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10章 舍命陪君子
“卫国公,”李世民有些疲惫的道,“朕打算由你出任岭南道行军总管,统领江淮岭南兵马,南下平定宁长真冯暄等叛乱。 ”
魏征出列,“陛下,臣以为无须卫国公率大军南下,岭南之乱,有李太师一人足矣。”
“岭南宁长真、冯暄、谈殿等酋举兵叛乱,冯盎、陈龙树至今还有表态,岭南已经大乱,朕岂能坐视岭南糜烂?朕也不会容忍岭南的叛乱,不会纵容,更不会坐视,这一次,朕绝不手软。岭南,也是大唐之岭南,冯宁几家身为大唐之臣,却起兵叛乱,必须镇压平定。”
魏征却不支持皇帝大动干戈的举动。
岭南现在传来的消息,也只有宁长真、冯暄和谈殿几人反,冯盎和陈龙树都没有起兵。冯暄虽是冯盎兄弟,但冯家却是以冯盎为主,而且那个陈龙树更是紧跟着朝廷这边,与谈殿还是世仇。
岭南之地,地处偏远不说,而且那本来就是羁糜之地。如果朝廷贸然兴起大军前去讨伐,一来兴师动众,耗费众多,而且不熟地形,兵多未必管用。甚至反可能让冯盎等惊惧,逼反他们。
“臣依然建议,由太师李超前往岭南安抚平乱。”
“李超也只有几千兵马。”李世民道。
“陛下,广州和交州都是朝廷控制之下,那里还各有几千兵马。况且,冯盎和陈龙树未必会反,李超到了岭南,可以征调他们出兵配合。”
“朕是担心文远兵微将寡。”
“但文远手下有五千现在的兵,比起临时从江淮岭南各地征召兵马要快的多。如果陛下还担忧李文远兵少,那么陛下可下一道旨,着李超暂时节制岭南诸道兵马,受其节制。”
皇帝犹豫。
他倒是相信李超的用兵能力,只是李超此次本是去收服其封地越国。这也是他暂时离开朝廷中枢,如今让他统兵平乱,这乱子估计很快就平定了,那到时李超又立一大功了。
“迁王珪任广东道宣抚使兼广州刺史,迁崔仁师任广西道宣抚使兼邕州刺史,迁杨师道任广南道宣抚使兼交州刺史!”
“授李超广东广西广南越南云南湖南黔中七省宣抚处置大使!”
朝会结束。
李世民在御书房召见三院宰辅。
皇帝背负着双手,在殿中踱步。
良久,皇帝开口,“自秦汉到隋唐,岭南之地虽早就设置郡县,然一直以来,皆有名无实,名为朝廷郡县,实为羁糜之地。秦末汉初,赵陀甚至建立了南越国,甚至一度称帝,南越立国一百余年,拥有岭南两广之地,甚至占据初建部份。”
“后南越虽降,然则中原对岭南控制一直非常弱。前朝之时,岭南也是叛服不常。朕思之,大唐岂能有此等国中之国。此次冯宁叛乱,朕以为倒是一个机会。朝廷有了出师之名,可以正式讨伐,对岭南夺得控制,真正的控制,将那些俚獠编户齐民,把岭南之地尽归朝廷。”
皇帝的一开口,就公布了如此雄心,在坐的宰辅们倒没有谁意外。
他们的皇帝是个雄心勃勃的君主,想要远超秦汉,超越秦皇汉武。过去朝廷没空理会岭南,他们肯安稳的呆在那里做自己的土皇帝就好了,但现在,皇帝已经不满足了。
皇帝几次拒收岭南酋帅们的进贡,才使得岭南酋帅们心中不安,有了这一次的叛乱。可以说,这都是皇帝故意引来的战争。
“陛下,臣以为改岭南之羁糜之制也是大势所趋,但饭要一口口吃,事情要一步步做。岭南很大,又很偏远,兼之秦汉以来,世代皆为羁糜之制,地方豪酋们实力很强。如果一步到位,这无疑不现实。臣以为,还是一步步来。”宰相之首的房玄龄当众表明态度。
他支持朝廷把岭南收归朝廷直辖,但他建议放缓点步伐,慢慢来。
“臣以支持房相之言,不急于一时。”杜如晦跟房玄龄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房谋杜断态度一致。
李世民见这两位都是大方向持赞成态度,心里倒松口气。他就担心宰相们不肯同意,“两位相国,那依你们之见,这步子怎么样才算是不迈的太快呢?”
“借此岭南罗钦几州叛乱之机,先发兵平乱。然后在叛乱几州平定后,取消酋帅世袭,改派朝廷流官任职,并对俚獠进行编户登记,把他们原占有的土地登记在册,发放给他们。同时,在当地设立军府,点选府兵,并移汉民过去屯耕,同时筑城修堡。”
房玄龄提出的是插钉子的办法。
把那些打下来的地方,直接派流官、驻军队、迁流民、修城堡,打下一地,就要让这地成为一个桥头堡,也成为一颗钉子,让他们不能再成为那些酋帅们控制。对于那些俚獠,也要进行编户齐民,加强控制。
一步步的挤压那些酋帅们的地盘,削减他们的控制权,慢慢的把岭南两广都收归朝廷所有。
“还有呢?”
皇帝问,这个方法虽然不错,但未免太慢了。那些没叛乱的地方,就一直留着他们吗?那他可等不及。
马周出声。
“陛下,臣以为,如今东南海贸繁华,海上航运发达,使得沿海的港口大增,工商兴旺,人口大增。臣以为,朝廷可以在岭南四省沿海驻派水师,同时增加海关,以保护商港和征税辑私为名,增派兵马和官员。”
马周的计划很明显,沿着海岸,控制港口,打造一个个朝廷控制的点,最后连成一条线。朝廷控制了海岸线,那么就如同一道锁链,把岭南四省锁起来。借助于海上航行的便利,朝廷就化过去的被动为主动了。
从广州到交州,甚至到遥远的南洋西蛮海的越南州上,如果朝廷控制了海岸线和那些港口,那朝廷也就控制了岭南四省的经济,控制了命脉。
先港口,再沿海岸,再内陆。
李世民走到座位前坐下,捏着自己的下巴,对这个策略倒是很满意。
“改封越国公冯盎为耿国公,加封太子少傅。”
“加封陈龙树安国公,太子少保。”
“诏冯盎、陈龙树及岭南各部皆受李超节制。”
·······
琉求。
李超接到圣旨后,也开始准备离岛南下。
琉求堡内,李超和张仲坚站在高楼上,看着港口里的战船正在装载粮草淡水,李超问张仲坚,“冯盎坐拥岭南两千里地,手握十万兵马,你以为这次岭南之乱,冯盎会是个什么态度?”
冯盎在此次岭南叛乱中的态度很值得玩味。
他的大哥举旗叛乱,他的侄女婿也举旗叛乱,但冯盎却还一直按兵不动,甚至没有半点表态,既不说一起起兵,也没说要调兵平乱。
“我觉得冯盎是在观望。”
李超摇头,“我倒更觉得冯盎是故意拿冯暄在试探朝廷的反应。他想试探朝廷对岭南的底线,是不是能坚持羁糜制,是不是能继续让冯宁陈等几大豪酋继续世袭领地。”
“你的意思是如果他发现朝廷态度坚决,那他会反?”张仲坚问。
“这个可不好说,如果朝廷态度坚决,发兵平宁长真冯暄之乱,则冯盎可能会反。但也可能不会反,冯盎此人,很难猜度的。但观其以往行事,这个人很能隐忍。隋末之时,他虽兵强马壮,却没自己出头,而是依附于林士弘,林兵败后,他也没有自立,而是很快的归附了大唐,却又在归附的时候提出了很多要求,保留了过去的地盘和控制权。”
“这是头老狐狸。”
“那我们只带五千人前往,是不是有点玄?”张仲坚笑着说道,可看他那表情,他并不担忧。
冯盎是个老狡猾,但这个也有一个弱点,就是做事情有些畏手畏脚,总喜欢玩稳。不敢赌,有点满足于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意思。
他曾经为南陈征战过,也为隋朝打过辽东,隋乱之后,跑回岭南,很快就割据一方。但却不肯立旗号,非要依附于别人名下。
但不管他依附于谁,却又对岭南实际控制权不放。
“冯盎这人啊,反正不可靠。我们这次南下,不能寄希望于他,这人不但不会帮忙,说不定还会背后捅刀子,所以咱们第一个就得防着他。”
取出岭南地图,李超仔细观看。
冯盎是岭南最大的势力,他自己现任高州刺史,他有三十个儿子,几个大的儿子也各任刺史。
但冯家真正的核心大本营还是在高州,隋时称为高凉郡,高州在后世也叫高州,在广东茂名东北一点。冯盎儿子冯智彧为东合州刺史,也就是后世雷州那地的刺史。
广东西部地区,基本上都是冯家的地盘。
“张兄,敢不敢玩一把大的?”李超笑着对虬髯客道。
张仲坚看了眼李超面前的地图,笑道,“虽然我不知道你想玩什么,但不管你玩什么,我都舍命陪君子。”
“好,就喜欢张兄这样的痛快人。”李超大笑道。
魏征出列,“陛下,臣以为无须卫国公率大军南下,岭南之乱,有李太师一人足矣。”
“岭南宁长真、冯暄、谈殿等酋举兵叛乱,冯盎、陈龙树至今还有表态,岭南已经大乱,朕岂能坐视岭南糜烂?朕也不会容忍岭南的叛乱,不会纵容,更不会坐视,这一次,朕绝不手软。岭南,也是大唐之岭南,冯宁几家身为大唐之臣,却起兵叛乱,必须镇压平定。”
魏征却不支持皇帝大动干戈的举动。
岭南现在传来的消息,也只有宁长真、冯暄和谈殿几人反,冯盎和陈龙树都没有起兵。冯暄虽是冯盎兄弟,但冯家却是以冯盎为主,而且那个陈龙树更是紧跟着朝廷这边,与谈殿还是世仇。
岭南之地,地处偏远不说,而且那本来就是羁糜之地。如果朝廷贸然兴起大军前去讨伐,一来兴师动众,耗费众多,而且不熟地形,兵多未必管用。甚至反可能让冯盎等惊惧,逼反他们。
“臣依然建议,由太师李超前往岭南安抚平乱。”
“李超也只有几千兵马。”李世民道。
“陛下,广州和交州都是朝廷控制之下,那里还各有几千兵马。况且,冯盎和陈龙树未必会反,李超到了岭南,可以征调他们出兵配合。”
“朕是担心文远兵微将寡。”
“但文远手下有五千现在的兵,比起临时从江淮岭南各地征召兵马要快的多。如果陛下还担忧李文远兵少,那么陛下可下一道旨,着李超暂时节制岭南诸道兵马,受其节制。”
皇帝犹豫。
他倒是相信李超的用兵能力,只是李超此次本是去收服其封地越国。这也是他暂时离开朝廷中枢,如今让他统兵平乱,这乱子估计很快就平定了,那到时李超又立一大功了。
“迁王珪任广东道宣抚使兼广州刺史,迁崔仁师任广西道宣抚使兼邕州刺史,迁杨师道任广南道宣抚使兼交州刺史!”
“授李超广东广西广南越南云南湖南黔中七省宣抚处置大使!”
朝会结束。
李世民在御书房召见三院宰辅。
皇帝背负着双手,在殿中踱步。
良久,皇帝开口,“自秦汉到隋唐,岭南之地虽早就设置郡县,然一直以来,皆有名无实,名为朝廷郡县,实为羁糜之地。秦末汉初,赵陀甚至建立了南越国,甚至一度称帝,南越立国一百余年,拥有岭南两广之地,甚至占据初建部份。”
“后南越虽降,然则中原对岭南控制一直非常弱。前朝之时,岭南也是叛服不常。朕思之,大唐岂能有此等国中之国。此次冯宁叛乱,朕以为倒是一个机会。朝廷有了出师之名,可以正式讨伐,对岭南夺得控制,真正的控制,将那些俚獠编户齐民,把岭南之地尽归朝廷。”
皇帝的一开口,就公布了如此雄心,在坐的宰辅们倒没有谁意外。
他们的皇帝是个雄心勃勃的君主,想要远超秦汉,超越秦皇汉武。过去朝廷没空理会岭南,他们肯安稳的呆在那里做自己的土皇帝就好了,但现在,皇帝已经不满足了。
皇帝几次拒收岭南酋帅们的进贡,才使得岭南酋帅们心中不安,有了这一次的叛乱。可以说,这都是皇帝故意引来的战争。
“陛下,臣以为改岭南之羁糜之制也是大势所趋,但饭要一口口吃,事情要一步步做。岭南很大,又很偏远,兼之秦汉以来,世代皆为羁糜之制,地方豪酋们实力很强。如果一步到位,这无疑不现实。臣以为,还是一步步来。”宰相之首的房玄龄当众表明态度。
他支持朝廷把岭南收归朝廷直辖,但他建议放缓点步伐,慢慢来。
“臣以支持房相之言,不急于一时。”杜如晦跟房玄龄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房谋杜断态度一致。
李世民见这两位都是大方向持赞成态度,心里倒松口气。他就担心宰相们不肯同意,“两位相国,那依你们之见,这步子怎么样才算是不迈的太快呢?”
“借此岭南罗钦几州叛乱之机,先发兵平乱。然后在叛乱几州平定后,取消酋帅世袭,改派朝廷流官任职,并对俚獠进行编户登记,把他们原占有的土地登记在册,发放给他们。同时,在当地设立军府,点选府兵,并移汉民过去屯耕,同时筑城修堡。”
房玄龄提出的是插钉子的办法。
把那些打下来的地方,直接派流官、驻军队、迁流民、修城堡,打下一地,就要让这地成为一个桥头堡,也成为一颗钉子,让他们不能再成为那些酋帅们控制。对于那些俚獠,也要进行编户齐民,加强控制。
一步步的挤压那些酋帅们的地盘,削减他们的控制权,慢慢的把岭南两广都收归朝廷所有。
“还有呢?”
皇帝问,这个方法虽然不错,但未免太慢了。那些没叛乱的地方,就一直留着他们吗?那他可等不及。
马周出声。
“陛下,臣以为,如今东南海贸繁华,海上航运发达,使得沿海的港口大增,工商兴旺,人口大增。臣以为,朝廷可以在岭南四省沿海驻派水师,同时增加海关,以保护商港和征税辑私为名,增派兵马和官员。”
马周的计划很明显,沿着海岸,控制港口,打造一个个朝廷控制的点,最后连成一条线。朝廷控制了海岸线,那么就如同一道锁链,把岭南四省锁起来。借助于海上航行的便利,朝廷就化过去的被动为主动了。
从广州到交州,甚至到遥远的南洋西蛮海的越南州上,如果朝廷控制了海岸线和那些港口,那朝廷也就控制了岭南四省的经济,控制了命脉。
先港口,再沿海岸,再内陆。
李世民走到座位前坐下,捏着自己的下巴,对这个策略倒是很满意。
“改封越国公冯盎为耿国公,加封太子少傅。”
“加封陈龙树安国公,太子少保。”
“诏冯盎、陈龙树及岭南各部皆受李超节制。”
·······
琉求。
李超接到圣旨后,也开始准备离岛南下。
琉求堡内,李超和张仲坚站在高楼上,看着港口里的战船正在装载粮草淡水,李超问张仲坚,“冯盎坐拥岭南两千里地,手握十万兵马,你以为这次岭南之乱,冯盎会是个什么态度?”
冯盎在此次岭南叛乱中的态度很值得玩味。
他的大哥举旗叛乱,他的侄女婿也举旗叛乱,但冯盎却还一直按兵不动,甚至没有半点表态,既不说一起起兵,也没说要调兵平乱。
“我觉得冯盎是在观望。”
李超摇头,“我倒更觉得冯盎是故意拿冯暄在试探朝廷的反应。他想试探朝廷对岭南的底线,是不是能坚持羁糜制,是不是能继续让冯宁陈等几大豪酋继续世袭领地。”
“你的意思是如果他发现朝廷态度坚决,那他会反?”张仲坚问。
“这个可不好说,如果朝廷态度坚决,发兵平宁长真冯暄之乱,则冯盎可能会反。但也可能不会反,冯盎此人,很难猜度的。但观其以往行事,这个人很能隐忍。隋末之时,他虽兵强马壮,却没自己出头,而是依附于林士弘,林兵败后,他也没有自立,而是很快的归附了大唐,却又在归附的时候提出了很多要求,保留了过去的地盘和控制权。”
“这是头老狐狸。”
“那我们只带五千人前往,是不是有点玄?”张仲坚笑着说道,可看他那表情,他并不担忧。
冯盎是个老狡猾,但这个也有一个弱点,就是做事情有些畏手畏脚,总喜欢玩稳。不敢赌,有点满足于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意思。
他曾经为南陈征战过,也为隋朝打过辽东,隋乱之后,跑回岭南,很快就割据一方。但却不肯立旗号,非要依附于别人名下。
但不管他依附于谁,却又对岭南实际控制权不放。
“冯盎这人啊,反正不可靠。我们这次南下,不能寄希望于他,这人不但不会帮忙,说不定还会背后捅刀子,所以咱们第一个就得防着他。”
取出岭南地图,李超仔细观看。
冯盎是岭南最大的势力,他自己现任高州刺史,他有三十个儿子,几个大的儿子也各任刺史。
但冯家真正的核心大本营还是在高州,隋时称为高凉郡,高州在后世也叫高州,在广东茂名东北一点。冯盎儿子冯智彧为东合州刺史,也就是后世雷州那地的刺史。
广东西部地区,基本上都是冯家的地盘。
“张兄,敢不敢玩一把大的?”李超笑着对虬髯客道。
张仲坚看了眼李超面前的地图,笑道,“虽然我不知道你想玩什么,但不管你玩什么,我都舍命陪君子。”
“好,就喜欢张兄这样的痛快人。”李超大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