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泪——书自清(79)
他冥思苦想许久,画出了图稿,然后带着图稿出去了一整天。他寻了父亲相熟的铁匠铺,让铁匠铺打造这样一个面具,又找了裁缝去做内甲。
忙忙碌碌,寻找材料、反复修改,从正月里到三月初,面具与内甲终于制作了出来,完全契合妹妹的身躯,让她穿上身后的负担感降到最低。而期间,他跑了无数次舅舅家,费尽唇舌,终于说服了舅舅和舅娘同意这个计划,其间表兄赵子央也帮了不少忙。他还抽空,携着礼物拜访了父亲昔年在锦衣卫之中的老友刘教头,他故意穿上内甲,蒙了面扮作不能说话的模样,请求刘教头开后门让他加入锦衣卫。最后好心的刘教头同情他们家的遭遇,应承了下来。
三月十七日登记参军的那日,孟子修假模假样地走了个过场,名字是填上了新兵花名册,但体检并没有查验,就直接勾了优良一档。
但自那一刻起,他就再也不是孟旷了,孟旷这个身份,自此以后让给了妹妹阿晴。孟旷的功名也自动放弃,妹妹替了这个身份,就代表着孟旷这个秀才投笔从戎,自此以后不会再考功名。而他已经为自己想好了新的身份,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就叫孟子修。他曾听父亲提过家中好像还有一个旁支在南方,几代单传后断了根,最后一代算辈分应当是自己远房的堂叔。他就利用这个不知名又早逝的堂叔,作为自己未来的身份罢。
翌日,他就离家了。因为害怕别离时的场景,害怕看见妹妹们哭泣,他天未亮就离了家。背着包袱,戴着斗笠,杵着手杖,一路行至朝阳门时,已是戚然泪沾襟。传奇话本《宝剑记》中有一句话近几十年来颇为流传: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他此时此刻便当真是伤心欲绝,无论如何都放心不下自己的两个妹妹。但这条路他既然已经选择踏上,便再也没有了回头路,他必须咬紧牙关,勇敢又坚定地走下去。
在朝阳门,他寻到了等在此处的赵氏粮行的几个伙计,这几个伙计都是舅舅安排过来,送自己去南京的。他们此行原本的任务是至通惠河码头,押运一船北方的莜麦自运河南下南京,恰好可以捎带上孟子修。
城门开后,他们在晨钟声里出了城,一路去了通惠河码头上船。自出生至今十五载,孟子修头一次离京,挥别在这个生长之地太多五味杂陈的情感与记忆。此一去归期难定,但归来时他必要带回佳音。他站在船尾远眺京城轮廓,目光幽远凝肃。
第100章 【旧事孟子修篇】路漫漫其
万历十一年三月末,孟子修抵达南京。因着赵氏粮行伙计的照看与护送,一路顺遂,并未遭遇任何不测。烟花三月,江南正是草长莺飞、遍地花开的时节,过惯了北方生活的孟子修,头一回亲眼见识到诗句中的江南风土人情,着实令他心情畅快了许多。十五岁的少年郎,再如何沉稳早熟,也还是有孩童的心性。
赵氏粮行在南京有一个相当大的分号,前商后院,孟子修起初就被安排入住于商行后的住宅之内。抵达南京时是午前十分,不顾舟车劳顿,他立刻就出了门,打算去熟悉一下城中的街道。有个伙计带着他,一路沿着街道信步而行,却不曾想当日午后下起了绵密的小雨,孟子修没有打伞,归家时衣衫都被打湿了。虽然他紧赶慢赶地换了干衣,用热水沐浴,却还是着了凉,第二日就发起烧了。
不知是不是因为水土不服的缘故,这一病竟然病得十分严重,五六日下不得床,烧得浑身酸软无力,头晕脑胀。粮行的伙计们请了一位须发皆白、仙风道骨的老大夫来给他看病,这位老大夫是闻名遐迩的名医,瞧了他的病,开了几副药,竟让他一服就好了。大夫还说他身体是先天不足的气虚之状,外邪极易入侵,需要调理。他给孟子修开了几副方子,按照时间先后标定好顺序,严格遵从医嘱药方拿药煎服,大约一两年后,能将他的身子调理到比现在好八成的地步,往后就不会这般容易染病了。孟子修实在大喜过望,没想到昔年罗道长都医治不了的顽疾,这位老大夫居然能有办法调理好。一打听,才知他是遇见了当世神医。
这位老大夫名唤李时珍,东壁堂神医之名如雷贯耳,孟子修也是听过的。他当真是运气好,老大夫正在编写一部药典,云游四方,遍尝百草,恰好近期于南京落脚。他在南京城最大的同济堂药铺临时坐诊,每日看病者都络绎不绝。伙计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把他请过来。实在是因为被孟子修吓坏了,还以为他要不久于人世了。
李时珍最后叮嘱孟子修,待身子调理好了,最好能经常活动经络,有助于他强壮身体。如果他愿意,就去同济堂,老大夫得空会带着他打一套五禽戏,行气导引,十分有用。老大夫还说,近半年内他暂不打算离开南京。
孟子修没有想到自己一来南京就遇见了贵人,也许是时来运转,孟家遭受了太多的苦难,连老天爷都看不过去了。如果他的身子能好转,那他就能做更多的事了,自幼体弱的他深知身体才是一切的根基。
于是在南京的第一年,他将自己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调养身体之上,专心遵从李时珍的指导进行药物调理、食补和锻炼,一年之后,身体确实大为好转。他在写给京中家里的信有提到自己的身体好了很多,但他估计妹妹们如果不亲眼见到他当下的状态,是不会相信信中所言的,权当是他出门在外报平安。
当然,血海深仇他不可能忘却,调养身体的同时,他也切实地展开了调查。在离京之前,他已经对父兄之死做过简单的调查,前前后后存在三个有疑点的人,他都一一记了下来。首先是唯一知晓父亲将李穗儿从诏狱中劫出的人管狱所的副千户褚一道。其次是悬梁自尽的黎老三黎许鸣,有必要调查他本人和他接触过的所有人。最后则是李穗儿,这个姑娘也是有嫌疑的。
管狱所的褚一道他眼下查不了,这件事他已经和阿晴商量过了,交给阿晴来查。而穗儿身份实在太过神秘,他一时之间也无法寻找到切入点去查她,只能暂时搁置。黎老三以及与其接触过的人,是他目前最主要的调查方向。
离京前,他已经从黎老三家中附近的信客,还有邻居,包括黎老三的几个关系非常好的酒友口中掌握了一定的情报。
据信客说,黎老三从万历十年时就开始与南京的某个人书信往来,二人交流十分密切,信客说他几乎每月都要将南京来信送与黎老三,但信封之外并无落款,他也不知道写信人是谁。两人传递的信都很厚,包得也很严实,里面似乎写了很多内容,神神秘秘的感觉。由于是私人信件,黎老三从不走官方的传讯途径,就让民间的信客送,那段时间信客能从他手中捞到不少好处费。
邻居则告诉孟子修,黎老三往日里都是一身锦衣卫制服,管狱所和家里两头跑,生活很规律。但自从万历十年开始,他时常不去管狱所,反倒便装出门,不知去哪儿,有时还会出远门,好些日子才会回来。
这一点也从黎老三的酒友口中得到了证实,黎老三确实时常便装出门,有个酒友提到,有一回他在京中潞王府外瞧见了黎老三,一身便服,坐在王府外的小摊边上,似乎在监视着什么。另一个酒友则说,某回他和黎老三饮酒,黎老三与他提及不日要出一趟远门,在他的一再追问下,他才告诉酒友,说是要去一趟湖广衡州,之后他确实出去了很久才归来。
这几条线索,暂时只有孟子修知晓,他也没有告诉妹妹孟晴。主要是他害怕孟晴在京中胡乱去查,惹出事端,毕竟她眼下处在身不由己的境地之中,自己不在她身边,没有人看着她劝着她,就怕她一头脑热把事情办坏了。他还是希望自己先把事实都查清楚,再转告给妹妹们。
根据这几条线索,孟子修基本上能得出这样的推测:黎老三与南京的某个人通过某种渠道取得了联系,他或许受到了委托,委托人很有可能就是南京这位与他联系的人。而他的调查内容显然是当今圣上的亲弟弟潞王。这一点,可以从他监视潞王府和去湖广衡州两点得到证明,因为湖广衡州是潞王的封地,万历十年,恰恰是潞王尚未前往封地之前,彼时衡州正在修建潞王府。
他离京,首站就选在南京,并不仅仅是因为赵氏粮行在南京有一定的产业,可以照看于他,也是因为这一条直指南京的线索成为了他调查父兄之死的切入点。
孟子修抵达南京约一个月后,身体调养得差不多,也逐渐适应了江南的气候,便开始着手循着这条线索展开了调查。因为调查范围实在太广了,他必须寻找合适的着眼点。首先锁定的就是南京官场之上的官员,尤其是万历十年时在南京任官的官员,要获得名单并不算很容易,但于他来说也不是难事。据消息灵通的赵氏粮行伙计说,南京这边有个很有名的国子监博士,名叫臧懋循,对官场的事儿门清,尤其好清谈国事。自万历十年到任以来,最喜欢出没于皮市街的广陵茶肆,聚集一群学子、文人,闲聊官场事,这个伙计偶尔没事也会去听听,跟说书似的,很有意思。
孟子修最想找的就是这样一个人,于是去了皮市街的广陵茶肆,与这位南京国子监博士臧懋循套近乎,取得了他的信任。从他的口中,逐渐摸清了南京官场之上所有部门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官员,以及一些发生于万历十年的官场秘事。
这其中有关于潞王的大事,就只有一件,那就是发生于万历十年年末的南京户部侍郎白先石案。据说是白先石打算弹劾潞王婚礼靡费,于民间横行霸道、作奸犯科等等多项罪名,结果却被东厂率先发难,罗织出莫须有的贪墨罪名,全家被捕下狱,他本人被拷打致死,妻子儿女被发配为奴,后来妻子、儿子也于狱中病故,还剩下一个女儿,眼下在哪儿也不大清楚。
线索似乎就这样断了,因为臧懋循也不清楚个中内幕,他只说这案子玄乎得紧,东厂的动作实在是太快了,而对白先石的惩罚也太狠了,一定有猫腻。孟子修不甘心,他决意寻找到白先石尚存于世的女儿。据说,这姑娘小字玉吟,年纪不大,可能刚及笄。这个年纪的女子,若是落入了奴籍,想也不想,定然是入了风月场,很有可能是充了教坊司乐籍,成了官妓。
孟子修查到这条线索时,已经耗费了大半年的时光,彼时已经到了万历十二年的年初。他给家中寄信时,本想要将目前查到的线索记述下来告诉给妹妹知晓。但因送信入京的赵氏粮行伙计带回了一个不好的消息,说是孟家搬家至校场口一带,那里的信件流通不畅,瞧见有信客亦或风尘仆仆的旅客模样的人,总有些地痞流氓会上前盘问,敲诈勒索,信件包裹还有可能会被抢夺没收。孟子修顾忌之下,最终没敢将这些线索写下,只写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以报平安为主。
万历十二年三月至五月,孟子修在调查父兄之死的同时,也开始为他自己的未来未雨绸缪。他不能总是依靠舅舅接济,也不能一直在南京的赵氏粮行叨扰。眼下他身体已经大为好转,李时珍大夫也说他无大碍,离开南京云游去了。他也得考虑在南京独立起来,寻一份职业为好。只是他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就只能做教书匠了。寻寻觅觅两个月,他总算在南京城中某得了一份差事,在一位乡绅家中做教书先生,给乡绅七岁与五岁的儿子教授蒙学。只是这乡绅实在有些抠门,给的月钱微薄,勉强可以糊口度日。孟子修每月要耗费不少钱,这些月钱实在不够用的,因而他还得每日写字作画,贩卖字画贴补用度。
他吃穿节省,其实对银钱没有多大的需求,但因着他必须要查清楚白先石的女儿白玉吟的下落,故每每出入风月场所,实在是拉高了他的花销。这事儿还瞒不住赵氏粮行的伙计,他解释过是为了调查白玉吟下落,伙计们倒也不多说什么,只是眼中总有些不信。孟子修很是无奈,他也到年纪了,知道风月场所对男人意味着什么,但他去那里时当真是没有那样的心思的,也不知道有多少能信他。
十里秦淮尽欢场,人海茫茫,乱花渐欲迷人眼。从三月起,孟子修这一查就是三个月还多,一直到万历十二年的七月初,他才终于在秦淮河畔旧院钞库街中段的一处名唤媚香楼的妓院中寻到了白玉吟的下落。彼时的白玉吟未满十七岁,才刚刚出台,正在搏名声,据说再有大半个月,就要挂售入幕之宾的开/苞夜。
孟子修感到不妙,怎得撞在这个节骨眼上。好好一个良家姑娘不幸堕落于此,若是当真被嫖客欺负了去,他怎么能坐视不理?若他坐视不理,他又怎好意思去问白玉吟打听消息?但他眼下囊中羞涩,一时之间也不知该怎么帮白玉吟。
无奈之下,他只能先去探探行情。破费出了一大笔入场费,他总算寻到了一个机会入媚香楼,打算先看一场白玉吟的表演、寻机会接近白玉吟再说。
他不曾想到,那一夜他步入媚香楼这个选择,竟让他从此落入了一个难以挣扎而出的温柔乡。但他不后悔,此生都不会后悔与她相遇。
第101章 【旧事孟子修篇】路漫
孟子修好不容易排队进入媚香楼时,台上的戏已然开演一段时间了。他眼瞧着两位旦角立在台上正在唱和,仔细一听,分辨出唱的当是《绣襦记》的第四出:
裙衬弓鞋入绣房。兰茝生香。环佩铿锵。
小旦唱:朝云暮雨为谁忙。心恋襄王。梦遶高唐。
旦角和:红锦晓拂菱花镜。淡扫春山眉瘦损。
小旦再唱:来无力凭阑杆。睡熟海棠花未醒。
旦角再和:自惭陋质。而获宠名公。身虽堕于风尘。而心每悬于霄汉。未知何日得遂从良之愿。
孟子修曾看过《绣襦记》的原本,知道故事梗概。假借唐时,常州刺史郑儋之子郑元和带巨资赴长安应考。离考试日期尚早,郑元和游览胜景时在平康巷一家门首得遇绝色女子,一见倾心,假意坠下丝鞭,偷看姑娘几眼。得知这女子乃娼门李亚仙,年方二八,吹弹歌舞无所不通。郑元和表示不惜代价,也要赢得她的芳心。第二日到李家推说要租房攻读,拿出白银百两,老鸨李母当即摆宴接风。李亚仙认得是前日坠鞭的公子,也自欢喜。从此二人沉浸于情爱,早将赶考之事抛到云外。
不久,郑元和带来的金银全部花尽,最后连仆人来兴都给卖掉了。鸨母李氏见其财尽,便与贾二娘设下金蝉脱壳之计,将郑元和骗走,暗中搬家。郑元和找不到李亚仙,遂流落江湖,充当歌郎,送殡唱挽歌为生。其父郑儋进京述职,见郑元和与人赌唱歌词,认为他有辱家门,将郑元和鞭笞至死,弃尸荒郊。后郑元和被人救活,寄养卑田院,学会了唱莲花落,在长安街上沿途叫化。一日风雪严寒,郑元和唱着莲花落在长安城中沿街乞讨,恰巧来到李亚仙居处。
李亚仙自与郑元和离散后,旧情不忘,一直拒绝接客,等待与郑元和重逢。见到郑元和后,便急忙将绣襦披在郑元和身上,并将其拥入暖阁之中,然后又以利害关系说动鸨母,自赎其身,别赁屋与郑元和同住。亚仙卖掉钗环首饰,买回书籍,甚至剔目毁容以绝元和心中杂念,督促元和发愤苦读。郑元和亦立下誓言,不考取功名绝不回来。后果然高中状元,诏为成都参军。郑元和乃携李亚仙入蜀赴任,恰值其父擢升成都府尹,相会于驿馆,两下尽释前嫌,亚仙与元和也正式结为夫妇。
恋耽美
忙忙碌碌,寻找材料、反复修改,从正月里到三月初,面具与内甲终于制作了出来,完全契合妹妹的身躯,让她穿上身后的负担感降到最低。而期间,他跑了无数次舅舅家,费尽唇舌,终于说服了舅舅和舅娘同意这个计划,其间表兄赵子央也帮了不少忙。他还抽空,携着礼物拜访了父亲昔年在锦衣卫之中的老友刘教头,他故意穿上内甲,蒙了面扮作不能说话的模样,请求刘教头开后门让他加入锦衣卫。最后好心的刘教头同情他们家的遭遇,应承了下来。
三月十七日登记参军的那日,孟子修假模假样地走了个过场,名字是填上了新兵花名册,但体检并没有查验,就直接勾了优良一档。
但自那一刻起,他就再也不是孟旷了,孟旷这个身份,自此以后让给了妹妹阿晴。孟旷的功名也自动放弃,妹妹替了这个身份,就代表着孟旷这个秀才投笔从戎,自此以后不会再考功名。而他已经为自己想好了新的身份,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就叫孟子修。他曾听父亲提过家中好像还有一个旁支在南方,几代单传后断了根,最后一代算辈分应当是自己远房的堂叔。他就利用这个不知名又早逝的堂叔,作为自己未来的身份罢。
翌日,他就离家了。因为害怕别离时的场景,害怕看见妹妹们哭泣,他天未亮就离了家。背着包袱,戴着斗笠,杵着手杖,一路行至朝阳门时,已是戚然泪沾襟。传奇话本《宝剑记》中有一句话近几十年来颇为流传: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他此时此刻便当真是伤心欲绝,无论如何都放心不下自己的两个妹妹。但这条路他既然已经选择踏上,便再也没有了回头路,他必须咬紧牙关,勇敢又坚定地走下去。
在朝阳门,他寻到了等在此处的赵氏粮行的几个伙计,这几个伙计都是舅舅安排过来,送自己去南京的。他们此行原本的任务是至通惠河码头,押运一船北方的莜麦自运河南下南京,恰好可以捎带上孟子修。
城门开后,他们在晨钟声里出了城,一路去了通惠河码头上船。自出生至今十五载,孟子修头一次离京,挥别在这个生长之地太多五味杂陈的情感与记忆。此一去归期难定,但归来时他必要带回佳音。他站在船尾远眺京城轮廓,目光幽远凝肃。
第100章 【旧事孟子修篇】路漫漫其
万历十一年三月末,孟子修抵达南京。因着赵氏粮行伙计的照看与护送,一路顺遂,并未遭遇任何不测。烟花三月,江南正是草长莺飞、遍地花开的时节,过惯了北方生活的孟子修,头一回亲眼见识到诗句中的江南风土人情,着实令他心情畅快了许多。十五岁的少年郎,再如何沉稳早熟,也还是有孩童的心性。
赵氏粮行在南京有一个相当大的分号,前商后院,孟子修起初就被安排入住于商行后的住宅之内。抵达南京时是午前十分,不顾舟车劳顿,他立刻就出了门,打算去熟悉一下城中的街道。有个伙计带着他,一路沿着街道信步而行,却不曾想当日午后下起了绵密的小雨,孟子修没有打伞,归家时衣衫都被打湿了。虽然他紧赶慢赶地换了干衣,用热水沐浴,却还是着了凉,第二日就发起烧了。
不知是不是因为水土不服的缘故,这一病竟然病得十分严重,五六日下不得床,烧得浑身酸软无力,头晕脑胀。粮行的伙计们请了一位须发皆白、仙风道骨的老大夫来给他看病,这位老大夫是闻名遐迩的名医,瞧了他的病,开了几副药,竟让他一服就好了。大夫还说他身体是先天不足的气虚之状,外邪极易入侵,需要调理。他给孟子修开了几副方子,按照时间先后标定好顺序,严格遵从医嘱药方拿药煎服,大约一两年后,能将他的身子调理到比现在好八成的地步,往后就不会这般容易染病了。孟子修实在大喜过望,没想到昔年罗道长都医治不了的顽疾,这位老大夫居然能有办法调理好。一打听,才知他是遇见了当世神医。
这位老大夫名唤李时珍,东壁堂神医之名如雷贯耳,孟子修也是听过的。他当真是运气好,老大夫正在编写一部药典,云游四方,遍尝百草,恰好近期于南京落脚。他在南京城最大的同济堂药铺临时坐诊,每日看病者都络绎不绝。伙计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把他请过来。实在是因为被孟子修吓坏了,还以为他要不久于人世了。
李时珍最后叮嘱孟子修,待身子调理好了,最好能经常活动经络,有助于他强壮身体。如果他愿意,就去同济堂,老大夫得空会带着他打一套五禽戏,行气导引,十分有用。老大夫还说,近半年内他暂不打算离开南京。
孟子修没有想到自己一来南京就遇见了贵人,也许是时来运转,孟家遭受了太多的苦难,连老天爷都看不过去了。如果他的身子能好转,那他就能做更多的事了,自幼体弱的他深知身体才是一切的根基。
于是在南京的第一年,他将自己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调养身体之上,专心遵从李时珍的指导进行药物调理、食补和锻炼,一年之后,身体确实大为好转。他在写给京中家里的信有提到自己的身体好了很多,但他估计妹妹们如果不亲眼见到他当下的状态,是不会相信信中所言的,权当是他出门在外报平安。
当然,血海深仇他不可能忘却,调养身体的同时,他也切实地展开了调查。在离京之前,他已经对父兄之死做过简单的调查,前前后后存在三个有疑点的人,他都一一记了下来。首先是唯一知晓父亲将李穗儿从诏狱中劫出的人管狱所的副千户褚一道。其次是悬梁自尽的黎老三黎许鸣,有必要调查他本人和他接触过的所有人。最后则是李穗儿,这个姑娘也是有嫌疑的。
管狱所的褚一道他眼下查不了,这件事他已经和阿晴商量过了,交给阿晴来查。而穗儿身份实在太过神秘,他一时之间也无法寻找到切入点去查她,只能暂时搁置。黎老三以及与其接触过的人,是他目前最主要的调查方向。
离京前,他已经从黎老三家中附近的信客,还有邻居,包括黎老三的几个关系非常好的酒友口中掌握了一定的情报。
据信客说,黎老三从万历十年时就开始与南京的某个人书信往来,二人交流十分密切,信客说他几乎每月都要将南京来信送与黎老三,但信封之外并无落款,他也不知道写信人是谁。两人传递的信都很厚,包得也很严实,里面似乎写了很多内容,神神秘秘的感觉。由于是私人信件,黎老三从不走官方的传讯途径,就让民间的信客送,那段时间信客能从他手中捞到不少好处费。
邻居则告诉孟子修,黎老三往日里都是一身锦衣卫制服,管狱所和家里两头跑,生活很规律。但自从万历十年开始,他时常不去管狱所,反倒便装出门,不知去哪儿,有时还会出远门,好些日子才会回来。
这一点也从黎老三的酒友口中得到了证实,黎老三确实时常便装出门,有个酒友提到,有一回他在京中潞王府外瞧见了黎老三,一身便服,坐在王府外的小摊边上,似乎在监视着什么。另一个酒友则说,某回他和黎老三饮酒,黎老三与他提及不日要出一趟远门,在他的一再追问下,他才告诉酒友,说是要去一趟湖广衡州,之后他确实出去了很久才归来。
这几条线索,暂时只有孟子修知晓,他也没有告诉妹妹孟晴。主要是他害怕孟晴在京中胡乱去查,惹出事端,毕竟她眼下处在身不由己的境地之中,自己不在她身边,没有人看着她劝着她,就怕她一头脑热把事情办坏了。他还是希望自己先把事实都查清楚,再转告给妹妹们。
根据这几条线索,孟子修基本上能得出这样的推测:黎老三与南京的某个人通过某种渠道取得了联系,他或许受到了委托,委托人很有可能就是南京这位与他联系的人。而他的调查内容显然是当今圣上的亲弟弟潞王。这一点,可以从他监视潞王府和去湖广衡州两点得到证明,因为湖广衡州是潞王的封地,万历十年,恰恰是潞王尚未前往封地之前,彼时衡州正在修建潞王府。
他离京,首站就选在南京,并不仅仅是因为赵氏粮行在南京有一定的产业,可以照看于他,也是因为这一条直指南京的线索成为了他调查父兄之死的切入点。
孟子修抵达南京约一个月后,身体调养得差不多,也逐渐适应了江南的气候,便开始着手循着这条线索展开了调查。因为调查范围实在太广了,他必须寻找合适的着眼点。首先锁定的就是南京官场之上的官员,尤其是万历十年时在南京任官的官员,要获得名单并不算很容易,但于他来说也不是难事。据消息灵通的赵氏粮行伙计说,南京这边有个很有名的国子监博士,名叫臧懋循,对官场的事儿门清,尤其好清谈国事。自万历十年到任以来,最喜欢出没于皮市街的广陵茶肆,聚集一群学子、文人,闲聊官场事,这个伙计偶尔没事也会去听听,跟说书似的,很有意思。
孟子修最想找的就是这样一个人,于是去了皮市街的广陵茶肆,与这位南京国子监博士臧懋循套近乎,取得了他的信任。从他的口中,逐渐摸清了南京官场之上所有部门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官员,以及一些发生于万历十年的官场秘事。
这其中有关于潞王的大事,就只有一件,那就是发生于万历十年年末的南京户部侍郎白先石案。据说是白先石打算弹劾潞王婚礼靡费,于民间横行霸道、作奸犯科等等多项罪名,结果却被东厂率先发难,罗织出莫须有的贪墨罪名,全家被捕下狱,他本人被拷打致死,妻子儿女被发配为奴,后来妻子、儿子也于狱中病故,还剩下一个女儿,眼下在哪儿也不大清楚。
线索似乎就这样断了,因为臧懋循也不清楚个中内幕,他只说这案子玄乎得紧,东厂的动作实在是太快了,而对白先石的惩罚也太狠了,一定有猫腻。孟子修不甘心,他决意寻找到白先石尚存于世的女儿。据说,这姑娘小字玉吟,年纪不大,可能刚及笄。这个年纪的女子,若是落入了奴籍,想也不想,定然是入了风月场,很有可能是充了教坊司乐籍,成了官妓。
孟子修查到这条线索时,已经耗费了大半年的时光,彼时已经到了万历十二年的年初。他给家中寄信时,本想要将目前查到的线索记述下来告诉给妹妹知晓。但因送信入京的赵氏粮行伙计带回了一个不好的消息,说是孟家搬家至校场口一带,那里的信件流通不畅,瞧见有信客亦或风尘仆仆的旅客模样的人,总有些地痞流氓会上前盘问,敲诈勒索,信件包裹还有可能会被抢夺没收。孟子修顾忌之下,最终没敢将这些线索写下,只写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以报平安为主。
万历十二年三月至五月,孟子修在调查父兄之死的同时,也开始为他自己的未来未雨绸缪。他不能总是依靠舅舅接济,也不能一直在南京的赵氏粮行叨扰。眼下他身体已经大为好转,李时珍大夫也说他无大碍,离开南京云游去了。他也得考虑在南京独立起来,寻一份职业为好。只是他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就只能做教书匠了。寻寻觅觅两个月,他总算在南京城中某得了一份差事,在一位乡绅家中做教书先生,给乡绅七岁与五岁的儿子教授蒙学。只是这乡绅实在有些抠门,给的月钱微薄,勉强可以糊口度日。孟子修每月要耗费不少钱,这些月钱实在不够用的,因而他还得每日写字作画,贩卖字画贴补用度。
他吃穿节省,其实对银钱没有多大的需求,但因着他必须要查清楚白先石的女儿白玉吟的下落,故每每出入风月场所,实在是拉高了他的花销。这事儿还瞒不住赵氏粮行的伙计,他解释过是为了调查白玉吟下落,伙计们倒也不多说什么,只是眼中总有些不信。孟子修很是无奈,他也到年纪了,知道风月场所对男人意味着什么,但他去那里时当真是没有那样的心思的,也不知道有多少能信他。
十里秦淮尽欢场,人海茫茫,乱花渐欲迷人眼。从三月起,孟子修这一查就是三个月还多,一直到万历十二年的七月初,他才终于在秦淮河畔旧院钞库街中段的一处名唤媚香楼的妓院中寻到了白玉吟的下落。彼时的白玉吟未满十七岁,才刚刚出台,正在搏名声,据说再有大半个月,就要挂售入幕之宾的开/苞夜。
孟子修感到不妙,怎得撞在这个节骨眼上。好好一个良家姑娘不幸堕落于此,若是当真被嫖客欺负了去,他怎么能坐视不理?若他坐视不理,他又怎好意思去问白玉吟打听消息?但他眼下囊中羞涩,一时之间也不知该怎么帮白玉吟。
无奈之下,他只能先去探探行情。破费出了一大笔入场费,他总算寻到了一个机会入媚香楼,打算先看一场白玉吟的表演、寻机会接近白玉吟再说。
他不曾想到,那一夜他步入媚香楼这个选择,竟让他从此落入了一个难以挣扎而出的温柔乡。但他不后悔,此生都不会后悔与她相遇。
第101章 【旧事孟子修篇】路漫
孟子修好不容易排队进入媚香楼时,台上的戏已然开演一段时间了。他眼瞧着两位旦角立在台上正在唱和,仔细一听,分辨出唱的当是《绣襦记》的第四出:
裙衬弓鞋入绣房。兰茝生香。环佩铿锵。
小旦唱:朝云暮雨为谁忙。心恋襄王。梦遶高唐。
旦角和:红锦晓拂菱花镜。淡扫春山眉瘦损。
小旦再唱:来无力凭阑杆。睡熟海棠花未醒。
旦角再和:自惭陋质。而获宠名公。身虽堕于风尘。而心每悬于霄汉。未知何日得遂从良之愿。
孟子修曾看过《绣襦记》的原本,知道故事梗概。假借唐时,常州刺史郑儋之子郑元和带巨资赴长安应考。离考试日期尚早,郑元和游览胜景时在平康巷一家门首得遇绝色女子,一见倾心,假意坠下丝鞭,偷看姑娘几眼。得知这女子乃娼门李亚仙,年方二八,吹弹歌舞无所不通。郑元和表示不惜代价,也要赢得她的芳心。第二日到李家推说要租房攻读,拿出白银百两,老鸨李母当即摆宴接风。李亚仙认得是前日坠鞭的公子,也自欢喜。从此二人沉浸于情爱,早将赶考之事抛到云外。
不久,郑元和带来的金银全部花尽,最后连仆人来兴都给卖掉了。鸨母李氏见其财尽,便与贾二娘设下金蝉脱壳之计,将郑元和骗走,暗中搬家。郑元和找不到李亚仙,遂流落江湖,充当歌郎,送殡唱挽歌为生。其父郑儋进京述职,见郑元和与人赌唱歌词,认为他有辱家门,将郑元和鞭笞至死,弃尸荒郊。后郑元和被人救活,寄养卑田院,学会了唱莲花落,在长安街上沿途叫化。一日风雪严寒,郑元和唱着莲花落在长安城中沿街乞讨,恰巧来到李亚仙居处。
李亚仙自与郑元和离散后,旧情不忘,一直拒绝接客,等待与郑元和重逢。见到郑元和后,便急忙将绣襦披在郑元和身上,并将其拥入暖阁之中,然后又以利害关系说动鸨母,自赎其身,别赁屋与郑元和同住。亚仙卖掉钗环首饰,买回书籍,甚至剔目毁容以绝元和心中杂念,督促元和发愤苦读。郑元和亦立下誓言,不考取功名绝不回来。后果然高中状元,诏为成都参军。郑元和乃携李亚仙入蜀赴任,恰值其父擢升成都府尹,相会于驿馆,两下尽释前嫌,亚仙与元和也正式结为夫妇。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