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0章 养鬼道
姬康点头,并纠正道:“确切的说,是七十六年前,我们举族去了y国。”
好吧。
不过我们都知道,姬康今天约我们出来见面,绝不是为了撇清关系这么简单,应该还有别的重要事情。
容麒想了想,道:“我们暂且相信你的话,而我们跟养鬼人的仇怨,对事不对人,你也不用产生什么误会,那么现在,可以说说你此来的目的了吗?”
关键是,他是我父亲介绍来的。
我目光幽幽的望着姬康。
姬康开口道:“归根究底,我养鬼道的根还在这里,其实当年离开,我们看似躲开了许多的纷争,但后来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太爷爷都十分的后悔,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回玄门,奈何,他老人家到最后也没有回来。”
“那令道,是如何打算?”
容麒又问。
姬康喃喃道:“打算,自然遵从我太爷爷的遗愿,自我这一代起,养鬼道正式回国发展,只是……”
“只是你们离开太久,玄门,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不再是过去的玄门了,你们想要重新回归玄门,所以自然要交好,如今玄门中的泰山北斗,苏家?我说的对吗?”
容麒幽幽的道。
姬康也没有避讳:“你说的很对,不过你只说对一半,另一半是……清理门户。”
的确,养鬼道走了七十多年,如今的玄门,似乎只知道鬼长生有养鬼人,外国的养鬼人,压根不知道,所以难免会有所误会,尤其,那些跟鬼长生养鬼人有恩怨仇杀的门派。
“至于清理门户……”
阴骜道人已经死了,那么剩下的养鬼人……颜,素,月。
我登时微微瞪大了眼。
颜素月在我意念里,一直是个神秘的存在。
她没有来历,也没有过去。
就算仅有的出生,也是有所安排的前生引,劫天运,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颜素月依旧是神秘强大的。
现在,颜素月又跟玉棺少年,有着紧密联系,所以我越发猜不透颜素月究竟是个什么来历。
难道,颜素月的来历,养鬼道知道?
我的疑问,也是大家的疑问。
这一刻,我们所有人都看向了姬康。
“颜素月,跟你养鬼道,也有关系?”
我惊愕一语。
姬康对这个问题,似乎也挺纠结的,良久,才似是而非的点了点头:“说有关系,因为她的确出自养鬼道,说没关系,百年来,我养鬼道也早就跟她撇清了关系。”
接下来,姬康跟我说了一则,有关养尸道的秘闻。
玄门中很多的门派,其实开始的雏形,无非佛道茅山一类,还有就是跟很多的民间活动息息相关,并且不断演变,比如赶尸派,就是由赶尸起家。
鬼医一脉,开始的时候,也未必就是鬼医,只是随着岁月的变化,不断演变而成。
都是经过长久的某种积累。
而在我理解的养鬼道中,我一直都觉的养鬼道乃邪术,至少我接触的养鬼人,如那阴骜道人,颜潇潇,颜素玉之流,他们的术法主要都是以害人为主。
至今也没见过他们做过好事。
从而整个玄门对养鬼,也深有成见。
不过之后,在姬康的这个故事里,他们的养鬼术,无疑染上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养鬼术的起源,由姬康说来,一不是任何民间活动的变种,二也不是任何道法的演变,而是一面,很久很久以前,不记得多少年前的一块石碑。
而养鬼道的祖上,也不是玄门中人,只是黄河边一个普通打鱼的老汉。
也不清楚,是后人把这老汉给美化了,还是如何,在姬康的嘴里,他的这位渔夫祖上,十分的心地善良,经常接济身边生活不如他的穷人。
而他的家中,也养有一子一女。
夫妻和顺,很是富足快乐。
一日,渔夫挑着新打来的鱼,到集市上叫卖,生意一如往日的红火,很快一筐新鲜的鱼,就卖的只剩下了一条。
而说也怪。
最后这一条鱼,大而肥美,可走来走去的人,就是不买。
渔夫为了把这条鱼卖了,只得坐在街边苦等,一等就是晌午,渔夫看实在没人买了,便想着,不如就自己回家煮了算了,最近生意都不错。
也不差这一条。
渔夫正要离开,就见一个老妇人乞丐,正缓缓的靠近他,两眼直勾勾的看着他筐里的鱼,想吃,却没钱买。
渔夫一时心软,就把最后一条鱼,赠给了这乞丐打扮的老妇人。
谁知这老妇人还挺懂礼的,估计是家道中落才会如此落魄,当即,她就从身上,摸出一样东西,送给了渔夫,道:“家中小孙子连日病重,药石无用,弥留之际,只想喝一口新鲜的鱼汤,奈何没有银钱,这东西虽不值钱,却也聊表心意。”
渔夫接过一看。
就见老妇人递给他的,是一只石头做的小乌龟,有手心大小,做工很是精致,惟妙惟肖。
可惜就是这石头,黯淡无光,估计值不了什么钱,若是值钱,这老妇人估计早拿去当了,换钱了。
不过这渔夫还是多留了一个心眼,因为他总觉的这小石龟,有些不同寻常。
“你送我东西可以,但你不可以隐瞒我呀?”
渔夫问老妇人。
这老妇人正是走投无路,忽得这渔夫的恩惠,心中感激,便就告诉了这渔夫,小石龟的来历,只是这个来历,有点玄妙。
原来老妇人的父亲,是一个走阴人,经常的替活人走阴,替阴间办事,一次,老妇人的父亲走阴的时候,在阴间的一条路上,捡到了这只小乌龟。
不过捡的时候,这小石龟可不是这样的。
而是阴间路上的一个大土块,被随脚一踢,就滚了起来,而一滚,土块就碎了,碎掉的土块里,居然掉出了一个掌心大的小玉龟,是的。
当时的小石龟,还不是石头,是玉,上等的好玉。
而那玉龟上,还紧紧盘着一条手指粗细的白蛇,那白蛇的双眼,生的碧绿碧绿,十分的人性化,不过土块被摔碎,小乌龟露出来后,那小白蛇,像是受了惊吓。
瞬间就逃走了,不见踪影。
当时老妇人的父亲,还是灵魂状态的走阴,他好奇就拿起了地上的小玉龟,就端详了一下,不过觉的阴间的东西,他未必带的回去,就随手扔了。
不过待他回到家中,魂魄俯回到身体里。
手里却还死死攥着那小玉龟。
或许是老妇人的父亲,一时起了贪念,就把小玉龟留下了,而自此以后,他父亲的运势,就开始高走,过去家里穷的叮当乱想,不过三年的时间。
就良田百顷,奴仆成片。
老妇人的父亲还以为,是捡到宝了,十分的珍爱小玉龟。
直到晚年的时候,他渐渐发现,小玉龟在慢慢的石化,最后,变成了一块普通的石龟,也是那一日,老妇人的父亲,与世长辞,从此家道中落。
但老妇人却始终认为,这小乌龟是灵龟,他只是失去了仙法而已,才会从玉龟,变成石龟,有朝一日,他还是会重新变成玉龟的。
渔夫对老妇人的话将信将疑,不过还是收下了石龟。
回去后,也没有当回事,就随手送给了自己一双儿女玩。
不过当晚的时候。
渔夫就做了一个梦,梦中,一只乌龟,和一只白蛇在搏斗,搏斗的十分凶悍。
渔夫一看,那乌龟不是他白日的那只小石龟,当即撩起鞋底子,就照乌龟和白蛇打了过去,当即把,搏斗中的乌龟和白蛇就打分开了。
“哇……”
一声啼哭。
原来是渔夫的一双儿女醒来了。
渔夫睁开眼,才发现是个梦,当即起来哄孩子。
而这事,就这么接过去了,直到数月之后,渔夫的小儿子总说,他一连好几个晚上,都做同一个梦,梦中,一个大乌龟,从黄河里来,驮着一个大石碑,来扣门。
喊他爹去开门,他爹不去。
渔夫以为孩子胡说,没当真,一日,他小儿子又告诉他,爹不开门,我自己开。
第二日。
黄河罕见的一次潮退,河岸上,就露出了一面古拙的石碑,渔夫的小儿子就笑着说,看看看,大乌龟送来的石碑,爹,快抬回家,上面有宝。
渔夫不觉的,不搬。
那石碑就一直在河岸上扔着,渔夫的小儿子,就日日都去石碑上坐着。
而时间一久,渔夫终于发现了小儿子的不同,他的眼睛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不仅如此,小小年纪,夜里便可御鬼,十分的厉害。
后来他才得知,原来小儿子是在那石碑上,得了法术。
可养一只本命鬼,阴阳两界,任凭穿梭。
渔夫一时好奇,便把石碑搬回了家,而一搬,才发现,石碑的另一面,还有字画,只是这字画,他们谁都看不懂。
眨眼数年的功夫。
渔夫渐渐苍老,小儿子也越发术法精深,不过就在所有人都不曾注意的角落,渔夫的小女儿,也在发生着微微的变化,变的越发沉静莫测了。
直到一年,黄河泛滥。
好吧。
不过我们都知道,姬康今天约我们出来见面,绝不是为了撇清关系这么简单,应该还有别的重要事情。
容麒想了想,道:“我们暂且相信你的话,而我们跟养鬼人的仇怨,对事不对人,你也不用产生什么误会,那么现在,可以说说你此来的目的了吗?”
关键是,他是我父亲介绍来的。
我目光幽幽的望着姬康。
姬康开口道:“归根究底,我养鬼道的根还在这里,其实当年离开,我们看似躲开了许多的纷争,但后来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太爷爷都十分的后悔,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回玄门,奈何,他老人家到最后也没有回来。”
“那令道,是如何打算?”
容麒又问。
姬康喃喃道:“打算,自然遵从我太爷爷的遗愿,自我这一代起,养鬼道正式回国发展,只是……”
“只是你们离开太久,玄门,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不再是过去的玄门了,你们想要重新回归玄门,所以自然要交好,如今玄门中的泰山北斗,苏家?我说的对吗?”
容麒幽幽的道。
姬康也没有避讳:“你说的很对,不过你只说对一半,另一半是……清理门户。”
的确,养鬼道走了七十多年,如今的玄门,似乎只知道鬼长生有养鬼人,外国的养鬼人,压根不知道,所以难免会有所误会,尤其,那些跟鬼长生养鬼人有恩怨仇杀的门派。
“至于清理门户……”
阴骜道人已经死了,那么剩下的养鬼人……颜,素,月。
我登时微微瞪大了眼。
颜素月在我意念里,一直是个神秘的存在。
她没有来历,也没有过去。
就算仅有的出生,也是有所安排的前生引,劫天运,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颜素月依旧是神秘强大的。
现在,颜素月又跟玉棺少年,有着紧密联系,所以我越发猜不透颜素月究竟是个什么来历。
难道,颜素月的来历,养鬼道知道?
我的疑问,也是大家的疑问。
这一刻,我们所有人都看向了姬康。
“颜素月,跟你养鬼道,也有关系?”
我惊愕一语。
姬康对这个问题,似乎也挺纠结的,良久,才似是而非的点了点头:“说有关系,因为她的确出自养鬼道,说没关系,百年来,我养鬼道也早就跟她撇清了关系。”
接下来,姬康跟我说了一则,有关养尸道的秘闻。
玄门中很多的门派,其实开始的雏形,无非佛道茅山一类,还有就是跟很多的民间活动息息相关,并且不断演变,比如赶尸派,就是由赶尸起家。
鬼医一脉,开始的时候,也未必就是鬼医,只是随着岁月的变化,不断演变而成。
都是经过长久的某种积累。
而在我理解的养鬼道中,我一直都觉的养鬼道乃邪术,至少我接触的养鬼人,如那阴骜道人,颜潇潇,颜素玉之流,他们的术法主要都是以害人为主。
至今也没见过他们做过好事。
从而整个玄门对养鬼,也深有成见。
不过之后,在姬康的这个故事里,他们的养鬼术,无疑染上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养鬼术的起源,由姬康说来,一不是任何民间活动的变种,二也不是任何道法的演变,而是一面,很久很久以前,不记得多少年前的一块石碑。
而养鬼道的祖上,也不是玄门中人,只是黄河边一个普通打鱼的老汉。
也不清楚,是后人把这老汉给美化了,还是如何,在姬康的嘴里,他的这位渔夫祖上,十分的心地善良,经常接济身边生活不如他的穷人。
而他的家中,也养有一子一女。
夫妻和顺,很是富足快乐。
一日,渔夫挑着新打来的鱼,到集市上叫卖,生意一如往日的红火,很快一筐新鲜的鱼,就卖的只剩下了一条。
而说也怪。
最后这一条鱼,大而肥美,可走来走去的人,就是不买。
渔夫为了把这条鱼卖了,只得坐在街边苦等,一等就是晌午,渔夫看实在没人买了,便想着,不如就自己回家煮了算了,最近生意都不错。
也不差这一条。
渔夫正要离开,就见一个老妇人乞丐,正缓缓的靠近他,两眼直勾勾的看着他筐里的鱼,想吃,却没钱买。
渔夫一时心软,就把最后一条鱼,赠给了这乞丐打扮的老妇人。
谁知这老妇人还挺懂礼的,估计是家道中落才会如此落魄,当即,她就从身上,摸出一样东西,送给了渔夫,道:“家中小孙子连日病重,药石无用,弥留之际,只想喝一口新鲜的鱼汤,奈何没有银钱,这东西虽不值钱,却也聊表心意。”
渔夫接过一看。
就见老妇人递给他的,是一只石头做的小乌龟,有手心大小,做工很是精致,惟妙惟肖。
可惜就是这石头,黯淡无光,估计值不了什么钱,若是值钱,这老妇人估计早拿去当了,换钱了。
不过这渔夫还是多留了一个心眼,因为他总觉的这小石龟,有些不同寻常。
“你送我东西可以,但你不可以隐瞒我呀?”
渔夫问老妇人。
这老妇人正是走投无路,忽得这渔夫的恩惠,心中感激,便就告诉了这渔夫,小石龟的来历,只是这个来历,有点玄妙。
原来老妇人的父亲,是一个走阴人,经常的替活人走阴,替阴间办事,一次,老妇人的父亲走阴的时候,在阴间的一条路上,捡到了这只小乌龟。
不过捡的时候,这小石龟可不是这样的。
而是阴间路上的一个大土块,被随脚一踢,就滚了起来,而一滚,土块就碎了,碎掉的土块里,居然掉出了一个掌心大的小玉龟,是的。
当时的小石龟,还不是石头,是玉,上等的好玉。
而那玉龟上,还紧紧盘着一条手指粗细的白蛇,那白蛇的双眼,生的碧绿碧绿,十分的人性化,不过土块被摔碎,小乌龟露出来后,那小白蛇,像是受了惊吓。
瞬间就逃走了,不见踪影。
当时老妇人的父亲,还是灵魂状态的走阴,他好奇就拿起了地上的小玉龟,就端详了一下,不过觉的阴间的东西,他未必带的回去,就随手扔了。
不过待他回到家中,魂魄俯回到身体里。
手里却还死死攥着那小玉龟。
或许是老妇人的父亲,一时起了贪念,就把小玉龟留下了,而自此以后,他父亲的运势,就开始高走,过去家里穷的叮当乱想,不过三年的时间。
就良田百顷,奴仆成片。
老妇人的父亲还以为,是捡到宝了,十分的珍爱小玉龟。
直到晚年的时候,他渐渐发现,小玉龟在慢慢的石化,最后,变成了一块普通的石龟,也是那一日,老妇人的父亲,与世长辞,从此家道中落。
但老妇人却始终认为,这小乌龟是灵龟,他只是失去了仙法而已,才会从玉龟,变成石龟,有朝一日,他还是会重新变成玉龟的。
渔夫对老妇人的话将信将疑,不过还是收下了石龟。
回去后,也没有当回事,就随手送给了自己一双儿女玩。
不过当晚的时候。
渔夫就做了一个梦,梦中,一只乌龟,和一只白蛇在搏斗,搏斗的十分凶悍。
渔夫一看,那乌龟不是他白日的那只小石龟,当即撩起鞋底子,就照乌龟和白蛇打了过去,当即把,搏斗中的乌龟和白蛇就打分开了。
“哇……”
一声啼哭。
原来是渔夫的一双儿女醒来了。
渔夫睁开眼,才发现是个梦,当即起来哄孩子。
而这事,就这么接过去了,直到数月之后,渔夫的小儿子总说,他一连好几个晚上,都做同一个梦,梦中,一个大乌龟,从黄河里来,驮着一个大石碑,来扣门。
喊他爹去开门,他爹不去。
渔夫以为孩子胡说,没当真,一日,他小儿子又告诉他,爹不开门,我自己开。
第二日。
黄河罕见的一次潮退,河岸上,就露出了一面古拙的石碑,渔夫的小儿子就笑着说,看看看,大乌龟送来的石碑,爹,快抬回家,上面有宝。
渔夫不觉的,不搬。
那石碑就一直在河岸上扔着,渔夫的小儿子,就日日都去石碑上坐着。
而时间一久,渔夫终于发现了小儿子的不同,他的眼睛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不仅如此,小小年纪,夜里便可御鬼,十分的厉害。
后来他才得知,原来小儿子是在那石碑上,得了法术。
可养一只本命鬼,阴阳两界,任凭穿梭。
渔夫一时好奇,便把石碑搬回了家,而一搬,才发现,石碑的另一面,还有字画,只是这字画,他们谁都看不懂。
眨眼数年的功夫。
渔夫渐渐苍老,小儿子也越发术法精深,不过就在所有人都不曾注意的角落,渔夫的小女儿,也在发生着微微的变化,变的越发沉静莫测了。
直到一年,黄河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