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5章 大媒体不能小家子气
ps:第245至247章为非正常章节,请早六点后再订阅,多谢!
“笃笃笃……”
刘良凡正在自己办公室里审稿子,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请进!”
刘良凡喊了一嗓子,头也没抬,继续看着手里的一份通稿,稿子是收获杂志发来的,内容是青年作家肖飞又有重磅力作问世,一部长达49万余字的长篇《生死疲劳》将在《收获》杂志1998年第三期和98年长篇小说专号春夏卷上全文发表。
这新闻,没什么亮点啊。
肖飞出新作算是个文化新闻,但并不适合做大块的报道。
刘良凡心里如是说道。
他是《新民晚报》文化新闻版块的主编。《收获》发来的通稿很快就被放在了他的案头由他来斟酌。
刘良凡刚一直在琢磨这通稿的新闻亮点来着。
琢磨了好大一会,他决定,只给发一则几百字的小短讯,重点将《生死疲劳》的文本特点什么的介绍一下。
门开了。
本部门的一名记者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个传真。
“刘主编,大事件啊,本市作家们集体签名发了一封控诉书,指责《收获》打压老作者,您看看吧。”那记者说道。
“哦?又一篇跟收获相关的稿件吗?”刘良凡眉毛一挑,将这记者递过来的传真给接到了手里。
“为给青年作者让路,竟撤老作家稿子,《收获》你太势利眼了!”
刘良凡小声念了这传真的标题。
他立刻便意识到,自己现在手里捏着的这控诉书,不会跟肖飞的新作有关吧?
刘良凡赶紧的读下去。
他读得很快,也就不到一分钟就读完了。
看完这封控诉书,刘良凡很是兴奋。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没准会是个大新闻呢!
《收获》为了发表青年作家肖飞的新作《生死疲劳》,竟然将已经确定要发的两期杂志上的稿子给撤了下来。
而这种行为,严重损害到了钱国运等老作家的利益,同时也让许许多多的非一线作家感到了巨大的威胁:收获今天为了肖飞的新作撤钱国运等人的稿子,那改天会不会因为别的什么名家的新作而撤掉自己的稿子呢?
所以,他们现在联合起来,要抗争了。
而这抗争的手段看样子是相当的激烈,竟然采用了写控诉书,联合签名,往媒体发传真的地步。
这种抗争形式已经是个大新闻了,若是报道出来,那是会让舆论大哗的。
以刘良凡对《收获》的了解,他知道,《收获》是家很注重声誉的刊物,绝不会胡乱搞的。
《收获》现在为了发肖飞的稿子而撤其他人的稿子,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肖飞的这书稿肯定是真如收获所说,是一部划时代的大作!
现在,这篇新闻该如何做呢?
刘良凡摸了摸鼻子,他没有犹豫太久,就做出了反应,火速派出两名记者,一记者去收获采访萧主编和程编辑,另一记者则去找钱国运做采访,务必要挖到第一手资料,要找出尽可能多的新闻亮点,要抢在其他兄弟媒体前面做一篇好新闻。
将记者派出来之后,刘良凡又直接电话联系了本报驻京城的记者,让他想办法联系到肖飞,想办法对肖飞做一专访。
魔都这边的收到钱国运传真的媒体都是一番鸡飞狗跳。
而京城也差不多如此。
且说,这日的下午,上班没多久,程编辑正紧张地忙碌着,便听得大办公室门外的走廊上一片的喧哗声。
他皱了皱眉,心说,这是谁这么没素质,闹出这么大动静。
他正要起身去看看动静,有一同事就跑了进来,对程编辑说:“程主任,外面有记者要采访你。”
“哪个媒体的?”程编辑问。
“新民晚报、文汇报、新闻晨报,好几个媒体的记者都来了。”那同事说。
“嗯,知道了,让他们去会议室等着,我现在就过去。”程编辑气定神闲说道。他以为这些媒体都是过来探听有关肖飞新作的事情呢。
上午,程编辑才让人把通稿发出来。
他寻思着,媒体也该有反应了。
大的媒体一般都不会按照通稿报道,他们肯定是要再重新做采访,然后由记者来写稿子的。
这也正常。
不过,程编辑感到有些奇怪的是,难道肖飞的影响力已经有那么大了吗?一个新作要发表的消息出来,就有这么多的媒体感兴趣,还上门来采访。
这个却是有些反常的。
程编辑整理了一下思路,拿着本子,端着自己的水杯,朝会议室走去。
走进会议室,他就发现有些不太对劲。
会议室里,竟然或坐或站了十多名记者,甚至魔都电视台的人都来了,还扛着摄像机。这阵势有些大。
看见程编辑进来,记者们呼啦全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提问:
“程编,您好,请问,您知道作家钱国运联络二百余作家联合签名抗议贵社撤掉其长篇小说的消息吗?”
“程编好,我想请问的是,您觉得贵社为了给青年作家肖飞的新作腾出发表版面就撤掉此前已确定要发的钱国运等作家的作品,这是否有失公平和契约精神?”
“程编,很多人都认为,你们收获是国内大型文学刊物的标杆,而你们杂志也一直以作品质量论英雄。据我所知,钱国运老师的这部原本拟定在你们杂志刊登的长篇虽然只有十八万多字,但几易其稿,修改了一年多的时间,据钱国运老师说,他在这部长篇上耗费了大量的心血,每个字每句话每个情节每个人物他都仔细地斟酌过力图做到了最好。而肖飞的新作《生死疲劳》则是在两三个月内写出来的,而且,作品篇幅长达49万多,这就很让人怀疑,急就章式的一部长篇,写得这么匆忙,能比钱老师呕心沥血耗费三四年时间创作出来的质量更好?”
“程编,作家们似乎对你们近期的一些做法很不满啊,不知道你们杂志有没做好相关解决方案?”
程编辑只觉耳朵旁“嗡嗡”一片,脑子都被搅成了浆糊。(未完待续。)
“笃笃笃……”
刘良凡正在自己办公室里审稿子,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请进!”
刘良凡喊了一嗓子,头也没抬,继续看着手里的一份通稿,稿子是收获杂志发来的,内容是青年作家肖飞又有重磅力作问世,一部长达49万余字的长篇《生死疲劳》将在《收获》杂志1998年第三期和98年长篇小说专号春夏卷上全文发表。
这新闻,没什么亮点啊。
肖飞出新作算是个文化新闻,但并不适合做大块的报道。
刘良凡心里如是说道。
他是《新民晚报》文化新闻版块的主编。《收获》发来的通稿很快就被放在了他的案头由他来斟酌。
刘良凡刚一直在琢磨这通稿的新闻亮点来着。
琢磨了好大一会,他决定,只给发一则几百字的小短讯,重点将《生死疲劳》的文本特点什么的介绍一下。
门开了。
本部门的一名记者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个传真。
“刘主编,大事件啊,本市作家们集体签名发了一封控诉书,指责《收获》打压老作者,您看看吧。”那记者说道。
“哦?又一篇跟收获相关的稿件吗?”刘良凡眉毛一挑,将这记者递过来的传真给接到了手里。
“为给青年作者让路,竟撤老作家稿子,《收获》你太势利眼了!”
刘良凡小声念了这传真的标题。
他立刻便意识到,自己现在手里捏着的这控诉书,不会跟肖飞的新作有关吧?
刘良凡赶紧的读下去。
他读得很快,也就不到一分钟就读完了。
看完这封控诉书,刘良凡很是兴奋。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没准会是个大新闻呢!
《收获》为了发表青年作家肖飞的新作《生死疲劳》,竟然将已经确定要发的两期杂志上的稿子给撤了下来。
而这种行为,严重损害到了钱国运等老作家的利益,同时也让许许多多的非一线作家感到了巨大的威胁:收获今天为了肖飞的新作撤钱国运等人的稿子,那改天会不会因为别的什么名家的新作而撤掉自己的稿子呢?
所以,他们现在联合起来,要抗争了。
而这抗争的手段看样子是相当的激烈,竟然采用了写控诉书,联合签名,往媒体发传真的地步。
这种抗争形式已经是个大新闻了,若是报道出来,那是会让舆论大哗的。
以刘良凡对《收获》的了解,他知道,《收获》是家很注重声誉的刊物,绝不会胡乱搞的。
《收获》现在为了发肖飞的稿子而撤其他人的稿子,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肖飞的这书稿肯定是真如收获所说,是一部划时代的大作!
现在,这篇新闻该如何做呢?
刘良凡摸了摸鼻子,他没有犹豫太久,就做出了反应,火速派出两名记者,一记者去收获采访萧主编和程编辑,另一记者则去找钱国运做采访,务必要挖到第一手资料,要找出尽可能多的新闻亮点,要抢在其他兄弟媒体前面做一篇好新闻。
将记者派出来之后,刘良凡又直接电话联系了本报驻京城的记者,让他想办法联系到肖飞,想办法对肖飞做一专访。
魔都这边的收到钱国运传真的媒体都是一番鸡飞狗跳。
而京城也差不多如此。
且说,这日的下午,上班没多久,程编辑正紧张地忙碌着,便听得大办公室门外的走廊上一片的喧哗声。
他皱了皱眉,心说,这是谁这么没素质,闹出这么大动静。
他正要起身去看看动静,有一同事就跑了进来,对程编辑说:“程主任,外面有记者要采访你。”
“哪个媒体的?”程编辑问。
“新民晚报、文汇报、新闻晨报,好几个媒体的记者都来了。”那同事说。
“嗯,知道了,让他们去会议室等着,我现在就过去。”程编辑气定神闲说道。他以为这些媒体都是过来探听有关肖飞新作的事情呢。
上午,程编辑才让人把通稿发出来。
他寻思着,媒体也该有反应了。
大的媒体一般都不会按照通稿报道,他们肯定是要再重新做采访,然后由记者来写稿子的。
这也正常。
不过,程编辑感到有些奇怪的是,难道肖飞的影响力已经有那么大了吗?一个新作要发表的消息出来,就有这么多的媒体感兴趣,还上门来采访。
这个却是有些反常的。
程编辑整理了一下思路,拿着本子,端着自己的水杯,朝会议室走去。
走进会议室,他就发现有些不太对劲。
会议室里,竟然或坐或站了十多名记者,甚至魔都电视台的人都来了,还扛着摄像机。这阵势有些大。
看见程编辑进来,记者们呼啦全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提问:
“程编,您好,请问,您知道作家钱国运联络二百余作家联合签名抗议贵社撤掉其长篇小说的消息吗?”
“程编好,我想请问的是,您觉得贵社为了给青年作家肖飞的新作腾出发表版面就撤掉此前已确定要发的钱国运等作家的作品,这是否有失公平和契约精神?”
“程编,很多人都认为,你们收获是国内大型文学刊物的标杆,而你们杂志也一直以作品质量论英雄。据我所知,钱国运老师的这部原本拟定在你们杂志刊登的长篇虽然只有十八万多字,但几易其稿,修改了一年多的时间,据钱国运老师说,他在这部长篇上耗费了大量的心血,每个字每句话每个情节每个人物他都仔细地斟酌过力图做到了最好。而肖飞的新作《生死疲劳》则是在两三个月内写出来的,而且,作品篇幅长达49万多,这就很让人怀疑,急就章式的一部长篇,写得这么匆忙,能比钱老师呕心沥血耗费三四年时间创作出来的质量更好?”
“程编,作家们似乎对你们近期的一些做法很不满啊,不知道你们杂志有没做好相关解决方案?”
程编辑只觉耳朵旁“嗡嗡”一片,脑子都被搅成了浆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