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页
至于说后世清明节的哀戚肃穆,在此时是不见的。因为此时的清明节没有祭祀先祖、缅怀先人的说法,这一重说法压在寒食节上。寒食节在此时规定在冬至日后一百零五天,也是清明节前三天,如今开封府及周边,寒食节还有担酒上坟的习俗。
而且,哪怕是此时寒食节担酒上坟了,也不耽误,上午祭祀祖先,下午去踏青游玩。也不知道是此时的百姓心性洒脱,还是这里头另有什么说法。
官伎馆里很少有歇息的时候,女乐固定的假期就是每个人来月事的时候,一般能有三四日不用出门、不必见客。至于其余时候,有说法的节假日不多,做服务业的,本来就是人家休息日,她们的业绩日。
但总有一些日子节日例外,比如说除夕,这一日总要合家团圆的。就算有除夕也要泡在官伎馆里的行院子弟,那也是极少数,索性这一日官伎馆也就关门歇业了。而寒食节是另一个例外,寒食节本来就不是个欢乐节日,起源于纪念介之推。
虽说因为寒食节一般在春光正好时,又凑近清明节、上巳节这样有赏春意味的节日(后世,这三个节日也确实合为一体了),其本身难以真正有哀戚之感。上午上坟,下午踏青也无人说什么,但当日就往官伎馆这种地方跑,总觉得不太像样子。
所以,寒食节当日,官伎馆干脆也歇业了。倒是听说寻常妓馆这时并不歇业,还力推了赏春伴游的业务...不过这也正常,在世人眼里,妓馆里的贱籍女子本就很难说有‘节操’。戏子无情,婊.子无义是一种普世观点,真的哪个妓.女凛然有德行了,那才是山窝里飞出了金凤凰。
所以《桃花扇》才会歌颂李香君数百年,金谷园的绿珠那一跃才能让文人墨客反复嗟叹,而苏小小西湖畔,总少不了游人如织......
妓馆和妓馆里的贱籍女子能有什么好名声?所以寒食节当日依旧开门接客,让一些人白眼视之,她们也不在乎——反正会对此翻白眼的,也不会是她们的客人。
大约是因为寒食节当日能有假期的关系,女乐中还是挺重视寒食节的。不止当日会祭奠已逝的母亲、姊妹等人,也会按照寒食节的传统,三日不开火,提前准备好种种能保存的食品,度过清明节前的三天。
按理来说,东京城里人家,三日不开火并不耽误吃口热的。真要说起来,住在城里的百姓,多的是家里没有厨房的,每日只在外就食。京师有着大江南北各地美食,而对于普通人,也有特别实惠的选择——自家烧饭算上燃料费、调料之类,真不一定比那些便宜的外食划算,人家是有规模优势的嘛!只说买菜,普通人买菜能和开饭馆的人买菜一个价?
但到如今,寒食节三天‘禁火’之说已经从不开火的本质转移了,变成了就是不吃热食,而且有一些寒食节特定要吃的食物,统称为‘寒具’。所以饶是东京人家可以家里不开火,外面酒楼里正常吃喝,也会像过去一样准备寒食食物。
女乐看重寒食节,寒食节之前自然也会有相应准备。
到寒食节前一日,秦娘姨就去了撷芳园茶房领取属于红妃的那一份寒食节食物——种类还挺多的,有麦粥、米粥、饴糖、馓子、荐饼、茸母糕等等,此时寒食节可不是吃货们的受难日,相反,算是另类的吃货节!
因为寒食节吃的东西,大都不是点心,就是零嘴,这些东西难以饱腹,所以这个时候嘴馋的人可以正大光明早晚不停嘴...在物质不丰富的古代社会,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嘴馋’都不是什么好品质,穷人家出个嘴馋的,是家里的负担,富人家嘴馋,则会被人认为没有俭德。
“好丰盛啊...这过寒食,反倒是比平日吃喝更多了。”秦娘姨见有许多东西,自己一个人竟然无法一次拿回去,只得站住,叫了一个小阉奴跑腿。
茶房里吃的丰肥的妇人是这里的帮佣,她原来是良籍女子,年纪到了之后离了女司,在官伎馆茶房做事也是养活自己。她对这个差事是很满意的,厨房里的营生油水总不会差到哪里去,手指缝松的官伎馆就更是如此了。
此时她笑的眯缝了眼,道:“妹妹这话说着了,不然人家怎么说‘寒食十八顿’,又说‘馋妇思寒食,懒妇思正旦’呢!”
正说着,又拣了一些寒食节的节令物给秦娘姨,寒食节也有节令物,譬如‘子推燕’什么的,这是要挂在门首的东西。
说话间,花柔奴身边伺候的娘姨也过来了,大家都是领东西的,本来没什么好说的。只是秦娘姨要走时,茶房妇人叫住了她,从身后碗橱里取了两盒甜食,一盒是蜜煎樱桃,一盒是滴酥鲍螺。
“妹妹捎带这两盒点心与你家娘子去,只当是我与娘子过节的。”茶房妇人颇为热情。
这自然是一种讨好,这种事在官伎馆中很常见。一家官伎馆中二十几个官伎,放在外头个个都是金矿,但要支撑偌大官伎馆这般大的开销,甚至每年还要缴纳给教坊司的钱,给朝廷的捐税,一般的金矿还是不够。
本质上官伎馆与外头的娼馆没什么不同,一家娼馆十来个娘子,总得有一两个当红娘子,这才能谈得到赚钱。官伎馆也是如此,只有出几个能名噪京师的女乐,这才能摆的开场面。
馆中那些走红的,能带来更多客流、更多真金白银的女乐,总是处于中心位置的。上头的都知、总管偏爱她们不消说,下头的仆婢也趋奉她们!只因为她们放赏多,且每次赏钱丰厚。
--
而且,哪怕是此时寒食节担酒上坟了,也不耽误,上午祭祀祖先,下午去踏青游玩。也不知道是此时的百姓心性洒脱,还是这里头另有什么说法。
官伎馆里很少有歇息的时候,女乐固定的假期就是每个人来月事的时候,一般能有三四日不用出门、不必见客。至于其余时候,有说法的节假日不多,做服务业的,本来就是人家休息日,她们的业绩日。
但总有一些日子节日例外,比如说除夕,这一日总要合家团圆的。就算有除夕也要泡在官伎馆里的行院子弟,那也是极少数,索性这一日官伎馆也就关门歇业了。而寒食节是另一个例外,寒食节本来就不是个欢乐节日,起源于纪念介之推。
虽说因为寒食节一般在春光正好时,又凑近清明节、上巳节这样有赏春意味的节日(后世,这三个节日也确实合为一体了),其本身难以真正有哀戚之感。上午上坟,下午踏青也无人说什么,但当日就往官伎馆这种地方跑,总觉得不太像样子。
所以,寒食节当日,官伎馆干脆也歇业了。倒是听说寻常妓馆这时并不歇业,还力推了赏春伴游的业务...不过这也正常,在世人眼里,妓馆里的贱籍女子本就很难说有‘节操’。戏子无情,婊.子无义是一种普世观点,真的哪个妓.女凛然有德行了,那才是山窝里飞出了金凤凰。
所以《桃花扇》才会歌颂李香君数百年,金谷园的绿珠那一跃才能让文人墨客反复嗟叹,而苏小小西湖畔,总少不了游人如织......
妓馆和妓馆里的贱籍女子能有什么好名声?所以寒食节当日依旧开门接客,让一些人白眼视之,她们也不在乎——反正会对此翻白眼的,也不会是她们的客人。
大约是因为寒食节当日能有假期的关系,女乐中还是挺重视寒食节的。不止当日会祭奠已逝的母亲、姊妹等人,也会按照寒食节的传统,三日不开火,提前准备好种种能保存的食品,度过清明节前的三天。
按理来说,东京城里人家,三日不开火并不耽误吃口热的。真要说起来,住在城里的百姓,多的是家里没有厨房的,每日只在外就食。京师有着大江南北各地美食,而对于普通人,也有特别实惠的选择——自家烧饭算上燃料费、调料之类,真不一定比那些便宜的外食划算,人家是有规模优势的嘛!只说买菜,普通人买菜能和开饭馆的人买菜一个价?
但到如今,寒食节三天‘禁火’之说已经从不开火的本质转移了,变成了就是不吃热食,而且有一些寒食节特定要吃的食物,统称为‘寒具’。所以饶是东京人家可以家里不开火,外面酒楼里正常吃喝,也会像过去一样准备寒食食物。
女乐看重寒食节,寒食节之前自然也会有相应准备。
到寒食节前一日,秦娘姨就去了撷芳园茶房领取属于红妃的那一份寒食节食物——种类还挺多的,有麦粥、米粥、饴糖、馓子、荐饼、茸母糕等等,此时寒食节可不是吃货们的受难日,相反,算是另类的吃货节!
因为寒食节吃的东西,大都不是点心,就是零嘴,这些东西难以饱腹,所以这个时候嘴馋的人可以正大光明早晚不停嘴...在物质不丰富的古代社会,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嘴馋’都不是什么好品质,穷人家出个嘴馋的,是家里的负担,富人家嘴馋,则会被人认为没有俭德。
“好丰盛啊...这过寒食,反倒是比平日吃喝更多了。”秦娘姨见有许多东西,自己一个人竟然无法一次拿回去,只得站住,叫了一个小阉奴跑腿。
茶房里吃的丰肥的妇人是这里的帮佣,她原来是良籍女子,年纪到了之后离了女司,在官伎馆茶房做事也是养活自己。她对这个差事是很满意的,厨房里的营生油水总不会差到哪里去,手指缝松的官伎馆就更是如此了。
此时她笑的眯缝了眼,道:“妹妹这话说着了,不然人家怎么说‘寒食十八顿’,又说‘馋妇思寒食,懒妇思正旦’呢!”
正说着,又拣了一些寒食节的节令物给秦娘姨,寒食节也有节令物,譬如‘子推燕’什么的,这是要挂在门首的东西。
说话间,花柔奴身边伺候的娘姨也过来了,大家都是领东西的,本来没什么好说的。只是秦娘姨要走时,茶房妇人叫住了她,从身后碗橱里取了两盒甜食,一盒是蜜煎樱桃,一盒是滴酥鲍螺。
“妹妹捎带这两盒点心与你家娘子去,只当是我与娘子过节的。”茶房妇人颇为热情。
这自然是一种讨好,这种事在官伎馆中很常见。一家官伎馆中二十几个官伎,放在外头个个都是金矿,但要支撑偌大官伎馆这般大的开销,甚至每年还要缴纳给教坊司的钱,给朝廷的捐税,一般的金矿还是不够。
本质上官伎馆与外头的娼馆没什么不同,一家娼馆十来个娘子,总得有一两个当红娘子,这才能谈得到赚钱。官伎馆也是如此,只有出几个能名噪京师的女乐,这才能摆的开场面。
馆中那些走红的,能带来更多客流、更多真金白银的女乐,总是处于中心位置的。上头的都知、总管偏爱她们不消说,下头的仆婢也趋奉她们!只因为她们放赏多,且每次赏钱丰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