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 > 名士

正文 第8节

    名士 作者:雾十

    第8节

    也就是说在常山公主心中,卫玠其实不是小姑的儿子,而是孙子。

    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常山公主不是不在乎卫玠,反而是太在乎了,才会出现如今的乌龙。

    站在一边正大光明的偷听的拓跋六修,不可避免的沉默了一下,然后默默在心里替卫玠这一家人升起了浓浓的担忧,都这么蠢,未来真的没有问题吗?

    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常山公主不善言辞,不代表她没有脑子。她能化劣势为优势,不显山不露水的就利用双眼失明,得同父异母的皇帝兄长怜惜,在丈夫和兄长因为已故齐献王而闹的很不愉快的如今,依旧能有请来一屋子少府出身的疾医的脸面,斡旋宫中,足可见其宫斗的能力和智商。

    只有在面对卫玠这个“宝贝外孙”的时候,常山公主才会关心则乱,手足无措。考虑的太多,顾及的太多,总觉得全部都必须要按照王氏信里的做才是正确的,连说话句子的长度都恨不得拿尺子比一比的那种。就像是每一个刚刚拥有新生儿、盲目信奉什么《育儿宝典》、《养孩攻略》的年轻家长,等过段时间带着带着就好了。

    【她和你舅舅很有夫妻相。】拓跋六修对卫玠如是总结。一个傲娇,一个被迫傲娇,真是再没有比他们更默契的夫妻了。

    ‘我会努力帮舅母适应的。’卫玠对着拓跋比口型,讲真,这样的舅母真的有点反差萌啊。

    卫玠很努力才忍住没让自己笑出声,生怕被守夜的婢子听见。

    其实晚上睡觉的时候,卫玠是很不喜欢旁边有个婢子守着他的。想想看,三更半夜的,帷幔后有个影影绰绰、黑发披肩的影子,简直恐怖电影宣传照好吗?!在刚出生还不会说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卫玠不知道被吓坏了多少回。

    【到底是多少回?】拓跋六修的关注焦点十分特别。

    “……”卫玠拒绝回答,别以为你假装自己很严肃,就能掩饰你看我笑话的心啊魂淡!

    ☆、第27章 古代二十七点都不友好:

    不管卫玠当初被守夜的婢子吓过多少回吧,反正等卫玠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愿之后,他就在自己的小院里坚决禁止了“婢子守夜”的这个封建陋习。

    如今搬到北邙换了新环境,婢子们因为王氏的死命令,这才又重新守起了夜。不过,她们也是知道卫玠容易夜惊的毛病的。所以轮班的婢子并不会真的和卫玠待在一个屋子里,只是守在外厅,内室和外厅仅一屏之隔,卫玠这边稍有响动,那边训练有素、和衣而眠的婢子便会立时惊醒,赶过来查看。

    也因此,装睡的卫玠,最终还是和拓跋六修脸对着脸的侧躺在了一起。由拓跋六修负责说话,卫玠只能与他眼神交流,辅以偶尔为之的、很低的声音。

    他们谈话的主题自然是卫玠生病之前的种种遭遇,卫玠急需梳理一下庞大的信息量。

    倒着往回细数:

    一,奇怪的公主舅母,态度之谜已解决√,不善表达什么的真的坑死人。

    二,奇怪的胡人奴隶,到底能不能化敌为友?

    拓跋六修把他大脑里对石勒的全部印象都调了出来,结合所知的各种历史名人对石勒的评价,思虑许久后道:【可操作性很大。我觉得朱元璋对石勒的评价最为中肯,聪察有余而果断不足,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也。】(引自《明□□宝训》)

    历史上的石勒真的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他年少时饱受西晋末期的战乱之苦,青年时以奴隶之身跟着的主人投奔了叛军,这才有了之后因缘际会的逆袭之路。而在石勒建立后赵之后,虽然他自己不认识字,没什么文化,但他却大力推行了全国的小学教育。

    【是的,小学,你没听错,别奇怪,小学这个词在商周时就已经存在了,虽然意思和现代不太一样。】

    “……”卫玠第一千零一次的在心里感慨,早知道要穿越,当年报大学的时候就应该投奔古汉语或者历史系啊qaq

    拓跋六修默默补了一刀:【你最讨厌的“考试”,就是石勒首次在全国推行的。每郡都设有官学,要经历三次考试才能毕业,成为国家干部的储备人才。这就是科举制的前身。】

    任何制度的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隋唐的科举自然也有前例可循。

    卫玠:石勒才是穿的吧?这挂开的有点大啊!

    【哦,对了,黄瓜这个词也是因为石勒才有的。】

    西晋时,黄瓜还叫胡瓜,是饭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肴。石勒是少数民族,大概是曾经被各种歧视的称为胡人,这话听的太多了,所以他在上位后就下令全国说话写文时一律不许出现“胡”字。在一次宴会上,“金樽甘露,玉盘黄瓜”就这样应运而生。胡床、胡服等也都渐渐在那之后有了新名字,并在隋唐流行了起来。

    【骁勇善战、求贤纳谏、依法行事、拼命三郎(因石勒而存在的词)、厌恶贪赃枉法。】拓跋六修悉数了石勒的优点,【哪怕是他的妇人之仁、不愿杀俘(汉人),其实对咱们来说都十分有利。当一国之君肯定不行,但是当左膀右臂足够了。】

    拓跋六修其实在齐云塔里的时候,就已经在盘算着这个时代哪些人才可以为卫玠所用了。如今要是能攻略下石勒,自然是如虎添翼。

    【石勒唯一的心结就是他当奴隶时被奴役的糟糕经历。】

    华夏很早就已经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但华夏周边的少数民族“邻居”们,却还保持着最原始的游牧奴隶制。

    受到民族融合的冲击,魏晋流行起了更方便的胡床和胡服,但与此同时在制度上的观念,也不知怎么的就开始了往回退,欣然接受了胡人大多都是奴隶的设定。在他们眼中,有着卖身契的良家子仆从才是人,奴隶并不算人。

    高贵程度依次而下:世族、庶族、汉人仆从、胡人奴隶。

    正是世家这种不把奴隶当人看的态度,加剧了民族矛盾,这才最终导致了五胡乱华,被迫南渡的世家自食了恶果。

    有些世家一直不能明白,同样是奴役,为什么少数民族奴役没事,偏偏他们奴役就出了事。

    理由有很多,拓跋六修只大略给卫玠讲了最重要的两个:

    一,造反的大多都是胡人里的贵族。你可以不把胡人中的奴隶当人,但你不能一棒子打死一船人,不能连胡人中的贵族都不尊重,这些贵族可是手握重兵、性情彪悍的。但很多世家子弟根本分不清二者的区别,觉得所有的胡人都是奴隶。

    在这点上,身为拓跋鲜卑首领长子的拓跋六修深有感触。西晋末期,他曾多次率众驰援西晋的官员,刘琨、王浚等等等,但这些大官却总是鼻孔朝天,仿佛自己有多高贵。

    说起来,王浚还是王济的堂庶弟来着,出身太原王氏,却比王济还要讨厌百倍,最后被石勒干掉了。

    拓跋六修默默在心里不太厚道的道了一句,干的漂亮。

    二,世代为奴的生活,让胡人奴隶在部落时习以为常,但是当他们被贩卖到洛阳,见识到了世家圈的仆从是怎么生活的之后,他们终于明白了他们之前的那种生活状态是不对的,他们开始有了向往自由的思想和不甘。

    这些胡人的想法没什么不对,是人就会渴望进步。在魏晋这样的社会中出现奴隶,本身就是一种文明的倒退。

    石勒就属于第二种情况。

    但石勒最难得的地方在于,即便如此了,在五胡乱华的时候,他也没有特别作践汉人,甚至很喜欢任用有才的汉人官员。他身边最信重的军师,十六国中的一流谋士张宾就是个汉人。

    “如果能够收服石勒,说不定还能买一送一的在未来得到张宾。”卫玠一下子没忍住,high了起来。

    如今的石勒还是个没有觉醒自由之魂的少年奴隶,也就是说他还没有对西晋、对世家绝望,还有什么会比这更好的事情呢?

    卫玠觉得他上辈子的糟糕运气,大概就是为了积攒到这辈子用。

    不过,运气并没有也被用在今晚。外边守夜的婢子听到了刚刚卫玠的声音,没一会儿就起了身进屋来查看了。

    卫玠闭眼,苦苦假装了好一会儿,这才终于让婢子放下心,又重新回了外屋。

    卫玠再睁开眼时,便感觉到了眼球的一阵酸涩,他这次是真的困了,天知道他才睡了两天两夜。

    【好人总会有好报。】拓跋六修接着刚刚的话题道。

    那天卫府门口发生的事情,要不是卫玠心软,也许石勒就又会重新走上老路。说实话,任谁在好心救了人却不仅不被感激还被责骂之后,都很难不黑化。幸好,卫玠送药及时,制止了一场可以预见的局势恶化。

    这也是拓跋六修最喜欢卫玠的地方,他在有智商的善良着,既不会给别人和自己造成困扰,又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其实我很自私的……”卫玠觉得他必须站出来为自己澄清一下了,“我帮石勒,只是因为他救了七娘。”

    拓跋六修诧异反问:【这个理由还不够吗?】

    很多人在被帮了之后都不会感恩的,甚至还会觉得理所当然。

    卫玠的脸开始变得红扑扑的,不一会儿就蔓延到了如玉的脖颈,像极了最上等的桃红碧玺。卫玠总觉得他再这么被拓跋六修夸下去会膨胀死。

    拓跋六修却觉得他只是在实话实话。

    【拉拢石勒的办法,你可以考虑先从给他一个姓开始。】如今的石勒还叫石勹背,也就是匐勒,因为他还没有遇到那个给了他石勒之名的人。拓跋六修觉得这就是个很好的能搞好和石勒关系的切入点,【他其实还没有变成那个真正从奴隶逆袭成皇帝的石勒,因为他还没有遇到那个给了他三颗痣,咳,不对,是改变他命运的人。】

    卫玠的睡意随着之前那次的闭眼而一阵阵的涌来,他一边和意志挣扎着,一边问拓跋六修——你什么时候看的《大话西游》?!

    【……能稍微关注一下重点吗?】拓跋六修无奈极了,抬起手假装敲了一下卫玠的头,但最后还是满足了卫玠的好奇,【有次你去上课的时候,隔壁正好在看怀旧电影。】

    拓跋六修与卫玠初见时,卫玠因为说了个拓跋六修不懂的电影梗而笑了起来,那时的茫然感让拓跋六修一直记忆犹新。

    他想卫玠所有的笑都只是因为他!

    ……这话好、好羞耻py。

    咳。

    拓跋六修一边红着脸,一边努力把话题扭转回了石勒身上:【历史上那个给了石勒姓名的人死了,要不然他大概也不会在最后自立为王。事实上,他投靠的好几个人都死了,经历和刘备有点像,靠谁谁倒。最后一个是前赵的刘曜,刘曜杀了石勒的长史,又算计了石勒,他这才忍无可忍的和前赵结了仇。石勒这个人爱憎分明,对他好他会感恩,对他不好他也不会傻逼兮兮的愚忠。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皆大欢喜,用不好……】他就要噬主。

    卫玠的头一顿一顿的,像是在点头,表示自己一定会注意,也像是经受不住周公的诱惑,正在做最后的负隅顽抗。

    也不知道是拓跋六修的话已近尾声,还是因为卫玠喝的药里有助眠的效果,虽然卫玠很想和拓跋六修再说一会儿话,但是……

    周公太厉害了!

    ☆、第28章 古代二十八点都不友好:

    一觉到天明。

    卫玠坐在榻上茫然四顾,看见了自己最喜欢的三扇屏风床榻,也看见了阿娘强烈要求添上莲花瓣的筌蹄(宋代改称绣墩),还看见了总爱放在一处的直形凭几和斑丝隐囊,和他在小院里的一模一样。甚至卫玠用来和拓跋六修交流《晋书》的迷你沙盘,都放在纸糊长案上,连角度都没变过……这异样熟悉的环境,总让卫玠有一种他并未离开卫家的错觉。

    就在卫玠准备像是在家里那样,张口就对拓跋六修抱怨“昨晚你故意扯了那么多有关于石勒的事情,是不是就是为了等到我精力不济,没办法问你和拓跋鲜卑之间的故事”时,拓跋六修及时出声提醒了他。

    【这里不是卫府,还有别人在呢。】

    就在拓跋六修说完的当下,为卫玠准备好一应洗漱用具的婢子,已经换上新制的鲜亮夏衣鱼贯而入,美女如云,摇曳生姿。

    世家真的是个很会享受的群体,他们爱美的习性,极大的便宜了卫玠。

    卫玠再一次被分去了注意力。

    虽然……拓跋六修并不太高兴见到这种场景。

    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基本都是这样。每当卫玠想起来要问拓跋六修的时候,拓跋六修总能恰到好处的找出各种各样的事来给卫玠做,直至卫玠彻底忘了这茬。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面瘫!心机深沉啊心机深沉!by:许多年后的卫玠。

    这一个月里,卫玠的日常基本就是,吃吃喝喝,喝喝吃吃,促进和公主舅母的感情,以及努力让自己不生病。

    说好的收服小弟呢?

    卫玠正色脸,第一天就搞定了。

    是的,你没有看错,不用七八年的亲如手足,不用三五个月的无微不至,只一天,用简简单单的“每日都能吃饱饭、每季都有新衣裳以及每月均可得薪酬”的利诱条件,卫玠就为自己收服了他穿来西晋后的第一个跟随型小弟——日后魏晋的第一猛人石勒。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其实卫玠自己都有些懵懵懂懂,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在质疑自己是不是在做白日梦。

    石勒同学的忠心来的太快太简单,一点都不科学。

    这里面不会有什么阴谋吧?!

    【想太多,也是一种病。】拓跋六修友情提醒。

    那天的情况是这样的,卫玠让人阿李把石勒叫来,打量着这个才十几岁就已经差不多有一米八的少年,实在是有些尴尬,就随口说了句:“你坐啊。”

    石勒“嘭”的一声就跪了下来,十分诚惶诚恐的五体投地:“俺,不对,不对,是小人不敢。”

    “……”石勒一慌,卫玠也慌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和阿李她们他都能相处的挺好的。

    卫玠随眼一撇间,看到了石勒破破烂烂的草鞋,于是便脱口而出:“要不要给你先换双鞋?”

    啊?

    这次连石勒和阿李都愣住了,不明白自家三郎君的小脑袋瓜里到底在想什么。石勒很不好意思的想要遮住自己的脚,觉得那又脏又糙,会污了贵人的眼睛。

    “阿赵手下的针线婢子,做衣服鞋子的手艺可好啦,让她们给你多做几双鞋吧。”卫玠积极安利。

    拓跋六修实在是看不下卫玠卖蠢,提示道:【你可以先让他起来。】

    “哦哦,起来吧,起来吧。”卫玠抬抬手,让石勒起来,总跪着很奇怪,“你不想坐,也别跪着。要吃茶吗?”

    拓跋六修以手捂脸,差点也给卫玠跪下。

    果然,石勒更加不敢站起来了。

    “吃茶”在卫玠的意识里,还停留在几块钱一桶的□□红茶上,他问石勒吃茶吗,其实就是现代人照顾客人的惯用语,喝饮料吗?水?咖啡?还是茶?

    但对于石勒这个百分百土著来说,吃茶是吃“茶粥”的意思,是一种奢侈品,是只有生活中膏粱锦绣中的京中贵人才能享用的食物。石勒不要说是吃了,他连碰都不敢碰,因为哪怕弄掉一根,把他卖了都赔不起。

    “郎君饿了?”随侍在侧的阿钱,直接以为卫玠这是难得的想吃什么食物了。

    茶粥,是将茶叶烘干、研末,然后下锅和小米一起熬制,最后制成一种类似中药药丸似的食物,并不能喝。

    【你要是想说喝茶,就说茗饮,吃茶是真的吃的。】

    “……”我以前看的里明明说过古代“喝茶”叫“吃茶”的!

    【宋代叫吃茶。魏晋叫茗饮,就和吃饭时喝的汤差不多,流行于南方,吴蜀一带。北方人更爱喝酪浆,而且有些北方的保守世族不大看得上喝茶,将其蔑称为酪奴。你祖父喜欢茗饮,也仅仅是因为他和大部分的朝臣一样,觉得以茶代酒代表了清廉。】

    卫玠知道酪浆,就是牛羊乳,他从小喝到现在,和现代的袋装奶简直是天壤之别,纯天然,无污染,好喝极了。

    咳,现场的气氛因为卫玠的乌龙而变得很尴尬。

    幸好,卫玠年纪再小也是个郎君,他说了算,他表示既然误会成先吃饭,那就开饭吧。因为卫玠突然想到,中国传统的酒桌文化,一直都是道谢的好时机。

    卫玠真的请石勒吃饭的举动,吓坏了不少人,包括石勒本人。

    不过,见卫玠一而再,再而三的坚持,性格老实的石勒在信了卫玠真的是想要请他吃饭后,就也放开了坐下与卫玠吃了起来。虽然相比于他其他时候还是显得有些局促羞涩,但也在真的吃上肉后开始了大快朵颐。

    “酒”足饭饱,话题果然就顺畅了不少。

    卫玠正式谢了石勒当日救了七娘的举动。询问了石勒受伤的胳膊的愈合情况,还关心了一下石勒日常生活里的种种不便……

    卫玠觉得自己做的很少。

    但石勒却已经感动的想要痛哭流涕,从未有人对他这么好过。

    于是,等卫玠问石勒:“你要不去起个汉人名字,方便融入这里的生活?”时,石勒的好感值就直接【逼近满格】了。

    在卫玠给了石勒这个名字之后,石勒就被正式提到了卫玠身边,成了愿意为卫玠赴汤蹈火的贴身小僮。

    石勒对卫玠的好感度来的如此汹涌,其实还有一些别的理由。

    首先就是送药和看病之恩,这年头可不什么人都能请疡医看病的,最起码石勒了解到的奴隶里没有。所以,卫玠觉得简简单单的一个举动,在石勒同学看来却是比天还要大的恩情。

    其次,便是阿李之前对石勒解释了卫玠不踩石勒,不是因为卫玠看不起石勒,而是卫玠觉得不应该这么作践人。这是石勒第一次被人当做一个独立的人看。这很重要吗?这当然重要。最起码石勒是这么觉得的,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尊重,而这感觉好极了。

    石勒就这样开始了每天跟个木头桩子似的跟在卫玠身后,只因为卫玠对他道了句辛苦,就能傻乐上一天的生活。

    阿李因为自身四分之一的胡人血统,成为了卫玠身边的人里,与石勒关系最亲近的人,她十分喜欢这个得了什么好东西都会想着她那一日送药之恩的傻小子。

    “让你送药的是小郎君,俺感激她。但真的把药送给俺的你,俺也感激。”阳奉阴违、踩高捧低什么的,石勒已经见了太多,那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人有义务平白无故的好。也因此,石勒对于难得对他展现善意的人,根本就毫无抵抗力。

    哪怕对方只是稍稍释放了一点善意,石勒都能热情反扑。

    阿李的心被暖的甚至动起了认干弟弟的念头,不过,他们相处时间还是有些短了,阿李打算再看看。

    虽然没有名分上真的认,但阿李也算是很认真的开始教起了石勒:“也是你运气好,两次当人凳都遇上咱们家郎君,谁不知道三郎最是心善呢?从来都不会因为咱们不是汉人而有什么差别待遇。如今你能被调来郎君身边做事,一定要用心,知道吗?”

    石勒猛的一阵点头,因为他也是这么想的:“知道,知道。”

    又过了一会儿,石勒凑在阿李身边,给她帮了一会儿忙后,才道:“阿李姐,俺能和你说个秘密吗?”

    阿李点点头,她最喜欢八卦了:“你说。”

    “俺能抢上给郎君当人凳,凭的可不是运气,是实力。”他秀了一把自己天生就比别人大一些的力气。

    “你……喜欢给别人当人凳?”阿李就像是吃了颗酸李子似的皱起了脸,这个爱好有些别致啊。

    “不是,俺就喜欢给郎君干活,干什么都行。俺从来没见过那么漂亮的人,俺上京之前,俺娘就和俺说过,太原王氏的贵人特别漂亮,但俺没想到能这么漂亮。郎君又漂亮又心善,是俺见过最好的人,俺要,要,呃,什么死。”士为知己者死,这是石勒总是记不清、却一直想要做到的话。

    崇尚美是整个魏晋的风气,哪怕是石勒也不能免俗。

    听到阿李给他学话的卫玠,被石勒这个劳动人民最淳朴的初始好感值理由,囧的无以复加。万万没想到,助他成功收复第一个小弟的,不是拓跋,不是《晋书》,而是颜值……

    ☆、第29章 古代二十九点都不友好:

    在石勒给卫玠当了一段时间小僮后,卫玠就发现,其实哪怕不知道石勒有那个逆袭的未来,他大概也会很喜欢用石勒的。因为石勒不仅有一膀子力气,性格还粗中有细,憨厚却也圆滑,带着某种天生的“狡猾”,爱憎分明,极得人心。

    在卫玠身边待了十几天,石勒就已经攻陷了卫玠身边的婢子、小僮圈,并开始替卫玠朝着王济北邙别苑上下的仆从圈攻略了下去。

    七月的时候,整个坞堡上下都已经知道了从洛京来的三郎君有多好、多好。

    因为每当石勒去乐于助人,又或者是和一个人关系好了之后,他总会说:“俺这算啥,俺家三郎君才是真真的大好人呢。”

    然后就是拿自己的经历举例,以身说法。

    也因此,全别苑上下就没有谁不知道的,那个高高壮壮的胡人小子眼睛里只装得下他们家郎君一个人,简直,简直……呃,怎么说好呢……

    【恭喜玩家卫玠获得石姓脑残粉一枚。】拓跋六修如是总结,声音里带着说不上来的奇怪酸涩。

    我也想让全世界都知道我和你关系好啊啊啊

    卫玠倒是只单纯的表达了开心,谁会不喜欢被人喜欢着呢?亲人和朋友,都是他最渴望的。

    也因为石勒这份不遗余力的宣传,卫玠在北邙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虽然说即便没有石勒的攻略,卫玠在北邙的生活也肯定会很惬意,作为王济和常山公主的心头宝,没人敢怠慢卫玠。不过不敢怠慢和用心照顾,其实也还是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的。

    在生活品质又提升了一步之后,卫玠忍不住问拓跋六修:“石勒这个样子,到底是怎么在叔母那边被欺负的?”

    【身份不同。】拓跋六修意简言赅。同样一件事,由不同身份的人做,很容易就会得出不同的评价,好比同样是乐于助人,上位者那叫慈善,普通人叫心善,下位者那就容易被扣上“图谋不轨、挟恩图报”的帽子了。石勒的傻,以前在别人看来就是活该被利用到死,如今却变成了郎君身边的人果然连素质都比一般下仆好。

    卫玠的身份,加上石勒良好的人际处理手段,这才有了如今意想不到的效果。

    时刻命人关注卫玠生活的常山公主,在知道卫玠和石勒的事情后,也算是稍微放下了一些对卫玠的操心:“小娘和令淑一样,不管是他们自己,还是他们的身边人,都很招人喜欢。”

    将离顺着常山公主道:“这是自然的,老话里不就说过嘛,子肖母,女像父,小姑似兄嫂。”

    常山公主明知将离是在捧她,也还是忍不住开怀的笑了起来。

    卫玠进门时,正巧听到了常山公主难得的笑声。卫玠已经彻底分清了常山公主与繁昌公主这对姑侄的本质不同。繁昌公主是真的天之骄女,霸道又蛮横;常山公主却因为眼疾,很少与人接触,有点社交恐惧症,虽然和繁昌公主一样,都是眼角向上拉提的严肃面向,但却是个纸老虎,一戳就穿。

    常山公主这些天也终于算是慢慢摸清了正确和卫玠的相处之道,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在卫玠不懈的努力卖萌、亲近之下,渐渐放开了手脚,开始变得对卫玠纵容却不溺爱。该喝药喝药,该休息休息,涉及到身体问题的时候,就一概没有半点商量。

    王济酸酸的表示,他就知道结果会变成这样,常山公主和卫玠相处和谐,他被丢到脑后,就像是他妹妹还没出嫁前那样。

    卫玠和常山公主对此的反应是,一起给了王济一个一模一样的鄙视眼神。这些天王济连人影都见不到,怎么好意思反过来怪他们做事不带上他。知道他们当初为了处好彼此的关系有多努力吗?!

    “二舅这些天也在努力啊。”王济很委屈,大袖一甩,开始装可怜。

    今天的王济难得换了身基佬紫以外的服饰颜色,换成了嫩的仿佛能掐出水来的鹅黄色,装起可怜倒也算是勉强不伤眼。

    王济心血来潮改变着装风格,是为了搭配常山公主的鹅黄妆。

    鹅黄妆是最近渐渐在世家女中流行起来的一种妆容,简单来说就是用蘸满黄色染料的毛笔,在额部染画一些花朵的样式。

    等过个几十年,到了南北朝时候,这种过于耗时的手绘,就会变成黏贴薄片。也就是北朝民歌《木兰诗》里“对镜贴花黄”的由来。

    卫玠如今正站在这股潮流的起点,在家里见王氏和繁昌公主常常如此打扮。于是在和常山公主熟悉了之后,他就鼓动常山公主也尝试了一下这个新妆容。薄鬓约微黄,轻红沿铅脸。

    王济见后,连夸好看,于是干脆就也换了身衣服搭配老妻,两人一起感受青春活力。

    卫玠毫无防备的就被人到中年的舅舅、舅母塞了一嘴狗粮,脑海里开始不断循环一个微博上曾经很流行的洗脑歌曲“两只黄鹂鸣翠柳,你还没有女朋友”。他如今眼前可不就有两只黄鹂鸟?他只能安慰自己,还好有个比他更惨、连妹子都触摸不到的拓跋六修陪他。

    【……】拓跋六修只能用科普来掩饰自己那一刻无语凝噎的心涩,他不想要妹子啊!【以免你一会儿问出“为什么我舅舅也可以穿黄色”这种傻话,我还是直接告诉你吧。】

    古代历朝历代的皇帝,也不都是穿黄色的龙袍的。

    古代流行五德论(金木水火土),五种颜色轮流坐庄。好比东汉是火德,尚赤色,那么取代了汉朝的曹魏就是土德,尚黄色。也因此,司马晋朝就应该是金德,尚白色。但是呢,众所周知晋朝之前的三国很乱,不仅现实里在打仗,学术界也在打嘴仗,各种新颖理论层出不穷。五德论也有了新五德和旧五德之分。

    西晋统一全国后,各方学派都想怒刷存在感,让晋朝也来个汉朝“独尊xx”的思潮。

    所以当一方说晋朝是金德,尚白色;另外一方就偏偏要唱反调,说司马晋的天下是曹魏禅让而来,还是应该延续曹魏的土得,尚黄色。

    两方人马斗的不可开交。

    真正能拍板做决定的晋武帝司马炎,却其实并不怎么信“德性”之说,他感觉不管是什么德,只要老天承认就行。于是今天土德好好好,明天金德对对对,十分没有立场。这样的朝令夕改,导致整个西晋初期都乱哄哄的,哪怕最后新学派以微弱的优势赢了,皇帝朝臣的朝衣还是定了五时服,按照不同身份、时节、场合,有不同的颜色和面料,变得五颜六色的。

    所以像是王济这种地位极高的世家子弟,想穿什么颜色都可以。不过大多以紫色为主,觉得紫色最能彰显尊贵。

    卫玠: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魏晋世家多搅基啊,一群热爱基佬的家伙,他不搅基谁搅基?【喂

    ☆、第30章 古代三十点都不友好:

    拓跋六修同学的小讲堂结束,卫玠回归日常生活。

    “舅舅你在努力什么?——”

    “——怎么花钱办一场盛大的清谈会?”

    卫玠和常山公主一人一句的挪揄起了王济,两人一唱一和,默契惊人,跟说相声似的,根本没给前排吃瓜的围观群众(王济)插话的机会。

    王济:……被剧透了,宝宝不开心!

    众所周知,王济刚把卫玠接来北邙的时候,就曾想过要举办一场盛大的清谈会,怎么花钱怎么来,怎么人多怎么请,用以炫耀他的妹子。

    但是,卫玠刚来就昏睡了两天两夜,吓得王济彻底没了心情去办什么劳什子的清谈会。

    而等卫玠好了之后,王济最初邀请人的“都来看我迎来了妹子啊”的这个理由,却已经不再是新闻,宴会没了噱头,自然只能不了了之。

    说起这个,王济就气不打一出来。

    虽然说导致全天下都知道“他接了妹子卫玠到北邙小住”的原因,有一部分是他和常山公主请了一整个洛阳城的名医,实在是太过张扬。但是更多的原因,还是在于有心人的小道消息传播。目的不明,但对方想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个消息的心思还是十分明显的。

    八卦如风,一夜间就刮进了千家万户。

    不只是世家,到最后连普通人茶余饭后都要就此八卦一两句——据说卫家的救世主遭人暗害,这才生病了。

    咳,谣言嘛,总有失真的部分。连最初传消息的人都想不明白,谣言到底是怎么和救世主被人暗害扯上关系的,还传的鼻子有眼的。

    ——“害卫家的小郎君能干什么?”

    ——“妄图颠覆晋室的小人,怎么可能放任救世主长大,辅佐一世明君?”

    简直有理有据,使人信服。

    如果有卫府的下仆在场,估计会惊讶出声,这不是之前只在我们府上流传的版本吗?什么时候传出去的?卫府如今的半个女主人王氏治家很有手段,她并不会太过压抑人类本能的八卦之心,她只会把自家的八卦限制在仅供内部仆从交流。

    卫府的流言到底是怎么传出去的,卫玠有一个小小的不成熟的推论。

    有人要利用舆论战暗害卫府,卫老爷子将计就计,借着从府内下仆那里听来的灵感,把流言蜚语闹大,让对方引火烧身。

    至于到底是谁要暗害卫家,这个就更好猜了,因为这份流言谁比较倒霉,谁就是凶手。

    ——被大家怀疑为不安好心的这个奸臣排行榜上,外戚杨骏以其他人无法超越的票数,独霸榜首。

    “破案了。这件事的始末应该是这样的,杨骏处于某种不知名的用心,借着我生病、二舅延请名医的契机,在洛京大肆宣扬了我搬去舅舅家住的事情。而我阿翁早有准备,反让杨骏偷鸡不成蚀把米。”卫玠哪怕没有证据,也能脑洞到真相。

    拓跋六修和卫玠站同一边,他只是有些意外:【你知道杨骏不是个好人?】

    卫玠老老实实的摇摇头:“我不知道杨骏是忠是奸,我只知道他是我祖父的政敌,祖父没事就爱坑他。说起来,这个杨骏到底是谁啊?”

    【……】幸好卫家三观还算正,要不以卫玠这种帮亲不帮理的性格,他的未来成长真的很是堪忧啊。

    杨骏是谁?

    杨骏是西晋权臣、最有名的外戚之一。在贾南风这个太子妃还没有那个能力太过蹦跶的年代里,杨骏的风头是最盛的。因为他是晋武帝的老丈人,继后的亲爹,傻太子的二姥爷。同时杨骏也是太子太傅,与挂着太子少傅职称的卫老爷子,在对傻太子的教育理念上有着极大的冲突。

    杨骏的兄子(兄长的孩子),是晋武帝的元后杨艳。杨艳病逝前,杨骏以恐无人照顾傻太子为由,说服杨艳去劝晋武帝立堂妹杨芷为后。杨芷自然就是杨骏自己的女儿啦。杨芷无子,便一直以太子的姨母自居。

    有没有觉得这个关系很熟悉?卫家大郎卫密和早已经“病死”的大颜妾,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关系。

    只不过大颜妾虽然是妾,却是卫密的亲姨母,对卫密倒也算是掏心掏肺。

    杨芷是继后正妻,却算不得傻太子的正牌姨母,只是堂亲。杨芷从未放弃过自己生儿子的想法,只不过她生的儿子早殇,她在被确认没办法再有孕后,这才重新把目光投到了傻太子身上。利用居多,鲜少有什么亲情。

    说回杨骏。

    杨骏是国丈,又手握太子这张好牌,本应该官运亨通,谁知却生生被他自己打的稀烂。平素在官场上没什么威望不说,还总爱整些人尽皆知的幺蛾子。借着女儿是皇后的威风,在朝堂上搅风搅雨,还和他的两个弟弟弄出了个“三杨”的名声。

    权倾朝野。

    这可不见得是什么好说法。

    杨骏以为他把自己的野心掩饰的很好,实则天下皆知。连蠢顿如太子妃贾南风者,都知道利用杨家无穷无尽的野心,来到达自己的目的。

    也因此,天下一出什么坏事,大家就会第一时间怀疑到杨骏头上,没有什么为什么,就是觉得他不像个好人。

    杨骏也确实是在盘算着对卫家做些什么,只不过不仅做了基本等于没做,还会给自己徒惹一身腥臊。他表示,不行,我忍不了了,我要搞个大新闻!

    守株待兔、等候多时的卫瓘老爷子抚须而笑,终于等到你!

    咳,这两位老爷子的相杀故事暂时先放在后面,说回急不可耐想要彰显存在感的王济二舅这边。

    他故作神秘对妻子和妹子道:“我终于又想到办清谈会的理由了,就在七月之秋,敬请期待~”

    “是什么?”卫玠的好奇道,他大概是属猫的,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哪怕明知道好奇心会害死猫,也义无反顾。

    王济却眨眨眼,卖了个关子,一副打死也不说的欠揍模样。

    常山公主见不得卫玠着急,赶忙剧透:“你舅舅前阵子让人从京中运来了不少玉石,都摆在了夏亭那边,我估摸着他是要建个玉做的屋子,以此来炫耀他的财力。这都是当初搭建金埒时玩剩下的了,再来一次,也不怕遭人耻笑。“

    王济哼了一声,却没有开口反驳。因为他很了解常山公主,这只是她的激将法,想要引“战”,逼他说出真相,他才不会上当呢!

    卫玠却傻乎乎的表示,可以,这很王济,轻松接受了常山公主的说法。

    王济:“……”

    常山公主:“……”

    拓跋六修在内心里默默为王济夫妻这一刻的沉默补上了旁白:宝贝妹妹的儿子什么都好,就是也许、大概、可能有点容易轻信,这孩子484傻缺?吃什么能补回来?

    卫玠已经自顾自的开启了下一个话题:“舅舅你清谈会准备的怎么样了?有很多华贵的东西吗?”

    ——如果可以,请不要那么壕啊,跪求别破坏我心中对魏晋名士风度的最后一丝想象。

    拓跋六修忍不住道:【你对魏晋名士到底有着怎么样的误解?魏晋世家多爱钱,敛财之能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都少见的。】

    魏晋名士讲究随心所欲,忠于本心。意思就是说,我想爱钱就爱钱,我想视钱财如粪土我就视如粪土,和后世流行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哪怕很爱钱也要表现出对钱的不屑——的清高文人有很大的不同。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一个是妖艳贱货,另外一个是好单纯好不做作的白莲【泥垢了。

    “……”

    关于怎么办清谈会,王济还是愿意透露给卫玠知道的。他摇头晃脑的对卫玠道:“啧,这你们就不懂了吧?花钱能得到的东西,那有什么稀罕的?”

    卫玠:讲真,舅舅你这么说,很容易没朋友。

    “我的清谈会,要搞就要搞个大的,要有连花钱都买不到的东西!”王济信心满满的撂下了豪言壮志。

    “那你怎么得到?”常山公主皱眉,她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嘿嘿,你知道二姐夫的那棵宝贝李树吧?”王济和他父亲的庶子们的关系都很紧张,但是和庶姐们的关系倒是不错。王浑的女儿无数,嫁的都很好。其中二娘嫁给了有栋梁之称的名士和峤。和家虽不是世家,却也三代高官,舅舅更是在三国中都有过出场镜头的夏侯玄。和峤为官清廉,深得民心,在朝堂上极富盛名。

    但和峤有个致命的缺点——小气,爱钱如命,往死里抠门的那种。

    这听起来一点都不名士?可和峤确确实实是西晋有名的名士,迷弟迷妹一片一片的那种。是与姐夫裴楷、妻弟王济齐名的美男子。

    和峤有一棵李树,全国都知道那是一颗品相极好的李树,是和峤的掌中珠、心头宝,轻易不会送人,哪怕是晋武帝讨要都只会给一点点。

    “七八月正是李树结果的好时候……”王济给了众人一个意味深长的点点点。

    谁也拦不住王济作死,常山公主只能道:“你要是作死,害你二姐和二姐夫关系不睦,最后惹得二姐上门哭诉,我是不会负责帮你安抚的。”

    “我才不需要呢。你以为我要做什么?偷李子吗?”王济一脸“这么多年夫妻你竟然这么想我,真是太伤我的心了”的委屈。

    常山公主和卫玠却一起点头,直言他们就是这么想王济的。

    和峤连晋武帝都不给,更何况是王济?和峤不给的话,那王济要怎么得到?好像就只剩下了歪门邪道这一个选择。

    “哼,”王济不仅把头扭到了一边,连身子也转了九十度,鹅黄色的广袖大摆在空中留下优雅的弧度,这就是个把美刻进了骨子里的教科书般的魏晋名士。忘记表示,简直不能和这些凡夫俗子沟通,他和晋武帝怎么能一样?晋武帝只是和峤的上司,还是个并不太能决定和峤生死的上司,王济就不一样了。“我是谁?我是他小舅子诶!”

    这个世界上,唯有小舅与小姑难养也。

    ☆、第31章 古代三十一点都不友好:

    “总不能是二姐夫答应给你吧?”常山公主是不信的。

    和峤是真的很抠门,这和他本身有没有钱、别人会不会给他钱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更类似于一种名士怪癖,又或者个人的小爱好,他很享受这种能不给东西就不给东西的感觉。和峤怎么会突然大方起来?这里面不会有什么事吧?

    王济摆摆手,一副你们妇人家就是爱多想的不以为意:“他答应了啊,我邀请他来参加清谈会,他因为那日当值没办法赴约,便以李赔罪。”

    常山公主没辙,只能将信将疑的揭过了此事。

    卫玠和拓跋六修相视一眼,默契的读懂了对方眼中的意思,有些话真心不能说的太满啊,因为……

    容易被打脸。

    孟秋处暑,七月死魄,武子会客于北邙莫寻。

    莫寻是王济的北邙别苑所在的山峰名,这个中二病集大成者似的名字自然是王济起的,因为整座山、包括后面的山谷和天然湖泊都是他的,他想叫什么就可以叫什么。

    ——“客官这是要去哪儿?”

    ——“莫寻。”

    ——“小哥是哪里人啊?”

    ——“莫寻。”

    这样的一问一答,想想那画面就美到让人不忍直视。可偏偏王济却对自己起的这个山名颇为自得,要不是被常山公主苦苦拦下,北邙别苑估计都会改名为“莫寻别苑”。

    “死魄”就是每个月初二的特指,和七月既望里的既望是十六日一样。

    “我要不是胎穿,我觉得我会连请帖都看不懂。”卫玠把玩着多出来的请帖信笺,一脸的欲哭无泪。乍一看七月死魄,他还以为是什么招魂仪式呢。

    【你已经很厉害了。】拓跋六修安慰道。

    “==厉害在哪里?”

    【你没发现你现在看繁体字已经看的很流畅了吗?】拓跋六修认真道,其实一开始他还以为卫玠会先问他这请帖上写的都是什么鬼呢。

    “诶?对哦。”经拓跋六修的提醒,卫玠这才意识到,在和拓跋六修一起研究原版《晋书》的过程里,他除了能听到未来之事以外,不知不觉间还飞速收获了繁体字的辨认能力。从乍一看到《晋书》时的纯茫然,再到如今对请帖内容流畅自如的读写,也就仅仅几个月而已。甚至不是涉及到古代常识的部分,卫玠自己都能翻译了。

    现代人学古汉语翻译要多久呢?从小学到高中。就这样了,高考时,古文翻译拿不到满分的也大有人在。

    “学语言最重要的还是环境啊。”卫玠躲在假山里,无限感慨。

    【……为什么不觉得这是你自己聪明?】拓跋六修早就发现了,卫玠这一世的性格与在现代时还是一模一样,但其他很多东西早已经在悄然间改变,好比他变得耳聪目明,变得虽不敢说过目不忘,却也是在读个两三遍后就能熟记于心。

    卫玠抬头,正准备和拓跋六修说“别闹”的时候,常山公主最信重的婢子将离终于寻了过来。她换了身更加华美庄重的丝绸锦衣,不像寻常婢子,更似哪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娘子。

    “三郎君在这里啊,可是让婢子一顿找,您身边怎么没跟着人?”

    “我们玩藏猫猫呢。”卫玠想和拓跋六修没人打扰的说会儿话,就只能选择“捉迷藏”这个流传了有两千多年的传统儿童游戏。有拓跋六修这个谁也看不到的bug在,卫玠一直是捉迷藏之王,他找人时谁也藏不住,他躲起来时谁也找不到。枣哥还因此被气到发誓说这辈子都不要和卫玠玩藏猫猫。

    将离笑了,对卫玠招招手:“那快随婢子去换身衣服吧,保证您一会儿能玩的更开心。”

    卫玠被将离抱上了随她一起来的平肩舆,带着被叫出来的婢子小僮,一起去了主院。一边走,一边问:“一会儿你要和我藏猫猫?”

    “和婢子玩有什么意思啊。”将离哄着卫玠,“这次清谈会,驸马请了一众小郎君,您大兄也在,让他陪着您玩,岂不是更美?”

    枣哥来了?!

    是的,枣哥来了。不仅他来了,最得他老师张华期待的师兄弟,也都随着张名士一起来了北邙。这次被邀请的名士,大多都是携家带口的。

    一般的清谈会,这些风流名士自然是不会带上妻子的,只不过这次王济的宴会有些特别,在请帖里特别强调了欢迎携带幼子。意思很明确,就是请同龄人来陪卫玠玩的。所以,受邀请来的名士也就很给面子的有适龄的孩子带孩子,有适龄的弟子带弟子的款款而来。

    七月初二这天,天还没亮,北邙别苑的仆从婢子就已经忙碌了起来,这次宴会事关王济的脸面,不容有失。每个仆从都恨不能自己长出八只手、十六只眼睛,好不错一丝一毫。

    也就只有卫玠的小院才会清闲到可以玩捉迷藏。

    午饭刚过,就有客人陆陆续续的到了,这些都是在北邙附近本身就有别苑、打死不出仕、自己挖个山头就住下来的隐士,是王济一怒之下搬来北邙后结交的名人雅士。

    如今已近下午,莫寻山的山门下停满了高头大马的车影,可谓是门庭若市,宾客如云。

    一直躲在自己小院里偷得浮云半日闲的卫玠,终于被常山公主挖了出来,不能再纵着他一味玩闹了。

    常山公主的院子里,此时还没有什么身份高到必须由常山公主接待的人,只有打扮一新的卫璪和卫熠。她们是奉王氏之命来陪着常山公主的,顺便身负一二使命,各种插科打诨,坚决不让常山公主听到一二京中传言。

    常山公主也不知道是真的没到,还是觉得问两个孩子没什么意思,从始至终都在纵容着卫璪和卫熠在她屋内胡闹。

    卫玠进门时,正看到他八岁的姐,单手就压制住了他十岁的哥。

    枣哥就跟个被翻过来、肚皮朝上怎么都没办法再翻回去的乌龟似的,两手两脚不断乱挥,却怎么都逃脱不了女汉子卫熠的五指山。

    “……”

    第8节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