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8
江山为聘(吾皇万岁万万岁)完结+番外 作者:行烟烟
分卷阅读78
旨往复数次,则北境可得二、三月不起战事。朝廷即可趁此时机大举调兵南下剿寇,一旦事成,则不需再忧北戬之心,无论战否,我大平必能大展手脚,逼其降伏。”
她这计议可谓足备,既顾及了枢府不肯屈软的态度,又考虑到了中书主和的想法,使二府之间因此事而略有剑拔弩张之感的气氛顿时消了大半。
但他脸色却依旧没变,只是望了望她,就又转眼看向古钦,道:“狄念奏言,北戬请派文臣出边谘议和事,以防军前生变。
这倒是令殿上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古钦想了一想,才道:“二军对垒多时,倘以两国主帅互议和事,怕是难保不会又起摩擦,北戬此请确也在理。”
英寡略微沉眉,冲他吩咐道:“从朝中两制以上文臣中择一人出边,便按孟廷辉先前所计,至金峡关外与北戬邀以百十万钱帛岁贡,图缓北境战事。”
古钦低声一应,抬头时,目光便朝她打探过来。
中书其他人亦纷纷转头望向她。
孟廷辉波澜不惊地站在最后,坦然迎视他们的目光。
这些目光中的深意令她万分熟悉,脑中不由自主地就回忆起那一年柳旗禁军哗变之时,同样是在这睿思殿上,同样是这样的目光。
枢府这边也是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当下纷纷皱起了眉头。
然而还没待众人开口,英寡便一扔手中奏章,冷着脸斩钉截铁道:“她不行!”
古钦低头道:“陛下,朝中两制以上文臣中凡涉军务者唯孟廷辉一人而已,且孟廷辉又有当年北上平乱的功绩,在军前亦能与禁军诸将互为所通。孟廷辉才足智多,此计既为她所出,何不由她亲上北境促此计成?至金峡关需由潮安北上,孟廷辉出身潮安,倘有急情,势必比旁人来得更为便宜。
中书其他人纷纷附和。
她轻轻垂眼,将汗湿的手心在官服一侧擦了擦。
其实早在方才提议时就已料到,倘从朝中派人出边议和,想来二府是一定会选自己的。
中书的理由自不必说,论军务论资力,朝中文臣怕是没人比她更适合去军前与敌国议和了;而枢府老将们亦是亲眼目睹过她当日是如何讽言赵回的,相比对她出使北境定是信心十足的。
果然,方恺没过多久便上前道:“陛下,当初柳旗禁军哗变何等竦人,孟廷辉人赴乱军城中亦能不畏不惧、不负皇命,此番北境之险不如当年柳旗,而孟廷辉比当年知事成熟得多,想来必能不辱国体、不负君思。”
英寡眼底怒意层叠,语气颇重道:“朕方才说了,她不行!”他不耐烦地踱了几步,又盯向古钦与方恺:“此番北赴军前不是儿戏,岂能让她去!”
孟廷辉心口一下跳得比一下快。
想来他是在担心她的安危。
可他表现得如此明显,却让她愈发紧张起来。
她清清嗓子,终于出声:“今夜已晚,诸位大人、将军们都已是连夜未曾好好歇过了,眼下议事恐有疏误,不若明日再决,陛下以为如何?”
“退殿。”他想也不想便道,语气极是不善。
众人无奈,只得一一退了出去。
她欲留下与他说几句话,谁知他却背过身道:“你也退下。”
她听得出他语气中的疏冷,心想怕是北面的这些乱事儿让他过于疲累,不由噤声,悄悄地随人退了出去。
初夏夜风微凉,一触颊面,顿时令人清醒了不少。
潮安北路,怎的这次又是潮安北路?
她迈步下阶,可脑中不停地滚过自她入枢府后发生的这些事儿。
正旦大朝会、北使、寇祸、外乱、议和……
恍然间她的脚步突然一停。
心里飞快闪过一念,捕捉不及便已消弭无踪。
然而脑中却又浮现出来一个人的名字,久而不褪。
正文 章一三二 兴亡(下)
孟廷辉走至宫城外北角处的昭文馆时,毫不意外地看见里间阁子中还亮着灯烛。
门未落闩,她便径自推开走了进去。
尹清在案前瞧见她的那一刹那,脸上也毫无惊讶之色,好像她在这等夜深之时来到这里是多么理所当然的一件事。
孟廷辉找了一处自己坐了下来,然后四下将这阁子打量了一番。
早先她也曾直过史馆,知道修史时夜宿馆中极常见的事,因而才一路找到这里来。
尹清搁下手中的笔,抬眼看向她逆光的脸,“孟大人来找下官何事?”
她直截了当道:“你是谁?”
他低眼,重新拿起笔,没有回答她的话。
她脸色平静,又问:“你知道我的身世,是不是?”
他一丝不苟地在卷簿上标注着蝇头小字,似是听不见她的声音。
她注视了他一会儿,忽又道:“我与前朝中宛孟氏,可有关系?”
尹清这时才又抬起头,双眼中终于起了丝波澜,嘴角淡淡一勾,“孟大人果然不是寻常女子。”
孟廷辉的脸色霎然一变。
他的目光有如细沙中的流光,亮而深邃,抬手从一旁的史册中翻出一本来,递向她。
她接过,翻开放眼一扫,眼底光凝。
自然都是些她从前看过的东西,只是何曾想过,这史卷中所记人事,竟会同她有关。
良久,她抬眼,声音略微沙哑:“你是谁?”
尹清敛目,轻声慢道:“先父曾是前朝中宛皇子,已殁郑国公孟昊府上的清客。”
原来如此。
孟廷辉一把甩下手中史卷,道:“人都早已死了,我何以信你?”
他轻浅地笑,“我是无以为信,但既然如此,孟大人又为何要来找我?”
这笑有如利刃剜肤,令她嘴角都开始发颤。
他逐渐泯去笑意,“原以为无论如何大人也不会自察此事,却不料大人竟这么快就来找我。”
孟廷辉脸色清冷,“本是从没想过的,但你令我感到疑忌已有多时。从前我不知你为何帮我却不求所报,可自从左秋容告诉我你并非长于潮安北路后,我才明白,你分明就是冲着我来的。”她淡一牵唇,看他道:“你倘想蔽身不为人知,亦非难事,可你却有意叫我觉察到你对我的态度与旁人不同,是以要处处吸引我的注意。回头忆起你的那些举动,皆像是你早就对我了如指掌一般。你欲帮我上位,却丝毫不求所报,这又岂像是有寻常心思的人?你使自己出身潮安,无非是给自己留条后路,倘不能留在朝中,也能让我将你迁往潮安北路。”
他听得专神,目光在他脸上旋而不去。
“当时我虽隐约觉察出你是冲我来的,可又实不知你究竟要从我这里图些什么。”她继续轻声道,“直到此次北戬兵败求和。”
尹清一下子扬眉,眼底色深。
孟廷辉脸上微露疲色,“倘是北戬果真是想侵地掠城,何不直接兵犯建康路?建康路寇祸重矣,倘遭北戬大军来袭,必不能像潮安北路一样防守万全。除非北戬另有所图,才会舍建康而犯潮安。”她的目光探向他,“纵是此番北戬并未兵败,亦会于潮安止兵提请议和,我说得可对?”
他点头,“对。”
她忽而笑了笑,“要文臣北上潮安,其意是在耍我,而非是要议和,我说得可对?”
他依旧点头,“亦对。”
她被徐亭压得抬不起头时,恰遇他来助她,而她一朝上位得势、甫入枢府参豫军务,便逢北戬遣使来朝,而后建康路贼寇生事,北戬又举兵犯境,潮安一战兵败求和,偏要朝廷派文臣往议和事。
而她,恰恰又姓孟。
实在是过于巧合,巧合得让她不胡思乱想都不成。
心虽生疑,可却还不敢这般笃定,夜访昭文馆不过是想要试着一问,谁知,竟然毫不否拒地一概俱认。
出乎她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既是想要她出使潮安北境,早也好晚也罢,此事将来必会有人与她说,他自然没有矢口否认的必要。
她蹙眉又问:“可若是朝廷不派我出使北境,你们又将如何?”
他微微眯眼道:“自然是继续打,然后再图别策。”
孟廷辉面色如霜,许久又道:“你们与北戬互为勾通,借其兵马行此乱事,要给北戬什么好处?”
尹清答得坦然:“倘能复国,则割所占州土三分之一与北戬。”
她闭了闭眼,“此番我若出使北境,你们必定是不打算再让我回京了,对不对?”
尹清沉默片刻,忽而起身走至她身前,一撩袍,单膝跪了下去。
“大人本是前朝贵胄,当年郑国公本是无罪,可平王却尽诛孟氏全宗,此乃大人亡国破家之仇,不可不报。”他低着头,一字字慢慢地说道,“二十年来北地诸路人心浮动,一朝得知我中宛皇嗣存在,响附复国者何其多也。大人此去北境,自有专人将大人从金峡关接到舒州,到时称帝复国之业,全听大人裁决。”
她轻望着他,“算下来你比我还小一岁,何故会对此事如此尽心致力?”
他眉头皱起来,“当年平王尽诛孟氏,郑国公国府上下皆为皇城司官兵所杀,先父亦不能勉。大平皇室于我亦有亡父破家之仇。”
孟廷辉静了半晌,目光渐凛,“说到底,不论是否由我出使北境,北面都断无止战可能,是不是?”
他毫不犹豫地点了下头。
二十年来的数千个日夜,多少人殚精竭虑忍辱负重,所图不过这一刻,又怎可能轻言放弃。
她道:“既如此,我定会竭力说服朝中上下,由我出使北境。”
尹清慢慢站了起来,却道:“大人自始自终未问我是如何知晓大人身世的,也自始自终未有迟疑惊诧之情。大人竟也不好奇自己当年是如何被人送去潮安的?”
她舒眉,“有甚么好问的?不过是孟氏被冤、全宗被诛,而我却成了漏网之鱼,侥幸活到了今日。至于我当年是如何去了潮安,纵是知道了又能如何?”她看向他的眼神中有些嘲意,“更何况,挨到现如今这剑拔弩张的份儿上,即便是你们寻错了人,而我并非是孟昊的亲生女儿,只怕你们也顾不得在乎了。”
他张口想要说些什么,可看见她这副沉淡的神色,终是什么也没说。
本以为一旦得知这些事情,她定然会大惊失色,谁知她却从头到尾都是如此镇定。
许久,她才挪动了一下身子,声音愈发低下去:“朝中可就只你一人知晓我的身世?”
尹清皱着眉点头。
她沉吟少许,道:“我知你们图策已久,盼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造此乱势。此番诱我往赴舒州,想必是要将这前朝遗嗣之名大肆张告天下,以正复国之名,而广招前朝遗老旧族。你们欲令我称帝,也不外乎是想要师出有名罢了。”
他听得脸色有些发僵,“大人身为孟公之女,岂会不愿报此国破家亡之仇?”
她弯了弯唇,但眼中却是一点笑意都无:“亡国破家之仇固不可忘,但我亦非受人摆布之辈。我虽允你出使北境,却也要你允我一事,方能成此称帝复国大业。”
“何事?”尹清问道,语气透着些许迟疑。
孟廷辉抬眼看向他,“在我离京之后,非得我令,不得将我身世一事大白于朝中天下。”她稍稍一停,垂睫又道:“尤其不能让皇上知道。”
正文 章一三三 轻别离(上)
尹清微微点头,“我本也没打算在朝中掀这一出浪。大人一日未到舒州,此事便一日不可告白于朝中。倘让皇上知晓,以其手段雷霆之势,必不能容大人存活于世。”
她眼中忽而透出些光,转而又逝,口中淡道:“是啊。”
外面天边露白,晨曦淡扫窗橼,有鸟儿轻鸣的声音偶尔传来。
孟廷辉起身,伸手捻熄了灯烛细苗,道:“时已不早,怕枢府会有人四处寻我,我先走一步。”
尹清注视着她,良久才又拾笔,重新摊开一张纸。
外面晨风极是冷冽,远天青白云雾一片混沌,半盏银月尚未褪去,依旧挂在殿角斜处。
她走着,
分卷阅读78
分卷阅读78
旨往复数次,则北境可得二、三月不起战事。朝廷即可趁此时机大举调兵南下剿寇,一旦事成,则不需再忧北戬之心,无论战否,我大平必能大展手脚,逼其降伏。”
她这计议可谓足备,既顾及了枢府不肯屈软的态度,又考虑到了中书主和的想法,使二府之间因此事而略有剑拔弩张之感的气氛顿时消了大半。
但他脸色却依旧没变,只是望了望她,就又转眼看向古钦,道:“狄念奏言,北戬请派文臣出边谘议和事,以防军前生变。
这倒是令殿上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古钦想了一想,才道:“二军对垒多时,倘以两国主帅互议和事,怕是难保不会又起摩擦,北戬此请确也在理。”
英寡略微沉眉,冲他吩咐道:“从朝中两制以上文臣中择一人出边,便按孟廷辉先前所计,至金峡关外与北戬邀以百十万钱帛岁贡,图缓北境战事。”
古钦低声一应,抬头时,目光便朝她打探过来。
中书其他人亦纷纷转头望向她。
孟廷辉波澜不惊地站在最后,坦然迎视他们的目光。
这些目光中的深意令她万分熟悉,脑中不由自主地就回忆起那一年柳旗禁军哗变之时,同样是在这睿思殿上,同样是这样的目光。
枢府这边也是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当下纷纷皱起了眉头。
然而还没待众人开口,英寡便一扔手中奏章,冷着脸斩钉截铁道:“她不行!”
古钦低头道:“陛下,朝中两制以上文臣中凡涉军务者唯孟廷辉一人而已,且孟廷辉又有当年北上平乱的功绩,在军前亦能与禁军诸将互为所通。孟廷辉才足智多,此计既为她所出,何不由她亲上北境促此计成?至金峡关需由潮安北上,孟廷辉出身潮安,倘有急情,势必比旁人来得更为便宜。
中书其他人纷纷附和。
她轻轻垂眼,将汗湿的手心在官服一侧擦了擦。
其实早在方才提议时就已料到,倘从朝中派人出边议和,想来二府是一定会选自己的。
中书的理由自不必说,论军务论资力,朝中文臣怕是没人比她更适合去军前与敌国议和了;而枢府老将们亦是亲眼目睹过她当日是如何讽言赵回的,相比对她出使北境定是信心十足的。
果然,方恺没过多久便上前道:“陛下,当初柳旗禁军哗变何等竦人,孟廷辉人赴乱军城中亦能不畏不惧、不负皇命,此番北境之险不如当年柳旗,而孟廷辉比当年知事成熟得多,想来必能不辱国体、不负君思。”
英寡眼底怒意层叠,语气颇重道:“朕方才说了,她不行!”他不耐烦地踱了几步,又盯向古钦与方恺:“此番北赴军前不是儿戏,岂能让她去!”
孟廷辉心口一下跳得比一下快。
想来他是在担心她的安危。
可他表现得如此明显,却让她愈发紧张起来。
她清清嗓子,终于出声:“今夜已晚,诸位大人、将军们都已是连夜未曾好好歇过了,眼下议事恐有疏误,不若明日再决,陛下以为如何?”
“退殿。”他想也不想便道,语气极是不善。
众人无奈,只得一一退了出去。
她欲留下与他说几句话,谁知他却背过身道:“你也退下。”
她听得出他语气中的疏冷,心想怕是北面的这些乱事儿让他过于疲累,不由噤声,悄悄地随人退了出去。
初夏夜风微凉,一触颊面,顿时令人清醒了不少。
潮安北路,怎的这次又是潮安北路?
她迈步下阶,可脑中不停地滚过自她入枢府后发生的这些事儿。
正旦大朝会、北使、寇祸、外乱、议和……
恍然间她的脚步突然一停。
心里飞快闪过一念,捕捉不及便已消弭无踪。
然而脑中却又浮现出来一个人的名字,久而不褪。
正文 章一三二 兴亡(下)
孟廷辉走至宫城外北角处的昭文馆时,毫不意外地看见里间阁子中还亮着灯烛。
门未落闩,她便径自推开走了进去。
尹清在案前瞧见她的那一刹那,脸上也毫无惊讶之色,好像她在这等夜深之时来到这里是多么理所当然的一件事。
孟廷辉找了一处自己坐了下来,然后四下将这阁子打量了一番。
早先她也曾直过史馆,知道修史时夜宿馆中极常见的事,因而才一路找到这里来。
尹清搁下手中的笔,抬眼看向她逆光的脸,“孟大人来找下官何事?”
她直截了当道:“你是谁?”
他低眼,重新拿起笔,没有回答她的话。
她脸色平静,又问:“你知道我的身世,是不是?”
他一丝不苟地在卷簿上标注着蝇头小字,似是听不见她的声音。
她注视了他一会儿,忽又道:“我与前朝中宛孟氏,可有关系?”
尹清这时才又抬起头,双眼中终于起了丝波澜,嘴角淡淡一勾,“孟大人果然不是寻常女子。”
孟廷辉的脸色霎然一变。
他的目光有如细沙中的流光,亮而深邃,抬手从一旁的史册中翻出一本来,递向她。
她接过,翻开放眼一扫,眼底光凝。
自然都是些她从前看过的东西,只是何曾想过,这史卷中所记人事,竟会同她有关。
良久,她抬眼,声音略微沙哑:“你是谁?”
尹清敛目,轻声慢道:“先父曾是前朝中宛皇子,已殁郑国公孟昊府上的清客。”
原来如此。
孟廷辉一把甩下手中史卷,道:“人都早已死了,我何以信你?”
他轻浅地笑,“我是无以为信,但既然如此,孟大人又为何要来找我?”
这笑有如利刃剜肤,令她嘴角都开始发颤。
他逐渐泯去笑意,“原以为无论如何大人也不会自察此事,却不料大人竟这么快就来找我。”
孟廷辉脸色清冷,“本是从没想过的,但你令我感到疑忌已有多时。从前我不知你为何帮我却不求所报,可自从左秋容告诉我你并非长于潮安北路后,我才明白,你分明就是冲着我来的。”她淡一牵唇,看他道:“你倘想蔽身不为人知,亦非难事,可你却有意叫我觉察到你对我的态度与旁人不同,是以要处处吸引我的注意。回头忆起你的那些举动,皆像是你早就对我了如指掌一般。你欲帮我上位,却丝毫不求所报,这又岂像是有寻常心思的人?你使自己出身潮安,无非是给自己留条后路,倘不能留在朝中,也能让我将你迁往潮安北路。”
他听得专神,目光在他脸上旋而不去。
“当时我虽隐约觉察出你是冲我来的,可又实不知你究竟要从我这里图些什么。”她继续轻声道,“直到此次北戬兵败求和。”
尹清一下子扬眉,眼底色深。
孟廷辉脸上微露疲色,“倘是北戬果真是想侵地掠城,何不直接兵犯建康路?建康路寇祸重矣,倘遭北戬大军来袭,必不能像潮安北路一样防守万全。除非北戬另有所图,才会舍建康而犯潮安。”她的目光探向他,“纵是此番北戬并未兵败,亦会于潮安止兵提请议和,我说得可对?”
他点头,“对。”
她忽而笑了笑,“要文臣北上潮安,其意是在耍我,而非是要议和,我说得可对?”
他依旧点头,“亦对。”
她被徐亭压得抬不起头时,恰遇他来助她,而她一朝上位得势、甫入枢府参豫军务,便逢北戬遣使来朝,而后建康路贼寇生事,北戬又举兵犯境,潮安一战兵败求和,偏要朝廷派文臣往议和事。
而她,恰恰又姓孟。
实在是过于巧合,巧合得让她不胡思乱想都不成。
心虽生疑,可却还不敢这般笃定,夜访昭文馆不过是想要试着一问,谁知,竟然毫不否拒地一概俱认。
出乎她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既是想要她出使潮安北境,早也好晚也罢,此事将来必会有人与她说,他自然没有矢口否认的必要。
她蹙眉又问:“可若是朝廷不派我出使北境,你们又将如何?”
他微微眯眼道:“自然是继续打,然后再图别策。”
孟廷辉面色如霜,许久又道:“你们与北戬互为勾通,借其兵马行此乱事,要给北戬什么好处?”
尹清答得坦然:“倘能复国,则割所占州土三分之一与北戬。”
她闭了闭眼,“此番我若出使北境,你们必定是不打算再让我回京了,对不对?”
尹清沉默片刻,忽而起身走至她身前,一撩袍,单膝跪了下去。
“大人本是前朝贵胄,当年郑国公本是无罪,可平王却尽诛孟氏全宗,此乃大人亡国破家之仇,不可不报。”他低着头,一字字慢慢地说道,“二十年来北地诸路人心浮动,一朝得知我中宛皇嗣存在,响附复国者何其多也。大人此去北境,自有专人将大人从金峡关接到舒州,到时称帝复国之业,全听大人裁决。”
她轻望着他,“算下来你比我还小一岁,何故会对此事如此尽心致力?”
他眉头皱起来,“当年平王尽诛孟氏,郑国公国府上下皆为皇城司官兵所杀,先父亦不能勉。大平皇室于我亦有亡父破家之仇。”
孟廷辉静了半晌,目光渐凛,“说到底,不论是否由我出使北境,北面都断无止战可能,是不是?”
他毫不犹豫地点了下头。
二十年来的数千个日夜,多少人殚精竭虑忍辱负重,所图不过这一刻,又怎可能轻言放弃。
她道:“既如此,我定会竭力说服朝中上下,由我出使北境。”
尹清慢慢站了起来,却道:“大人自始自终未问我是如何知晓大人身世的,也自始自终未有迟疑惊诧之情。大人竟也不好奇自己当年是如何被人送去潮安的?”
她舒眉,“有甚么好问的?不过是孟氏被冤、全宗被诛,而我却成了漏网之鱼,侥幸活到了今日。至于我当年是如何去了潮安,纵是知道了又能如何?”她看向他的眼神中有些嘲意,“更何况,挨到现如今这剑拔弩张的份儿上,即便是你们寻错了人,而我并非是孟昊的亲生女儿,只怕你们也顾不得在乎了。”
他张口想要说些什么,可看见她这副沉淡的神色,终是什么也没说。
本以为一旦得知这些事情,她定然会大惊失色,谁知她却从头到尾都是如此镇定。
许久,她才挪动了一下身子,声音愈发低下去:“朝中可就只你一人知晓我的身世?”
尹清皱着眉点头。
她沉吟少许,道:“我知你们图策已久,盼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造此乱势。此番诱我往赴舒州,想必是要将这前朝遗嗣之名大肆张告天下,以正复国之名,而广招前朝遗老旧族。你们欲令我称帝,也不外乎是想要师出有名罢了。”
他听得脸色有些发僵,“大人身为孟公之女,岂会不愿报此国破家亡之仇?”
她弯了弯唇,但眼中却是一点笑意都无:“亡国破家之仇固不可忘,但我亦非受人摆布之辈。我虽允你出使北境,却也要你允我一事,方能成此称帝复国大业。”
“何事?”尹清问道,语气透着些许迟疑。
孟廷辉抬眼看向他,“在我离京之后,非得我令,不得将我身世一事大白于朝中天下。”她稍稍一停,垂睫又道:“尤其不能让皇上知道。”
正文 章一三三 轻别离(上)
尹清微微点头,“我本也没打算在朝中掀这一出浪。大人一日未到舒州,此事便一日不可告白于朝中。倘让皇上知晓,以其手段雷霆之势,必不能容大人存活于世。”
她眼中忽而透出些光,转而又逝,口中淡道:“是啊。”
外面天边露白,晨曦淡扫窗橼,有鸟儿轻鸣的声音偶尔传来。
孟廷辉起身,伸手捻熄了灯烛细苗,道:“时已不早,怕枢府会有人四处寻我,我先走一步。”
尹清注视着她,良久才又拾笔,重新摊开一张纸。
外面晨风极是冷冽,远天青白云雾一片混沌,半盏银月尚未褪去,依旧挂在殿角斜处。
她走着,
分卷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