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0章 鬼都害怕
越野车上了路。开始走高速,还是很快很平稳的,唐易像是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蒋主任坐镇后方,什么时候才能来跟我们会合?”
“领导就是领导,这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孙晓伟开着车,嘴里嚼着口香糖。
“他随时可能会来。不过现在,他得协调各方面关系,还得盯着东京史料馆的人。”高太明不紧不慢地搭了一句。
“根据情况,从山谷最近的入口,到标示的地点,直线距离大约十公里,但是我们得步行,山谷里没路,具体走多远不好说。而且,可能有毒虫野兽,到时候听我的。你们几个连毒蛇的种类都分不清吧?”孙晓伟说道。
唐易这才明白,敢情这位孙副主任,最强的不是鉴宝,而是野外探险,征集办的活儿,自然很多需要这等本事。
眼下要去的这处山谷,不比天寿山的环境那般平稳,而是山高林密,靠近城市又远,可谓人迹罕至,路难走不说,光是毒虫野兽也够提防的了。
唐易同时也明白了,蒋英年为什么一开始不想让他去。他眼力行,但是这方面基本上处于拖后腿的水平,唯一值得宽慰的就是年轻力壮,体力还可以。
警用牌照的车子,倒是让他们畅通无阻,但是到了西岭县城,也是晚上了,他们住进了县里的招待所,准备早早休息,第二天一早出发。
第二天天刚亮,他们就开车出发了。到了山谷最近入口,斜向的山腰处居然有一条能开车的路,通向一个小山村。孙晓伟下车把车牌摘了,把车开到了村里一片树林后的一户院子旁。
孙晓伟敲开了这户人家的院门,开门的是一位老太婆,看上去有六七十岁了,随后一个老汉也走到了门口。
“老人家,我们是来玩的,车先放你们家旁边行吗?”孙晓伟说着,掏出了一百块钱,塞到了老太婆手里。
“放就是了,不要不要!”老太婆连连推挡。孙晓伟却很有技巧的塞进了老太婆的上衣侧口袋。
“让人家进来喝口水啊!”老汉却在一旁喊道。
老太婆也没有再把钱掏出来,“行,这车,下雨不怕淋了吧?”
“没事儿。”孙晓伟说着,朝唐易他们使了个眼色,众人来到院里的小马扎上坐下。老汉在木桌上摆了几个碗,拿起铁皮暖壶,都倒上了水。聊了几句,才知道老汉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家也安在了外面。
唐易给老头儿敬了一支烟,老汉讪笑着接过来,夹在了耳朵上,却掏出了旱烟袋,点上,吧嗒吧嗒抽了起来。唐易一看,干脆又摸出一盒没开封的烟,塞给了老汉。
推了几下,没推过唐易,老汉最终乐呵呵的收下了,“你们几个,是那什么骡友吧?这荒山,有什么好玩的?”
“呃。”唐易解释道,“对,是来玩的,不过是驴友,不是骡友。”
“骡子可比驴有耐力多了,你们爬山钻洞的,不就是靠个耐力吗?”老汉道,“这都快晌午了,家里吃了饭再去玩吧!”
唐易看了看时间,才9点半,这老汉也忒没时间观念了,“不用了,老人家,我们打算野餐。我打听一下啊,旁边下去这山谷,有什么好玩的么?”
“什么?你们爬山可以,这山谷可千万去不得!”老汉手里挥着旱烟杆,连连摆手,这烟袋锅子从唐易眼前划过,幸亏唐易躲得快。
其他三人也都是一愣,老汉明显很慌张。
“这山谷怎么就去不得?”孙晓伟立即问道。
正在晒萝卜干的老太婆这时候也停了手,“你们个小年轻,可不知道轻重,老头子,你快给他们讲讲,咱们村那块大石头!”
“就是村口那块竖起来的两米多高的石头?”文佳问道,“上面好像还刻了几个符号,但是当时我在车上没看清。”
“是啊,那是挡鬼石!”老汉放下烟袋,从耳朵上拿起唐易给的烟卷。唐易立即掏出火机给点上了,“那这山谷里有鬼不成?”
“不是有鬼,是鬼都害怕的东西!这挡鬼石,就是挡住被吓着的鬼跑到村里来。”老汉狠抽了一口烟,“这山谷啊,地图上叫什么我不知道,听老辈儿人讲,叫大jian沟!”
文佳脸色一变,“老人家,你说的jian,写出来可是上面一个渐,下面一个耳?”
“怎么写我不知道,就是这么个读法儿。我只知道里面的东西,鬼见了都害怕,人怎么敢下去?这挡鬼石听说是大明朝亡国那会儿就立下了,几百年了!”
大聻沟。
唐易看了一眼文佳。孙晓伟和高太明则是对视了一眼。
人死为鬼,鬼死为聻。
人死了变鬼,鬼轮回之后再变成人。但是,鬼如果不入轮回,也是会死的,鬼死了,就会变成聻。
如果照这个说法,人和聻隔了两层,是见不到聻的,但是聻却成了鬼最怕的东西。所以,如果这山谷里真的有聻,人进去了似乎问题不大。但是,既然是鬼都怕的东西,村口还立了挡鬼石,老百姓自然不会懂那么多,当然不敢下去了!
聻这种说法,在玄门中并不稀奇,古代道士驱鬼,嘴里的口诀就常常是这个“聻”字。
如果仔细看一下,这个字儿要是带着几分艺术气息画出来,是不是有点儿像个虎头?有的驱鬼符,冷不伶仃看一眼,有点儿像个虎头,其实就是画了这个聻字。有人也因此误以为虎头能驱邪避鬼,会直接画个虎头出来用。
还有一种误传,因为聻字读jian,和贱同音,有人就以为鬼怕下贱的东西,什么屎尿啊,狗血啊,都用来泼鬼。
唐易自然知道聻,因为不止一本史料里有过记载,远的生僻的文献就不说了,就连《聊斋志异》里都有。
清代文人袁枚还写过一本《子不语》,因为记载的都是一些怪力乱神的事情,所以“子所不语也”。这其中,就具体讲了鬼的三种命运:老老实实,能轮回;若是在阴间也不老实,那么就会变成聻;最倒霉的,是犯了大罪,那就就直接灰飞烟灭,连聻也做不成了。
“老人家,这山谷,几百年来,真的就没听说有人下去过?”唐易定了定神,尽量轻松地问道。
“领导就是领导,这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孙晓伟开着车,嘴里嚼着口香糖。
“他随时可能会来。不过现在,他得协调各方面关系,还得盯着东京史料馆的人。”高太明不紧不慢地搭了一句。
“根据情况,从山谷最近的入口,到标示的地点,直线距离大约十公里,但是我们得步行,山谷里没路,具体走多远不好说。而且,可能有毒虫野兽,到时候听我的。你们几个连毒蛇的种类都分不清吧?”孙晓伟说道。
唐易这才明白,敢情这位孙副主任,最强的不是鉴宝,而是野外探险,征集办的活儿,自然很多需要这等本事。
眼下要去的这处山谷,不比天寿山的环境那般平稳,而是山高林密,靠近城市又远,可谓人迹罕至,路难走不说,光是毒虫野兽也够提防的了。
唐易同时也明白了,蒋英年为什么一开始不想让他去。他眼力行,但是这方面基本上处于拖后腿的水平,唯一值得宽慰的就是年轻力壮,体力还可以。
警用牌照的车子,倒是让他们畅通无阻,但是到了西岭县城,也是晚上了,他们住进了县里的招待所,准备早早休息,第二天一早出发。
第二天天刚亮,他们就开车出发了。到了山谷最近入口,斜向的山腰处居然有一条能开车的路,通向一个小山村。孙晓伟下车把车牌摘了,把车开到了村里一片树林后的一户院子旁。
孙晓伟敲开了这户人家的院门,开门的是一位老太婆,看上去有六七十岁了,随后一个老汉也走到了门口。
“老人家,我们是来玩的,车先放你们家旁边行吗?”孙晓伟说着,掏出了一百块钱,塞到了老太婆手里。
“放就是了,不要不要!”老太婆连连推挡。孙晓伟却很有技巧的塞进了老太婆的上衣侧口袋。
“让人家进来喝口水啊!”老汉却在一旁喊道。
老太婆也没有再把钱掏出来,“行,这车,下雨不怕淋了吧?”
“没事儿。”孙晓伟说着,朝唐易他们使了个眼色,众人来到院里的小马扎上坐下。老汉在木桌上摆了几个碗,拿起铁皮暖壶,都倒上了水。聊了几句,才知道老汉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家也安在了外面。
唐易给老头儿敬了一支烟,老汉讪笑着接过来,夹在了耳朵上,却掏出了旱烟袋,点上,吧嗒吧嗒抽了起来。唐易一看,干脆又摸出一盒没开封的烟,塞给了老汉。
推了几下,没推过唐易,老汉最终乐呵呵的收下了,“你们几个,是那什么骡友吧?这荒山,有什么好玩的?”
“呃。”唐易解释道,“对,是来玩的,不过是驴友,不是骡友。”
“骡子可比驴有耐力多了,你们爬山钻洞的,不就是靠个耐力吗?”老汉道,“这都快晌午了,家里吃了饭再去玩吧!”
唐易看了看时间,才9点半,这老汉也忒没时间观念了,“不用了,老人家,我们打算野餐。我打听一下啊,旁边下去这山谷,有什么好玩的么?”
“什么?你们爬山可以,这山谷可千万去不得!”老汉手里挥着旱烟杆,连连摆手,这烟袋锅子从唐易眼前划过,幸亏唐易躲得快。
其他三人也都是一愣,老汉明显很慌张。
“这山谷怎么就去不得?”孙晓伟立即问道。
正在晒萝卜干的老太婆这时候也停了手,“你们个小年轻,可不知道轻重,老头子,你快给他们讲讲,咱们村那块大石头!”
“就是村口那块竖起来的两米多高的石头?”文佳问道,“上面好像还刻了几个符号,但是当时我在车上没看清。”
“是啊,那是挡鬼石!”老汉放下烟袋,从耳朵上拿起唐易给的烟卷。唐易立即掏出火机给点上了,“那这山谷里有鬼不成?”
“不是有鬼,是鬼都害怕的东西!这挡鬼石,就是挡住被吓着的鬼跑到村里来。”老汉狠抽了一口烟,“这山谷啊,地图上叫什么我不知道,听老辈儿人讲,叫大jian沟!”
文佳脸色一变,“老人家,你说的jian,写出来可是上面一个渐,下面一个耳?”
“怎么写我不知道,就是这么个读法儿。我只知道里面的东西,鬼见了都害怕,人怎么敢下去?这挡鬼石听说是大明朝亡国那会儿就立下了,几百年了!”
大聻沟。
唐易看了一眼文佳。孙晓伟和高太明则是对视了一眼。
人死为鬼,鬼死为聻。
人死了变鬼,鬼轮回之后再变成人。但是,鬼如果不入轮回,也是会死的,鬼死了,就会变成聻。
如果照这个说法,人和聻隔了两层,是见不到聻的,但是聻却成了鬼最怕的东西。所以,如果这山谷里真的有聻,人进去了似乎问题不大。但是,既然是鬼都怕的东西,村口还立了挡鬼石,老百姓自然不会懂那么多,当然不敢下去了!
聻这种说法,在玄门中并不稀奇,古代道士驱鬼,嘴里的口诀就常常是这个“聻”字。
如果仔细看一下,这个字儿要是带着几分艺术气息画出来,是不是有点儿像个虎头?有的驱鬼符,冷不伶仃看一眼,有点儿像个虎头,其实就是画了这个聻字。有人也因此误以为虎头能驱邪避鬼,会直接画个虎头出来用。
还有一种误传,因为聻字读jian,和贱同音,有人就以为鬼怕下贱的东西,什么屎尿啊,狗血啊,都用来泼鬼。
唐易自然知道聻,因为不止一本史料里有过记载,远的生僻的文献就不说了,就连《聊斋志异》里都有。
清代文人袁枚还写过一本《子不语》,因为记载的都是一些怪力乱神的事情,所以“子所不语也”。这其中,就具体讲了鬼的三种命运:老老实实,能轮回;若是在阴间也不老实,那么就会变成聻;最倒霉的,是犯了大罪,那就就直接灰飞烟灭,连聻也做不成了。
“老人家,这山谷,几百年来,真的就没听说有人下去过?”唐易定了定神,尽量轻松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