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 机甲与刀

第1963章

    “如果说第一次伟大胜利是李安邦司令带来的,第二次伟大胜利是李征帆将军带来的,那么,第三次伟大胜利就可以说是骥星河将军带来的。当然,这样说对于我们这么多年时间里,牺牲在异星战场的千万英灵并不公平。
    但如果我们必须要给这三次的伟大胜利,进行人格化的标识,那么,我们至少应该记住四个名字。李安邦司令,李征帆将军,骥星河将军,骥荣欣月上校。
    请注意,我说的是至少,还有很多名字需要我们铭记,比如……”
    “骥星河将军当然没事了,根据军方公示的信息,骥星河将军和骥荣欣月上校,此时都在异星的第二战区。大家都知道,骥星河将军是第二战区的司令,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又一次的伟大胜利,但帝国依然有能力将小型的星际跃迁门开启在异星地表上,所以,骥星河将军自然要坐镇第二战区,继续为我们全联邦的安全保驾护航。而不是,像我这样的人一样,接受媒体访问,参与电视节目……”
    本应可以开始的宣传造势,因为种种原因而一直处于铺垫阶段。在这种种原因之中,有三个相对而言更重要的原因。
    第一个是老调重弹的问题,关于主和派、主战派的不同思想和思维模式。骥星河已经是主战派的领军人物,主和派当然不想在这种时候,增添骥星河的威势。
    真要是让骥星河成了总司令,那必然是联邦远征军的总司令。即便不让骥星河成为总司令,以他在这次伟大胜利中所完成的那些奇迹,只要他振臂一呼,那联邦就不得不打。
    第二个是新的问题,关于骥星河、武帝三世在一号跃迁基地的对话。星月想要对冠军侯,以及两架单兵外骨骼装甲的智能核心存储单位,还有跃迁基地的相关记录设备进行处理,进行有必要的隐瞒,但却被骥星河给阻止了。
    所以,联邦最高层面已经知道了,武帝三世关于骥星河只是一个小丑的说法,是它剧本中主角的说法。还有这个问题中最重要的——骥星河认为帝国已经修复了那艘宇宙飞船。
    虽然联邦不能确定这一猜测是否可靠,也不能确定来自于第三文明,建造于三百多年前的宇宙飞船,能否通过帝国在异星开启的小型星际跃迁门,或者,是否具备直接进行星际跃迁来到异星,甚至是直接到达蔚蓝星的能力。
    但从武帝三世的角度来看,骥星河的猜测和担忧都是极有可能存在的事实。
    第三个问题相比于前两个问题,看起来就要小很多了,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是骥星河的功劳被暂时对公众保密的主要原因。
    骥星河,卸不了甲。
    在跃迁基地内完成穿甲的骥星河,身处于冠军侯的机体内,强行催动圣晶能量完成了三件事:给骥荣欣月进行传承、修复冠军侯机体内的生物材料、修复他自身的损伤。
    为了节约时间,尽快恢复、增强战力,也是因为圣晶能量的磅礴和难以控制,当骥星河近乎于同时完成这三件事情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些在当时属于未知的变化。
    这是骥星河在拥有作战能力的情况下,却选择了在战事尚未结束的时候,撤回至第二战区的主要原因。
    联邦在异星最专业的医疗团队,和之前选择留守第二战区的那些精英组成的医疗团队、科研团队,在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检测、讨论之后,给出了相对科学的解释,并制定了多套解决方案。
    “这些生物材料,不,现在应该称之为生物组织,已经和骥将军的身体连成了一个整体。就像是骥将军的身体,原本就有这些生物组织作为身体部分,类似于肢体。
    原因在于制造这些生物材料的时候,为了实现生物材料机甲的‘自愈能力’,增强了这些生物材料的自愈因子。根据骥将军的说法,为了完成对骥荣欣月上校的传承……咳,传承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传承者的假死。
    骥将军进入了假死状态之后,他的身体和当时依然是生物材料的这些人造物质非常相似。而当骥将军从假死状态中恢复,就是启动自身的自愈能力时,生物材料的自愈能力同样被启动了。
    这些是前提条件,而造成现在这种情况下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骥将军和那些生物材料的自愈,都是以圣晶能量和骥将军的气作为能源。相同的能源,具备一定的共性,在三方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这种共性被放大了。
    第二,传承结束后,骥将军体内那些认为他已经死亡,又来不及传承到骥荣欣月上校身体中的,包含了传承之力和恩赐特性的遗传基因信息素,在我们未知的原因驱使下,迫切寻找着一切能够让它们生存下去的土壤。而在当时,除了骥将军的身体之外,最适合它们生存的土壤就是生物材料了。
    所以,从结果来看,骥将军相当于是在给骥荣欣月上校进行传承的同时,对冠军侯机体的生物材料完成了一次不完整的传承。导致这些生物材料变成了生物组织,和骥将军的身体连接在了一起。”
    真正的专家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看向冠军侯的眼神都有着复杂的情绪。
    从众神山回到第二战区的骥星河,依然身处于冠军侯的驾驶舱内,此时通过处于开启状态的驾驶舱舱门,人们都能够看到表情平静站在其中的骥星河。
    以及,能够让很多人头皮发麻的景象。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