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页
人总是对具有传奇性的事特别有兴趣,不常见的、奇妙的、充满戏剧性的...这样的事情天然能够令人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红妃与耶律阿齐的事情就完美符合人们的‘期待’。
他们其实不关心在这一事件中,红妃与耶律阿齐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又面对着怎样的危险。那些东西是故事的背景,最多只能占一点儿注脚,还是容易被忽视的那种...他们更容易看到的是更通俗、更表层的东西。
政变、阴谋、夺权,这些东西,再和一个美丽的女子,一个英俊的青年放在一起,连同他们若有若无,外人说不准的‘爱情’一同出现。哪怕不说明故事中有怎样的展开,是如何一次次反转,也足够听众浮想联翩,脑补一大堆故事了。
“竟有这样事儿?往常这般故事,只以为是杂剧里的,却没想到真能发生!”花柔奴这一日轮到在撷芳园前面楼子阁儿里待客,身为资历不足的女弟子,这样的活儿也是有的。就这样,听到了男客的议论。
“初听我也不信,后头去打听才知真的不能再真了!你当此事是如何传出来的...”其实事情传出来的源头不止一个。只能说事情过去有几天了,‘耶律们’一边忙着找到下落不明的耶律阿齐,一边紧急制定后备计划,别的就只能靠后了。
毕竟,如果耶律阿齐安全返回契丹,继承了延庆公之位,他们这些人要怎么保存住自己就是重中之重了。这种暗杀继位者不成的事情,哪怕是在实力为尊的草原上,也是相当棘手的,很难全身而退啊!
一件事情,参与的人多,就容易人多口杂,指不定哪里就走漏了消息。而在事情已经结束的当下,那就更别提了!哪怕‘耶律们’会管束,也不可能完全管的住!正应了陶小红说的,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更何况,正焦头烂额的‘耶律们’也没有那么多的功夫管这些!于是,漏出去的信息就更多了。
另外,这件事里很难说没有审密留哥王特末为首的一些人的推动,这些人是忠于耶律阿齐的,至少也是偏向他。这种时候乐得将事情弄得天下皆知,占据主动权——过去不这样,是因为没有抓住动手的证据,空口白牙地说,总是没用。
再者,那时候情势不明朗,可是相当微妙的!提前将事情挑破在所有人面前,很难说得到的结果是有些人因此投鼠忌器,还是提前惊动了人,让这些人的行动越发缜密,越难以防备。
就这样,一件本应该很隐秘的事情,通过口耳传播,迅速为人所知。
是的,红妃的事情如花柔奴所期待的那样为人所知了,但得到的结果却和花柔奴希望的完全相反。
现在红妃的故事成为了传奇了,她本人也是传奇的一部分,而人都是要追逐传奇的。
第81章 潮水(3)
八月十四,宝慈宫,官家柴禟陪着母亲李太后说话,一旁还有张皇后、襄平公李汨作陪。
李太后如今辈分大,身份尊贵,宫中要说谁的日子过得最自在,那肯定是她了。哪怕是柴禟呢,身为皇帝有着天下最大的权力,也同样有了很多掣肘与力不从心...此时在宝慈宫,柴禟和张皇后都奉承着她说话,特别是张皇后,对着她这个婆婆格外小心。
有心让场面热闹,宝慈宫内自然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是天底下最和乐的去处——母子情深、婆媳融洽、夫妻和顺,真的没什么不好了。
说笑过一回之后,李太后看向弟弟李汨,嗔怪道:“灵均怎么回事,比过去更沉默了!让哀家来说,当初就不该由着你的性子来。说是修道,竟修成了清心寡欲的模样!如今难得来宫中,也一言不发么?怎么,哀家这个做姐姐的招待不得你?”
灵均是李汨的字,他虽是襄平人,但出生的时候父亲在荆州南路为官。那里有屈原怀石投江的汨罗江,再加上李汨的父亲十分崇拜屈原,便给儿子取名李汨,后来及冠时取字‘灵均’(屈原的字据说就是‘灵均’)。
李太后说这个话其实并不是为了李汨的沉默寡言,李汨的沉默寡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不过从他辞去大相公之位,归隐之后,这一点加深了。李太后非要说这个,其实是在‘点’李汨修道之事。
她肯定是不赞成李汨修道的,或者说,李家上下除了极少数,都是不赞同的。
此时的道士也分两种,大而化之地说,一种比较世俗,另一种比较出世。这就像红妃上辈子时所知的正一教和全真教,全真教在清规戒律上非常严格,这一点和传入中原的佛教很像,正一教就不同了,正一教的道士可以娶妻生子,也可以不用出家呆在道观里(正一教与全真教的差别不止如此,但留给外界最大的区分点就是这了)。
李汨肯定不属于出世的那种,因为他的身份摆在那里,他和俗世中的牵扯太深了!真要是强求出世,那反而是不通达。但他在具体修道中,对自己的要求却是出世那一脉的!
他没有住到道观里,而是住在城外自己的园宅之中,每年只在特定的时间才去山中道观修行一段时间。也没有动辄说道讲经,像一个道士那样做事...但从他的日常来说,比绝大多数的出世道士更真!
他的静气修到了极点,心灵极为强大,从精神的层面他已经是‘真人’了。
这样的李汨,自然也没有结婚生子,简单来说,就是没有那种世俗的欲.望——李太后,以及李家其他人最不满的也就是这点!不然的话,只是修道而已,他就是修出了花,谁又会多说什么?这年头的士大夫追求精神上的圆满,修道的、修佛的多了去了,只当是一种时髦了!
--
红妃与耶律阿齐的事情就完美符合人们的‘期待’。
他们其实不关心在这一事件中,红妃与耶律阿齐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又面对着怎样的危险。那些东西是故事的背景,最多只能占一点儿注脚,还是容易被忽视的那种...他们更容易看到的是更通俗、更表层的东西。
政变、阴谋、夺权,这些东西,再和一个美丽的女子,一个英俊的青年放在一起,连同他们若有若无,外人说不准的‘爱情’一同出现。哪怕不说明故事中有怎样的展开,是如何一次次反转,也足够听众浮想联翩,脑补一大堆故事了。
“竟有这样事儿?往常这般故事,只以为是杂剧里的,却没想到真能发生!”花柔奴这一日轮到在撷芳园前面楼子阁儿里待客,身为资历不足的女弟子,这样的活儿也是有的。就这样,听到了男客的议论。
“初听我也不信,后头去打听才知真的不能再真了!你当此事是如何传出来的...”其实事情传出来的源头不止一个。只能说事情过去有几天了,‘耶律们’一边忙着找到下落不明的耶律阿齐,一边紧急制定后备计划,别的就只能靠后了。
毕竟,如果耶律阿齐安全返回契丹,继承了延庆公之位,他们这些人要怎么保存住自己就是重中之重了。这种暗杀继位者不成的事情,哪怕是在实力为尊的草原上,也是相当棘手的,很难全身而退啊!
一件事情,参与的人多,就容易人多口杂,指不定哪里就走漏了消息。而在事情已经结束的当下,那就更别提了!哪怕‘耶律们’会管束,也不可能完全管的住!正应了陶小红说的,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更何况,正焦头烂额的‘耶律们’也没有那么多的功夫管这些!于是,漏出去的信息就更多了。
另外,这件事里很难说没有审密留哥王特末为首的一些人的推动,这些人是忠于耶律阿齐的,至少也是偏向他。这种时候乐得将事情弄得天下皆知,占据主动权——过去不这样,是因为没有抓住动手的证据,空口白牙地说,总是没用。
再者,那时候情势不明朗,可是相当微妙的!提前将事情挑破在所有人面前,很难说得到的结果是有些人因此投鼠忌器,还是提前惊动了人,让这些人的行动越发缜密,越难以防备。
就这样,一件本应该很隐秘的事情,通过口耳传播,迅速为人所知。
是的,红妃的事情如花柔奴所期待的那样为人所知了,但得到的结果却和花柔奴希望的完全相反。
现在红妃的故事成为了传奇了,她本人也是传奇的一部分,而人都是要追逐传奇的。
第81章 潮水(3)
八月十四,宝慈宫,官家柴禟陪着母亲李太后说话,一旁还有张皇后、襄平公李汨作陪。
李太后如今辈分大,身份尊贵,宫中要说谁的日子过得最自在,那肯定是她了。哪怕是柴禟呢,身为皇帝有着天下最大的权力,也同样有了很多掣肘与力不从心...此时在宝慈宫,柴禟和张皇后都奉承着她说话,特别是张皇后,对着她这个婆婆格外小心。
有心让场面热闹,宝慈宫内自然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是天底下最和乐的去处——母子情深、婆媳融洽、夫妻和顺,真的没什么不好了。
说笑过一回之后,李太后看向弟弟李汨,嗔怪道:“灵均怎么回事,比过去更沉默了!让哀家来说,当初就不该由着你的性子来。说是修道,竟修成了清心寡欲的模样!如今难得来宫中,也一言不发么?怎么,哀家这个做姐姐的招待不得你?”
灵均是李汨的字,他虽是襄平人,但出生的时候父亲在荆州南路为官。那里有屈原怀石投江的汨罗江,再加上李汨的父亲十分崇拜屈原,便给儿子取名李汨,后来及冠时取字‘灵均’(屈原的字据说就是‘灵均’)。
李太后说这个话其实并不是为了李汨的沉默寡言,李汨的沉默寡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不过从他辞去大相公之位,归隐之后,这一点加深了。李太后非要说这个,其实是在‘点’李汨修道之事。
她肯定是不赞成李汨修道的,或者说,李家上下除了极少数,都是不赞同的。
此时的道士也分两种,大而化之地说,一种比较世俗,另一种比较出世。这就像红妃上辈子时所知的正一教和全真教,全真教在清规戒律上非常严格,这一点和传入中原的佛教很像,正一教就不同了,正一教的道士可以娶妻生子,也可以不用出家呆在道观里(正一教与全真教的差别不止如此,但留给外界最大的区分点就是这了)。
李汨肯定不属于出世的那种,因为他的身份摆在那里,他和俗世中的牵扯太深了!真要是强求出世,那反而是不通达。但他在具体修道中,对自己的要求却是出世那一脉的!
他没有住到道观里,而是住在城外自己的园宅之中,每年只在特定的时间才去山中道观修行一段时间。也没有动辄说道讲经,像一个道士那样做事...但从他的日常来说,比绝大多数的出世道士更真!
他的静气修到了极点,心灵极为强大,从精神的层面他已经是‘真人’了。
这样的李汨,自然也没有结婚生子,简单来说,就是没有那种世俗的欲.望——李太后,以及李家其他人最不满的也就是这点!不然的话,只是修道而已,他就是修出了花,谁又会多说什么?这年头的士大夫追求精神上的圆满,修道的、修佛的多了去了,只当是一种时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