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帝王 (四)
“这……”史弘肇被问得愣了愣,一瞬间,竟然有些精神恍惚。
狡兔未死,怎么可能烹掉猎犬?天下未定,怎么可能诛杀良将?如今大汉国北有契丹,南有李唐,西有孟蜀、党项,除了东面的大海之外,可谓强敌环伺。这种时候做皇帝的不去高筑黄金台,广纳天下英才,反而将自己麾下的盖世良将置于死地,他,难道是嫌江山坐得太长了么?(注1)
“是小侄所做,小侄绝不否认!”见自己的狡辩奏效,刘承佑心中暗喜,把脖子一梗,索性变本加厉,“但不是小侄所做,小侄也不能任由别人栽赃。史叔父,各位大人,外界的传言,小侄也曾经听闻一二。然而小侄却以为,谣言止于智者。”
“嗯!”史弘肇被噎得喘不过气来,心中的疑虑更浓。
对刘承佑的品行和能力,他早已失望到了极点。然而,他却从没怀疑过刘承佑的聪明。相反,在他印象里,刘承佑从小就工于心计且杀伐果断,否则,也绝不可能在神不知鬼不觉间,就干掉了他的长兄刘承训,变成了继承刘氏江山的唯一选择。
“陛下言重了,臣等亦非怀疑陛下。只是两件事前后脚发生,实在,实在过于巧合。”与史弘肇一道被绕晕了头的,还有宰相杨邠。只见他上前数步,躬身行礼,“所以,所以臣等才想请陛下出面驳斥一番,以正天下视听!”
“驳斥什么,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刘承佑放开郭允明,起身,甩袖,做不屑一顾状,“若是有人说几句瞎话,朕就出来自辩,朕哪还有功夫处理国事?每天光是为了自辩,就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如此,岂不正中了造谣者的下怀?朕不上当,朕还没有那么蠢,被人牵着鼻子走!谁要是想指控朕,很简单……”
将史弘肇死纂在手里的供状,劈手夺下,刘承佑笑着抖了抖,大声补充,“就像郑子明这样,拿供词,拿人证和物证。只要拿得到,朕绝就承认,绝不抵赖!!”
“这……”宰相杨邠也没了词,脸色微红,额头上虚汗乱冒。
这年头,官府审贼,还讲究个口供和证据呢。刘承佑身为大汉天子,难道待遇连个蟊贼都不如?可只要刘承佑死不认账,普天之下,哪个衙门能问到他的口供?哪个衙门,又敢确定袭击郭威的刺客一定来自于皇宫?
“朕以为,此时此刻,诸卿身为我大汉国的栋梁,应该做的事情,是追溯谣言的源头,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而不是胡乱听了几句传闻,就来强闯禁宫,要朕自证清白!”刘承佑的心里头头,也吃定了天底下没人敢对自己刑讯逼供。趁着史弘肇和杨邠两人被自己绕得晕头转向之机,果断倒打一耙。
“臣知罪,请陛下责罚!”话音刚落,礼部尚书苏逢吉立刻躬身齐膝,双手抱拳大声谢罪。
“陛下所言甚是,臣等,臣等今日的确莽撞了!”中书侍郎王章亦偷偷松了口气,紧跟在苏逢吉之后躬下身子,向刘承佑赔礼道歉。
能不起束甲相攻,还是各退一步为妙。身为大汉国的柱石,他认为自己和其他几位顾命,必须有肚量和担当,承受这些委屈。
“臣,臣……”宰相杨邠犹豫再三,不知道接下来自己该如何选择。
刘承佑的话,未必为真。枢密郭威和防御使郑子明先后遇刺,也未必就是巧合。然而,将这两件事都与皇宫联系起来所需要的勇气,却远远超过了他杨邠所具备。将真相大白于天下的代价,也远远超过了目前大汉国的所能承受。
“也罢,你说得对,老夫,老夫的确没资格来审问你!”亲眼目睹了王章和杨邠两个的表现,史弘肇好生失望。又抬手擦了擦嘴角被气出来的淤血,咬着通红的牙齿说道:“只要你不认帐,这天下,就没人审得了你。可你手里的供状,你又怎么说。身为皇帝却行刺手下臣子,你就不怕被天下人所笑?”
“史枢密责问得对,此事的确是朕做得急了!”早就知道史弘肇不会轻易罢休,刘承佑笑了笑,躬身施礼,“然而,三年不到便从无家可归的孤儿,变成了手握大军的一方强藩,谁能保证,此子将来不会成为我大汉国的心腹之患?他功劳大,做事也八面玲珑,朕想不到任何办法可不受擎肘地拿下他,所以,才出此下策!”
“你……”史弘肇被气得嗓子眼儿一阵发甜,憋了又憋,才避免了再度当众吐血。
刘承佑却丝毫不觉得自己行为有什么错误,耸耸肩,继续振振有词地说道:“史枢密若是觉得朕冤枉了他,不妨下一道手令,让他巡例来汴梁述职。若是他肯来,朕就当面向他,向诸位爱卿谢罪。从此对他一视同仁,绝不再怀疑他的忠心。可是如果他不来,史枢密,诸位贤卿,不知道尔等届时可以良策应对?”
“呃……”话音落下,又将众人噎得胸口发堵,脊背上一阵冰凉。
对于边境上手握一定数量兵马的诸侯,朝廷所采取的策略,向来都是拉拢羁縻为主,很少用召回汴梁述职这种手段,试探他们的忠心。否则,一旦对方出于疑虑,举城投降契丹,就会将朝廷逼到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派兵打,未必打得赢辽军。默认事实,则导致其他诸侯纷纷效仿,十数郡县,转眼脱离版图!
所以,无论是对于见了辽军就跑的孙方谏兄弟,还是对于跟幽州眉来眼去的高彦辉,朝廷都从不加以苛责。对于骁勇善战的折从阮,杨信等辈,更是高官厚禄,拉拢有加。如果偏偏到了郑子明这儿,就打破惯例,另眼相待。恐怕不用问,大伙就知道什么是必然结果。
“怎么,诸位也不敢保证他会奉诏么?还是怕他不奉诏后,令尔等难做?”见众人被自己逼得迟迟接不上话,刘承佑撇了撇嘴,继续大声冷笑。
“陛下既然有命,臣召他回汴梁来面圣便是!”史弘肇被逼得无路可退,一咬牙,大声许诺。“他如果胆敢不奉诏,臣自当提一支兵马,荡平沧州。”
“当真?”这回,轮到刘承佑发愣了。歪着头,一眼不眨地看着史弘肇,试图猜测后者到底是不是被自己气糊涂了,才做出如此愚蠢的决定。
“当真,老臣可当着所有人的面儿,与陛下击掌为誓!”史弘肇竖起手掌,果断发出邀请。“他是陛下的臣子,若不奉诏,老臣自当提兵讨之。然而……”
顿了顿,他俯视刘承佑和歪倒在刘承佑脚下,弱不禁风的郭允明,冷笑着补充,“遣刺客行凶之举,却切莫再为。除了让天下人笑你黔驴技穷之外,不会有任何结果!”
注1:黄金台,古代燕国缺乏人才,燕昭王便听从谋士之言,筑黄金台一座,招募天下豪杰。从而招来了乐毅,邹衍等贤能,短短几年之内,便令燕国实力大增。
狡兔未死,怎么可能烹掉猎犬?天下未定,怎么可能诛杀良将?如今大汉国北有契丹,南有李唐,西有孟蜀、党项,除了东面的大海之外,可谓强敌环伺。这种时候做皇帝的不去高筑黄金台,广纳天下英才,反而将自己麾下的盖世良将置于死地,他,难道是嫌江山坐得太长了么?(注1)
“是小侄所做,小侄绝不否认!”见自己的狡辩奏效,刘承佑心中暗喜,把脖子一梗,索性变本加厉,“但不是小侄所做,小侄也不能任由别人栽赃。史叔父,各位大人,外界的传言,小侄也曾经听闻一二。然而小侄却以为,谣言止于智者。”
“嗯!”史弘肇被噎得喘不过气来,心中的疑虑更浓。
对刘承佑的品行和能力,他早已失望到了极点。然而,他却从没怀疑过刘承佑的聪明。相反,在他印象里,刘承佑从小就工于心计且杀伐果断,否则,也绝不可能在神不知鬼不觉间,就干掉了他的长兄刘承训,变成了继承刘氏江山的唯一选择。
“陛下言重了,臣等亦非怀疑陛下。只是两件事前后脚发生,实在,实在过于巧合。”与史弘肇一道被绕晕了头的,还有宰相杨邠。只见他上前数步,躬身行礼,“所以,所以臣等才想请陛下出面驳斥一番,以正天下视听!”
“驳斥什么,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刘承佑放开郭允明,起身,甩袖,做不屑一顾状,“若是有人说几句瞎话,朕就出来自辩,朕哪还有功夫处理国事?每天光是为了自辩,就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如此,岂不正中了造谣者的下怀?朕不上当,朕还没有那么蠢,被人牵着鼻子走!谁要是想指控朕,很简单……”
将史弘肇死纂在手里的供状,劈手夺下,刘承佑笑着抖了抖,大声补充,“就像郑子明这样,拿供词,拿人证和物证。只要拿得到,朕绝就承认,绝不抵赖!!”
“这……”宰相杨邠也没了词,脸色微红,额头上虚汗乱冒。
这年头,官府审贼,还讲究个口供和证据呢。刘承佑身为大汉天子,难道待遇连个蟊贼都不如?可只要刘承佑死不认账,普天之下,哪个衙门能问到他的口供?哪个衙门,又敢确定袭击郭威的刺客一定来自于皇宫?
“朕以为,此时此刻,诸卿身为我大汉国的栋梁,应该做的事情,是追溯谣言的源头,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而不是胡乱听了几句传闻,就来强闯禁宫,要朕自证清白!”刘承佑的心里头头,也吃定了天底下没人敢对自己刑讯逼供。趁着史弘肇和杨邠两人被自己绕得晕头转向之机,果断倒打一耙。
“臣知罪,请陛下责罚!”话音刚落,礼部尚书苏逢吉立刻躬身齐膝,双手抱拳大声谢罪。
“陛下所言甚是,臣等,臣等今日的确莽撞了!”中书侍郎王章亦偷偷松了口气,紧跟在苏逢吉之后躬下身子,向刘承佑赔礼道歉。
能不起束甲相攻,还是各退一步为妙。身为大汉国的柱石,他认为自己和其他几位顾命,必须有肚量和担当,承受这些委屈。
“臣,臣……”宰相杨邠犹豫再三,不知道接下来自己该如何选择。
刘承佑的话,未必为真。枢密郭威和防御使郑子明先后遇刺,也未必就是巧合。然而,将这两件事都与皇宫联系起来所需要的勇气,却远远超过了他杨邠所具备。将真相大白于天下的代价,也远远超过了目前大汉国的所能承受。
“也罢,你说得对,老夫,老夫的确没资格来审问你!”亲眼目睹了王章和杨邠两个的表现,史弘肇好生失望。又抬手擦了擦嘴角被气出来的淤血,咬着通红的牙齿说道:“只要你不认帐,这天下,就没人审得了你。可你手里的供状,你又怎么说。身为皇帝却行刺手下臣子,你就不怕被天下人所笑?”
“史枢密责问得对,此事的确是朕做得急了!”早就知道史弘肇不会轻易罢休,刘承佑笑了笑,躬身施礼,“然而,三年不到便从无家可归的孤儿,变成了手握大军的一方强藩,谁能保证,此子将来不会成为我大汉国的心腹之患?他功劳大,做事也八面玲珑,朕想不到任何办法可不受擎肘地拿下他,所以,才出此下策!”
“你……”史弘肇被气得嗓子眼儿一阵发甜,憋了又憋,才避免了再度当众吐血。
刘承佑却丝毫不觉得自己行为有什么错误,耸耸肩,继续振振有词地说道:“史枢密若是觉得朕冤枉了他,不妨下一道手令,让他巡例来汴梁述职。若是他肯来,朕就当面向他,向诸位爱卿谢罪。从此对他一视同仁,绝不再怀疑他的忠心。可是如果他不来,史枢密,诸位贤卿,不知道尔等届时可以良策应对?”
“呃……”话音落下,又将众人噎得胸口发堵,脊背上一阵冰凉。
对于边境上手握一定数量兵马的诸侯,朝廷所采取的策略,向来都是拉拢羁縻为主,很少用召回汴梁述职这种手段,试探他们的忠心。否则,一旦对方出于疑虑,举城投降契丹,就会将朝廷逼到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派兵打,未必打得赢辽军。默认事实,则导致其他诸侯纷纷效仿,十数郡县,转眼脱离版图!
所以,无论是对于见了辽军就跑的孙方谏兄弟,还是对于跟幽州眉来眼去的高彦辉,朝廷都从不加以苛责。对于骁勇善战的折从阮,杨信等辈,更是高官厚禄,拉拢有加。如果偏偏到了郑子明这儿,就打破惯例,另眼相待。恐怕不用问,大伙就知道什么是必然结果。
“怎么,诸位也不敢保证他会奉诏么?还是怕他不奉诏后,令尔等难做?”见众人被自己逼得迟迟接不上话,刘承佑撇了撇嘴,继续大声冷笑。
“陛下既然有命,臣召他回汴梁来面圣便是!”史弘肇被逼得无路可退,一咬牙,大声许诺。“他如果胆敢不奉诏,臣自当提一支兵马,荡平沧州。”
“当真?”这回,轮到刘承佑发愣了。歪着头,一眼不眨地看着史弘肇,试图猜测后者到底是不是被自己气糊涂了,才做出如此愚蠢的决定。
“当真,老臣可当着所有人的面儿,与陛下击掌为誓!”史弘肇竖起手掌,果断发出邀请。“他是陛下的臣子,若不奉诏,老臣自当提兵讨之。然而……”
顿了顿,他俯视刘承佑和歪倒在刘承佑脚下,弱不禁风的郭允明,冷笑着补充,“遣刺客行凶之举,却切莫再为。除了让天下人笑你黔驴技穷之外,不会有任何结果!”
注1:黄金台,古代燕国缺乏人才,燕昭王便听从谋士之言,筑黄金台一座,招募天下豪杰。从而招来了乐毅,邹衍等贤能,短短几年之内,便令燕国实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