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页
更何况,参演了这样空前成功的节目,她们也是能沾光的——一个节目成功不成功,在正式登台之前,无论经过多少次彩排,都是没法完全确定的!所以直到上台前一刻,表演者都会忐忑。
而正式登台表演之后,哪怕还没有收到反馈,还没有听到相关评论,节目好与不好,表演者也会有一个大概的判断...这并非是出于理性分析才得到的结果,而更接近于一种感性认知。
成功的表演,必然会让人闻到成功的‘味道’...而且刚刚台前的反应看得分明,就是不看自己的感觉,也能确定这份成功了。
哈,《千手观音》,作为领舞的红妃当然是‘千手观音’,这一点大家都是认得。但又有谁能说其他舞者不是‘千手观音’呢?可以想象,今次之后《千手观音》再演几次,影响会越来越大,由此肯定能吸引一些行院子弟来寻‘观音姐姐’。
红妃如今已经很忙了,她还能再多接多少客?这些寻她不着的客人自然会去找其他的‘观音’...这就是她们的机会了。
而且,这可是官家、太后都再满意不过的节目,她们现在参演了,就是一份资历!以后再排演节目,竞争更重要的角色,她们就比那些没参演过《千手观音》的女乐更多一份筹码...女乐的地位就是靠这样一份又一份的筹码慢慢累积起来的,当然,这里说的是舞乐专业领域。至于人气什么的,那有另一套标准,和她们的专业有一些关系,但又不完全相关。
不是所有人都是师红妃的,红妃可以一步登天,然而大多数女乐都是靠着一点一点的积累,三十岁上下时才成为圈子里说的上话的人的。
而后,等到这一场法会结束后,让其他参演了《千手观音》的舞者更高兴的事情发生了。法会完成之后,照例要发放一些‘赏赐’,这和宫中大宴之后的流程也差不多。只不过宫中大宴的赏赐只是单纯赏赐艺人,最多参与宴会的勋贵官员能拿一些皇家散的‘纪念品’。而眼下是法会,还得向寺庙舍些东西。
作为法会的承办单位,大相国寺自然是得到了最大的好处。官家和太后向大相国寺施舍了一批值钱珍宝之物,又赐了一批佛经,让大相国寺散给贫苦人——佛经并不是给的实物,而是订单!
大相国寺本身就有印刷坊,专门印制佛经,不少善男信女为了积德积福,就会印佛经发给穷苦人。而承办印佛经之事的正是大相国寺本身,借着订单他们就能赚一笔了,而且还一点儿不伤名声。
这也是大相国寺,以及另一些大寺庙的财源之一。
皇家的订单自然大的很,其中利润也比一般的订单丰厚。
最后,因为是‘观音诞’,李太后又发话,给京城里所有的观音庙一些施舍。这个施舍力度就要小一些了,只是观音庙中有多少和尚尼姑,就舍多少套僧衣僧鞋,另外还有每人一定量的粮米。
这些事,有度牒的和尚尼姑们高兴,但女乐们并不在意。她们在意的是她们得到的‘厚赏’——和其他表演节目的女乐不同,表演《千手观音》的女乐们都多得了一尊铜鎏金千手观音相、一串檀木念珠(这檀木念珠不如红妃那串,但也是好东西,另外还有金银彩缎若干。
东西其实是小,关键还是那份体面!
第168章 观音(6)
《千手观音》的受欢迎是可以预知的事情。
道教、佛教是世人信奉的最多的宗教,哪怕敬鬼神而远之的那类人,平时也愿意念两句‘阿弥陀佛’‘玉皇大帝保佑’。逢到道观、庙宇,也会想来都来了,至少进去上个香,求个平安。
过往佛道题材的歌舞表演也是有的,但都达不到》千手观音》的程度——其实,若不是专在佛会、法会上进行的歌舞表演,而是日常也有的歌舞,真说是佛道题材相关,大多也就是‘蹭蹭’热度,挂羊头卖狗肉罢了。
至于佛会法会上专门的歌舞,又往往程式化,虔诚归虔诚了,对于观众来说很难有什么意思。就像是一场说教,你说的都对,但那又怎样呢?
之前红妃跳过《伎乐天》,那也算是少有的有些真信仰在其中的宗教题材舞蹈了,但还是不能和《千手观音》相比。《伎乐天》中,有佛性,但其他元素要压倒这点儿佛性,本质上就是一种敦煌舞。里头的佛性不比其他类似舞蹈多,只不过《伎乐天》中的佛性‘精纯’一些。
《千手观音》则不同,一些精神上的信念已经压倒了舞蹈本身——看完舞蹈之后,很难回忆起某个具体的动作,留下的更多是一种感动。
像《千手观音》这样的舞蹈,在后世能破圈,在这个时代则根本不用破圈!这个时代,佛教题材的作品不是‘冷圈’,舞蹈也是如今比较主流的娱乐方式。所以两者结合,表演本身又无可挑剔,形成的就是‘大势’!
在观音诞之后,第二日,宫中就召《千手观音》的舞者进宫表演。不只是宫中贵人,宫人们也都来观看。观看之后,虽然这些人不能强烈地表达某种情绪,但表演本身无疑是成功的。
而这次表演之后,红妃也获得了最大的好处...不是之前那样的‘体面’,也不是需要日后慢慢才能兑换的红利,而是当下就能让其他《千手观音》的舞者们嫉妒的眼红的好处——太后向女官发话了,令四司六局准备夫人行头,赐予红妃。
--
而正式登台表演之后,哪怕还没有收到反馈,还没有听到相关评论,节目好与不好,表演者也会有一个大概的判断...这并非是出于理性分析才得到的结果,而更接近于一种感性认知。
成功的表演,必然会让人闻到成功的‘味道’...而且刚刚台前的反应看得分明,就是不看自己的感觉,也能确定这份成功了。
哈,《千手观音》,作为领舞的红妃当然是‘千手观音’,这一点大家都是认得。但又有谁能说其他舞者不是‘千手观音’呢?可以想象,今次之后《千手观音》再演几次,影响会越来越大,由此肯定能吸引一些行院子弟来寻‘观音姐姐’。
红妃如今已经很忙了,她还能再多接多少客?这些寻她不着的客人自然会去找其他的‘观音’...这就是她们的机会了。
而且,这可是官家、太后都再满意不过的节目,她们现在参演了,就是一份资历!以后再排演节目,竞争更重要的角色,她们就比那些没参演过《千手观音》的女乐更多一份筹码...女乐的地位就是靠这样一份又一份的筹码慢慢累积起来的,当然,这里说的是舞乐专业领域。至于人气什么的,那有另一套标准,和她们的专业有一些关系,但又不完全相关。
不是所有人都是师红妃的,红妃可以一步登天,然而大多数女乐都是靠着一点一点的积累,三十岁上下时才成为圈子里说的上话的人的。
而后,等到这一场法会结束后,让其他参演了《千手观音》的舞者更高兴的事情发生了。法会完成之后,照例要发放一些‘赏赐’,这和宫中大宴之后的流程也差不多。只不过宫中大宴的赏赐只是单纯赏赐艺人,最多参与宴会的勋贵官员能拿一些皇家散的‘纪念品’。而眼下是法会,还得向寺庙舍些东西。
作为法会的承办单位,大相国寺自然是得到了最大的好处。官家和太后向大相国寺施舍了一批值钱珍宝之物,又赐了一批佛经,让大相国寺散给贫苦人——佛经并不是给的实物,而是订单!
大相国寺本身就有印刷坊,专门印制佛经,不少善男信女为了积德积福,就会印佛经发给穷苦人。而承办印佛经之事的正是大相国寺本身,借着订单他们就能赚一笔了,而且还一点儿不伤名声。
这也是大相国寺,以及另一些大寺庙的财源之一。
皇家的订单自然大的很,其中利润也比一般的订单丰厚。
最后,因为是‘观音诞’,李太后又发话,给京城里所有的观音庙一些施舍。这个施舍力度就要小一些了,只是观音庙中有多少和尚尼姑,就舍多少套僧衣僧鞋,另外还有每人一定量的粮米。
这些事,有度牒的和尚尼姑们高兴,但女乐们并不在意。她们在意的是她们得到的‘厚赏’——和其他表演节目的女乐不同,表演《千手观音》的女乐们都多得了一尊铜鎏金千手观音相、一串檀木念珠(这檀木念珠不如红妃那串,但也是好东西,另外还有金银彩缎若干。
东西其实是小,关键还是那份体面!
第168章 观音(6)
《千手观音》的受欢迎是可以预知的事情。
道教、佛教是世人信奉的最多的宗教,哪怕敬鬼神而远之的那类人,平时也愿意念两句‘阿弥陀佛’‘玉皇大帝保佑’。逢到道观、庙宇,也会想来都来了,至少进去上个香,求个平安。
过往佛道题材的歌舞表演也是有的,但都达不到》千手观音》的程度——其实,若不是专在佛会、法会上进行的歌舞表演,而是日常也有的歌舞,真说是佛道题材相关,大多也就是‘蹭蹭’热度,挂羊头卖狗肉罢了。
至于佛会法会上专门的歌舞,又往往程式化,虔诚归虔诚了,对于观众来说很难有什么意思。就像是一场说教,你说的都对,但那又怎样呢?
之前红妃跳过《伎乐天》,那也算是少有的有些真信仰在其中的宗教题材舞蹈了,但还是不能和《千手观音》相比。《伎乐天》中,有佛性,但其他元素要压倒这点儿佛性,本质上就是一种敦煌舞。里头的佛性不比其他类似舞蹈多,只不过《伎乐天》中的佛性‘精纯’一些。
《千手观音》则不同,一些精神上的信念已经压倒了舞蹈本身——看完舞蹈之后,很难回忆起某个具体的动作,留下的更多是一种感动。
像《千手观音》这样的舞蹈,在后世能破圈,在这个时代则根本不用破圈!这个时代,佛教题材的作品不是‘冷圈’,舞蹈也是如今比较主流的娱乐方式。所以两者结合,表演本身又无可挑剔,形成的就是‘大势’!
在观音诞之后,第二日,宫中就召《千手观音》的舞者进宫表演。不只是宫中贵人,宫人们也都来观看。观看之后,虽然这些人不能强烈地表达某种情绪,但表演本身无疑是成功的。
而这次表演之后,红妃也获得了最大的好处...不是之前那样的‘体面’,也不是需要日后慢慢才能兑换的红利,而是当下就能让其他《千手观音》的舞者们嫉妒的眼红的好处——太后向女官发话了,令四司六局准备夫人行头,赐予红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