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太子是我前夫(76)
嗔她一眼,又接着道:快跟我来,娘娘今儿遇见个十分投契的姑娘,想着你与那姑娘年岁相仿,便想着唤你去跟前,一同说说话。
许鹂儿这下终于放下心来,换好衣裳便打着伞跟在雪映身后出了屋。半路经过一处松涛阵阵的松林,她下意识朝那片银装素裹的密林望了眼。
雪落纷纷,密林深处一道斜长的影子藏在幢幢树影里。
许鹂儿慢下脚步,几不可见地点了下头。旋即快步跟上雪映,往半山腰的竹楼去。
第八十五章
许鹂儿到了竹楼, 桂嬷嬷上前来叮嘱道:夜里便由你和雪映伺候闻姑娘,记住要用心伺候,莫要怠慢了。
许鹂儿含笑应是, 推屋进门。
窗边的小榻上, 气质恬淡的姑娘一见到她们进来, 便站起身行了个礼,一颦一举皆规矩得很,叫人挑不出错处。
许鹂儿望着闻溪秀丽的面庞, 温柔地上前福身。
夜里竹楼半数灯皆熄灭了,戚皇后住的那屋子却依旧是灯火煌煌。
她一身寡淡的禅衣,正端坐在几案后头翻着佛经。
黑夜里,一行身着缁衣的僧人缓缓行在雪地上, 夹杂在这僧人中间的是一名衣衫褴褛的老妪。
不多时, 众人抵达了竹楼,为首的僧人轻轻叩了叩门,听到里头传来一声进来,便推开门, 领着那老妪进了屋。
戚皇后抬眸望着他们, 目光扫过那老妪时,柳眉忍不住一挑
那老妪面上竟然全是纵横交错的疤痕。
缁衣僧人双手合十, 道了声阿弥陀佛。
皇后娘娘,今晨孟大人特地派人护送丁施主到大慈恩寺,孟大人道丁施主便是您想见的那位。
戚皇后放下手里的佛经, 颔首笑道:有劳几位大师了。
说着便望了桂嬷嬷一眼, 桂嬷嬷忙将几位僧人送出了竹楼。
屋子里便只剩戚皇后与那姓丁的老妪。
那老妪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行叩拜之礼, 民妇叩见皇后, 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这声音十分柔润, 并不苍老,听着并不似她外貌这般苍老。
戚皇后垂眸望着她,温声道:抬起头来,让本宫瞧瞧。
丁氏垂着眼皮抬起脸,柔黄的灯光落在那张伤疤纵横的面庞,她撑在地上的手忍不住颤抖。
戚皇后眸子里露出一丝怜惜。
这是那晚你自己动手划伤的?
丁氏应道:是,民妇不想死,便决定舍了这张脸。
难为你了。戚皇后道:此事是戚家的错,日后本宫定会补偿你。现在你同本宫说说,可记得那孩子身上有何特征?
丁氏道:小公主出生之时,是民妇给她擦身,包上襁褓的。民妇若是没记错,小公主的右肩上有一颗朱砂痣。
说着在肩上比划了一下。
朱砂痣。
戚皇后一瞬不错地望着丁氏,又问道:除了那朱砂痣,可还有旁的东西?
丁氏撑在地上的手指轻轻一颤,道:无了。
戚皇后又问了几句,待得丁氏一一应答后便颔首道:今儿你在这竹楼住下,本宫让桂嬷嬷带你下去歇息。
丁氏却不肯动,伏地请求道:求求皇后娘娘救救民妇的女儿!
你女儿?
是,民妇的女儿名唤陈梅,如今就关在了大理寺狱。
陈梅
戚皇后对这桩杀夫案早就有所耳闻,此时听丁氏提起,倒是一下子想起了这事。
你便是为了你女儿,方才在上京现身?
丁氏含泪应是。
孟宗的人这些年一直在找她,好不容易查到了白坪山的道观,却扑了个空。
只没多久,这妇人却凭空出现在了上京。
一个宁肯划破自己的脸也要销声匿迹的人,忽然出现在上京,多少会令人生疑。如今知晓她是为了女儿而来,这就解释得通了。
一个母亲,为了女儿,的确是什么都豁得出去。
戚皇后垂下眼,温声道:你既然是陈梅的母亲,那陈梅与钱大的婚事自是无效。此事本宫会知会孟大人,届时都察院会替陈梅陈述冤情。
丁氏用力地磕头,啜泣着道谢:民妇谢过皇后娘娘!
桂嬷嬷将丁氏送去旁的竹楼,回来后便听戚皇后道:让雪映伺候时,注意看那孩子右肩可有一颗朱砂痣。
桂嬷嬷应下,顿了顿,道:娘娘可要带她回宫,寻孙院使验一验?
先看看雪映那头如何说,这孩子若当真是她,与太子的关系
戚皇后揉了揉眉心,想起在小佛堂里闻溪问起太子时的那双眼,心中一沉。
饶是那丫头努力装作云淡风轻,也藏不住眼底的情意,那是一个女子提起一个心上人时方才会有的眼神。
这就是萧馥对她的报复么?
从前便是萧馥藏在眸底深处炙热而疯狂的情意泄露了她对启元太子的心事。
戚甄喜欢过启元太子,二人曾青梅竹马、两情相悦,萧馥望着启元太子那目光让她觉得不喜。
也正是因着她的不喜,启元太子后来鲜少来大慈恩寺看萧馥。
闻溪与顾长晋青梅竹马,是否两情相悦倒是不知,但至少闻溪是喜欢顾长晋的。
戚皇后沉吟道:暂且不能带她回宫,等太子定下亲事后再带她回去。
桂嬷嬷上前给她按摩头,道:小公主可有说她是因何去了肃州?那承安侯府可有逼迫小公主离开上京?
桂嬷嬷可是一直记着,正是因着承安侯的嫡长女看中了太子,要与顾家联姻,小公主才不得不离开上京。
这问题戚皇后也问过闻溪,那孩子吞吞吐吐的,只说是无意中听到嬷嬷说她父母在肃州,这才要去肃州寻亲。
戚皇后看得出来她在撒谎,至于为何撒谎,倒也不难猜。
不过是不愿意瞧见心上人娶妻,与旁的姑娘卿卿我我罢了。这样的心情,戚皇后也曾有过。
启元太子娶太子妃的那日,戚甄便是称病没去东宫吃他们的喜酒的。
与承安侯府无关。戚皇后淡淡道:不过是不想留在梧桐巷罢了,这才想偷偷离开上京。也多亏承安侯府的人将她送离了上京,若不然这会她大抵还在萧馥手里。
说到这,戚皇后心中又隐隐觉得自己忽略什么。
萧馥筹谋了那般久,一是为了将启元太子的儿子送上太子之位,二是要报复她。
那孩子提起萧馥时,眼中的孺慕之情是真切的。
萧馥夺走她的孩子,又让那孩子爱上自己的血脉兄长,经历她曾经经历过的一切,的的确确是在报复她。
只以戚甄对萧馥的了解,此人心肠极其恨毒,报复她的手段大抵不止这些。
按那孩子的说法,萧馥这些年的身子是一日比一日差,许多事都力不从心了。
是因着这个原因么?
还是因着与那孩子朝夕相处了十多年,多少生了些感情?
戚皇后捏着手里那串少了一颗念珠的玉佛手钏,又缓缓蹙起了眉。
思忖间,门外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
娘娘,不好了!闻姑娘吐血了!
戚皇后闻言,忙放下那串念珠,道:快去请梵青大师!
两刻钟后,梵青大师匆匆而至。
梵青大师乃大慈恩寺的住持,医术高明,给闻溪把脉后便叫人去煎了两碗解毒药。
闻施主这是中了一味西域的慢性毒,这毒十分难缠,闻施主身上的毒素已经积累了有十余载,半年内若是不解毒,怕是会有性命之忧。
戚皇后忧心忡忡道:大师可有解毒之策?
梵青大师道:贫僧对此亦是无能为力,这世间最擅解毒之人一是从前的太医院院使洪老太医,二是如今的院使孙白龙。
洪老太医在启元太子死后便失踪了,如今只能去寻孙院使。
戚皇后望着躺在榻上面色苍白的小娘子。
这便是萧馥最后的报复吗?
让她找回亲生女儿,又让她看着女儿痛苦死去而无能为力,就像当初萧馥只能眼睁睁看着启元太子死去一样。
戚皇后垂下眼睫,似是下定了决心,道:明儿我们便启程回宫。
闻溪吃下梵青大师开的汤药后便沉沉睡去,她身上的衣裳沾着血,戚甄亲自给她换了衣裳,掀开里衣时,她目光一顿。
那姑娘的右肩上赫然一颗针尖大小的朱砂痣。
许鹂儿取了干净的衣裳进来,见戚皇后定定望着那颗小痣,轻声问道:娘娘,可要鹂儿来给闻姑娘换?
戚甄摇了摇头,道:本宫来罢。
给闻溪换好衣裳,戚皇后坐在榻边陪了好半晌,待得榻上的姑娘呼吸变得匀长,方灭了佛灯,往外间行去。
脚步声渐行渐远,阒然幽黑的内室里,闻溪缓缓睁开眼,摸过方才梵青大师放在床头的安神药囊,从里头摸出颗药丸子。
竹楼外,霜雪盖地而来。
梵青大师缓慢行在满地银霜里。
庙里的僧侣正在大殿做晚课,晚钟荡涤在幽静的山林。
他并未去大殿,而是去了回了自己住的僧寮。
僧寮朴素,只有一张榻,一把罗汉椅,一个绣着梵文的蒲团。
此时那罗汉椅上正坐着一人,那人一身落魄禅衣,瘦骨嶙峋上的脸上还残留着未褪去的乌青。
正是玄策。
这是他大半月前在路上遇袭受的伤。
便是那日,丁氏被人掳走了。
玄策曾是大慈恩寺的首席大弟子,一眼便认出了那日掳走丁氏里的人就有大慈恩寺的僧侣。
也因此,那些人才没有趁机夺走他的性命。
你派人将丁氏掳走,让她去都察院,如今都察院又将她送来大慈恩寺,究竟是为何?玄策定定盯着梵青大师,目光锐利。
梵青大师道:你不该去肃州,也不该卷入这些事里。
怎么?父亲这是在担心我?玄策讥讽一笑,还是父亲担心世人会瞧清你的真面目?堂堂大慈恩寺的得道高僧,不过是一个道貌岸然、道德败坏的伪君子。
梵青大师面色平静,玄策的那些话并未叫他脸上起半分波澜。
二人静默对峙,忽然银光一闪,一根细针猝不及防地插入玄策脖颈。只听嘭一声,玄策倒在地上,双目紧闭。
梵青大师神色一变,上前拔出玄策脖颈里的银针,见他脖颈只有一个红点,并未泛乌方松了一口气。
郡主何须动手?梵青大师回眸望着从暗室出来的萧馥,道:策儿聪明绝顶,方才那根银针定会叫他瞧出蹊跷。
大师一片慈父之心委实是令人感动。萧馥坐在轮椅上,安嬷嬷将她从暗室里推了出来,大师放心,方才那根银针涂的不过是迷药,您这孩儿睡几日便会醒来。只当断不断,必受其害,大师还是趁早做个决断罢。您可是大慈恩寺的住持,大慈恩寺不能毁在您手里。
梵青大师不语,胸间垂落的念珠被窗边的雪光照出一层黯淡的光。
良久,他淡淡道:贫僧已经将药交与了闻施主,郡主如今的身子还需多休养。此处已经叫策儿知晓,贫僧会给郡主重新安排个地方。
萧馥似笑非笑地望了梵青大师一眼,也不再多说,搭在椅把手上的手指微微一抬,安嬷嬷便将她推回了暗室。
进了暗室,安嬷嬷将她搀扶到一边儿的床榻,低声道:那玄策知晓得太多,梵青大师既然狠不下心来,索性便由老奴动手。
萧馥咳了两声,道:不必,梵青大师不会让玄策离开大慈恩寺。
安嬷嬷见她脸色愈发灰败,眸光一涩。
那杀千刀的孟宗,与戚皇后合作后,便想要除掉郡主,竟敢派人去梧桐巷杀她们。若不是郡主警觉,她们早就不明不白地死了。
只郡主在那场刺杀中到底是受了伤,如今身子一日比一日破败,昏迷的时间也愈来愈长,安嬷嬷当真是怕她会再也醒不来。
郡主为何不让少主来见您?安嬷嬷道:少主已经顺利入主东宫,如今勇士营与金吾卫皆听他号令,郡主完全可以将那些事交与少主去做。
萧衍心思深不可测,不能叫砚儿冒险。就让砚儿做个人人景仰的太子罢,旁的污遭事我来替他做,日后便是要下地狱,也由我来替他去。
提起顾长晋,萧馥面上忍不住带了点笑,再者,砚儿到底是太过心慈,吩咐他去做的事他未必会听。你以为梁霄当真是因着他受了重伤方没有机会动手?他不过是怕梁霄死后,江南一带会起乱。不过也正是因着他的抉择,才会令孟宗下定决心助他,也算是歪打正着。
安嬷嬷听她提起江南,想到什么,神色凝重道:沈治那头递来新的消息,说张妈妈已经醒了,可要老奴寻个人去扬州府接她回来?那位的身边如今没有我们的人,张妈妈回来,还能有个人继续盯着她。
萧馥却摇了摇头,道:张妈妈如今在不在她身边已经不重要。
她轻轻咳了一声,露出一个诡异的笑:总归闻溪那丫头马上便要入京,届时,自然会有人替我们除了她,我们耐心等着看一场好戏便是。
第八十六章
翌日一早, 一名勇士营亲卫策马而来,匆匆穿过城门,在东宫大门处停缰下马, 疾步入内。
那人送来一封书信, 是身在扬州的七信送来的信。
七信大人让属下同殿下道一声, 目前他们那头并未收到任何回信,也没有任何人前去扬州府接走张妈妈。
顾长晋淡淡颔首:沈治如何了?
依旧是不肯吐话,侯夫人已经搜出那些书信与账册, 不日便要开祠堂将沈治逐出沈家。
有七信和椎云在,沈一珍那头不会出甚意外。
顾长晋本是想利用张妈妈与沈治来引出萧馥的,只可惜到这会都不曾听到一鳞半爪的消息。
只是不急,萧馥迟迟早早都会来寻他。
去给七信回个信, 让他务必要护好侯夫人的安危。
这厢才刚吩咐了两句, 便有一名内侍从外进来,对顾长晋道:殿下,该去勤政殿了。
顾长晋淡淡嗯了声,披上大氅便往宫里去。
昨个夜里宫里递话要他今儿一早入宫去。
眼下鞑靼正在整军入侵北境诸府, 南边滇贵几地又有流民作乱。
嘉佑帝宣他入宫便是令他协同兵部、户部和五军都督府解决南北两境的燃眉之急。
顾长晋在勤政殿呆了足有两个多时辰, 从勤政殿出来时,已是接近午时, 嘉佑帝留他在乾清宫用膳,还差人喊来了怀安世子。
萧怀安如今将将十一岁,先前顾长晋认祖归宗之时, 二人在太庙便已经见过。对萧怀安而言, 今儿是第二回 见顾长晋。
只对顾长晋而言却不是。
顾长晋曾在梦里梦见过他, 那一次他还曾向萧怀安身边的小太监学着如何用石片雕冰雕。
萧怀安与梦中的小少年一样, 十分的沉默寡言。
他是嘉佑帝看着长大的, 嘉佑帝将他喊来,自然是希望他与太子能亲近些,这样日后他便是不在了,也依旧有人能继续照看萧怀安。
只可惜萧怀安心防太重,对顾长晋谈不上疏远,但也称不上亲近。
恋耽美
许鹂儿这下终于放下心来,换好衣裳便打着伞跟在雪映身后出了屋。半路经过一处松涛阵阵的松林,她下意识朝那片银装素裹的密林望了眼。
雪落纷纷,密林深处一道斜长的影子藏在幢幢树影里。
许鹂儿慢下脚步,几不可见地点了下头。旋即快步跟上雪映,往半山腰的竹楼去。
第八十五章
许鹂儿到了竹楼, 桂嬷嬷上前来叮嘱道:夜里便由你和雪映伺候闻姑娘,记住要用心伺候,莫要怠慢了。
许鹂儿含笑应是, 推屋进门。
窗边的小榻上, 气质恬淡的姑娘一见到她们进来, 便站起身行了个礼,一颦一举皆规矩得很,叫人挑不出错处。
许鹂儿望着闻溪秀丽的面庞, 温柔地上前福身。
夜里竹楼半数灯皆熄灭了,戚皇后住的那屋子却依旧是灯火煌煌。
她一身寡淡的禅衣,正端坐在几案后头翻着佛经。
黑夜里,一行身着缁衣的僧人缓缓行在雪地上, 夹杂在这僧人中间的是一名衣衫褴褛的老妪。
不多时, 众人抵达了竹楼,为首的僧人轻轻叩了叩门,听到里头传来一声进来,便推开门, 领着那老妪进了屋。
戚皇后抬眸望着他们, 目光扫过那老妪时,柳眉忍不住一挑
那老妪面上竟然全是纵横交错的疤痕。
缁衣僧人双手合十, 道了声阿弥陀佛。
皇后娘娘,今晨孟大人特地派人护送丁施主到大慈恩寺,孟大人道丁施主便是您想见的那位。
戚皇后放下手里的佛经, 颔首笑道:有劳几位大师了。
说着便望了桂嬷嬷一眼, 桂嬷嬷忙将几位僧人送出了竹楼。
屋子里便只剩戚皇后与那姓丁的老妪。
那老妪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行叩拜之礼, 民妇叩见皇后, 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这声音十分柔润, 并不苍老,听着并不似她外貌这般苍老。
戚皇后垂眸望着她,温声道:抬起头来,让本宫瞧瞧。
丁氏垂着眼皮抬起脸,柔黄的灯光落在那张伤疤纵横的面庞,她撑在地上的手忍不住颤抖。
戚皇后眸子里露出一丝怜惜。
这是那晚你自己动手划伤的?
丁氏应道:是,民妇不想死,便决定舍了这张脸。
难为你了。戚皇后道:此事是戚家的错,日后本宫定会补偿你。现在你同本宫说说,可记得那孩子身上有何特征?
丁氏道:小公主出生之时,是民妇给她擦身,包上襁褓的。民妇若是没记错,小公主的右肩上有一颗朱砂痣。
说着在肩上比划了一下。
朱砂痣。
戚皇后一瞬不错地望着丁氏,又问道:除了那朱砂痣,可还有旁的东西?
丁氏撑在地上的手指轻轻一颤,道:无了。
戚皇后又问了几句,待得丁氏一一应答后便颔首道:今儿你在这竹楼住下,本宫让桂嬷嬷带你下去歇息。
丁氏却不肯动,伏地请求道:求求皇后娘娘救救民妇的女儿!
你女儿?
是,民妇的女儿名唤陈梅,如今就关在了大理寺狱。
陈梅
戚皇后对这桩杀夫案早就有所耳闻,此时听丁氏提起,倒是一下子想起了这事。
你便是为了你女儿,方才在上京现身?
丁氏含泪应是。
孟宗的人这些年一直在找她,好不容易查到了白坪山的道观,却扑了个空。
只没多久,这妇人却凭空出现在了上京。
一个宁肯划破自己的脸也要销声匿迹的人,忽然出现在上京,多少会令人生疑。如今知晓她是为了女儿而来,这就解释得通了。
一个母亲,为了女儿,的确是什么都豁得出去。
戚皇后垂下眼,温声道:你既然是陈梅的母亲,那陈梅与钱大的婚事自是无效。此事本宫会知会孟大人,届时都察院会替陈梅陈述冤情。
丁氏用力地磕头,啜泣着道谢:民妇谢过皇后娘娘!
桂嬷嬷将丁氏送去旁的竹楼,回来后便听戚皇后道:让雪映伺候时,注意看那孩子右肩可有一颗朱砂痣。
桂嬷嬷应下,顿了顿,道:娘娘可要带她回宫,寻孙院使验一验?
先看看雪映那头如何说,这孩子若当真是她,与太子的关系
戚皇后揉了揉眉心,想起在小佛堂里闻溪问起太子时的那双眼,心中一沉。
饶是那丫头努力装作云淡风轻,也藏不住眼底的情意,那是一个女子提起一个心上人时方才会有的眼神。
这就是萧馥对她的报复么?
从前便是萧馥藏在眸底深处炙热而疯狂的情意泄露了她对启元太子的心事。
戚甄喜欢过启元太子,二人曾青梅竹马、两情相悦,萧馥望着启元太子那目光让她觉得不喜。
也正是因着她的不喜,启元太子后来鲜少来大慈恩寺看萧馥。
闻溪与顾长晋青梅竹马,是否两情相悦倒是不知,但至少闻溪是喜欢顾长晋的。
戚皇后沉吟道:暂且不能带她回宫,等太子定下亲事后再带她回去。
桂嬷嬷上前给她按摩头,道:小公主可有说她是因何去了肃州?那承安侯府可有逼迫小公主离开上京?
桂嬷嬷可是一直记着,正是因着承安侯的嫡长女看中了太子,要与顾家联姻,小公主才不得不离开上京。
这问题戚皇后也问过闻溪,那孩子吞吞吐吐的,只说是无意中听到嬷嬷说她父母在肃州,这才要去肃州寻亲。
戚皇后看得出来她在撒谎,至于为何撒谎,倒也不难猜。
不过是不愿意瞧见心上人娶妻,与旁的姑娘卿卿我我罢了。这样的心情,戚皇后也曾有过。
启元太子娶太子妃的那日,戚甄便是称病没去东宫吃他们的喜酒的。
与承安侯府无关。戚皇后淡淡道:不过是不想留在梧桐巷罢了,这才想偷偷离开上京。也多亏承安侯府的人将她送离了上京,若不然这会她大抵还在萧馥手里。
说到这,戚皇后心中又隐隐觉得自己忽略什么。
萧馥筹谋了那般久,一是为了将启元太子的儿子送上太子之位,二是要报复她。
那孩子提起萧馥时,眼中的孺慕之情是真切的。
萧馥夺走她的孩子,又让那孩子爱上自己的血脉兄长,经历她曾经经历过的一切,的的确确是在报复她。
只以戚甄对萧馥的了解,此人心肠极其恨毒,报复她的手段大抵不止这些。
按那孩子的说法,萧馥这些年的身子是一日比一日差,许多事都力不从心了。
是因着这个原因么?
还是因着与那孩子朝夕相处了十多年,多少生了些感情?
戚皇后捏着手里那串少了一颗念珠的玉佛手钏,又缓缓蹙起了眉。
思忖间,门外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
娘娘,不好了!闻姑娘吐血了!
戚皇后闻言,忙放下那串念珠,道:快去请梵青大师!
两刻钟后,梵青大师匆匆而至。
梵青大师乃大慈恩寺的住持,医术高明,给闻溪把脉后便叫人去煎了两碗解毒药。
闻施主这是中了一味西域的慢性毒,这毒十分难缠,闻施主身上的毒素已经积累了有十余载,半年内若是不解毒,怕是会有性命之忧。
戚皇后忧心忡忡道:大师可有解毒之策?
梵青大师道:贫僧对此亦是无能为力,这世间最擅解毒之人一是从前的太医院院使洪老太医,二是如今的院使孙白龙。
洪老太医在启元太子死后便失踪了,如今只能去寻孙院使。
戚皇后望着躺在榻上面色苍白的小娘子。
这便是萧馥最后的报复吗?
让她找回亲生女儿,又让她看着女儿痛苦死去而无能为力,就像当初萧馥只能眼睁睁看着启元太子死去一样。
戚皇后垂下眼睫,似是下定了决心,道:明儿我们便启程回宫。
闻溪吃下梵青大师开的汤药后便沉沉睡去,她身上的衣裳沾着血,戚甄亲自给她换了衣裳,掀开里衣时,她目光一顿。
那姑娘的右肩上赫然一颗针尖大小的朱砂痣。
许鹂儿取了干净的衣裳进来,见戚皇后定定望着那颗小痣,轻声问道:娘娘,可要鹂儿来给闻姑娘换?
戚甄摇了摇头,道:本宫来罢。
给闻溪换好衣裳,戚皇后坐在榻边陪了好半晌,待得榻上的姑娘呼吸变得匀长,方灭了佛灯,往外间行去。
脚步声渐行渐远,阒然幽黑的内室里,闻溪缓缓睁开眼,摸过方才梵青大师放在床头的安神药囊,从里头摸出颗药丸子。
竹楼外,霜雪盖地而来。
梵青大师缓慢行在满地银霜里。
庙里的僧侣正在大殿做晚课,晚钟荡涤在幽静的山林。
他并未去大殿,而是去了回了自己住的僧寮。
僧寮朴素,只有一张榻,一把罗汉椅,一个绣着梵文的蒲团。
此时那罗汉椅上正坐着一人,那人一身落魄禅衣,瘦骨嶙峋上的脸上还残留着未褪去的乌青。
正是玄策。
这是他大半月前在路上遇袭受的伤。
便是那日,丁氏被人掳走了。
玄策曾是大慈恩寺的首席大弟子,一眼便认出了那日掳走丁氏里的人就有大慈恩寺的僧侣。
也因此,那些人才没有趁机夺走他的性命。
你派人将丁氏掳走,让她去都察院,如今都察院又将她送来大慈恩寺,究竟是为何?玄策定定盯着梵青大师,目光锐利。
梵青大师道:你不该去肃州,也不该卷入这些事里。
怎么?父亲这是在担心我?玄策讥讽一笑,还是父亲担心世人会瞧清你的真面目?堂堂大慈恩寺的得道高僧,不过是一个道貌岸然、道德败坏的伪君子。
梵青大师面色平静,玄策的那些话并未叫他脸上起半分波澜。
二人静默对峙,忽然银光一闪,一根细针猝不及防地插入玄策脖颈。只听嘭一声,玄策倒在地上,双目紧闭。
梵青大师神色一变,上前拔出玄策脖颈里的银针,见他脖颈只有一个红点,并未泛乌方松了一口气。
郡主何须动手?梵青大师回眸望着从暗室出来的萧馥,道:策儿聪明绝顶,方才那根银针定会叫他瞧出蹊跷。
大师一片慈父之心委实是令人感动。萧馥坐在轮椅上,安嬷嬷将她从暗室里推了出来,大师放心,方才那根银针涂的不过是迷药,您这孩儿睡几日便会醒来。只当断不断,必受其害,大师还是趁早做个决断罢。您可是大慈恩寺的住持,大慈恩寺不能毁在您手里。
梵青大师不语,胸间垂落的念珠被窗边的雪光照出一层黯淡的光。
良久,他淡淡道:贫僧已经将药交与了闻施主,郡主如今的身子还需多休养。此处已经叫策儿知晓,贫僧会给郡主重新安排个地方。
萧馥似笑非笑地望了梵青大师一眼,也不再多说,搭在椅把手上的手指微微一抬,安嬷嬷便将她推回了暗室。
进了暗室,安嬷嬷将她搀扶到一边儿的床榻,低声道:那玄策知晓得太多,梵青大师既然狠不下心来,索性便由老奴动手。
萧馥咳了两声,道:不必,梵青大师不会让玄策离开大慈恩寺。
安嬷嬷见她脸色愈发灰败,眸光一涩。
那杀千刀的孟宗,与戚皇后合作后,便想要除掉郡主,竟敢派人去梧桐巷杀她们。若不是郡主警觉,她们早就不明不白地死了。
只郡主在那场刺杀中到底是受了伤,如今身子一日比一日破败,昏迷的时间也愈来愈长,安嬷嬷当真是怕她会再也醒不来。
郡主为何不让少主来见您?安嬷嬷道:少主已经顺利入主东宫,如今勇士营与金吾卫皆听他号令,郡主完全可以将那些事交与少主去做。
萧衍心思深不可测,不能叫砚儿冒险。就让砚儿做个人人景仰的太子罢,旁的污遭事我来替他做,日后便是要下地狱,也由我来替他去。
提起顾长晋,萧馥面上忍不住带了点笑,再者,砚儿到底是太过心慈,吩咐他去做的事他未必会听。你以为梁霄当真是因着他受了重伤方没有机会动手?他不过是怕梁霄死后,江南一带会起乱。不过也正是因着他的抉择,才会令孟宗下定决心助他,也算是歪打正着。
安嬷嬷听她提起江南,想到什么,神色凝重道:沈治那头递来新的消息,说张妈妈已经醒了,可要老奴寻个人去扬州府接她回来?那位的身边如今没有我们的人,张妈妈回来,还能有个人继续盯着她。
萧馥却摇了摇头,道:张妈妈如今在不在她身边已经不重要。
她轻轻咳了一声,露出一个诡异的笑:总归闻溪那丫头马上便要入京,届时,自然会有人替我们除了她,我们耐心等着看一场好戏便是。
第八十六章
翌日一早, 一名勇士营亲卫策马而来,匆匆穿过城门,在东宫大门处停缰下马, 疾步入内。
那人送来一封书信, 是身在扬州的七信送来的信。
七信大人让属下同殿下道一声, 目前他们那头并未收到任何回信,也没有任何人前去扬州府接走张妈妈。
顾长晋淡淡颔首:沈治如何了?
依旧是不肯吐话,侯夫人已经搜出那些书信与账册, 不日便要开祠堂将沈治逐出沈家。
有七信和椎云在,沈一珍那头不会出甚意外。
顾长晋本是想利用张妈妈与沈治来引出萧馥的,只可惜到这会都不曾听到一鳞半爪的消息。
只是不急,萧馥迟迟早早都会来寻他。
去给七信回个信, 让他务必要护好侯夫人的安危。
这厢才刚吩咐了两句, 便有一名内侍从外进来,对顾长晋道:殿下,该去勤政殿了。
顾长晋淡淡嗯了声,披上大氅便往宫里去。
昨个夜里宫里递话要他今儿一早入宫去。
眼下鞑靼正在整军入侵北境诸府, 南边滇贵几地又有流民作乱。
嘉佑帝宣他入宫便是令他协同兵部、户部和五军都督府解决南北两境的燃眉之急。
顾长晋在勤政殿呆了足有两个多时辰, 从勤政殿出来时,已是接近午时, 嘉佑帝留他在乾清宫用膳,还差人喊来了怀安世子。
萧怀安如今将将十一岁,先前顾长晋认祖归宗之时, 二人在太庙便已经见过。对萧怀安而言, 今儿是第二回 见顾长晋。
只对顾长晋而言却不是。
顾长晋曾在梦里梦见过他, 那一次他还曾向萧怀安身边的小太监学着如何用石片雕冰雕。
萧怀安与梦中的小少年一样, 十分的沉默寡言。
他是嘉佑帝看着长大的, 嘉佑帝将他喊来,自然是希望他与太子能亲近些,这样日后他便是不在了,也依旧有人能继续照看萧怀安。
只可惜萧怀安心防太重,对顾长晋谈不上疏远,但也称不上亲近。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