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69 章
管子 作者:管仲
第 69 章
所謂執其通施,是意味著封建國家壟斷貨幣鑄造權和發行權。本書作者固然沒有明確講過不許民間鑄造貨幣,但他總是將鑄錢立幣和人君聯系在一起。如說:
人君鑄錢立幣,民庶之通施也。(《國蓄》)
則君雖……自為鑄幣而無已,乃今使民下相役耳。……(同上)
然後調立環乘之幣……(《山國軌》)
湯以莊山之金鑄幣……禹以歷山之金鑄幣……(《山權數》)
請立幣,國銅以二年之粟顧之。(同上)
君有山,山有金以立幣。(《山至數》)
今君鑄錢立幣,民通移。(《輕重甲》)
令左司馬伯公將白徒而鑄錢於莊山。(《輕重戊》)
君其率白徒之卒鑄莊山之金以為幣。(同上)
可知除人君外,人民是不能自由鑄造貨幣的。
其次,我們來談談作者所提出的幣乘馬的內容吧!甚麼是
幣乘馬呢?作者有一個簡明的定義。他說:
故幣乘馬者,布幣於國,幣為一國陸地之數,謂之幣乘馬。
乘,讀去聲,計也。馬即計算用的籌碼。乘馬就是計算。幣乘馬是指貨幣需要量的計算方法而言。所謂布幣於國,就是要計算各地需要有多少貨幣資金和賑貸資金,才能控制全國的商品穀類。作者主張應該根據全國各地的土地肥瘠和穀類產量情況,計算出國家用來購買穀類的貨幣需要量。然後根據這個需要量來布幣於國。這裏應該注意,這種購買穀類所需要的貨幣量,並不是流通全國商品所需要的貨幣量,而只是國家商業資本在一定時期內的貨幣資金需要量。作者主張布幣於國,幣為一國陸地之數,反映了國家資金活動的規模。它能?憑藉封建政權力量,在全國範圍內分配貨幣資金對商品穀類及時控制,這對私人商業資本來說是不可想像的。
至關於珠玉與黃金,則因為它們都產生在距離當時的政治經濟中心──周,實際上是漢都長安這個地方七千梓器以下天下之五穀(《山至數》)。後者如郡縣上臾之壤,守之若干;間壤,守之若干;下壤,守之若干(《乘馬數》)是。
(乙)視歲而藏(《事語》)。這是說要按年成好壞來決定。有一年藏三之一的(《山權數》),有歲守一分的(《山權數》),有穀十而守五的(《事語》),有國穀三分,二分在上的(《山至數》)。
(丙)藏穀總量方面,一般都以國有十年之蓄為標準(《事語》、《國蓄》、《山權數》、《輕重乙》)。這是漢初賈誼等政治思想家的公認數據(見《賈誼新書?無蓄篇》及《憂邊篇》)。漢景帝時所寫的《禮記?王制篇》所謂三十年而有九年之蓄,與此略同。
但是,怎樣藏法呢?也有以下幾種辦法:
甲、舉行農貸。春夏穀貴時,以貨幣、穀物或農具貸出,至秋收穀賤,用市價收取其穀(《巨(筴)乘馬》、《國蓄》、《山國軌》、《山至數》)。
乙、穀賤時,進行收購。如《國蓄篇》所謂穀賤則以幣予食是。
丙、利用所謂神寶向大地主抵借藏穀。如《山至數篇》所謂御神用寶是。
丁、假借撫卹陣亡將士遺族(《輕重甲》),發師置屯(《
輕重乙》),及以彗星出現將有天災(《輕重丁》)等等名義,用平價收購富戶藏穀。
戊、提高國內穀價,吸收外國之穀(《山至數》、《揆度》、《
輕重乙》)。
己、用本國工業品吸收外國之穀。如《山至數篇》與(以)工雕文梓器以下天下之五穀及《輕重甲篇》伊尹以薄之游女工文繡纂組一純得粟百鍾於桀之國是。
庚、以無用之壤藏民之贏。如《國准篇》所謂彼菹萊之壤,非五穀之所生也,麋鹿牛馬之地,春秋賦生殺老,立施(施,即通施,立施,猶言立幣)以守五穀是。
辛、田租收入。如《輕重甲篇》租稅九月而具,粟又美,《
輕重乙篇》請以令使九月種麥,日至日穫……量其艾,一收之積中方都二是。
總而言之,一個封建國家,必須做到人君操穀幣金衡而天下可定也(《山至數》),才算取得了主動權。《國蓄篇》云:使萬室之都必有萬鍾之藏,藏繈千萬。使千室之都必有千鍾之藏,藏繈百萬。繈,錢貫也。一繈千錢。萬室之都,每室穀一鍾,錢十萬,可備農民春耕夏芸耒耜種饟糧食之用。這是本書作者最理想的所謂守之以准平的經濟規劃。至於如何運用這些准平來進行各種經濟活動,當在下面再來分析。
四、所謂輕重之筴的具體措施
封建國家既同時掌握了大量貨幣和穀物,就可以操縱自如地進行各種經濟活動,即所謂賤買貴賣的活動。本書各篇提出了不少關於賤買貴賣的具體措施。我們按照《地數篇》所謂內守國財而外因天下的說法,把這些具體措施分為內守國財和外因天下兩大類來加以說明:
第一,屬于內守國財方面者──這是指輕重原則在封建國家內部的具體運用而言。
甲、官國軌──這是內守國財要首先當作頭等大事來抓的一個問題。甚麼是官國軌呢?官字在本書中凡三十見。其中大多數皆假官為管。管即《史記?平準書》欲擅管山海之貨之管。《集解》云:若人執倉庫之管籥。或曰管固。蓋即今日經濟學上之所謂獨占或壟斷。軌與會通。本書《山國軌篇》共有三十個軌字,而所言皆屬於會計之事。而在《山至數篇》,則直謂之會。如《山國軌》言請問官國軌,《山至數》則謂之請問國會。《山國軌》言謂之國軌,《山至數》則云謂之國會,或曰:謂之國簿。簿也就是會計。《山國軌》言軌數,《山至數》則言會數。《山國軌》言縣有軌,國有軌,《山至數》則言國之廣狹、壤之肥墝有數。皆其證。梁啟超謂軌即統計,是有道理的。《史記?平準書》云:桑弘羊為大農丞,管諸會計事。這裏所謂官國軌,也就是管諸會計事的意思。本書作者對於封建國家的全部經濟會計數字,是十分重視的。他認為這種經濟會計數字,應該由封建國家完全掌握起來。《史記?張湯傳》:上問湯曰:吾所為,賈人輒先知之,益居其物。是類有以吾謀告之者。所以本書說:不陰據其軌者下制其上。
陰據其軌,就是說有關國家經濟會計數字都要由封建國家嚴密掌握起來,不能隨便泄漏出去,以免為富商大賈所乘。作者指出應該調查研究的範圍,非常廣泛,包括土地、人口、國用、女事、貨幣、糧食等等方面。在進行調查時,是以州里為基層單位的。所謂謹行州里,是其證。由此上溯至鄉、縣或國的調查統計對象,都是以田數與人口為基礎。故首先要知道州里和鄉縣的田若干,人若干。對於田地,不僅須知道它的總數量,還要了解其中所包括的高田、間田、山田和其他所謂四壤之數。這樣一鄉或一縣之田所生產的穀重若干,也就大體可以知道。再與當地人口數比較,就可以了解在一定地區內糧食生產能否適應當地人口的需要,所謂終歲度人食,其餘若干,或終歲其食不足於其人若干。在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生產緊密結合的條件下,農家除穀物外,還有女事的紡織品生產。某鄉之女勝事者若干,其產品除每年供本身及全家穿著之外,餘衣若干,這些都要求取得一個確實可靠的標準數據,必得軌程。這就叫做調之泰軌(《山國軌》),也叫做大會(《揆度》)。這種調查統計方法,是本書內守國財,而外因天下的最重要的根據,一切其他經濟方案都是用這個方法得來的。決非完全出於主觀唯心主義的閉戶造車。
乙、用人工抬高穀價及穀價大漲後之用途──我們在上面談到封建國家怎樣把穀物弄到手中,這裏再來說明怎樣用人工抬高穀價,及對於漲價後的穀物是怎樣運用的。
關於用人工抬高穀價的第一個方法,可以用三個字──聚則重來說明。甚麼是聚則重呢?聚就是集中。任何貨物,不論是集中在富商大賈或國家手中,都會使消費者感受壓力,感覺貨物得之不易。這裏當然是指集中在國家手中而言。國家把大量穀物集中在自己手中,只要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穀價自然上漲。《巨(筴)乘馬篇》所謂幣之在子者以為穀而廩之州里,國穀之分在上,國穀之重再(二)什倍,《山國軌篇》所謂三壤已撫,而國穀再(二)什倍,《山至數篇》所謂吾國歲非凶也,以幣藏之,故國穀倍重,都是很好的例子。
其次,用貨幣發放俸祿,以幣准穀而授祿,或士受貲以幣,大夫受邑以幣,人馬受食以幣,使國內穀物都掌握在國家手中,也可以收到國穀斯在上,穀賈什倍(《山至數》)和一國之穀貲在上,幣貲在下,國穀什倍(《山至數》)的效果。
復次,假設戍名,並規定家有百鼓之粟者不行,使人民因憚役而競相收購積穀。如武王立重泉之戍,使巨橋之粟跟著國內之穀一起漲至二十倍(《地數》)。
再次,用期票並在平價條件下把大地主家的藏穀,收購封存起來,使國內穀價坐長而四十倍(《輕重甲》)。
再次,下令卿諸侯大夫城藏(築倉藏穀),使卿諸侯藏千鍾,令大夫藏五百鍾,列大夫藏百鍾,富商蓄賈藏五十鍾,也可以使農夫辟其五穀,三倍其賈(《輕重乙》)。
最後,假借巡游,須為隨行人馬準備糧食及飼料之名,把四鄰各縣的藏穀加以封存,也可以使穀價坐長十倍(《山國軌》)。
至於穀價大漲後之用途,則項目甚多。舉其著者,約有:(一)收購器械(《巨(筴)乘馬》、《山至數》),(二)收購女貢織帛(《山國軌》),(三)償還借款(《山國軌》),(四)收購牛馬(《山國軌》),(五)購買銅礦(《山權數》),(六)發放夏貸(《山至數》),(七)購買軍裝原料──繒帛或黃金(《地數》),(八)抵制黃金漲價(《輕重甲》),(九)賑濟孤寡貧弱(《輕重甲》)等九種。但這裏有幾點,應附帶說明:
(一)、在以上各種用途中,有好幾項都是先用貨幣借給農民,等到秋天穀價跌落,然後用市價將原借貨幣折成穀物收回。同時,對於百工器械及女工織帛,則用期票按貨幣預行訂購,再按照原定貨幣數折成漲價後之穀物支付。這樣,表面上說是無籍於民,實際上則有如列寧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中,談到德國帝國主義輸出資本時所指出的:它要從一頭牛身上剝下兩張皮來。使農民和家庭手工業者受到雙重剝削。
(二)、為了償還高利貸者的借款,不惜把全國的穀價提高到十倍之多(《山國軌》:穀坐長而十倍,上下令曰:貲家假幣,皆以穀准幣,直幣而庚(償也)之),給予高利貸者的損失甚小,影響於全國勞動人民的生活者甚大。
第 69 章
恋耽美
第 69 章
所謂執其通施,是意味著封建國家壟斷貨幣鑄造權和發行權。本書作者固然沒有明確講過不許民間鑄造貨幣,但他總是將鑄錢立幣和人君聯系在一起。如說:
人君鑄錢立幣,民庶之通施也。(《國蓄》)
則君雖……自為鑄幣而無已,乃今使民下相役耳。……(同上)
然後調立環乘之幣……(《山國軌》)
湯以莊山之金鑄幣……禹以歷山之金鑄幣……(《山權數》)
請立幣,國銅以二年之粟顧之。(同上)
君有山,山有金以立幣。(《山至數》)
今君鑄錢立幣,民通移。(《輕重甲》)
令左司馬伯公將白徒而鑄錢於莊山。(《輕重戊》)
君其率白徒之卒鑄莊山之金以為幣。(同上)
可知除人君外,人民是不能自由鑄造貨幣的。
其次,我們來談談作者所提出的幣乘馬的內容吧!甚麼是
幣乘馬呢?作者有一個簡明的定義。他說:
故幣乘馬者,布幣於國,幣為一國陸地之數,謂之幣乘馬。
乘,讀去聲,計也。馬即計算用的籌碼。乘馬就是計算。幣乘馬是指貨幣需要量的計算方法而言。所謂布幣於國,就是要計算各地需要有多少貨幣資金和賑貸資金,才能控制全國的商品穀類。作者主張應該根據全國各地的土地肥瘠和穀類產量情況,計算出國家用來購買穀類的貨幣需要量。然後根據這個需要量來布幣於國。這裏應該注意,這種購買穀類所需要的貨幣量,並不是流通全國商品所需要的貨幣量,而只是國家商業資本在一定時期內的貨幣資金需要量。作者主張布幣於國,幣為一國陸地之數,反映了國家資金活動的規模。它能?憑藉封建政權力量,在全國範圍內分配貨幣資金對商品穀類及時控制,這對私人商業資本來說是不可想像的。
至關於珠玉與黃金,則因為它們都產生在距離當時的政治經濟中心──周,實際上是漢都長安這個地方七千梓器以下天下之五穀(《山至數》)。後者如郡縣上臾之壤,守之若干;間壤,守之若干;下壤,守之若干(《乘馬數》)是。
(乙)視歲而藏(《事語》)。這是說要按年成好壞來決定。有一年藏三之一的(《山權數》),有歲守一分的(《山權數》),有穀十而守五的(《事語》),有國穀三分,二分在上的(《山至數》)。
(丙)藏穀總量方面,一般都以國有十年之蓄為標準(《事語》、《國蓄》、《山權數》、《輕重乙》)。這是漢初賈誼等政治思想家的公認數據(見《賈誼新書?無蓄篇》及《憂邊篇》)。漢景帝時所寫的《禮記?王制篇》所謂三十年而有九年之蓄,與此略同。
但是,怎樣藏法呢?也有以下幾種辦法:
甲、舉行農貸。春夏穀貴時,以貨幣、穀物或農具貸出,至秋收穀賤,用市價收取其穀(《巨(筴)乘馬》、《國蓄》、《山國軌》、《山至數》)。
乙、穀賤時,進行收購。如《國蓄篇》所謂穀賤則以幣予食是。
丙、利用所謂神寶向大地主抵借藏穀。如《山至數篇》所謂御神用寶是。
丁、假借撫卹陣亡將士遺族(《輕重甲》),發師置屯(《
輕重乙》),及以彗星出現將有天災(《輕重丁》)等等名義,用平價收購富戶藏穀。
戊、提高國內穀價,吸收外國之穀(《山至數》、《揆度》、《
輕重乙》)。
己、用本國工業品吸收外國之穀。如《山至數篇》與(以)工雕文梓器以下天下之五穀及《輕重甲篇》伊尹以薄之游女工文繡纂組一純得粟百鍾於桀之國是。
庚、以無用之壤藏民之贏。如《國准篇》所謂彼菹萊之壤,非五穀之所生也,麋鹿牛馬之地,春秋賦生殺老,立施(施,即通施,立施,猶言立幣)以守五穀是。
辛、田租收入。如《輕重甲篇》租稅九月而具,粟又美,《
輕重乙篇》請以令使九月種麥,日至日穫……量其艾,一收之積中方都二是。
總而言之,一個封建國家,必須做到人君操穀幣金衡而天下可定也(《山至數》),才算取得了主動權。《國蓄篇》云:使萬室之都必有萬鍾之藏,藏繈千萬。使千室之都必有千鍾之藏,藏繈百萬。繈,錢貫也。一繈千錢。萬室之都,每室穀一鍾,錢十萬,可備農民春耕夏芸耒耜種饟糧食之用。這是本書作者最理想的所謂守之以准平的經濟規劃。至於如何運用這些准平來進行各種經濟活動,當在下面再來分析。
四、所謂輕重之筴的具體措施
封建國家既同時掌握了大量貨幣和穀物,就可以操縱自如地進行各種經濟活動,即所謂賤買貴賣的活動。本書各篇提出了不少關於賤買貴賣的具體措施。我們按照《地數篇》所謂內守國財而外因天下的說法,把這些具體措施分為內守國財和外因天下兩大類來加以說明:
第一,屬于內守國財方面者──這是指輕重原則在封建國家內部的具體運用而言。
甲、官國軌──這是內守國財要首先當作頭等大事來抓的一個問題。甚麼是官國軌呢?官字在本書中凡三十見。其中大多數皆假官為管。管即《史記?平準書》欲擅管山海之貨之管。《集解》云:若人執倉庫之管籥。或曰管固。蓋即今日經濟學上之所謂獨占或壟斷。軌與會通。本書《山國軌篇》共有三十個軌字,而所言皆屬於會計之事。而在《山至數篇》,則直謂之會。如《山國軌》言請問官國軌,《山至數》則謂之請問國會。《山國軌》言謂之國軌,《山至數》則云謂之國會,或曰:謂之國簿。簿也就是會計。《山國軌》言軌數,《山至數》則言會數。《山國軌》言縣有軌,國有軌,《山至數》則言國之廣狹、壤之肥墝有數。皆其證。梁啟超謂軌即統計,是有道理的。《史記?平準書》云:桑弘羊為大農丞,管諸會計事。這裏所謂官國軌,也就是管諸會計事的意思。本書作者對於封建國家的全部經濟會計數字,是十分重視的。他認為這種經濟會計數字,應該由封建國家完全掌握起來。《史記?張湯傳》:上問湯曰:吾所為,賈人輒先知之,益居其物。是類有以吾謀告之者。所以本書說:不陰據其軌者下制其上。
陰據其軌,就是說有關國家經濟會計數字都要由封建國家嚴密掌握起來,不能隨便泄漏出去,以免為富商大賈所乘。作者指出應該調查研究的範圍,非常廣泛,包括土地、人口、國用、女事、貨幣、糧食等等方面。在進行調查時,是以州里為基層單位的。所謂謹行州里,是其證。由此上溯至鄉、縣或國的調查統計對象,都是以田數與人口為基礎。故首先要知道州里和鄉縣的田若干,人若干。對於田地,不僅須知道它的總數量,還要了解其中所包括的高田、間田、山田和其他所謂四壤之數。這樣一鄉或一縣之田所生產的穀重若干,也就大體可以知道。再與當地人口數比較,就可以了解在一定地區內糧食生產能否適應當地人口的需要,所謂終歲度人食,其餘若干,或終歲其食不足於其人若干。在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生產緊密結合的條件下,農家除穀物外,還有女事的紡織品生產。某鄉之女勝事者若干,其產品除每年供本身及全家穿著之外,餘衣若干,這些都要求取得一個確實可靠的標準數據,必得軌程。這就叫做調之泰軌(《山國軌》),也叫做大會(《揆度》)。這種調查統計方法,是本書內守國財,而外因天下的最重要的根據,一切其他經濟方案都是用這個方法得來的。決非完全出於主觀唯心主義的閉戶造車。
乙、用人工抬高穀價及穀價大漲後之用途──我們在上面談到封建國家怎樣把穀物弄到手中,這裏再來說明怎樣用人工抬高穀價,及對於漲價後的穀物是怎樣運用的。
關於用人工抬高穀價的第一個方法,可以用三個字──聚則重來說明。甚麼是聚則重呢?聚就是集中。任何貨物,不論是集中在富商大賈或國家手中,都會使消費者感受壓力,感覺貨物得之不易。這裏當然是指集中在國家手中而言。國家把大量穀物集中在自己手中,只要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穀價自然上漲。《巨(筴)乘馬篇》所謂幣之在子者以為穀而廩之州里,國穀之分在上,國穀之重再(二)什倍,《山國軌篇》所謂三壤已撫,而國穀再(二)什倍,《山至數篇》所謂吾國歲非凶也,以幣藏之,故國穀倍重,都是很好的例子。
其次,用貨幣發放俸祿,以幣准穀而授祿,或士受貲以幣,大夫受邑以幣,人馬受食以幣,使國內穀物都掌握在國家手中,也可以收到國穀斯在上,穀賈什倍(《山至數》)和一國之穀貲在上,幣貲在下,國穀什倍(《山至數》)的效果。
復次,假設戍名,並規定家有百鼓之粟者不行,使人民因憚役而競相收購積穀。如武王立重泉之戍,使巨橋之粟跟著國內之穀一起漲至二十倍(《地數》)。
再次,用期票並在平價條件下把大地主家的藏穀,收購封存起來,使國內穀價坐長而四十倍(《輕重甲》)。
再次,下令卿諸侯大夫城藏(築倉藏穀),使卿諸侯藏千鍾,令大夫藏五百鍾,列大夫藏百鍾,富商蓄賈藏五十鍾,也可以使農夫辟其五穀,三倍其賈(《輕重乙》)。
最後,假借巡游,須為隨行人馬準備糧食及飼料之名,把四鄰各縣的藏穀加以封存,也可以使穀價坐長十倍(《山國軌》)。
至於穀價大漲後之用途,則項目甚多。舉其著者,約有:(一)收購器械(《巨(筴)乘馬》、《山至數》),(二)收購女貢織帛(《山國軌》),(三)償還借款(《山國軌》),(四)收購牛馬(《山國軌》),(五)購買銅礦(《山權數》),(六)發放夏貸(《山至數》),(七)購買軍裝原料──繒帛或黃金(《地數》),(八)抵制黃金漲價(《輕重甲》),(九)賑濟孤寡貧弱(《輕重甲》)等九種。但這裏有幾點,應附帶說明:
(一)、在以上各種用途中,有好幾項都是先用貨幣借給農民,等到秋天穀價跌落,然後用市價將原借貨幣折成穀物收回。同時,對於百工器械及女工織帛,則用期票按貨幣預行訂購,再按照原定貨幣數折成漲價後之穀物支付。這樣,表面上說是無籍於民,實際上則有如列寧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中,談到德國帝國主義輸出資本時所指出的:它要從一頭牛身上剝下兩張皮來。使農民和家庭手工業者受到雙重剝削。
(二)、為了償還高利貸者的借款,不惜把全國的穀價提高到十倍之多(《山國軌》:穀坐長而十倍,上下令曰:貲家假幣,皆以穀准幣,直幣而庚(償也)之),給予高利貸者的損失甚小,影響於全國勞動人民的生活者甚大。
第 69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