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百家争鸣
强秦 作者:晶晶亮
第三百三十二章 百家争鸣
强秦 作者:晶晶亮
第三百三十二章 百家争鸣
李斯留下的众多书简之中,最让李原心动的,是这样一份奏折,不过,它的年代看上去有些长了,就连竹简本身也泛起了黄色。
看得出,这是一份早年李斯要陈送给始皇帝的折子,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呈上去,而竹简中需要奏明的事项,却与新秦当前发生的剧变息息相关。
“有教无类,兴办公学,广纳贫寒子弟——!”这是奏折的内容,谈的是在秦国破除身份界限,广开公学,让每一个秦人都能享受到教育识字的权利,应当说,作为法家的弟子,李斯能够将儒家孔子的学说纳入到自己的奏言中,是一个让人惊讶的举动。
但很可惜,李斯没有坚持到底。
不过,他的这份关于普及基础教育的意见,让李原很有感触。
这一次,汉中愚民的**,从表象上来说,是乱民们被赢氏的邪教传说盅惑,但从根本上来讲,则是由于基础教育薄弱,换句话说,百姓都没有什么文化,一遇到解释不通的天文自然现象,就把它归结于神仙妖魔作怪,而这恰恰给了赢氏这样的投机份子以可趁之机,所以,要想在秦国遏制**、反叛这样的事件,就必须给予百姓识字的权利。
大秦的公学。
经过几轮的战事,早已荒废不堪。
各郡、县的负责教育的官员,一般由令史和功曹兼任,但随着秦国的几起几落,原有的机构早已被打破,而新的官员在到位之后,又忙于应付庞杂的曰常事务,相比较而言,教化这方面的工作确实疏忽了。
当然,这其中也和秦国目前的国力有关系,刚刚有了一点底气的新秦,还做不到在各郡完全普及教育,不仅仅是财力问题,还因为人手不足。
法家是秦国治国学说。
但承续法家学说的子弟在这个时代却是不多,诸子百家之中,人数最多的是儒生,其次是老庄学派,然后是纵横家,这些人大多属于关东人氏,而要让他们真心诚意的为秦国效力,还需要一点点的时间。
在阅罢李斯的遗作,李原第一次对这个毁誉参半的秦国名相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总的来说,李斯是一个有才华又有姓格缺陷的人,他不是那种为了理想而能够献身的人,在实际利益和理想主张冲突时,他的选择就是忍让和退缩。
而这样的姓格弱点,在姓格强势的始皇帝统治时期,君与臣一强一弱,正好形成互补,而到了秦二世时期,赵高伺机**,李斯在一次次忍让中被逼入了死路。接下来秦国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是李斯个人的悲剧,也有整个秦国的悲剧。
如何在有限的财力下,广开公学,吸纳各阶层的人才,培养属于秦国自己的精英,这是李原需要长远考虑的事情。
神武侯府。
陈平、李政二个留守的重臣,分别被李原召到府内书房,象这样的小范围商议是必须的,毕竟,李原提出了教学主张还只是一个提议,具体要怎么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又会遇到什么困难,这些都还有待论证。
“关于公学事情,我有一个想法,按照目前各郡的财力,要想普及兴办不可能,不过,我们可以在一些大郡进行试点,这样一来,所花费的财帛不会太多,至于家中贫寒的子弟,可以由县亭的三老作保,只要他们在考学中成绩优异,就免除他们的食宿费用,当然,象国家规定的徭役等在没有正式的官身前,还要继续的履行。”李原说道。
“武侯,这兴办公学,关健在于教学之人,现在各郡但凡有点才学的人,都已经被挖掘的差不多了,除了那些隐居在深山里、或者自己办私学的人,我们还真难找到合适的教学人才。”李政一脸为难道。
作为在内政上辅助陈平的助手,李政这些天虽然为李斯葬事拖累,但在政事方面的一些具体情况他还是很熟悉的。
“不如这样,下令各郡,在郡城张贴公告,鼓励各方有识人士加入办学,只要真的有学问,那其他可一切不论,一切不究?”李原想了想,说道。
“那要是乱贼的余逆,又或者是儒生、那有那些夸夸其谈的辩士,又当如何?”陈平出言问道。
“这些都不用去管,儒士来,就让他讲儒学好了,辩士来,就让他讲舌辩之术,至于他讲的东西,学生愿不愿意听,那交给学生们自己去选择,如此一来,这先生的问题应当能够解决了。”李原道。
“武侯,这怕是不妥吧,大秦以法治国,要是让这些先生胡言乱语,动摇了秦国的根本,那就糟了。”陈平摇头道。
“陈相,你这就有点先入为主了,昔曰你在魏地求学,学的可也不是法学之术,如今当了国相,怎么就猜忌起诸子百家之说了,百家之说,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精华,当然也有一些糟粕,我们兴办公学,教授先生,就是要让百家学说里的精华传承下去,而那些不合时世的东西,我们可以在教案中加以限制,同时,尽可能的让这些先生少讲、不讲。”李原笑了笑,回答道。
“既然武侯有信心,那我等这就艹办去。这件事,就交给李郎中令亲自负责。”陈平点头答应道。
李政是李斯的儿子,也是现在法家学说的带头人,由他来牵头办学,正好能发挥他学术领头人的作用,同时,凭他的身份,也可以很好的压制那些试图在口舌上逞利的家伙。
一场汉中**。
意外的引发了李原对秦国教育制度的反思。
而这次办学的后续影响,也将在今后的几年里越发的明显。
不过,现在李原还顾不上关注这些长远的东西,因为,一封来自武关军情司送回的急报,让他探究到了汉中**的真相。
阎乐早在十二月末就进入了汉中,他早年仗剑游侠,也在汉中游历过,这一次故地重游,也一样只带了几个心腹相随,而在一次次深入乱民之中的发现中,阎乐找出了有楚地人氏混杂暴民之中的迹象。
而接下来更细一步的发现,让他吃惊不己。
郭亭、张平的身影在流民队伍中出现,这两个人在秦[***]情司的榜单上虽然名次不高,但作为前汉军的将校,他们的名字阎乐可是记得清清楚楚。
感觉到快要接近事实真相的阎乐,在兴奋不已的同时,更多的加派人手潜入汉中各地,这时,赢氏这个老虔婆很高调的现身了。
赢氏。
别人可能不太清楚她在咸阳的所作所为,还有李原对这个破坏了他与赢玉漱关系的老虔婆的痛恨,阎乐可是一清二楚。
当年,正是他下令将赢氏和他的儿子推下渭水,造成他们失足落水而亡的假象,现在一年过去了,却不想赢氏以神巫这样一个身份卷土重来,并给秦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汉中**者,以神巫氏为最,据斥候探查,此瞎眼的所谓神巫就是赢氏无疑,另外,在流民军中还发现了昔曰汉军将领郭亭、张平等人的踪迹,由此可以判断,不排除有汉国余逆在中间作乱的可能——!”
看到阎乐的这样一封军情奏报,李原终于有些坐不住了。
在一番思量之后,他决定带着亲军部队从蓝田关方向往武关一带进发,一方面是督促各部加紧围剿流民残敌,另一方面,也是想更多的了解清楚,参与到汉中**的楚地人氏究竟是什么人,究竟只是汉国的余逆、还是有西楚、东楚的人参杂其中。(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二章 百家争鸣
御宅文
第三百三十二章 百家争鸣
第三百三十二章 百家争鸣
强秦 作者:晶晶亮
第三百三十二章 百家争鸣
李斯留下的众多书简之中,最让李原心动的,是这样一份奏折,不过,它的年代看上去有些长了,就连竹简本身也泛起了黄色。
看得出,这是一份早年李斯要陈送给始皇帝的折子,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呈上去,而竹简中需要奏明的事项,却与新秦当前发生的剧变息息相关。
“有教无类,兴办公学,广纳贫寒子弟——!”这是奏折的内容,谈的是在秦国破除身份界限,广开公学,让每一个秦人都能享受到教育识字的权利,应当说,作为法家的弟子,李斯能够将儒家孔子的学说纳入到自己的奏言中,是一个让人惊讶的举动。
但很可惜,李斯没有坚持到底。
不过,他的这份关于普及基础教育的意见,让李原很有感触。
这一次,汉中愚民的**,从表象上来说,是乱民们被赢氏的邪教传说盅惑,但从根本上来讲,则是由于基础教育薄弱,换句话说,百姓都没有什么文化,一遇到解释不通的天文自然现象,就把它归结于神仙妖魔作怪,而这恰恰给了赢氏这样的投机份子以可趁之机,所以,要想在秦国遏制**、反叛这样的事件,就必须给予百姓识字的权利。
大秦的公学。
经过几轮的战事,早已荒废不堪。
各郡、县的负责教育的官员,一般由令史和功曹兼任,但随着秦国的几起几落,原有的机构早已被打破,而新的官员在到位之后,又忙于应付庞杂的曰常事务,相比较而言,教化这方面的工作确实疏忽了。
当然,这其中也和秦国目前的国力有关系,刚刚有了一点底气的新秦,还做不到在各郡完全普及教育,不仅仅是财力问题,还因为人手不足。
法家是秦国治国学说。
但承续法家学说的子弟在这个时代却是不多,诸子百家之中,人数最多的是儒生,其次是老庄学派,然后是纵横家,这些人大多属于关东人氏,而要让他们真心诚意的为秦国效力,还需要一点点的时间。
在阅罢李斯的遗作,李原第一次对这个毁誉参半的秦国名相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总的来说,李斯是一个有才华又有姓格缺陷的人,他不是那种为了理想而能够献身的人,在实际利益和理想主张冲突时,他的选择就是忍让和退缩。
而这样的姓格弱点,在姓格强势的始皇帝统治时期,君与臣一强一弱,正好形成互补,而到了秦二世时期,赵高伺机**,李斯在一次次忍让中被逼入了死路。接下来秦国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是李斯个人的悲剧,也有整个秦国的悲剧。
如何在有限的财力下,广开公学,吸纳各阶层的人才,培养属于秦国自己的精英,这是李原需要长远考虑的事情。
神武侯府。
陈平、李政二个留守的重臣,分别被李原召到府内书房,象这样的小范围商议是必须的,毕竟,李原提出了教学主张还只是一个提议,具体要怎么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又会遇到什么困难,这些都还有待论证。
“关于公学事情,我有一个想法,按照目前各郡的财力,要想普及兴办不可能,不过,我们可以在一些大郡进行试点,这样一来,所花费的财帛不会太多,至于家中贫寒的子弟,可以由县亭的三老作保,只要他们在考学中成绩优异,就免除他们的食宿费用,当然,象国家规定的徭役等在没有正式的官身前,还要继续的履行。”李原说道。
“武侯,这兴办公学,关健在于教学之人,现在各郡但凡有点才学的人,都已经被挖掘的差不多了,除了那些隐居在深山里、或者自己办私学的人,我们还真难找到合适的教学人才。”李政一脸为难道。
作为在内政上辅助陈平的助手,李政这些天虽然为李斯葬事拖累,但在政事方面的一些具体情况他还是很熟悉的。
“不如这样,下令各郡,在郡城张贴公告,鼓励各方有识人士加入办学,只要真的有学问,那其他可一切不论,一切不究?”李原想了想,说道。
“那要是乱贼的余逆,又或者是儒生、那有那些夸夸其谈的辩士,又当如何?”陈平出言问道。
“这些都不用去管,儒士来,就让他讲儒学好了,辩士来,就让他讲舌辩之术,至于他讲的东西,学生愿不愿意听,那交给学生们自己去选择,如此一来,这先生的问题应当能够解决了。”李原道。
“武侯,这怕是不妥吧,大秦以法治国,要是让这些先生胡言乱语,动摇了秦国的根本,那就糟了。”陈平摇头道。
“陈相,你这就有点先入为主了,昔曰你在魏地求学,学的可也不是法学之术,如今当了国相,怎么就猜忌起诸子百家之说了,百家之说,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精华,当然也有一些糟粕,我们兴办公学,教授先生,就是要让百家学说里的精华传承下去,而那些不合时世的东西,我们可以在教案中加以限制,同时,尽可能的让这些先生少讲、不讲。”李原笑了笑,回答道。
“既然武侯有信心,那我等这就艹办去。这件事,就交给李郎中令亲自负责。”陈平点头答应道。
李政是李斯的儿子,也是现在法家学说的带头人,由他来牵头办学,正好能发挥他学术领头人的作用,同时,凭他的身份,也可以很好的压制那些试图在口舌上逞利的家伙。
一场汉中**。
意外的引发了李原对秦国教育制度的反思。
而这次办学的后续影响,也将在今后的几年里越发的明显。
不过,现在李原还顾不上关注这些长远的东西,因为,一封来自武关军情司送回的急报,让他探究到了汉中**的真相。
阎乐早在十二月末就进入了汉中,他早年仗剑游侠,也在汉中游历过,这一次故地重游,也一样只带了几个心腹相随,而在一次次深入乱民之中的发现中,阎乐找出了有楚地人氏混杂暴民之中的迹象。
而接下来更细一步的发现,让他吃惊不己。
郭亭、张平的身影在流民队伍中出现,这两个人在秦[***]情司的榜单上虽然名次不高,但作为前汉军的将校,他们的名字阎乐可是记得清清楚楚。
感觉到快要接近事实真相的阎乐,在兴奋不已的同时,更多的加派人手潜入汉中各地,这时,赢氏这个老虔婆很高调的现身了。
赢氏。
别人可能不太清楚她在咸阳的所作所为,还有李原对这个破坏了他与赢玉漱关系的老虔婆的痛恨,阎乐可是一清二楚。
当年,正是他下令将赢氏和他的儿子推下渭水,造成他们失足落水而亡的假象,现在一年过去了,却不想赢氏以神巫这样一个身份卷土重来,并给秦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汉中**者,以神巫氏为最,据斥候探查,此瞎眼的所谓神巫就是赢氏无疑,另外,在流民军中还发现了昔曰汉军将领郭亭、张平等人的踪迹,由此可以判断,不排除有汉国余逆在中间作乱的可能——!”
看到阎乐的这样一封军情奏报,李原终于有些坐不住了。
在一番思量之后,他决定带着亲军部队从蓝田关方向往武关一带进发,一方面是督促各部加紧围剿流民残敌,另一方面,也是想更多的了解清楚,参与到汉中**的楚地人氏究竟是什么人,究竟只是汉国的余逆、还是有西楚、东楚的人参杂其中。(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二章 百家争鸣
御宅文
第三百三十二章 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