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 禁庭

流鸢长凝-流鸢长凝 免费阅读(88)

    红蕊信了她的话,嗯。
    山寺的夜晚,很是幽静。
    远离朝堂的尔虞我诈,得这么一夜与心上人安然相拥而眠,对太平与婉儿而言,珍贵之极。
    天未亮时,太平便已醒来,她借着月色安静地望着怀中的婉儿,只希望天亮得慢一些,让她多瞧她一会儿。
    回宫之后,不论是她还是婉儿,都有太多的身不由己。这样的时光,短暂得让人不舍。阔别五年,有些事婉儿绝口不提,可太平心知肚明。她每次送去阿娘那儿的奏疏,阿娘非但从不驳回,还回复得极快,想来婉儿定是悄悄地帮她做了不少事。
    在阿娘眼皮子底下暗中帮她,那要耗费多少心神,太平只须随便一想,便觉难如登天。
    傻婉儿
    太平在心底心疼地轻唤,只希望她们憧憬的那些日子可以早些到来,她的婉儿可以恣意做自己想做的,不必再看谁的脸色行事,也不必担心哪天自己的脑袋就会掉下来。
    不管多难,她也要为婉儿争得这样的日子!
    太平的呼吸微沉,再一次坚定了心志后,她情不自禁地将婉儿拢紧,下颌轻轻地抵在婉儿的额上,合上了双眸。
    婉儿悄悄地把掌心贴上太平的心口,嘴角微扬,这一世能得殿下这样如珍似宝,已是无憾。
    只是,她终是有了贪念,想这样好好的多陪殿下几年。
    愿苍天眷顾,此生可以白首不离。
    她们在心底不约而同地虔诚许愿,倘若人间难容,那便坦然同下地狱,这一次,谁也不准走在谁的前面。
    第124章 小儿
    早膳之后, 公主启程回宫。
    她与婉儿携手并肩坐在马车上,从幽静的山林到喧闹的坊市,再到巍峨肃穆的皇城,她们知道, 属于她们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自此拉开了序幕。
    在贞观殿外告别后, 太平不敢多做不舍之态,领着春夏头也不回地往东宫去了。许久不曾瞧见四哥一家, 于情于理, 她也应该去探望一二。
    婉儿目送太平走远之后,重新整理袍子后, 趋步走进了殿中,朝着正在处理政事的武后一拜,朗声道:启禀太后,殿下已回宫。
    武后抬眼匆匆扫了她一眼, 哀家听说, 昨日她冲着薛怀义发了一顿脾气。
    婉儿如实回禀, 是。
    武后却笑了,她倒是会挑人,一挑就挑个旁人都不敢骂的。想到昨日薛怀义跑来跟前又哭又闹的, 武后只觉得好笑。
    太平可是她的心头宝, 骂他几句怎么了?
    薛怀义最后只得了这么一句, 眼泪便硬生生地哽在了眼眶里, 委屈巴巴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此事办得不错,先记你一功。武后低下头去,继续看今日传来的军报。虽说叛军根本不堪一击,可收拾了这些李唐宗室后,她想名正言顺的登基, 好像还差点什么。
    太后,臣与殿下在藏经阁读经之时,发现了一则有意思的故事。婉儿说完,便从怀中拿出了昨晚凭着记忆写下的《大云经》大致内容,垂首走近龙案,呈在了武后面前。
    武后知道婉儿向来不是溜须拍马的性子,她忽然提及这个故事,定有深意。武后搁下了朱笔,从婉儿手中接过了这张宣纸。
    净光天女?武后喃喃念了一遍故事主角名字,只看了第一句话,嘴角便扬起了一个满意的笑来。
    裴氏最是懂得武后的心思,武后有这样的笑容,足见这则故事确实戳到了武后的心窝里。
    厍狄氏好奇之极,悄然瞄了两眼宣纸上的内容,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惊忙望向了婉儿。
    婉儿轻笑,对上了厍狄氏的目光,示意她不要担心。
    武后一口气读完了这个故事,兴冲冲地问道:这则故事出自哪部经文?天下自古从未有过女子为帝的记载,是以武后一直找不到反驳那些约定俗成规矩的证据,有了这个净光天女的转世故事,她不愁说服不了那些老顽固。
    婉儿笑答道:《大云经》。
    这是一本从未听过的经书,武后笑容微敛,你确定见过此经?
    故事有,经文肯定有。婉儿言之凿凿,这个故事出现在菩萨的佛偈之中,昨日臣瞧见后,便提笔把故事润色出来。这藏经阁藏书众多,臣昨日试过翻找,只是穷臣一人之力,实在是无法从浩如烟海的经文里找到这本《大云经》。
    武后踌躇满志地笑了笑,婉儿一人不行,可白马寺上下那么多僧人,只要确有此书,就一定能找到。说完,武后侧脸看向裴氏,裴氏,去明堂那边宣薛怀义入殿觐见。
    诺。裴氏领命退下。
    武后又看了一遍婉儿写的这个故事,一直悬着的心头大石终是可以落下了。
    婉儿啊婉儿,你这次是真的立大功了!
    能为太后分忧,是臣的本分。
    武后听见婉儿说这句话,心中大喜,意味深长地望着婉儿,说吧,想让哀家赏你什么?
    臣想每年多陪阿娘几日。婉儿回答。
    武后放声大笑,哀家允了。话音落下,武后想了想,又给了一个恩赏,厍狄氏,拟诏,嘉赏郑氏为沛国夫人,每逢佳节,可随其他命妇一同入宫饮宴。
    婉儿高兴领命,臣叩谢太后恩赏。说着,她跪地叩首三下。
    昨日给你的令牌,你不必还给哀家,若是想出宫探望母亲,便向裴氏告个假,哀家准你每月出宫三日,陪母亲好好聚聚。武后今日确实高兴,所以这恩赏也给得爽快。
    婉儿再拜,诺。
    与此同时,太平来到了仁寿殿外,才刚刚站定,便从殿门中飞出一枚藤球。
    殿下小心!春夏连忙把公主护着拉至一旁,回头定睛一瞧,只见一个三岁小娃摇摇晃晃地走了出来。
    太平眸光复杂,此人即便是化成灰,她也认得。
    楚王殿下,小心些,慢些走。小娃身后跟着一个花白胡须的老内侍,弓着腰一路跟着小娃,生怕他跌着伤了。
    小娃走路还不够平稳,却极爱踢藤球。他身上的银纹圆襟小袍在阳光下熠熠生光,只见他走至藤球边,提腿便朝着藤球一踢,藤球又飞入了殿中。
    老内侍瞧见了殿外立着的公主,急忙跪地行礼,老奴拜见公主。
    免礼。太平脸色沉郁,走向小娃,手掌落在小娃的脑袋上,沉声道:三郎,隆基。
    小娃从未见过太平,一脸吃惊地看着太平,反手把太平的手拂开,奶声奶气地凶问道:你是何人?为何知道我的名字?
    你该唤我一声,姑姑。太平脸上一点笑意都没有,眼底反倒是涌动着一丝恨色。
    李隆基眨眨眼睛,太平姑姑?
    太平没想到他竟知道她,你怎么知道我叫太平啊?
    阿耶经常提起姑姑。李隆基说完,便揪住了太平的衣袖,高兴道,他总说,姑姑回来就好了!
    太平心绪复杂,是么?说完,她看了一眼春夏,春夏,在这儿候着。
    诺。春夏领命。
    太平没有再搭理李隆基,拂开了他揪着衣袖的手,冷声对老内侍道:看好楚王,宫中可不是蹴鞠之所。说完,太平便走入了院中。
    诺老内侍在宫中多年,已惯看主子脸色,可今时公主的脸色沉郁,复杂得让人难以捉摸,他总觉得,并不是什么好事。
    殿下,来,老奴陪你去庭院里踢藤球。老内侍赶紧对着李隆基招招手,示意他跟着他快些进去。
    李隆基点头跟着老内侍往院中走了几步,抱起了藤球后,想到方才太平拂开他那一下,只觉小手还隐隐作痛。
    高玉,姑姑是不是讨厌我?李隆基歪着脑袋问老内侍高玉。
    高玉哪敢回答这样的话,温声劝道:殿下可别乱想,定是公主有要事与陛下商谈,所以才会如此。
    是这样么?李隆基挠了挠后脑,侧脸望向父亲的正殿,忽然一笑,我去瞧瞧!
    不成的!殿高玉话还没说完,李隆基已抱着藤球往正殿边跑去。
    仁寿殿的屋檐上,歇满了白鸽,不断在上面咕咕地叫着。李旦每日都称病歇在这里,除了养鸽之外,再无其他的乐趣。先帝在世之时,武后素来不喜他这样玩物丧志,如今武后满心满眼只剩下那把龙椅,这个傀儡儿子越是沉迷养鸽子,对她来说就越是有利。
    四哥。太平踏入殿时,瞧见李旦一人抱着咕咕坐在几案边,一边饮甘露,一边翻看风景游记。
    听见了太平久违的声音,李旦惊喜抬眼,起身笑道:昨日就听说你回来了,我去东上阁看你时,她们都说你奉旨去白马寺了。说完,李旦放下了咕咕,上前扶住太平的双肩,慨声道,平安回来便好。
    五年不见,这个妹妹确实长大了。
    太平觉得心中酸涩,只可惜,这次回来见不到三哥,不然我们兄妹三人可以坐一起喝上几盏。
    李旦摇头苦笑,我反倒羡慕三哥,可以远避房州,不像我,困在这紫微城里度日如年。说完,李旦警惕地往殿门外瞥了一眼,沉声问道:这五年,你在外面一切可好?
    太平听出了李旦的言外之意,拉着李旦坐回了几案边,笑道:我这镇国公主之号,虽是三哥在位时封的,可若没有母后点头,这道诏令一定出不了鸾台。四哥觉得,我在外面好是不好?
    李旦眼底闪过一抹绝望之色,千言万语只汇成一声长叹。
    活着便是万幸之事。太平拍了拍李旦的手背,笑问道:四哥,你说是不是?
    李旦自嘲一笑,你我都是母后的盘中棋,确实活着便是万幸之事。朝堂上的那些事,他多少有耳闻,原本还寄望外间那些宗亲造反可以给武后致命一击,让他可以真正坐稳龙椅,如今想来,不过是他痴心妄想罢了。
    他的母亲从来不是寻常女人,当年徐敬业都没有成功,如今王叔李贞起兵定然毫无胜算。
    太平没有接李旦的话,只是轻笑着换了话题,四哥这里的鸽子是越养越多了,哪日送我几只玩玩?
    李旦哑笑,你若喜欢,今日便捉两只去。
    我给姑姑捉。门外的李隆基听到了话茬,笑嘻嘻地探出一个小脑袋来。
    太平似笑非笑,不必,本宫看上哪只,本宫自己捉。
    李旦听出了太平话中的不悦,厉色道:高玉,带三郎下去,没规矩!
    李隆基瘪瘪嘴,悻悻然被高玉牵着退下了。
    三郎这孩子,向来调皮。
    四哥应该多做管教,免得将来惹祸。
    太平不咸不淡地提醒李旦,母后最讨厌不听话的孩子。等他再大些,若是有什么把柄撞在了她的手里,她一定不会顾念骨肉之情。
    上辈子她看错一次,信错了他,这辈子她绝对不会重蹈覆辙,定会先下手为强,在他羽翼未丰之前,先把他给收拾了。
    第125章 明堂
    越王李贞的起事很快便被镇压了, 可武后的清算才刚刚开始。借由酷吏之手,网织罪名,不论是参与此事的李唐王孙,还是知悉此事的李唐王孙, 皆入罪收拾。
    豫州李贞一案牵连甚广, 若要按律诛杀,则豫州上下获刑者十之有四。狄仁杰亲自审问后, 密奏武后, 请旨武后止罪于李贞父子,以彰显仁德。
    武后欣然答允, 没过几日,又收到了另一封张光辅的密奏,直言狄仁杰在豫州出言不逊,武后听之, 将狄仁杰降为复州刺史。
    十月, 越王一案终了, 可由越王反叛牵扯出来的宗室谋逆案子才刚刚开始。与上辈子一样,薛绍虽未参与,却还是牵扯其中, 按律判了流刑岭南, 也算是保住了一条性命。
    十一月到十二月, 近支宗室皆被处死。高祖李渊的二十二子, 太宗李世民的十四子,无一存活。哪怕是这次起事的告密者,武后虽说升了他的官,后面依旧找机会收拾了。
    李唐王孙凋零,朝臣们暗暗心惊, 本以为镇国公主太平回来,朝堂会有所改变,没想到公主在这段时日一直被武后禁足宫中,想来与陛下一样,根本没办法站出来阻止这场杀戮。
    李唐旧臣们数了数剩下的王孙,只剩下了高宗李治的四个儿子。李显远禁房州,李旦傀儡宫中,李上金与李素节也被严加管控。
    武后一边挥舞着她的屠刀,一边将翻找出来的《大云经》找僧人注释成《大云经疏》,广传四海。
    女子为君之心,呼之欲出。
    大势已定,在这样的大势之下冒头,只会招来灭族的祸事。
    武氏子弟们摩拳擦掌,在朝堂上不时上奏各地出现的祥瑞之事,一时之间,武后是菩萨转世的传闻几乎天下无人不知。
    同年十二月底,明堂建成。
    此堂高二百九十四尺,一共三层,下层代表春夏秋冬四季。外方而内圆,暗示天圆地方之说。中层代表十二时辰,外面装饰了九条金龙,皆昂首捧着宛若圆盘的上层。上层宝顶处栖着一只通体涂了黄金的铁凤凰,它鹤立明堂的顶端,振翅欲飞,仿佛随时会把星辰衔入口中。
    凤在上,龙在下,这是亘古未有的建筑,也是当世第一高的高楼。
    武后观之大喜,当即命名:万象神宫。
    天子坐明堂,今朝终得亲眼一睹。
    众臣不得不叹服,百姓不得不称颂,仿佛武后称帝已是名正言顺。只是,武后主动称帝与被动称帝,虽说结果一致,在百官心中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为了这一天,武后已经谋了四十余载,也不差再等一个万民请命的好时机。
    第二年正月初一,武后亲率百官赴明堂祭天。
    这是百官们第一次踏入这里,也是从这一日起,凡是大国来朝,或是开年第一日这样的大朝会,皆会在万象神宫举行。
    望着这样富丽堂皇的皇家建筑,李唐旧臣们只觉莫名地腿颤。这里比原先的乾元殿高了太多,也阔了太多,当中装饰无一不彰显皇家威严。
    武后一袭金丝朱红凤袍长长地迆在身后,高举香烛祭天敬祖,宣布改元永昌,她站在龙椅之前,哪怕已是六十六岁的老妇,可眉眼之间的英气飒飒,帝王之气分毫不少,竟是把站在她身边的天子李旦衬得黯淡了七分。
    天佑大唐,盛世长安。
    百官们整齐地跪了下来,到了这一刻,即便心中还有他想,他们也只能顺天应命,叩首臣服。
    武后初献终了,李旦开始亚献。他接过了内侍递来的香烛,站在大鼎之前,虔诚祷告。他确实希望天佑大唐,母后的帝王梦可以有一日终结,还他一个大唐天子真正的君权。
    天佑大唐。
    李旦祷告完毕后,朗声一呼。
    百官们继续叩拜,万岁,万岁,万万岁。
    到了终献时,众臣却发现今日并不见皇太子李成器的身影,正当众臣满心疑惑时,武后开了口,今日皇孙染了风寒,便由武后的眸光扫过众臣,最后落在了站在百官之首的盛装太平身上,太平代之。
    武后的话,好似一记晨钟敲在了每个臣子的心头。
    公主接替皇太子的终献,这意味着什么,只要有脑袋的人都能想明白。
    恋耽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