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章 倭寇
瑞安是浙南名城,虽然进入清代由直隶州降成普通县,但是这城扼守由浙到闽的沿海商路,所以一直是浙南最大的县城,尤其出城过飞龙江的大道,因为属于商道,不但人流熙熙攘攘,而且朝廷在这儿还建了个飞龙税关,专管浙闽两省商路稽查税收。慢慢的飞龙江渡口形成好大一个城镇(今瑞安市飞龙镇),如今随着台湾平定,大量的粮食,生丝,茶以及桐油等货物都要靠这个渡口往来两省。
这天下午,忽然一队大船打着奇怪的旗号开进飞龙江,径直开往渡口。这个渡口位置重要,驻扎了一汛的绿营兵二十几个人,还有些税关的税丁,看到有大船过来,有一条六浆快船马上带着几个人迎上去。虽说年后贸易已经陆续展开,但是开着这么多大船过来的,那孝敬绝不是小门小户可比,所以管汛的千总要亲自上船看看成色。
等快船快靠上去的时候,最大的大船船头忽然冒出二十几杆火铳,只一个齐射就把快船上站着的几个汛兵打成筛子,接着大船没减速直接冲向渡口码头,整个船队鱼贯靠在岸上,几百个身上穿着各种颜色麻将块的士兵拿着火铳和长刀迅速冲上岸,这些人迅速排成三列。中间跳出来一个头上戴着金盔,盔上还顶着两个明晃晃的大叉,身上穿着明亮大恺,整个身体都包在铠甲里偏偏又赤着脚,这人双手持刀在队列前面前后跳跃,还念念有词。
正是渡口最忙时候,不光汛兵还有很多路人,不少商人和苦力正在忙碌,很多人好奇的围上去,等到聚集了一两百人的时候,这个头领忽然不跳了。他高高举起手中长刀,嘴里还说着古怪的中国话“我的倭国侍大将肝付小五郎,清国人谁敢与我一骑讨!”围观的不是浙人就是闽人,一个代代相传的词语几乎同时被大家从脑子里翻出来“倭寇,倭寇上岸了!”
这次出兵准备还算充分,二十几个真倭除了在情报司的,基本都编在葛玛兰义勇哨里。另外还到处调了三四十个与那国的琉球人随队,这些人也不会说日语,不过他们说的对中国人也是外语不是。陆战队在船上还突击学了几句日语,不过就是八格牙路,呦西之类的。现在两个哨都穿着临时拿竹子块编的铠甲,因为时间紧任务急,就看陆战队一边在码头上跑一边从身上掉竹片。虽然演技有限,不过这时代的观众也确实没见过什么大制作影片,所以效果十分惊人。
整个镇子立刻进入崩溃状态,有不到二十个汛兵和税丁勇敢的上来迎战,很快被两百多只火枪齐射打成碎肉,剩下的就是分散抓捕和搜集缴获。战兵上岸后,三条大船迅速往上游开去,他们的任务是尽量把飞龙江两岸的大小船只摧毁,避免北岸清兵渡江。另外两条继续留在渡口,贴在北岸一边游弋一边朝着县城方向胡乱开炮。县城其实离江边也就两里多的样子,这会儿里面也乱的一塌糊涂。城里有个将近三百人的驻防营由一位守备带领,另外还有捕快衙役百多号人,但是情况来的太突然,谁也不知道到底是哪来的敌人,敌人是谁有多少人,所以县令第一道命令就是马上关闭四门,关门前只来的及放出去三匹快马,这是往北面温州和处州(今浙江丽水市)告警的。
等到平阳城里绿营衙役和丁壮组织完毕,也组织出八九百人的队伍,虽然没什么盔甲,不过武器基本能配齐。这时候守备已经从南门楼上下来,他是杭州标营调过来的,怎么也打过十来年的仗。据他对南岸观察,敌人有五条大船,还放了几百人上岸。敌兵并不比他多,这时候还是清朝初年,军法可比百年后森严的多,这位陈守备无论如何也不敢不出城做一场。但县令没这个义务,他的责任是县城不丢就行,结果等到两人争执完了,时间已经到了傍晚。陈守备带着不到五百人出城,剩下的丁壮都被县令扣住守城。
出南门稍微走几步就是江边,大队人马没走到江边就遭到飞马号炮击,飞沙号就在下游一里的地方游弋,很快它赶过来支援,两条船横在江中对着北岸开炮,清兵还没走到江边就被打散了。
整个晚上陆战一哨都在镇子上搜捕民人,搜剿财物。噶玛兰哨已经分两队,往周围村子摸过去,他们要趁着周围村民没跑干净尽量抓点人回来。到半夜的时候,陈守备又带着队伍打算从上游八里外的一个渡口渡江,结果不幸那里也守着一条船,清军刚刚游过江几个斥候,大队人马就被飞扬号发现,江边的大队立刻遭到炮击。实际上这时代的夜间炮击效率很低很低,但是一条喷着火苗的大船和黑夜中传来的炮声立刻让清兵崩溃,这次陈守备很不幸被某个身边的士兵戳伤了大腿,清军在黑暗中到处逃窜再也无法收拢。
到第二天傍晚的时候,温州府的援军已经抵达平阳城下,这批清军有六百人,附近乐清县也派了一百人赶来支援,不过他们距离更远还在路上。葛玛兰哨已经回到码头上,全部五条船挨个停在码头上装人载货。这天晚上双方都在修整,两边都累的够呛,一边是连夜在抓人,一边是整整一天都在赶路。
天亮了,五条战船都驶到江北的渡口外一字排开。那位穿着全套大将盔甲的噶玛兰哨排长又闪亮登场,他带着一个肉搏排下到了北岸,站在岸上前窜后蹦,而且专捡难听的骂。温州副将没有出战,离江边这么近,只要出城列队立刻进入对方大炮射程,这仗怎么打,等死几百人冲过去,敌人又可以随时开船走。骂阵骂了半个时辰,王浩决定收队了。收成真是不错,谁也不知道这里还有个税关,光这个税关就贡献了超过八千两银子,再加上商人地主的财货,估计这趟打劫总收入能有两万两出头,还要加上小两千人口。另外还有不少粮食、盐、桐油和布,为了这些货还拐走了一条两千五百石的大沙船(注一),船王浩从来不嫌多。飞马号带头,船队顺流而下,打劫队准备回程了。
--
这天下午,忽然一队大船打着奇怪的旗号开进飞龙江,径直开往渡口。这个渡口位置重要,驻扎了一汛的绿营兵二十几个人,还有些税关的税丁,看到有大船过来,有一条六浆快船马上带着几个人迎上去。虽说年后贸易已经陆续展开,但是开着这么多大船过来的,那孝敬绝不是小门小户可比,所以管汛的千总要亲自上船看看成色。
等快船快靠上去的时候,最大的大船船头忽然冒出二十几杆火铳,只一个齐射就把快船上站着的几个汛兵打成筛子,接着大船没减速直接冲向渡口码头,整个船队鱼贯靠在岸上,几百个身上穿着各种颜色麻将块的士兵拿着火铳和长刀迅速冲上岸,这些人迅速排成三列。中间跳出来一个头上戴着金盔,盔上还顶着两个明晃晃的大叉,身上穿着明亮大恺,整个身体都包在铠甲里偏偏又赤着脚,这人双手持刀在队列前面前后跳跃,还念念有词。
正是渡口最忙时候,不光汛兵还有很多路人,不少商人和苦力正在忙碌,很多人好奇的围上去,等到聚集了一两百人的时候,这个头领忽然不跳了。他高高举起手中长刀,嘴里还说着古怪的中国话“我的倭国侍大将肝付小五郎,清国人谁敢与我一骑讨!”围观的不是浙人就是闽人,一个代代相传的词语几乎同时被大家从脑子里翻出来“倭寇,倭寇上岸了!”
这次出兵准备还算充分,二十几个真倭除了在情报司的,基本都编在葛玛兰义勇哨里。另外还到处调了三四十个与那国的琉球人随队,这些人也不会说日语,不过他们说的对中国人也是外语不是。陆战队在船上还突击学了几句日语,不过就是八格牙路,呦西之类的。现在两个哨都穿着临时拿竹子块编的铠甲,因为时间紧任务急,就看陆战队一边在码头上跑一边从身上掉竹片。虽然演技有限,不过这时代的观众也确实没见过什么大制作影片,所以效果十分惊人。
整个镇子立刻进入崩溃状态,有不到二十个汛兵和税丁勇敢的上来迎战,很快被两百多只火枪齐射打成碎肉,剩下的就是分散抓捕和搜集缴获。战兵上岸后,三条大船迅速往上游开去,他们的任务是尽量把飞龙江两岸的大小船只摧毁,避免北岸清兵渡江。另外两条继续留在渡口,贴在北岸一边游弋一边朝着县城方向胡乱开炮。县城其实离江边也就两里多的样子,这会儿里面也乱的一塌糊涂。城里有个将近三百人的驻防营由一位守备带领,另外还有捕快衙役百多号人,但是情况来的太突然,谁也不知道到底是哪来的敌人,敌人是谁有多少人,所以县令第一道命令就是马上关闭四门,关门前只来的及放出去三匹快马,这是往北面温州和处州(今浙江丽水市)告警的。
等到平阳城里绿营衙役和丁壮组织完毕,也组织出八九百人的队伍,虽然没什么盔甲,不过武器基本能配齐。这时候守备已经从南门楼上下来,他是杭州标营调过来的,怎么也打过十来年的仗。据他对南岸观察,敌人有五条大船,还放了几百人上岸。敌兵并不比他多,这时候还是清朝初年,军法可比百年后森严的多,这位陈守备无论如何也不敢不出城做一场。但县令没这个义务,他的责任是县城不丢就行,结果等到两人争执完了,时间已经到了傍晚。陈守备带着不到五百人出城,剩下的丁壮都被县令扣住守城。
出南门稍微走几步就是江边,大队人马没走到江边就遭到飞马号炮击,飞沙号就在下游一里的地方游弋,很快它赶过来支援,两条船横在江中对着北岸开炮,清兵还没走到江边就被打散了。
整个晚上陆战一哨都在镇子上搜捕民人,搜剿财物。噶玛兰哨已经分两队,往周围村子摸过去,他们要趁着周围村民没跑干净尽量抓点人回来。到半夜的时候,陈守备又带着队伍打算从上游八里外的一个渡口渡江,结果不幸那里也守着一条船,清军刚刚游过江几个斥候,大队人马就被飞扬号发现,江边的大队立刻遭到炮击。实际上这时代的夜间炮击效率很低很低,但是一条喷着火苗的大船和黑夜中传来的炮声立刻让清兵崩溃,这次陈守备很不幸被某个身边的士兵戳伤了大腿,清军在黑暗中到处逃窜再也无法收拢。
到第二天傍晚的时候,温州府的援军已经抵达平阳城下,这批清军有六百人,附近乐清县也派了一百人赶来支援,不过他们距离更远还在路上。葛玛兰哨已经回到码头上,全部五条船挨个停在码头上装人载货。这天晚上双方都在修整,两边都累的够呛,一边是连夜在抓人,一边是整整一天都在赶路。
天亮了,五条战船都驶到江北的渡口外一字排开。那位穿着全套大将盔甲的噶玛兰哨排长又闪亮登场,他带着一个肉搏排下到了北岸,站在岸上前窜后蹦,而且专捡难听的骂。温州副将没有出战,离江边这么近,只要出城列队立刻进入对方大炮射程,这仗怎么打,等死几百人冲过去,敌人又可以随时开船走。骂阵骂了半个时辰,王浩决定收队了。收成真是不错,谁也不知道这里还有个税关,光这个税关就贡献了超过八千两银子,再加上商人地主的财货,估计这趟打劫总收入能有两万两出头,还要加上小两千人口。另外还有不少粮食、盐、桐油和布,为了这些货还拐走了一条两千五百石的大沙船(注一),船王浩从来不嫌多。飞马号带头,船队顺流而下,打劫队准备回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