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一十一章 我辈苦食堂久矣
第一个陷阱是,学生们所的陈情书的心思想只是议论朝廷派出矿监收税,这是与民争利。 国古时候的读书人崇尚的是无为而治,崇尚的是大社会小政府皇权不下县。这赋税什么的,税率自然是越低越好,税种越少越好。
一个税种出来,无论好坏,下意识反对好,这是古代的政治正确。
你反对反对吧,算是骂几句娘也无妨。
可邹应龙却暗示学生们将炮火对准内阁,说内阁出了奸佞小人。那么,这个小人是谁呢?
很简单,谁出的这个新政策,谁派的矿监,谁是小人。
明朝的内阁阁臣虽然位高权重,可他们还有一个重要职责是摆在那里被人骂的,每年都要被言官弹劾几次。遇到这种事情,阁老们都会一笑了之以示涵养。
所以,邹应龙提示大家不用怕得罪阁老们,大胆说话。
可问题又来了,朝廷派出的矿监都是大内的公公们,阁老们可没有派遣他们的权力。如果任由秀才们议论下去,话题最终会引到喜欢到处a钱的嘉靖皇帝身。到时候,天子雷霆一怒,卢知州身为地方官的麻烦大了,一个诽谤君父的评语自然是简在帝心。
第二个陷阱涉及到卢知州一旦触怒了万岁最后定什么罪名的问题。邹应龙这句“身边但有恶政乱政,也可以说说”明显是在鼓励大家给卢知州挑毛病,让卢大人红红脸、出出汗。
为官一任,无论是造福一方还是祸害一方,总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总会触动什么人的利益,或者单纯地有人看你不顺眼。
不做不错,少做少错,多做多错,别人要挑你的错还不容易?
这邹应龙一步接一步,算计到极点,确实叫人无力招架。
周楠早已经预料到了这一点,邹应龙在说话的时候,他在留神观察下面的学生们。
邹大人话音刚落,看到人群有个秀才身形一动,要排众而出。显然,这人是邹应龙早已经安排好了的,要率先发难,点燃这根对朝廷对州衙不满的导火索。
周楠如何肯让他说话,突然抓住长案的惊堂木狠狠一敲。
声音清脆,回音不绝,那个秀才身子颤,脚步不觉一顿。
邹应龙大怒,斜视周楠。
周楠对着众人喝道:“给事说得对,我辈读书是为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能一味死读书读死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大胆说话。朝堂的奸佞是谁要说,身边但有恶政乱政也必须说,贾学正,你可知罪?”
贾学正刚才听周楠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心正赞:至理名言,至理名言啊,真是说到我辈士人心坎里去了。
他是个好脾气的人,州学里但凡遇到学生闹事,都是细声劝慰,和稀泥了事。其实,他也想想京城国子监和各省学政官那样,一言不合打学生屁股,甚至开革学生功名,那又是何等的威风。
非不愿,实不能也。
他没有进士功名,仅仅是个九品芝麻绿豆官,学生们都是秀才,读的书不他少,功名相当。在这种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你要想服众,一是要靠凭,二是要靠过人的学问。抱歉,这两样他都没有,只能做个老好人了。
今天这事贾学正看得明白,邹应龙是冲卢知州来的。卢大人无论死活,他这个学官都能太平当下去,且当个看客好了。
周楠这一声断喝,好半天这个老实人才一脸迷糊地抬起头:“周行人,下官何罪?”
我们的周行人冷笑一声:“你有罪无罪,我说了不算,你说了也不算,得学生们来定。”
说完话,他朝下面瞟了一眼。
“对,周行人说得是。”一个秀才走了出来,高声道:“各位同窗,贾学正残害州学学生,我等苦其已久,今日当着三位大人的面,当除此獠。”
“残害州学学生?”邹应龙和卢知州同时放下陈见抽了一口冷气。
大明朝天子和士大夫共治天下,有功名的书生是统治阶级的基石,是官系统的后备力量,是跨世级人才。因此,朝廷给了读书人许多特权。
现在竟然有人残害学生,这还得了。
贾学政算在糊涂也知道这个罪名意味着什么,立即对那秀才喝道:“谷秀才,本官待学生们一向宽厚,你说本官残害学生,真是荒谬之极。你状告本官何罪,可有证据?”
谷秀才捏着拳头怒喝:“还需要证据吗?贾大人,我问你,按照朝廷制度,县州两级学府,寄食学堂的学生每月都要吃一次鱼一次肉,一日三餐都要足量。可你看看咱们吃的是什么,你不欺心吗?”
贾学正:“学堂里是每月吃一次鱼,吃一次肉啊,这事大家都知道的!至于量,本大人可是给够的。谷秀才,你这是要告本官贪墨你们的伙食吗?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谷秀才:“是是,每月吃一次鱼,吃一次肉不假,可那都是咸鱼,我问你,鲜鱼呢?至于肉,都是瘦肉,肥油呢?”
“你也别说一日三餐足量,那东西是人吃的吗,跟猪食一样。小生也是寒门出身,原也没那么多讲究,可食堂的伙食却是无论如何也吃不下去的。再这么下去,小生都要饿死了。”
见学生们扯到学堂伙食,邹应龙心突然有一丝不安,正要开口。
周楠又大喝一声:“贾学正,学堂饮食粗陋,学生们面有菜色,难道还不是残害士子?大家对伙房还有什么看法,当着邹给事和卢知舟的面大胆讲出来,二位大老爷自然会还你们一个公道。”
百人百味,在任何时代,单位食堂大锅炒菜,花式千年不变,天天吃,谁受得了。况且,贾大嫂子的厨艺实在是差得令人发指。
学生们对她早有怨言,现在既然有谷秀才首先发难,大家心头的怒火被彻底点燃了,齐声喝道:“周行人说得对,我辈苦食堂久矣,三位大人要为我等做主啊!”
周楠:“传贾大嫂过来和学生们对质。”
一个税种出来,无论好坏,下意识反对好,这是古代的政治正确。
你反对反对吧,算是骂几句娘也无妨。
可邹应龙却暗示学生们将炮火对准内阁,说内阁出了奸佞小人。那么,这个小人是谁呢?
很简单,谁出的这个新政策,谁派的矿监,谁是小人。
明朝的内阁阁臣虽然位高权重,可他们还有一个重要职责是摆在那里被人骂的,每年都要被言官弹劾几次。遇到这种事情,阁老们都会一笑了之以示涵养。
所以,邹应龙提示大家不用怕得罪阁老们,大胆说话。
可问题又来了,朝廷派出的矿监都是大内的公公们,阁老们可没有派遣他们的权力。如果任由秀才们议论下去,话题最终会引到喜欢到处a钱的嘉靖皇帝身。到时候,天子雷霆一怒,卢知州身为地方官的麻烦大了,一个诽谤君父的评语自然是简在帝心。
第二个陷阱涉及到卢知州一旦触怒了万岁最后定什么罪名的问题。邹应龙这句“身边但有恶政乱政,也可以说说”明显是在鼓励大家给卢知州挑毛病,让卢大人红红脸、出出汗。
为官一任,无论是造福一方还是祸害一方,总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总会触动什么人的利益,或者单纯地有人看你不顺眼。
不做不错,少做少错,多做多错,别人要挑你的错还不容易?
这邹应龙一步接一步,算计到极点,确实叫人无力招架。
周楠早已经预料到了这一点,邹应龙在说话的时候,他在留神观察下面的学生们。
邹大人话音刚落,看到人群有个秀才身形一动,要排众而出。显然,这人是邹应龙早已经安排好了的,要率先发难,点燃这根对朝廷对州衙不满的导火索。
周楠如何肯让他说话,突然抓住长案的惊堂木狠狠一敲。
声音清脆,回音不绝,那个秀才身子颤,脚步不觉一顿。
邹应龙大怒,斜视周楠。
周楠对着众人喝道:“给事说得对,我辈读书是为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能一味死读书读死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大胆说话。朝堂的奸佞是谁要说,身边但有恶政乱政也必须说,贾学正,你可知罪?”
贾学正刚才听周楠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心正赞:至理名言,至理名言啊,真是说到我辈士人心坎里去了。
他是个好脾气的人,州学里但凡遇到学生闹事,都是细声劝慰,和稀泥了事。其实,他也想想京城国子监和各省学政官那样,一言不合打学生屁股,甚至开革学生功名,那又是何等的威风。
非不愿,实不能也。
他没有进士功名,仅仅是个九品芝麻绿豆官,学生们都是秀才,读的书不他少,功名相当。在这种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你要想服众,一是要靠凭,二是要靠过人的学问。抱歉,这两样他都没有,只能做个老好人了。
今天这事贾学正看得明白,邹应龙是冲卢知州来的。卢大人无论死活,他这个学官都能太平当下去,且当个看客好了。
周楠这一声断喝,好半天这个老实人才一脸迷糊地抬起头:“周行人,下官何罪?”
我们的周行人冷笑一声:“你有罪无罪,我说了不算,你说了也不算,得学生们来定。”
说完话,他朝下面瞟了一眼。
“对,周行人说得是。”一个秀才走了出来,高声道:“各位同窗,贾学正残害州学学生,我等苦其已久,今日当着三位大人的面,当除此獠。”
“残害州学学生?”邹应龙和卢知州同时放下陈见抽了一口冷气。
大明朝天子和士大夫共治天下,有功名的书生是统治阶级的基石,是官系统的后备力量,是跨世级人才。因此,朝廷给了读书人许多特权。
现在竟然有人残害学生,这还得了。
贾学政算在糊涂也知道这个罪名意味着什么,立即对那秀才喝道:“谷秀才,本官待学生们一向宽厚,你说本官残害学生,真是荒谬之极。你状告本官何罪,可有证据?”
谷秀才捏着拳头怒喝:“还需要证据吗?贾大人,我问你,按照朝廷制度,县州两级学府,寄食学堂的学生每月都要吃一次鱼一次肉,一日三餐都要足量。可你看看咱们吃的是什么,你不欺心吗?”
贾学正:“学堂里是每月吃一次鱼,吃一次肉啊,这事大家都知道的!至于量,本大人可是给够的。谷秀才,你这是要告本官贪墨你们的伙食吗?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谷秀才:“是是,每月吃一次鱼,吃一次肉不假,可那都是咸鱼,我问你,鲜鱼呢?至于肉,都是瘦肉,肥油呢?”
“你也别说一日三餐足量,那东西是人吃的吗,跟猪食一样。小生也是寒门出身,原也没那么多讲究,可食堂的伙食却是无论如何也吃不下去的。再这么下去,小生都要饿死了。”
见学生们扯到学堂伙食,邹应龙心突然有一丝不安,正要开口。
周楠又大喝一声:“贾学正,学堂饮食粗陋,学生们面有菜色,难道还不是残害士子?大家对伙房还有什么看法,当着邹给事和卢知舟的面大胆讲出来,二位大老爷自然会还你们一个公道。”
百人百味,在任何时代,单位食堂大锅炒菜,花式千年不变,天天吃,谁受得了。况且,贾大嫂子的厨艺实在是差得令人发指。
学生们对她早有怨言,现在既然有谷秀才首先发难,大家心头的怒火被彻底点燃了,齐声喝道:“周行人说得对,我辈苦食堂久矣,三位大人要为我等做主啊!”
周楠:“传贾大嫂过来和学生们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