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页
这锅是他的,想扣别人身上都扣不了。
儿子过于乖巧,除了想出去玩儿的时候跟他闹以外,其余的时候绝对是乖小孩、乖学生,这孩子最让人费心的时候,应该是在福晋肚子里的时候,生出来以后,就很好养活了。
关键是身子骨壮实,从小到大也没生过什么病,大人最怕的还是小孩子生病了。
胤祯还记得那会儿弘晖生病的时候,太医守在四贝勒府好几日,四哥四嫂都跟着熬,寸步不敢离,几乎是不错眼的看着,那可不光是在熬人,简直是在熬心。
好在,弘晖是有惊无险,不然的话,四哥这会儿可能还要为继承人发愁。
老爷子跟四爷处得还算不错,小家伙满月当天就得了赐名——弘历。
当时,胤祯自然也在场,只觉得这名字耳熟,可能上辈子在哪个电视剧里听过吧,毕竟清宫剧这么多,母上大人又爱追剧,他偶尔也会跟着看一点儿,不过谁是谁早就已经记不清了。
弘历一个半月大的时候,直郡王的信和廉郡王的信是同时被送到京城来的。
直郡王出海,走的是开疆辟土的路子,不服就打,所以他写信给京城要交易的东西一般都是火药,剩下的他全都能抢过来。
而廉郡王,这几年一直都是在做生意,船队比最初的时候扩大了三倍,之前欠的本金和利息早就还上了。
两个人都不透露自己的行踪,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此之前两边是没有遇上过的。
第64章 (
而现在遇上了,不光是遇上了,两边还动起了手。
按照廉郡王在信上的说法,两边一碰面,是直郡王先动的手,为的就是报往日之仇。
往日两个人什么仇怨大家也都清楚,直郡王性子有几分刚烈,确实能做得出来这种事儿。
但是在直郡王的信里,两边却是为了争地盘动手的,与旧怨无关,不过是新仇。
按照直郡王的意思,虽然已经出海了,可长幼尊卑也还是要论的,老八仗着在当地的底蕴深、经营的时间长,就对他动手,实在过分。
两个人来信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希望大清这边儿能给予他们帮助,而不是帮对方。
直郡王想要更多的火枪,而廉郡王也想要火枪,这玩意儿在大清管控严格,在海外也是稀罕物,不容易被淘换到。
这两封信的内容,知道的人并不多,除了皇室之人,也就只有几个议政大臣知道了。
大多数人的主张是不管,这两个人谁都不管,海外那么远,谁知道真实情况是什么样,两个人必然有一个撒了谎,要不然就是都撒了谎,为的就是合伙问大清要火枪。
如果是两个人合伙撒谎,那这火枪自然不能给,若是只有一个人撒了谎,在无法分辨的情况下,要给也只能是都给,那便更不行了。
火枪这东西的杀伤力有多大,大家都是清楚的,把武器运过去,岂不是让这兄弟俩在海外打得更激烈。
还说是要过去跟人家抢地盘,结果兄弟俩先互相斗了个你死我活,这算怎么回事。
外族人都会看大清朝的笑话。
包括几位议政大臣在内,也包括这些皇子阿哥们,意见都是不给,要不然就是不发表意见的。
康熙最终的决定也是不给,但是却写了两封信,下了一道圣旨,两封信分别是给直郡王和廉郡王的,圣旨则是给廉郡王的。
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调停,这要是在大清朝的境内,他可犯不上写什么信,直接让这两个逆子来见他就成了,可是在海外,就不是一件易事了,来回折腾!腾太过麻烦,好在无论是他的书信,还是他的圣旨,都应当是有用的。
谁让两个儿子的家眷和额娘都在京城呢,即便这两个人不打算再做大清的子民,也总还是要做儿子、做父亲的吧。
康熙要是不偏心那就不是康熙了,关键几十年了,从他有孩子的时候起,就一直偏心偏得明目张胆,偏得理所当然,不然的话,这么多儿子,太子之位为什么从一开始就定了老二,而不是让众子公平竞争。
爵位也是如此,谁是郡王,谁是贝勒,谁是贝子,还不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帝王的宠爱,就如同这天上的雷霆雨露一般,可以心怀感念,但绝不能心怀怨恨,给不给的,给多给少,那都是上天的安排。
正如同,康熙一道圣旨就可以让如日中天的老八出海,一道圣旨也可以废了太子之位,这样的权利,很难再让康熙本人有所顾忌。
所以他写的这两封书信,还有这一封圣旨,尽管在他看来已经有几分委婉了,不然也不会有书信的存在,可也难掩本质:老八让步,老大得利。
康熙下旨让廉郡王友爱兄弟,又说他比直郡王早出海两年,应当多多帮助兄长,更别提之前他还有愧于直郡王了。
廉郡王有愧于直郡王这事儿,几乎没人不知道,就连后宫里的娘娘们,也都清楚。
早些年甚至有小嫔妃为了巴结惠妃,转而去欺负良妃的,柿子挑软的捏,当年的直郡王占长,而良妃不管是什么样的阶品,性格都是一如既往的怯懦。
给不给火枪,康熙是听了众人的意见,但这封圣旨,可就没有询问众人的意见了,而是乾坤独断,就算是太子和其他几个儿子都劝了,也没有任何的用处。
--
儿子过于乖巧,除了想出去玩儿的时候跟他闹以外,其余的时候绝对是乖小孩、乖学生,这孩子最让人费心的时候,应该是在福晋肚子里的时候,生出来以后,就很好养活了。
关键是身子骨壮实,从小到大也没生过什么病,大人最怕的还是小孩子生病了。
胤祯还记得那会儿弘晖生病的时候,太医守在四贝勒府好几日,四哥四嫂都跟着熬,寸步不敢离,几乎是不错眼的看着,那可不光是在熬人,简直是在熬心。
好在,弘晖是有惊无险,不然的话,四哥这会儿可能还要为继承人发愁。
老爷子跟四爷处得还算不错,小家伙满月当天就得了赐名——弘历。
当时,胤祯自然也在场,只觉得这名字耳熟,可能上辈子在哪个电视剧里听过吧,毕竟清宫剧这么多,母上大人又爱追剧,他偶尔也会跟着看一点儿,不过谁是谁早就已经记不清了。
弘历一个半月大的时候,直郡王的信和廉郡王的信是同时被送到京城来的。
直郡王出海,走的是开疆辟土的路子,不服就打,所以他写信给京城要交易的东西一般都是火药,剩下的他全都能抢过来。
而廉郡王,这几年一直都是在做生意,船队比最初的时候扩大了三倍,之前欠的本金和利息早就还上了。
两个人都不透露自己的行踪,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此之前两边是没有遇上过的。
第64章 (
而现在遇上了,不光是遇上了,两边还动起了手。
按照廉郡王在信上的说法,两边一碰面,是直郡王先动的手,为的就是报往日之仇。
往日两个人什么仇怨大家也都清楚,直郡王性子有几分刚烈,确实能做得出来这种事儿。
但是在直郡王的信里,两边却是为了争地盘动手的,与旧怨无关,不过是新仇。
按照直郡王的意思,虽然已经出海了,可长幼尊卑也还是要论的,老八仗着在当地的底蕴深、经营的时间长,就对他动手,实在过分。
两个人来信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希望大清这边儿能给予他们帮助,而不是帮对方。
直郡王想要更多的火枪,而廉郡王也想要火枪,这玩意儿在大清管控严格,在海外也是稀罕物,不容易被淘换到。
这两封信的内容,知道的人并不多,除了皇室之人,也就只有几个议政大臣知道了。
大多数人的主张是不管,这两个人谁都不管,海外那么远,谁知道真实情况是什么样,两个人必然有一个撒了谎,要不然就是都撒了谎,为的就是合伙问大清要火枪。
如果是两个人合伙撒谎,那这火枪自然不能给,若是只有一个人撒了谎,在无法分辨的情况下,要给也只能是都给,那便更不行了。
火枪这东西的杀伤力有多大,大家都是清楚的,把武器运过去,岂不是让这兄弟俩在海外打得更激烈。
还说是要过去跟人家抢地盘,结果兄弟俩先互相斗了个你死我活,这算怎么回事。
外族人都会看大清朝的笑话。
包括几位议政大臣在内,也包括这些皇子阿哥们,意见都是不给,要不然就是不发表意见的。
康熙最终的决定也是不给,但是却写了两封信,下了一道圣旨,两封信分别是给直郡王和廉郡王的,圣旨则是给廉郡王的。
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调停,这要是在大清朝的境内,他可犯不上写什么信,直接让这两个逆子来见他就成了,可是在海外,就不是一件易事了,来回折腾!腾太过麻烦,好在无论是他的书信,还是他的圣旨,都应当是有用的。
谁让两个儿子的家眷和额娘都在京城呢,即便这两个人不打算再做大清的子民,也总还是要做儿子、做父亲的吧。
康熙要是不偏心那就不是康熙了,关键几十年了,从他有孩子的时候起,就一直偏心偏得明目张胆,偏得理所当然,不然的话,这么多儿子,太子之位为什么从一开始就定了老二,而不是让众子公平竞争。
爵位也是如此,谁是郡王,谁是贝勒,谁是贝子,还不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帝王的宠爱,就如同这天上的雷霆雨露一般,可以心怀感念,但绝不能心怀怨恨,给不给的,给多给少,那都是上天的安排。
正如同,康熙一道圣旨就可以让如日中天的老八出海,一道圣旨也可以废了太子之位,这样的权利,很难再让康熙本人有所顾忌。
所以他写的这两封书信,还有这一封圣旨,尽管在他看来已经有几分委婉了,不然也不会有书信的存在,可也难掩本质:老八让步,老大得利。
康熙下旨让廉郡王友爱兄弟,又说他比直郡王早出海两年,应当多多帮助兄长,更别提之前他还有愧于直郡王了。
廉郡王有愧于直郡王这事儿,几乎没人不知道,就连后宫里的娘娘们,也都清楚。
早些年甚至有小嫔妃为了巴结惠妃,转而去欺负良妃的,柿子挑软的捏,当年的直郡王占长,而良妃不管是什么样的阶品,性格都是一如既往的怯懦。
给不给火枪,康熙是听了众人的意见,但这封圣旨,可就没有询问众人的意见了,而是乾坤独断,就算是太子和其他几个儿子都劝了,也没有任何的用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