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30 守城
高藏听着大唐皇帝与太子之间的对话,第一次发现,大唐的皇家好像并不像自己想的那般,怎么这对父子竟然还有情有义?难道皇家的生活已经脱离了尔虞我诈,变成了温情的世界?
不过不管怎么说,高藏也听出来了,自己这个高句丽的王恐怕是做不长了,如今连大唐的军队在听闻新罗与百济联军要攻打柳京后,立刻便做出了撤退的打算,那么自己是不是应该与他们共进退?抱住大唐这个实力强大的上国,撤出之后再图谋计策?
而在他的所思所想中,却忘了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是自己用了美人计,加上自己的苦苦请求,才让大唐皇帝昨日答应连夜出兵的。
李弘看着李治苦笑了一声,想了下说道:“父皇,无论新罗、百济是七万人还是十七万人,在即将面对他们的围城之时,您都不应该停留在这里,儿臣自然也会撤退的,儿臣先掩护您撤退,而后再与高藏等人一同撤退,在辱夷城等到契苾何力跟李谨行到达后,我们在反攻过来。”
“陛下,臣等愿与您共同进退,臣愿意与陛下现在立刻先退出柳京。”高藏不等李治说话,竟然站起来行大礼,迫不及待的说道。
“滚。”李弘扭身一脚把高句丽王高藏踹翻在地,怒目而视道:“要不是你请求我父皇出兵,何至于到今日如此地步?你现在还有脸说同进退?再敢废话,我应该第一个把你送出去给新罗与百济联军!”
高藏并不是一个称职的高句丽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草包,之所以能够坐上王位,还是因为当年的泉盖苏文在王位争斗中,站在了他这一边,所以才当上了高句丽王。
别的本事儿没有,但是做一些投其所好、溜须拍马之事儿可是手到擒来,所以泉盖苏文有生之年,被拉拢过来支持高藏,算是高藏平生最为得意的一件事情了。
泉盖苏文一家在高句丽的地位等同于王室,有了泉盖苏文的支持,基本上国内的大小事务便不用高藏操心,只要坐在王宫内饮酒作乐就好。
而随着泉盖苏文身死,泉盖苏文的三个儿子开始内斗,泉男产与泉男建斗走老大泉男生,把持朝政后,高藏也就继续过着他声色犬马的生活,只是新罗跟百济的战争,不得不让泉男产跟泉男建领兵作战,留下了高藏自己守王城。
在泉男产与泉男建的计划中,既然安市城能够在当年阻挡大唐的太宗皇帝,那么自然就可以阻止现在的皇帝,所以他们才放心的留下高藏自己镇守王城。
而泉男建跟泉男产,在得到王城柳京被破的消息后,心急如焚,恨不得插翅飞回柳京,但新罗与百济的攻势依旧猛烈,也让他们一时之间难以脱身,只是在战争上却被新罗与百济逼迫的节节败退。
这也让新罗跟百济,在掌控了对泉男建跟泉男产作战的主动权后,有能力分兵攻向高句丽王城柳京的原因。
所以李弘再能够料敌如神,也无法对高句丽前线的战事做出最准确的预判,他自然也不会知道,新罗与百济的联军,此时已经快要到达柳京城外了。
花孟与猎豹两人同时跑了进来,身后还跟着太子亲卫的尉屠耆,三人神色虽然看起来平静,但眉宇之间都是透着一股凝重。
“说。”李弘不再看向被他踹翻在地,唯唯诺诺不敢起来的高藏,背对着花孟三人说道。
“殿下,那些细作全部抓住了。”花孟行礼说道。
李弘这才缓缓扭过身,看着三人说道:“这算是一个好消息吧,那么猎豹你呢?给我带来的是什么消息?”
李弘嘴上轻松的问着,但心里却在紧张的祈祷,可别特么的真是新罗、百济联军很快就到达城外的消息啊。
但天不遂人愿,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巧妙,你越是不想要碰见的局面,往往就是最容易发生的事情。
“回殿下,半个时辰内,新罗与百济联军的大军就会到达城下,先遣部队会更快到达。”猎豹浑身时汗,显然是出城后不远,就侦查到了新罗、百济联军的动向。
“总共多少人?”
“不低于七万,应该在十万左右。”猎豹想了想,还是决定说出最中肯的数字。
身后的李治听到花孟的报告,内心还是吓了一跳,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了,十万之众的新罗、百济联军,那仅仅凭借柳京城内,这两万来人的兵力守城可是远远不够的。
但如果刘仁轨跟刘仁愿在此的话,那就是另当别论了,甚至如果两人在此,都能够反攻新罗、百济联军,把他们全部歼灭在柳京城下,但……刘仁轨跟刘仁愿却被他自己派出去增援高句丽了。
李治确实不想退走到辱夷城,站在他的立场上,既然自己派出了刘仁轨跟刘仁愿,那么自己就需要为柳京的安全负责,甚至他不想走的原因,便是他在这之前,依然不愿意相信李弘的判断是对的。
但现在,听到花孟那掷地有声的话语,脸色在霎那间就变得难看起来了,自己没有听李弘的意见,意气用事,非得力排众议独自行事,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李弘的背影很平静,最起码在李治的眼中,在听到花孟的消息后,他感觉李弘反而好像放松下来了,身上那股慑人的威势消失不见了。
“那就坚守吧,争取在契苾何力跟李谨行赶来前守住城池。尉屠耆,从现在开始,柳京城的青壮劳力归你统领,新罗与百济的第一波攻城,就要靠他们来镇守了。”李弘淡淡的说道。
第一波攻城向来敌军士气正旺,以柳京城的百姓赢弱战斗力来守城,最起码可以给新罗、百济的联军造成一个错觉,那就是柳京城的守城部队不堪一击。
而且也可以让大唐的军队避过敌军的第一轮锋芒,也能够清楚的看到新罗、百济联军的优势跟弱势,看看他们的战斗力到底如何,为接下来的第二波、第三波真正的守城,做好完备的准备。
他自然想过敌军会不会第一波就拼尽全力攻城,但想来这种可能性不大。
自己刚刚审讯那些新罗、百济的细作,从他们的反应以及花孟抓住的其他细作来看,自己并没有被那些细作骗了。
所以新罗跟百济的联军行军速度,超过了细作的预估时间到达柳京城下,只能说明,很有可能昨夜他们的斥候发现了刘仁轨跟刘仁愿出城的部队,所以在没有收到他们派往柳京城的细作消息时,就已经开始全力加速赶向这里了。
那么连夜行军赶到柳京城外的新罗、百济联军,经过长时间的急行军,是绝对不会第一波攻城就全力以赴的,毕竟他们这个时候才是劳师远征,不可能不让部队休整一下便攻城的。
但不管如何,反正事情已经如此了,倒也算不上是坏事儿了,自己可以下令让契苾何力跟李谨行加快行军速度,只要坚守一到两天的时间,就足够等来援军了。
尉屠耆听到李弘的命令后,便立刻出去督促那些高句丽的兵士守城,而守城的话自然也需要监军,更不可能真的只让那些百姓守城,金吾卫如今就必须作为监军在高句丽百姓的身后督战,甚至为了防止百姓被一击即散的事情发生,金吾卫无论如何都需要站在高句丽百姓身后帮着守城的。
“父皇,儿臣请求调派金吾卫……。”
“金吾卫从现在开始全权归你统领,任何命令不必在禀奏于朕,太子可全权指挥行事。”李治倍受打击,但他也知道,此刻不是计较那些失误决策的时候,此时自己能做的,就是让李弘全权处置,先把柳京城守住再说。
话虽然是如此说,但此刻李治的心里,肠子都快悔青了,要不是自己,也不至于自己这个堂堂的大唐皇帝,竟然要被新罗跟百济两个小国围困了!
李治的话音刚落,宫殿门口便快步走出来两个大唐将领,正是这次跟随李治御驾亲征,保护皇帝安危的左右金吾卫上将军。
“末将金吾卫左上将军刘祥、右上将军熊渠见过殿下。”两人虎背熊腰,一看便知这都是久经沙场的悍勇战将。
“刘祥率五千金吾卫守卫皇宫,特别是高句丽的臣子,谁敢有异动,立刻监押,若有不听令或者扰乱宫中秩序、以及军心者,可先斩后奏。”李弘的眼神缓缓从两个金吾卫上将军身上,移到了高藏跟其他高句丽臣子身上,警告的说道。
“是,末将遵命。”
“右上将军熊渠,立刻召集其余金吾卫,巡防各方城墙,有行为不轨者杀无赦!有逃避守城者,杀无赦!”李弘冷冷的下令道。
李弘很清楚,乱世用重典,这个时候,可不是大唐军队展现仁慈一面的时候,如果不以冷酷无情的军法镇压住高句丽的臣子与百姓,等新罗跟百济的联军攻城时,恐怕城墙上的那些百姓,面对喊杀声震天的架势,顿时能够逃跑一大半。
不过不管怎么说,高藏也听出来了,自己这个高句丽的王恐怕是做不长了,如今连大唐的军队在听闻新罗与百济联军要攻打柳京后,立刻便做出了撤退的打算,那么自己是不是应该与他们共进退?抱住大唐这个实力强大的上国,撤出之后再图谋计策?
而在他的所思所想中,却忘了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是自己用了美人计,加上自己的苦苦请求,才让大唐皇帝昨日答应连夜出兵的。
李弘看着李治苦笑了一声,想了下说道:“父皇,无论新罗、百济是七万人还是十七万人,在即将面对他们的围城之时,您都不应该停留在这里,儿臣自然也会撤退的,儿臣先掩护您撤退,而后再与高藏等人一同撤退,在辱夷城等到契苾何力跟李谨行到达后,我们在反攻过来。”
“陛下,臣等愿与您共同进退,臣愿意与陛下现在立刻先退出柳京。”高藏不等李治说话,竟然站起来行大礼,迫不及待的说道。
“滚。”李弘扭身一脚把高句丽王高藏踹翻在地,怒目而视道:“要不是你请求我父皇出兵,何至于到今日如此地步?你现在还有脸说同进退?再敢废话,我应该第一个把你送出去给新罗与百济联军!”
高藏并不是一个称职的高句丽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草包,之所以能够坐上王位,还是因为当年的泉盖苏文在王位争斗中,站在了他这一边,所以才当上了高句丽王。
别的本事儿没有,但是做一些投其所好、溜须拍马之事儿可是手到擒来,所以泉盖苏文有生之年,被拉拢过来支持高藏,算是高藏平生最为得意的一件事情了。
泉盖苏文一家在高句丽的地位等同于王室,有了泉盖苏文的支持,基本上国内的大小事务便不用高藏操心,只要坐在王宫内饮酒作乐就好。
而随着泉盖苏文身死,泉盖苏文的三个儿子开始内斗,泉男产与泉男建斗走老大泉男生,把持朝政后,高藏也就继续过着他声色犬马的生活,只是新罗跟百济的战争,不得不让泉男产跟泉男建领兵作战,留下了高藏自己守王城。
在泉男产与泉男建的计划中,既然安市城能够在当年阻挡大唐的太宗皇帝,那么自然就可以阻止现在的皇帝,所以他们才放心的留下高藏自己镇守王城。
而泉男建跟泉男产,在得到王城柳京被破的消息后,心急如焚,恨不得插翅飞回柳京,但新罗与百济的攻势依旧猛烈,也让他们一时之间难以脱身,只是在战争上却被新罗与百济逼迫的节节败退。
这也让新罗跟百济,在掌控了对泉男建跟泉男产作战的主动权后,有能力分兵攻向高句丽王城柳京的原因。
所以李弘再能够料敌如神,也无法对高句丽前线的战事做出最准确的预判,他自然也不会知道,新罗与百济的联军,此时已经快要到达柳京城外了。
花孟与猎豹两人同时跑了进来,身后还跟着太子亲卫的尉屠耆,三人神色虽然看起来平静,但眉宇之间都是透着一股凝重。
“说。”李弘不再看向被他踹翻在地,唯唯诺诺不敢起来的高藏,背对着花孟三人说道。
“殿下,那些细作全部抓住了。”花孟行礼说道。
李弘这才缓缓扭过身,看着三人说道:“这算是一个好消息吧,那么猎豹你呢?给我带来的是什么消息?”
李弘嘴上轻松的问着,但心里却在紧张的祈祷,可别特么的真是新罗、百济联军很快就到达城外的消息啊。
但天不遂人愿,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巧妙,你越是不想要碰见的局面,往往就是最容易发生的事情。
“回殿下,半个时辰内,新罗与百济联军的大军就会到达城下,先遣部队会更快到达。”猎豹浑身时汗,显然是出城后不远,就侦查到了新罗、百济联军的动向。
“总共多少人?”
“不低于七万,应该在十万左右。”猎豹想了想,还是决定说出最中肯的数字。
身后的李治听到花孟的报告,内心还是吓了一跳,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了,十万之众的新罗、百济联军,那仅仅凭借柳京城内,这两万来人的兵力守城可是远远不够的。
但如果刘仁轨跟刘仁愿在此的话,那就是另当别论了,甚至如果两人在此,都能够反攻新罗、百济联军,把他们全部歼灭在柳京城下,但……刘仁轨跟刘仁愿却被他自己派出去增援高句丽了。
李治确实不想退走到辱夷城,站在他的立场上,既然自己派出了刘仁轨跟刘仁愿,那么自己就需要为柳京的安全负责,甚至他不想走的原因,便是他在这之前,依然不愿意相信李弘的判断是对的。
但现在,听到花孟那掷地有声的话语,脸色在霎那间就变得难看起来了,自己没有听李弘的意见,意气用事,非得力排众议独自行事,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李弘的背影很平静,最起码在李治的眼中,在听到花孟的消息后,他感觉李弘反而好像放松下来了,身上那股慑人的威势消失不见了。
“那就坚守吧,争取在契苾何力跟李谨行赶来前守住城池。尉屠耆,从现在开始,柳京城的青壮劳力归你统领,新罗与百济的第一波攻城,就要靠他们来镇守了。”李弘淡淡的说道。
第一波攻城向来敌军士气正旺,以柳京城的百姓赢弱战斗力来守城,最起码可以给新罗、百济的联军造成一个错觉,那就是柳京城的守城部队不堪一击。
而且也可以让大唐的军队避过敌军的第一轮锋芒,也能够清楚的看到新罗、百济联军的优势跟弱势,看看他们的战斗力到底如何,为接下来的第二波、第三波真正的守城,做好完备的准备。
他自然想过敌军会不会第一波就拼尽全力攻城,但想来这种可能性不大。
自己刚刚审讯那些新罗、百济的细作,从他们的反应以及花孟抓住的其他细作来看,自己并没有被那些细作骗了。
所以新罗跟百济的联军行军速度,超过了细作的预估时间到达柳京城下,只能说明,很有可能昨夜他们的斥候发现了刘仁轨跟刘仁愿出城的部队,所以在没有收到他们派往柳京城的细作消息时,就已经开始全力加速赶向这里了。
那么连夜行军赶到柳京城外的新罗、百济联军,经过长时间的急行军,是绝对不会第一波攻城就全力以赴的,毕竟他们这个时候才是劳师远征,不可能不让部队休整一下便攻城的。
但不管如何,反正事情已经如此了,倒也算不上是坏事儿了,自己可以下令让契苾何力跟李谨行加快行军速度,只要坚守一到两天的时间,就足够等来援军了。
尉屠耆听到李弘的命令后,便立刻出去督促那些高句丽的兵士守城,而守城的话自然也需要监军,更不可能真的只让那些百姓守城,金吾卫如今就必须作为监军在高句丽百姓的身后督战,甚至为了防止百姓被一击即散的事情发生,金吾卫无论如何都需要站在高句丽百姓身后帮着守城的。
“父皇,儿臣请求调派金吾卫……。”
“金吾卫从现在开始全权归你统领,任何命令不必在禀奏于朕,太子可全权指挥行事。”李治倍受打击,但他也知道,此刻不是计较那些失误决策的时候,此时自己能做的,就是让李弘全权处置,先把柳京城守住再说。
话虽然是如此说,但此刻李治的心里,肠子都快悔青了,要不是自己,也不至于自己这个堂堂的大唐皇帝,竟然要被新罗跟百济两个小国围困了!
李治的话音刚落,宫殿门口便快步走出来两个大唐将领,正是这次跟随李治御驾亲征,保护皇帝安危的左右金吾卫上将军。
“末将金吾卫左上将军刘祥、右上将军熊渠见过殿下。”两人虎背熊腰,一看便知这都是久经沙场的悍勇战将。
“刘祥率五千金吾卫守卫皇宫,特别是高句丽的臣子,谁敢有异动,立刻监押,若有不听令或者扰乱宫中秩序、以及军心者,可先斩后奏。”李弘的眼神缓缓从两个金吾卫上将军身上,移到了高藏跟其他高句丽臣子身上,警告的说道。
“是,末将遵命。”
“右上将军熊渠,立刻召集其余金吾卫,巡防各方城墙,有行为不轨者杀无赦!有逃避守城者,杀无赦!”李弘冷冷的下令道。
李弘很清楚,乱世用重典,这个时候,可不是大唐军队展现仁慈一面的时候,如果不以冷酷无情的军法镇压住高句丽的臣子与百姓,等新罗跟百济的联军攻城时,恐怕城墙上的那些百姓,面对喊杀声震天的架势,顿时能够逃跑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