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9
[综]普林斯女王 作者:来杯麦酒
分卷阅读189
莲花妹妹来着…不过今天地铁上有个歪国小哥哥推着他儿子实在太可爱了!于是忍不住改了设定…恩…毕竟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我可是属于看《吸血鬼骑士》那一挂的人呢!咩哈哈哈哈哈!ps我今天又掉粉了哈哈哈哈!
第124章 杂志新专栏
1949年的新年过后, 《the life》的忠实读者们发现, 由邮差送到她们手中的新一期的杂志, 似乎比从前的要厚了不少。
翻开一看, 哦,原来是新增加了一个专栏啊。
电影专栏?
是最近有什么好看的电影吗?
《the life》的主要读者群大部分都是女性, 年龄层次涵盖范围从10来岁到30多岁不等,40、50岁的也有, 但不多, 毕竟那个年纪的夫人太太们已经不再那么追求时尚了,反而是年轻些的女性,她们的消费水平也许算不上是最高的,可对于时尚和潮流的追求却是不容小觑的,特别是那些年轻活泼的未婚女性, 平日里休息的时候就会和闺蜜约出来一起吃吃饭、喝喝茶、逛逛街, 若是有好看的电影, 她们也不会吝啬花一点小钱去看上一场顺便消磨一下时间,所以对于《the life》的新专栏, 不少人都带着感兴趣的心情翻阅了一遍。
朱迪丝就是其中一位。
她是一名普通的报社记者, 当然,不是《the life》而是《泰晤士报》, 坦白说,能进入这么一个颇负盛名的报社,朱迪丝承认,她的议员父亲占了不小的因素, 可惜这也没什么卵用,虽说她自认自己的工作水平绝不会低于办公室的其他人,但谁让她是个女人呢?入职到现在差不多一年了,她出去采访的次数绝不超过一个巴掌,相反,每当有什么端茶倒水的工作,她的上司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她,美其名曰锻炼她的接人待物为人处世,倒不如说是给办公室的男性同事们打杂,朱迪丝气得要死,可她发现就算是她将自己的不满告诉了父母,母亲就不说了,她一直是希望她能待在家里做个乖巧的贵族小姐直到找到个门当户对的绅士嫁出去的,对于这份工作,母亲从头至尾都是持着反对态度,要不是父亲坚持,她能不能继续上班都是一回事。
然而令朱迪丝失望的是,原来她的父亲并不是她曾以为的那样开明,瞧瞧他说了什么!
——让你去报社工作,只是让你多一些社会阅历,待在办公室看看报纸也是一种学习,何必非要去外面跑什么新闻?
朱迪丝郁闷极了。
她堂堂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如今却成了“服务生”,她都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了。
抛开令人郁卒的日常工作不谈,除了不能出任务,朱迪丝的工作还是很“轻松”的。
每天上班之后给上司泡完咖啡,再将今天的主要新闻罗列一下打印出来放在上司的桌上,她就可以去自己的座位上看报纸了,等到10点左右的时候,她要负责给办公室的所有人订餐,做完这个接着看报纸,午餐送来后进行分派,吃完后叫人来收拾餐桌,顺便再给上司泡一壶咖啡,然后她就可以一直坐等下班了。
哦,其间若是有哪位“忙不过来”的同事需要她去收发一下传真,或是去其他部门接收派送一下文件,又或者是去楼下百米外街道拐角的地方带一盒小蛋糕什么的……除了最后一点有待商榷,其他的活儿她也多半是不能拒绝的。
在这些“工作”之外,所有的时间都是她自由分配的。
百无聊赖的朱迪丝只好早早的就过上了“退休老人”的生活,每天端端茶送送水泡泡咖啡看看报纸杂志,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好在她工作的地方是传媒行业,是报社,而在报社工作最大的好处,大概就是有各式各样的报纸和杂志可供观看。
譬如在朱迪丝的办公室一侧,就有一个巨大的书架,上面分门别类的收集了包括《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先驱报》、《工人报》等在内的各方面的报纸,还有一些诸如《经济学家》、《旁观者》等一众老牌杂志和《新政治家》、《the ;own(妇女界)》和《the life》等创刊没多久的杂志。
身为一位新闻工作者,朱迪丝自然是每一份报纸和杂志都有所涉猎和学习,但从23岁年轻女性的角度来说,她还是更喜欢《妇女界》和《the life》,而相比《妇女界》这种更适合已婚女性的杂志,综合而全面的《the life》显然更得她的心。
就像男性版的《the life》已然成为了英国所有男性必读的月刊,《the life》大众版对于朱迪丝的吸引力也不小,她不仅会在报社第一时间翻阅新一期杂志,家里也订阅了杂志,还花高价收集全了《the life》从创刊号开始的每一期,并且她已经做好打算,如果《the life》能一直保持它的高质量,她就会一直收藏下去。
这一期的《the life》里多了一个新的专栏,电影专栏。
朱迪丝当然不会没看过电影,老实说,她还曾经打算去做导演呢!要不是考虑到父亲的职业特性,说不准她如今就成了英国梦的员工了——她和玛格丽特公主也曾在舞会上见过好几次面的说!
新专栏的内容不多,主要对近期即将上映的一部新电影《the king\'s speech》进行了推荐,标题倒是很励志——《人这辈子,总要战胜自己那么一次》,内容很朴实,是普罗大众都知道的故事——国王乔治六世在战争前一次有名的演讲。
不过,文章里对于电影部分只是进行了很简单的描述,毕竟这个故事只要是英国人没几个不知道的,所以文章用很大的篇幅对影片的剪辑进行了分析和推荐:
对电影有些许了解的人都知道,一部电影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它给观众们带来了什么样的观感体验,也就是它的剪辑是否完整而不落俗套的讲述了整个故事,这个故事必须不长不短、有血有肉、恰到好处,既不会让观众觉得烦闷,也不会令人感觉无聊,当然,演员的演技、伴奏的音乐、拍摄的手法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但电影素材就像布料,演员决定了布料上的花纹是否精致细腻,音乐则是点缀了布料的蕾丝花边,而手法则决定了布料的材质究竟是哪一等,只有剪辑才是裁缝,能将布料裁剪成一件美丽而体面的衣服。
从最早的影片《多福海的狂浪》,到场景交融衔接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再到1929年有声电影的问世,尽管那简陋的录音和喋喋不休的对白、以及没完没了的音乐让人总有一种心焦气燥的感觉,但
分卷阅读189
分卷阅读189
莲花妹妹来着…不过今天地铁上有个歪国小哥哥推着他儿子实在太可爱了!于是忍不住改了设定…恩…毕竟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我可是属于看《吸血鬼骑士》那一挂的人呢!咩哈哈哈哈哈!ps我今天又掉粉了哈哈哈哈!
第124章 杂志新专栏
1949年的新年过后, 《the life》的忠实读者们发现, 由邮差送到她们手中的新一期的杂志, 似乎比从前的要厚了不少。
翻开一看, 哦,原来是新增加了一个专栏啊。
电影专栏?
是最近有什么好看的电影吗?
《the life》的主要读者群大部分都是女性, 年龄层次涵盖范围从10来岁到30多岁不等,40、50岁的也有, 但不多, 毕竟那个年纪的夫人太太们已经不再那么追求时尚了,反而是年轻些的女性,她们的消费水平也许算不上是最高的,可对于时尚和潮流的追求却是不容小觑的,特别是那些年轻活泼的未婚女性, 平日里休息的时候就会和闺蜜约出来一起吃吃饭、喝喝茶、逛逛街, 若是有好看的电影, 她们也不会吝啬花一点小钱去看上一场顺便消磨一下时间,所以对于《the life》的新专栏, 不少人都带着感兴趣的心情翻阅了一遍。
朱迪丝就是其中一位。
她是一名普通的报社记者, 当然,不是《the life》而是《泰晤士报》, 坦白说,能进入这么一个颇负盛名的报社,朱迪丝承认,她的议员父亲占了不小的因素, 可惜这也没什么卵用,虽说她自认自己的工作水平绝不会低于办公室的其他人,但谁让她是个女人呢?入职到现在差不多一年了,她出去采访的次数绝不超过一个巴掌,相反,每当有什么端茶倒水的工作,她的上司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她,美其名曰锻炼她的接人待物为人处世,倒不如说是给办公室的男性同事们打杂,朱迪丝气得要死,可她发现就算是她将自己的不满告诉了父母,母亲就不说了,她一直是希望她能待在家里做个乖巧的贵族小姐直到找到个门当户对的绅士嫁出去的,对于这份工作,母亲从头至尾都是持着反对态度,要不是父亲坚持,她能不能继续上班都是一回事。
然而令朱迪丝失望的是,原来她的父亲并不是她曾以为的那样开明,瞧瞧他说了什么!
——让你去报社工作,只是让你多一些社会阅历,待在办公室看看报纸也是一种学习,何必非要去外面跑什么新闻?
朱迪丝郁闷极了。
她堂堂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如今却成了“服务生”,她都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了。
抛开令人郁卒的日常工作不谈,除了不能出任务,朱迪丝的工作还是很“轻松”的。
每天上班之后给上司泡完咖啡,再将今天的主要新闻罗列一下打印出来放在上司的桌上,她就可以去自己的座位上看报纸了,等到10点左右的时候,她要负责给办公室的所有人订餐,做完这个接着看报纸,午餐送来后进行分派,吃完后叫人来收拾餐桌,顺便再给上司泡一壶咖啡,然后她就可以一直坐等下班了。
哦,其间若是有哪位“忙不过来”的同事需要她去收发一下传真,或是去其他部门接收派送一下文件,又或者是去楼下百米外街道拐角的地方带一盒小蛋糕什么的……除了最后一点有待商榷,其他的活儿她也多半是不能拒绝的。
在这些“工作”之外,所有的时间都是她自由分配的。
百无聊赖的朱迪丝只好早早的就过上了“退休老人”的生活,每天端端茶送送水泡泡咖啡看看报纸杂志,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好在她工作的地方是传媒行业,是报社,而在报社工作最大的好处,大概就是有各式各样的报纸和杂志可供观看。
譬如在朱迪丝的办公室一侧,就有一个巨大的书架,上面分门别类的收集了包括《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先驱报》、《工人报》等在内的各方面的报纸,还有一些诸如《经济学家》、《旁观者》等一众老牌杂志和《新政治家》、《the ;own(妇女界)》和《the life》等创刊没多久的杂志。
身为一位新闻工作者,朱迪丝自然是每一份报纸和杂志都有所涉猎和学习,但从23岁年轻女性的角度来说,她还是更喜欢《妇女界》和《the life》,而相比《妇女界》这种更适合已婚女性的杂志,综合而全面的《the life》显然更得她的心。
就像男性版的《the life》已然成为了英国所有男性必读的月刊,《the life》大众版对于朱迪丝的吸引力也不小,她不仅会在报社第一时间翻阅新一期杂志,家里也订阅了杂志,还花高价收集全了《the life》从创刊号开始的每一期,并且她已经做好打算,如果《the life》能一直保持它的高质量,她就会一直收藏下去。
这一期的《the life》里多了一个新的专栏,电影专栏。
朱迪丝当然不会没看过电影,老实说,她还曾经打算去做导演呢!要不是考虑到父亲的职业特性,说不准她如今就成了英国梦的员工了——她和玛格丽特公主也曾在舞会上见过好几次面的说!
新专栏的内容不多,主要对近期即将上映的一部新电影《the king\'s speech》进行了推荐,标题倒是很励志——《人这辈子,总要战胜自己那么一次》,内容很朴实,是普罗大众都知道的故事——国王乔治六世在战争前一次有名的演讲。
不过,文章里对于电影部分只是进行了很简单的描述,毕竟这个故事只要是英国人没几个不知道的,所以文章用很大的篇幅对影片的剪辑进行了分析和推荐:
对电影有些许了解的人都知道,一部电影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它给观众们带来了什么样的观感体验,也就是它的剪辑是否完整而不落俗套的讲述了整个故事,这个故事必须不长不短、有血有肉、恰到好处,既不会让观众觉得烦闷,也不会令人感觉无聊,当然,演员的演技、伴奏的音乐、拍摄的手法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但电影素材就像布料,演员决定了布料上的花纹是否精致细腻,音乐则是点缀了布料的蕾丝花边,而手法则决定了布料的材质究竟是哪一等,只有剪辑才是裁缝,能将布料裁剪成一件美丽而体面的衣服。
从最早的影片《多福海的狂浪》,到场景交融衔接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再到1929年有声电影的问世,尽管那简陋的录音和喋喋不休的对白、以及没完没了的音乐让人总有一种心焦气燥的感觉,但
分卷阅读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