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八十二章 私心杂念
“改名儿?”李吴山觉得很奇怪,不解的看着张大娃:“为啥要改名字?”
“老爷,”张大娃故意不称“大帅”,而是依旧使用多年前在大旗庄之时的老旧称呼,因为他觉得这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我觉得吧,俺原来的名字忒土了些。大娃大娃的,一听就晓得是乡下的泥腿子。所以就让刘学究帮俺取了个响亮的大号,叫做张鹏程……”
如张大娃这种出身乡野的农家子弟,大多没有正式的名字,都是按照在家的排行随口叫个名字也就是了。更有甚者,秉承着“歪名好养活”的传统观点,父母总是故意给孩子取个很难听的名字,在大旗军中,诸如“狗蛋儿”“丑郎”这一样充满了乡土气息的名号也不的有多少,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了。
现在的张大娃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不仅是大旗军中的高级军官,还是名动天下的超级战斗英雄,他总是觉得“张大娃”这个名字太过于土气,所以就请刘学究帮他重新取了个响亮的名号——张鹏程。
这个名字取得就是“鹏程万里”之意,预示着会有一个非常远大的前程。
张大娃非常喜欢自己的这个新名字,因为他知道宋时的武穆爷爷就是姓岳名飞字鹏举。
岳武穆叫做岳鹏举,他张大娃叫做张鹏程,都有一个“鹏”字,古今辉映前后比肩,以后自己定然可以成为武穆爷爷那样的大英雄。
除了名姓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字。
刘学究说了,大人物的字号都有非常重要的含义,如张大娃这样的英雄,又是李大帅的嫡系,最好让李大帅亲自给他取一个字,才能更加彰显身份和荣耀。
“老爷就帮俺取个字号吧,最好响亮一点儿,体面一点儿……”张大娃嘿嘿的笑着说道。
张大娃的这番作为,让李吴山很不高兴,却又不好说什么,提笔在手写了两个字交给他。
“忆本?”张大娃捧着李吴山写的这俩字哈哈大笑:“俺以后也是有名有字的人了,百年之后上了史书也更光彩,忆本,忆本,还是老爷取的名号好……”
李吴山反问道:“好在哪里?”
“老爷给俺取的名字,当然是好的。至于说好在哪儿,那俺就不晓得了。”
张大娃的文化水平,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粗通笔墨”,其实那根本就在给自己脸上贴金,和很多出身大旗庄的年轻人一样,他不过是稍微认识些字而已,这还主要是拜刘学究所赐。
以前在大旗庄的时候,每年的冬闲时节,作为村子里唯一的“知识分子”,刘学究就会办“义学”。
刘学究办“义学”的根本目的当然不是为了给同村的孩子们传授文化知识,而是为了贴补家用。
作为家中的长子,张寡妇对张大娃寄予厚望,每年都咬着牙拿出几升谷子送给刘学究,好让张大娃去读书认字。
虽然刘学究总是把自己标榜成为“清流斯文”的读书人,其实不过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半吊子水准,为了赚取几升谷米黑豆而教出来的学生是什么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张大娃认得“忆本”这俩字儿,若要说出这个两个字的含义那就真的为难他了。
“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希望你能不忘根本,明白了么?”
“明白,明白,”张大娃嘿嘿的憨笑着:“俺的根本就是老爷您呐,俺的一切都是老爷给的。俺这一辈子就跟定了老爷,等俺以后有了子孙后代,就让俺的儿子跟着老爷的儿子,让俺的孙子跟着老爷的孙子,这就是根本……”
张大娃的想法,几乎代表了大半个大旗军,尤其是当初出自“沿河十三庄”的那一批嫡系元老:我们就是你李吴山李老爷的人,我们是追随你李吴山一起打天下的,以后的荣华富贵自然就应该落在我们这一批人的身上。我们的子子孙孙和你李老爷的子子孙孙永享富贵……
这是最传统的想法,单纯而又现实。
这样的想法不能说就是错了,但却和李吴山的期望相去甚远。
“忆本”这两个字的初衷,就是希望张大娃能不忘自己的出身,你原本就是一个出身寒苦的乡野少年,不要因为有一点名声就忘记了自己的本质……
现在的局面大好,光复北地中兴大明仅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到时候必然是要酬功封赏。以张大娃为代表的这些人,已经开始想以后的高官厚禄甚至是身后之名了——这是几乎所有老式军队的通病。
在经历了艰难困苦和挣扎求存之后,随着局势的好转就开始追求富贵功名这些个东西。没有坚定信仰的军队,无论多么忠诚,都始终跳不出这个范围。若是如此的话,现在的大旗军和当年的闯军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人都是有私心的,张大娃他们这些人的想法不能说就是错的,只能说是没有达到李吴山的要求,没有跟上李大帅的脚步而已。因为李吴山要的不是功成名就,也不是王侯将相,而是更加宏大的东西……
“老爷,”因为李吴山亲自给他取了个表字的缘故,张大娃愈发的感觉到自己就是李老爷的嫡系心腹了:“看这架势,是要和清廷决战了吧?”
就在两日之前,留守在吴山军校的部分四期生和部分五期生到了高邮,顺便还带过来九十多门炮和一应的补给,几乎把军校里边能够用于参战的人员抽调一空。
现在的形势如此大好,根本就用不着再行抽调人马,仅凭江北的这点兵力就足以击败清廷了。那些学生们是李大帅的心尖子,刚刚走出学校就走上战场,就算傻子都可以看出来了。
这是要决战呐。
一举扫平整个清廷,彻底光复河山。
不论是战略格局还是兵力对比,李吴山都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大家都对未来的战争持一种非常自信的乐观心理,都在潜意识里当做是建功立业的机会。
“我的忠心老爷是知道的,能踢能咬能砍能杀,只要老爷让我做先锋,一定玩儿了命的打,一直打回老家去……”
张大娃的老家在大旗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想第一个打到北京城,先占住这光复故都的第一功。
李吴山就应该把这肥的功劳留给如张大娃这样的嫡系,在他看来这完全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这事儿我还没有想好,想好了再说不迟。”
“想好不想好的不打紧,只要老爷想着俺就行了……”
李吴山笑骂道:“我有多少事情要忙,哪有那么多心思想你?赶紧滚蛋。”
张大娃这样的高级军官,威严渐重,平日里已有了些“将军”的架子,也就只有面对李吴山的时候还象个毛头小伙子,嬉皮笑脸的说道:“老爷骂俺几句,也是不羞的,那俺就想滚蛋了,千万不能把这事儿交给别人哩……”
“滚蛋,滚蛋。”笑骂声中,象赶鸭子一样把张大娃给赶走了。
张大娃前脚刚走,李吴山马上召开军议。
这次军议的规模很小,除了李吴山本人之外,只有七个人。
这七个人,全都是吴山军校第二参谋组成员。
“《天枢》计划需要再次修改……”
天枢,北斗七星之一,在星相学当中代表着中枢和皇权,以此为作战计划的代号,用意已经十分明显了:这个作战计划的目标就是故都北京。
“是,校长。”作为第二参谋组成员之一,洛晴天甚至没有问起原因:“校长想要修改哪些细节?”
“把《天枢》计划的最高执行者修改为我本人。”
虽然仅仅只是修改一个具体的执行人,但是对于庞大而又精细的作战计划而言,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变。仅仅只是纸面做出的微调和修改就需要好几天的时间,再牵扯到其他的具体事务,庞大而又繁杂。
攻取北京的《天枢》计划本已确定下来,却不得不再次修改,这意味着这个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又要延后不少时日了。
在原本的作战计划当中,具体负责纵览全局的根本就不是李吴山本人,而是由洛晴天、沈从文他们七个组成的这个参谋小组。
单纯从军事角度来看,这个参谋小组足以胜任这个任务,但是现在看来,还是不行。
不是说第二参谋小组的能力不行,而是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
现如今北地残破,清廷内战打的如火如荼,基本不可能会对大旗军构成太大威胁。在这种情形之下,李绍、汤江流等人早就找过李吴山了,都是主动请缨毛遂自荐,其实就是为了争夺光复故都的天大功劳。
今天张大娃又专门提起这个事儿,抢功的迹象已经出现,这让本不打算亲自率队出征的李吴山不得不临时改变了计划。
只有他李吴山亲自出征,才能平息大旗军内部的“争抢军功”行为。否则的话,不管换做是谁,都不可能让张大娃、杨树林、汤江流等人心服口服,说不得就会横生枝节。
如张大娃他们这一批高级军官,多以“大旗军元老”“李大帅嫡系”自居,又怎么会心甘情愿的服从几个学生的指挥调动?万一闹出什么争端来,就真的耽误事儿了。
在这种情形之下,只有李大帅亲自率队出征,才能压服住已生出骄纵之心的老部下们。
以张大娃为代表的大旗军军官们,完全就把这次光复故都的军事行动看做是给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他们的心思已不是那么单纯了。
与他们这一批人相比,沈从文、洛晴天等学生参谋们则单纯的多,他们完全是从战争的角度看待问题考虑问题,不掺杂哪怕一丁点儿的私心杂念。李吴山只用了一句话,就剥夺了他们建立功勋的机会,却没有丝毫怨言,甚至没有多问过一句。
战场不是名利场,战争只为民族利益服务,舍此无他,这才是纯粹的军人。
“老爷,”张大娃故意不称“大帅”,而是依旧使用多年前在大旗庄之时的老旧称呼,因为他觉得这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我觉得吧,俺原来的名字忒土了些。大娃大娃的,一听就晓得是乡下的泥腿子。所以就让刘学究帮俺取了个响亮的大号,叫做张鹏程……”
如张大娃这种出身乡野的农家子弟,大多没有正式的名字,都是按照在家的排行随口叫个名字也就是了。更有甚者,秉承着“歪名好养活”的传统观点,父母总是故意给孩子取个很难听的名字,在大旗军中,诸如“狗蛋儿”“丑郎”这一样充满了乡土气息的名号也不的有多少,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了。
现在的张大娃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不仅是大旗军中的高级军官,还是名动天下的超级战斗英雄,他总是觉得“张大娃”这个名字太过于土气,所以就请刘学究帮他重新取了个响亮的名号——张鹏程。
这个名字取得就是“鹏程万里”之意,预示着会有一个非常远大的前程。
张大娃非常喜欢自己的这个新名字,因为他知道宋时的武穆爷爷就是姓岳名飞字鹏举。
岳武穆叫做岳鹏举,他张大娃叫做张鹏程,都有一个“鹏”字,古今辉映前后比肩,以后自己定然可以成为武穆爷爷那样的大英雄。
除了名姓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字。
刘学究说了,大人物的字号都有非常重要的含义,如张大娃这样的英雄,又是李大帅的嫡系,最好让李大帅亲自给他取一个字,才能更加彰显身份和荣耀。
“老爷就帮俺取个字号吧,最好响亮一点儿,体面一点儿……”张大娃嘿嘿的笑着说道。
张大娃的这番作为,让李吴山很不高兴,却又不好说什么,提笔在手写了两个字交给他。
“忆本?”张大娃捧着李吴山写的这俩字哈哈大笑:“俺以后也是有名有字的人了,百年之后上了史书也更光彩,忆本,忆本,还是老爷取的名号好……”
李吴山反问道:“好在哪里?”
“老爷给俺取的名字,当然是好的。至于说好在哪儿,那俺就不晓得了。”
张大娃的文化水平,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粗通笔墨”,其实那根本就在给自己脸上贴金,和很多出身大旗庄的年轻人一样,他不过是稍微认识些字而已,这还主要是拜刘学究所赐。
以前在大旗庄的时候,每年的冬闲时节,作为村子里唯一的“知识分子”,刘学究就会办“义学”。
刘学究办“义学”的根本目的当然不是为了给同村的孩子们传授文化知识,而是为了贴补家用。
作为家中的长子,张寡妇对张大娃寄予厚望,每年都咬着牙拿出几升谷子送给刘学究,好让张大娃去读书认字。
虽然刘学究总是把自己标榜成为“清流斯文”的读书人,其实不过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半吊子水准,为了赚取几升谷米黑豆而教出来的学生是什么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张大娃认得“忆本”这俩字儿,若要说出这个两个字的含义那就真的为难他了。
“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希望你能不忘根本,明白了么?”
“明白,明白,”张大娃嘿嘿的憨笑着:“俺的根本就是老爷您呐,俺的一切都是老爷给的。俺这一辈子就跟定了老爷,等俺以后有了子孙后代,就让俺的儿子跟着老爷的儿子,让俺的孙子跟着老爷的孙子,这就是根本……”
张大娃的想法,几乎代表了大半个大旗军,尤其是当初出自“沿河十三庄”的那一批嫡系元老:我们就是你李吴山李老爷的人,我们是追随你李吴山一起打天下的,以后的荣华富贵自然就应该落在我们这一批人的身上。我们的子子孙孙和你李老爷的子子孙孙永享富贵……
这是最传统的想法,单纯而又现实。
这样的想法不能说就是错了,但却和李吴山的期望相去甚远。
“忆本”这两个字的初衷,就是希望张大娃能不忘自己的出身,你原本就是一个出身寒苦的乡野少年,不要因为有一点名声就忘记了自己的本质……
现在的局面大好,光复北地中兴大明仅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到时候必然是要酬功封赏。以张大娃为代表的这些人,已经开始想以后的高官厚禄甚至是身后之名了——这是几乎所有老式军队的通病。
在经历了艰难困苦和挣扎求存之后,随着局势的好转就开始追求富贵功名这些个东西。没有坚定信仰的军队,无论多么忠诚,都始终跳不出这个范围。若是如此的话,现在的大旗军和当年的闯军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人都是有私心的,张大娃他们这些人的想法不能说就是错的,只能说是没有达到李吴山的要求,没有跟上李大帅的脚步而已。因为李吴山要的不是功成名就,也不是王侯将相,而是更加宏大的东西……
“老爷,”因为李吴山亲自给他取了个表字的缘故,张大娃愈发的感觉到自己就是李老爷的嫡系心腹了:“看这架势,是要和清廷决战了吧?”
就在两日之前,留守在吴山军校的部分四期生和部分五期生到了高邮,顺便还带过来九十多门炮和一应的补给,几乎把军校里边能够用于参战的人员抽调一空。
现在的形势如此大好,根本就用不着再行抽调人马,仅凭江北的这点兵力就足以击败清廷了。那些学生们是李大帅的心尖子,刚刚走出学校就走上战场,就算傻子都可以看出来了。
这是要决战呐。
一举扫平整个清廷,彻底光复河山。
不论是战略格局还是兵力对比,李吴山都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大家都对未来的战争持一种非常自信的乐观心理,都在潜意识里当做是建功立业的机会。
“我的忠心老爷是知道的,能踢能咬能砍能杀,只要老爷让我做先锋,一定玩儿了命的打,一直打回老家去……”
张大娃的老家在大旗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想第一个打到北京城,先占住这光复故都的第一功。
李吴山就应该把这肥的功劳留给如张大娃这样的嫡系,在他看来这完全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这事儿我还没有想好,想好了再说不迟。”
“想好不想好的不打紧,只要老爷想着俺就行了……”
李吴山笑骂道:“我有多少事情要忙,哪有那么多心思想你?赶紧滚蛋。”
张大娃这样的高级军官,威严渐重,平日里已有了些“将军”的架子,也就只有面对李吴山的时候还象个毛头小伙子,嬉皮笑脸的说道:“老爷骂俺几句,也是不羞的,那俺就想滚蛋了,千万不能把这事儿交给别人哩……”
“滚蛋,滚蛋。”笑骂声中,象赶鸭子一样把张大娃给赶走了。
张大娃前脚刚走,李吴山马上召开军议。
这次军议的规模很小,除了李吴山本人之外,只有七个人。
这七个人,全都是吴山军校第二参谋组成员。
“《天枢》计划需要再次修改……”
天枢,北斗七星之一,在星相学当中代表着中枢和皇权,以此为作战计划的代号,用意已经十分明显了:这个作战计划的目标就是故都北京。
“是,校长。”作为第二参谋组成员之一,洛晴天甚至没有问起原因:“校长想要修改哪些细节?”
“把《天枢》计划的最高执行者修改为我本人。”
虽然仅仅只是修改一个具体的执行人,但是对于庞大而又精细的作战计划而言,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变。仅仅只是纸面做出的微调和修改就需要好几天的时间,再牵扯到其他的具体事务,庞大而又繁杂。
攻取北京的《天枢》计划本已确定下来,却不得不再次修改,这意味着这个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又要延后不少时日了。
在原本的作战计划当中,具体负责纵览全局的根本就不是李吴山本人,而是由洛晴天、沈从文他们七个组成的这个参谋小组。
单纯从军事角度来看,这个参谋小组足以胜任这个任务,但是现在看来,还是不行。
不是说第二参谋小组的能力不行,而是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
现如今北地残破,清廷内战打的如火如荼,基本不可能会对大旗军构成太大威胁。在这种情形之下,李绍、汤江流等人早就找过李吴山了,都是主动请缨毛遂自荐,其实就是为了争夺光复故都的天大功劳。
今天张大娃又专门提起这个事儿,抢功的迹象已经出现,这让本不打算亲自率队出征的李吴山不得不临时改变了计划。
只有他李吴山亲自出征,才能平息大旗军内部的“争抢军功”行为。否则的话,不管换做是谁,都不可能让张大娃、杨树林、汤江流等人心服口服,说不得就会横生枝节。
如张大娃他们这一批高级军官,多以“大旗军元老”“李大帅嫡系”自居,又怎么会心甘情愿的服从几个学生的指挥调动?万一闹出什么争端来,就真的耽误事儿了。
在这种情形之下,只有李大帅亲自率队出征,才能压服住已生出骄纵之心的老部下们。
以张大娃为代表的大旗军军官们,完全就把这次光复故都的军事行动看做是给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他们的心思已不是那么单纯了。
与他们这一批人相比,沈从文、洛晴天等学生参谋们则单纯的多,他们完全是从战争的角度看待问题考虑问题,不掺杂哪怕一丁点儿的私心杂念。李吴山只用了一句话,就剥夺了他们建立功勋的机会,却没有丝毫怨言,甚至没有多问过一句。
战场不是名利场,战争只为民族利益服务,舍此无他,这才是纯粹的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