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二十章 生铁撞顽石
无论是在多么广阔的战场上,真正决定胜负的永远都是最关键的那一个点。不管拥有多少兵力,真正具有扭转乾坤之力的永远都是少数的核心精锐。
当战斗双方的核心主力相遇的那一刹那,彼此之间都已心中雪亮:真正的对手就在眼前。
已是辰时末刻光景,太阳已经升起来两竹竿子那么高了,或许是因为“假阴天”的缘故,天上的日头显得有些昏暗,就好像一个奄奄一息即将熄灭的火球。虽然温度在逐渐升高,但却自有一种肃杀的阴冷之气。
这种冷不是来自于阳光的照射,而是来自于内心。
没有温度,死一样的阴冷,就好像是深处一个巨大的坟墓,天上的日头则更象一盏虽然能够带来光明却没有丝毫温度的长明灯。
整个战场就仿佛是个巨大的墓穴!
大战在即,彼此已完全进入对方的视野,在这种脸贴着脸的距离上,不管什么样的阴谋诡计都注定只是一个笑话,只有最单纯的战斗力才是胜负的关键。
不需要运筹帷幄,不需要机动灵活,只需要直接碾压过去,消灭对手。
战斗已经到了最直接最粗暴的程度。
一路摧枯拉朽主动杀入重围的明军不到八千人马,分成两个相聚极近的部分。清军的兵力稍多一些,约莫一万一千上下,首当其冲的是近八千主力辫子兵,还有个不满员的蒙古旗垫在后腰上。
单纯从兵力上来看,双方可谓旗鼓相当,就算是清军人数略多,也没有多到哪里去。至于说分布在前后左右四面八方的左部人马,根本就没有计算在内。
对于真正的精锐而言,那些乌合之众根本不值一提。
狮虎相搏之际,旁边的兔子根本就不敢上来。
阿济格一眼就看出了对手的主力,那些排在正前方的火铳兵才是明军的精锐核心,至于侧后那些同等数量的明军,则明显逊色了很多。
三四千人马,在面对强敌之时,竟然没有丝毫调动的迹象,而是始终保持着一成不变而且不紧不慢的速度,持续往前压制,这就说明对手早已做好决战的准备。
几千人马,这不是一个小数字,却没有明显的声音发出来,就好像是一座沉寂的山峰,光是这份沉稳和从容就足以证明对手的心理素质已坚韧到了何种程度。
对手真正的主力只有四千不到的样子,己方的主力辫子兵则有近八千之数,倍数与敌人,足够了!
以前的战斗虽然错综复杂让人眼花缭乱,但那不过是暖场的折子戏,真正的大戏才刚刚开锣。
“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过这么强劲的对手了,这必然就是残明最后的精锐!”自言自语般的嘟囔了一句:“光是这个军容,就比昔日的关宁铁骑要厉害的多……”
大明虽已腐朽没落,终究是个老大帝国,三万里河山亿兆生民,就算是烂到了骨子里,终究还会有些精华部分保存下来,也许这就是大明帝国最后的辉煌了吧。
这支军队能以摧枯拉朽之势屡屡摧破左部人马,对于阿济格来说一点都不稀奇,因为他曾经打出过比这更辉煌更夸张的战绩。(在整个明清交替时代,几千人马追赶几万对手的战例比比皆是,且不说多铎、阿济格这样的清廷主力,大汉奸吴三桂就曾经有过以少胜多的例子。)
时至今日,阿济格对眼前的对手已经不再陌生了,甚至早就知道了对手的套路:从表面上,这样的对手只不过是倚仗火器的犀利,其实那只不过外行的说法。
阿济格不是没有遇到过明朝的火器兵,真心没有什么好稀奇的,真正的强兵从来就不在于器而在于人,强兵的基础是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强悍且又坚韧的士兵才是取胜的根本。
对手的士兵很强,绝对超过所见过的每一支明军。
阿济格看了看自己的队伍,这同样是一支百战百胜的强兵。
按照清军的建制,一个标准旗的辫子兵在七千二百到七千五百之间,八千人的规模已经把自己的亲卫队计算在内了。
这八千人马,全都是从关外带过来的老底子,无一不是最杰出的战士,击明破闯身经百战,无论是装备还是士气都是上上之选。
最要紧的是士气。
这八千人马当中,有四千五百人出自当年的镶黄旗,其中甚至还有少数努尔哈赤时代的老兵,都是从关外的尸山血海中翻滚过几个来回的精锐……
乌黑油亮的辫子已盘到了颈中,带着那种老式的满洲软盔(其实就是挽檐皮帽),着皮甲持砍刀背负弓箭,这才是传统关外健儿的标配。至于说多铎那种披重甲的战兵,则是后来变异出来的军种了。
和多铎军中的主力辫子兵相比,这样的士兵虽然防御力稍弱,但却更加机动灵活,充满了咄咄逼人的进攻**。
只有乌龟才会反复堆砌防御能力,狮虎从来就不在乎防御。
腾腾杀气弥漫开来,充斥四面八方,天地之间一片肃杀……
阿济格下意识的握紧了手中刀。
这把是他十六岁那年亲手打造出来的武器,虽然不怎么沉重但却比一般的砍刀更加狭长,看起来就好像是蒙古样式的斩马刀,带着一个明显的弧度。在他十九岁那年,因为征战蒙古有功,父汗努尔哈赤曾经赏了他一柄金刀。那把刀镶金嵌玉十分华贵,但阿济格还是觉得自己亲手打造的这把刀更顺手,用的更习惯。
这把朴实到了极致的战刀确实平平无奇,缠绕在刀柄处的铜丝因为长年累月的持握和汗水的浸润,已变得象金子一样闪亮……
这把连鞘都没有的战刀,与其说是阿济格的武器,还不如说是他的伙伴,是一种心理安慰。那种无比熟悉的手感总是能让他感到万分平静,就好像一个生死相随的伙伴。
虚虚的劈砍了几下,刀刃斩破空气产生的细微之声让阿济格再次找回了少年时代的热血,他深深的吸了口气,猛然把战刀高高扬起,发出了高亢的战斗命令:“瓦速促那……”
在老满洲语当中,瓦速是全部的意思,同时包含着“一切”“所有”的寓意,促那则只有一个最单纯的含义——杀!
这一声呼喊仿佛惊雷,瞬间就把沉寂肃穆的气氛撕破。
数千名跃跃欲试的辫子兵,就好像是一群松开了锁链的猛兽,纷纷涌动起来。
“促那——促那——促那——”呼喊声此起彼伏,在空旷无遮的天地之间激起阵阵回响。清兵以整齐的节奏用武器拍打着薄薄的胸甲,万千人齐吼,声势惊心动魄。
一上来就猛冲猛打,勇则勇亦,却不是最实用的杀伐之道。
阿济格的这支精兵,并不急于前冲,而是保持着一个非常缓慢的速度,就好像面对猛虎的狮子一样,谨守着自己的节奏……
阵前冲锋,体力至关重要,对于路途长短的把握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冲的最快并不意味着最强。
在最合适的机会发动最合适的冲锋,才能实现最强大的杀伤。
阿济格仔细计算着,在计算对方火炮射程的同时,也在计算自己的弓箭射程,从中选择一个最优的机会……
高高举起的战刀猛然落下,爆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咆哮:“乌颜——”(老满洲语,闪电的意思。)
与此同时,苍凉的牛角大号猛然吹响。
这个声音就好像打开了一个阀门,缓慢前进的清军顿时就成了滚滚向前的洪流,迈开大步不顾一切的向前冲锋!
最多只间隔了三个呼吸的时间,悠远苍凉的牛角大号声中猛然出现了一个清脆的音节。
那是竹哨的声音。
清亮而又短促的哨声,就好像是在宏大的交响乐中添加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显得有些突兀却一点都不刺耳,还带着沁人心腑的余韵。
余韵未消之际,猛然传来一阵阵轰鸣。
就好像是从遥远而又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的闷雷,夹杂着隐隐的嗡鸣。
开炮了!
一百多门火炮依旧分成四个矩阵,却是一次早就标注好开炮诸元的齐射。
这个时代最密集的炮火第一次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沉闷的轰鸣瞬间变得尖锐,旋即化为一片密密麻麻的爆鸣,在低空中拖拽出一条条浅色的轨迹(其实是原始火炮击发之后,不可能即时看到),在落地的瞬间又化为一道黑色的烟柱冲天而起!
冲锋陷阵是最直接的血肉相博,之前必须悬红挂彩。在这种事情上,阿济格从来都不吝赏赐,金银珠玉男女奴隶之类的传统赏格就不必说了,还公然做出承诺,只要是冲过去,哪怕没有斩获敌人首级,也可以跑马圈地世世代代享受富贵荣华。
高的让人头晕目眩的赏赐不过是锦上添花的玩意儿,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依旧军心士气。对于这些最精锐的辫子兵而言,百战百胜的骄傲才是他们最大的本钱。
一路席卷横扫大半个天下,几无一合之敌,集体荣誉感和非常高亢的骄傲本身就是战斗力的一部分。
在经过刻意的提振之后,士气已满满盈盈的爆棚了。辫子兵们知道所遇到的是一支劲旅,而不是以往那种一触即溃的草包。这是真正的对手!
狮虎相搏之际,完全就是针锋相对,一上来就打出了生铁撞顽石的刚猛。
雄壮的呐喊声汇集在一起,仿佛千万只从远古时代走出来洪荒猛兽在同时咆哮
因为早就知道对手的火器犀利,尤其是以炮火开路的前置攻势异常猛烈,阿济格专门作出了具有强烈针对性的部署:楔形阵线!
将最具攻击力的辫子兵排列成为三个巨大的楔形,而不是传统样式的横队或者是密集方阵,如此一来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炮火的杀伤力。
虽然对手的火炮密集连绵,但真正的杀伤效果却大打折扣。
在这个时代,四百多近五百步的直线冲锋距离已经算是非常漫长了,会对辫子兵的体力形成很大的消耗,但却在承受范围之内。延长攻击半径,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发动冲锋,这就是轻甲步兵的好处了,而多铎的重装步兵则完全不可能在这样的距离上直接发起冲锋,那意味着必须承受更多的炮火。
四百多步的直线距离其实并不算远,整个接近过程完全可以压缩到十个呼吸的时间之内。硬顶着猛烈的炮火奋勇前冲,就算是有人被轰成了漫天飞舞的碎肉也毫不在意,八旗辫子兵的战斗意志之顽强可见一斑。
四五百步的直线距离并不需要完全通过,当双方的间隔在一百二十步以内的时候,就已经算是正式撞上了,因为这不仅仅只是弓箭的覆盖范围,同时还是短兵相接之前的最后时刻。
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刀枪并举面对面的砍杀永远都是最主流的战斗方式,直接呈现在眼前的生死瞬间会对每一个士兵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到了这个时候。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到底如何就会完全显现出来。
人毕竟不是极其,是有感情的,当敌人举着看到冲过来的时候,产生畏惧心理是最本能的反应,会不会因为惊慌而产生混乱完全取决于战场纪律对每一个个体的约束程度。
即便是在这样的距离上,面对如同怒潮一般冲锋而来的辫子兵,那些过分年轻的学生们依旧不为所动,就好像那根本就不是生死立盼的可怕对手,而是微不足道的和风细雨。
学生们的队形没有丝毫散乱,甚至没有哪怕一丁点的惊慌,而是依旧迈着整齐的步伐,保持着一成不变的速度,用整齐划一的动作端起了火铳,对准了疯狂冲击而来的敌人……
没有惊天动地的呐喊,没有震耳欲聋的咆哮,一切都在沉默中按部就班进行,就好像是一个个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机器——专为杀戮而生的机器。
“好兵!”远处的阿济格通过千里眼把这一切都尽收眼底,忍不住的暗暗赞叹了一句。
随着一阵密集的好像一个声音的枪响,学生们已经完成了首轮的抵腰齐射。
在过了不到两个呼吸的时间之后,密密麻麻的弓弦颤动之声汇集成一个可怕的嗡鸣,冲上高空的箭矢仿佛绵绵密密的雨点子,爬升到了极限之后又瞬间落下,白茫茫的箭镞闪耀着吓人的寒光倏然而至……
密集箭雨,亡命冲锋,配合默契浑然一体,这就是整个冷兵器时代最传统的战斗方式!
作为这个时代最强悍的军队之一,八旗战兵和刚刚粉墨登场的新生力量相互撞击,迸发出最璀璨也最亮眼的火花……
当战斗双方的核心主力相遇的那一刹那,彼此之间都已心中雪亮:真正的对手就在眼前。
已是辰时末刻光景,太阳已经升起来两竹竿子那么高了,或许是因为“假阴天”的缘故,天上的日头显得有些昏暗,就好像一个奄奄一息即将熄灭的火球。虽然温度在逐渐升高,但却自有一种肃杀的阴冷之气。
这种冷不是来自于阳光的照射,而是来自于内心。
没有温度,死一样的阴冷,就好像是深处一个巨大的坟墓,天上的日头则更象一盏虽然能够带来光明却没有丝毫温度的长明灯。
整个战场就仿佛是个巨大的墓穴!
大战在即,彼此已完全进入对方的视野,在这种脸贴着脸的距离上,不管什么样的阴谋诡计都注定只是一个笑话,只有最单纯的战斗力才是胜负的关键。
不需要运筹帷幄,不需要机动灵活,只需要直接碾压过去,消灭对手。
战斗已经到了最直接最粗暴的程度。
一路摧枯拉朽主动杀入重围的明军不到八千人马,分成两个相聚极近的部分。清军的兵力稍多一些,约莫一万一千上下,首当其冲的是近八千主力辫子兵,还有个不满员的蒙古旗垫在后腰上。
单纯从兵力上来看,双方可谓旗鼓相当,就算是清军人数略多,也没有多到哪里去。至于说分布在前后左右四面八方的左部人马,根本就没有计算在内。
对于真正的精锐而言,那些乌合之众根本不值一提。
狮虎相搏之际,旁边的兔子根本就不敢上来。
阿济格一眼就看出了对手的主力,那些排在正前方的火铳兵才是明军的精锐核心,至于侧后那些同等数量的明军,则明显逊色了很多。
三四千人马,在面对强敌之时,竟然没有丝毫调动的迹象,而是始终保持着一成不变而且不紧不慢的速度,持续往前压制,这就说明对手早已做好决战的准备。
几千人马,这不是一个小数字,却没有明显的声音发出来,就好像是一座沉寂的山峰,光是这份沉稳和从容就足以证明对手的心理素质已坚韧到了何种程度。
对手真正的主力只有四千不到的样子,己方的主力辫子兵则有近八千之数,倍数与敌人,足够了!
以前的战斗虽然错综复杂让人眼花缭乱,但那不过是暖场的折子戏,真正的大戏才刚刚开锣。
“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过这么强劲的对手了,这必然就是残明最后的精锐!”自言自语般的嘟囔了一句:“光是这个军容,就比昔日的关宁铁骑要厉害的多……”
大明虽已腐朽没落,终究是个老大帝国,三万里河山亿兆生民,就算是烂到了骨子里,终究还会有些精华部分保存下来,也许这就是大明帝国最后的辉煌了吧。
这支军队能以摧枯拉朽之势屡屡摧破左部人马,对于阿济格来说一点都不稀奇,因为他曾经打出过比这更辉煌更夸张的战绩。(在整个明清交替时代,几千人马追赶几万对手的战例比比皆是,且不说多铎、阿济格这样的清廷主力,大汉奸吴三桂就曾经有过以少胜多的例子。)
时至今日,阿济格对眼前的对手已经不再陌生了,甚至早就知道了对手的套路:从表面上,这样的对手只不过是倚仗火器的犀利,其实那只不过外行的说法。
阿济格不是没有遇到过明朝的火器兵,真心没有什么好稀奇的,真正的强兵从来就不在于器而在于人,强兵的基础是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强悍且又坚韧的士兵才是取胜的根本。
对手的士兵很强,绝对超过所见过的每一支明军。
阿济格看了看自己的队伍,这同样是一支百战百胜的强兵。
按照清军的建制,一个标准旗的辫子兵在七千二百到七千五百之间,八千人的规模已经把自己的亲卫队计算在内了。
这八千人马,全都是从关外带过来的老底子,无一不是最杰出的战士,击明破闯身经百战,无论是装备还是士气都是上上之选。
最要紧的是士气。
这八千人马当中,有四千五百人出自当年的镶黄旗,其中甚至还有少数努尔哈赤时代的老兵,都是从关外的尸山血海中翻滚过几个来回的精锐……
乌黑油亮的辫子已盘到了颈中,带着那种老式的满洲软盔(其实就是挽檐皮帽),着皮甲持砍刀背负弓箭,这才是传统关外健儿的标配。至于说多铎那种披重甲的战兵,则是后来变异出来的军种了。
和多铎军中的主力辫子兵相比,这样的士兵虽然防御力稍弱,但却更加机动灵活,充满了咄咄逼人的进攻**。
只有乌龟才会反复堆砌防御能力,狮虎从来就不在乎防御。
腾腾杀气弥漫开来,充斥四面八方,天地之间一片肃杀……
阿济格下意识的握紧了手中刀。
这把是他十六岁那年亲手打造出来的武器,虽然不怎么沉重但却比一般的砍刀更加狭长,看起来就好像是蒙古样式的斩马刀,带着一个明显的弧度。在他十九岁那年,因为征战蒙古有功,父汗努尔哈赤曾经赏了他一柄金刀。那把刀镶金嵌玉十分华贵,但阿济格还是觉得自己亲手打造的这把刀更顺手,用的更习惯。
这把朴实到了极致的战刀确实平平无奇,缠绕在刀柄处的铜丝因为长年累月的持握和汗水的浸润,已变得象金子一样闪亮……
这把连鞘都没有的战刀,与其说是阿济格的武器,还不如说是他的伙伴,是一种心理安慰。那种无比熟悉的手感总是能让他感到万分平静,就好像一个生死相随的伙伴。
虚虚的劈砍了几下,刀刃斩破空气产生的细微之声让阿济格再次找回了少年时代的热血,他深深的吸了口气,猛然把战刀高高扬起,发出了高亢的战斗命令:“瓦速促那……”
在老满洲语当中,瓦速是全部的意思,同时包含着“一切”“所有”的寓意,促那则只有一个最单纯的含义——杀!
这一声呼喊仿佛惊雷,瞬间就把沉寂肃穆的气氛撕破。
数千名跃跃欲试的辫子兵,就好像是一群松开了锁链的猛兽,纷纷涌动起来。
“促那——促那——促那——”呼喊声此起彼伏,在空旷无遮的天地之间激起阵阵回响。清兵以整齐的节奏用武器拍打着薄薄的胸甲,万千人齐吼,声势惊心动魄。
一上来就猛冲猛打,勇则勇亦,却不是最实用的杀伐之道。
阿济格的这支精兵,并不急于前冲,而是保持着一个非常缓慢的速度,就好像面对猛虎的狮子一样,谨守着自己的节奏……
阵前冲锋,体力至关重要,对于路途长短的把握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冲的最快并不意味着最强。
在最合适的机会发动最合适的冲锋,才能实现最强大的杀伤。
阿济格仔细计算着,在计算对方火炮射程的同时,也在计算自己的弓箭射程,从中选择一个最优的机会……
高高举起的战刀猛然落下,爆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咆哮:“乌颜——”(老满洲语,闪电的意思。)
与此同时,苍凉的牛角大号猛然吹响。
这个声音就好像打开了一个阀门,缓慢前进的清军顿时就成了滚滚向前的洪流,迈开大步不顾一切的向前冲锋!
最多只间隔了三个呼吸的时间,悠远苍凉的牛角大号声中猛然出现了一个清脆的音节。
那是竹哨的声音。
清亮而又短促的哨声,就好像是在宏大的交响乐中添加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显得有些突兀却一点都不刺耳,还带着沁人心腑的余韵。
余韵未消之际,猛然传来一阵阵轰鸣。
就好像是从遥远而又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的闷雷,夹杂着隐隐的嗡鸣。
开炮了!
一百多门火炮依旧分成四个矩阵,却是一次早就标注好开炮诸元的齐射。
这个时代最密集的炮火第一次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沉闷的轰鸣瞬间变得尖锐,旋即化为一片密密麻麻的爆鸣,在低空中拖拽出一条条浅色的轨迹(其实是原始火炮击发之后,不可能即时看到),在落地的瞬间又化为一道黑色的烟柱冲天而起!
冲锋陷阵是最直接的血肉相博,之前必须悬红挂彩。在这种事情上,阿济格从来都不吝赏赐,金银珠玉男女奴隶之类的传统赏格就不必说了,还公然做出承诺,只要是冲过去,哪怕没有斩获敌人首级,也可以跑马圈地世世代代享受富贵荣华。
高的让人头晕目眩的赏赐不过是锦上添花的玩意儿,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依旧军心士气。对于这些最精锐的辫子兵而言,百战百胜的骄傲才是他们最大的本钱。
一路席卷横扫大半个天下,几无一合之敌,集体荣誉感和非常高亢的骄傲本身就是战斗力的一部分。
在经过刻意的提振之后,士气已满满盈盈的爆棚了。辫子兵们知道所遇到的是一支劲旅,而不是以往那种一触即溃的草包。这是真正的对手!
狮虎相搏之际,完全就是针锋相对,一上来就打出了生铁撞顽石的刚猛。
雄壮的呐喊声汇集在一起,仿佛千万只从远古时代走出来洪荒猛兽在同时咆哮
因为早就知道对手的火器犀利,尤其是以炮火开路的前置攻势异常猛烈,阿济格专门作出了具有强烈针对性的部署:楔形阵线!
将最具攻击力的辫子兵排列成为三个巨大的楔形,而不是传统样式的横队或者是密集方阵,如此一来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炮火的杀伤力。
虽然对手的火炮密集连绵,但真正的杀伤效果却大打折扣。
在这个时代,四百多近五百步的直线冲锋距离已经算是非常漫长了,会对辫子兵的体力形成很大的消耗,但却在承受范围之内。延长攻击半径,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发动冲锋,这就是轻甲步兵的好处了,而多铎的重装步兵则完全不可能在这样的距离上直接发起冲锋,那意味着必须承受更多的炮火。
四百多步的直线距离其实并不算远,整个接近过程完全可以压缩到十个呼吸的时间之内。硬顶着猛烈的炮火奋勇前冲,就算是有人被轰成了漫天飞舞的碎肉也毫不在意,八旗辫子兵的战斗意志之顽强可见一斑。
四五百步的直线距离并不需要完全通过,当双方的间隔在一百二十步以内的时候,就已经算是正式撞上了,因为这不仅仅只是弓箭的覆盖范围,同时还是短兵相接之前的最后时刻。
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刀枪并举面对面的砍杀永远都是最主流的战斗方式,直接呈现在眼前的生死瞬间会对每一个士兵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到了这个时候。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到底如何就会完全显现出来。
人毕竟不是极其,是有感情的,当敌人举着看到冲过来的时候,产生畏惧心理是最本能的反应,会不会因为惊慌而产生混乱完全取决于战场纪律对每一个个体的约束程度。
即便是在这样的距离上,面对如同怒潮一般冲锋而来的辫子兵,那些过分年轻的学生们依旧不为所动,就好像那根本就不是生死立盼的可怕对手,而是微不足道的和风细雨。
学生们的队形没有丝毫散乱,甚至没有哪怕一丁点的惊慌,而是依旧迈着整齐的步伐,保持着一成不变的速度,用整齐划一的动作端起了火铳,对准了疯狂冲击而来的敌人……
没有惊天动地的呐喊,没有震耳欲聋的咆哮,一切都在沉默中按部就班进行,就好像是一个个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机器——专为杀戮而生的机器。
“好兵!”远处的阿济格通过千里眼把这一切都尽收眼底,忍不住的暗暗赞叹了一句。
随着一阵密集的好像一个声音的枪响,学生们已经完成了首轮的抵腰齐射。
在过了不到两个呼吸的时间之后,密密麻麻的弓弦颤动之声汇集成一个可怕的嗡鸣,冲上高空的箭矢仿佛绵绵密密的雨点子,爬升到了极限之后又瞬间落下,白茫茫的箭镞闪耀着吓人的寒光倏然而至……
密集箭雨,亡命冲锋,配合默契浑然一体,这就是整个冷兵器时代最传统的战斗方式!
作为这个时代最强悍的军队之一,八旗战兵和刚刚粉墨登场的新生力量相互撞击,迸发出最璀璨也最亮眼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