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龙山村
龙山村,位于华夏国交州的h市,是一个近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这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村中有人口一千四百余人,村里之人皆以龙为姓,这里的百姓日出而做,日落而息……
没错,的确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
很难想像,在2015年的今天,华夏交州的边陲之地,依旧有这样与世隔绝的山村,龙山村通往山外的道路,依旧是数百年来祖祖辈辈用双脚踩出的羊肠小道,这样的道路,只能双脚步行,自行车都没法骑!
这里没有电灯电话,甚至很难找到手机信号,距离龙山村最近的一个市集,也要步行二十几里的山路前去。
山里的物资出不去,外面的物资进不来,是以,龙山村的人除了偶尔会拿点皮货去山外换些油盐,其他的生活物资,全靠自给自足。
大概是金钱对于龙山村人的作用不大,村里几乎没有人外出打工,这里如同一个世外桃源一般,美丽、安静,祥和,淳朴。
2015年八月末的一个傍晚,一个身高接近一米八,年约二十六七岁的青年‘驴友’意外的来到了这里,这就是我们的主角,周鼎。
当今社会的驴友越来越多,近几年常有驴友误入龙山村,好客的龙山村长龙大福热情的接待了他,并且宰杀了一只大公鸡,邀请周鼎喝酒。
二人推杯换盏闲聊之时,龙大福提到了山里孩子无法上学读书的困境。
龙山村没有学校,更没有老师,这里的孩子若要上学,只能步行到二十几里之外的骨朵乡小学,而这二十几里山路,就算是成年青壮,至少也要走上两个小时,何况是一群孩子。
这一路之上更常有野兽毒虫出没,就算是成年青壮也不敢夜间行路,早几年的时候,龙大福也曾组织人手护送孩子们去骨朵乡上学,事实上,这个方法却行不通。
即便是天亮之后马上出发,孩子们赶到学校的时候,学校也已经上完了第一节课,若是等学校放学再往回赶,走到半路就已经天黑,当天便有一个孩子因为看不清路而摔断了腿,自那以后,上学之事再也没人提过。
孩子们无法正常上学读书,已经成了龙大福的一块心病。周鼎当时并没有表示什么,次日一早,便向龙大福提出告辞。
龙大福只是发发牢骚,并没有指望周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他却没有想到,半月之后,周鼎再次来到了他的家中,并且向龙大福表示;他要在这里盖学校,做龙山村的志愿教师。
并非周鼎的人格多么崇高,而是他实在受够了城市中匆匆忙忙的节奏,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几乎都戴着一张面具,将自己的真性情深深的隐藏。上次来到这里的时候,便被龙山的风景所吸引,产生了在这里安家落户的念头。
然而,外人要想融入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村谈何容易,而龙山村需要教师,正是一个契机。
周鼎曾经是一个孤儿,几个月大的时候,被遗弃在h市孤儿院门口,孤儿院的院长之所以给他取了‘周鼎’这么一个高、大、上的名字,是因为捡到他的时候,他的脖子上戴着一个三足鼎状的青铜吊坠,吊坠上面刻有一个凸起的‘周’字。
周鼎六岁的时侯,他的养父——周怀文和他的老伴前来孤儿院慰问孩子,发现了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周鼎。这个孩子的眼神清澈悠远,身怀一种无法言传的灵性,老两口对视一眼,相互点了点头,当天就办理了收养周鼎的手续,将其带回家中,如亲子一般抚养教诲。
周父是h市师范大学的古文学教授,与当今很多的‘砖家、叫兽’不同,周父是一个德才兼备的教授,是一个身怀魏晋风骨的文人,他这一生,培养了不少德才兼备的弟子,唯一的缺憾便是没有一个儿子,退休之后常感人生不够完美,收养了周鼎,老两口也算弥补里这一缺憾。
不曾拥有过的亲情,很快的融化了孤僻的周鼎,生活的幸福令周鼎慢慢的开朗了许多,像一个正常的小朋友一样,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
然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养父母收养周鼎的时候,已年过六十,待到周鼎上高三的时候,年过古稀的周父生命走到了尽头,留下了一句;‘挺直脊梁做人’的嘱托,撒手而去。
当天,养母因为悲伤过度,散手人寰,追随周父而去。
当时,周鼎感觉天都要塌了,幸好有周父的几位弟子前来操持丧事,事后,周鼎拒绝了诸位师兄的援助之意,整整用了一个月,从失去父母悲伤中走了出来,凭借着父母留下的存款,磕磕绊绊的读完高中,读完了大学,毕业之后,满怀壮志的加入了滚滚的就职洪流。
周鼎一直记得,周父临终之时,说的那句‘挺直脊梁做人’,然而,刚刚毕业,且没有什么人脉的周鼎,要做到这一点,何其难也。
几年下来,周鼎前后换了十几份工作,大公司也好,小单位也罢,几乎到处都有潜规则的存在,以致周鼎对当前的环境越来越厌烦。
周鼎失去了最后一份工作之后,抱着散散心的想法,进入了龙山,当即被这个地方吸引。
正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听到这里的孩子,无法像外面的孩子一样,正常读书学习之后,周鼎福至心灵的生出了‘留在这里,做一名志愿教师’的想法。
回去之后,周鼎清扫了所有的银行卡,凑了十万块钱,再次回到龙山村,打算在这里修建几间瓦房,作为孩子们教室。
得知周鼎的来意,龙大福紧紧的握着周鼎的双手,激动的道:“谢谢,谢谢你,周兄弟,不,周先生,我替全村近百名需要上学的孩子们谢谢你……”
周鼎苦笑一声,待龙大福的情绪稍微平复之后,抽出双手,拍了拍村长的肩膀道:“龙村长,客气话不用多讲,我对盖房子的事一窍不通,这方面还要麻烦你……”
“这是什么话,让周先生出钱就已经很不好意思了,人手问题咱们龙山村的老少爷们们包了……”龙大福大手一挥,豪气干云的说道。
随后,龙大福派出儿子龙壮,请来龙山村的数位族老,介绍了周鼎给众人认识。
没错,的确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
很难想像,在2015年的今天,华夏交州的边陲之地,依旧有这样与世隔绝的山村,龙山村通往山外的道路,依旧是数百年来祖祖辈辈用双脚踩出的羊肠小道,这样的道路,只能双脚步行,自行车都没法骑!
这里没有电灯电话,甚至很难找到手机信号,距离龙山村最近的一个市集,也要步行二十几里的山路前去。
山里的物资出不去,外面的物资进不来,是以,龙山村的人除了偶尔会拿点皮货去山外换些油盐,其他的生活物资,全靠自给自足。
大概是金钱对于龙山村人的作用不大,村里几乎没有人外出打工,这里如同一个世外桃源一般,美丽、安静,祥和,淳朴。
2015年八月末的一个傍晚,一个身高接近一米八,年约二十六七岁的青年‘驴友’意外的来到了这里,这就是我们的主角,周鼎。
当今社会的驴友越来越多,近几年常有驴友误入龙山村,好客的龙山村长龙大福热情的接待了他,并且宰杀了一只大公鸡,邀请周鼎喝酒。
二人推杯换盏闲聊之时,龙大福提到了山里孩子无法上学读书的困境。
龙山村没有学校,更没有老师,这里的孩子若要上学,只能步行到二十几里之外的骨朵乡小学,而这二十几里山路,就算是成年青壮,至少也要走上两个小时,何况是一群孩子。
这一路之上更常有野兽毒虫出没,就算是成年青壮也不敢夜间行路,早几年的时候,龙大福也曾组织人手护送孩子们去骨朵乡上学,事实上,这个方法却行不通。
即便是天亮之后马上出发,孩子们赶到学校的时候,学校也已经上完了第一节课,若是等学校放学再往回赶,走到半路就已经天黑,当天便有一个孩子因为看不清路而摔断了腿,自那以后,上学之事再也没人提过。
孩子们无法正常上学读书,已经成了龙大福的一块心病。周鼎当时并没有表示什么,次日一早,便向龙大福提出告辞。
龙大福只是发发牢骚,并没有指望周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他却没有想到,半月之后,周鼎再次来到了他的家中,并且向龙大福表示;他要在这里盖学校,做龙山村的志愿教师。
并非周鼎的人格多么崇高,而是他实在受够了城市中匆匆忙忙的节奏,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几乎都戴着一张面具,将自己的真性情深深的隐藏。上次来到这里的时候,便被龙山的风景所吸引,产生了在这里安家落户的念头。
然而,外人要想融入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村谈何容易,而龙山村需要教师,正是一个契机。
周鼎曾经是一个孤儿,几个月大的时候,被遗弃在h市孤儿院门口,孤儿院的院长之所以给他取了‘周鼎’这么一个高、大、上的名字,是因为捡到他的时候,他的脖子上戴着一个三足鼎状的青铜吊坠,吊坠上面刻有一个凸起的‘周’字。
周鼎六岁的时侯,他的养父——周怀文和他的老伴前来孤儿院慰问孩子,发现了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周鼎。这个孩子的眼神清澈悠远,身怀一种无法言传的灵性,老两口对视一眼,相互点了点头,当天就办理了收养周鼎的手续,将其带回家中,如亲子一般抚养教诲。
周父是h市师范大学的古文学教授,与当今很多的‘砖家、叫兽’不同,周父是一个德才兼备的教授,是一个身怀魏晋风骨的文人,他这一生,培养了不少德才兼备的弟子,唯一的缺憾便是没有一个儿子,退休之后常感人生不够完美,收养了周鼎,老两口也算弥补里这一缺憾。
不曾拥有过的亲情,很快的融化了孤僻的周鼎,生活的幸福令周鼎慢慢的开朗了许多,像一个正常的小朋友一样,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
然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养父母收养周鼎的时候,已年过六十,待到周鼎上高三的时候,年过古稀的周父生命走到了尽头,留下了一句;‘挺直脊梁做人’的嘱托,撒手而去。
当天,养母因为悲伤过度,散手人寰,追随周父而去。
当时,周鼎感觉天都要塌了,幸好有周父的几位弟子前来操持丧事,事后,周鼎拒绝了诸位师兄的援助之意,整整用了一个月,从失去父母悲伤中走了出来,凭借着父母留下的存款,磕磕绊绊的读完高中,读完了大学,毕业之后,满怀壮志的加入了滚滚的就职洪流。
周鼎一直记得,周父临终之时,说的那句‘挺直脊梁做人’,然而,刚刚毕业,且没有什么人脉的周鼎,要做到这一点,何其难也。
几年下来,周鼎前后换了十几份工作,大公司也好,小单位也罢,几乎到处都有潜规则的存在,以致周鼎对当前的环境越来越厌烦。
周鼎失去了最后一份工作之后,抱着散散心的想法,进入了龙山,当即被这个地方吸引。
正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听到这里的孩子,无法像外面的孩子一样,正常读书学习之后,周鼎福至心灵的生出了‘留在这里,做一名志愿教师’的想法。
回去之后,周鼎清扫了所有的银行卡,凑了十万块钱,再次回到龙山村,打算在这里修建几间瓦房,作为孩子们教室。
得知周鼎的来意,龙大福紧紧的握着周鼎的双手,激动的道:“谢谢,谢谢你,周兄弟,不,周先生,我替全村近百名需要上学的孩子们谢谢你……”
周鼎苦笑一声,待龙大福的情绪稍微平复之后,抽出双手,拍了拍村长的肩膀道:“龙村长,客气话不用多讲,我对盖房子的事一窍不通,这方面还要麻烦你……”
“这是什么话,让周先生出钱就已经很不好意思了,人手问题咱们龙山村的老少爷们们包了……”龙大福大手一挥,豪气干云的说道。
随后,龙大福派出儿子龙壮,请来龙山村的数位族老,介绍了周鼎给众人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