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2
天年 作者:何夕
分卷阅读82
太阳连同它的子民,想象着太阳旁边第三颗小石头上有一间小小的屋子,屋子里赋予了自己生命的家人正在渐渐老去。孔青云突然觉得眼底有些发热,他使劲摁下导航键。
呵!银河!
远远望去,直径以十万乃至百万公里计的星子们成了云中发光的水滴,弥漫在这片直径十万光年的广袤空间里。它们飘游、拉扯、旋转,甚至织成丝带纠结缠绕。有时上万颗恒星组成一个大的结构,而这以亿万公里计的结构却又不过是另一个更大结构的小小子集。这是一件不可方物的宇宙绣品,是创世之神撩拨出的美妙旋涡。
通过“强观察者量子光斑”看到的宇宙图景跟孔青云从其他途径上见到的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孔青云端详着这一切,难以准确描述自己此时的心情。过了几分钟,孔青云开始下降,速度很慢,他似乎有什么目的。过了一会儿,他回到了太阳系,停在了某个位置。从这里看过去,太阳是一个刺目的亮点,光线几乎将水星淹没,火星和地球倒是比较清楚。在稍远的地方,巨大的木星缓缓滑过。孔青云下意识地操纵导航键再次上升,回到更早之前能够看到太阳系全貌的地方。他觉得自己心脏跳得很厉害,像是要蹦出来似的。接下来,孔青云就像一个人体电梯,以超光速上上下下。他突然想到了什么,这个想法让他猛然将导航键摁到极限。在垂直上升到银道面上一万光年之后,孔青云的目光朝着某个方向仔细端详。然后,他很确信自己看到了一样东西,勾连寰宇,硕大无朋……
第27章 . 冰河实验
这里是赞比亚、坦桑尼亚、马拉维三国交界处的一处浅丘地带,本来就不浓密的树丛被砍倒拖走,草地也被翻开,露出棕红色的土层,像是给原野铺上了一张工艺拙劣的地毯。到处都在施工,现场马达轰鸣,戴着安全帽的工人四下忙碌着。冷淮一行人没有在工地停留,而是直接进入几百米开外的“黑巢”。
杜原上次来非洲已是四年之前,对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他始终怀有难以言说的情感。有生以来杜原见到过的最古老事物是一块来自非洲的岩石标本,至今他仍清楚记得自己在博物馆里面对那块形成于二十八亿年前的岩石时内心发出的惊叹。
在“黑巢”入口处的第一道消毒间里,除了冷淮和杜原,还有一位神色严肃的中年人。杜原一边穿防护服一边四下张望,发现房间的四周都架着监控头,看来这里的安全措施很严密。“太平门计划”在全球多处特别选定的地点都有一些分项目。冷淮此次是陪同中国农业部的张司长前来考察,杜原突然提出想一同前往,经过请示,上面同意了。本来冷淮对此不太赞成,杜原知道冷淮是觉得时间宝贵,希望他留在基地继续天年的研究,但杜原很坚持。
“黑巢”是“新生物圈 2 号”的绰号,这来源于它漆黑的外表。杜原回想着之前看过的资料,“黑巢”占地大约两万平方米,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纳米玻璃。这种新材料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优异的绝热性能,超过自然界中的绝热之王钻石,而光线却能够毫无阻碍地穿越它。由于太阳光线几乎都被吸收了,所以从外面看它整体呈现为黑灰色。材料的另一个特殊性能是可以根据加上的电压改变透明度。直径一厘米的碳 60 纤维作为加固材料规则地散布在这层膜的外壁上,纤维间距很开,从外形上看,“黑巢”很像一张被来自地底的风吹得朝上膨起的黑灰色蜘蛛网。
生物圈计划开始于二十世纪。第一个模仿地球生物圈的“生物圈 2 号”实验室建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东北部的沙漠戈壁上,是一个完全和外界隔离的“微型地球”,目的是为在其他星球上建立人类能够生存的环境做先驱实验。
当时还没有什么纳米材料,杜原在资料上见到过那幢主要采用钢架和玻璃建造的巨大建筑,主体外形有点儿类似阿兹特克式金字塔。“生物圈 2 号”从字面上容易被理解为人类建立的第二个生物圈项目,但这是一个误解,“生物圈 1 号”的确存在,就是地球本身。“生物圈 2 号”实验后来失败了,它不仅无法实现能源自给,最后就连维持正常的氧气含量也做不到。而现在的“新生物圈 2 号”项目于十年前启动,三年前开始正式运行,根据相关的报道来看,实验非常成功。
李欣这次也随行,但他不是技术人员,所以就留在外面。其余三个人在甬道里换好密封服、戴上氧气瓶后,从七号门进入,这样做是为了保持“新生物圈 2 号”与外界的隔绝。杜原来之前查询过资料,知道“新生物圈 2 号”内部建造了海洋、沼泽、雨林、平原、沙漠共五种原始生态环境,养殖了超过七千种动物、植物,这些动植物之间有着极复杂的依存关系。
进入后的第一感觉是,正午的天空立刻变得阴暗,仿佛一下子到了黄昏。
太阳依然悬在天顶的位置,但却失去了炙人的力量,仿佛是透过冬天的薄雾所看到的情形。环顾四周,杜原几乎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从字面理解,“新生物圈 2 号”应该是充满生机的世界,但此时映入杜原眼帘的却是一片不毛之地,即使是戈壁大漠或是北极苔原也比眼前这片荒地多一些生机。以前的“生物圈 2 号”实验虽然失败,但肯定也比眼前的状况好得多。虽然当时人们希望培养的一些有益生物灭亡了,但诸如老鼠、苍蝇、牵牛花等物种却非常繁盛。而现在杜原进来半天了,不要说老鼠,连蟑螂都没看到一只。高于十厘米的植物全部呈现枯萎状态,只有在接近地表的地方稀稀落落地散布着薄薄的绿色,是苔藓和地衣。
“欢迎光临生命禁地。”迎上前来的一位身着白色工作服、体态臃肿的黑人男子笑了笑。他年纪接近五十,面容憔悴不堪,说着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我是马里安·恩古瓦比,‘新生物圈 2 号’研究员。我们本来有八个人,但是现在这里的生态已经无法支持这么多人的生存。老实说,我现在最想干的一件事情就是抢下你们的氧气管痛快地吸两口,只可惜实验规程不允许。不过,过不了两天我也该离开了。”
“不是说你们的实验很成功吗?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杜原突兀地问道。
话一出口他便有些后悔,觉得这样不太礼貌。
“你指哪一个实验?”马里安问道。
“怎么,不止一个实验?”杜原有点儿迷糊,因为他是顺便跟着张司长过来的,提前了解的信息不多。
“有两个实验,我参加的是第二个。第一个是已经被广泛报道的‘新生物圈 2 号’实验,非常成功。当时他们甚至解
分卷阅读82
分卷阅读82
太阳连同它的子民,想象着太阳旁边第三颗小石头上有一间小小的屋子,屋子里赋予了自己生命的家人正在渐渐老去。孔青云突然觉得眼底有些发热,他使劲摁下导航键。
呵!银河!
远远望去,直径以十万乃至百万公里计的星子们成了云中发光的水滴,弥漫在这片直径十万光年的广袤空间里。它们飘游、拉扯、旋转,甚至织成丝带纠结缠绕。有时上万颗恒星组成一个大的结构,而这以亿万公里计的结构却又不过是另一个更大结构的小小子集。这是一件不可方物的宇宙绣品,是创世之神撩拨出的美妙旋涡。
通过“强观察者量子光斑”看到的宇宙图景跟孔青云从其他途径上见到的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孔青云端详着这一切,难以准确描述自己此时的心情。过了几分钟,孔青云开始下降,速度很慢,他似乎有什么目的。过了一会儿,他回到了太阳系,停在了某个位置。从这里看过去,太阳是一个刺目的亮点,光线几乎将水星淹没,火星和地球倒是比较清楚。在稍远的地方,巨大的木星缓缓滑过。孔青云下意识地操纵导航键再次上升,回到更早之前能够看到太阳系全貌的地方。他觉得自己心脏跳得很厉害,像是要蹦出来似的。接下来,孔青云就像一个人体电梯,以超光速上上下下。他突然想到了什么,这个想法让他猛然将导航键摁到极限。在垂直上升到银道面上一万光年之后,孔青云的目光朝着某个方向仔细端详。然后,他很确信自己看到了一样东西,勾连寰宇,硕大无朋……
第27章 . 冰河实验
这里是赞比亚、坦桑尼亚、马拉维三国交界处的一处浅丘地带,本来就不浓密的树丛被砍倒拖走,草地也被翻开,露出棕红色的土层,像是给原野铺上了一张工艺拙劣的地毯。到处都在施工,现场马达轰鸣,戴着安全帽的工人四下忙碌着。冷淮一行人没有在工地停留,而是直接进入几百米开外的“黑巢”。
杜原上次来非洲已是四年之前,对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他始终怀有难以言说的情感。有生以来杜原见到过的最古老事物是一块来自非洲的岩石标本,至今他仍清楚记得自己在博物馆里面对那块形成于二十八亿年前的岩石时内心发出的惊叹。
在“黑巢”入口处的第一道消毒间里,除了冷淮和杜原,还有一位神色严肃的中年人。杜原一边穿防护服一边四下张望,发现房间的四周都架着监控头,看来这里的安全措施很严密。“太平门计划”在全球多处特别选定的地点都有一些分项目。冷淮此次是陪同中国农业部的张司长前来考察,杜原突然提出想一同前往,经过请示,上面同意了。本来冷淮对此不太赞成,杜原知道冷淮是觉得时间宝贵,希望他留在基地继续天年的研究,但杜原很坚持。
“黑巢”是“新生物圈 2 号”的绰号,这来源于它漆黑的外表。杜原回想着之前看过的资料,“黑巢”占地大约两万平方米,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纳米玻璃。这种新材料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优异的绝热性能,超过自然界中的绝热之王钻石,而光线却能够毫无阻碍地穿越它。由于太阳光线几乎都被吸收了,所以从外面看它整体呈现为黑灰色。材料的另一个特殊性能是可以根据加上的电压改变透明度。直径一厘米的碳 60 纤维作为加固材料规则地散布在这层膜的外壁上,纤维间距很开,从外形上看,“黑巢”很像一张被来自地底的风吹得朝上膨起的黑灰色蜘蛛网。
生物圈计划开始于二十世纪。第一个模仿地球生物圈的“生物圈 2 号”实验室建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东北部的沙漠戈壁上,是一个完全和外界隔离的“微型地球”,目的是为在其他星球上建立人类能够生存的环境做先驱实验。
当时还没有什么纳米材料,杜原在资料上见到过那幢主要采用钢架和玻璃建造的巨大建筑,主体外形有点儿类似阿兹特克式金字塔。“生物圈 2 号”从字面上容易被理解为人类建立的第二个生物圈项目,但这是一个误解,“生物圈 1 号”的确存在,就是地球本身。“生物圈 2 号”实验后来失败了,它不仅无法实现能源自给,最后就连维持正常的氧气含量也做不到。而现在的“新生物圈 2 号”项目于十年前启动,三年前开始正式运行,根据相关的报道来看,实验非常成功。
李欣这次也随行,但他不是技术人员,所以就留在外面。其余三个人在甬道里换好密封服、戴上氧气瓶后,从七号门进入,这样做是为了保持“新生物圈 2 号”与外界的隔绝。杜原来之前查询过资料,知道“新生物圈 2 号”内部建造了海洋、沼泽、雨林、平原、沙漠共五种原始生态环境,养殖了超过七千种动物、植物,这些动植物之间有着极复杂的依存关系。
进入后的第一感觉是,正午的天空立刻变得阴暗,仿佛一下子到了黄昏。
太阳依然悬在天顶的位置,但却失去了炙人的力量,仿佛是透过冬天的薄雾所看到的情形。环顾四周,杜原几乎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从字面理解,“新生物圈 2 号”应该是充满生机的世界,但此时映入杜原眼帘的却是一片不毛之地,即使是戈壁大漠或是北极苔原也比眼前这片荒地多一些生机。以前的“生物圈 2 号”实验虽然失败,但肯定也比眼前的状况好得多。虽然当时人们希望培养的一些有益生物灭亡了,但诸如老鼠、苍蝇、牵牛花等物种却非常繁盛。而现在杜原进来半天了,不要说老鼠,连蟑螂都没看到一只。高于十厘米的植物全部呈现枯萎状态,只有在接近地表的地方稀稀落落地散布着薄薄的绿色,是苔藓和地衣。
“欢迎光临生命禁地。”迎上前来的一位身着白色工作服、体态臃肿的黑人男子笑了笑。他年纪接近五十,面容憔悴不堪,说着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我是马里安·恩古瓦比,‘新生物圈 2 号’研究员。我们本来有八个人,但是现在这里的生态已经无法支持这么多人的生存。老实说,我现在最想干的一件事情就是抢下你们的氧气管痛快地吸两口,只可惜实验规程不允许。不过,过不了两天我也该离开了。”
“不是说你们的实验很成功吗?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杜原突兀地问道。
话一出口他便有些后悔,觉得这样不太礼貌。
“你指哪一个实验?”马里安问道。
“怎么,不止一个实验?”杜原有点儿迷糊,因为他是顺便跟着张司长过来的,提前了解的信息不多。
“有两个实验,我参加的是第二个。第一个是已经被广泛报道的‘新生物圈 2 号’实验,非常成功。当时他们甚至解
分卷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