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穿越)——觉三千里(19)
宴会进行到尾声,刘娥笑问赵受益:皇帝幸大相国寺,可曾见到如来否?
她本意是想给赵受益一个拍马屁的机会,如果赵受益上道,就应该接上一句,但见观音菩萨耳。即使赵受益没接上这个茬,说没看见如来,也显得皇帝天真烂漫,太后慈爱有加,天家母子和乐融融。
却见赵受益一脸严肃:儿子在大相国寺里,只见金像,不见如来。
刘娥一个激灵,十分醉意去了八分。
她隐隐有些预感,这个生日不太平了。
皇帝此话怎讲?
宴席上的伎乐在刘恩的指挥下停止了,百官放下酒杯,面面相觑,不知皇帝要在太后的寿宴上干什么。
赵受益起身离席,在刘娥面前站定:儿子本以为,大相国寺乃是百年古刹,自然是天下一等一的庄严肃穆之所,在此处设宴,足以彰显娘娘令德。可儿子今天一路走来,只看见大相国寺僧侣穿着绫罗绸缎,出入有小童服侍,僧房院落金碧辉煌,斋饭甚至比宫里的御宴还要精致。这样的僧人,能够真心修行吗?
朕闻佛家有三宝,一佛,二法,三僧。大相国寺有这样的僧人,又怎么能够弘扬佛法?大雄宝殿里供奉的,也并非真佛,只是一尊冷冰冰的金像罢了。
言毕,赵受益直视刘娥。
刘娥缓缓点头:好,皇帝很好。
赵受益道:娘娘
刘娥摆了摆手:我累了,起驾回宫吧。
赵受益默然。
刘娥起身欲走,又回头对一旁侍奉的华服僧侣喝道:好好想想皇帝的话!
皇帝和太后起驾回宫了,大相国寺的僧人们却无法入睡。
从主持到都寺、监寺、提点、院主,再到维那、侍者、书记、首座,都齐齐地聚在主持的僧房里。
皇帝今天说的那几句话,让他们有了深深的危机感。
皇帝分明是觉得他们的日子过的太好了,觉得他们不像正经僧侣,因此不乐意。
可他们过什么样的日子,跟皇帝有什么关系?他们在庙里穿穿绫罗绸缎,使唤使唤小沙弥,又碍着皇帝什么事了?他们使唤的小沙弥再多,也比不上皇帝满宫的宫女太监,皇帝值得为此发怒吗?
还说什么只见金像不见如来的话,显得皇帝多有悟性似的,都在一个汴梁城里住着,谁不知道谁呀!
当今皇帝还是八王府次子的时候,他们也不是没见过他。跟着他亲娘狄王妃一起来礼佛,那时候也没见他如何痛心疾首,倒是每次来都点一大桌子素斋,吃的肚皮滚圆的,尤其爱吃他们寺里的金丝馒头,临走还缠着他娘带了一屉回王府。
别以为他们没看见,今天太后寿宴主桌上那盘金丝馒头都是他一个人偷偷吃完的!
说来说去,还是不明白皇帝到底抽的哪门子疯。
听他们越说越离谱,住持忍不住道:够了!都住口!
僧房里瞬间寂静。
住持忍不住叹气:你们啊!愚钝!不开窍!
众僧人都垂下头来:请师父教诲。
住持道:因为你们不读书,所以没见识。三武一宗法难过去才多久,你们就全不知道了!
众僧人忙道:难道当今皇帝要灭佛?
三武一宗灭佛后都遭了天谴,他难道不怕报应吗!
住持摇摇头,又叹口气:天威难测,谁知道呢。
遥望大雄宝殿的方向:自古帝王毁佛,无非就是为了一座佛像。世间以金银为贵,铜又可以铸钱,盛世的时候,达官贵人以金银铸造佛像,并不吝惜,可到了乱世,皇帝又惦记起佛像来了。唉,须知佛并不以金银为贵,是世人以金银为贵,要为佛陀铸金像,又要毁佛像取金银。来来回回,徒增孽果。
有个僧人小心翼翼地问:师父,难道如今已是乱世了吗?
住持狠狠瞪他一眼:为师不过打个比方!
那僧人缩回头去。
住持道:我等本是出世修行的人,却难免还要被俗世羁绊。罢了,还是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了,皇帝既然惦记这一座金像,就让他拿去吧。
众僧急道:师父,这如何使得?
住持冷笑:如何使不得?难道要皇帝下诏杀尽天下僧人,你们才知道厉害?
众僧不言。
住持道:横竖老衲还有些颜面,明日就上书一道,求皇帝把这一座催命的金像收走吧。
从此以后,我等只闭门修自身,不问世事了。
第二天下午,宫里已经派来工匠,要将佛像拉走铸成铜钱充实府库。
没错,说是金像,其实只是表面贴了一层金,看起来金光闪闪,其实内里都是铜。
铜也不是实心铜,而是空心的。
这么一座看起来巨大无比的佛像,其实算起来也不过十万斤铜。
一贯铜钱有五斤,这一座佛像,可以铸两万贯铜钱。
如今的米价是六百文一石,两万贯铜钱可以买米三万三千石,足够做万人军队一个月的口粮。
宫里派来监工的刘公公笑眯眯地嘱咐工匠:手脚轻些,别把佛像划花了,上面贴的那层金回去刮下来也得有个十来斤呢。
又转头对住持道:宫里太后也修佛,常教导我们说,修佛修的是心,不是身外物。像这种耗费民力的佛像可千万不敢去建它,那是要遭天谴的。心意到了,就算是用木头雕一个佛像呢,佛也欢喜。这些金啊铜啊,还是得用到别的地方去。
住持口念佛号:善哉。
刘恩看着人将大雄宝殿的佛像拉走,又将大相国寺里其他大大小小的佛像都扫荡一空,这才笑道:往后若有善男信女来礼佛上香,不见了金佛,这可怎么办呢?
住持道:老衲就告诉他们,佛在心中。
刘恩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大和尚佛法精深哪。
又道:住持的这番精妙见解,也要广而告之,让天下僧人都心领神会才好。
住持双手合十:阿弥陀佛。
第28章 想必各位老爷会给小女子
包拯见那纸条上的字迹十分陌生, 并不像是范仲淹的笔迹, 心里先有些疑惑。
他入仕途尚短, 并未见过皇帝御书, 只觉得这两行字杀气腾腾。
范仲淹一定不会千里迢迢地给他送来两句莫名其妙的诗,这两句诗里一定有什么玄机。
他将信纸拿在手中细细摩挲, 并未发现什么异样。
不在纸上, 就一定在诗里。
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四百八十寺
电光石火间,他想到了什么。
毁佛铸钱!
离京之前,范仲淹就已经将如今江南茶政的两难局面都告诉他了。
想要从粮商手中拿回茶政的利润,还要让他们保持入中,就得给他们好处。
只要好处给足,这群商人就没什么不能舍弃的。
而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无外乎是钱罢了。
如今朝廷的定论就是往后入中米粮不再给付茶叶交引, 而是让商人到东京领取现钱。
商人不远万里将粮食运到边境,原先六百文一石的粮食, 给到商人手里的钱恐怕得在一千五百文左右才能让商人心甘情愿地运粮。
这本来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唯一一点不足是,朝廷没那么多钱。
朝廷没有现钱支付给商人。
没有钱,就没办法让粮商放弃茶叶利润之后仍然保持入中,边境又不能裁军,所以江南茶政就没法改。
江南茶政不改, 就更没钱了, 别说入中不入中,来年汴梁城里三十万新军恐怕都吃不上饭了。
而如今朝廷决心毁佛铸钱,光汴梁城各座宫观里的佛像铸成的铜钱就够供给粮商们今年的入中现钱了, 粮商们拿到了现钱自然就乐意放开茶政上的利润,今年的茶政赚到了钱,就可以支付明年的入中钱粮,如此良性循环,边境无忧矣。
但包拯觉得,依赖商人入中始终不是长久之计。
商人本性逐利,有利可图就蜂拥而上,无利可图就避之唯恐不及。官府如果自己运送钱粮到边关,每年的耗费都不及如今给商人的一半。
包拯已经决定了,等办完江南茶政就回京提议入中钱粮自给的问题。
如此重要的军国大事居然一直依赖商人,这才是真正不可理喻的事情。
车停了,云娘的声音响起:包大人,榷货务衙门到了。
包拯推开车门,昂首下车。
昨天他入住的驿站被烧毁,消息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扬州城。
现在整个扬州都知道,知江南茶政的包御史刚进城就被烧死在驿站了。
至于驿站怎么这么巧在他刚入城的时候就起火了
不可说,不可说。
火场里没找到尸体,但榷货务衙门里的官吏们都默认他已经身故了,为表哀思,还在大门上挂上了白幡。
包拯在门前下车,身穿御赐的绯红官袍,手托官印,领着包兴与展昭直入衙门。云娘跟在三人身后。
守门的小卒看着他的脸和官袍,两腿战战,等四人都进了衙门,妈呀一声跌倒在地:鬼啊!
榷货务后衙,内侍黄公公呷了一口西湖龙井,微叹一声,这样的好茶,也只有在江南能够喝到了吧。
他是天禧元年来扬州监茶政的,到如今也已经有不少年了。江南榷货务监官共有两人,另一个监官来了又走,只有黄公公一人数年如一日地□□在扬州。
无他,因为黄公公是个万事不关心的人。
在扬州做官,只要自己不去找事,事就不会来找自己。
黄公公就从来不找事。有人来给自己送礼,黄公公就收下。有人来求自己办事,黄公公就应下来。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就算了。
平时就在衙门里喝喝茶,听听曲,晚上就回家里,有娇妻美妾等着。
别看黄公公是去了根儿的,可是正经有一妻二妾,都是三媒六聘明媒正娶的好人家的女儿,黄公公不与风月女子厮混。
你说这人啊,有茶喝,有曲儿听,有妻妾环绕,又何必去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听说京里如今又要改茶政,行什么贴射法。
贴射法,这都是老黄历了。太宗那时候不也行过,后来如何呢?茶没人买,入中钱粮也少了,到最后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折腾一趟,到最后还是得官买。
再说了,官府要改,也得看扬州这些大商人让不让你改。
没看见那个新来的监官就这么活活烧死了吗?
新来的这个监官,原本是个御史,叫包拯,黄公公听说过他,在朝廷上慷慨陈词,参倒了之前的吕相爷。
之前听说这位包御史要来扬州知茶政,黄公公就觉得,他恐怕是活不长了。
这么一个不省事儿的人物,那些大商人怎么敢让他活下来呢?
果然,第一晚上,人就没了。
做人啊,还是得像他黄公公一样,省事儿。
自己省事儿,也给别人省事儿。
黄公公在扬州住了这么些年,住处从来没失过火。
唉,只是可惜了这么一个人物,年纪轻轻的,前途无量啊。
黄公公轻轻巧巧地想。
忽听得外面一阵响动,黄公公品茗时不乐意叫人家打扰,因此有些不耐烦地道:是谁在堂外喧哗?
脚步声响起,一个头戴乌纱帽,身穿绯红官袍的人走了进来:下官包拯,见过黄公公。
黄公公呆愣愣地看着来人,一盏茶水都倾在了桌子上犹不自知。
你你怎么
你怎么还活着!你不是已经死了吗!
昨晚一场大火把驿站都烧成了白地,你怎么可能活下来!
包拯肃然道:昨夜包拯在友人家中借住,今日早些时候才听说驿站竟然着了大火。
黄公公扯了扯嘴角:啊,这样,咱家还以为包大人遭遇不测
包拯笑了:劳公公挂心了。
黄公公舒了口气。
嗨,这人是死是活,横竖不关他的事。
活着也好,活人总比死人强啊。
横竖他们自己折腾自己的去,黄公公不掺和他们的事情。
包大人既然来了,那就在衙门里熟悉一下事务吧,黄公公面目和善:包大人吉人自有天相,有大人在此,咱家也算有了主心骨了。
包拯道:这却不急。
黄公公挑眉:包大人这是
当务之急,是请黄公公为下官拟出一个名单来。
黄公公道:什么名单?
包拯道:就是历年运送钱粮到边关,在京里拿了交引往扬州取茶的大商人。希望黄公公为下官拟一个名单出来。
就是那些有份给你在驿站放火的人呗?
黄公公笑道:这却不难,只是包大人要这个名单做什么呢?
人家悬赏万两黄金要取你项上人头,难道你也想有样学样,也悬赏回去不成?
黄公公暗暗打量了一下包拯的穿戴。
不像是个富家子弟啊。
包拯笑道:下官想请他们吃顿便饭。
啊?
黄公公不解。
难道这是鸿门宴?
黄公公委婉地道:这些大粮商在扬州本地家大业大,包大人要一同宴请他们,恐怕有些困难。
换言之,你想在别人的老巢设鸿门宴,别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妨,一个女子的声音响起:想必各位老爷会给小女子一个面子。
黄公公这才看到包拯身后的云娘一行人,看到云娘脸上的疤痕后,他瞪大了眼睛:你是你!
云娘福身:小女子见过黄公公。
黄公公从座位上跳起来:当不起当不起,姑娘快请起身。
云娘直起身子:黄公公,可否给包大人写下名单了呢?
恋耽美
她本意是想给赵受益一个拍马屁的机会,如果赵受益上道,就应该接上一句,但见观音菩萨耳。即使赵受益没接上这个茬,说没看见如来,也显得皇帝天真烂漫,太后慈爱有加,天家母子和乐融融。
却见赵受益一脸严肃:儿子在大相国寺里,只见金像,不见如来。
刘娥一个激灵,十分醉意去了八分。
她隐隐有些预感,这个生日不太平了。
皇帝此话怎讲?
宴席上的伎乐在刘恩的指挥下停止了,百官放下酒杯,面面相觑,不知皇帝要在太后的寿宴上干什么。
赵受益起身离席,在刘娥面前站定:儿子本以为,大相国寺乃是百年古刹,自然是天下一等一的庄严肃穆之所,在此处设宴,足以彰显娘娘令德。可儿子今天一路走来,只看见大相国寺僧侣穿着绫罗绸缎,出入有小童服侍,僧房院落金碧辉煌,斋饭甚至比宫里的御宴还要精致。这样的僧人,能够真心修行吗?
朕闻佛家有三宝,一佛,二法,三僧。大相国寺有这样的僧人,又怎么能够弘扬佛法?大雄宝殿里供奉的,也并非真佛,只是一尊冷冰冰的金像罢了。
言毕,赵受益直视刘娥。
刘娥缓缓点头:好,皇帝很好。
赵受益道:娘娘
刘娥摆了摆手:我累了,起驾回宫吧。
赵受益默然。
刘娥起身欲走,又回头对一旁侍奉的华服僧侣喝道:好好想想皇帝的话!
皇帝和太后起驾回宫了,大相国寺的僧人们却无法入睡。
从主持到都寺、监寺、提点、院主,再到维那、侍者、书记、首座,都齐齐地聚在主持的僧房里。
皇帝今天说的那几句话,让他们有了深深的危机感。
皇帝分明是觉得他们的日子过的太好了,觉得他们不像正经僧侣,因此不乐意。
可他们过什么样的日子,跟皇帝有什么关系?他们在庙里穿穿绫罗绸缎,使唤使唤小沙弥,又碍着皇帝什么事了?他们使唤的小沙弥再多,也比不上皇帝满宫的宫女太监,皇帝值得为此发怒吗?
还说什么只见金像不见如来的话,显得皇帝多有悟性似的,都在一个汴梁城里住着,谁不知道谁呀!
当今皇帝还是八王府次子的时候,他们也不是没见过他。跟着他亲娘狄王妃一起来礼佛,那时候也没见他如何痛心疾首,倒是每次来都点一大桌子素斋,吃的肚皮滚圆的,尤其爱吃他们寺里的金丝馒头,临走还缠着他娘带了一屉回王府。
别以为他们没看见,今天太后寿宴主桌上那盘金丝馒头都是他一个人偷偷吃完的!
说来说去,还是不明白皇帝到底抽的哪门子疯。
听他们越说越离谱,住持忍不住道:够了!都住口!
僧房里瞬间寂静。
住持忍不住叹气:你们啊!愚钝!不开窍!
众僧人都垂下头来:请师父教诲。
住持道:因为你们不读书,所以没见识。三武一宗法难过去才多久,你们就全不知道了!
众僧人忙道:难道当今皇帝要灭佛?
三武一宗灭佛后都遭了天谴,他难道不怕报应吗!
住持摇摇头,又叹口气:天威难测,谁知道呢。
遥望大雄宝殿的方向:自古帝王毁佛,无非就是为了一座佛像。世间以金银为贵,铜又可以铸钱,盛世的时候,达官贵人以金银铸造佛像,并不吝惜,可到了乱世,皇帝又惦记起佛像来了。唉,须知佛并不以金银为贵,是世人以金银为贵,要为佛陀铸金像,又要毁佛像取金银。来来回回,徒增孽果。
有个僧人小心翼翼地问:师父,难道如今已是乱世了吗?
住持狠狠瞪他一眼:为师不过打个比方!
那僧人缩回头去。
住持道:我等本是出世修行的人,却难免还要被俗世羁绊。罢了,还是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了,皇帝既然惦记这一座金像,就让他拿去吧。
众僧急道:师父,这如何使得?
住持冷笑:如何使不得?难道要皇帝下诏杀尽天下僧人,你们才知道厉害?
众僧不言。
住持道:横竖老衲还有些颜面,明日就上书一道,求皇帝把这一座催命的金像收走吧。
从此以后,我等只闭门修自身,不问世事了。
第二天下午,宫里已经派来工匠,要将佛像拉走铸成铜钱充实府库。
没错,说是金像,其实只是表面贴了一层金,看起来金光闪闪,其实内里都是铜。
铜也不是实心铜,而是空心的。
这么一座看起来巨大无比的佛像,其实算起来也不过十万斤铜。
一贯铜钱有五斤,这一座佛像,可以铸两万贯铜钱。
如今的米价是六百文一石,两万贯铜钱可以买米三万三千石,足够做万人军队一个月的口粮。
宫里派来监工的刘公公笑眯眯地嘱咐工匠:手脚轻些,别把佛像划花了,上面贴的那层金回去刮下来也得有个十来斤呢。
又转头对住持道:宫里太后也修佛,常教导我们说,修佛修的是心,不是身外物。像这种耗费民力的佛像可千万不敢去建它,那是要遭天谴的。心意到了,就算是用木头雕一个佛像呢,佛也欢喜。这些金啊铜啊,还是得用到别的地方去。
住持口念佛号:善哉。
刘恩看着人将大雄宝殿的佛像拉走,又将大相国寺里其他大大小小的佛像都扫荡一空,这才笑道:往后若有善男信女来礼佛上香,不见了金佛,这可怎么办呢?
住持道:老衲就告诉他们,佛在心中。
刘恩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大和尚佛法精深哪。
又道:住持的这番精妙见解,也要广而告之,让天下僧人都心领神会才好。
住持双手合十:阿弥陀佛。
第28章 想必各位老爷会给小女子
包拯见那纸条上的字迹十分陌生, 并不像是范仲淹的笔迹, 心里先有些疑惑。
他入仕途尚短, 并未见过皇帝御书, 只觉得这两行字杀气腾腾。
范仲淹一定不会千里迢迢地给他送来两句莫名其妙的诗,这两句诗里一定有什么玄机。
他将信纸拿在手中细细摩挲, 并未发现什么异样。
不在纸上, 就一定在诗里。
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四百八十寺
电光石火间,他想到了什么。
毁佛铸钱!
离京之前,范仲淹就已经将如今江南茶政的两难局面都告诉他了。
想要从粮商手中拿回茶政的利润,还要让他们保持入中,就得给他们好处。
只要好处给足,这群商人就没什么不能舍弃的。
而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无外乎是钱罢了。
如今朝廷的定论就是往后入中米粮不再给付茶叶交引, 而是让商人到东京领取现钱。
商人不远万里将粮食运到边境,原先六百文一石的粮食, 给到商人手里的钱恐怕得在一千五百文左右才能让商人心甘情愿地运粮。
这本来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唯一一点不足是,朝廷没那么多钱。
朝廷没有现钱支付给商人。
没有钱,就没办法让粮商放弃茶叶利润之后仍然保持入中,边境又不能裁军,所以江南茶政就没法改。
江南茶政不改, 就更没钱了, 别说入中不入中,来年汴梁城里三十万新军恐怕都吃不上饭了。
而如今朝廷决心毁佛铸钱,光汴梁城各座宫观里的佛像铸成的铜钱就够供给粮商们今年的入中现钱了, 粮商们拿到了现钱自然就乐意放开茶政上的利润,今年的茶政赚到了钱,就可以支付明年的入中钱粮,如此良性循环,边境无忧矣。
但包拯觉得,依赖商人入中始终不是长久之计。
商人本性逐利,有利可图就蜂拥而上,无利可图就避之唯恐不及。官府如果自己运送钱粮到边关,每年的耗费都不及如今给商人的一半。
包拯已经决定了,等办完江南茶政就回京提议入中钱粮自给的问题。
如此重要的军国大事居然一直依赖商人,这才是真正不可理喻的事情。
车停了,云娘的声音响起:包大人,榷货务衙门到了。
包拯推开车门,昂首下车。
昨天他入住的驿站被烧毁,消息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扬州城。
现在整个扬州都知道,知江南茶政的包御史刚进城就被烧死在驿站了。
至于驿站怎么这么巧在他刚入城的时候就起火了
不可说,不可说。
火场里没找到尸体,但榷货务衙门里的官吏们都默认他已经身故了,为表哀思,还在大门上挂上了白幡。
包拯在门前下车,身穿御赐的绯红官袍,手托官印,领着包兴与展昭直入衙门。云娘跟在三人身后。
守门的小卒看着他的脸和官袍,两腿战战,等四人都进了衙门,妈呀一声跌倒在地:鬼啊!
榷货务后衙,内侍黄公公呷了一口西湖龙井,微叹一声,这样的好茶,也只有在江南能够喝到了吧。
他是天禧元年来扬州监茶政的,到如今也已经有不少年了。江南榷货务监官共有两人,另一个监官来了又走,只有黄公公一人数年如一日地□□在扬州。
无他,因为黄公公是个万事不关心的人。
在扬州做官,只要自己不去找事,事就不会来找自己。
黄公公就从来不找事。有人来给自己送礼,黄公公就收下。有人来求自己办事,黄公公就应下来。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就算了。
平时就在衙门里喝喝茶,听听曲,晚上就回家里,有娇妻美妾等着。
别看黄公公是去了根儿的,可是正经有一妻二妾,都是三媒六聘明媒正娶的好人家的女儿,黄公公不与风月女子厮混。
你说这人啊,有茶喝,有曲儿听,有妻妾环绕,又何必去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听说京里如今又要改茶政,行什么贴射法。
贴射法,这都是老黄历了。太宗那时候不也行过,后来如何呢?茶没人买,入中钱粮也少了,到最后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折腾一趟,到最后还是得官买。
再说了,官府要改,也得看扬州这些大商人让不让你改。
没看见那个新来的监官就这么活活烧死了吗?
新来的这个监官,原本是个御史,叫包拯,黄公公听说过他,在朝廷上慷慨陈词,参倒了之前的吕相爷。
之前听说这位包御史要来扬州知茶政,黄公公就觉得,他恐怕是活不长了。
这么一个不省事儿的人物,那些大商人怎么敢让他活下来呢?
果然,第一晚上,人就没了。
做人啊,还是得像他黄公公一样,省事儿。
自己省事儿,也给别人省事儿。
黄公公在扬州住了这么些年,住处从来没失过火。
唉,只是可惜了这么一个人物,年纪轻轻的,前途无量啊。
黄公公轻轻巧巧地想。
忽听得外面一阵响动,黄公公品茗时不乐意叫人家打扰,因此有些不耐烦地道:是谁在堂外喧哗?
脚步声响起,一个头戴乌纱帽,身穿绯红官袍的人走了进来:下官包拯,见过黄公公。
黄公公呆愣愣地看着来人,一盏茶水都倾在了桌子上犹不自知。
你你怎么
你怎么还活着!你不是已经死了吗!
昨晚一场大火把驿站都烧成了白地,你怎么可能活下来!
包拯肃然道:昨夜包拯在友人家中借住,今日早些时候才听说驿站竟然着了大火。
黄公公扯了扯嘴角:啊,这样,咱家还以为包大人遭遇不测
包拯笑了:劳公公挂心了。
黄公公舒了口气。
嗨,这人是死是活,横竖不关他的事。
活着也好,活人总比死人强啊。
横竖他们自己折腾自己的去,黄公公不掺和他们的事情。
包大人既然来了,那就在衙门里熟悉一下事务吧,黄公公面目和善:包大人吉人自有天相,有大人在此,咱家也算有了主心骨了。
包拯道:这却不急。
黄公公挑眉:包大人这是
当务之急,是请黄公公为下官拟出一个名单来。
黄公公道:什么名单?
包拯道:就是历年运送钱粮到边关,在京里拿了交引往扬州取茶的大商人。希望黄公公为下官拟一个名单出来。
就是那些有份给你在驿站放火的人呗?
黄公公笑道:这却不难,只是包大人要这个名单做什么呢?
人家悬赏万两黄金要取你项上人头,难道你也想有样学样,也悬赏回去不成?
黄公公暗暗打量了一下包拯的穿戴。
不像是个富家子弟啊。
包拯笑道:下官想请他们吃顿便饭。
啊?
黄公公不解。
难道这是鸿门宴?
黄公公委婉地道:这些大粮商在扬州本地家大业大,包大人要一同宴请他们,恐怕有些困难。
换言之,你想在别人的老巢设鸿门宴,别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妨,一个女子的声音响起:想必各位老爷会给小女子一个面子。
黄公公这才看到包拯身后的云娘一行人,看到云娘脸上的疤痕后,他瞪大了眼睛:你是你!
云娘福身:小女子见过黄公公。
黄公公从座位上跳起来:当不起当不起,姑娘快请起身。
云娘直起身子:黄公公,可否给包大人写下名单了呢?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