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
瞧您老这话说的, 好像我多狡猾一样。楚辞摸了摸鼻子,有些许尴尬。
温太傅头也不抬地说:老夫这是夸你呢,要是由着他自己去搞,杜玉那老头不定生多大的气。
您还认识杜大人?楚辞听他谈起杜玉的语气熟稔, 便有些好奇。
他原本在老夫手下,这南闽省,还是老夫荐他来的, 如今一晃已是二十多年了。温太傅放下书, 神色唏嘘,逝者如斯夫啊。
楚辞顿时来了兴趣, 他没想到温太傅于杜大人竟还有伯乐之恩,于是追问了一下他们的过去。温太傅似也有所触动,便将他们相识相交的经历一一道来。
听完后,楚辞感叹道:没想到杜大人的人生也并非一帆风顺,怪不得当初他不肯收养静姝,应是怕和他有一样的遭遇吧, 毕竟寄人篱下又遇到苛刻的主母,实乃大不幸。
咳咳,温太傅尴尬地清了清嗓子,有种背后道人是非的心虚感,这都是过去的事,莫要再提了。
楚辞点头答应,突然又似想起了什么,神色有些紧张:这杜大人认识您,待他出巡到漳州府时,您可千万别出门。遭了,杜大人和我交好,万一他到我这里来做客怎么办,要不这几日你们出去避一避?
温太傅带几位小殿下过来的事,目前只有寇静,徐管家和他知道,这件事乃是绝密,自然越少人知道越好。
温太傅摇头道:不用了,到时候我避开些就行了,一般光明正大的出巡,官员都会避嫌,以免被人说徇私。
那就好,我得去叮嘱他们一声,那天千万别乱跑。说罢,楚辞就去了小书房。
因为多了三个孩子,小书房此时看起来有些像那些秀才在自家办的小私塾,左右两边一边是三张,一边摆了四张,不大的地方愣是让人看出了点泾渭分明的感觉。
楚辞已经教了他们半个月,渐渐的,他们也与楚辞熟悉起来。在三个皇子中,虞秋是最喜欢楚辞的,许是因为幼时的记忆总是隐隐约约地浮现出来,让他对楚辞的态度多了一丝亲昵。
这会儿见楚辞过来,本还在练字的几人立刻起身问好。待楚辞回礼后,虞秋立刻拿着自己练好的字冲了上来。
先生,您看我写的字好不好?虞秋脸上满是想要被表扬的渴望。
楚辞接过他的字,端详了一会,道:比昨日有进步了,特别是这几个横画,看来临帖还是很有效果的。
虽然先生没直接说他写得好,但听到自己有进步时,虞秋还是很开心。往日在宫里时,讲学的博士们对他可凶了,明明他已经很努力了,他们还是经常会和父皇告状。
见到虞秋被表扬,其他几个小的也被激起了好胜心,楚小远和钟离钰拿着字走上来,将楚辞团团围住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还把虞秋往旁边挤去。
他们暗搓搓的争宠行为全被楚辞收在眼底,不过他也不打算去管,这里头就没有肯吃亏的人,大家也挺有分寸,再不济还有三个大些的可以调和。
点评了他们的字后,楚辞拍了拍两人的头让他们回到座位上去,而够便下去点评不好意思上来的那几个大些的孩子的字,还有那个始终带着点戒备心的小虞穗。
每次楚辞靠的离他稍微近一点的时候,这孩子都会立刻身子紧绷,显得很不自在,让楚辞时常都怀疑自己身上是不是带刺。他也怀疑过这孩子是不是以前受了虐待,但他又觉得不应该,因为虞穗的母妃是嘉贵妃,和二皇子的母妃同属贵妃位分,宫里哪有这么不长眼的宫人敢去欺负他呢?
今日的字尚可,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这里头的点,你写的都不够饱满。楚辞说着,拿起他桌上的笔,蘸了蘸墨水,然后在纸上写了圆润饱满的一点。
虞穗抿了抿唇,心里有些失落,大家都被夸了,只有他被先生批评了。不过他面上倒没表现出来,而是拿起毛笔,仿照着楚辞刚刚的写法,在那个点旁边,也写了一个点。
不等楚辞评价,他自己先看不顺眼了,和楚辞的那个一对比,他这个点简直就像煮的豆芽菜,瘦巴巴的。他又在一旁写了好几个,可写出来的却和之前的相差无几。
不等他沮丧,一只温暖的大手包裹住他的小手,然后认真地在纸上写了起来,一边写还一边念:这侧点,要逆锋起笔,再向右下按,及中顿笔,再回锋收笔,明白了吗?
虞穗从发间露出的耳朵红红的,听见楚辞问话,他轻轻地点了下头。楚辞还想说什么,却被虞秋喊了过去,也要他抓着手教写字才行。
虞穗看了他们一会,之后又拿起笔,按照楚辞教的步骤,认认真真写了起来。
等到大家今日的成果都交上来后,楚辞就把刚刚的事说了一遍,并特别叮嘱其他孩子,出去时要谨言慎行,和不太熟的人,话里话外不要把他们带出来。孩子们自然附和得快,楚辞观察了一下,他们应该都把这话记在了心里,才放他们下课。
说起来,这几个孩子也不容易。因为楚辞制定的计划表,几乎把他们一天都安排进去了。
每日晨起时,他们需换好衣服,出来围着院子跑个十圈,差不多是五百米。跑完后稍作休息,再跟着大虎打一套五禽戏。
用过早饭后,楚辞会先检查一下昨日所学是否巩固,然后再布置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写在黑板上,一般分两组,都包括默写一篇,九章题三道,对子三道,再加一篇释义,有时候也会根据他们所学,额外布置一首诗或写一篇杂文。这些预习内容他们可以看完书后独立完成,也可以互相讨论着完成,只要在楚辞中午放衙之前做完即可。
吃过午饭后,他们可以去小憩片刻。楚辞则会利用这个时间批改他们的课业。等他们休息一刻钟左右后,便是楚辞每日讲学的时间。
讲学时,也分两组。大孩子先进去听,楚辞会根据他们的课业完成情况选择重难点讲解,等他们逐一订正之后,再去给小孩子们讲。
等楚辞去衙门时,便换温太傅进来,引经据典地讲些故事给他们听,并让他们来分析故事中的一些内容,潜移默化的学会其中蕴含的道理。故事听完后,可以出去玩一会,吃些点心。大概半个时辰后,他们又回到书房,开始练习每日要上交的一副作品,等到楚辞回来点评后,一天的学习才算结束。
楚辞原本担心过,三位皇子可能会有异议,但没想到他们适应得很快,甚至还隐隐有种就这的错觉。
当然,在和温太傅了解了宫里的学习时间安排后,楚辞也觉得自己实在很善良了。宫里早上六点就要到上书房,下午五点才结束,中间除了一个小时吃午饭的时间,全程都要待在自己的座位上读书习字,除非安排了骑射课,才能出去活动一下。
看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小孩子都挺不容易的,特别是当你的父母对你期望很高时。这种被寄予厚望的感觉在少数人看来是让他们前进的动力,但在大部分的心里,却是让他们喘不过气的压力。
快快长大吧!楚辞在心里默念,长大后虽然也有压力,但你也会有更多的选择,能够去选择一些更加自由的生活方式。
时间就在一天天的学习中飞速流逝,很快,从省城出发的队伍,就快要抵达漳州府了。
知府衙门这些天忙得不可开交,前几日还到提学司向楚辞借人过去帮忙。因为他府上衙差虽然多,认识些字的也不少,可能写的就少了。
楚辞看在最近到账的那笔钱的份上,到底借了几个人过去给他帮忙整理那些案宗。他们在提学司也是负责这个的,因为楚辞一向严格的标准,所以他们到了知府衙门后,上手十分快,而且还将它们根据案件的不同属性分门别类地归置好了。比如说,每个县的先归置到一起,然后再按照民事纠纷,商务纠纷和刑事案件等分类堆放在一处,上面还会贴个条提示。一眼望去,别提多让人舒适了。
陆知府看得眼红,既欢喜他们的效率,又嫉妒楚辞底下竟有这么得用的人手,甚至生出想要把这几个人换到知府衙门来干活的念头。谁叫他手底下的人,个个都和木头一样让人上火,一件事不吩咐个好几遍,根本就达不到他想要的效果。
在他和楚辞隐晦提起此事时,楚辞一口就否决了他的提议,他好不容易调教出来的人,哪能这么轻易就让人换走了?能借给你就不错了。
被楚辞暗搓搓嘲讽了一顿的陆知府讪讪地回了衙门,然后朝着自己那群木讷的下属发了一通邪火才将心头这口气顺下。
第469章 巡检工作组
这漳州府倒挺干净的。
省会富州陈知府跟随巡抚大人的脚步下了船, 他看见码头上虽然人来人往,但地面却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垃圾, 不由点头称赞。
是啊, 不像前头那个四阳府, 臭鱼烂虾堆得到处都是, 要是夏天过去, 得被它们熏死。方知州接了一句,他想起那副场景, 鼻间仿佛又闻到了一股腥臭味,至今都还有些想作呕。
是不是他们打听到我们今天过来, 特意请人清理了,老夫观此处渔民甚多,不可能没有鱼市。杜玉旁边的一位老大人发出质疑声,虽然他们下一站要去哪里是临时决定的, 可仍有一些神通广大的官员能打听到。
这一路走来,他们也看了许多乱象,就好比他们巡至某县时, 发现那儿出来相迎的百姓个个都穿着新衣。他们初时以为是本地富庶的原因, 可偶尔看见一个妇人因小童淘气弄脏衣服而抹着眼泪狠狠责罚他后,他们才明白事实并非如他们所想。后经审问, 这些衣服原来是当地官府要求他们现制出来穿上以备迎检的。
有些百姓家境尚可,扯几尺布回去做件新衣倒也无妨,可有些百姓连糊口都难,又哪来的钱去扯布做衣裳呢?要是当地县官肯打肿脸充胖子自己掏钱给他们买布做衣服,那倒也罢了。偏偏他们是强迫百姓向县衙借钱,每个人都打了欠条, 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从县衙买了几尺布回去做衣裳来充场面。
杜玉当场震怒,直接革了他的职关进大牢等候发落,又派人抄了他的家,将搜出来的一箱欠条直接在百姓面前烧毁才作罢。跟随他们下县巡视的当地知府吓得面如土色,一直向杜玉请罪,说自己监管不力,事前实在不知此事云云。
杜玉听了,便如他的意,治了他一个监察不力之罪,并记当年的考核为下中。
有此事为引,大家对这种阳奉阴违,劳民伤财的事都十分厌恶。眼下这漳州府似乎也有这样的苗头,不得不让他们多想。
若想知道,遣人去问一问便知。杜玉道。以前他也来过漳州府,但因有事缠身,从未在码头逗留过,对于这里的环境,他知道的也不是很清楚。
一个打扮很不起眼的男子从后头走出去,过了一会儿,又回来了。
大人,小的和附近几个渔民打听过了,这处的码头是专门用来运货和载客的,他们在闲暇之余会摇船过来搭几个客人回去补贴家用。下鱼的地方则在另一边,那儿修了个小的渡口,鱼市也在那里,离这边大概五里地左右。
听完后,这些官员点了点头,先前提出质疑的那位老大人也道:这样甚好,此地弄得干净些,往来客商也会多些。
因着这里的环境关系,这些大人们对漳州府的印象比对其他几府倒要好上一些。等陆知府接到消息出门迎接时,看见的就是这群和颜悦色的大人们。
下官拜见巡抚大人,不知大人们今日前来,有失远迎,还望大人们恕罪!陆知府一路小跑着就出来了,大冬天的脑袋上竟冒出了汗珠。谁都不知道他此刻的心情有多么奔溃,在书房坐的好好的突然报上官来视察,差点没把他的魂吓飞。
他明明在码头放了人,让他们一有动静便来禀报。可他没想到的是,那些人太过愚蠢,一心只盯着穿官服的。因这些大人没穿官服他们便忽略了,待回过神来察觉不对劲时,他们已经来不及提前通知陆知府了。
不过,这也算是歪打正着了,这些人一看陆知府的样子,便知他对他们今日到来是真的不知情,暗地里竟称赞他是个难得的老实官。
因他们来得突然,陆知府原本准备好的东西来不及拿出来,只能以衙门粗制的茶和点心来招待他们。
他招待得战战兢兢,这些大人却不以为意,反而心中更加认定陆知府是个老实的。吃过茶点,略做休息后,杜玉开门见山,提出要陆知府带他们随便走一走。
此话正中下怀,陆知府内心窃喜,直接按照楚辞那天的安排走。先带他们逛到了档案室,看见陈列这么规整的档案,这些官员先是称赞了几句,而后便四散开来各自翻阅。待看完之后,他们对于陆知府的细心是赞不绝口,还道应该让其他几府的人也过来看一看,学一学。
吃过一顿丰盛但不奢靡的午饭,陆知府又带他们去了几个小渔村。这里的房屋大多都是茅草屋或木屋,偶尔有几间黄泥堆砌的便算好的了。百姓们的穿着也很朴素,几乎就没见几件不打补丁的。
官员们见到这幅情景都有些感慨,一路看多了那些粉饰太平的场面,他们差点都要忘记,还有百姓生活得这样艰苦。
不过,等他们和这些百姓聊了聊后,却发现他们的精神都还不错,脸上挂着的笑容有些腼腆,但却是发自内心的。
官员们还注意到,很多人三五成群地坐在太阳底下,一边聊天一边在地上堆积的东西里挑拣着什么。他们凑过去一看,发现是一堆没肉的海螺和贝壳,他们正按品相把这些东西分别装到不同的筐子里。
敢问这位乡亲,这些东西是做何用处的?为何要把它们分拣开来?杜玉挑了一个看起来胆子大些的人问道。
被问到的人抬起头,看他的穿着判断这是位老爷,于是起身带着些恭敬答道:这位老爷,这些东西是小儿晨起去海滩上捡的,把它们的肉剃了,壳可以卖钱,越好看的越贵。
这不是买椟还珠吗?壳竟也能卖钱?有人在一旁小声说道,这海螺和贝壳他都吃过,还是第一次听说只要壳不要肉的。
村民听不懂什么叫买椟还珠,他说:这壳能卖钱,就比如说这个,他举起一只大海螺,这种花纹好看,个头也大的,可以卖两文钱一个。他又用手指了指其他的,这些个头小的一文钱两个,这些是按斤称的,一斤五文钱。
杜玉扫了一眼每个筐子,大致推测出,这些东西大概可以卖到五六十文钱。
他们收了这些,是去做什么的?除了用来吃,他是真想不出这些东西的作用。
村民道:好像是收了去做些玩物,看起来可漂亮了,听说是要卖到江南等地去的。
再多的村民也说不清楚了,陆知府见大家的兴趣都被勾起,顺势便带他们去参观各类大型作坊了,美其名曰帮他们解惑。
官员们随着陆知府来到这家工艺品作坊,见到里头的匠人正用工具给海螺和贝壳打磨穿孔,接着又有人去染色,穿线等,一道道程序下来,最后的成品是一串螺旋式的风铃,被风一吹,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恋耽美
温太傅头也不抬地说:老夫这是夸你呢,要是由着他自己去搞,杜玉那老头不定生多大的气。
您还认识杜大人?楚辞听他谈起杜玉的语气熟稔, 便有些好奇。
他原本在老夫手下,这南闽省,还是老夫荐他来的, 如今一晃已是二十多年了。温太傅放下书, 神色唏嘘,逝者如斯夫啊。
楚辞顿时来了兴趣, 他没想到温太傅于杜大人竟还有伯乐之恩,于是追问了一下他们的过去。温太傅似也有所触动,便将他们相识相交的经历一一道来。
听完后,楚辞感叹道:没想到杜大人的人生也并非一帆风顺,怪不得当初他不肯收养静姝,应是怕和他有一样的遭遇吧, 毕竟寄人篱下又遇到苛刻的主母,实乃大不幸。
咳咳,温太傅尴尬地清了清嗓子,有种背后道人是非的心虚感,这都是过去的事,莫要再提了。
楚辞点头答应,突然又似想起了什么,神色有些紧张:这杜大人认识您,待他出巡到漳州府时,您可千万别出门。遭了,杜大人和我交好,万一他到我这里来做客怎么办,要不这几日你们出去避一避?
温太傅带几位小殿下过来的事,目前只有寇静,徐管家和他知道,这件事乃是绝密,自然越少人知道越好。
温太傅摇头道:不用了,到时候我避开些就行了,一般光明正大的出巡,官员都会避嫌,以免被人说徇私。
那就好,我得去叮嘱他们一声,那天千万别乱跑。说罢,楚辞就去了小书房。
因为多了三个孩子,小书房此时看起来有些像那些秀才在自家办的小私塾,左右两边一边是三张,一边摆了四张,不大的地方愣是让人看出了点泾渭分明的感觉。
楚辞已经教了他们半个月,渐渐的,他们也与楚辞熟悉起来。在三个皇子中,虞秋是最喜欢楚辞的,许是因为幼时的记忆总是隐隐约约地浮现出来,让他对楚辞的态度多了一丝亲昵。
这会儿见楚辞过来,本还在练字的几人立刻起身问好。待楚辞回礼后,虞秋立刻拿着自己练好的字冲了上来。
先生,您看我写的字好不好?虞秋脸上满是想要被表扬的渴望。
楚辞接过他的字,端详了一会,道:比昨日有进步了,特别是这几个横画,看来临帖还是很有效果的。
虽然先生没直接说他写得好,但听到自己有进步时,虞秋还是很开心。往日在宫里时,讲学的博士们对他可凶了,明明他已经很努力了,他们还是经常会和父皇告状。
见到虞秋被表扬,其他几个小的也被激起了好胜心,楚小远和钟离钰拿着字走上来,将楚辞团团围住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还把虞秋往旁边挤去。
他们暗搓搓的争宠行为全被楚辞收在眼底,不过他也不打算去管,这里头就没有肯吃亏的人,大家也挺有分寸,再不济还有三个大些的可以调和。
点评了他们的字后,楚辞拍了拍两人的头让他们回到座位上去,而够便下去点评不好意思上来的那几个大些的孩子的字,还有那个始终带着点戒备心的小虞穗。
每次楚辞靠的离他稍微近一点的时候,这孩子都会立刻身子紧绷,显得很不自在,让楚辞时常都怀疑自己身上是不是带刺。他也怀疑过这孩子是不是以前受了虐待,但他又觉得不应该,因为虞穗的母妃是嘉贵妃,和二皇子的母妃同属贵妃位分,宫里哪有这么不长眼的宫人敢去欺负他呢?
今日的字尚可,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这里头的点,你写的都不够饱满。楚辞说着,拿起他桌上的笔,蘸了蘸墨水,然后在纸上写了圆润饱满的一点。
虞穗抿了抿唇,心里有些失落,大家都被夸了,只有他被先生批评了。不过他面上倒没表现出来,而是拿起毛笔,仿照着楚辞刚刚的写法,在那个点旁边,也写了一个点。
不等楚辞评价,他自己先看不顺眼了,和楚辞的那个一对比,他这个点简直就像煮的豆芽菜,瘦巴巴的。他又在一旁写了好几个,可写出来的却和之前的相差无几。
不等他沮丧,一只温暖的大手包裹住他的小手,然后认真地在纸上写了起来,一边写还一边念:这侧点,要逆锋起笔,再向右下按,及中顿笔,再回锋收笔,明白了吗?
虞穗从发间露出的耳朵红红的,听见楚辞问话,他轻轻地点了下头。楚辞还想说什么,却被虞秋喊了过去,也要他抓着手教写字才行。
虞穗看了他们一会,之后又拿起笔,按照楚辞教的步骤,认认真真写了起来。
等到大家今日的成果都交上来后,楚辞就把刚刚的事说了一遍,并特别叮嘱其他孩子,出去时要谨言慎行,和不太熟的人,话里话外不要把他们带出来。孩子们自然附和得快,楚辞观察了一下,他们应该都把这话记在了心里,才放他们下课。
说起来,这几个孩子也不容易。因为楚辞制定的计划表,几乎把他们一天都安排进去了。
每日晨起时,他们需换好衣服,出来围着院子跑个十圈,差不多是五百米。跑完后稍作休息,再跟着大虎打一套五禽戏。
用过早饭后,楚辞会先检查一下昨日所学是否巩固,然后再布置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写在黑板上,一般分两组,都包括默写一篇,九章题三道,对子三道,再加一篇释义,有时候也会根据他们所学,额外布置一首诗或写一篇杂文。这些预习内容他们可以看完书后独立完成,也可以互相讨论着完成,只要在楚辞中午放衙之前做完即可。
吃过午饭后,他们可以去小憩片刻。楚辞则会利用这个时间批改他们的课业。等他们休息一刻钟左右后,便是楚辞每日讲学的时间。
讲学时,也分两组。大孩子先进去听,楚辞会根据他们的课业完成情况选择重难点讲解,等他们逐一订正之后,再去给小孩子们讲。
等楚辞去衙门时,便换温太傅进来,引经据典地讲些故事给他们听,并让他们来分析故事中的一些内容,潜移默化的学会其中蕴含的道理。故事听完后,可以出去玩一会,吃些点心。大概半个时辰后,他们又回到书房,开始练习每日要上交的一副作品,等到楚辞回来点评后,一天的学习才算结束。
楚辞原本担心过,三位皇子可能会有异议,但没想到他们适应得很快,甚至还隐隐有种就这的错觉。
当然,在和温太傅了解了宫里的学习时间安排后,楚辞也觉得自己实在很善良了。宫里早上六点就要到上书房,下午五点才结束,中间除了一个小时吃午饭的时间,全程都要待在自己的座位上读书习字,除非安排了骑射课,才能出去活动一下。
看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小孩子都挺不容易的,特别是当你的父母对你期望很高时。这种被寄予厚望的感觉在少数人看来是让他们前进的动力,但在大部分的心里,却是让他们喘不过气的压力。
快快长大吧!楚辞在心里默念,长大后虽然也有压力,但你也会有更多的选择,能够去选择一些更加自由的生活方式。
时间就在一天天的学习中飞速流逝,很快,从省城出发的队伍,就快要抵达漳州府了。
知府衙门这些天忙得不可开交,前几日还到提学司向楚辞借人过去帮忙。因为他府上衙差虽然多,认识些字的也不少,可能写的就少了。
楚辞看在最近到账的那笔钱的份上,到底借了几个人过去给他帮忙整理那些案宗。他们在提学司也是负责这个的,因为楚辞一向严格的标准,所以他们到了知府衙门后,上手十分快,而且还将它们根据案件的不同属性分门别类地归置好了。比如说,每个县的先归置到一起,然后再按照民事纠纷,商务纠纷和刑事案件等分类堆放在一处,上面还会贴个条提示。一眼望去,别提多让人舒适了。
陆知府看得眼红,既欢喜他们的效率,又嫉妒楚辞底下竟有这么得用的人手,甚至生出想要把这几个人换到知府衙门来干活的念头。谁叫他手底下的人,个个都和木头一样让人上火,一件事不吩咐个好几遍,根本就达不到他想要的效果。
在他和楚辞隐晦提起此事时,楚辞一口就否决了他的提议,他好不容易调教出来的人,哪能这么轻易就让人换走了?能借给你就不错了。
被楚辞暗搓搓嘲讽了一顿的陆知府讪讪地回了衙门,然后朝着自己那群木讷的下属发了一通邪火才将心头这口气顺下。
第469章 巡检工作组
这漳州府倒挺干净的。
省会富州陈知府跟随巡抚大人的脚步下了船, 他看见码头上虽然人来人往,但地面却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垃圾, 不由点头称赞。
是啊, 不像前头那个四阳府, 臭鱼烂虾堆得到处都是, 要是夏天过去, 得被它们熏死。方知州接了一句,他想起那副场景, 鼻间仿佛又闻到了一股腥臭味,至今都还有些想作呕。
是不是他们打听到我们今天过来, 特意请人清理了,老夫观此处渔民甚多,不可能没有鱼市。杜玉旁边的一位老大人发出质疑声,虽然他们下一站要去哪里是临时决定的, 可仍有一些神通广大的官员能打听到。
这一路走来,他们也看了许多乱象,就好比他们巡至某县时, 发现那儿出来相迎的百姓个个都穿着新衣。他们初时以为是本地富庶的原因, 可偶尔看见一个妇人因小童淘气弄脏衣服而抹着眼泪狠狠责罚他后,他们才明白事实并非如他们所想。后经审问, 这些衣服原来是当地官府要求他们现制出来穿上以备迎检的。
有些百姓家境尚可,扯几尺布回去做件新衣倒也无妨,可有些百姓连糊口都难,又哪来的钱去扯布做衣裳呢?要是当地县官肯打肿脸充胖子自己掏钱给他们买布做衣服,那倒也罢了。偏偏他们是强迫百姓向县衙借钱,每个人都打了欠条, 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从县衙买了几尺布回去做衣裳来充场面。
杜玉当场震怒,直接革了他的职关进大牢等候发落,又派人抄了他的家,将搜出来的一箱欠条直接在百姓面前烧毁才作罢。跟随他们下县巡视的当地知府吓得面如土色,一直向杜玉请罪,说自己监管不力,事前实在不知此事云云。
杜玉听了,便如他的意,治了他一个监察不力之罪,并记当年的考核为下中。
有此事为引,大家对这种阳奉阴违,劳民伤财的事都十分厌恶。眼下这漳州府似乎也有这样的苗头,不得不让他们多想。
若想知道,遣人去问一问便知。杜玉道。以前他也来过漳州府,但因有事缠身,从未在码头逗留过,对于这里的环境,他知道的也不是很清楚。
一个打扮很不起眼的男子从后头走出去,过了一会儿,又回来了。
大人,小的和附近几个渔民打听过了,这处的码头是专门用来运货和载客的,他们在闲暇之余会摇船过来搭几个客人回去补贴家用。下鱼的地方则在另一边,那儿修了个小的渡口,鱼市也在那里,离这边大概五里地左右。
听完后,这些官员点了点头,先前提出质疑的那位老大人也道:这样甚好,此地弄得干净些,往来客商也会多些。
因着这里的环境关系,这些大人们对漳州府的印象比对其他几府倒要好上一些。等陆知府接到消息出门迎接时,看见的就是这群和颜悦色的大人们。
下官拜见巡抚大人,不知大人们今日前来,有失远迎,还望大人们恕罪!陆知府一路小跑着就出来了,大冬天的脑袋上竟冒出了汗珠。谁都不知道他此刻的心情有多么奔溃,在书房坐的好好的突然报上官来视察,差点没把他的魂吓飞。
他明明在码头放了人,让他们一有动静便来禀报。可他没想到的是,那些人太过愚蠢,一心只盯着穿官服的。因这些大人没穿官服他们便忽略了,待回过神来察觉不对劲时,他们已经来不及提前通知陆知府了。
不过,这也算是歪打正着了,这些人一看陆知府的样子,便知他对他们今日到来是真的不知情,暗地里竟称赞他是个难得的老实官。
因他们来得突然,陆知府原本准备好的东西来不及拿出来,只能以衙门粗制的茶和点心来招待他们。
他招待得战战兢兢,这些大人却不以为意,反而心中更加认定陆知府是个老实的。吃过茶点,略做休息后,杜玉开门见山,提出要陆知府带他们随便走一走。
此话正中下怀,陆知府内心窃喜,直接按照楚辞那天的安排走。先带他们逛到了档案室,看见陈列这么规整的档案,这些官员先是称赞了几句,而后便四散开来各自翻阅。待看完之后,他们对于陆知府的细心是赞不绝口,还道应该让其他几府的人也过来看一看,学一学。
吃过一顿丰盛但不奢靡的午饭,陆知府又带他们去了几个小渔村。这里的房屋大多都是茅草屋或木屋,偶尔有几间黄泥堆砌的便算好的了。百姓们的穿着也很朴素,几乎就没见几件不打补丁的。
官员们见到这幅情景都有些感慨,一路看多了那些粉饰太平的场面,他们差点都要忘记,还有百姓生活得这样艰苦。
不过,等他们和这些百姓聊了聊后,却发现他们的精神都还不错,脸上挂着的笑容有些腼腆,但却是发自内心的。
官员们还注意到,很多人三五成群地坐在太阳底下,一边聊天一边在地上堆积的东西里挑拣着什么。他们凑过去一看,发现是一堆没肉的海螺和贝壳,他们正按品相把这些东西分别装到不同的筐子里。
敢问这位乡亲,这些东西是做何用处的?为何要把它们分拣开来?杜玉挑了一个看起来胆子大些的人问道。
被问到的人抬起头,看他的穿着判断这是位老爷,于是起身带着些恭敬答道:这位老爷,这些东西是小儿晨起去海滩上捡的,把它们的肉剃了,壳可以卖钱,越好看的越贵。
这不是买椟还珠吗?壳竟也能卖钱?有人在一旁小声说道,这海螺和贝壳他都吃过,还是第一次听说只要壳不要肉的。
村民听不懂什么叫买椟还珠,他说:这壳能卖钱,就比如说这个,他举起一只大海螺,这种花纹好看,个头也大的,可以卖两文钱一个。他又用手指了指其他的,这些个头小的一文钱两个,这些是按斤称的,一斤五文钱。
杜玉扫了一眼每个筐子,大致推测出,这些东西大概可以卖到五六十文钱。
他们收了这些,是去做什么的?除了用来吃,他是真想不出这些东西的作用。
村民道:好像是收了去做些玩物,看起来可漂亮了,听说是要卖到江南等地去的。
再多的村民也说不清楚了,陆知府见大家的兴趣都被勾起,顺势便带他们去参观各类大型作坊了,美其名曰帮他们解惑。
官员们随着陆知府来到这家工艺品作坊,见到里头的匠人正用工具给海螺和贝壳打磨穿孔,接着又有人去染色,穿线等,一道道程序下来,最后的成品是一串螺旋式的风铃,被风一吹,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