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八十七章 黄鹤楼顶搜贼子
唐崔颢有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使人愁。
这里头的黄鹤楼,便是李秘如今见得的黄鹤楼了。
这黄鹤楼一说原是建造于黄鹄矶,鹄音近鹤,以讹传讹,黄鹄楼便成了黄鹤楼,当然了,也有说法是这黄鹤楼本是辛氏的一家酒楼,因为接待了一个仙人,仙人施展神术,而后又驾鹤而去才得名。
这种说法虽然被后世写入了江夏县志,但没半点可信度,这黄鹤楼始建于三国黄武年,最起初该是用于军事战略目的。
黄武乃是东吴大帝孙权所使用的第一个年号,而这黄鹤楼最早又是用于军事,这也是李秘为何要来看看的原因了。
不过看了之后,李秘也难免有些吃惊,因为后世的黄鹤楼已经气派恢弘,大气豪迈。
然而彼时的黄鹤楼,却要更高更大,后世楼高五十米左右,可李秘看到的黄鹤楼却高达七十多米,金黄楼顶甚至笼罩着云雾,不亏是与岳阳楼、滕王阁齐名的江南三大名楼!
而黄鹤楼周遭还有不少附属建筑,诸如胜像宝塔、碑廊、山门等等,一层大堂里头是巨型的壁画,左右墙壁所悬挂的尽是历年来人墨客留下的传世佳作。
当然了,这些都是赝品,供给游客观赏,真迹则在顶楼高阁之,而且从二层开始,有王府和地方官兵在把守,游客是不去的。
这八角楼后世要更加的庞大和壮观,李秘也是早有所料的,毕竟黄鹤楼历经战火,武昌这边的人常有一种说法,说是“国运昌则楼运盛”,然而单单是明清时代,黄鹤楼被毁了十几次,又重修了十几次,到了光绪年间,最后一座修建起来的黄鹤楼已经只剩下楼顶的黄铜盖子而已了。
这些年黄鹤楼也经常变换位置,每次重修都几乎没有依照原址,到了新国时代,修建长江大桥时占用了黄鹤楼原址,新楼只能另选地方。
所以后世人所见的黄鹤楼,早已不是黄鹤楼,虽然照着清朝蓝本来仿造,但清朝的蓝本原不是正宗。
李秘此时看到的黄鹤楼,其实也是经过重建或者修葺过后的,因为嘉靖年间楚王府经常走水,而黄鹤楼也是多灾多难,楼被烧残不说,里头的孤本真迹更是被烧得十不存一,真真让人遗憾。
不过李秘可不是真的要过来旅游观赏,前番也说过,李秘之所以要登山观楼,是因为这是东吴大帝孙权黄武年间建立的,又是以军事目的为主要作用。
更重要的是,这是高观山的山巅,站在这黄鹤楼,整个王府乃至于王城的布局都尽收眼底!
所以面相王城的那一面已经封锁起来,寻常游客山,只能呆在另一边,不得绕到东南面来,否则有窥视王府之嫌了!
当初甄宓逃走之时,李秘怀疑她逃到了山来,只是当时没有时间理会,她把康纯侠的烂摊子丢给了李秘,当时李秘急于应付,又人手不足,还要顾忌楚王等等因素,也没有山来搜捕。
梁铜承和少年剑师虽然潜伏在匠房,但匠人到底是低等下作人,王府许多机密都接触不到,想要藏匿在王府之,也不是如鱼入海河,既然他们能藏匿,估摸着也得了甄宓的暗帮助。
李秘思来想去,如何都不太明白,也亏得朱华篪邀请他登山,李秘便涌出一个想法来,这黄鹤楼有一半区域是常人不得进入的,甄宓会不会藏在这里?
抱着这样的心理,李秘也无心欣赏美景,到了一层大厅,见得有游客不是很多,几个人墨客在外头凉亭里指点江山,激扬字,时不时传来略带矫揉造作的笑声。
而大厅里头则是几个画师,安安静静地临摹着四壁的画作,倒也是安静得很。
李秘看着通往二层的楼梯,朝朱华篪道:“某尝闻黄鹤楼藏宝于顶,不知是真是假?”
朱华篪听得李秘如此说,也得意起来,心说虽然他只是辅国尉,但无论如何削爵降级,终究是王族的一员,知晓着别个最感兴趣的机密,这也给了他足够的优越感。
“李大人果是博学多闻,不过这些东西都是以讹传讹罢了,黄鹤楼早先却是有不少珍品,不过在初代楚王的时候,便已经将这些珍品全都收藏起来,虽然后来黄鹤楼也烧了几次,但其实里头的宝物并未烧毁,而是一直藏在王府宝库之!”
虽然朱华篪刻意压低了声音,但李秘听得此言,难免也是惊诧,不过想想也释然了。
初代楚王朱桢洪武初到武昌来藩,虽然楚王府建造了**年才完成,但明朝初期天下初定,到处都不安稳,张士诚和陈友谅的残余势力还在各地方潜伏,经常会有武装暴动。
朱桢当时虽然年纪不大,但或许受了朱元璋指点,将黄鹤楼里的珍品都保护了起来,也算是功德一件。
朱华篪还以为李秘想看一看那些宝物,此时朝李秘惋惜道:“倒是让大人失望了,以大人与王爷的交情,若大人开口,王爷到底是可以让你开开眼界的……”
李秘可不是想看甚么珍宝,他来是为了搜寻甄宓的踪迹,没有那些珍宝更好,当即朝朱华篪道。
“将军,某初时也是忌惮头有珍宝,不敢提出要去走走,如今知道珍宝都放在王府里了,也斗胆想楼顶看一看,这风光到底如何,为何这么多人都想登黄鹤楼。”
朱华篪也想巴结李秘,此时李秘主动提出来,他自然是投其所好,朝李秘道。
“里头守卫都是我的人,大人尽管去看便是。”
如此说着朱华篪便将李秘带到了二层,二层也是非常的宽大,里头摆了不少书柜,也藏了不少书籍,但一看不是甚么孤本古。
随意翻看一二,大抵都是武昌江夏的县志或者地理志之类的东西,也有一些人士子在黄鹤楼举行宴会所留下来的佳作,这种人调调李秘也是碰到过的,当时还借用了鉴湖女侠的一首诗,李秘自是印象深刻。
到了第三层,倒是有些瓷器,乃是湖北的管窑,不少单色釉的瓷器,而到了第四层以,便是一些带着曾侯乙墓特色的编钟等古物,到了顶层,陈列着的竟然是吴王夫差剑和夫差矛等物!
当然了,朱华篪已经说过,这些东西都是赝品,李秘也没有多看,只是李秘有一点不太明白。
古代可没有考古一说,盗墓是遭天谴的短命事情,夫差剑等物可都是后世才出头的,这大明朝又何来这些东西?
对于李秘的疑惑,朱华篪也在一旁解释起来,毕竟他是吃喝玩乐的主儿,对诗书礼乐或许不太在行,可要说玩耍的东西,他却是信手拈来的。
原来这些东西是从盗墓贼手里追缴回来的,也有一些是杭州制器大宗师石崇圣等人通过古籍描述而复制出来的。
李秘听得此言,也不由吃惊,因为他是见过后世发掘出来的实物的,这些复制品大体与实物相差无几,很难想象只是通过古籍记载,便能够仿制得如此成功!
顶层虽然不是很大,但并非八面开门,诚如先前所言,面对王府方向的那一半区域,仍旧是封闭的,已经完全用砖石砌起墙壁,彻底封死了半边区域。
李秘从底层大厅一路来,都细细留心,几个能藏人的地方,也都一一探查过,并无甄宓的身影,更没有居住或者逗留的痕迹。
黄鹤楼虽然有不少守卫,但这些守卫是白日里来维持秩序,不让游客靠近,到了夜间到底是不能留下来的。
既然甄宓没有在楼,李秘也没多待,在楼凭栏而眺,也是心胸开阔,清风徐徐,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手可摘星辰,给人一种极其舒畅,恨不得大声呼喊的冲动!
这种感觉使得李秘远离凡尘喧嚣,一下子如同灵魂漂浮在半空一般,真真如道家人所言之飘飘欲飞升之感。
“将军,可否让我一个人待一会儿?”
李秘如此一说,朱华篪仿佛也明白,似乎非常理解,想来第一次登顶的人,都有李秘这样的表现,他也已经见惯不怪了,便朝李秘道。
“无妨的,我在下面等着大人,大人想看多久都成,只要天黑之前下来好,若北门关了,拍门喊关也是麻烦。”
李秘也呵呵一笑,朝朱华篪道:“只是一时有感欲发,需要时间来平复一下,让大人见笑了。”
朱华篪笑着摆了摆手,便退了出去,李秘甚至听到他对守卫下令道:“都机灵些,莫让人打扰到李大人!”
“是!”
李秘见得如此,也放心下来,待得朱华篪的脚步声远了,李秘便来到了露台这边。
这塔顶统共有八个露台,其四个被从隔断,硬生生将楼顶空间一分为二,另一半是能够俯瞰王府的,而李秘所在这边,却是高观山北麓的景致。
李秘深深吸了一口气,便抱着柱子,爬到了栏杆来,脚下数十米高的距离,也是让人心头发凉,不过李秘也没办法,想要到另一半区域去看个究竟,总不能穿墙而过,只能从楼顶外头绕过去!
是的,李秘到底还是没有放心,因为这个地方实在太过适合隐匿,王府禁地,又无路可走,甄宓虽然武功不算太高,但身子轻盈,搞不好是用李秘的法子,翻到了另一半区域去!
甄宓既然躲在这里,必然会密切关注这边的动静,虽然隔着墙,但隔墙有耳,说不定她已经认出了李秘的声音,若趁着李秘走到一半,将李秘一把推下去,那李秘可死定了!
李秘整个人挂在翘起的檐角,好在楼顶盖子是黄铜包木所造,极其坚固,虽然历经风雨,却还是能够承受里体重的。
由于两个露台间的距离太长,李秘只能从这边荡秋千一般荡过去,脚下毕竟是数十米的高度,李秘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然而在这个时候,最怕的到底还是来了!
这里头的黄鹤楼,便是李秘如今见得的黄鹤楼了。
这黄鹤楼一说原是建造于黄鹄矶,鹄音近鹤,以讹传讹,黄鹄楼便成了黄鹤楼,当然了,也有说法是这黄鹤楼本是辛氏的一家酒楼,因为接待了一个仙人,仙人施展神术,而后又驾鹤而去才得名。
这种说法虽然被后世写入了江夏县志,但没半点可信度,这黄鹤楼始建于三国黄武年,最起初该是用于军事战略目的。
黄武乃是东吴大帝孙权所使用的第一个年号,而这黄鹤楼最早又是用于军事,这也是李秘为何要来看看的原因了。
不过看了之后,李秘也难免有些吃惊,因为后世的黄鹤楼已经气派恢弘,大气豪迈。
然而彼时的黄鹤楼,却要更高更大,后世楼高五十米左右,可李秘看到的黄鹤楼却高达七十多米,金黄楼顶甚至笼罩着云雾,不亏是与岳阳楼、滕王阁齐名的江南三大名楼!
而黄鹤楼周遭还有不少附属建筑,诸如胜像宝塔、碑廊、山门等等,一层大堂里头是巨型的壁画,左右墙壁所悬挂的尽是历年来人墨客留下的传世佳作。
当然了,这些都是赝品,供给游客观赏,真迹则在顶楼高阁之,而且从二层开始,有王府和地方官兵在把守,游客是不去的。
这八角楼后世要更加的庞大和壮观,李秘也是早有所料的,毕竟黄鹤楼历经战火,武昌这边的人常有一种说法,说是“国运昌则楼运盛”,然而单单是明清时代,黄鹤楼被毁了十几次,又重修了十几次,到了光绪年间,最后一座修建起来的黄鹤楼已经只剩下楼顶的黄铜盖子而已了。
这些年黄鹤楼也经常变换位置,每次重修都几乎没有依照原址,到了新国时代,修建长江大桥时占用了黄鹤楼原址,新楼只能另选地方。
所以后世人所见的黄鹤楼,早已不是黄鹤楼,虽然照着清朝蓝本来仿造,但清朝的蓝本原不是正宗。
李秘此时看到的黄鹤楼,其实也是经过重建或者修葺过后的,因为嘉靖年间楚王府经常走水,而黄鹤楼也是多灾多难,楼被烧残不说,里头的孤本真迹更是被烧得十不存一,真真让人遗憾。
不过李秘可不是真的要过来旅游观赏,前番也说过,李秘之所以要登山观楼,是因为这是东吴大帝孙权黄武年间建立的,又是以军事目的为主要作用。
更重要的是,这是高观山的山巅,站在这黄鹤楼,整个王府乃至于王城的布局都尽收眼底!
所以面相王城的那一面已经封锁起来,寻常游客山,只能呆在另一边,不得绕到东南面来,否则有窥视王府之嫌了!
当初甄宓逃走之时,李秘怀疑她逃到了山来,只是当时没有时间理会,她把康纯侠的烂摊子丢给了李秘,当时李秘急于应付,又人手不足,还要顾忌楚王等等因素,也没有山来搜捕。
梁铜承和少年剑师虽然潜伏在匠房,但匠人到底是低等下作人,王府许多机密都接触不到,想要藏匿在王府之,也不是如鱼入海河,既然他们能藏匿,估摸着也得了甄宓的暗帮助。
李秘思来想去,如何都不太明白,也亏得朱华篪邀请他登山,李秘便涌出一个想法来,这黄鹤楼有一半区域是常人不得进入的,甄宓会不会藏在这里?
抱着这样的心理,李秘也无心欣赏美景,到了一层大厅,见得有游客不是很多,几个人墨客在外头凉亭里指点江山,激扬字,时不时传来略带矫揉造作的笑声。
而大厅里头则是几个画师,安安静静地临摹着四壁的画作,倒也是安静得很。
李秘看着通往二层的楼梯,朝朱华篪道:“某尝闻黄鹤楼藏宝于顶,不知是真是假?”
朱华篪听得李秘如此说,也得意起来,心说虽然他只是辅国尉,但无论如何削爵降级,终究是王族的一员,知晓着别个最感兴趣的机密,这也给了他足够的优越感。
“李大人果是博学多闻,不过这些东西都是以讹传讹罢了,黄鹤楼早先却是有不少珍品,不过在初代楚王的时候,便已经将这些珍品全都收藏起来,虽然后来黄鹤楼也烧了几次,但其实里头的宝物并未烧毁,而是一直藏在王府宝库之!”
虽然朱华篪刻意压低了声音,但李秘听得此言,难免也是惊诧,不过想想也释然了。
初代楚王朱桢洪武初到武昌来藩,虽然楚王府建造了**年才完成,但明朝初期天下初定,到处都不安稳,张士诚和陈友谅的残余势力还在各地方潜伏,经常会有武装暴动。
朱桢当时虽然年纪不大,但或许受了朱元璋指点,将黄鹤楼里的珍品都保护了起来,也算是功德一件。
朱华篪还以为李秘想看一看那些宝物,此时朝李秘惋惜道:“倒是让大人失望了,以大人与王爷的交情,若大人开口,王爷到底是可以让你开开眼界的……”
李秘可不是想看甚么珍宝,他来是为了搜寻甄宓的踪迹,没有那些珍宝更好,当即朝朱华篪道。
“将军,某初时也是忌惮头有珍宝,不敢提出要去走走,如今知道珍宝都放在王府里了,也斗胆想楼顶看一看,这风光到底如何,为何这么多人都想登黄鹤楼。”
朱华篪也想巴结李秘,此时李秘主动提出来,他自然是投其所好,朝李秘道。
“里头守卫都是我的人,大人尽管去看便是。”
如此说着朱华篪便将李秘带到了二层,二层也是非常的宽大,里头摆了不少书柜,也藏了不少书籍,但一看不是甚么孤本古。
随意翻看一二,大抵都是武昌江夏的县志或者地理志之类的东西,也有一些人士子在黄鹤楼举行宴会所留下来的佳作,这种人调调李秘也是碰到过的,当时还借用了鉴湖女侠的一首诗,李秘自是印象深刻。
到了第三层,倒是有些瓷器,乃是湖北的管窑,不少单色釉的瓷器,而到了第四层以,便是一些带着曾侯乙墓特色的编钟等古物,到了顶层,陈列着的竟然是吴王夫差剑和夫差矛等物!
当然了,朱华篪已经说过,这些东西都是赝品,李秘也没有多看,只是李秘有一点不太明白。
古代可没有考古一说,盗墓是遭天谴的短命事情,夫差剑等物可都是后世才出头的,这大明朝又何来这些东西?
对于李秘的疑惑,朱华篪也在一旁解释起来,毕竟他是吃喝玩乐的主儿,对诗书礼乐或许不太在行,可要说玩耍的东西,他却是信手拈来的。
原来这些东西是从盗墓贼手里追缴回来的,也有一些是杭州制器大宗师石崇圣等人通过古籍描述而复制出来的。
李秘听得此言,也不由吃惊,因为他是见过后世发掘出来的实物的,这些复制品大体与实物相差无几,很难想象只是通过古籍记载,便能够仿制得如此成功!
顶层虽然不是很大,但并非八面开门,诚如先前所言,面对王府方向的那一半区域,仍旧是封闭的,已经完全用砖石砌起墙壁,彻底封死了半边区域。
李秘从底层大厅一路来,都细细留心,几个能藏人的地方,也都一一探查过,并无甄宓的身影,更没有居住或者逗留的痕迹。
黄鹤楼虽然有不少守卫,但这些守卫是白日里来维持秩序,不让游客靠近,到了夜间到底是不能留下来的。
既然甄宓没有在楼,李秘也没多待,在楼凭栏而眺,也是心胸开阔,清风徐徐,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手可摘星辰,给人一种极其舒畅,恨不得大声呼喊的冲动!
这种感觉使得李秘远离凡尘喧嚣,一下子如同灵魂漂浮在半空一般,真真如道家人所言之飘飘欲飞升之感。
“将军,可否让我一个人待一会儿?”
李秘如此一说,朱华篪仿佛也明白,似乎非常理解,想来第一次登顶的人,都有李秘这样的表现,他也已经见惯不怪了,便朝李秘道。
“无妨的,我在下面等着大人,大人想看多久都成,只要天黑之前下来好,若北门关了,拍门喊关也是麻烦。”
李秘也呵呵一笑,朝朱华篪道:“只是一时有感欲发,需要时间来平复一下,让大人见笑了。”
朱华篪笑着摆了摆手,便退了出去,李秘甚至听到他对守卫下令道:“都机灵些,莫让人打扰到李大人!”
“是!”
李秘见得如此,也放心下来,待得朱华篪的脚步声远了,李秘便来到了露台这边。
这塔顶统共有八个露台,其四个被从隔断,硬生生将楼顶空间一分为二,另一半是能够俯瞰王府的,而李秘所在这边,却是高观山北麓的景致。
李秘深深吸了一口气,便抱着柱子,爬到了栏杆来,脚下数十米高的距离,也是让人心头发凉,不过李秘也没办法,想要到另一半区域去看个究竟,总不能穿墙而过,只能从楼顶外头绕过去!
是的,李秘到底还是没有放心,因为这个地方实在太过适合隐匿,王府禁地,又无路可走,甄宓虽然武功不算太高,但身子轻盈,搞不好是用李秘的法子,翻到了另一半区域去!
甄宓既然躲在这里,必然会密切关注这边的动静,虽然隔着墙,但隔墙有耳,说不定她已经认出了李秘的声音,若趁着李秘走到一半,将李秘一把推下去,那李秘可死定了!
李秘整个人挂在翘起的檐角,好在楼顶盖子是黄铜包木所造,极其坚固,虽然历经风雨,却还是能够承受里体重的。
由于两个露台间的距离太长,李秘只能从这边荡秋千一般荡过去,脚下毕竟是数十米的高度,李秘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然而在这个时候,最怕的到底还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