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页
苏叶听着有点吃惊,她也以为双季稻就是单季稻的双倍产量,原来并不是?
不过如今的农民种地都是看天吃饭,没有统一的培训,都是自己摸索着胡来的,自然产量就上不去。
一是肥料,二是虫害,三是合理种植。
有经验的老农兴许会知道这些,但是并非家家户户都有老者在。
在古代人均寿命太短的时候,家有一老确是一宝,然而这样的宝贝实在太少了,一般只顾着自家就不错了,不会主动告诉别人,经验就很难传承下去。
苏叶就提议道:“有经验的老农种地是一把好手,醴陵这个地方必然也有。若是能请动老农们手把手教导其他农民种地,产量想必有所提升?”
这些老农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子估计也不会特别好,官府愿意出钱请他们去,该是能成?
皇帝微微颔首道:“你说得有几分道理,醴陵的土地适合种双季稻,只是产量飘忽不定。”
看天吃饭这个真的很难说,毕竟如今又没有先进科技来逆天,干旱的时候能够人工降雨,暴雨的时候能够用炮打散乌云,有极端天气的话气象局还能提前告知做预防。
然而有经验跟没经验还是不一样的,起码能让农民少走弯路,不必费太长时间来摸索。
苏叶又提议:“要是当地官府愿意奖励田地出产多的人,农民也会积极用心种了。就怕有人冒认,或者伪造产量。”
奖励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就怕有人作假了。
皇帝看着她笑了:“你这脑瓜子总有很多奇思妙想,奖励此事倒是可行。至于冒认的或者造假的,正好用来杀鸡儆猴。”
敢糊弄他,不想要命了吗?
只是老农一个个教导还是太慢了,而且他们说得杂,只说一次,其他人未必就能立刻记住并掌握了。
皇帝打算让刘统找有经验的老农都询问一番,把有用的都记下来装订成册,让各地的小吏去宣传一番。
农民不识字,小吏就得一遍遍解释,让对方听明白为止。
这可是个大工程,一时半会没那么容易执行下去,总归是刚开始,需要摸索着来。
刘统接到差事头都大了,他只能先去找当地有经验的老农问询一番。
原本他还觉得种地就那样了,谁知道这一问才发现里头的学问并不少。
一是选苗,强壮的苗才好存活。但是选苗之前就得选种子,有经验的老农能一眼挑出好的种子。
但是让老农详细解释起来就很难了,只能挑了几次让刘统看看。
刘统就从大小、色泽等方面记录下来,方便不清楚的人也能慢慢学起来。
二是虫害,田地里虫害多,收成就不行了。
老农每年都要翻地,就是晒一晒土地,防止虫卵过冬。
另外耕种的时候会用草木灰、生石灰、硫磺或者烟草泡水等等洒在田地上,就能减少虫害。
三居然是不抓田地附近的青蛙,也不驱赶,因为它们会吃虫。
毕竟天敌不在,虫害就会泛滥。
刘统一一记下后就印下来分发到各地,当地官员看着就头疼,小吏们声嘶力竭到处宣传,又强调增产会有奖励,一时农民都愿意尝试一番。
双季稻虽然麻烦,但要是产量比单季稻高,口粮增多,农民自然愿意忙活。
只要按照官府的意思去种植,要是产量高了还有奖励,何乐而不为?
回头果然也有懒惰之人贪心想要奖励而造假,被杀鸡儆猴后,这种人也就慢慢销声匿迹了。
没等双季稻出产,还是温泉庄子先传来好消息,土豆开花结果了。
苏叶掐指一算,土豆结果大概需要一季度,只要三个月左右。
理论上一年就能种两次,每年四五月的时候种下,七八月的时候能收获,再种下,十月十一月也能再收一回。
冬天还能种在洞子里面,还能再长一茬。
不过洞子建起来不容易,一般人家未必会做,所以一年两熟还是可以的。
翁果图让庄头把记录都送了过来给苏叶过目,上等田的产量自然是最高的,中等田次之,下等田就要更少了。
最重要的是他还特意让人在附近开了一小片荒地,荒地没种过其他作物,居然也能长起来,只是产量比下等田更少,却也还是能结果,果子相比之下小一点少一些罢了。
虽然少一点,但是成果依旧叫人惊喜,那么一大串的果子,三个月能出一大堆,放在地窖里,要是存放得好,一两个月的口粮是有了。
家里有香薯有土豆,还能换着吃,又能饱腹,更是能在荒地种上,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苏叶赶紧把记录呈上给皇帝,皇帝看着也微微点头:“不错,这东西能种,回头让山东那边试试。”
西疆自然不能落下,那边能不能屯田就看香薯和土豆长得如何了。
就是土豆这东西保存不好容易发芽,发芽就有毒。
然而对种不出东西的地方来说,只要保存好就没毒还是能饱腹的食物,谁会拒绝呢?
不过皇帝对土豆还是有些忌惮,御膳房也不敢做这个,苏叶想吃炸薯条的希望就落空了。
她积极推进土豆种植不就为了这个吗?
还有土豆泥,土豆饼,酸辣土豆丝,干锅土豆片,土豆炖肉……
--
不过如今的农民种地都是看天吃饭,没有统一的培训,都是自己摸索着胡来的,自然产量就上不去。
一是肥料,二是虫害,三是合理种植。
有经验的老农兴许会知道这些,但是并非家家户户都有老者在。
在古代人均寿命太短的时候,家有一老确是一宝,然而这样的宝贝实在太少了,一般只顾着自家就不错了,不会主动告诉别人,经验就很难传承下去。
苏叶就提议道:“有经验的老农种地是一把好手,醴陵这个地方必然也有。若是能请动老农们手把手教导其他农民种地,产量想必有所提升?”
这些老农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子估计也不会特别好,官府愿意出钱请他们去,该是能成?
皇帝微微颔首道:“你说得有几分道理,醴陵的土地适合种双季稻,只是产量飘忽不定。”
看天吃饭这个真的很难说,毕竟如今又没有先进科技来逆天,干旱的时候能够人工降雨,暴雨的时候能够用炮打散乌云,有极端天气的话气象局还能提前告知做预防。
然而有经验跟没经验还是不一样的,起码能让农民少走弯路,不必费太长时间来摸索。
苏叶又提议:“要是当地官府愿意奖励田地出产多的人,农民也会积极用心种了。就怕有人冒认,或者伪造产量。”
奖励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就怕有人作假了。
皇帝看着她笑了:“你这脑瓜子总有很多奇思妙想,奖励此事倒是可行。至于冒认的或者造假的,正好用来杀鸡儆猴。”
敢糊弄他,不想要命了吗?
只是老农一个个教导还是太慢了,而且他们说得杂,只说一次,其他人未必就能立刻记住并掌握了。
皇帝打算让刘统找有经验的老农都询问一番,把有用的都记下来装订成册,让各地的小吏去宣传一番。
农民不识字,小吏就得一遍遍解释,让对方听明白为止。
这可是个大工程,一时半会没那么容易执行下去,总归是刚开始,需要摸索着来。
刘统接到差事头都大了,他只能先去找当地有经验的老农问询一番。
原本他还觉得种地就那样了,谁知道这一问才发现里头的学问并不少。
一是选苗,强壮的苗才好存活。但是选苗之前就得选种子,有经验的老农能一眼挑出好的种子。
但是让老农详细解释起来就很难了,只能挑了几次让刘统看看。
刘统就从大小、色泽等方面记录下来,方便不清楚的人也能慢慢学起来。
二是虫害,田地里虫害多,收成就不行了。
老农每年都要翻地,就是晒一晒土地,防止虫卵过冬。
另外耕种的时候会用草木灰、生石灰、硫磺或者烟草泡水等等洒在田地上,就能减少虫害。
三居然是不抓田地附近的青蛙,也不驱赶,因为它们会吃虫。
毕竟天敌不在,虫害就会泛滥。
刘统一一记下后就印下来分发到各地,当地官员看着就头疼,小吏们声嘶力竭到处宣传,又强调增产会有奖励,一时农民都愿意尝试一番。
双季稻虽然麻烦,但要是产量比单季稻高,口粮增多,农民自然愿意忙活。
只要按照官府的意思去种植,要是产量高了还有奖励,何乐而不为?
回头果然也有懒惰之人贪心想要奖励而造假,被杀鸡儆猴后,这种人也就慢慢销声匿迹了。
没等双季稻出产,还是温泉庄子先传来好消息,土豆开花结果了。
苏叶掐指一算,土豆结果大概需要一季度,只要三个月左右。
理论上一年就能种两次,每年四五月的时候种下,七八月的时候能收获,再种下,十月十一月也能再收一回。
冬天还能种在洞子里面,还能再长一茬。
不过洞子建起来不容易,一般人家未必会做,所以一年两熟还是可以的。
翁果图让庄头把记录都送了过来给苏叶过目,上等田的产量自然是最高的,中等田次之,下等田就要更少了。
最重要的是他还特意让人在附近开了一小片荒地,荒地没种过其他作物,居然也能长起来,只是产量比下等田更少,却也还是能结果,果子相比之下小一点少一些罢了。
虽然少一点,但是成果依旧叫人惊喜,那么一大串的果子,三个月能出一大堆,放在地窖里,要是存放得好,一两个月的口粮是有了。
家里有香薯有土豆,还能换着吃,又能饱腹,更是能在荒地种上,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苏叶赶紧把记录呈上给皇帝,皇帝看着也微微点头:“不错,这东西能种,回头让山东那边试试。”
西疆自然不能落下,那边能不能屯田就看香薯和土豆长得如何了。
就是土豆这东西保存不好容易发芽,发芽就有毒。
然而对种不出东西的地方来说,只要保存好就没毒还是能饱腹的食物,谁会拒绝呢?
不过皇帝对土豆还是有些忌惮,御膳房也不敢做这个,苏叶想吃炸薯条的希望就落空了。
她积极推进土豆种植不就为了这个吗?
还有土豆泥,土豆饼,酸辣土豆丝,干锅土豆片,土豆炖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