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传令——姬婼(10)
太原王膝下儿子众多,唯独女儿无几,慕容琇生来得宠,向来任性,施佛槿面前尚且因爱慕收敛几分,对着段艾几乎又变回了那幅泼辣性子:我就不!强按头的马不饮水,有本事你抽我打我把我五花大绑捆回去!
段艾被她堵得一噎,心中发苦,实际上他正是将慕容琇的话听在耳里放在心里,所以才想赶她回邺城,若他身边的家奴当真有二心,那么恐怕则不是一桩江湖案,卷入的必然是朝廷权位的漩涡,段艾是不想她置身其中的。
可慕容琇不知,仍自骂骂咧咧同段艾拌嘴。
施佛槿和姬洛无法插话,蹲在地上一人打量一具尸首,忽然,姬洛站起伸手去拔箭,旁边的兵丁要拦,斥道:别动,小公子你要做什么?
慕容琇横眉冷眼扫过来,那些人立刻住了嘴,姬洛稍稍用了几分力一带,发现箭矢被卡住,立刻佯装惊诧,指着那处细声道:阿琇姐姐,这箭拔不出来?
闻言,慕容琇从马前折身,立刻摆手:起开起开,你这小子吃奶劲儿都使不出来,真该去闺房里绣花。
她伸手一拔,手中发力一滞,也发现被什么一卡,本以为是箭上倒钩塞在骨头里,可箭矢扎在腰腹处,都是软肉,那必定是有什么东西。
施佛槿两指一拂扫开腰间玉带,发现那凸起是一枚小令。慕容琇脸色一白,趁众人未瞧清时飞起一脚,将那小令踢入段艾掌中。
这是段艾将那枚小令在手上一翻,蓦然发现其下有鲜卑文书就上庸二字,直指当朝摄政王。
段艾心知此事绝不能现在捅出,于是同慕容琇对视一眼,打算今夜就此作罢。然而他正欲开口传令,远处长街忽然奔来几个仆从,一路哭天抢地,声音大得半条街都听得清。
当先的是位老嬷嬷,跟在慕容琇身边已有十来年,算是太原王府的老人了:郡主啊,你可让老奴好找,你说你这要是出了什么事,老奴如何同王爷交代!
慕容琇对着老人不若对着小卒一般乖张,因此听着哭声大为伤脑,一张脸苦笑着:苏嬷嬷,你看我不是好好的吗?
说完,还不忘狠狠瞪了段艾一眼,心想准是这个家伙暗中报信。
那日出了敦煌,隔日您就不见了,叫我们一阵好找,连人带马不敢歇,一路朝东来。那嬷嬷约莫人老了,夜间视力不佳,也没瞧清是个什么情况,便一阵碎碎叨叨。她上前拉着慕容琇的手左看右看,连连叹气:瘦了瘦了
慕容琇随口嘟囔:您老怎的此番没有说教,倒叫我浑身发毛。
旁人没有注意老妪的话,施佛槿为人秀敏却往心里去
他在沙暴中救了慕容琇一行,同行至敦煌方别过,若按老妪所言慕容琇隔日来追他,他两人都是练家子,脚步非比常人,这老妪粗手粗脚没瞧出武功,就算他们在白门被困,这老妪竟然只比他们慢一点点,却也惊奇。
偷跑?
段艾骑在马上饶有兴致盯着她,慕容琇被看得不舒服,下意识将目光投向施佛槿,奈何那个大和尚垂眸不知道在思考什么,根本没理她,她心中顿时不大舒坦,只能把气撒到段艾处,没了好话:段艾!从小到大你都爱同我抬杠,我现下只巴望早点回到邺城,免得在这儿受你白眼儿。
未料,段艾忽然摊手一笑:那可未必。
苏嬷嬷从赶来的侍从手中接过一条披风,夜里风凉,给慕容琇套上,口中仍旧喋喋:郡主啊,世子从邺城来,说宫里来旨了,你孝期早过,开年正月好日子,正适婚嫁。这段氏与太原王府联姻,可是天大的喜事!
啊慕容琇方回过神,隐约想起幼时是有这么一门随口的婚约,只是慕容恪在世时宠她,许她自由婚嫁,不过如今太原王崩逝,她非嫡出母亲又是个晋女,皇室王公之间明争暗斗复杂,乍然提起往事,只怕没那么简单。
马上的武威将军趁势吹了声口哨,蓦地开口:是我向陛下请旨。
慕容琇恍然,指着段艾正要骂,突然见他一个大男人面有潮红,竟不敢同自己对视,张着嘴又下不去口,倒把自个气得胸口一窒。她心中素来只将段艾当作儿时玩伴,此刻心里装着别人,将将是骑虎难下,不由想寻个依靠:大,大和
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的姬洛突然笑了一声,把她的失言掩盖下去:阿琇姐姐!
听姬洛一言,那老嬷嬷这才转了目光,瞧清一旁的两人,一脸惊讶:唔!大师竟也在此,敦煌城外救命之恩,老妇代我家郡主谢过!
段艾挑眉,打断老嬷嬷的话,紧紧盯着施佛槿道:这位大师是
小僧施佛槿。
段艾见识要广上许多,一听便舒了一口气:慈航普渡佛不语,原来是支公高徒。大师既然救了郡主,不若留下,王府上下也好招待一二以表谢意。此外,燕地佛学方兴,大师不如在此讲授经典?
阿弥陀佛,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施佛槿赶忙应下。
洛阳风波不绝,姬洛不免疑惑:大师?
施佛槿按住他的手,笑眯眯地低声道:边境陈兵,石雀儿带着这么多人入燕地,就算分拨走,也势必惹眼,江寄望身上搜出的东西,必然是燕国某个人的印信,若真如此,南北勾结,此事只大不小。何况吕秋生死未卜,八风令横空出世,江湖正当精彩,小施主与我不如既来之则安之。
施佛槿和姬洛随慕容琇去了洛阳别府,在府中一连住了三日。
因为是郡主的贵客,府内仆从对几人行踪不加干涉,姬洛时时在城中寻找吕秋踪迹,次数一多便有几分惹眼,直到发现段艾暗中有眼线跟着,姬洛拿不准此人用心,白日也不再出门。
慕容琇回府消停了两日忙着处理联姻的事,然而皇帝降旨,她也不得抗命,只能撒泼发横,一心缠着施佛槿,想叫段艾知难而退。
哪知段艾明面上一副大度的模样,慕容琇要胡闹,他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横竖不问全压了下来,倒叫这慕容小姐气又气不过,想也想不通。
晚间饭食吃过,施佛槿正打坐诵经,慕容琇荒唐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会子揭瓦从房梁上跃下,将攥拳的两手往他眼前一伸,忙道:大和尚,我今日得了个有趣的玩意儿,你猜在哪边儿。
慕容郡主当真不走寻常路。施佛槿眼睛未睁,不同她猜谜玩。
这是我太原王府别院,我想怎么走怎么走,要你管!慕容琇同他争辩,可这大和尚如同一团棉花,没有半点该有的反应,想想又觉得委屈,不由嘟囔,亏我有好玩的第一个同你分享,你真是个呆子!
燕国人本就没有晋人讲究繁文缛节,慕容琇席地坐下,一手支着下巴,一手玩着腰间环佩,痴痴地看他。过了一会,等他诵完一段,方才问道:你刚才念的是什么?
家师六家七宗中创即色义,《妙观章》写道:夫色之性也,不自有色。色不自有,虽色而空。故曰:色即为空,色复异空。施佛槿顿了顿,叹道:夜深了,郡主请回吧。
慕容琇不愿走,心中早留了后手,当即张开左手露出一条绢帛,道:你瞧瞧这是什么?我缠着兄长把幼时带着的饰品借我把玩,你瞧,这是我从玉玦环佩等物上拓下的图纹!
说完,她又将那支宝钗从怀中抽出,两相比对。
现在不只是你,就连我也不得不好奇,为什么太原王府的东西,会出现在洛河飞针的居所中。
你想如何?施佛槿蓦然睁眼。
慕容琇在灯下反复把玩那支朱钗,眼波流转:我有一个法子,名为以假乱真!
当夜,施佛槿与慕容琇达成一致之时,府内姬洛忧虑而至辗转无眠,而洛阳城中一处不起眼儿的民宅中,重伤的吕秋刚悠悠转醒。他将余光从顶上扫过四周,瞧见两丈远处有位儒生装扮的中年人正落子弈棋,自个儿同自个儿互博。
这儿你
哇!大哥哥你醒了!吕秋刚开口,榻边儿趴着的小童突然醒转,激动得跳了起来,冲那中年人嚷嚷:先生先生,大哥哥醒了!
知道,你去端药来。中年人打发小童,自个儿起身往榻边看,见吕秋一脸困惑,咳嗽了两声,笑道:咳咳,公子可是贵人多忘事。
我哪算得上贵人,不过贱命一条。吕秋不忘自嘲,看自己胳膊上的伤已上药,不由冲那人颔首:多谢秋风先生救命之恩。
作者有话要说: _(:з」)_这不是悬疑推理,整体来说不是那么复杂的,只是根据剧情埋了线。
欢迎讨论。
我想想本章有没有什么要科普的,好吧,科普不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貌似就是演化自《观妙章》,支道林亦佛亦道的称号听起来就很霸气呢,心生敬畏,第一次知道这个人物还是因为看《世说新语》呢。
我对佛学并不算精通,如果有疏漏,请小可爱们多多包涵。
看文愉快~
第13章
吕秋在粮店小院养了几日伤,每日听阮秋风在廊下同那垂髫小童就《左传》对答,并无异常。他身上背着白门血债,又听说段氏长子、太原王世子及郡主近日都移驾洛阳城,心中更是忐忑难安,便欲寻个借口向阮秋风辞行。
这日晨间早食,那小童从门外跌跌撞撞跑进来,一路嚷嚷开:先生,先生!我刚才听贩菜的杂役说,那位世子和郡主过几日要去邙山秋猎,那什么武威将军也要随同前往,哇塞,邙山在城北,他们肯定从谷门轻骑出,一路招摇过市好不热闹!
秋风先生随手拈起一册竹简在小童头上敲打了两下,皱眉肃目道:顽皮!昨日的功课做了吗,净想着出去玩!
小童捂着头噘着嘴,把身子往阮秋风脚边蹭了蹭,一把抱住小腿:我还从未见过鲜卑的郡主和世子,不知那郡主长得可有菀娘好看?那世子是不是两首四臂,高大得像《山海经》里怪物?
菀娘是位孀妇,丈夫死后成了这间粮铺正儿八经的主人,阮先生一行走南闯北,凭着生意关系借住此地而已。
不过都是人,有什么好看的?我让你读史书韬略,不是让你看些怪诞不经的闲书!阮秋风被他气得七窍生烟,板着脸斥道。
那小童心有不甘,还想说点什么,跳起来两手死死吊着阮秋风的胳膊。阮秋风被小童一拽,顿觉胸闷气喘,旧伤复发连连咳嗽,可手上却温柔有度地把那顽童拂开。这人虽酷爱说重话,但对小孩子实则嘴硬心软。
看阮秋风咳得脸红耳赤,小童不敢再惹他,乖乖退到一边,两眼余光瞧见屋前的吕秋,欢欢喜喜跑过去抱住他的大腿:吕哥哥!
小洗乖。
小童名叫卫洗,是阮秋风收养的孤儿,身子骨也随了那病痨鬼一般的先生,并不大好,但性子却活泼得整个院中无人能比。
吕秋当日进城是因为江寄望,所以并不知段艾追捕贼人一事,只道那些贵族在邺城闲不住,跑来洛阳胡玩。
吕秋摩挲着幼童的头顶,扶着他怕他跌跤,暗自却将两人方才的对话捋了一遍,心道:若邙山秋猎为真,那洛阳城的护卫必然集中在北边的谷门,那么南面的防守或许可以蒙混突围,当务之急,需得速速离开此地再做打算但小洛儿又怎生是好?
正当他纠结不下之时,抬头正对上阮秋风同他微笑:吕兄弟觉得如何?
已无大碍。
阮秋风颔首,拱手道:今日还烦请吕兄弟替我看着这顽童,午后我需出门一趟,去听一听支公高徒讲经说法。
当年在东安寺我与支公曾匆匆一晤,念及其禅茶一味的风骨,如今仍仰慕之。奈何世事无常,两年前听闻高僧因病逝于坞中,叹之憾之。一番感慨后,阮秋风顿了顿,用衣袖拂了拂眼角。
吕秋心中不由一跳,忙问道:和尚?
怎么?吕兄弟也对东传佛学感兴趣?阮秋风眼里有几分诧异。
不,并不,只是家母在世时曾时常翻阅佛经。阮秋风这三言两语正好解了吕秋的燃眉之急,他定下心来,晓得既然施佛槿能光明正大讲经论道,肯定有些依仗,那么姬洛跟着这和尚必然安然无恙。
其实早在酒肆时他便有托付之意,毕竟,吕秋打心里不愿姬洛跟着他亡命天涯。
吕秋也是个急性子,既然心头石落地,也不再忸怩,当即抱拳同阮秋风辞行:先生大恩,在下无以为报,他日若先生有需,吕某愿为牛马。不过当下吕某还有几事未了,一直叨扰实在过意不去,现在伤无大碍,正欲想先生辞行。
阮秋风看了他一眼,没多言,只点头道了一声保重。
难道先生不好奇我为何受伤?吕秋心直口快,阮秋风表现得越是不在意,他心中越是丁零当啷放不下。
江湖风里来雨里去,多的是刀口舔伤的人。何况乌脚镇之事在下有目共睹,柯拔毅的叔父听说正是段氏的家奴,吕兄弟千万小心!阮秋风淡淡道。
吕秋心中对阮秋风不由又敬畏了几分。
这时,有几位刚进门的小厮找阮秋风闲谈,说及近日的南北商旅,江湖茶话。当中一位笑道:昨日有一支商队从东边儿来,谈起东门守卫盘查不如前几日严峻,估计段艾将他的兵抽调了几成去保护城中的贵人。
吕秋闻言在心中记下,转头回了房间。
等他一走,阮秋风拍了拍那小厮的肩膀,压低声音道:东门的安排妥了吗?
先生放心,虽然这段艾心思缜密,手下士卒都守口如瓶,但我们的探子已经露信给了慕容评,相信他的人很快就到了。小厮望了一眼吕秋的方向,问道:那这吕秋是否要加派人手盯着?
咳咳,不用,这几日随他去,当下还是以之前的任务为首要。阮秋风捋了捋胡须,他说话仍然轻声细语般温和,但话中却没有半分温度,眼中更透出冷峻,另外,随时注意太原王府别院的动向。
洛阳城中驻外军临时府邸。
恋耽美
段艾被她堵得一噎,心中发苦,实际上他正是将慕容琇的话听在耳里放在心里,所以才想赶她回邺城,若他身边的家奴当真有二心,那么恐怕则不是一桩江湖案,卷入的必然是朝廷权位的漩涡,段艾是不想她置身其中的。
可慕容琇不知,仍自骂骂咧咧同段艾拌嘴。
施佛槿和姬洛无法插话,蹲在地上一人打量一具尸首,忽然,姬洛站起伸手去拔箭,旁边的兵丁要拦,斥道:别动,小公子你要做什么?
慕容琇横眉冷眼扫过来,那些人立刻住了嘴,姬洛稍稍用了几分力一带,发现箭矢被卡住,立刻佯装惊诧,指着那处细声道:阿琇姐姐,这箭拔不出来?
闻言,慕容琇从马前折身,立刻摆手:起开起开,你这小子吃奶劲儿都使不出来,真该去闺房里绣花。
她伸手一拔,手中发力一滞,也发现被什么一卡,本以为是箭上倒钩塞在骨头里,可箭矢扎在腰腹处,都是软肉,那必定是有什么东西。
施佛槿两指一拂扫开腰间玉带,发现那凸起是一枚小令。慕容琇脸色一白,趁众人未瞧清时飞起一脚,将那小令踢入段艾掌中。
这是段艾将那枚小令在手上一翻,蓦然发现其下有鲜卑文书就上庸二字,直指当朝摄政王。
段艾心知此事绝不能现在捅出,于是同慕容琇对视一眼,打算今夜就此作罢。然而他正欲开口传令,远处长街忽然奔来几个仆从,一路哭天抢地,声音大得半条街都听得清。
当先的是位老嬷嬷,跟在慕容琇身边已有十来年,算是太原王府的老人了:郡主啊,你可让老奴好找,你说你这要是出了什么事,老奴如何同王爷交代!
慕容琇对着老人不若对着小卒一般乖张,因此听着哭声大为伤脑,一张脸苦笑着:苏嬷嬷,你看我不是好好的吗?
说完,还不忘狠狠瞪了段艾一眼,心想准是这个家伙暗中报信。
那日出了敦煌,隔日您就不见了,叫我们一阵好找,连人带马不敢歇,一路朝东来。那嬷嬷约莫人老了,夜间视力不佳,也没瞧清是个什么情况,便一阵碎碎叨叨。她上前拉着慕容琇的手左看右看,连连叹气:瘦了瘦了
慕容琇随口嘟囔:您老怎的此番没有说教,倒叫我浑身发毛。
旁人没有注意老妪的话,施佛槿为人秀敏却往心里去
他在沙暴中救了慕容琇一行,同行至敦煌方别过,若按老妪所言慕容琇隔日来追他,他两人都是练家子,脚步非比常人,这老妪粗手粗脚没瞧出武功,就算他们在白门被困,这老妪竟然只比他们慢一点点,却也惊奇。
偷跑?
段艾骑在马上饶有兴致盯着她,慕容琇被看得不舒服,下意识将目光投向施佛槿,奈何那个大和尚垂眸不知道在思考什么,根本没理她,她心中顿时不大舒坦,只能把气撒到段艾处,没了好话:段艾!从小到大你都爱同我抬杠,我现下只巴望早点回到邺城,免得在这儿受你白眼儿。
未料,段艾忽然摊手一笑:那可未必。
苏嬷嬷从赶来的侍从手中接过一条披风,夜里风凉,给慕容琇套上,口中仍旧喋喋:郡主啊,世子从邺城来,说宫里来旨了,你孝期早过,开年正月好日子,正适婚嫁。这段氏与太原王府联姻,可是天大的喜事!
啊慕容琇方回过神,隐约想起幼时是有这么一门随口的婚约,只是慕容恪在世时宠她,许她自由婚嫁,不过如今太原王崩逝,她非嫡出母亲又是个晋女,皇室王公之间明争暗斗复杂,乍然提起往事,只怕没那么简单。
马上的武威将军趁势吹了声口哨,蓦地开口:是我向陛下请旨。
慕容琇恍然,指着段艾正要骂,突然见他一个大男人面有潮红,竟不敢同自己对视,张着嘴又下不去口,倒把自个气得胸口一窒。她心中素来只将段艾当作儿时玩伴,此刻心里装着别人,将将是骑虎难下,不由想寻个依靠:大,大和
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的姬洛突然笑了一声,把她的失言掩盖下去:阿琇姐姐!
听姬洛一言,那老嬷嬷这才转了目光,瞧清一旁的两人,一脸惊讶:唔!大师竟也在此,敦煌城外救命之恩,老妇代我家郡主谢过!
段艾挑眉,打断老嬷嬷的话,紧紧盯着施佛槿道:这位大师是
小僧施佛槿。
段艾见识要广上许多,一听便舒了一口气:慈航普渡佛不语,原来是支公高徒。大师既然救了郡主,不若留下,王府上下也好招待一二以表谢意。此外,燕地佛学方兴,大师不如在此讲授经典?
阿弥陀佛,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施佛槿赶忙应下。
洛阳风波不绝,姬洛不免疑惑:大师?
施佛槿按住他的手,笑眯眯地低声道:边境陈兵,石雀儿带着这么多人入燕地,就算分拨走,也势必惹眼,江寄望身上搜出的东西,必然是燕国某个人的印信,若真如此,南北勾结,此事只大不小。何况吕秋生死未卜,八风令横空出世,江湖正当精彩,小施主与我不如既来之则安之。
施佛槿和姬洛随慕容琇去了洛阳别府,在府中一连住了三日。
因为是郡主的贵客,府内仆从对几人行踪不加干涉,姬洛时时在城中寻找吕秋踪迹,次数一多便有几分惹眼,直到发现段艾暗中有眼线跟着,姬洛拿不准此人用心,白日也不再出门。
慕容琇回府消停了两日忙着处理联姻的事,然而皇帝降旨,她也不得抗命,只能撒泼发横,一心缠着施佛槿,想叫段艾知难而退。
哪知段艾明面上一副大度的模样,慕容琇要胡闹,他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横竖不问全压了下来,倒叫这慕容小姐气又气不过,想也想不通。
晚间饭食吃过,施佛槿正打坐诵经,慕容琇荒唐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会子揭瓦从房梁上跃下,将攥拳的两手往他眼前一伸,忙道:大和尚,我今日得了个有趣的玩意儿,你猜在哪边儿。
慕容郡主当真不走寻常路。施佛槿眼睛未睁,不同她猜谜玩。
这是我太原王府别院,我想怎么走怎么走,要你管!慕容琇同他争辩,可这大和尚如同一团棉花,没有半点该有的反应,想想又觉得委屈,不由嘟囔,亏我有好玩的第一个同你分享,你真是个呆子!
燕国人本就没有晋人讲究繁文缛节,慕容琇席地坐下,一手支着下巴,一手玩着腰间环佩,痴痴地看他。过了一会,等他诵完一段,方才问道:你刚才念的是什么?
家师六家七宗中创即色义,《妙观章》写道:夫色之性也,不自有色。色不自有,虽色而空。故曰:色即为空,色复异空。施佛槿顿了顿,叹道:夜深了,郡主请回吧。
慕容琇不愿走,心中早留了后手,当即张开左手露出一条绢帛,道:你瞧瞧这是什么?我缠着兄长把幼时带着的饰品借我把玩,你瞧,这是我从玉玦环佩等物上拓下的图纹!
说完,她又将那支宝钗从怀中抽出,两相比对。
现在不只是你,就连我也不得不好奇,为什么太原王府的东西,会出现在洛河飞针的居所中。
你想如何?施佛槿蓦然睁眼。
慕容琇在灯下反复把玩那支朱钗,眼波流转:我有一个法子,名为以假乱真!
当夜,施佛槿与慕容琇达成一致之时,府内姬洛忧虑而至辗转无眠,而洛阳城中一处不起眼儿的民宅中,重伤的吕秋刚悠悠转醒。他将余光从顶上扫过四周,瞧见两丈远处有位儒生装扮的中年人正落子弈棋,自个儿同自个儿互博。
这儿你
哇!大哥哥你醒了!吕秋刚开口,榻边儿趴着的小童突然醒转,激动得跳了起来,冲那中年人嚷嚷:先生先生,大哥哥醒了!
知道,你去端药来。中年人打发小童,自个儿起身往榻边看,见吕秋一脸困惑,咳嗽了两声,笑道:咳咳,公子可是贵人多忘事。
我哪算得上贵人,不过贱命一条。吕秋不忘自嘲,看自己胳膊上的伤已上药,不由冲那人颔首:多谢秋风先生救命之恩。
作者有话要说: _(:з」)_这不是悬疑推理,整体来说不是那么复杂的,只是根据剧情埋了线。
欢迎讨论。
我想想本章有没有什么要科普的,好吧,科普不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貌似就是演化自《观妙章》,支道林亦佛亦道的称号听起来就很霸气呢,心生敬畏,第一次知道这个人物还是因为看《世说新语》呢。
我对佛学并不算精通,如果有疏漏,请小可爱们多多包涵。
看文愉快~
第13章
吕秋在粮店小院养了几日伤,每日听阮秋风在廊下同那垂髫小童就《左传》对答,并无异常。他身上背着白门血债,又听说段氏长子、太原王世子及郡主近日都移驾洛阳城,心中更是忐忑难安,便欲寻个借口向阮秋风辞行。
这日晨间早食,那小童从门外跌跌撞撞跑进来,一路嚷嚷开:先生,先生!我刚才听贩菜的杂役说,那位世子和郡主过几日要去邙山秋猎,那什么武威将军也要随同前往,哇塞,邙山在城北,他们肯定从谷门轻骑出,一路招摇过市好不热闹!
秋风先生随手拈起一册竹简在小童头上敲打了两下,皱眉肃目道:顽皮!昨日的功课做了吗,净想着出去玩!
小童捂着头噘着嘴,把身子往阮秋风脚边蹭了蹭,一把抱住小腿:我还从未见过鲜卑的郡主和世子,不知那郡主长得可有菀娘好看?那世子是不是两首四臂,高大得像《山海经》里怪物?
菀娘是位孀妇,丈夫死后成了这间粮铺正儿八经的主人,阮先生一行走南闯北,凭着生意关系借住此地而已。
不过都是人,有什么好看的?我让你读史书韬略,不是让你看些怪诞不经的闲书!阮秋风被他气得七窍生烟,板着脸斥道。
那小童心有不甘,还想说点什么,跳起来两手死死吊着阮秋风的胳膊。阮秋风被小童一拽,顿觉胸闷气喘,旧伤复发连连咳嗽,可手上却温柔有度地把那顽童拂开。这人虽酷爱说重话,但对小孩子实则嘴硬心软。
看阮秋风咳得脸红耳赤,小童不敢再惹他,乖乖退到一边,两眼余光瞧见屋前的吕秋,欢欢喜喜跑过去抱住他的大腿:吕哥哥!
小洗乖。
小童名叫卫洗,是阮秋风收养的孤儿,身子骨也随了那病痨鬼一般的先生,并不大好,但性子却活泼得整个院中无人能比。
吕秋当日进城是因为江寄望,所以并不知段艾追捕贼人一事,只道那些贵族在邺城闲不住,跑来洛阳胡玩。
吕秋摩挲着幼童的头顶,扶着他怕他跌跤,暗自却将两人方才的对话捋了一遍,心道:若邙山秋猎为真,那洛阳城的护卫必然集中在北边的谷门,那么南面的防守或许可以蒙混突围,当务之急,需得速速离开此地再做打算但小洛儿又怎生是好?
正当他纠结不下之时,抬头正对上阮秋风同他微笑:吕兄弟觉得如何?
已无大碍。
阮秋风颔首,拱手道:今日还烦请吕兄弟替我看着这顽童,午后我需出门一趟,去听一听支公高徒讲经说法。
当年在东安寺我与支公曾匆匆一晤,念及其禅茶一味的风骨,如今仍仰慕之。奈何世事无常,两年前听闻高僧因病逝于坞中,叹之憾之。一番感慨后,阮秋风顿了顿,用衣袖拂了拂眼角。
吕秋心中不由一跳,忙问道:和尚?
怎么?吕兄弟也对东传佛学感兴趣?阮秋风眼里有几分诧异。
不,并不,只是家母在世时曾时常翻阅佛经。阮秋风这三言两语正好解了吕秋的燃眉之急,他定下心来,晓得既然施佛槿能光明正大讲经论道,肯定有些依仗,那么姬洛跟着这和尚必然安然无恙。
其实早在酒肆时他便有托付之意,毕竟,吕秋打心里不愿姬洛跟着他亡命天涯。
吕秋也是个急性子,既然心头石落地,也不再忸怩,当即抱拳同阮秋风辞行:先生大恩,在下无以为报,他日若先生有需,吕某愿为牛马。不过当下吕某还有几事未了,一直叨扰实在过意不去,现在伤无大碍,正欲想先生辞行。
阮秋风看了他一眼,没多言,只点头道了一声保重。
难道先生不好奇我为何受伤?吕秋心直口快,阮秋风表现得越是不在意,他心中越是丁零当啷放不下。
江湖风里来雨里去,多的是刀口舔伤的人。何况乌脚镇之事在下有目共睹,柯拔毅的叔父听说正是段氏的家奴,吕兄弟千万小心!阮秋风淡淡道。
吕秋心中对阮秋风不由又敬畏了几分。
这时,有几位刚进门的小厮找阮秋风闲谈,说及近日的南北商旅,江湖茶话。当中一位笑道:昨日有一支商队从东边儿来,谈起东门守卫盘查不如前几日严峻,估计段艾将他的兵抽调了几成去保护城中的贵人。
吕秋闻言在心中记下,转头回了房间。
等他一走,阮秋风拍了拍那小厮的肩膀,压低声音道:东门的安排妥了吗?
先生放心,虽然这段艾心思缜密,手下士卒都守口如瓶,但我们的探子已经露信给了慕容评,相信他的人很快就到了。小厮望了一眼吕秋的方向,问道:那这吕秋是否要加派人手盯着?
咳咳,不用,这几日随他去,当下还是以之前的任务为首要。阮秋风捋了捋胡须,他说话仍然轻声细语般温和,但话中却没有半分温度,眼中更透出冷峻,另外,随时注意太原王府别院的动向。
洛阳城中驻外军临时府邸。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