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的水乡生活_分节阅读_14
平淡的水乡生活 作者:卡尔斯
“我只想在院子里种上两三棵果树,花钱请宋有才就太不值了吧,我瞧着还是算了吧,自己随便挑挑也就是了。”如果是要种上一个园子,有销路,那么别说是五十文了,就算五百文孙惠也舍得下本。因为那是能够赚回来,她知道一个道理——永远不要嫌前面投资大,回报总是在后面,正所谓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
孙母道:“你再想想,如果真请的话,也就不必只买两三棵树,到时候买多些,也就是了。五十文不算太贵的。”劝道,买到不错的果树,就算是连吃代卖,这五十文是能够赚回来的,而且自己也吃到不错的水果,挺划算的。
孙惠拿不定主意,推迟道:“之后说吧,现在还是先把蔬菜种上,不然夏天的时候可就没的吃了。您回去的时候就找找,我过会子就把院子里的土翻整一下,混着肥料,等明天拿了种子过来救种上。”
☆、第三十一章
翻整院子的土,花了孙惠半天的功夫,也就将将翻出了够种蔬菜的一块地方,略感肚子饿的时候,她弟弟孙尹牵着驴拉了两捆柴回来。这才察觉已经不早了,扯下裹身上的围兜,洗了手,对着弟弟道:“你等等,我把早上的粥热一下,再煮了俩鸡蛋,咱们今天就将就一下,这么凑合着吃得了。”
孙尹倒不在乎,把驴牵到圈子里,拍打身上的灰尘,在院子里洗了手,对着姐道:“就别费神了,单把粥热一下就行了。煮蛋又要费时间,明天吃也一样的。”就他们姐弟俩随便填饱肚子就行了,这几天挺累的,尽量减省的好,要吃好的,还是安逸下来再说吧。
“没事,鸡蛋就搁小锅里,就着热也能熟,不费事儿。你屋里坐坐,马上就好。”孙惠说着就往厨房去。她们这乡下的灶台,一般有四口锅,两个大点的半圆形锅一个是煮饭、一个是炒菜;在这二者中间,还有两口小的多的圆柱型锅,一般是烧水的。炒菜和煮饭的锅,各有一个火塘,不论哪边开火,余火都能把两口小锅烧水,鸡蛋丢小锅里,是能熟的。
热粥的时间花不了多久,而煮蛋也是如此,很快就端上桌子了。孙尹边敲鸡蛋,边问道:“娘呢,什么时候回去的?”很像随意的问,不过从他剥蛋的时候根本就没怎么注意,好几次都停顿,孙惠知道他是在意的。孙惠也知道大弟是怕这样渐渐的与娘生疏了,或者是娘不那么关心他们了。
小孩子,尤其是敏感的,对这难免在意,而且说是担心也不为过。孙惠接了他手里的蛋,敲碎了壳,因为煮熟了就浸了冷水,找准了点很容易就剥下来,递给弟弟的时候笑道:“你早上不是还说想吃酱黄瓜的吗?你去打柴的时候,我和娘说了,让她回去找找。约摸着下午的时候会拿了种子来。之后种了,到了夏天结了黄瓜就腌制给你吃。”
看着弟弟接过,孙惠接着道:“是不是离不了娘,要不我们让娘在这儿陪陪?还是说往周家住几天。”前面还是出了主意,后面那句往周家住,就十足的玩笑话,最后自己也忍不住笑了:“快告诉了姐,你是怎么想的?”
知道自己的心思被姐姐看穿,还被玩笑了句,略不好意思的转过了头,耳朵红道:“姐就会打趣,我又不小了,知道道理了。往后不会再问这些话的,你就当没听过吧。”他知道不可能往周家去,而且孙母也不能经常陪着,他们还有个更小的弟弟,总离不了娘的。
“问,干嘛不问呢?她是咱们娘,又不是外人,经常陪陪我们也是该的,再说,娘也离不了我们,会念的。”孙惠半是郑重的道,就怕弟弟心里离散了。看着弟弟:“娘夜里不怎么能陪我们,不过白天不来找我们,我们就去找她。”
孙尹听了很是有理,点了点头:“那好,咱们就这么办。绝不能生分了。”顿了下,加了句:“和弟弟也是。不能离了周家,就不怎么来往了,如果周家不高兴,咱们就接了弟弟这儿玩。”
提到小弟,孙惠心里不好受,搬家的时候小弟哭的声嘶力竭的嚷嚷“别走,都不要走,我要姐姐、哥哥!”当时真的想留下,觉得对小弟来说很残忍,还是娘把小弟抱着进去,大弟又捏着自己的衣角,狠下心的搬了来。
小弟至少周家不会亏待他,但大弟只有我了,当时她是这么想的。
“咱们可是一母同胞的至亲,当然要密切了。至于周家,到底生活了这么多年,也算恩情,日后就当亲戚朋友往来。”孙惠笑着和弟弟道。至于周家乐不乐意与自己往来,那就随他们了,自己记着他们的一些恩情,能报答一点就是一点。毕竟古语曾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恩怨是非必须清楚,为人才能俯仰无愧。
到了下午,孙尹照旧往镇子里送柴,几户人家每隔几天都会要上一捆,算是老客户了。这一趟他没想到的是,居然又多了户人家问他买柴。
事情是这样的,专门帮人浆洗缝补的朱二婶,因着柴好,价格不贵,总是买孙尹的柴,再加上孙尹为人勤快,见了朱二婶打水都会搭把手,渐渐的朱二婶心里就热乎着,正好她娘家的弟弟学了手艺,卖包子、馄饨,每天花不少柴。
回娘家的时候,朱二婶在弟弟面前先是夸了孙尹一通,又让弟弟去看了孙尹送的一捆柴,柴禾捆的结实,而且挺大一捆,她弟弟心里已经满意,再问了价格,比他长买的那家还便宜!就一口应了,让姐姐帮着联系,以后他也买这家的柴。
说通了弟弟,这不这次孙尹再来送柴的时候,便介绍给了孙尹。让他明天的时候送上两捆她弟弟铺子,把地址给他报了,朱二婶笑着道:“好孩子,明天你就再跑一趟,去了郑家包子铺,你就报婶娘的名字,到时候就有人买下了。”她u也是看这么点大的孩子挑了柴卖,不容易,而且又这么的懂事,能帮点自然就尽力些。
孙尹自然没有不答应的,如果再多一家长期需要供应柴禾的,他一年下来又能多赚一笔,所以他笑着谢道:“朱二婶您真是太好了,您不仅买我的柴,还介绍人给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才好。”为了能将柴卖了,他是改了小时候的寡言,现在漂亮话也说。不过他确实挺感谢的。
这话说的朱二婶心里高兴,直夸孙尹不错,嘴甜,比她家小子好多了。“这也不单是婶子介绍,如果不是你柴好,价格便宜,婶子说破天也没用。”呵呵笑着:“我介绍了这么好的柴给我弟弟,我弟弟也是得利的,你呀,就不用说谢我了。”有时候真希望自己家小子也能这么能干,不过想想,还是罢了,她舍不得。
“谢,当然要谢!这时节我们乡下还没节令蔬菜、水果的,等到了入夏,我可每天的给您送些蔬菜瓜果的,专门的谢谢您。”孙尹想着姐姐之前说过,只有别人也得利了,才会更加的帮你。既然这样,不如将家里吃不完的蔬菜瓜果,拿了送朱二婶,一来报答,二来说不得还能再介绍几个来买柴。
朱二婶也没把这话当真,只做是客气,所以她点头随意道:“好,那婶子就等着了,到时候可得好好尝尝你家里种的蔬菜了。”又说了两句,她还有衣服需要浆洗,而孙尹也有柴禾需要送,便没久留他。“好了,你这些柴还要继续送人家里吧,赶紧去吧,现在时间不早了,别太晚了到家里后天黑了。”
怕回去晚了,家里的姐姐担心,孙尹笑着告辞,驾着驴车赶忙的往下一家去。送他出来的朱二婶,眼尖的扫到了巷子里溜达的儿子,身上沾满了灰尘,脸和手都黑乎乎的,中气十足的喊:“狗娃,你给我站住,瞧瞧人家尹儿还帮家里赚钱,你比人家大一岁还只知道玩,衣服弄这么脏!还不给我回来!”
算到了今天这时候孙尹那小子会送柴禾来,朱狗娃就偷偷溜了出来,他就是怕留家里后,被他娘拿着和孙尹比,最后又是被贬的一文不值,教训一通。没想到出来后,玩的就忘了形,现在还被捉到了。埋头叹气,心里不无埋怨,自己也没那么差的,和这街坊邻居家的孩子不也一样?怎么就成了最坏的一个,要怪就是孙尹那小子太过能干了,他如此的想。
揪住了儿子耳朵,朱二婶就不由来气,想想孙尹样儿,浑身就算搬柴、做事,也掸的干干净净,和人家一比,儿子就十足的厌恶了。“瞧瞧人家尹儿,浑身都清清爽爽的,还干了老多的活,怎么你什么都不干,比人家脏这么多,下次再玩这么脏,你就给我自己洗,我可没精神在你后边收拾。”
不谈朱二婶这边教训儿子,孙尹送完了所有的柴,高高兴兴的回去,到了家天已经泛黑,姐正喂了牲畜,等他吃夕食。
“快洗洗,咱们吃吧。”
“好,等我把驴牵去圈子,喂了后就来。”
☆、第三十二章
夜里,孙尹忍不住把好消息告诉了姐姐:“姐,今天我送柴的时候,那位做浆洗、缝补的朱二婶,给我又介绍了户人家,让往后多打两捆柴,她弟弟家要。”紧接着就解释道:“她弟弟家是开包子铺,每天都要柴,这样一来,每年能多赚不少。”到这时候也欢喜着,就是因为能多赚了钱。
孙惠听了第一个念头不是说弟弟能挣多少钱,而是觉得这样一来未免太辛苦了。“又多打两捆柴?是不是累着了,我看我还是往后和你一起去吧,两个人速度不仅快些,还能说说话,免得无聊。”
孙惠以前是三天陪着一天,她家里也要织布,忙弄家务活儿,而且弟弟也不是一个人打柴,村子里半大小子里有两三个也打柴,不是家里烧就是也卖,弟弟经常去,几人儿也就玩一块去。这样一来,孙惠更加的不好跟着,不然别的男孩恐怕就不带着弟弟了。自从上次弟弟跟人打架,那人就是一块儿打柴的一位,孙家毕竟不是本地人,被那人一呼,再没一起打柴。
所以孙惠也就想往后跟着去,也能帮着打柴,也免得弟弟孤零零一个,无聊。
“不用,姐家里的事已经够多了,再去山里帮着我打柴岂不累着了?”孙尹知道姐跟着去,是怕自己辛苦,他不在意的道:“放心好了,不过是多了两捆柴,费不了多少力气的!我又是牵了驴去,捆好一捆就放驴身上,很轻松的。”孙尹不希望自己姐跟着,打柴往后面林子里,很脏,而且老是捡柴、握刀的,手粗糙的不行,满是茧子,姐是姑娘家,最是金贵,哪里能做这样的粗活。自己辛苦些也就是了。
哪里会信弟弟的谎话,如果不知道弟弟真实的意思她也白活了两辈子了。所以孙惠笑着道:“没事,家里能有多少活,我早上起来煮了早饭喂了牲畜,陪你往后山打柴,两人不一会子就能完工,到时候再回来喝碗稀粥,织布。你呢就往镇子里送柴,谁也不耽误,还能彼此轻松些。”
说完这一大段,也不给弟弟反驳的机会,孙惠直接让休息:“好了,时辰不早了,咱们赶紧歇息吧,明天可还要早起呢。”眼睛一闭,也不管弟弟不甘心的道“姐啊姐”的叫,只当自己睡了。过了会儿,耳朵没再传来声音,笑了下,孙惠也就睡了。
隔天,吃了早饭,忙了家里活计,正最后洗碗的孙惠,逮住了准备偷溜的弟弟,拦在他面前笑道:“在姐面前还敢耍花招,胆子挺肥啊!下次再敢不听话,看姐怎么收拾你。”转身将碗筷放进橱柜,擦干了手出来关了门,对着弟弟道:“走吧。”
到了这地步,也没了反抗的余地,只得嘟囔着跟着姐姐后面,往后山打柴了。两人速度快很多,多打了两捆柴加上割了家里牲畜需要吃的草回去,也还没到中午。
热了粥喝下,俩人就坐凳子上歇息。
正这时候,孙母推开院门进来,手里拿了包东西,进了堂屋就开口:“早上你们往后山打柴了?我来了几趟,都没人在家,门都锁在外面了。”随手把东西放桌上,对着女儿道:“这里面有圆茄子、黄瓜、豇豆,还有你要的凉瓜,我一个个小兜子帮你分开,你种的时候好分着呢。”
“弟弟每日又多了家要送柴的,我想着往后就帮着一起打,也别累着了弟弟。”解释了下,孙惠拿起包打开,里面一兜兜种子,细数了下不下六种,笑了:“这下子整个夏天不愁没有菜了。”腌制了,冬天吃也很够吃上一段时间。
“能多赚俩钱是好,可万不能累着了,这样,我以后没事的时候就也去打些柴,你们也轻省些。”孙母也怕自己孩子顾着赚钱,反而累着了身子。
孙惠连忙摇头,根本就不答应:“千万别!您每天地里那么多的活儿要做,已经够辛苦的了,就别帮着打柴了。”她娘又不是坐家里玩,那么多的地要种,全是靠人力,哪里还能帮着打柴,非累坏了不可。
孙母摆手,笑着看一脸关心的女儿:“你以为娘是个傻的不成,我会挑了时间,在不那么累的时候去砍柴的,如果农忙地里活计多,我是不会往后山去的。”说了这句,便抛了这个话题,有件事对女儿道:“惠子,你知道吗?昨儿个夜里,吴家大媳妇儿肚子发动,于今天早上的时候生下了个儿子。我今天早上去给你找凉瓜种子,正好进去见着了,瞧着是个健壮的男孩儿,哭声响亮着呢!”
这孩子是吴家第三代里第一个,也好运的是个健康的男孩,这时候全家都围在孩子身边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吴彩蝶才会没有来找孙惠,不然依着她的性子,今天一早就会过来了。
“是吗,吴家大嫂已经生下孩子了?彩蝶那丫头一定都围在孩子边了吧,她老早就说了,等她嫂子生下,就得帮着带,当时就兴冲冲的,现在一定都不会离了孩子身边了吧。”孙惠听了眼睛一亮,也替吴家高兴,尤其是听母亲说是个健康的孩子,这可是不可多得的益处。“我明天的时候,抽个空也去看看。”
“可不是,彩蝶那丫头现在是做姑姑的人了,今天就没离了她侄子,小心的守在一旁。见了我,还抱歉的让我过来跟你打声招呼,说是她要带侄子,这几天就没空到你这儿了。”孙母道。“彩蝶大概也就新鲜这几天吧,等过上些时候,领略了孩子的哭闹,到时候可就有的是抱怨了,恐怕就没这么想带孩子了。”这一点身为过来人的孙母最清楚,一个孩子岂是那么好带的,刚开始还好,觉得挺好玩的,但时间长了,就受不了,没日没夜的哭闹,大人也睡不成,根本就是头疼的事。还是大了,到了七八岁上,才会好些。
“恩,彩蝶性子大概是不会有耐心带孩子的,呵呵,过上两天,她恐怕就会过来找我诉苦了。”孙惠稍稍想想也明白,孩子可不是个可以和他讲理的,你说的他不懂,他想表达的你得猜,费神着呢。“不过彩蝶也就是帮着带个白天,还有她嫂子在一旁,总会轻巧些的。”说是让彩蝶白天带着,但也不会真的只让她一个人看护。
进来的时候见了院子里的土已经整理完毕,孙母起身道:“好了,孩子的详情就由你明天去吴家,听彩蝶那丫头说吧。咱们现在去院子里,你和我说说你是怎么打算的,哪儿种上哪种蔬菜。”正好这会子有时间,就帮着女儿种了,省的她一个人磕磕绊绊的。
“好。娘跟我来,我都规划好了,把院子已经分成了好几块,什么地方种什么,都有谱了。”孙惠领着娘往院子去,一路路的分成了四大块,成方形。东南西北各一块,多在左边院墙这儿,中间是十字形的道路。
指着东边稍小的一块,孙惠道:“我准备把豇豆和黄瓜种那块,不需要太多,这两种很是肯结,尽是够吃的。”南边的是最大的一块:“这儿就种凉瓜,夏天的时候就不愁瓜吃了。”另两块,就是种植空心菜这类的蔬菜了。
孙母听女儿说了,也没需要修改的,女儿打算的不错,便点头道:“好,就这么办吧。走,咱们这就动手吧。”动手可不是说就直接种下,像是空心菜蔬菜还能直接播撒种子,但是黄瓜也好,还是豇豆也罢,都是要育苗的,等长到一定大的时候,才会种下指定的位置。
有了孙母的帮忙,也没花多长时间,还多了时间陪弟弟往镇子去了。
☆、第三十三章
孙惠往镇子来,还有事,驴车给了弟弟送柴,自己则拿了篮子往常去的杂货铺子去。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米油还不缺,不过盐需要采买一些,酱醋也要买些放家里的好。
铺子里掌柜娘子在,孙惠进来的时候招呼:“冯大娘午安。”左右扫了一眼没见到掌柜的,笑问道:“冯大伯又多哪儿享清福了,铺子丢了给您一人儿操心?”因为相熟,不自由的就带了丝玩笑的态度。
本来埋头理线的掌柜娘子,听了熟悉的口音,抬头一看,见是许久不来的孙惠,忙招呼着:“是惠丫头啊,你可好久没来伯娘这儿了,伯娘还以为你嫌弃了家里的东西,到别人家买去了呢。”也是玩笑,顺口也解释了自己丈夫的去处:“你伯伯他见家里的盐不多,往张老爷家去了,看能不能弄点盐。”?
张老爷,是镇子里的举人,和盐课里某个小吏通了关系,每年都有些盐引,虽比不上盐商的富甲海内,但在这镇子里或是县城都是少有的富豪。因为他拿的盐引,可够整个县城小半的户数不愁盐吃。也正因如此,那些卖盐的行脚商人或是店铺掌柜,都有投他的门路。
恋耽美
“我只想在院子里种上两三棵果树,花钱请宋有才就太不值了吧,我瞧着还是算了吧,自己随便挑挑也就是了。”如果是要种上一个园子,有销路,那么别说是五十文了,就算五百文孙惠也舍得下本。因为那是能够赚回来,她知道一个道理——永远不要嫌前面投资大,回报总是在后面,正所谓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
孙母道:“你再想想,如果真请的话,也就不必只买两三棵树,到时候买多些,也就是了。五十文不算太贵的。”劝道,买到不错的果树,就算是连吃代卖,这五十文是能够赚回来的,而且自己也吃到不错的水果,挺划算的。
孙惠拿不定主意,推迟道:“之后说吧,现在还是先把蔬菜种上,不然夏天的时候可就没的吃了。您回去的时候就找找,我过会子就把院子里的土翻整一下,混着肥料,等明天拿了种子过来救种上。”
☆、第三十一章
翻整院子的土,花了孙惠半天的功夫,也就将将翻出了够种蔬菜的一块地方,略感肚子饿的时候,她弟弟孙尹牵着驴拉了两捆柴回来。这才察觉已经不早了,扯下裹身上的围兜,洗了手,对着弟弟道:“你等等,我把早上的粥热一下,再煮了俩鸡蛋,咱们今天就将就一下,这么凑合着吃得了。”
孙尹倒不在乎,把驴牵到圈子里,拍打身上的灰尘,在院子里洗了手,对着姐道:“就别费神了,单把粥热一下就行了。煮蛋又要费时间,明天吃也一样的。”就他们姐弟俩随便填饱肚子就行了,这几天挺累的,尽量减省的好,要吃好的,还是安逸下来再说吧。
“没事,鸡蛋就搁小锅里,就着热也能熟,不费事儿。你屋里坐坐,马上就好。”孙惠说着就往厨房去。她们这乡下的灶台,一般有四口锅,两个大点的半圆形锅一个是煮饭、一个是炒菜;在这二者中间,还有两口小的多的圆柱型锅,一般是烧水的。炒菜和煮饭的锅,各有一个火塘,不论哪边开火,余火都能把两口小锅烧水,鸡蛋丢小锅里,是能熟的。
热粥的时间花不了多久,而煮蛋也是如此,很快就端上桌子了。孙尹边敲鸡蛋,边问道:“娘呢,什么时候回去的?”很像随意的问,不过从他剥蛋的时候根本就没怎么注意,好几次都停顿,孙惠知道他是在意的。孙惠也知道大弟是怕这样渐渐的与娘生疏了,或者是娘不那么关心他们了。
小孩子,尤其是敏感的,对这难免在意,而且说是担心也不为过。孙惠接了他手里的蛋,敲碎了壳,因为煮熟了就浸了冷水,找准了点很容易就剥下来,递给弟弟的时候笑道:“你早上不是还说想吃酱黄瓜的吗?你去打柴的时候,我和娘说了,让她回去找找。约摸着下午的时候会拿了种子来。之后种了,到了夏天结了黄瓜就腌制给你吃。”
看着弟弟接过,孙惠接着道:“是不是离不了娘,要不我们让娘在这儿陪陪?还是说往周家住几天。”前面还是出了主意,后面那句往周家住,就十足的玩笑话,最后自己也忍不住笑了:“快告诉了姐,你是怎么想的?”
知道自己的心思被姐姐看穿,还被玩笑了句,略不好意思的转过了头,耳朵红道:“姐就会打趣,我又不小了,知道道理了。往后不会再问这些话的,你就当没听过吧。”他知道不可能往周家去,而且孙母也不能经常陪着,他们还有个更小的弟弟,总离不了娘的。
“问,干嘛不问呢?她是咱们娘,又不是外人,经常陪陪我们也是该的,再说,娘也离不了我们,会念的。”孙惠半是郑重的道,就怕弟弟心里离散了。看着弟弟:“娘夜里不怎么能陪我们,不过白天不来找我们,我们就去找她。”
孙尹听了很是有理,点了点头:“那好,咱们就这么办。绝不能生分了。”顿了下,加了句:“和弟弟也是。不能离了周家,就不怎么来往了,如果周家不高兴,咱们就接了弟弟这儿玩。”
提到小弟,孙惠心里不好受,搬家的时候小弟哭的声嘶力竭的嚷嚷“别走,都不要走,我要姐姐、哥哥!”当时真的想留下,觉得对小弟来说很残忍,还是娘把小弟抱着进去,大弟又捏着自己的衣角,狠下心的搬了来。
小弟至少周家不会亏待他,但大弟只有我了,当时她是这么想的。
“咱们可是一母同胞的至亲,当然要密切了。至于周家,到底生活了这么多年,也算恩情,日后就当亲戚朋友往来。”孙惠笑着和弟弟道。至于周家乐不乐意与自己往来,那就随他们了,自己记着他们的一些恩情,能报答一点就是一点。毕竟古语曾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恩怨是非必须清楚,为人才能俯仰无愧。
到了下午,孙尹照旧往镇子里送柴,几户人家每隔几天都会要上一捆,算是老客户了。这一趟他没想到的是,居然又多了户人家问他买柴。
事情是这样的,专门帮人浆洗缝补的朱二婶,因着柴好,价格不贵,总是买孙尹的柴,再加上孙尹为人勤快,见了朱二婶打水都会搭把手,渐渐的朱二婶心里就热乎着,正好她娘家的弟弟学了手艺,卖包子、馄饨,每天花不少柴。
回娘家的时候,朱二婶在弟弟面前先是夸了孙尹一通,又让弟弟去看了孙尹送的一捆柴,柴禾捆的结实,而且挺大一捆,她弟弟心里已经满意,再问了价格,比他长买的那家还便宜!就一口应了,让姐姐帮着联系,以后他也买这家的柴。
说通了弟弟,这不这次孙尹再来送柴的时候,便介绍给了孙尹。让他明天的时候送上两捆她弟弟铺子,把地址给他报了,朱二婶笑着道:“好孩子,明天你就再跑一趟,去了郑家包子铺,你就报婶娘的名字,到时候就有人买下了。”她u也是看这么点大的孩子挑了柴卖,不容易,而且又这么的懂事,能帮点自然就尽力些。
孙尹自然没有不答应的,如果再多一家长期需要供应柴禾的,他一年下来又能多赚一笔,所以他笑着谢道:“朱二婶您真是太好了,您不仅买我的柴,还介绍人给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才好。”为了能将柴卖了,他是改了小时候的寡言,现在漂亮话也说。不过他确实挺感谢的。
这话说的朱二婶心里高兴,直夸孙尹不错,嘴甜,比她家小子好多了。“这也不单是婶子介绍,如果不是你柴好,价格便宜,婶子说破天也没用。”呵呵笑着:“我介绍了这么好的柴给我弟弟,我弟弟也是得利的,你呀,就不用说谢我了。”有时候真希望自己家小子也能这么能干,不过想想,还是罢了,她舍不得。
“谢,当然要谢!这时节我们乡下还没节令蔬菜、水果的,等到了入夏,我可每天的给您送些蔬菜瓜果的,专门的谢谢您。”孙尹想着姐姐之前说过,只有别人也得利了,才会更加的帮你。既然这样,不如将家里吃不完的蔬菜瓜果,拿了送朱二婶,一来报答,二来说不得还能再介绍几个来买柴。
朱二婶也没把这话当真,只做是客气,所以她点头随意道:“好,那婶子就等着了,到时候可得好好尝尝你家里种的蔬菜了。”又说了两句,她还有衣服需要浆洗,而孙尹也有柴禾需要送,便没久留他。“好了,你这些柴还要继续送人家里吧,赶紧去吧,现在时间不早了,别太晚了到家里后天黑了。”
怕回去晚了,家里的姐姐担心,孙尹笑着告辞,驾着驴车赶忙的往下一家去。送他出来的朱二婶,眼尖的扫到了巷子里溜达的儿子,身上沾满了灰尘,脸和手都黑乎乎的,中气十足的喊:“狗娃,你给我站住,瞧瞧人家尹儿还帮家里赚钱,你比人家大一岁还只知道玩,衣服弄这么脏!还不给我回来!”
算到了今天这时候孙尹那小子会送柴禾来,朱狗娃就偷偷溜了出来,他就是怕留家里后,被他娘拿着和孙尹比,最后又是被贬的一文不值,教训一通。没想到出来后,玩的就忘了形,现在还被捉到了。埋头叹气,心里不无埋怨,自己也没那么差的,和这街坊邻居家的孩子不也一样?怎么就成了最坏的一个,要怪就是孙尹那小子太过能干了,他如此的想。
揪住了儿子耳朵,朱二婶就不由来气,想想孙尹样儿,浑身就算搬柴、做事,也掸的干干净净,和人家一比,儿子就十足的厌恶了。“瞧瞧人家尹儿,浑身都清清爽爽的,还干了老多的活,怎么你什么都不干,比人家脏这么多,下次再玩这么脏,你就给我自己洗,我可没精神在你后边收拾。”
不谈朱二婶这边教训儿子,孙尹送完了所有的柴,高高兴兴的回去,到了家天已经泛黑,姐正喂了牲畜,等他吃夕食。
“快洗洗,咱们吃吧。”
“好,等我把驴牵去圈子,喂了后就来。”
☆、第三十二章
夜里,孙尹忍不住把好消息告诉了姐姐:“姐,今天我送柴的时候,那位做浆洗、缝补的朱二婶,给我又介绍了户人家,让往后多打两捆柴,她弟弟家要。”紧接着就解释道:“她弟弟家是开包子铺,每天都要柴,这样一来,每年能多赚不少。”到这时候也欢喜着,就是因为能多赚了钱。
孙惠听了第一个念头不是说弟弟能挣多少钱,而是觉得这样一来未免太辛苦了。“又多打两捆柴?是不是累着了,我看我还是往后和你一起去吧,两个人速度不仅快些,还能说说话,免得无聊。”
孙惠以前是三天陪着一天,她家里也要织布,忙弄家务活儿,而且弟弟也不是一个人打柴,村子里半大小子里有两三个也打柴,不是家里烧就是也卖,弟弟经常去,几人儿也就玩一块去。这样一来,孙惠更加的不好跟着,不然别的男孩恐怕就不带着弟弟了。自从上次弟弟跟人打架,那人就是一块儿打柴的一位,孙家毕竟不是本地人,被那人一呼,再没一起打柴。
所以孙惠也就想往后跟着去,也能帮着打柴,也免得弟弟孤零零一个,无聊。
“不用,姐家里的事已经够多了,再去山里帮着我打柴岂不累着了?”孙尹知道姐跟着去,是怕自己辛苦,他不在意的道:“放心好了,不过是多了两捆柴,费不了多少力气的!我又是牵了驴去,捆好一捆就放驴身上,很轻松的。”孙尹不希望自己姐跟着,打柴往后面林子里,很脏,而且老是捡柴、握刀的,手粗糙的不行,满是茧子,姐是姑娘家,最是金贵,哪里能做这样的粗活。自己辛苦些也就是了。
哪里会信弟弟的谎话,如果不知道弟弟真实的意思她也白活了两辈子了。所以孙惠笑着道:“没事,家里能有多少活,我早上起来煮了早饭喂了牲畜,陪你往后山打柴,两人不一会子就能完工,到时候再回来喝碗稀粥,织布。你呢就往镇子里送柴,谁也不耽误,还能彼此轻松些。”
说完这一大段,也不给弟弟反驳的机会,孙惠直接让休息:“好了,时辰不早了,咱们赶紧歇息吧,明天可还要早起呢。”眼睛一闭,也不管弟弟不甘心的道“姐啊姐”的叫,只当自己睡了。过了会儿,耳朵没再传来声音,笑了下,孙惠也就睡了。
隔天,吃了早饭,忙了家里活计,正最后洗碗的孙惠,逮住了准备偷溜的弟弟,拦在他面前笑道:“在姐面前还敢耍花招,胆子挺肥啊!下次再敢不听话,看姐怎么收拾你。”转身将碗筷放进橱柜,擦干了手出来关了门,对着弟弟道:“走吧。”
到了这地步,也没了反抗的余地,只得嘟囔着跟着姐姐后面,往后山打柴了。两人速度快很多,多打了两捆柴加上割了家里牲畜需要吃的草回去,也还没到中午。
热了粥喝下,俩人就坐凳子上歇息。
正这时候,孙母推开院门进来,手里拿了包东西,进了堂屋就开口:“早上你们往后山打柴了?我来了几趟,都没人在家,门都锁在外面了。”随手把东西放桌上,对着女儿道:“这里面有圆茄子、黄瓜、豇豆,还有你要的凉瓜,我一个个小兜子帮你分开,你种的时候好分着呢。”
“弟弟每日又多了家要送柴的,我想着往后就帮着一起打,也别累着了弟弟。”解释了下,孙惠拿起包打开,里面一兜兜种子,细数了下不下六种,笑了:“这下子整个夏天不愁没有菜了。”腌制了,冬天吃也很够吃上一段时间。
“能多赚俩钱是好,可万不能累着了,这样,我以后没事的时候就也去打些柴,你们也轻省些。”孙母也怕自己孩子顾着赚钱,反而累着了身子。
孙惠连忙摇头,根本就不答应:“千万别!您每天地里那么多的活儿要做,已经够辛苦的了,就别帮着打柴了。”她娘又不是坐家里玩,那么多的地要种,全是靠人力,哪里还能帮着打柴,非累坏了不可。
孙母摆手,笑着看一脸关心的女儿:“你以为娘是个傻的不成,我会挑了时间,在不那么累的时候去砍柴的,如果农忙地里活计多,我是不会往后山去的。”说了这句,便抛了这个话题,有件事对女儿道:“惠子,你知道吗?昨儿个夜里,吴家大媳妇儿肚子发动,于今天早上的时候生下了个儿子。我今天早上去给你找凉瓜种子,正好进去见着了,瞧着是个健壮的男孩儿,哭声响亮着呢!”
这孩子是吴家第三代里第一个,也好运的是个健康的男孩,这时候全家都围在孩子身边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吴彩蝶才会没有来找孙惠,不然依着她的性子,今天一早就会过来了。
“是吗,吴家大嫂已经生下孩子了?彩蝶那丫头一定都围在孩子边了吧,她老早就说了,等她嫂子生下,就得帮着带,当时就兴冲冲的,现在一定都不会离了孩子身边了吧。”孙惠听了眼睛一亮,也替吴家高兴,尤其是听母亲说是个健康的孩子,这可是不可多得的益处。“我明天的时候,抽个空也去看看。”
“可不是,彩蝶那丫头现在是做姑姑的人了,今天就没离了她侄子,小心的守在一旁。见了我,还抱歉的让我过来跟你打声招呼,说是她要带侄子,这几天就没空到你这儿了。”孙母道。“彩蝶大概也就新鲜这几天吧,等过上些时候,领略了孩子的哭闹,到时候可就有的是抱怨了,恐怕就没这么想带孩子了。”这一点身为过来人的孙母最清楚,一个孩子岂是那么好带的,刚开始还好,觉得挺好玩的,但时间长了,就受不了,没日没夜的哭闹,大人也睡不成,根本就是头疼的事。还是大了,到了七八岁上,才会好些。
“恩,彩蝶性子大概是不会有耐心带孩子的,呵呵,过上两天,她恐怕就会过来找我诉苦了。”孙惠稍稍想想也明白,孩子可不是个可以和他讲理的,你说的他不懂,他想表达的你得猜,费神着呢。“不过彩蝶也就是帮着带个白天,还有她嫂子在一旁,总会轻巧些的。”说是让彩蝶白天带着,但也不会真的只让她一个人看护。
进来的时候见了院子里的土已经整理完毕,孙母起身道:“好了,孩子的详情就由你明天去吴家,听彩蝶那丫头说吧。咱们现在去院子里,你和我说说你是怎么打算的,哪儿种上哪种蔬菜。”正好这会子有时间,就帮着女儿种了,省的她一个人磕磕绊绊的。
“好。娘跟我来,我都规划好了,把院子已经分成了好几块,什么地方种什么,都有谱了。”孙惠领着娘往院子去,一路路的分成了四大块,成方形。东南西北各一块,多在左边院墙这儿,中间是十字形的道路。
指着东边稍小的一块,孙惠道:“我准备把豇豆和黄瓜种那块,不需要太多,这两种很是肯结,尽是够吃的。”南边的是最大的一块:“这儿就种凉瓜,夏天的时候就不愁瓜吃了。”另两块,就是种植空心菜这类的蔬菜了。
孙母听女儿说了,也没需要修改的,女儿打算的不错,便点头道:“好,就这么办吧。走,咱们这就动手吧。”动手可不是说就直接种下,像是空心菜蔬菜还能直接播撒种子,但是黄瓜也好,还是豇豆也罢,都是要育苗的,等长到一定大的时候,才会种下指定的位置。
有了孙母的帮忙,也没花多长时间,还多了时间陪弟弟往镇子去了。
☆、第三十三章
孙惠往镇子来,还有事,驴车给了弟弟送柴,自己则拿了篮子往常去的杂货铺子去。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米油还不缺,不过盐需要采买一些,酱醋也要买些放家里的好。
铺子里掌柜娘子在,孙惠进来的时候招呼:“冯大娘午安。”左右扫了一眼没见到掌柜的,笑问道:“冯大伯又多哪儿享清福了,铺子丢了给您一人儿操心?”因为相熟,不自由的就带了丝玩笑的态度。
本来埋头理线的掌柜娘子,听了熟悉的口音,抬头一看,见是许久不来的孙惠,忙招呼着:“是惠丫头啊,你可好久没来伯娘这儿了,伯娘还以为你嫌弃了家里的东西,到别人家买去了呢。”也是玩笑,顺口也解释了自己丈夫的去处:“你伯伯他见家里的盐不多,往张老爷家去了,看能不能弄点盐。”?
张老爷,是镇子里的举人,和盐课里某个小吏通了关系,每年都有些盐引,虽比不上盐商的富甲海内,但在这镇子里或是县城都是少有的富豪。因为他拿的盐引,可够整个县城小半的户数不愁盐吃。也正因如此,那些卖盐的行脚商人或是店铺掌柜,都有投他的门路。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