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六十八章征途大海
丙申年冬末,在海上行驶了半个月的青龙舰顺利抵达了直古寨的码头。
在这码头上,已经戒严了,四周聚集着大量的士卒和船员,原本这远航回来的大船对于码头上的人并无稀奇,码头上这样的大船虽然少,但是也有几艘。
只是让很多人震惊的是接待这艘大船的人是内阁三阁老,兼任户部尚书的苏致远,而随同的则是有御林军称呼的麒麟骑兵,大军警戒整个码头,闲杂人无法进入,只能围拢在四周,这反而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毕竟一艘航行扶桑的大船能够被户部尚书接待,定然有让人惊讶的地方,一些远航的船主都在四周观看着,想要看一看这一艘来自扶桑的大舰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在这些人的目光之中,许多水军的士卒抬着一个个大箱子走了下来,麒麟骑兵则小心的护卫在四周,完全是备战之态,这让众人骇然的时候,不敢接近,当这些箱子全部被搬运结束后,细心的人小心的数了一下,足有两千箱子,全是大箱子,这让所有人越发好奇,当一个箱子跌落在地,滚出大块大块银锭的时候,所有人眼睛都直了,瞬间明白了这几千箱子内装的是什么东西了。
“好多银子啊!”
“难道这些箱子全都是银两?怎么可能?朝廷从那里得到的这么多的银两!”
所有人的疑惑中,顿时开始追寻这青龙大舰的来历,而这个时候,一些流言慢慢的流传出来。
“朝廷在扶桑中发现了巨大的银矿,每年可以开采数百万两白银。”
这个传言越来越快,也越来越玄乎,当知晓这艘大船是从扶桑而来的时候,那些海商和沿海各大家族对扶桑顿时充满了异乎寻常的热情。
航海与外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后,一些世家大族和一些商人立刻将手中的白银调换成铜钱,大量白银也开始购买物资,大宋的整个市场顿时被调动了起来,无数埋藏在地下和地窖中的白银都被挖了起来,这些白银的流动,让整个大宋的商业也变得繁华起来。
这两个效果被调动起来的时候,大宋越来越多的劳力得到解决,江南世家大族经营琢磨官场和兼并土地的动作也慢了下来。
这些也是赵枢期望的结果,而码头上的一切便是内阁特意安排的。
随着大宋的大规模建设开展,诞生了一些新的财阀,这些财阀和传统的世家大族融合在一起,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开始琢磨土地,兼并田亩,参与各地方的政务,一些地方的宗族势力已经有朝宗贼转化的趋势。
如果再不加以疏导,就会形成新的势力,对国内的建设不利,尤其是江南沿海一带,在海外赚取了钱财后,开始变成新的世家大族,圈养奴仆和高手,引起很多寒门官员的警惕。
除了这些有钱闲着慌的人外,北方蛮族进入中土,也产生了大量的劳动力,这些蛮人牧马放羊是个好手,可是耕种却一窍不通,如果不处理,也会形成隐患。
赵枢需要将这股力量引导到大宋之外,而航海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航海需要水手,需要造船,而造船又需要大量的匠人和劳力,这样就会衍生大量的劳力需求,就能够安置大量的蛮人。
同时转移国内对基础建设的抱怨,更重要的是赵枢要将国内所有世家大族的目光从陆地转移到大海上,让大宋从传统的陆路强国,朝着海上强国转变。
而最直观的效果便是大宋大量的民间势力和权贵的目光都望向了扶桑国,对于这些前往扶桑国的商船,朝廷征收大量的赋税,而想要在扶桑开采银矿,大宋朝廷联合扶桑,设置律令,发放开采证明,再次收获大量的赋税,至于扶桑人所得的白银和好处也是极多,但是大量的白银还是通过购买大宋货物的方式增强了大宋的实力。
大宋国内大量的蛮族被疏导开来,进入了扶桑国内,开垦荒山,挖去白银,建立了许多类似租界的存在,这是要慢慢演化扶桑的趋势。
而大量财富和白银所得,最直观的好处便是在开春的时候,大运河的疏浚和开挖已经快要完成,驰道和几座大桥的建造也提升了一大截。
在工部的将作监内,王贵带着几个将领来到这里查看马槊的制造。
一些匠人将南方运来的柘木挑选最好的的主干,然后剥成粗细均匀的蔑,另外一些再把细蔑用香油反复浸泡。
当王贵看着这些程序的时候,负责制槊的将作监掌官上前笑道:“王将军,制造马槊的韧木都是上好的拓木,是制造槊干的最好材料,这些蔑剥制的均匀有致,这些浸泡细蔑的油也是上好的香油,这些细蔑需要反复浸泡,而制造槊的师傅都是工部和天工部顶级匠人,有些还是制槊的行家。”
王贵看着这个匠人头目,脸上满意道:“不错,槊的制造绝对不能含糊,都督府会时时前来监督,若是发现有人贪墨制槊的钱粮,定斩不赦,到时候没有人能够护得住你们!”
王贵的话透着一丝警告,这个匠人顿时赔笑道:“那敢!那敢,这里也有麒麟阁的长官驻守,钱财等物都有详细的点校。”
“嗯,这些马槊需要多久才可以制造出来?”王贵上前摸了摸一根细蔑,脸上满是期待道。
听到王贵的询问,这个匠人苦笑道:“王将军,马槊的制造最为耗损时间,前唐之所以多马槊乃是从汉时候就流传下来的,而且前唐多战乱,军阀大族极多,我大宋以文御武之后,很是有数十年的武勋贵,所以很少有马槊流传了。”
“你告诉我需要多久即可!”王贵制止了这个匠人的话语,沉声道。
“这些细蔑反复浸泡后,需要放在荫凉处风干数月。后用上等的胶漆胶合为一把粗,丈八长,外层再缠绕麻绳。待麻绳干透,涂以生漆,裹以葛布。
葛布上生漆,干一层裹一层,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如此才算合格。然后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装精钢槊首,后安红铜槊纂。不断调整,大约需要耗时三年,只是成功率仅仅有四成!”这个匠人说道的时候,也有些心疼,这些马槊的威力虽然不错,但是制造成本太高了,一杆马槊的价值就足以建造十柄强弓硬弩,可是也不一定保证成功,这大批次的建造,加上损耗率,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三年啊!但愿三年后,我大宋骑兵人人可掌握一支马槊!”
(敲诈了大梦泣一顿,哈哈,再次给他打个广告,大梦泣新书《一剑惊雷》发布了,大家多多支持啊!)
在这码头上,已经戒严了,四周聚集着大量的士卒和船员,原本这远航回来的大船对于码头上的人并无稀奇,码头上这样的大船虽然少,但是也有几艘。
只是让很多人震惊的是接待这艘大船的人是内阁三阁老,兼任户部尚书的苏致远,而随同的则是有御林军称呼的麒麟骑兵,大军警戒整个码头,闲杂人无法进入,只能围拢在四周,这反而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毕竟一艘航行扶桑的大船能够被户部尚书接待,定然有让人惊讶的地方,一些远航的船主都在四周观看着,想要看一看这一艘来自扶桑的大舰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在这些人的目光之中,许多水军的士卒抬着一个个大箱子走了下来,麒麟骑兵则小心的护卫在四周,完全是备战之态,这让众人骇然的时候,不敢接近,当这些箱子全部被搬运结束后,细心的人小心的数了一下,足有两千箱子,全是大箱子,这让所有人越发好奇,当一个箱子跌落在地,滚出大块大块银锭的时候,所有人眼睛都直了,瞬间明白了这几千箱子内装的是什么东西了。
“好多银子啊!”
“难道这些箱子全都是银两?怎么可能?朝廷从那里得到的这么多的银两!”
所有人的疑惑中,顿时开始追寻这青龙大舰的来历,而这个时候,一些流言慢慢的流传出来。
“朝廷在扶桑中发现了巨大的银矿,每年可以开采数百万两白银。”
这个传言越来越快,也越来越玄乎,当知晓这艘大船是从扶桑而来的时候,那些海商和沿海各大家族对扶桑顿时充满了异乎寻常的热情。
航海与外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后,一些世家大族和一些商人立刻将手中的白银调换成铜钱,大量白银也开始购买物资,大宋的整个市场顿时被调动了起来,无数埋藏在地下和地窖中的白银都被挖了起来,这些白银的流动,让整个大宋的商业也变得繁华起来。
这两个效果被调动起来的时候,大宋越来越多的劳力得到解决,江南世家大族经营琢磨官场和兼并土地的动作也慢了下来。
这些也是赵枢期望的结果,而码头上的一切便是内阁特意安排的。
随着大宋的大规模建设开展,诞生了一些新的财阀,这些财阀和传统的世家大族融合在一起,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开始琢磨土地,兼并田亩,参与各地方的政务,一些地方的宗族势力已经有朝宗贼转化的趋势。
如果再不加以疏导,就会形成新的势力,对国内的建设不利,尤其是江南沿海一带,在海外赚取了钱财后,开始变成新的世家大族,圈养奴仆和高手,引起很多寒门官员的警惕。
除了这些有钱闲着慌的人外,北方蛮族进入中土,也产生了大量的劳动力,这些蛮人牧马放羊是个好手,可是耕种却一窍不通,如果不处理,也会形成隐患。
赵枢需要将这股力量引导到大宋之外,而航海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航海需要水手,需要造船,而造船又需要大量的匠人和劳力,这样就会衍生大量的劳力需求,就能够安置大量的蛮人。
同时转移国内对基础建设的抱怨,更重要的是赵枢要将国内所有世家大族的目光从陆地转移到大海上,让大宋从传统的陆路强国,朝着海上强国转变。
而最直观的效果便是大宋大量的民间势力和权贵的目光都望向了扶桑国,对于这些前往扶桑国的商船,朝廷征收大量的赋税,而想要在扶桑开采银矿,大宋朝廷联合扶桑,设置律令,发放开采证明,再次收获大量的赋税,至于扶桑人所得的白银和好处也是极多,但是大量的白银还是通过购买大宋货物的方式增强了大宋的实力。
大宋国内大量的蛮族被疏导开来,进入了扶桑国内,开垦荒山,挖去白银,建立了许多类似租界的存在,这是要慢慢演化扶桑的趋势。
而大量财富和白银所得,最直观的好处便是在开春的时候,大运河的疏浚和开挖已经快要完成,驰道和几座大桥的建造也提升了一大截。
在工部的将作监内,王贵带着几个将领来到这里查看马槊的制造。
一些匠人将南方运来的柘木挑选最好的的主干,然后剥成粗细均匀的蔑,另外一些再把细蔑用香油反复浸泡。
当王贵看着这些程序的时候,负责制槊的将作监掌官上前笑道:“王将军,制造马槊的韧木都是上好的拓木,是制造槊干的最好材料,这些蔑剥制的均匀有致,这些浸泡细蔑的油也是上好的香油,这些细蔑需要反复浸泡,而制造槊的师傅都是工部和天工部顶级匠人,有些还是制槊的行家。”
王贵看着这个匠人头目,脸上满意道:“不错,槊的制造绝对不能含糊,都督府会时时前来监督,若是发现有人贪墨制槊的钱粮,定斩不赦,到时候没有人能够护得住你们!”
王贵的话透着一丝警告,这个匠人顿时赔笑道:“那敢!那敢,这里也有麒麟阁的长官驻守,钱财等物都有详细的点校。”
“嗯,这些马槊需要多久才可以制造出来?”王贵上前摸了摸一根细蔑,脸上满是期待道。
听到王贵的询问,这个匠人苦笑道:“王将军,马槊的制造最为耗损时间,前唐之所以多马槊乃是从汉时候就流传下来的,而且前唐多战乱,军阀大族极多,我大宋以文御武之后,很是有数十年的武勋贵,所以很少有马槊流传了。”
“你告诉我需要多久即可!”王贵制止了这个匠人的话语,沉声道。
“这些细蔑反复浸泡后,需要放在荫凉处风干数月。后用上等的胶漆胶合为一把粗,丈八长,外层再缠绕麻绳。待麻绳干透,涂以生漆,裹以葛布。
葛布上生漆,干一层裹一层,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如此才算合格。然后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装精钢槊首,后安红铜槊纂。不断调整,大约需要耗时三年,只是成功率仅仅有四成!”这个匠人说道的时候,也有些心疼,这些马槊的威力虽然不错,但是制造成本太高了,一杆马槊的价值就足以建造十柄强弓硬弩,可是也不一定保证成功,这大批次的建造,加上损耗率,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三年啊!但愿三年后,我大宋骑兵人人可掌握一支马槊!”
(敲诈了大梦泣一顿,哈哈,再次给他打个广告,大梦泣新书《一剑惊雷》发布了,大家多多支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