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页
加上皇帝记性好,过目不忘,处理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朝臣有什么异动都逃不过他的双眼。
要是交给别人的话,很容易就忽视过去,或者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皇帝最厌恶别人的欺瞒,就只好什么事都自己来了。
不过他也喜欢看宫妃们欢欢喜喜的样子,都愁眉苦脸的,岂不是叫自己心里也不痛快?
苏叶见皇帝的心情不错,显然也没觉得两人每天嬉笑痛快有什么不妥,还忍不住问道:“皇上这是有什么好事了?”
皇帝摸了摸自己的脸颊问道:“怎么,这都叫你看出来了?”
他挥挥手示意李玉上了一本折子,苏叶一愣,还在犹豫要不要看,皇帝已经展开一部分。
她这才凑过去一看,发现是醴陵当地的官员道有个农民要献上双季稻。
也是因为陈世元被皇帝重用,破格封为八品小官,专门监督香薯种植之事。
区区八品只是芝麻小官,却是从白身商人一跃而上。
不说自身如何,子孙们都能得益,还能光宗耀祖,如何能不吸引人?
这就叫原本不敢说的人纷纷开始举荐,大多数就是泛泛而谈,没什么实际的东西,但是其中这个双季稻就叫皇帝侧目。
若是这种稻米能够实现,一年两熟,粮食就能大幅增加。
有了香薯的成功,土豆如今也已经发芽了,瞧着也是能成,皇帝对双季稻就更有信心,特意派了刘统过去看看究竟是不是真的。
这是当地府衙递上的折子,该是查探过不敢糊弄皇帝,派刘统过去也是再三确认一番。
“刘统今早已经快马加鞭送来折子,醴陵确实能种双季稻。”
皇帝的心情颇为不错,要是有双季稻,一年两熟,粮食的产量就能彻底上来了。
每次天灾都要朝廷赈灾,银钱能拨,但粮食却是有限的。
加上各地官员还有蛀虫在,很可能把粮食弄走或者以次充好,就像这次的渝州一样。
若是粮食能增产,以后面对各地天灾就不必担心因为数量有限不知道如何分派。
苏叶听着心情也不错,粮食多了,往后就算有天灾,饿死的人也能少了。
可惜皇帝的好心情没持续几天,刘统再送来折子,他看后面色就立刻晴转阴。
在皇帝预料之中,双季稻的话比单季稻是增产一倍才是。
然而刘统的折子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他的预想,双季稻一季的产量远不如单季稻,因为双季的关系才比单季稻要多一些。
因为只多一点,还要一年反复耕种,辛苦两回,很多农民就不愿意费这个功夫。
难怪双季稻始终无名,压根是没多少人种的关系。
醴陵是个刚外放的年轻官员,一去到看见这个,又听说陈世元献上香薯之事,于是立刻就上了折子。
谁知道刘统一过去了解后给皇帝写了折子解释清楚,皇帝才发现自己是空欢喜一场。
皇帝在船舱里生闷气,直到船队终于回到京城,又马车回到紫禁城,他都没能释然。
坐在御书房里,皇帝是越想越是生气,看着天色渐黑,他终于回过神来,也有些累了。
皇帝抬头却见李玉提着食盒进来,打开里面是一盘点心和一壶蜜水。
他不用尝都知道这点心肯定甜腻,蜜水必然多搁了几勺蜜糖,笑骂道:“你这是越发放肆了,跟贵妃学的吗?”
都知道皇帝心情不好,就让御膳房给他送来甜腻的东西?
李玉连忙跪下告罪,皇帝也不是真生气,示意他起来:“行了,摆架。”
门口提着灯笼的小太监有些茫然,皇帝没开口摆架去哪里啊?
李玉恨不能一脚把这小太监踢醒,小声骂道:“当然是去承乾宫,你傻了吗?”
这小太监实在太不机灵了,李玉挥手让另外一个太监接过灯笼在侧面带路,他则是退后两步跟在皇帝身边。
虽然皇帝没问,不过这个小太监估计是不可能继续在乾清宫伺候,实在太不会来事了!
皇帝也没在意这个小太监,一路去到承乾宫外头就听见里面的欢声笑语。
似乎他每次来,苏叶这里就没见愁眉苦脸的时候,嘴角也忍不住微微一翘。
门口的宫女是秋月,她急忙行礼后要通报,被皇帝挥挥手拦下了。
他大步进去,就见苏叶和四格格正说着话。
四格格咯咯笑道:“额娘,我想吃杏子。”
皇帝一听就好笑道:“想吃就让人送来,怎么突然想吃杏子了?”
苏叶回头看见他连忙带着四格格起身行礼,笑着解释道:“臣妾给和珍说典故,正好说到杏林世家是怎么来的。”
三国时候有个名医为穷苦人家治病是分文不收,只按照重病轻症来分,重病治好就在门外种五棵杏树,病得轻只种一棵。
几年下来,他的门口居然有十万棵杏树林,所以也道医术高明的医者是杏林之家。
没想到四格格听见这个典故,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吃杏子。
皇帝笑了笑,听着和珍的童言童语,心情也快活了一些。
苏叶见皇帝有事要说,四格格也就行礼回去休息了。
皇上挥手让宫人退下,这才跟苏叶提起双季稻的事,面色十分失望:“朕还以为这双季稻能多产粮食,却是事与愿违。”
--
要是交给别人的话,很容易就忽视过去,或者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皇帝最厌恶别人的欺瞒,就只好什么事都自己来了。
不过他也喜欢看宫妃们欢欢喜喜的样子,都愁眉苦脸的,岂不是叫自己心里也不痛快?
苏叶见皇帝的心情不错,显然也没觉得两人每天嬉笑痛快有什么不妥,还忍不住问道:“皇上这是有什么好事了?”
皇帝摸了摸自己的脸颊问道:“怎么,这都叫你看出来了?”
他挥挥手示意李玉上了一本折子,苏叶一愣,还在犹豫要不要看,皇帝已经展开一部分。
她这才凑过去一看,发现是醴陵当地的官员道有个农民要献上双季稻。
也是因为陈世元被皇帝重用,破格封为八品小官,专门监督香薯种植之事。
区区八品只是芝麻小官,却是从白身商人一跃而上。
不说自身如何,子孙们都能得益,还能光宗耀祖,如何能不吸引人?
这就叫原本不敢说的人纷纷开始举荐,大多数就是泛泛而谈,没什么实际的东西,但是其中这个双季稻就叫皇帝侧目。
若是这种稻米能够实现,一年两熟,粮食就能大幅增加。
有了香薯的成功,土豆如今也已经发芽了,瞧着也是能成,皇帝对双季稻就更有信心,特意派了刘统过去看看究竟是不是真的。
这是当地府衙递上的折子,该是查探过不敢糊弄皇帝,派刘统过去也是再三确认一番。
“刘统今早已经快马加鞭送来折子,醴陵确实能种双季稻。”
皇帝的心情颇为不错,要是有双季稻,一年两熟,粮食的产量就能彻底上来了。
每次天灾都要朝廷赈灾,银钱能拨,但粮食却是有限的。
加上各地官员还有蛀虫在,很可能把粮食弄走或者以次充好,就像这次的渝州一样。
若是粮食能增产,以后面对各地天灾就不必担心因为数量有限不知道如何分派。
苏叶听着心情也不错,粮食多了,往后就算有天灾,饿死的人也能少了。
可惜皇帝的好心情没持续几天,刘统再送来折子,他看后面色就立刻晴转阴。
在皇帝预料之中,双季稻的话比单季稻是增产一倍才是。
然而刘统的折子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他的预想,双季稻一季的产量远不如单季稻,因为双季的关系才比单季稻要多一些。
因为只多一点,还要一年反复耕种,辛苦两回,很多农民就不愿意费这个功夫。
难怪双季稻始终无名,压根是没多少人种的关系。
醴陵是个刚外放的年轻官员,一去到看见这个,又听说陈世元献上香薯之事,于是立刻就上了折子。
谁知道刘统一过去了解后给皇帝写了折子解释清楚,皇帝才发现自己是空欢喜一场。
皇帝在船舱里生闷气,直到船队终于回到京城,又马车回到紫禁城,他都没能释然。
坐在御书房里,皇帝是越想越是生气,看着天色渐黑,他终于回过神来,也有些累了。
皇帝抬头却见李玉提着食盒进来,打开里面是一盘点心和一壶蜜水。
他不用尝都知道这点心肯定甜腻,蜜水必然多搁了几勺蜜糖,笑骂道:“你这是越发放肆了,跟贵妃学的吗?”
都知道皇帝心情不好,就让御膳房给他送来甜腻的东西?
李玉连忙跪下告罪,皇帝也不是真生气,示意他起来:“行了,摆架。”
门口提着灯笼的小太监有些茫然,皇帝没开口摆架去哪里啊?
李玉恨不能一脚把这小太监踢醒,小声骂道:“当然是去承乾宫,你傻了吗?”
这小太监实在太不机灵了,李玉挥手让另外一个太监接过灯笼在侧面带路,他则是退后两步跟在皇帝身边。
虽然皇帝没问,不过这个小太监估计是不可能继续在乾清宫伺候,实在太不会来事了!
皇帝也没在意这个小太监,一路去到承乾宫外头就听见里面的欢声笑语。
似乎他每次来,苏叶这里就没见愁眉苦脸的时候,嘴角也忍不住微微一翘。
门口的宫女是秋月,她急忙行礼后要通报,被皇帝挥挥手拦下了。
他大步进去,就见苏叶和四格格正说着话。
四格格咯咯笑道:“额娘,我想吃杏子。”
皇帝一听就好笑道:“想吃就让人送来,怎么突然想吃杏子了?”
苏叶回头看见他连忙带着四格格起身行礼,笑着解释道:“臣妾给和珍说典故,正好说到杏林世家是怎么来的。”
三国时候有个名医为穷苦人家治病是分文不收,只按照重病轻症来分,重病治好就在门外种五棵杏树,病得轻只种一棵。
几年下来,他的门口居然有十万棵杏树林,所以也道医术高明的医者是杏林之家。
没想到四格格听见这个典故,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吃杏子。
皇帝笑了笑,听着和珍的童言童语,心情也快活了一些。
苏叶见皇帝有事要说,四格格也就行礼回去休息了。
皇上挥手让宫人退下,这才跟苏叶提起双季稻的事,面色十分失望:“朕还以为这双季稻能多产粮食,却是事与愿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