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 慢火炖离婚

慢火炖离婚全文免费阅读(16)

    这问题苏酥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索性笑而不语。
    他们坐上向青峰的三蹦子,调头朝前方延绵起伏的丘陵颠簸而去,路两旁植被很好,叫不上名字的植物葱葱茏茏,山脚下开着色彩斑斓的野花,盘着山路过弯时,苏酥伸手就能够到山壁上探出来的翠绿枝丫。
    向青峰一边熟练驾驶着三蹦子,一边跟他们介绍:咱们要去的地方以前叫落下村,这名字不太吉利,现在改叫落霞村了。
    苏酥笑着说:好名字。
    向青峰:哪都好,就是太穷了。
    苏酥好奇地问向青峰:你们在搞旅游建设吗?
    向青峰:也不全是,这村里主要经济是果树种植,不能全指望旅游,不过如果能帮这里吸引来游客,对我们和村民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
    三蹦子在山路上颠簸了半个小时,越往丘陵深处走,越像在画中迤逦而行。
    苏酥是西北人,在北京和柳昆池她们一起爬过一次香山,苏酥笑着形容香山和西北的崇山峻岭比起来,简直就像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
    看到落霞村的景色,苏酥联想到水灵灵的豆蔻少女,看哪里都嫩得能掐出水来。
    湿润的空气中似乎都飘着淡淡的清甜味道。
    苏酥由衷地说:这地方可真美,空气都是甜的。
    向青峰点点头说:这里植被太好了,雨水又充足,一条小河从村中间流过,河里小鱼小虾乱扑腾,家家房前屋后不是橘子树就是柚子树,还有桑树,梨树,核桃树,枇杷树,山里有水田,有橘林,是个世外桃源。可惜太穷了,青壮年基本上都出去打工,剩下些留守老人和儿童,好好的房子都荒了,越来越萧条。
    苏酥好奇地问:你们是怎么找到这个地方的?
    向青峰笑笑说:其实这里是我老家,我外公外婆一辈子都生活在这里,我小时候寒暑假也会来住,我外公四年前去世了,我外婆两年前也走了,留下个老宅,去年开春我带着工作室几个哥们儿回来把老宅做了改造。
    这村子有个年轻的村支书,名叫林远,比我们大不了几岁,是个很有想法的人,我当时改造祖宅的时候,林远隔三差五就来搭把手,跟我们聊了很多,回北京之后我们两个时不时也聊两句微信。
    去年中秋节刚过完,林远就联系了我,说想请我们帮忙设计改造落霞村。
    向青峰看着远处连绵的群山,笑着说:正合我意。
    第三十二章 搬把竹椅坐在木台上摘摘菜,吹吹晚风,不知道该有多惬意。
    夕阳洒金,视野里渐渐出现成片成片的水田和一处处鸡犬相闻的农舍,远远看去青山环抱,绿树四合,农舍的石墙灰瓦被夕阳涂上一层柔和的颜色。
    几家炊烟袅袅,鸡鸭在房前悠然啄食,路过一处院子,偶见一个包着蓝布头巾的老奶奶正坐在院子摘菜,旁边卧着只大土狗。
    苏酥一瞬间有种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
    向青峰指着远处山顶说:看到那没有?
    苏酥和江以北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看到漫山遍野的果树。
    向青峰笑着说:那个山顶是村子里最好的视野,可以看到蜿蜒不绝的山谷溪流,还有成片的橘园和柚子园,后面是望不尽的竹林,春天漫山遍野的花,秋天漫山遍野的果实。
    苏酥笑着说:很适合周末来散散心。
    三蹦子穿过半个世外桃源般的村落,最后停在路边一棵大桑树旁,树上还挂着零星风干的果子,地面被掉落的桑葚染成了紫色。
    向青峰指着半坡上竹林深处一角灰瓦覆盖的屋檐说:那就是我外公外婆的老宅,走吧,先把行李放进去,我们晚上都住这边。
    三个人沿着蜿蜒的石头小路走上缓坡,苏酥好奇地问:这路是你自己铺的吗?
    向青峰笑笑说:是啊,凿石头,运石头,铺路,都是去年我和工作室几个哥们儿一起弄的。
    苏酥朝他竖了个大拇指。
    苏酥对房舍改造的印象还停留在刷一刷墙,换一换窗帘家具的层面上,等她走到半坡,看到眼前的房舍庭院时,才明白向青峰他们做的这件事情有多牛逼。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树荫下的一排石墙木门的房子,色调很古朴,面朝缓坡的几扇木门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沧桑,沉淀下来的颜色非但没让苏酥觉得破旧,反倒有种内敛和高级的美感。
    木门的上半截各有四个镂空窗格,镶着明净的玻璃,玻璃后面挂着亚麻色纯白半帘,和六扇沧桑的窗户呼应,让房子看上既古朴又灵动。
    房顶覆着一层同样很有岁月感的青瓦,一直遮到房前一米多宽,廊檐下是一条实木铺的长廊,天气好的时候可以铺张席子躺在上面消磨时光。
    门口的廊道要宽出去一倍,一半被房檐遮着,一半露天,搬把竹椅坐在木台上摘摘菜,吹吹晚风,不知道该有多惬意。
    这个地方一年四季潮湿多雨,向青峰在院子里漫了一层青色的小碎石子,下雨可以防止泥泞,又能防止土层流失。
    院子里种着许多苏酥叫不上名字来的树木,她能认出来的有一棵生机盎然的枇杷树,果子已经缀满枝头,墙边还有一棵柚子树,枝丫被大柚子缀得不堪重负,用木棍支撑着,悉心保护起来。
    苏酥在网上看过些归园田居的视频,画风清新令人向往,眼前的画面只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江以北和向青峰是微信好友,经常看到他在朋友圈里发改造前后的照片,所以看到眼前的一切并不是特别惊讶,苏酥就没这么淡定了,看什么都想惊叹。
    向青峰带他们进房子里参观了一圈,正中一间是客厅,有个开放式的厨房,左右各有并排间卧室。
    房间里的家具都是用老家具或是拆下来的老木头改造的,几乎所有家具都有岁月的味道,却被向青峰化腐朽为神奇,在夕阳的光影里酝酿出一种田园与现代融合的美感。
    苏酥看到餐边柜上放着两大瓶青梅酒,一瓶梅子还绿着,一瓶已经泡出浓稠的琥珀色。
    她笑着问向青峰:这些是你自己泡的吗?
    向青峰摇摇头说:是林远给我的,一瓶是去年送的,一瓶是今年送的,这酒是本村人自己酿的包谷酒,青梅是林远从自己家院子里摘的,这酒味道别的地方找不到。
    参观完客厅,向青峰把苏酥和江以北带到把头的一间卧室。
    向青峰随手打开窗户通风,笑着说:这是你们的房间,欢迎多住一阵子。
    苏酥和江以北把行李放进房间,饶有兴致地在房间里四下打量。
    深褐色的家具,配上亚麻色床单和窗帘,窗外就是绿意盎然的院子,往远处眺望是延绵的青山,枇杷树的枝丫探到窗前,伸手就能摘下一颗果子。
    苏酥觉得这里的环境不输几千块一晚的度假酒店。
    向青峰看了眼时间,跟苏酥和江以北商量:你们如果累的话就先在房间里休息,晚上我来叫你们去林远家吃饭。
    苏酥有些迟疑,会不会麻烦到他?
    向青峰笑着说:不会,她还有事拜托老江呢。
    江以北笑笑问道:是墙绘吗?
    向青峰笑着点头,我把你从前帮我们画的墙绘给她看了,她现在是你的粉丝。
    江以北转头问苏酥:累吗?
    苏酥摇摇头,问他:你开一天车了,要不要睡会儿?
    江以北:这会儿不困。
    向青峰:那我带你们去谢老伯家看看吧,我们正在改造他家的房子。
    三个人走下缓坡,重新坐上三蹦子,沿着起伏的山路开不多远就到了目的地。
    谢老伯家的房子在一片地势平阔的山脚,背后就是一层层的水田,向青峰把车停在路边,带苏酥和江以北穿过草地,走到院子前。
    房子是一幢三层小楼,看外观像是新盖没几年,虽然新,但是样子不敢恭维,和四周浑然天成的田园山水有点格格不入的意思。
    苏酥心想,其实农村很多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反倒有感觉,新建的楼房看上去有些土不土洋不洋的,反倒不好看了。
    江以北大概和苏酥想的一样,问向青峰:这房子才盖没几年吧?
    向青峰点头说,这种房子反倒难改,村里像谢老伯家这种情况的还有十几户,都是家里年轻人在外面打工赚了钱,回来新盖的楼房,从外观设计到内部实用都不好。
    苏酥点头说:确实没有老房子看着协调。
    向青峰苦笑,改造难度大还是其次的,最主要的是人不配合,这几户除了谢老伯家态度比较配合,其他几户现在都不同意让我们改造,可看到别人家改造完的房子,他们又眼红,所以时不时来给我们制造点麻烦,恨不得自己家不改,别人家也不要改,大家一起摆烂才最称他们的心。
    苏酥有点无语,她好奇地问:房子改造完了会怎么样呢?
    向青峰跟她解释:村里会和参与改造的村民签协议,房子的一部分村民留作自住,其余部分用作对外开放的民宿,交给村里统一管理,村民可以收租金,也可以入股分红,还可以在酒店找一份工作。
    苏酥:那改建费用呢?
    江以北:平均每户四万。
    苏酥一脸蒙圈,四万?超过预算的部分政府补贴吗?
    苏酥有个同事去年刚装修的婚房,单是买瓷砖这一项就花了四万多......
    向青峰笑着摇摇头,没有补贴。
    苏酥:那你们怎么做得到?
    向青峰:我们工作室没有收设计费和改造费,每户的四万块钱基本上都是材料费,我们在用料上最大限度就地取材,回头让你俩看看我们变废为宝的本事。
    苏酥笑着说:你们这是在做慈善啊。
    向青峰:也不能完全这么说,我们有直播的红利,在网络上打出很大一波知名度,接下来的单子都排到一年后了,所以也不亏。
    苏酥:挺好的,还能宣传一下这个地方。
    向青峰:嗯,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个地方离成都并不算远,只要把路修通,基础设施跟上,风格和服务也实实在在做到位的话,不愁没有出路。
    正说着,从楼里走出一个又黑又瘦小的老头,背还有点驼。
    老人手里拎着个大铝壶,身后还跟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穿着一身干干净净的花裙子,看到院子里来了新的客人,有点认生地躲在了老人身后。
    向青峰跟老人打招呼:伯伯。
    老人抬头望过来,见有新的面孔,连忙笑着招呼他们喝水。
    苏酥发现老伯跟他们说的是普通话,虽然很不标准,但仔细听是能听明白的。
    小姑娘突然转身跑进院子里一间平房,苏酥以为她是认生,不一会儿就见小姑娘飞快地捧出三个茶碗来,摆在院子里的一张小方桌上,然后又飞快地跑回老人身后,探出颗小脑袋好奇地看向苏酥和江以北。
    苏酥朝她笑着眨了眨眼。
    第三十三章 我有十个梦想。
    走进小楼,苏酥发现里面和外面同样乏善可陈,客厅空荡荡的,雪白的墙面配着旧家具,明明是新房,感觉却冷冰冰的。
    餐桌旁坐着三男一女,听到门口的动静齐刷刷转过头来。
    江爷。
    两个男生起身跑过来跟江以北打招呼,看样子之前就认识,另外两个人也站起来,笑吟吟地走过来。
    向青峰帮他们做了介绍,两个和江以北认识的男生一个叫厉辉,一个叫李正烁,都是比苏酥和江以北高一届的校友,另外一个男生名叫范星海,是向青峰工作室四个合伙人之一。
    知晓苏酥和江以北的关系之后,三个人都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好不容易将舌头捋直了,两个校友又开始调侃江以北和苏酥婚后小日子可过得太低调了。
    苏酥和江以北也被惊讶到了,因为房间里这个女人名字叫林远。
    她就是向青峰念叨了一路的村支书。
    大概是因为名字比较中性,又有些职业跟性别间的固有印象,苏酥和江以北不约而同地以为林远是男的。
    林远笑着欢迎苏酥和江以北。
    她个子不高,晒得有点黑,笑起来时眼睛弯成好看的月牙形,声音温温柔柔的,不是泼辣外向的性格,甚至还有些腼腆。
    她的性格也有些出乎苏酥的意料。
    大家笑着寒暄几句,很快回到正题上。
    向青峰问道:怎么样?我提的方案还行吗?
    一群人又回到餐桌旁,厉辉拾起笔在图纸上圈了一下。
    掀起眼皮对向青峰说:正面和侧面加装石头镶嵌玻璃房的结构,在二层拓展出两个露台,其他外部墙皮贴石料,你这设计没问题,造价超了,四万块钱的预算不能都砸在两个玻璃房上面吧。
    向青峰:采石场给我们供应的石头价格很低,主要是玻璃,有家玻璃厂找我谈赞助,这一两天就能有结果,玻璃造价能解决的话,后面几户同类型的改装就好办多了。
    大家听到赞助都开心起来,又开始讨论室内怎么改。
    苏酥朝身旁的江以北笑笑,用口型对他说:好有趣。
    江以北笑笑,一边听他们讨论,一边在纸上画草图,讨论告一段落,江以北也根据他们的意思把房子内外的效果图画了出来。
    苏酥和林远拿起江以北画好的一叠效果图,一张一张翻看,忍不住齐声赞叹:好漂亮。
    改造过的小楼外观像栋山间别墅,木材石料和玻璃的搭配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审美,江以北还细心地在客厅一扇狭长的玻璃窗外画了几丛蔷薇,若是雨天,坐在窗边的小沙发上看窗外的雨打花枝,想一想都觉得很美。
    房子内部兼具功能性和观赏性,一楼有两个入口,空间也被隔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个功能齐全的三室一厅,是谢伯伯和小孙女生活的地方,如果以后谢伯伯的儿子儿媳回来了,一家四口也能住得下。
    一楼的另外一部分空间被改造成一间套房,对着院子加装的房间是起居室,侧面加装的房间是卧室,起居室有两面玻璃墙,推开门就是个木制小露台,可以喝茶看书做瑜伽,房间里还有个开放式的小厨房。
    卧室是石墙,一扇窗朝着连绵的群山开,一扇长条形的窄窗朝着后院开。
    二楼改出两个套房,三楼改出三个标间,挖空心思地把空间利用到了极致。
    苏酥太喜欢这个房子的设计了,一瞬间热血上头,都想改行学装修设计了。
    一旁的林远比苏酥还激动,向青峰笑她:都改这么多套了,你怎么还见一套爱一套。
    林远笑着说:谁让你们一套比一套改得绝呢。
    外面天色不早了, 林远招呼大家去她家吃饭,向青峰笑着问她:姐夫做什么好吃的了?
    林远笑着看向江以北和苏酥,今晚有贵客,他把看家本领都拿出来了。
    一行人沿着乡间小路说说笑笑走到林远家,她家是第一户改造的,远远看去绿荫青瓦石墙,像个悠然开在山村里的咖啡馆。
    路旁有棵老枯树,上面挂着一串风铃,微风拂过,铃声叮咚作响。
    枯树旁有棵年轻的枇杷树,挂着一树的果子。
    林远的老公名叫王卓,和林远读同一所医科大,林远学的心理学专业,王卓学的中医,两个人都是本硕连读,毕业后一起在重庆一家三甲医院工作了几年,林远三年前考回乡里的公务员,去年竞选上了村支书,王卓后来也辞掉了医院的工作,在镇上开了家中医诊所,结束了两个人的异地生活。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