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考试中...
第一场考试就一个时辰,也就是后世的两个小时。
这不像历史上的科举考试,考生要在里面住几天。
出来的时候,考生有些面带喜色,但更多的是眉头紧锁。
他们不知道自己考的好不好,第一次见识这种试题。
以前他们读书,哪里需要考试,老师看学生学的好不好,就课堂上问些问题,给点评价。
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考试,很多私塾也不会考试。
私塾中,老师该教的教一下就不管了,然后学生问问题还特别高冷,懂的就卖弄一下,不懂就打发走。
古代教学,是极力压制学生独立思考的。
但是这份试卷,很多就是要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考试结束之后,在外面就搭建了很多临时帐篷,考生可以在那吃饭,然后可以休息,要离开也行。
这一天,整个王城周围都不能随便往来,百姓不让进城,城内的人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路线上可以行走。
但是没有人会抱怨,在他们看来,今天十万的读书人考试,那是天大的事情。
考场周围是没有百姓围观的,没有大量的人群,考生又被分散成很多很多的方块,所以早上考试结束之后,并没有出现大的乱子。
少数的捣乱分子直接被士兵扔出去,然后收缴了考生凭证,今后的考试也被想参加,想捣乱都不行。
考生得到很好的休息,他们吃饭也不用愁,考试期间,江东管的伙食还是不错的。
下午开始,这次考试达到一个半时辰。
一个半时辰,对考生也是不小的压力。
江东的考生已经不考国学,而是考数学。
数学一直是江东的重点科目,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章羽从一开始就十分的重视。
如今数学的领域出了几个大师,让他们领衔研究几个课题,不断开拓数学领域。
江东考试考数学,而其他考生继续考国学。
这次不仅仅是儒学,以儒学为重点,百分八十是儒学的一些问题,而其余百分二十是其他的学派。
考试开始,这次国学考试再也没有默写。
有的是分析题,出几个问题,让考生分析好坏。
有些是论述题,对一些学术争论的问题让考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而最后则是如后世语文一样,要他们写一篇文章。
写作文,全面考察学子的知识。
这一考试方式再次颠覆了很多学子的学识。
那些只会背书,照搬书籍头头是道的人,注定会被淘汰掉。
而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将会脱颖而出。
开科取士,就是这样。
一天的考试结束,考生鱼贯而出。
“最后一道题太难了,让我写一篇数百字的文章,我较劲脑子也写不出来啊。”
“以前从来没有写过,还真是难,不过平时看的文章挺多的,还是能写出一些来。”
“哈哈,你们平常可能只看四书五经,我平常也常常看江东书院出版的书籍,里面不仅有学生优秀的文章,蔡大学士、郑公和卢植大人也会发表很多文章论述问题。”
又是一场考试结束,这次很多考生又再次被刷新了一遍观念。
死读书,读死书,在江东是行不通的,不会灵活运用,你书背得再好也没用。
考试结束之后,各种情报就飞速的向其他地方传递。
前来考试的,自然有很多别的势力的探子。
这些章羽也无所谓,让他们将考试内容传回去。
这些章羽不会保密,甚至考试结束之后考卷还会公开。
有了第一次考试之后,这章羽完全可以引导天下读书人。
让天下的读书人向实用,多方面发展。
儒学注定被改造的,考试是一种方向标,我考什么,你们就去读什么,这是最实用的。
章羽有意争夺天下,就应该将天下人都看成他的臣民,让他们更早的开始学习多种知识,将来才有更多的人才。
第一天考试结束之后,章羽召集了第一次会议。
这次议事的有二十多人,都是负责这次科考的相关人员。
“考卷收上来之后马上进行密封阅卷,加班加点,尽快完成。”章羽首先说道。
相关负责人员自然会去做,章羽接着说道:“今日考试还算顺利,各考场虽然出现一些捣乱的人,但是没有照成很大的影响,考试还算顺利...”
“主公,我们还是发现了很多探子,有人还想故意纵火,不过他们靠近不了就被我们发现了。”
章羽深思了一会儿后说道:“军队巡查范围可以扩大些,另外对考生检查也严格一些,主要是不要让他们携带无关的物品,在考场里面多布置一些士兵,出现问题,迅速处置。”
大部分都是学子,闹不出太大的动静出来。
章羽就召开了半个时辰的会议,然后让他们去准备。
第二天,考试继续。
这次考察的重点将是策论方面。
当然,对江东的学子又完全不一样,他们还有许多科目,比如地理、物理等其他学科,但是这些杂合在一起考试。
这不是高考,是要考公务员,这些可以作为常识来靠,不是升学。
而策略方面,会设置一些具体问题,让考生去处理。
江东并不会设置大的问题,比如国家大事,国家战略等方面。
更多的是考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比如一个地方发生灾荒,提供你多少资源,你应该怎么分配怎么处理。
另外,一个县发生灾荒,作为县令应该考虑会出现多少问题,而应该如何解决。
还有,如何组织好春耕,秋收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这些很多都是实际困难。
很多学子懵逼了,他们以前是高高在上的读书人,没干过活,甚至很多生活常识都不懂。
比如有考生答发生灾荒的时候应该怎么处理?他竟然回答应派出军队将他们都抓起来,免得发生叛乱。
还有考生回答,应该将他们都发配到其他地方去,让他们去干活,这样就不会起来造反。
如此奇葩的答案都会出现,可见古代很多读书人就是废物。
这不像历史上的科举考试,考生要在里面住几天。
出来的时候,考生有些面带喜色,但更多的是眉头紧锁。
他们不知道自己考的好不好,第一次见识这种试题。
以前他们读书,哪里需要考试,老师看学生学的好不好,就课堂上问些问题,给点评价。
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考试,很多私塾也不会考试。
私塾中,老师该教的教一下就不管了,然后学生问问题还特别高冷,懂的就卖弄一下,不懂就打发走。
古代教学,是极力压制学生独立思考的。
但是这份试卷,很多就是要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考试结束之后,在外面就搭建了很多临时帐篷,考生可以在那吃饭,然后可以休息,要离开也行。
这一天,整个王城周围都不能随便往来,百姓不让进城,城内的人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路线上可以行走。
但是没有人会抱怨,在他们看来,今天十万的读书人考试,那是天大的事情。
考场周围是没有百姓围观的,没有大量的人群,考生又被分散成很多很多的方块,所以早上考试结束之后,并没有出现大的乱子。
少数的捣乱分子直接被士兵扔出去,然后收缴了考生凭证,今后的考试也被想参加,想捣乱都不行。
考生得到很好的休息,他们吃饭也不用愁,考试期间,江东管的伙食还是不错的。
下午开始,这次考试达到一个半时辰。
一个半时辰,对考生也是不小的压力。
江东的考生已经不考国学,而是考数学。
数学一直是江东的重点科目,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章羽从一开始就十分的重视。
如今数学的领域出了几个大师,让他们领衔研究几个课题,不断开拓数学领域。
江东考试考数学,而其他考生继续考国学。
这次不仅仅是儒学,以儒学为重点,百分八十是儒学的一些问题,而其余百分二十是其他的学派。
考试开始,这次国学考试再也没有默写。
有的是分析题,出几个问题,让考生分析好坏。
有些是论述题,对一些学术争论的问题让考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而最后则是如后世语文一样,要他们写一篇文章。
写作文,全面考察学子的知识。
这一考试方式再次颠覆了很多学子的学识。
那些只会背书,照搬书籍头头是道的人,注定会被淘汰掉。
而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将会脱颖而出。
开科取士,就是这样。
一天的考试结束,考生鱼贯而出。
“最后一道题太难了,让我写一篇数百字的文章,我较劲脑子也写不出来啊。”
“以前从来没有写过,还真是难,不过平时看的文章挺多的,还是能写出一些来。”
“哈哈,你们平常可能只看四书五经,我平常也常常看江东书院出版的书籍,里面不仅有学生优秀的文章,蔡大学士、郑公和卢植大人也会发表很多文章论述问题。”
又是一场考试结束,这次很多考生又再次被刷新了一遍观念。
死读书,读死书,在江东是行不通的,不会灵活运用,你书背得再好也没用。
考试结束之后,各种情报就飞速的向其他地方传递。
前来考试的,自然有很多别的势力的探子。
这些章羽也无所谓,让他们将考试内容传回去。
这些章羽不会保密,甚至考试结束之后考卷还会公开。
有了第一次考试之后,这章羽完全可以引导天下读书人。
让天下的读书人向实用,多方面发展。
儒学注定被改造的,考试是一种方向标,我考什么,你们就去读什么,这是最实用的。
章羽有意争夺天下,就应该将天下人都看成他的臣民,让他们更早的开始学习多种知识,将来才有更多的人才。
第一天考试结束之后,章羽召集了第一次会议。
这次议事的有二十多人,都是负责这次科考的相关人员。
“考卷收上来之后马上进行密封阅卷,加班加点,尽快完成。”章羽首先说道。
相关负责人员自然会去做,章羽接着说道:“今日考试还算顺利,各考场虽然出现一些捣乱的人,但是没有照成很大的影响,考试还算顺利...”
“主公,我们还是发现了很多探子,有人还想故意纵火,不过他们靠近不了就被我们发现了。”
章羽深思了一会儿后说道:“军队巡查范围可以扩大些,另外对考生检查也严格一些,主要是不要让他们携带无关的物品,在考场里面多布置一些士兵,出现问题,迅速处置。”
大部分都是学子,闹不出太大的动静出来。
章羽就召开了半个时辰的会议,然后让他们去准备。
第二天,考试继续。
这次考察的重点将是策论方面。
当然,对江东的学子又完全不一样,他们还有许多科目,比如地理、物理等其他学科,但是这些杂合在一起考试。
这不是高考,是要考公务员,这些可以作为常识来靠,不是升学。
而策略方面,会设置一些具体问题,让考生去处理。
江东并不会设置大的问题,比如国家大事,国家战略等方面。
更多的是考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比如一个地方发生灾荒,提供你多少资源,你应该怎么分配怎么处理。
另外,一个县发生灾荒,作为县令应该考虑会出现多少问题,而应该如何解决。
还有,如何组织好春耕,秋收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这些很多都是实际困难。
很多学子懵逼了,他们以前是高高在上的读书人,没干过活,甚至很多生活常识都不懂。
比如有考生答发生灾荒的时候应该怎么处理?他竟然回答应派出军队将他们都抓起来,免得发生叛乱。
还有考生回答,应该将他们都发配到其他地方去,让他们去干活,这样就不会起来造反。
如此奇葩的答案都会出现,可见古代很多读书人就是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