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9
七零之悍妇当家 作者:桃花露
分卷阅读109
村里现在那些申请宅基地的,都是攒了十几二十年,一大家子受不了必须要盖房子分家的。
这么轻轻松松说要盖房子的,韩青松还真是头一个,韩青云都要顶礼膜拜。
韩青松却不考虑这些,常年不在家,不了解村里的行情,在部队里都是有命令就干,越困难越啃,就没个知难而退的。
再说部队人多力量大,都是壮小伙子,有点什么事儿,还真是不费力。
韩青松也没觉得做什么会费力的,需要就去做,做不来就想办法,总能做成。
起了盖房子的念头,他就立刻行动起来。
盖房子并不是一家自己的事儿,得先跟大队申请宅基地,报备预留盖房子的材料,木头、秫秸、土坯等,还得申请开条子去买砖瓦。
村里人盖房子基本不会考虑砖瓦,一是太贵没钱买不起,二是找不到关系批条子。
就算不用砖瓦,其他的木头、秫秸、也不是那么容易凑齐的。
这会儿都是集体种地劳动,每家自留地顶多边边角角的一二分地,只能靠生产队分材料。
不说木头难攒,就是秫秸也有难度。
当地屋顶必须用秫秸捆成一把把的,覆盖在梁架上,然后覆盖黄泥、茅草或者麦草。这秫秸的作用就相当于椽子,没有那么多木头就用秫秸代替,毕竟秫秸比木头成本低得多。
不过就算这样,一个生产队那么多户人家,单靠自己力量也不是那么容易攒齐的。
韩青松却想着既然要盖房子,就盖砖瓦的,土房子遇到暴雨容易塌不安全,而且一年都要修缮好几次,费工费物,都是无奈之举。
韩青松就去找韩永芳,“大爷,我想排队申请宅基地盖房子。”
韩永芳笑了笑,拿出村宅基地的示意图来,“你看看,喜欢哪里就挑哪里?”
韩青松惊讶地看着他,“不要排队吗?”他打听一下起码排到后年去。
虽然盖房子不容易,可很多人家已经十几口人挤在三间小屋,实在挤不下,有的借住别人家,有的无处借住就在草棚子里凑活。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盖房需求,只是没有钱、粮、物暂时搁置罢了。
韩永芳摇头,“不用,我早就替你申请了。”
韩永芳早就琢磨韩青松转业这事儿呢。
其实以前老韩家就可以申请宅基地盖房子分家,毕竟韩青松寄钱回来,老太太手里不缺钱。只是老太太作为封建大家长的惯性思维,并不想分家,分了家儿子媳妇儿都各自过日子,谁还理睬她个老婆子?不分家,全家人都围着她转,她说一不二多威风?
很多人家不分家,一个是太穷分不起,二是老人家怕孤独怕被遗弃,不喜欢冷清,所以非要儿孙们住一起,等二老或者父亲过世才分家。
韩永芳考虑着韩青松转业回来,户口粮油关系跟别人不一样,略复杂,比如说别人转业都是就近原则,哪里来回哪里去,户口转回自己村里。
韩青松的户口却没回来,而是在县里,但是他的粮油关系却又到了公社。
他能拿县、公社一共三份工资,同时还可以拿县、公社两份福利,比如说粮票一般机关工作人员一个月就三十斤,现在条件好一些干部可以三十六斤。
可韩青松却有44斤,是按照重体力者的标准拿的,这斤数指的是可以食用的面粉等,而不是乡下直接收获的麦子、玉米等未加工粮食。
这44斤里面是包含食用油在内的,一斤粮票有三两油,不是乡下人拿粮食换的单纯的粮票。
其他什么布票棉花票之类的韩永芳不接收所以不清楚,但是他猜测肯定也是双份或者是按照高规格来的。
比如别人一年一丈的布,他可能至少一丈五。
棉花别人两斤,他可能有三斤。
这样好的条件,需求肯定是盖房子。
大队借他的那两间草屋子,太破旧了,临时住住还行,要是长期住,冬天漏风冰冷,夏天大雨大风的会漏雨。
要是赶上大暴雨,还往屋里倒灌呢。
村里这会儿申请宅基地的不少,要是排队,韩青松得排到后年去。
好在他早就给申请了。
他寻思虽然韩青松户口在县里,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带着全家去县里。
一是他的正职在公社,县里不可能给他分房,不分房就意味着他只是挂职,不必日常上班。
二是林岚和孩子的户口是绝对去不了县里,除非韩青松以后转正,变成县公安局局长,分了房子,那有可能。
这时候农转非非常困难,毕竟城里还年年往农村下放插队知青呢。本身城市的工作岗位就紧缺,自然不会随便让农业户口进驻城市,除非有大贡献或者不得不进驻的理由。
所以,他觉得韩青松是必须在村里盖房子的。
果不其然,让他算到了。
韩青松看了看,感激道:“多谢大爷。我叫孩子娘来挑。”
韩永芳微微一笑,“拿回去,家去好好挑挑。”
韩青松顺便还跟大队借了两块电池,然后拿着电池和大厚本子回家找林岚。
林岚的褥子也缝得差不多,看见他抱着本大书回来还纳闷呢,“这是什么?”
韩青松把本子放在炕上,去一边把收音机电池换上,“给你挑。”
分卷阅读109
分卷阅读109
村里现在那些申请宅基地的,都是攒了十几二十年,一大家子受不了必须要盖房子分家的。
这么轻轻松松说要盖房子的,韩青松还真是头一个,韩青云都要顶礼膜拜。
韩青松却不考虑这些,常年不在家,不了解村里的行情,在部队里都是有命令就干,越困难越啃,就没个知难而退的。
再说部队人多力量大,都是壮小伙子,有点什么事儿,还真是不费力。
韩青松也没觉得做什么会费力的,需要就去做,做不来就想办法,总能做成。
起了盖房子的念头,他就立刻行动起来。
盖房子并不是一家自己的事儿,得先跟大队申请宅基地,报备预留盖房子的材料,木头、秫秸、土坯等,还得申请开条子去买砖瓦。
村里人盖房子基本不会考虑砖瓦,一是太贵没钱买不起,二是找不到关系批条子。
就算不用砖瓦,其他的木头、秫秸、也不是那么容易凑齐的。
这会儿都是集体种地劳动,每家自留地顶多边边角角的一二分地,只能靠生产队分材料。
不说木头难攒,就是秫秸也有难度。
当地屋顶必须用秫秸捆成一把把的,覆盖在梁架上,然后覆盖黄泥、茅草或者麦草。这秫秸的作用就相当于椽子,没有那么多木头就用秫秸代替,毕竟秫秸比木头成本低得多。
不过就算这样,一个生产队那么多户人家,单靠自己力量也不是那么容易攒齐的。
韩青松却想着既然要盖房子,就盖砖瓦的,土房子遇到暴雨容易塌不安全,而且一年都要修缮好几次,费工费物,都是无奈之举。
韩青松就去找韩永芳,“大爷,我想排队申请宅基地盖房子。”
韩永芳笑了笑,拿出村宅基地的示意图来,“你看看,喜欢哪里就挑哪里?”
韩青松惊讶地看着他,“不要排队吗?”他打听一下起码排到后年去。
虽然盖房子不容易,可很多人家已经十几口人挤在三间小屋,实在挤不下,有的借住别人家,有的无处借住就在草棚子里凑活。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盖房需求,只是没有钱、粮、物暂时搁置罢了。
韩永芳摇头,“不用,我早就替你申请了。”
韩永芳早就琢磨韩青松转业这事儿呢。
其实以前老韩家就可以申请宅基地盖房子分家,毕竟韩青松寄钱回来,老太太手里不缺钱。只是老太太作为封建大家长的惯性思维,并不想分家,分了家儿子媳妇儿都各自过日子,谁还理睬她个老婆子?不分家,全家人都围着她转,她说一不二多威风?
很多人家不分家,一个是太穷分不起,二是老人家怕孤独怕被遗弃,不喜欢冷清,所以非要儿孙们住一起,等二老或者父亲过世才分家。
韩永芳考虑着韩青松转业回来,户口粮油关系跟别人不一样,略复杂,比如说别人转业都是就近原则,哪里来回哪里去,户口转回自己村里。
韩青松的户口却没回来,而是在县里,但是他的粮油关系却又到了公社。
他能拿县、公社一共三份工资,同时还可以拿县、公社两份福利,比如说粮票一般机关工作人员一个月就三十斤,现在条件好一些干部可以三十六斤。
可韩青松却有44斤,是按照重体力者的标准拿的,这斤数指的是可以食用的面粉等,而不是乡下直接收获的麦子、玉米等未加工粮食。
这44斤里面是包含食用油在内的,一斤粮票有三两油,不是乡下人拿粮食换的单纯的粮票。
其他什么布票棉花票之类的韩永芳不接收所以不清楚,但是他猜测肯定也是双份或者是按照高规格来的。
比如别人一年一丈的布,他可能至少一丈五。
棉花别人两斤,他可能有三斤。
这样好的条件,需求肯定是盖房子。
大队借他的那两间草屋子,太破旧了,临时住住还行,要是长期住,冬天漏风冰冷,夏天大雨大风的会漏雨。
要是赶上大暴雨,还往屋里倒灌呢。
村里这会儿申请宅基地的不少,要是排队,韩青松得排到后年去。
好在他早就给申请了。
他寻思虽然韩青松户口在县里,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带着全家去县里。
一是他的正职在公社,县里不可能给他分房,不分房就意味着他只是挂职,不必日常上班。
二是林岚和孩子的户口是绝对去不了县里,除非韩青松以后转正,变成县公安局局长,分了房子,那有可能。
这时候农转非非常困难,毕竟城里还年年往农村下放插队知青呢。本身城市的工作岗位就紧缺,自然不会随便让农业户口进驻城市,除非有大贡献或者不得不进驻的理由。
所以,他觉得韩青松是必须在村里盖房子的。
果不其然,让他算到了。
韩青松看了看,感激道:“多谢大爷。我叫孩子娘来挑。”
韩永芳微微一笑,“拿回去,家去好好挑挑。”
韩青松顺便还跟大队借了两块电池,然后拿着电池和大厚本子回家找林岚。
林岚的褥子也缝得差不多,看见他抱着本大书回来还纳闷呢,“这是什么?”
韩青松把本子放在炕上,去一边把收音机电池换上,“给你挑。”
分卷阅读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