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夫郎的渣男赘婿——祝龚(30)
姜鸿瞪他一眼,这才不悦道:这有什么不好信的,你不知道原因,我却清楚地很,我可问你,当日他将彩头给你之后,你是否拒绝了他?
谢舒自然知道老师值的是邵祯,谢舒回想当日情景,解释道:老师,我确实将彩头和另一人崔公子互换了。
姜鸿又继续问道:那他可有主动找你说话?
谢舒汗颜道:当日我作完诗后,便想尽快返回家中,他和顾公子确实有挽留过我,只是我都婉拒了。
姜鸿冷嘲道:这便是了,你可知道,他是天家之子,从小便受尽宠爱,一直都顺风顺水,却在你身上栽了一个跟头,被你当众落了面子,他又怎么能轻易释怀?
原来如此......
可谢舒还是有些疑惑道:但即便如此,他作为皇子,也不必这样心肠狭小,这样对付我吧......
姜鸿却哈哈大笑起来,接着,他眼含深意地看着自己这个还没明白过来的学生道:错了,他不是对付你,而是要招揽你。
如果不是老师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殊无笑意,谢舒差点以为老师在开玩笑,哪有这样招揽人的。
可谢舒转念一想,也明白过来。
这刘强是内务府的人,奉旨办事,有谁能够想到他和三皇子背地里有牵扯?
而刘强针对自己,若是没有老师,自己又能够去求何人呢?到时候,不必三皇子出面,他只需要派人过来,雪中送炭,他日后又怎么不记住这个恩情......
三皇子派出的那人甚至不需要表露身份,以后再揭露也可以,毕竟面对内务府的压力,谁不是走投无路,还能够顾及什么呢?
姜鸿见谢舒一点就通,脸上神情渐渐回暖,他长叹道:容展,这不是你的错,三皇子觊觎储君之位,因此四处招揽人才,可他不择手段,用这等阴损法子,哪里配得上仁君?若是江山大业落在他的手里,才是不妙。只是他毕竟是龙子,又深得帝心,这等小事,又没有证据,即便告在帝王面前也毫无用处。如今要解决的还是那刘强。
说道这里,姜鸿缓缓露出一个笑容,眼中寒芒一闪,如同宝剑出鞘:这刘强即便真受帝王之命,也不该如此猖狂行事!他千错万错的还有一点,便是惹上了我姜鸿的弟子!虽然如今我已经远离朝堂,但名声还在,当年圣上想要重用宦官,建立南司,我便与友人举行了一场清议,之后圣上也不得不让步......
谢舒听到这里,也心潮澎湃,随着姜鸿的话语想象出了当时的盛况,这清议是这个世界一项十分特殊的活动,意思指的便是天下名士聚集在一起,对当朝时政进行点评,其中的话语可左右乡闾舆论,影响天下形势。
即便是帝王也不敢不重视,因为前朝灭亡,便是因为最后一任帝王大开杀戒,将大批当朝的衣冠清流之士投入黄河之中,引起民愤,此事也被称为投河案。
而清议运动在众位儒生之间,一向有着激扬名声,互相题拂的作用,因此大家都愿意积极响应,就算姜鸿如今不在京城,但只要他发出号召,也会有不少人千里迢迢地赶来金陵。
可虽说如此,但谢舒清楚清议一事绝非小可,姜鸿却愿意为了他做到如此地步,谢舒忙深深谢过老师,又开口道:不过老师,我看此事还有回转的余地。
姜鸿自然也知道,这只是最坏的打算罢了。
其实这次为了劝谏帝王南巡,他大可再发一次清议活动,但姜鸿之所以没有这么做,一来他心知肚明,清议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已,帝王今日为之退让,以后未必不会旧事重提。二来,便是为了国子监一事了。
姜鸿回过神来,不动声色,示意谢舒继续往下说。
谢舒也不再顾忌,将刚才生出的想法尽数倒出:老师能够发动清议活动,左右天下局势,这件事旁人也清楚,可刘强却还是这样做了,我想应该是他离开京城受命之前,还不知道我已经成了老师的弟子。
两天前,谢舒第一次来到姜鸿府上,谢舒与姜鸿的师生关系才被旁人所知。
这期间刘强还在来金陵的路上,如果没有刻意打听就不会知晓,而他背后的那人也不会那么快得到消息。
因此谢舒猜测:当刘强知道这事,便有两种应对之策,一种是紧急上报,再根据后续情形变化进行补救,第二种他仍旧可以依计划行事,毕竟他猜不到老师会为我这般做,而一旦老师有此意图,他一定会立刻停手......
谢舒忽然皱了皱眉道:但学生还有一点不解,那便是三皇子手下还有一人到底是谁?原本学生猜测的是顾家,可顾家应该不会想不到这点,因此学生认为,顾家对此不知内情,只是为刘强行了一个方便罢了。
姜鸿闻言,也暗含赞许地看着谢舒,在这短短时间里,谢舒能够想到这里,可见他谋略过人。
姜鸿点点头道:不错,顾钟此人我十分了解,他是顾贵妃的兄长,乃是皇亲国戚,但他没有借助顾贵妃在京中谋取一个朝官来当当,而是来到了金陵做着巡盐御史。你可不要小瞧了这巡盐御史的职位,这虽然只是四品官职,却收纳着国库十分之一的税收!
十年前,朝廷爆发了一场盐政大案,上一任巡盐御史在账簿上做了手脚,几年间便贪下了一百余万两白银,顾钟便以盐政缴纳税银不利的原因,奏请圣上,让他做那巡盐御史。
这十年,他在这个位置上倒是固若金汤,可他缴纳的税银比前一任又多了多少呢?可见此人狡诈如狐,又颇有成算,绝非是如此鲁莽之人,他小心谨慎,不会这样招惹我,可见他并不知情。
不过容展,你也不必多想,如今敌人已经明了,主动权在我们手里,只用静静等待事态的发展便好,等会你还是留在我这里,陪我先见过客人吧。
听老师这样一说,谢舒深深吐出一口浊气,他低声道:是,老师言之有理,那么学生先派人给内子报信,免得他思虑。
闻言,姜鸿也不由得露出几分笑意,他这个学生总是句句离不开他家郎君,看来如果这次不是有关于虞楚息,谢舒也不会如此着急。
不过想起当日初见两人的情景,这一切又在情理之中。
谢舒放心不下别人回去报信,让洗墨回去。
洗墨也知道其中的厉害,二话不说,怀揣信封便匆匆离开了。
就在这时,外面有人禀报,说是左然先生和王静到了。
左然已有六十五岁的高龄,比姜鸿还大了七八岁,在金陵成名已久,姜鸿为示敬重,便带着谢舒亲自前去门口迎接。
姜府门口,王静俯下身从马车上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扶了下来。
就在这时,王静注意到一个小厮从旁边的偏门疾步走出,仅一面王静便认出了此人便是谢舒的贴身小厮。
可这个时候,这名小厮为何不等主人,神情匆匆离开了姜府,他必是奉谢舒之命,有急事要办......
想到这里,王静心头一紧。
那日王静见谢舒抢先一步,已经成为了姜鸿的关门子弟,无奈之下,王静只好先和谢舒交好,打听出其中的来龙去脉再说。
但王静怎么也想不到,计划赶不上变化,今早他才知道一件事情,三皇子竟然让刘强对虞家施压,再让他予谢舒施恩。
而三皇子安插在刘强身边的人前来给他带信的时候,已经迟了一步......
其实三皇子这手棋并不算差,王静也乐意给谢舒卖个情面,可关键是,今时不同往日,谢舒不只是一个有些才名的商户赘婿,他现在还是姜鸿的学生!
姜鸿是何等人物,昔日的国子监祭酒,天下读书人都以他为典范,若是能够得到他的赏识,还被誉之为登龙门,同时姜鸿发动的几次清议也很有分量,这和只有清名的老师不同......
因此得知了这件事之后,王静便立刻上门,看看情况再说,没想到谢舒早到了这里,还派出小厮,难道他看出了什么端倪?
王静不敢小看姜鸿,看来一切有变了。
他悄悄示意身后一名随从跟上那名小厮。
*
而另一边,顾家大厅里,此处屋宇纵深,雕梁画栋,堂上设着一个赤金九龙大匾,上书着一行朱红大字正大堂,此字是御笔亲赐。
这里的摆设富丽堂皇,也与别处不同。
一个大约四十出头,白净脸庞,身穿绯色官袍的人正坐在上首,他正沉思着什么,捋了捋自己的胡须。
此人便是巡盐御史顾钟,而他的面前,顾元科也皱眉不语。
早在几个月前,顾钟就接到了陛下的密旨,说是要来南巡。
顾钟心中便盘算起来,陛下来江南,必定要来他家,可皇帝怎么可能住自己的旧屋?所以顾钟还需要重新翻修一遍家中各处,再建一个行宫。
顾钟不免为此十分为难,他这些年倒是累积了不少财富,但皇帝的排场怎么可能小,这般花钱如流水,便是他也遭不住。
可这项支出,皇帝连国库都不愿意报,如果出在内务府里,想必也会对他心生不满,所以顾钟只想自己想法子。
这时三皇子邵祯给他提了一个建议,不用他自己出面,便可将一切解决完毕,只需要让那内务府的人召集盐商出钱,而盐商有多么富足,顾钟还不清楚吗?
但商人再怎么有钱,到底还是商人,他们需要仰仗自己这个巡盐御史给他们一口饭吃,再加上内务府的人顶在前面,原本这一切都落不在他的头上。
谁知道这关键时候竟然出了岔子!
这刘强怎么非要去招惹虞家。
那虞家赘婿已经被姜鸿收为徒弟,岂是那么好招惹的?
当然顾钟转念一想,就明白这刘强是受了谁的命令。
这时顾元科忍不住开口道:父亲,此事绝不可声张,若是传到姜老先生耳里,便不好了,我们要不要做些什么?
顾钟却摇头道:怕是已经来不及了!这谢舒又不是一个蠢人,自然想得到去找姜鸿。
顾元科闻言叹口气道:之前我举办西园诗会的时候,见他才学出众,原本有心和他交好,当时他还不是姜鸿的学生,可依旧对我十分冷淡,以我之见,此人性情清冷,有些孤高之感。
顾钟听到此话,反倒心中稍放,这文人有文气最好,这种人即便才学出众,在仕途中也长久不了。
这时顾元科见父亲毫无焦急之色,不免问道:父亲,可是已经想出了什么办法?
顾钟才慢条斯理地呷了一口雨前龙井道:无事,你可知道姜鸿当初为什么要辞官?他如今何必为这个才收下的徒弟沾上这事?当然,虞家的事情也要解决......
这样吧,你亲自跑一趟,和刘强说明利害关系,除却虞家以外,其余盐商照旧收纳,到时候不必我们出手,那些盐商心里能平衡得了吗?
作者有话要说:
第044章
左兄请。
姜鸿脸上带着笑容将左然迎进了一间待客用的静室里, 说来入住的这些天里,这间静室还是第一次迎来客人。
之前知府万林明都没有这个待遇,只是在随厅和姜鸿见面。
因为提前知道主家要招待客人, 姜府的下人们早就打扫好这处静室, 鲜花香盒, 热水茶团也都准备齐全了。
左然欣然一笑, 扶着王静的手臂跨过门槛, 他苍老的眼眸微微眯起扫过这静室的布置,不免点点头夸赞道:姜贤弟你这里布置的实在是颇有意趣啊!
等左然颤巍巍地坐下之后,他花白的眉毛一动, 又仔仔细细地打量着跟在姜鸿身后的谢舒,目露赞赏道:我前几日听我这徒弟说你新收了一位高徒,今日一见,果然与众不同。
姜鸿眼中含笑, 只是谦虚了几句, 便再也没有说别的了。
既然主人客人已经落座, 接下来的谈话势必少不了茶水。
时下之人本就以烹茶为风尚,因此静室里备着的不只是普通的散茶, 还有团茶末茶, 无论是团茶还是末茶, 都需要经过洗涤、蒸芽、压片等等工艺才能完成, 也只有团茶和末茶才能做点茶之用, 又因保存制作不易,家中很少常备。
但这静室不仅一应俱全,旁边还有一方小炉煨着热水, 方便点茶的时候随时取用。
这也是为什么左然刚才一看便觉得风雅, 像这样的静室, 实在难得。
因此左然提议道:如此静室丽景,清雅之地,正好可以欣赏烹茶之道,想必姜贤弟的高徒在此道十分精通。我这弟子平日也对烹茶有些兴趣,只是他向来愚钝,到现在只是粗通尔尔,不过茗茶占一个雅字便好了,不如今日就让他们二人随意一番,全此雅兴罢了。
左然话音一落,王静也慢慢抬起眼睛,静静地打量着和他面对面坐着的谢舒,在得知谢舒成为姜鸿的弟子之前,王静从来没有料想过,对方有一天会和自己这般平起平坐。
而到现在,王静都不明白。
谢舒这几年来并未扬名,相反还可以说是名声不堪,因此王静对谢舒的印象也极淡。
但就在几个月前,谢舒忽然在诗会上做出了那首一鸣惊人的桃花诗,王静才对谢舒投来一丝注目,可那个时候,谢舒和他的差距还是如鸿沟般遥远。
之后谢舒又和之前一样沉寂下去,王静便不再注意这如同昙花一现的才子,只是偶尔听人说起过关于谢舒和虞家的八卦,王静一笑而过。
直到两天前,王静才惊觉,此人竟然不声不响地抢在所有人的前面,拜了刚回到金陵的姜鸿为师!
这其中,王静不信没有什么缘由,到底是谢舒真的这般出众,能让前一个徒弟是当朝紫薇令的姜鸿一眼看中,还是有其他的不知道的原因呢......
王静十分好奇,同时也不知为何,他看着面前一脸沉静的谢舒,心中忽然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复杂心绪,说不清是战意还是别的......
总之,王静很想与此人一较高下。
听到左然的话语,姜鸿倒无不可,不过姜鸿并未出言为谢舒先应承下来,而是看谢舒是否有此意。
谢舒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了几分为难之色,这点茶之道,到现代根本就早已失传。
这些天,谢舒几乎没有出去聚众访友过,自然无从习得。
而家中和郎君倒是时常喝茶,可郎君平日事务繁忙,哪里会亲自动手做这样的繁琐小事,因此都是别人动手,谢舒更没办法通晓了。
可这种时候,直言不会,自己倒还好,可谢舒担心,会不会丢了老师的面子?
就在谢舒思考着该怎么回答的时候,姜鸿已经看出了几分端倪。
虽然姜鸿有些奇怪谢舒竟然不会文人雅士中最流行的风尚烹茶,但他转念想到,之前听说虞家乃是巨富,因此谢舒也许很难自己动手吧?
恋耽美
谢舒自然知道老师值的是邵祯,谢舒回想当日情景,解释道:老师,我确实将彩头和另一人崔公子互换了。
姜鸿又继续问道:那他可有主动找你说话?
谢舒汗颜道:当日我作完诗后,便想尽快返回家中,他和顾公子确实有挽留过我,只是我都婉拒了。
姜鸿冷嘲道:这便是了,你可知道,他是天家之子,从小便受尽宠爱,一直都顺风顺水,却在你身上栽了一个跟头,被你当众落了面子,他又怎么能轻易释怀?
原来如此......
可谢舒还是有些疑惑道:但即便如此,他作为皇子,也不必这样心肠狭小,这样对付我吧......
姜鸿却哈哈大笑起来,接着,他眼含深意地看着自己这个还没明白过来的学生道:错了,他不是对付你,而是要招揽你。
如果不是老师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殊无笑意,谢舒差点以为老师在开玩笑,哪有这样招揽人的。
可谢舒转念一想,也明白过来。
这刘强是内务府的人,奉旨办事,有谁能够想到他和三皇子背地里有牵扯?
而刘强针对自己,若是没有老师,自己又能够去求何人呢?到时候,不必三皇子出面,他只需要派人过来,雪中送炭,他日后又怎么不记住这个恩情......
三皇子派出的那人甚至不需要表露身份,以后再揭露也可以,毕竟面对内务府的压力,谁不是走投无路,还能够顾及什么呢?
姜鸿见谢舒一点就通,脸上神情渐渐回暖,他长叹道:容展,这不是你的错,三皇子觊觎储君之位,因此四处招揽人才,可他不择手段,用这等阴损法子,哪里配得上仁君?若是江山大业落在他的手里,才是不妙。只是他毕竟是龙子,又深得帝心,这等小事,又没有证据,即便告在帝王面前也毫无用处。如今要解决的还是那刘强。
说道这里,姜鸿缓缓露出一个笑容,眼中寒芒一闪,如同宝剑出鞘:这刘强即便真受帝王之命,也不该如此猖狂行事!他千错万错的还有一点,便是惹上了我姜鸿的弟子!虽然如今我已经远离朝堂,但名声还在,当年圣上想要重用宦官,建立南司,我便与友人举行了一场清议,之后圣上也不得不让步......
谢舒听到这里,也心潮澎湃,随着姜鸿的话语想象出了当时的盛况,这清议是这个世界一项十分特殊的活动,意思指的便是天下名士聚集在一起,对当朝时政进行点评,其中的话语可左右乡闾舆论,影响天下形势。
即便是帝王也不敢不重视,因为前朝灭亡,便是因为最后一任帝王大开杀戒,将大批当朝的衣冠清流之士投入黄河之中,引起民愤,此事也被称为投河案。
而清议运动在众位儒生之间,一向有着激扬名声,互相题拂的作用,因此大家都愿意积极响应,就算姜鸿如今不在京城,但只要他发出号召,也会有不少人千里迢迢地赶来金陵。
可虽说如此,但谢舒清楚清议一事绝非小可,姜鸿却愿意为了他做到如此地步,谢舒忙深深谢过老师,又开口道:不过老师,我看此事还有回转的余地。
姜鸿自然也知道,这只是最坏的打算罢了。
其实这次为了劝谏帝王南巡,他大可再发一次清议活动,但姜鸿之所以没有这么做,一来他心知肚明,清议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已,帝王今日为之退让,以后未必不会旧事重提。二来,便是为了国子监一事了。
姜鸿回过神来,不动声色,示意谢舒继续往下说。
谢舒也不再顾忌,将刚才生出的想法尽数倒出:老师能够发动清议活动,左右天下局势,这件事旁人也清楚,可刘强却还是这样做了,我想应该是他离开京城受命之前,还不知道我已经成了老师的弟子。
两天前,谢舒第一次来到姜鸿府上,谢舒与姜鸿的师生关系才被旁人所知。
这期间刘强还在来金陵的路上,如果没有刻意打听就不会知晓,而他背后的那人也不会那么快得到消息。
因此谢舒猜测:当刘强知道这事,便有两种应对之策,一种是紧急上报,再根据后续情形变化进行补救,第二种他仍旧可以依计划行事,毕竟他猜不到老师会为我这般做,而一旦老师有此意图,他一定会立刻停手......
谢舒忽然皱了皱眉道:但学生还有一点不解,那便是三皇子手下还有一人到底是谁?原本学生猜测的是顾家,可顾家应该不会想不到这点,因此学生认为,顾家对此不知内情,只是为刘强行了一个方便罢了。
姜鸿闻言,也暗含赞许地看着谢舒,在这短短时间里,谢舒能够想到这里,可见他谋略过人。
姜鸿点点头道:不错,顾钟此人我十分了解,他是顾贵妃的兄长,乃是皇亲国戚,但他没有借助顾贵妃在京中谋取一个朝官来当当,而是来到了金陵做着巡盐御史。你可不要小瞧了这巡盐御史的职位,这虽然只是四品官职,却收纳着国库十分之一的税收!
十年前,朝廷爆发了一场盐政大案,上一任巡盐御史在账簿上做了手脚,几年间便贪下了一百余万两白银,顾钟便以盐政缴纳税银不利的原因,奏请圣上,让他做那巡盐御史。
这十年,他在这个位置上倒是固若金汤,可他缴纳的税银比前一任又多了多少呢?可见此人狡诈如狐,又颇有成算,绝非是如此鲁莽之人,他小心谨慎,不会这样招惹我,可见他并不知情。
不过容展,你也不必多想,如今敌人已经明了,主动权在我们手里,只用静静等待事态的发展便好,等会你还是留在我这里,陪我先见过客人吧。
听老师这样一说,谢舒深深吐出一口浊气,他低声道:是,老师言之有理,那么学生先派人给内子报信,免得他思虑。
闻言,姜鸿也不由得露出几分笑意,他这个学生总是句句离不开他家郎君,看来如果这次不是有关于虞楚息,谢舒也不会如此着急。
不过想起当日初见两人的情景,这一切又在情理之中。
谢舒放心不下别人回去报信,让洗墨回去。
洗墨也知道其中的厉害,二话不说,怀揣信封便匆匆离开了。
就在这时,外面有人禀报,说是左然先生和王静到了。
左然已有六十五岁的高龄,比姜鸿还大了七八岁,在金陵成名已久,姜鸿为示敬重,便带着谢舒亲自前去门口迎接。
姜府门口,王静俯下身从马车上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扶了下来。
就在这时,王静注意到一个小厮从旁边的偏门疾步走出,仅一面王静便认出了此人便是谢舒的贴身小厮。
可这个时候,这名小厮为何不等主人,神情匆匆离开了姜府,他必是奉谢舒之命,有急事要办......
想到这里,王静心头一紧。
那日王静见谢舒抢先一步,已经成为了姜鸿的关门子弟,无奈之下,王静只好先和谢舒交好,打听出其中的来龙去脉再说。
但王静怎么也想不到,计划赶不上变化,今早他才知道一件事情,三皇子竟然让刘强对虞家施压,再让他予谢舒施恩。
而三皇子安插在刘强身边的人前来给他带信的时候,已经迟了一步......
其实三皇子这手棋并不算差,王静也乐意给谢舒卖个情面,可关键是,今时不同往日,谢舒不只是一个有些才名的商户赘婿,他现在还是姜鸿的学生!
姜鸿是何等人物,昔日的国子监祭酒,天下读书人都以他为典范,若是能够得到他的赏识,还被誉之为登龙门,同时姜鸿发动的几次清议也很有分量,这和只有清名的老师不同......
因此得知了这件事之后,王静便立刻上门,看看情况再说,没想到谢舒早到了这里,还派出小厮,难道他看出了什么端倪?
王静不敢小看姜鸿,看来一切有变了。
他悄悄示意身后一名随从跟上那名小厮。
*
而另一边,顾家大厅里,此处屋宇纵深,雕梁画栋,堂上设着一个赤金九龙大匾,上书着一行朱红大字正大堂,此字是御笔亲赐。
这里的摆设富丽堂皇,也与别处不同。
一个大约四十出头,白净脸庞,身穿绯色官袍的人正坐在上首,他正沉思着什么,捋了捋自己的胡须。
此人便是巡盐御史顾钟,而他的面前,顾元科也皱眉不语。
早在几个月前,顾钟就接到了陛下的密旨,说是要来南巡。
顾钟心中便盘算起来,陛下来江南,必定要来他家,可皇帝怎么可能住自己的旧屋?所以顾钟还需要重新翻修一遍家中各处,再建一个行宫。
顾钟不免为此十分为难,他这些年倒是累积了不少财富,但皇帝的排场怎么可能小,这般花钱如流水,便是他也遭不住。
可这项支出,皇帝连国库都不愿意报,如果出在内务府里,想必也会对他心生不满,所以顾钟只想自己想法子。
这时三皇子邵祯给他提了一个建议,不用他自己出面,便可将一切解决完毕,只需要让那内务府的人召集盐商出钱,而盐商有多么富足,顾钟还不清楚吗?
但商人再怎么有钱,到底还是商人,他们需要仰仗自己这个巡盐御史给他们一口饭吃,再加上内务府的人顶在前面,原本这一切都落不在他的头上。
谁知道这关键时候竟然出了岔子!
这刘强怎么非要去招惹虞家。
那虞家赘婿已经被姜鸿收为徒弟,岂是那么好招惹的?
当然顾钟转念一想,就明白这刘强是受了谁的命令。
这时顾元科忍不住开口道:父亲,此事绝不可声张,若是传到姜老先生耳里,便不好了,我们要不要做些什么?
顾钟却摇头道:怕是已经来不及了!这谢舒又不是一个蠢人,自然想得到去找姜鸿。
顾元科闻言叹口气道:之前我举办西园诗会的时候,见他才学出众,原本有心和他交好,当时他还不是姜鸿的学生,可依旧对我十分冷淡,以我之见,此人性情清冷,有些孤高之感。
顾钟听到此话,反倒心中稍放,这文人有文气最好,这种人即便才学出众,在仕途中也长久不了。
这时顾元科见父亲毫无焦急之色,不免问道:父亲,可是已经想出了什么办法?
顾钟才慢条斯理地呷了一口雨前龙井道:无事,你可知道姜鸿当初为什么要辞官?他如今何必为这个才收下的徒弟沾上这事?当然,虞家的事情也要解决......
这样吧,你亲自跑一趟,和刘强说明利害关系,除却虞家以外,其余盐商照旧收纳,到时候不必我们出手,那些盐商心里能平衡得了吗?
作者有话要说:
第044章
左兄请。
姜鸿脸上带着笑容将左然迎进了一间待客用的静室里, 说来入住的这些天里,这间静室还是第一次迎来客人。
之前知府万林明都没有这个待遇,只是在随厅和姜鸿见面。
因为提前知道主家要招待客人, 姜府的下人们早就打扫好这处静室, 鲜花香盒, 热水茶团也都准备齐全了。
左然欣然一笑, 扶着王静的手臂跨过门槛, 他苍老的眼眸微微眯起扫过这静室的布置,不免点点头夸赞道:姜贤弟你这里布置的实在是颇有意趣啊!
等左然颤巍巍地坐下之后,他花白的眉毛一动, 又仔仔细细地打量着跟在姜鸿身后的谢舒,目露赞赏道:我前几日听我这徒弟说你新收了一位高徒,今日一见,果然与众不同。
姜鸿眼中含笑, 只是谦虚了几句, 便再也没有说别的了。
既然主人客人已经落座, 接下来的谈话势必少不了茶水。
时下之人本就以烹茶为风尚,因此静室里备着的不只是普通的散茶, 还有团茶末茶, 无论是团茶还是末茶, 都需要经过洗涤、蒸芽、压片等等工艺才能完成, 也只有团茶和末茶才能做点茶之用, 又因保存制作不易,家中很少常备。
但这静室不仅一应俱全,旁边还有一方小炉煨着热水, 方便点茶的时候随时取用。
这也是为什么左然刚才一看便觉得风雅, 像这样的静室, 实在难得。
因此左然提议道:如此静室丽景,清雅之地,正好可以欣赏烹茶之道,想必姜贤弟的高徒在此道十分精通。我这弟子平日也对烹茶有些兴趣,只是他向来愚钝,到现在只是粗通尔尔,不过茗茶占一个雅字便好了,不如今日就让他们二人随意一番,全此雅兴罢了。
左然话音一落,王静也慢慢抬起眼睛,静静地打量着和他面对面坐着的谢舒,在得知谢舒成为姜鸿的弟子之前,王静从来没有料想过,对方有一天会和自己这般平起平坐。
而到现在,王静都不明白。
谢舒这几年来并未扬名,相反还可以说是名声不堪,因此王静对谢舒的印象也极淡。
但就在几个月前,谢舒忽然在诗会上做出了那首一鸣惊人的桃花诗,王静才对谢舒投来一丝注目,可那个时候,谢舒和他的差距还是如鸿沟般遥远。
之后谢舒又和之前一样沉寂下去,王静便不再注意这如同昙花一现的才子,只是偶尔听人说起过关于谢舒和虞家的八卦,王静一笑而过。
直到两天前,王静才惊觉,此人竟然不声不响地抢在所有人的前面,拜了刚回到金陵的姜鸿为师!
这其中,王静不信没有什么缘由,到底是谢舒真的这般出众,能让前一个徒弟是当朝紫薇令的姜鸿一眼看中,还是有其他的不知道的原因呢......
王静十分好奇,同时也不知为何,他看着面前一脸沉静的谢舒,心中忽然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复杂心绪,说不清是战意还是别的......
总之,王静很想与此人一较高下。
听到左然的话语,姜鸿倒无不可,不过姜鸿并未出言为谢舒先应承下来,而是看谢舒是否有此意。
谢舒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了几分为难之色,这点茶之道,到现代根本就早已失传。
这些天,谢舒几乎没有出去聚众访友过,自然无从习得。
而家中和郎君倒是时常喝茶,可郎君平日事务繁忙,哪里会亲自动手做这样的繁琐小事,因此都是别人动手,谢舒更没办法通晓了。
可这种时候,直言不会,自己倒还好,可谢舒担心,会不会丢了老师的面子?
就在谢舒思考着该怎么回答的时候,姜鸿已经看出了几分端倪。
虽然姜鸿有些奇怪谢舒竟然不会文人雅士中最流行的风尚烹茶,但他转念想到,之前听说虞家乃是巨富,因此谢舒也许很难自己动手吧?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