,他也想进行最后一步的盖章确定拓跋六修是他的所有物,但是夜不归宿……
“再给我一段时间,我保证,一定说通阿娘。”
拓跋六修就知道是这么个结果。他真是恨不能造一架时光机,回到还在魏兴郡的时间段,抽死那个想着要和卫玠慢慢来的自己!
“那再来一次?”拓跋六修只能尽可能的找补。
卫玠想着,有个总想榨干他的小妖精媳妇,也是既甜蜜又无奈的事情啊,然后他就主动转身,捧着拓跋六修的脸,深深的吻了上去。
欲望高涨,呼吸变粗,“卫小郎”也有点难耐了。
等卫玠回到家里的时候,他不可避免的换了身衣服,天色已经彻底黑了下去,再次偶遇王澄世叔,可喜可贺,他终于穿上了衣服。看来之前与胡人的遭遇战,真的是把他吓的不轻,据说他还求了王济,想找到戒了五石散的办法。
拓跋六修挺喜欢王澄的,因为王澄见面,和他们打招呼时,是这么说的:“哟,小两口这是月下漫步呢?”
对于性格荒唐的王澄来说,两个男人一起过日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他甚至觉得这大概就是他从小就喜欢卫玠这孩子的原因,除了那张巧夺天工的脸以外,卫玠还很有个性!对他的胃口!做人嘛,自己开心最重要!世叔看好你!
卫玠哭笑不得的送走了王澄,这位还真是……与众不同呢。
拓跋六修坚持把卫玠送回了公主府,生怕出一丁点的差错。卫璪奉命在门口等弟弟,看着两人那磨叽劲儿,撇撇嘴,忍不住道:“你们再坚持一会儿,就可以结伴去上朝了。”
卫玠这才与拓跋六修分别,回了家。
王氏还是过去那副模样,知书达理,温婉大气,唯有眼角又爬上了几道永远也褪不下去的属于岁月的痕迹。她全然没问儿子今日为何耽误了这么久,只是问他:“可要吃点东西?我一直让人在小灶上给你煨着汤呢,莲藕老鸭汤,你一向喜欢。”
卫玠哪怕已经吃过了,也不想辜负阿娘一番好意,点点头:“那就来一碗吧,正好我也有点饿了。”
卫璪把弟弟全须全尾的交到母亲手上,本已经算是完成任务了,但是一听有老鸭汤,就迈不动腿了。这老鸭汤还是他在益州做官时,和当地人讨来的一道清补佳品,养胃生津,醇香浓厚,顿的时间长了,就会白的像是多洒了一层牛乳,香气扑鼻。经过婢子阿钱进一步的改良,变得更符合了卫家一家的北方人口味,汤香味美,还滋补养生。
王氏笑骂:“平时我就短了你这一口吃食?”
“那不一样。”卫璪痴缠,更多的也是想逗王氏开怀。虽说王氏早些年就已经认下了自家小儿子是个断袖的事实,可终究是意难平。凭什么他们家样样都好的幺子,要找拓跋六修那么一个丑家伙呢?
大概卫玠早就忘记了这个设定,但其他人却不可能忘——在这个时代的审美里,拓跋六修真的蛮丑的。作为这个集体颜控的时代的一份子,王氏也不可避免的喜欢好看的东西。看着儿子断袖断在那么丑的人身上,王氏觉得身为人母的,就不可能不堵得慌。
教了儿子君子六艺,教了儿子做人为官的道理,怎么就偏偏忘记培养一下他的审美了呢?
在这种问题上,卫玠还是坚定不移的站在拓跋六修一边的:“阿娘,六修挺好看的。只是如今不大流行他这种威武的长相了。兴许在未来他就变得吃香了呢?”
“那我也看不到!”王氏气哼哼道。哪怕是个男儿媳,和她抢儿子,她也会气不顺。
“看得到,看得到,怎么看不到了?”卫玠立刻开始该为哄他娘,“阿娘是菩萨转世,是要长命百岁哒。谁若是敢反对,我第一个和他急。”
王氏轻轻拧了一下卫玠的手背:“你也就剩下嘴甜了。不过,菩萨转世什么的,以后还是不要说了。”
“恩?”卫玠一愣。
“免得给你们惹麻烦。”王氏因为卫玠身体的缘故,是诚心信佛的,可他们家的立场断不能偏颇,所以她的信仰也就只能是她心中的信仰,她是不许家里人拿这事儿来随便再说的。
卫玠一边喝端上来的鲜汤,一边给他娘交底:“您再等等就能畅所欲言了。”
王氏心知这是朝廷要有大动作了,便没有细问儿子为何如此笃定,只是笑着看两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还像是小时候的脾气似的,在小桌子上开始比赛喝汤。不比谁喝的快,也不必谁喝的多,只比谁喝的……好看。也不知道这自恋的毛病都是跟谁学的。
比赛的结果,毫无疑问的还是卫玠胜了,没办法,底子太好,有这份自然加成,不管卫玠做什么都透着一股赏心悦目。
喝完汤,卫玠用眼睛斜他哥,怎么还不走?感情上的事情,他也不太好意思当着他哥的面说。
但卫璪却偏偏像是没看见一般,大马金刀的钉在那儿,全然不顾他贵公子的形象,甩开膀子又要了一碗汤,刚要完就反悔了:“算了,别一碗一碗来了,直接把小锅端上来吧。”
卫玠:“……”
王氏见不得长子这么欺负弟弟,直接道:“喝什么喝?既然二郎君如此喜欢,来人啊,给他端他屋去,让他儿子也看看他爹是个什么样子的爹。”
卫璪一提起与他亲情岌岌可危的儿子,便赶忙收敛了,却也没忘记让人端上汤,他去给老婆孩子借花献佛了。
卫璪走了,房间里只剩下了卫玠亲母子,卫玠却反而不知道该如何改口了。但是他已经答应了拓跋六修,今天一定要和家里说清楚这件事。他喜欢拓跋六修,他要和他在一起,哪怕他们没办法拥有世人眼中正常人该有的生活。
卫玠在心里鼓起了一次次的勇气,最后却在王氏一个眼神里,再一次化作小儿姿态:“阿娘……”
这一声委委屈屈的阿娘,也不知道是哪里戳中了王氏的点,勾起了她心中无数的回忆,从小儿子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再到他谁家璧人、名满京师。王氏长叹一口气:“从小到大,但凡你叫这一声‘阿娘’,我又有什么是能不应你的?本我也没打算阻止,这两年他的表现全家都看在眼里,你非他不可,他也非你不可,我做什么要当个坏婆婆呢。”
“阿娘才不是坏婆婆,阿娘是再好不过的婆婆。”卫玠立刻顺杆爬上,不管好坏,好歹先把名分确立了。
“我只是打算在等一段时间,等到你的冠礼再说。虽然这些年已经越来越不流行冠礼了,但咱们家还是坚持的,传统不能断。我私心想着,你们同为男子,虽不好大操大办个什么仪式,却也不好太随便。便把冠礼变一变,两全其美吧。冠礼之后的晚上,我和你阿爹还是阿翁,会喝了那杯茶的。”
“!!!”卫玠不好把高兴太表现在脸上,但眉梢、唇角都是怎么都压抑不住的上翘,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王氏见儿子满心满眼的都是另外一个人,难免犯酸,干脆眼不见心不烦的把卫玠赶回了自己的屋子:“走走走,短时间是不想看见你了!”
“可我想看阿娘。”卫玠在哄中老年妇女方面还是很有一手的。
王氏最终还是眉开眼笑,舒舒坦坦的应了这件事,还对卫玠说:“你若一刻也忍不了,就赶紧着去写信吧。”
以王氏对卫玠的了解,这种消息,卫玠是断然忍不到明天早朝之后再告诉的拓跋六修的,未免卫玠心里装着事儿,晚上睡不好,上朝上不好,王氏体谅的给卫玠留了一道小门不落锁,只为他鸿雁传书。
“阿娘真好。”
“我哪天不好了?”王氏挑眉。
“那天都好!”卫玠的政治立场还是很明确的,从不犯方针上的错误。
闹够了之后,卫玠终于回了房,迫不及待的给拓跋六修写了信。
王氏英明一世,最终还是算错了小事,这一夜,哪怕传了信,卫玠也没睡好,而且不只卫玠,拓跋六修也精神的根本睡不下,翻来覆去的在嘴里咀嚼着卫玠信里那句:“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
这是卫玠当年不知道从哪里看到的民国婚约,只第一眼看到,就再也忘不了了,一直对还是幽灵攻主的拓跋六修强调说,将来他若娶谁,一定要写这句话。
没什么为什么,就是合了眼缘,想把自己觉得最好的给对方。
此去经年,拓跋六修终于在卫玠给他的书信里,等到了这句话。
愿无岁月可回头,且以深情共余生。——冯唐,《三》。
作者有话要说: 正式进入完结倒计时~(≧▽≦)/~
本来想顺便写一下朝廷的决策的,但是发现要是加了那个,大概幽灵攻主,要夜半托梦,瞪我一脸血了。所以……嘛。
,
感谢“白羽浅浅”亲每章都有的地雷,1个
感谢“楚昭羲”亲每章都会有的地雷,1个
感谢“dter”亲每章都会有的地雷,1个
感谢“我已”亲每天都会有的地雷,1个
感谢“谰言”亲隔一天会一个有的地雷,1个
感谢“高冷的心机婊”亲又扔了1个地雷
感谢“闲谈两三”亲扔了1个手榴弹
感谢“yuejiahuli04615”亲扔了1个地雷
☆、第209章 古代二百零五点都不友好:
第二天的朝堂之上,不少熟悉卫玠的人差点没被卫玠和拓跋六修的互动闪瞎眼。连一向在朝堂上十分稳重严肃的阳平公主,都难得暴露本性和卫熠挤眉弄眼,想要问闺蜜一声,你弟弟笑什么呢?莫不是中邪了?
卫熠挑眉,怎么,我家小娘笑的不好看?
阳平公主赶忙摇头,她可没那么说。再抬头看一眼卫玠,只见那几可入画的青年,再一次忍不住笑了起来,唇红齿白,梨涡微荡,一腔柔情蜜意欲语还休,白中透粉的脸如上好的牛乳边漂浮着桃花花瓣,只教人恨不能沉溺其中,再不自拔。
这何止是好看,阳平公主以手抚胸,做了个夸张的倒仰动作,明明是好看到有些妖孽了。以前单只知道卫玠笑起来好看,哪里晓得他能好看成这样。
有知道内情的,也有不知道内情的,只一起都仿佛感受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属于恋爱的酸臭味。
能令卫玠露出这种笑容的人,只可能是新晋的代王拓跋六修,这位一向不近人情的将军战神,此时也难得柔和了凌厉的面部轮廓,眼神甜蜜,那恨不能昭告天下秀恩爱的嘴脸,实在是辣眼睛!卫玠到底是怎么看上他的?!
后世的史学家也百思不得其解,拿着《晋书》反复琢磨,最后也只能得出一个“人无完人,卫玠什么都好,就是审美异常”的结论。
卫玠无心工作,晋惠帝却还是要按部就班的演戏的。
之前由拓跋六修和皇后牵头表达出来的对佛道之争的态度,如今已经发酵的差不多了,大家对此的意见也已经该站队的站队,该上书的上书。
由卫老爷子亲自点头,觉得火候已到,该收网了。
“前些天有人上书献策,说之前的佛道论辩太小打小闹,为何不能效仿太学与国子学的每月小比、每季大比,让佛道也来一场空前绝后的大辩论,来确定谁是正统。众卿家以为如何啊?”晋惠帝抛出了准备多时的问题。
这个上书是真的,但上书的人只是个被推出来当炮灰的小官,卫玠看也没看那人,只将目光准确无误的对上了成都王。
成都王也恰在看卫玠,对他点头示意,笑的从容不迫。
卫玠却毫不在意的转过了头,一如他过去对除了拓跋六修以外的倾慕者的态度——退避三舍。只要对方有哪怕一丁点的苗头,卫玠都不会与对方再有任何亲近,不给那人遐想的空间。让不少人都想不明白,明明卫玠是那般温柔的性子,怎么就能在这种事情上绝情如斯。
卫玠却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为对方着想,若他不断给予别人希望,让人泥足深陷后再抽身离开,那才是真正的毁人要命。
不过,卫玠如今对成都王的回避,已经不再是只因为这个了,而是他实在是对成都王笑不出来。
幸好卫玠以前的人设就是如此,倒也不会让成都王起疑。
朝堂上的议论还在继续,有赞同佛道大比的,也有不赞成的。理由千千万,实则大家都只是出于己身利益在说话。
第55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