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37
秦楼春 作者:Loeva
分卷阅读837
相隔千里,又少有书信往来,日后恐怕渐渐的,就不会走动了。说是姻亲,也跟远亲没有两样。等到秦平再娶名门千金为妻,关家这样的小门小户,就越发不在秦家眼里了。
关家本来就只是开了个学堂,又因为关老秀才去世后,关大舅接手学堂,学问却不如其父扎实,只能教导几个蒙童,声名大不如前。没有秦家这门姻亲撑着,关家在米脂县里又算是什么呢?县中上下都看清了关家的真实境况,没人再盲目地凑上去巴结了。
关老太太因为这等待遇落差而深受刺激。她其实也知道秦家难有回米脂的一日了,但这门姻亲她无论如何也不能断了。若是断了,她大女儿岂不是白白葬送了性命?她的丈夫关老秀才就更加死不瞑目了。秦家派人回来移棺时,她会表现得那般激动,其实也有这一层原因。
至于关芸娘,到了这一步,她在米脂想要找到满意的婚事,已是难上加难了。周边州县兴许还有好人家,她却又看不上眼。她既然已经成了侯府大少爷的小姨子,为什么还要嫁到小户人家去?她完全可以嫁得更好!就连吴少英这个监生……也算不上是最好的选择了。
当然,这是在她知道吴少英做了官之前。知道之后,吴少英再次成为了她的首选。
虎伯对于关老太太与关芸娘的想法,已经无力吐嘈。关家想要上京依附秦家,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他心里总觉得生气与不甘。当初关蓉娘之死,关家可是有责任的,如今全当没事人儿一般,死皮赖脸地要缠上来,还拿秦含真做借口。其实他们家进京后,还不是得靠着永嘉侯府找宅子寻差使?否则就靠关家这点家底,够在京城做什么?怕是连安家都难!
秦柏与牛氏听完,也觉得无语了。牛氏半天才道:“原来如此,怪不得亲家太太如今变得这么……不要脸了,原来是舍不得咱们侯府的富贵,才无论如何都想要攀上来。”
秦含真心里闷闷地,不知该说什么好。她只能问虎伯:“那表舅知道这些事吗?他是怎么说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二十章 安抚
虎伯叹了口气:“吴少英还能怎么说呢?他也不容易。亲家太太对他有养育之恩呢,这关系可不是说断就能断得了的。”
不过恩情归恩情,吴少英对于关芸娘,依然还是那句话:只有兄妹之情,没有夫妻缘份。其实,所谓的兄妹之情,到这时候也不剩什么了,只不过是面上情儿罢了,拿来搪塞关老太太的。吴少英对于关家,统共也就只有关大舅一个,还能算得上是有情份的。他虽然咬定了不肯娶关芸娘,但对关大舅还算不错。
他私下劝了关大舅,说对方带着妻儿上京去依附永嘉侯府过活,并不是不行,可是以关大舅的身份,就算能在京城安下家来,在侯府打个秋风,混混日子,又有什么益处?别说是给外甥女秦含真撑腰了,只怕侯府那边秦平娶了新媳妇,当了家,不想再接济关家,他也没处说理去。关家好歹也是读书人家,开着学堂,在米脂县是受惯世人尊敬的,难不成真要哭着喊着,死缠烂打着向妹夫的续弦乞求一点钱粮么?这又是何必?
因此,关大舅与其上京,倒不如随吴少英到任上去。吴少英如今做了金陵的官,虽然品阶低一些,但也是正经官身。金陵府又富庶,关大舅不论做什么都好,哪怕是开个蒙学馆呢,若是胆子大一些,也可以跟在吴少英身边,帮着跑腿办事,也算是有个差使。历练上几年,若本事还过得去,就补个吏员又如何?横竖关大舅已经不指望在科举路上能有什么出息了,做了吏员,也算是份稳稳当当的前程。
吴少英一番苦口婆心,还真劝得关大舅动了心。虽然关老太太坚持儿子孙子都要上京去,才能有好前程,可如果真照吴少英所说,去了京城也只能看秦家脸色过活,那还不如留在米脂老家的好。金陵府则是另一个吸引人的去处,传说中江南富庶之地,能到那里去生活,在关大舅心目就跟做梦一样。吴少英这个表弟可以说是与关大舅自小一块儿长大的,论情份自然比秦家要深得多。能指望表弟,总比处处依靠秦家好呀。
只是这做吏员嘛……就有些不合关大舅对于自己父子前程的期望了。如果真的入了胥吏一流,将来他的儿子就不好参加科举了。关大舅自小受关老秀才熏陶,觉得科举方是读书人的正途,一心盼着儿子将来能考秀才、中举人,一路会试、殿试地考上去,成为进士做官,光宗耀祖的。这做吏员固然可保生计无忧,却也断了他们一家的前程。关大舅不大情愿。
如果真想做吏员,他在米脂县就能做了,从前凭着秦家的面子,这点小事算什么呢?之所以从来没有动过这个念头,就是为了家中男子读书科举考虑。关大舅不用想都知道,如果他真的做了吏员,死去的老爹怕是要不得瞑目的。
但如果只是跟在表弟身边做个跑腿的,关大舅心里又有些过不去。他在老家做惯了体面人,总觉得这差使有些不那么体面,好象身份平白低了表弟一等似的。可是,金陵府又实在吸引人,依附表弟,好象比依附死去的妹子的夫家更让人有底气……
关大舅纠结了,犹豫着不知该怎么选择才好。
吴少英也不劝他什么,就让他考虑去。反正关大舅一家子在米脂,上有老下有小,妹妹还未出嫁,他们身上又还有孝。总要等到明年开春,才是二十七个月的孝满之时。关大舅不管是去京城还是来金陵,都要在那之后了。他若真要抛家别业,离开家乡,后续要办的事情还多着呢,不可能这就跟着吴少英与虎伯父子离开了。
有了吴少英抛出的饵,关大舅陷入选择困难症之中,倒是把关老太太给劝住了。她知道秦家与吴少英都没有抛开关家的意思,便也消停了许多,不再闹腾。毕竟老太太心里也是知道轻重的,既然亲家没有断亲的意思,自然不能真把人给得罪狠了。可吴少英说可以让关大舅去他任上投奔,关老太太又有些心动。
如果关大舅去的是京城,投奔的是亲家秦柏与牛氏,那么她想要把女儿嫁到京城的好人家,可能还没什么底气,需得再花些心思才行。但如果关大舅投奔的是吴少英,她对吴少英有养育之恩,跟过去了,与做老封君又有什么不同?吴少英不肯娶关芸娘,那总能帮关芸娘牵线做媒,说个做官的好人家吧?她年纪大了,也不指望能享几年富贵,但总要给儿女孙子谋个好前程,才能安心。
分卷阅读837
分卷阅读837
相隔千里,又少有书信往来,日后恐怕渐渐的,就不会走动了。说是姻亲,也跟远亲没有两样。等到秦平再娶名门千金为妻,关家这样的小门小户,就越发不在秦家眼里了。
关家本来就只是开了个学堂,又因为关老秀才去世后,关大舅接手学堂,学问却不如其父扎实,只能教导几个蒙童,声名大不如前。没有秦家这门姻亲撑着,关家在米脂县里又算是什么呢?县中上下都看清了关家的真实境况,没人再盲目地凑上去巴结了。
关老太太因为这等待遇落差而深受刺激。她其实也知道秦家难有回米脂的一日了,但这门姻亲她无论如何也不能断了。若是断了,她大女儿岂不是白白葬送了性命?她的丈夫关老秀才就更加死不瞑目了。秦家派人回来移棺时,她会表现得那般激动,其实也有这一层原因。
至于关芸娘,到了这一步,她在米脂想要找到满意的婚事,已是难上加难了。周边州县兴许还有好人家,她却又看不上眼。她既然已经成了侯府大少爷的小姨子,为什么还要嫁到小户人家去?她完全可以嫁得更好!就连吴少英这个监生……也算不上是最好的选择了。
当然,这是在她知道吴少英做了官之前。知道之后,吴少英再次成为了她的首选。
虎伯对于关老太太与关芸娘的想法,已经无力吐嘈。关家想要上京依附秦家,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他心里总觉得生气与不甘。当初关蓉娘之死,关家可是有责任的,如今全当没事人儿一般,死皮赖脸地要缠上来,还拿秦含真做借口。其实他们家进京后,还不是得靠着永嘉侯府找宅子寻差使?否则就靠关家这点家底,够在京城做什么?怕是连安家都难!
秦柏与牛氏听完,也觉得无语了。牛氏半天才道:“原来如此,怪不得亲家太太如今变得这么……不要脸了,原来是舍不得咱们侯府的富贵,才无论如何都想要攀上来。”
秦含真心里闷闷地,不知该说什么好。她只能问虎伯:“那表舅知道这些事吗?他是怎么说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二十章 安抚
虎伯叹了口气:“吴少英还能怎么说呢?他也不容易。亲家太太对他有养育之恩呢,这关系可不是说断就能断得了的。”
不过恩情归恩情,吴少英对于关芸娘,依然还是那句话:只有兄妹之情,没有夫妻缘份。其实,所谓的兄妹之情,到这时候也不剩什么了,只不过是面上情儿罢了,拿来搪塞关老太太的。吴少英对于关家,统共也就只有关大舅一个,还能算得上是有情份的。他虽然咬定了不肯娶关芸娘,但对关大舅还算不错。
他私下劝了关大舅,说对方带着妻儿上京去依附永嘉侯府过活,并不是不行,可是以关大舅的身份,就算能在京城安下家来,在侯府打个秋风,混混日子,又有什么益处?别说是给外甥女秦含真撑腰了,只怕侯府那边秦平娶了新媳妇,当了家,不想再接济关家,他也没处说理去。关家好歹也是读书人家,开着学堂,在米脂县是受惯世人尊敬的,难不成真要哭着喊着,死缠烂打着向妹夫的续弦乞求一点钱粮么?这又是何必?
因此,关大舅与其上京,倒不如随吴少英到任上去。吴少英如今做了金陵的官,虽然品阶低一些,但也是正经官身。金陵府又富庶,关大舅不论做什么都好,哪怕是开个蒙学馆呢,若是胆子大一些,也可以跟在吴少英身边,帮着跑腿办事,也算是有个差使。历练上几年,若本事还过得去,就补个吏员又如何?横竖关大舅已经不指望在科举路上能有什么出息了,做了吏员,也算是份稳稳当当的前程。
吴少英一番苦口婆心,还真劝得关大舅动了心。虽然关老太太坚持儿子孙子都要上京去,才能有好前程,可如果真照吴少英所说,去了京城也只能看秦家脸色过活,那还不如留在米脂老家的好。金陵府则是另一个吸引人的去处,传说中江南富庶之地,能到那里去生活,在关大舅心目就跟做梦一样。吴少英这个表弟可以说是与关大舅自小一块儿长大的,论情份自然比秦家要深得多。能指望表弟,总比处处依靠秦家好呀。
只是这做吏员嘛……就有些不合关大舅对于自己父子前程的期望了。如果真的入了胥吏一流,将来他的儿子就不好参加科举了。关大舅自小受关老秀才熏陶,觉得科举方是读书人的正途,一心盼着儿子将来能考秀才、中举人,一路会试、殿试地考上去,成为进士做官,光宗耀祖的。这做吏员固然可保生计无忧,却也断了他们一家的前程。关大舅不大情愿。
如果真想做吏员,他在米脂县就能做了,从前凭着秦家的面子,这点小事算什么呢?之所以从来没有动过这个念头,就是为了家中男子读书科举考虑。关大舅不用想都知道,如果他真的做了吏员,死去的老爹怕是要不得瞑目的。
但如果只是跟在表弟身边做个跑腿的,关大舅心里又有些过不去。他在老家做惯了体面人,总觉得这差使有些不那么体面,好象身份平白低了表弟一等似的。可是,金陵府又实在吸引人,依附表弟,好象比依附死去的妹子的夫家更让人有底气……
关大舅纠结了,犹豫着不知该怎么选择才好。
吴少英也不劝他什么,就让他考虑去。反正关大舅一家子在米脂,上有老下有小,妹妹还未出嫁,他们身上又还有孝。总要等到明年开春,才是二十七个月的孝满之时。关大舅不管是去京城还是来金陵,都要在那之后了。他若真要抛家别业,离开家乡,后续要办的事情还多着呢,不可能这就跟着吴少英与虎伯父子离开了。
有了吴少英抛出的饵,关大舅陷入选择困难症之中,倒是把关老太太给劝住了。她知道秦家与吴少英都没有抛开关家的意思,便也消停了许多,不再闹腾。毕竟老太太心里也是知道轻重的,既然亲家没有断亲的意思,自然不能真把人给得罪狠了。可吴少英说可以让关大舅去他任上投奔,关老太太又有些心动。
如果关大舅去的是京城,投奔的是亲家秦柏与牛氏,那么她想要把女儿嫁到京城的好人家,可能还没什么底气,需得再花些心思才行。但如果关大舅投奔的是吴少英,她对吴少英有养育之恩,跟过去了,与做老封君又有什么不同?吴少英不肯娶关芸娘,那总能帮关芸娘牵线做媒,说个做官的好人家吧?她年纪大了,也不指望能享几年富贵,但总要给儿女孙子谋个好前程,才能安心。
分卷阅读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