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百四二章:大雅之堂
“哈哈哈,各位,我终于明白黄教授写的诗是什么意思了?”
有粉丝大笑一声,说道。
“什么意思,难道,这不就是一首诗吗?”
“从表面上看,这的确是一首诗。”
这位粉丝说道:“而且,这还是一首写得很美,意境很悠长的诗。但是,这只是他的表面。大家看一看,这首诗的格式非常有特色。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难道大家没有想过,黄教授不仅仅是在写诗,而且还是在教我们如何写诗。”
“教我们写诗?被你一说,好像还真是。”
这位粉丝一说,其他人士一拍脑袋,一下子醒悟过来:“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我说呢,这么强的对偶手法,怎么会仅仅只是一首诗呢。”
“大家再看,这首诗不仅使用了比较明显的对偶手法,同时,对于声律,也是严格要求。大家看到了没有,这个标题写的是一东,东是什么?东其实没有什么别的意思,他取的是东的韵母发声,也就是说,这一首诗的押韵都是与ong结束。”
“原来这个一东是这样的意思,还有吗?”
“当然还有,再来说一说格式。我们知道我们的诗词对联一般很注重格式,一个字就对一个字,两个字就对两个字,三个字也要对三个字。如果格式不一,那么就会失去诗词的美感。而此前我们学习诗词格式都比较困难,哪怕我们知道格式,但我们也写不出这样的诗句。可是,这一首诗却是用举例的方式,从单字对到双字对,再到三字对,七字对,甚至是十一字对,一一为我们写将出来,简直像抓着我们的手,亲自教我们一样。”
“这这这……这首诗简直是绝了。”
有听众已然惊叹的说道。
“何止是绝。这首诗可不仅仅只是教我们诗词,教我们格律,他在诗里面还在传授我们一系列无比有内涵的典故。”
“典故,我怎么没看出来,这首诗里面有典故吗,好像没有吧,这诗就像唱歌一样,并没有发现什么典故。?”
“呵呵,你再仔细看一看。就拿这一句里面的三尺剑来说吧,这便是一个典故。三尺剑的典故出至于汉高祖刘帮,当年刘邦斩白蛇的时候说了一句,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也,这便是三尺剑的出处。还有,后面的六钧弓同样是出至于一个典故,春秋传记载,颜高之弓六钧,一钧相当于现在的30斤,六钧就相当于是180手,你能想,180的斤的弓是什么样的概念,意思是形容这弓威力很强,并且与三尺剑对应。再来说说广寒宫……”
“好吧,别说了,我服了,我祖宗十八代都服了。”
一首诗,不仅写得让人拍案叫绝,更为难得的是,他还用作示范一样教会所有人去写作。
这样的一首诗,早已超过了普通一首诗的地位。
这样的诗,已经不能说是诗了。
这是学问。
这是传世的大学问呀。
而有眼光看出这诗的不凡之处者,又何止是黄一凡的粉丝。
对于很多学子的家长来说,当他们读到黄一凡写的这一首诗之后,整个人激动的都说不出话。
二冬: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三江: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看着黄一凡微.博上写的词句,一众家长喃喃自语。
一东,二冬,三江,连起来之后,他们赫然发现,这诗已经完全不再是诗,诗里面早已经包罗万象。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典故……读这样的诗,哪怕什么也不学,哪怕什么也不干,就是光读,光背,光诵……若干时间之后,自己的文笔与便可以突飞猛进。
而发现这一点之时,若干家长欣喜若狂,简直像看到了天书一般。当天晚上便直接将黄一凡写的一系列诗词摘抄了下来,并且要求自己的子女背诵。
一天过去,没有什么变化。
两天过去,没有什么变化。
三天过去,仍然没有什么变化。
七天过去,情况发生了一点点小转变,一众家长的子女突然变得会使用对偶,排比,等修辞用法。甚至,在写作文作的时候偶尔用的一些词也显得让人眼前一亮,如一阵清风袭来。
半个月过去,不少家长的子女已经可以引用不少典故,整个文章也变得明朗轻快。有领悟能力较强者,甚至整个文章便如音乐一般,读之令人心情非常愉悦。
一个月过去,有一些家长赫然发现,他们已经有一些不知道怎么评价自己子女的写作了。
不是写得不好。
而是写得实在是超出了他们的想像,令他们感觉有一些在做梦。
不过,这一切只不过是在小范围内产生影响。
而真正令无数人士关注《声律启蒙》的,源自一场30所名校作文考试。
如果是在平时,这样的考试虽然重大,但其实也就这样。
每年各类名校都会举办联考,特别是像这种能体现学子语文综合能力的作文。而一般来说,哪怕是每年举行这样的作文考试,比较优秀的作文都比较少。毕竟是初中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也虽然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典故,但如何将这一些词汇与典故,以及各类写作技艺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可是,这一次的30所名校作文考试却是令一众阅卷者大吃一惊。他们不但发现今年各个学校学子的作文水平比往年高上了一筹,甚至,他们还发现了有几篇作文写得令他们都为之惊叹。
如这一篇“天上人家”写得简直是大气磅礴,气势万千。
又如这一篇“桃花江”更是用一系列排比组合写出了家乡母亲河特别的味道。
还有这一篇“我爱你母亲”,整个文章流露出子女对于母亲的无尽想念,读着读着,竟然眼泪都流了下来。
看到这一些文章,有一些阅卷老师不可思议的说道:“这哪里是什么初中生写的作文,哪怕是大学生也没有这样的灵气呀。”
受此影响之下,一众名校讲师亲自调查了此事。
在找到十几位种子选手一翻交谈之后,《声律启蒙》一书登上了大雅之堂。(未完待续。)
有粉丝大笑一声,说道。
“什么意思,难道,这不就是一首诗吗?”
“从表面上看,这的确是一首诗。”
这位粉丝说道:“而且,这还是一首写得很美,意境很悠长的诗。但是,这只是他的表面。大家看一看,这首诗的格式非常有特色。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难道大家没有想过,黄教授不仅仅是在写诗,而且还是在教我们如何写诗。”
“教我们写诗?被你一说,好像还真是。”
这位粉丝一说,其他人士一拍脑袋,一下子醒悟过来:“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我说呢,这么强的对偶手法,怎么会仅仅只是一首诗呢。”
“大家再看,这首诗不仅使用了比较明显的对偶手法,同时,对于声律,也是严格要求。大家看到了没有,这个标题写的是一东,东是什么?东其实没有什么别的意思,他取的是东的韵母发声,也就是说,这一首诗的押韵都是与ong结束。”
“原来这个一东是这样的意思,还有吗?”
“当然还有,再来说一说格式。我们知道我们的诗词对联一般很注重格式,一个字就对一个字,两个字就对两个字,三个字也要对三个字。如果格式不一,那么就会失去诗词的美感。而此前我们学习诗词格式都比较困难,哪怕我们知道格式,但我们也写不出这样的诗句。可是,这一首诗却是用举例的方式,从单字对到双字对,再到三字对,七字对,甚至是十一字对,一一为我们写将出来,简直像抓着我们的手,亲自教我们一样。”
“这这这……这首诗简直是绝了。”
有听众已然惊叹的说道。
“何止是绝。这首诗可不仅仅只是教我们诗词,教我们格律,他在诗里面还在传授我们一系列无比有内涵的典故。”
“典故,我怎么没看出来,这首诗里面有典故吗,好像没有吧,这诗就像唱歌一样,并没有发现什么典故。?”
“呵呵,你再仔细看一看。就拿这一句里面的三尺剑来说吧,这便是一个典故。三尺剑的典故出至于汉高祖刘帮,当年刘邦斩白蛇的时候说了一句,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也,这便是三尺剑的出处。还有,后面的六钧弓同样是出至于一个典故,春秋传记载,颜高之弓六钧,一钧相当于现在的30斤,六钧就相当于是180手,你能想,180的斤的弓是什么样的概念,意思是形容这弓威力很强,并且与三尺剑对应。再来说说广寒宫……”
“好吧,别说了,我服了,我祖宗十八代都服了。”
一首诗,不仅写得让人拍案叫绝,更为难得的是,他还用作示范一样教会所有人去写作。
这样的一首诗,早已超过了普通一首诗的地位。
这样的诗,已经不能说是诗了。
这是学问。
这是传世的大学问呀。
而有眼光看出这诗的不凡之处者,又何止是黄一凡的粉丝。
对于很多学子的家长来说,当他们读到黄一凡写的这一首诗之后,整个人激动的都说不出话。
二冬: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三江: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看着黄一凡微.博上写的词句,一众家长喃喃自语。
一东,二冬,三江,连起来之后,他们赫然发现,这诗已经完全不再是诗,诗里面早已经包罗万象。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典故……读这样的诗,哪怕什么也不学,哪怕什么也不干,就是光读,光背,光诵……若干时间之后,自己的文笔与便可以突飞猛进。
而发现这一点之时,若干家长欣喜若狂,简直像看到了天书一般。当天晚上便直接将黄一凡写的一系列诗词摘抄了下来,并且要求自己的子女背诵。
一天过去,没有什么变化。
两天过去,没有什么变化。
三天过去,仍然没有什么变化。
七天过去,情况发生了一点点小转变,一众家长的子女突然变得会使用对偶,排比,等修辞用法。甚至,在写作文作的时候偶尔用的一些词也显得让人眼前一亮,如一阵清风袭来。
半个月过去,不少家长的子女已经可以引用不少典故,整个文章也变得明朗轻快。有领悟能力较强者,甚至整个文章便如音乐一般,读之令人心情非常愉悦。
一个月过去,有一些家长赫然发现,他们已经有一些不知道怎么评价自己子女的写作了。
不是写得不好。
而是写得实在是超出了他们的想像,令他们感觉有一些在做梦。
不过,这一切只不过是在小范围内产生影响。
而真正令无数人士关注《声律启蒙》的,源自一场30所名校作文考试。
如果是在平时,这样的考试虽然重大,但其实也就这样。
每年各类名校都会举办联考,特别是像这种能体现学子语文综合能力的作文。而一般来说,哪怕是每年举行这样的作文考试,比较优秀的作文都比较少。毕竟是初中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也虽然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典故,但如何将这一些词汇与典故,以及各类写作技艺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可是,这一次的30所名校作文考试却是令一众阅卷者大吃一惊。他们不但发现今年各个学校学子的作文水平比往年高上了一筹,甚至,他们还发现了有几篇作文写得令他们都为之惊叹。
如这一篇“天上人家”写得简直是大气磅礴,气势万千。
又如这一篇“桃花江”更是用一系列排比组合写出了家乡母亲河特别的味道。
还有这一篇“我爱你母亲”,整个文章流露出子女对于母亲的无尽想念,读着读着,竟然眼泪都流了下来。
看到这一些文章,有一些阅卷老师不可思议的说道:“这哪里是什么初中生写的作文,哪怕是大学生也没有这样的灵气呀。”
受此影响之下,一众名校讲师亲自调查了此事。
在找到十几位种子选手一翻交谈之后,《声律启蒙》一书登上了大雅之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