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农家腊酒浑第18部分阅读
莫笑农家腊酒浑 作者:未知
莫笑农家腊酒浑第18部分阅读
宝儿齐敏儿都吃了一惊,齐长春却笑道:“我把小苩嫁给宋石头啦,他们两个总是跟在我身边,我住在马福奎家里,他家里也清贫,仆妇屋子都不多,他们两个若是结成夫妇,也方便一点。”
原来京城地价高,马福奎虽然是个监生,可他又没什么背景,得了些银子,京城里来往应酬很多,他一个监生的收入有限,所以生活反倒不如在盱眙的齐长春自在。齐长春见马福奎在京中也没有搭上什么贵人,便也有些失望,但也不好便走,只好在那里待着,自己走走门路。
齐敏儿听说小苩嫁给了宋石头,心里也是暗叹——小苩才十六岁,宋石头都快三十岁了,古代的奴仆果然没有人权啊,主人一指婚就完了。
于是就想到自己——古代的婚姻,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万一来个官二代什么的提亲,爹娘一心动,自己就完了。
越想越怕——虽然自己只有六岁,但是岁月如梭,想想十年后自己就有可能嫁给一个从来没见过的人,那实在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那边齐长春抱起了齐芸和齐升,笑着向先向里面走去,文氏和齐宝儿跟在后面,齐敏儿一边想着心思,一边跟在最后。
这时齐芸和齐升只有三岁,比起当年的齐敏儿,那是远远不如了,走路都是跌跌撞撞的,说也说得不是很利索,文氏整天都离不开两个孩子。不过齐敏儿如今也不用刻苦学习女红维持生计了,每日里除了和齐宝儿玩笑几句,就是看些《水浒传》或《三国演义》之类的——古代的娱乐活动少,适合她这样的女孩子的更少,只能窝在家里看些杂书了。
好在这时候这几本书都没有被列为禁毁的,虽然已经看过无数遍,便也是聊胜于无。
等到了内室后围坐在桌前,此时已是傍晚,文氏便吩咐开饭,丫头们端上饭菜,齐长春便一边吃饭,一边问齐宝儿学业的事。
齐宝儿这段日子里杂书看得不少,四书五经看得不多,齐长春问了几句,颇多不满,便责怪起文氏教训不周来。
文氏道:“好啦,宝儿毕竟还小,过了年才十岁,福儿不也是十三岁才跟你念书的,等你回来了,再细细教导宝儿也来得及。”
齐长春叹了口气:“这一年在京师,别的没有,钱倒用了不少,我看马福奎也挺清苦,用度太多了。我若下一科考不中,便回来,再不能在京师待的了。”说着一瞪齐宝儿,“下次回来,你若还是没有长进,非好好教训你不可!”
齐宝儿不敢说话,只是点头。
文氏道:“何必这样凶霸霸的,你难得回来一次,大家开开心心的不是好?”
齐长春笑道:“自古严父慈母,我若不作些威严,岂不是让他无法无天了。”
文氏道:“有你在,他怎么敢!”
齐长春看了一眼齐宝儿,见他如今生得面白唇红,一对眸子黑漆一般,又灵动又活泛,头上绾着一个髻,用细丝巾缚着,倒是不俗,心里也自欢喜,便也不忍心再说队什么,只道:“日后好自为知,不要让爹娘失望!”
齐宝儿应了一声,忽道:“前儿我听前面的几个下人说话,说是刘举人放了个实缺,怎么爹爹在京师,反倒不如他?”
齐长春愣了一下,道:“有这事?我却不知!”于是叹了口气,对他道,“这些事你且不用管,只管念好你的书便是了。”
文氏道:“确是有这事,我听说那刘举人花了不少钱活动,才补的这个缺。”
齐长春笑道:“做人不必那样贪心,若真有任命,能为一方百姓做些事,倒也罢了。若是学问不到,凭银子去活动来一个实缺,为了把这银子捞回来,不免做些违纪之事,不免上负皇恩,下负黎民。”
文氏道:“我也没说你什么,只是说说这事罢了。大嫂重阳时又来过,她还是想要那个粮长的职位,亏得你没有实缺,若有时,岂不是推却不掉!”
齐长春道:“你不知,我如今在京师里,听说皇帝有意迁都,若是如此,咱们这里的粮长押运粮草的责任更重,何必去讨那个罪受。”
齐敏儿听了一惊,脱口问道:“迁都?”
齐长春对她笑笑,摸了摸她的头,道:“就是把国都迁往别处。”
文氏道:“迁到哪里?”
齐长春道:“先太祖皇帝曾派孝康皇帝去长安巡视,以考察长安是否可以做新都。只是后来孝康皇帝染疾而崩,这才搁置了下来。如今可能要此时此刻事重提了。”
孝康皇帝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朱标,也是建文帝的父亲,建文帝登基后追谥他为明兴宗孝康皇帝。
文氏道:“迁到西北,那运粮去那边,一路上能捞的油水不是更多!我看到时候大嫂的心会更热了。”
齐敏儿心想,西安倒也是古都,而且也算是中原的重镇,南京作都城,总让人有偏安一隅的感觉。这个建文帝要迁都去西安的话,目的是什么呢?不可能是为了迁都而迁都啊,而且西安离蒙古不远,并不是个好地方啊。
齐敏儿在这里胡思乱想,那边齐长春道:“这事咱们还是尽量别掺合的好,也不知朝廷到底如何。”说着话锋一转,“福儿呢?怎么不见他?”
文氏道:“他现在不与我们同吃了,大多与那些县学里的生员一起往来应酬,难得回来一次,却也大多在那边,与灵梓一起用饭。”
齐长春道:“他对灵梓倒是不错,不过与那些酸秀才有什么好多来往的,多是些不通实务的人,没的浪费了钱。”
文氏道:“他也没耽误学业,平日里还是在家中苦读的为多。”
齐长春道:“你给他例钱么?”
文氏道:“给他月例一两五钱,再加上他爹娘每个月送来的,也有二两多呢,够他花用的。”
齐长春点了点头:“如今自们家也不短钱使用,不要亏待了他,免得大哥大嫂怪我。”
文氏道:“这个我自懂得,给灵梓的月例也有八钱银子呢,比咱们家的丫环都高些。”
齐长春道:“灵梓是魏家的姑娘,当年也不知她娘典了多少钱给大哥,让她存些钱,也好赎个身。”
文氏道:“我看她平时也不怎么开销,钱也都给了她娘去,却不知她娘怎么想的,也不替她赎身。”
齐宝儿道:“她们孤儿寡母的,若是赎了身,哪里去找个每月八钱的活!”
齐长春一想也是,叹了口气道:“可也是!”随即对文氏笑道,“左右是你对下人们太好了,弄得人家都不愿赎身了。”
文氏也笑道:“这却是我的不是了,改日要好好管束管束他们。”
几人正在谈笑,忽地门帘一掀,齐福走了进来,对齐长春一揖到底:“二叔回来了,小侄才回,还请二叔勿怪。”
齐长春让他先坐下,然后道:“你吃过了?”
齐福笑道:“与赵秀才和陆秀才一起在四方楼吃了。”
齐长春道:“那些人往日里也不做学问,你还是多温温书,中了举,才能博个出身。”
齐福脸上一红,道:“侄儿不敢怠慢。”
齐长春道:“我也知你不是中了个秀才就荒疏的人,但学问之道如逆水行舟,需当时时努力才行。”
齐福忙道:“谨遵叔父教诲。”
文氏在一旁道:“好啦好啦,一家人何必如此。福儿你也不必太拘束,你且先下去吧,天色也不早了,你去休息吧,好好准备年考才是。”
齐福应了一声,便告辞去了。
齐长春道:“福儿月考成绩如何?”
文氏道:“这个我也常问他的,总是不出前十名吧。”
齐长春道:“若如此,我这次下乡去时,与大哥商量一下,让他出钱活动活动,让福儿得个贡生的资格,与我一起去京城,也好就近指点他。”
明朝的监生,有一种叫作“贡监”,用是各地的秀才成绩好的,或者资格老的,可以申报贡生,入国子监学习。
而贡生,其中有每三年或十二年,由各省学政就本省秀才择优报送国子监的,分别称为优贡和拔贡,不过后者需要经过中央的朝考考核才行。
优贡的名额很严,但是后者,花些钱活动一下也是可以得到的,反正朝考考不取,推荐的学政也没什么责任。
齐长春这话的意思,是想让齐福去活动一个拔贡的名额,然后入国子监学习,这样也能专心学业。
文氏道:“还是算了吧,若是朝考不取,岂不是白花了钱,大哥大嫂岂不要怨你。”
齐长春一想也是,也就不再多言——向省里的学政和县里的教谕同时行贿,那钱也不是个小数目。
众人一边吃一边说,也把这顿饭吃完了,齐氏夫妇打发了几个孩子去睡,二人几乎一年未见,自然极尽温存之事。
过了两天,便是除夕,这一次仍是各人往来,一如年初齐长春中了举时一样。等再过了几天,齐长春便回了乡下,这次雇了辆大车,一家人与齐福一起都回了乡下——这时齐长春的宅子已经空了出来,村里的人也不敢拿举人老爷的房子来做私塾了。
车停了后,齐敏儿时隔一年再看时,发觉老宅已经重新翻修了一遍,随着父母进去,里面更是大变了样,也不知是改成私塾后翻修的,还是齐长春中举后派人来翻修的。
一行人在这里转了一圈,也不多做停留,然后便去了齐永春的家里。
齐永春早得了信,家里都准备好了开筵,连里长等人也都请到了,就等着齐长春一家了。
齐敏儿进去后便被苏睿迎上来握住了双手:“敏儿你可来了,昨日听说你要回来,我可高兴了。”
齐敏儿笑道:“你怎么不上城里来”
苏睿道:“去城里也没甚么事,不如便在这里,心也能静一点。”
齐敏儿一想也是——齐福就是因为在城里,静不下心来,整日与那些秀才来往,结果这段时间学业荒疏了不少。苏睿在乡下埋头苦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苏睿与齐敏儿大半年不见,见面后便手牵手坐在了一起,齐宝儿坐在齐敏儿的另一侧,对苏睿道:“现在那私塾到哪里去了?”
苏睿道:“搬去俞老秀才的家里了,俞秀才和他儿子都教书。”
齐宝儿道:“你没去么?”
苏睿道:“我觉得敏儿说得不错,没必要去学那些个,四书五经,我自己温书就行了,他们也教不出什么新鲜的。我做捐生时,也在县学里念了一阵子书,的确并不是全教四书五经的,是我自己太笨,没注意到这点。”
齐宝儿道:“你有没有想过考武科?”
苏睿愣了一下,然后道:“没有,考那个做什么。”
齐宝儿笑笑,没有再说什么。
这一次几个孩子依然在偏房里凑了一桌,只是很意外地又看到了陆佳星。齐敏儿有些吃惊,便上前问了一下,原来陆佳星的母亲已经去世了,她的父亲是个穷秀才,也养不起她,便把她托给了苏家寄养。
齐敏儿与陆佳星分别许久,如今再见,心中也是各自高兴。
五十七章 齐福冠礼
只是齐敏儿知道陆佳星母亲亡故,心中又想着要安慰她几句,于是就有点不知该怎么措词的好。
还好在场的人多,气氛也好,陆佳星并没有注意齐敏儿脸上的尴尬,只是说:“妹妹怎么去了城里,我还想找妹妹说说话呢,现在整日在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现在陆佳星已经八岁了,比齐敏儿还要大一岁,也不好还跟着苏睿整日里在村里瞎跑了——更何况她现在母亲去世,她父亲把她寄养在苏家,苏家怎么也要好好地教养她,万一有了什么差错,人家面上也交待不过去。
再加上苏睿现在在家里读书的时间比较多,所以陆佳星每日里也不好去打扰一直窝在书房里用功的苏睿,也就更觉得孤单。现在见到了齐敏儿,心中自然高兴,也就并不在意一些细节,只是拉着齐敏儿的手与她说话。
齐敏儿不好支开苏睿,只好对齐宝儿道:“你坐过去一点儿,让星儿坐在我身边。”
齐宝儿嘟起嘴:“怎么让我移开,却不让官哥儿。”
齐敏儿懒得理他,苏睿却很高兴,看了齐宝儿一眼,然后对齐敏儿道:“福哥儿如何不跟着你爹去京师,我听说可以活动到一个贡生的。”
齐敏儿一怔:“你听谁说的?”
苏睿道:“我是听我爹说的,好像是齐大婶子说要让福哥儿今年去做贡生呢。”
原来是高氏等不及了,觉得还是齐长春的福气够大,齐福和齐长春不在一起,怕是沾不到这福气,所以想今年出钱活动活动,正好赶上这一批的拔贡。
哪怕是考不取,也可以在京师与齐长春待在一起,等到了明年去凤阳府参加乡试,就可以让齐长春陪他一起去,路上也好沾一点福气,就算再不中,也比在盱眙这里虚度光阴的好。
估计高氏现在的脑子里就没想过儿子不中怎么办,就想着儿子中了举,放了缺,然后再把粮长这个职位弄到手。
齐敏儿心想,得亏是朝廷还没决定迁都,要真是迁了,高氏的眼大概都红了——这边的粮价,可是比西北的便宜得多,几千上万户人家呢,每户多收一点,卖到北方去,赚得可不止一点点。
更何况还能放贷拖欠什么的,那赚得就更多了。
齐宝儿与苏睿现在中间隔了二个人,但还是能听清他们的谈话,闻言便道:“这真好,我爹也想让大哥一起去京城呢。”
齐敏儿瞪了他一眼——用得着你来多说!
齐宝儿见了,也就闭了嘴,不再多言。
苏睿在齐敏儿的另一边,瞧不见齐敏儿的眼色,还在笑着说:“那样也好,我下一科的乡试,也是一定要参加的。”
齐敏儿转过头来:“那好啊,这一科的童试,你一定能中的。”
几个小的在这边说话,另一边齐永春的那一桌也是热闹非凡。
齐长春本来准备吃了这餐饭,那边带着来的几个仆人也该把旧宅都打扫完了,然后就可以回城了。结果齐永春说要趁着过年喜庆之时,给齐福办个冠礼。
本来冠礼是指男子二十岁的弱冠的成年礼,最早这种礼仪出现在周礼中,但是天子诸侯等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有提早行礼的。后来历朝历代各有更改,到了元朝,冠礼已经不是宫廷礼仪,只有民间还有施行。但是随着元廷的不支持,也渐渐废驰了。
明朝建立后,为了更化元代对礼制的破坏,迅速恢复了很多礼仪制度,冠礼也被恢复了。明代特地下诏,规定了上至皇帝、储君、皇子,下至文武百官,乃至庶人的冠礼仪文。
本来之前冠礼的年龄定在二十岁,后来逐渐放宽,到了明代,庶民十五岁以上至二十岁都能实行冠礼。
齐福今年十七岁,齐永春想给他实行冠礼,大概也是想扩大一下自己的影响力。
事实上白河村是个新兴的村落,从元末明初才开始由各方逃难和逃荒的人到这里来聚居,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村子。虽然户数不算少,但是却没有一个有力的宗族的势力在白河村。
不像邻村的刘家村,便是刘氏宗族的天下,白河村的刘老人,便是刘氏一族的人,只是之前迁来的白河村。
这样的话有个好处,那就是齐家如果能连着出有功名的人,就会在白河村轻易地形成势力。而这也同时有个坏处,那就是没有宗族的支持,很难与官府交涉。
白河村现在有一百余户人家,苏家占了十几户,已经算是这里比较大的宗族势力,只是无人作官,才会和三个老人互有忌惮。所以苏重德才一直想着让儿子作官,好确立苏家在白河村的地位。
齐永春想得到粮长的职位,其实并不容易,首先白河村的里长和老人就不一定会全力支持他。所以齐长春在自己并没有得到官职的时候,并不想去争取那个吃力不讨好的粮长职位。
如今朝廷的制度一直在变,几乎每年都有新制度产生,说不定这粮长过不了多久就会取消了,到时费了偌大的力气,结果都打了水漂,何必呢!
不过现在齐永春说了要替齐福办冠礼,齐长春自然也不好反对,便也只好在老宅里住了下来——好在齐永春家里早有准备,床和被子都搬了过来,让齐长春一家住下。
不过毕竟准备得不到位,只有两张床。
齐敏儿总以为齐长春和文氏是要带着两个小孩子睡在一张大床上的,然后看着剩下另一间屋子里的那一张床,心想难道时隔多时,我又要和齐宝儿睡在一张床上?
好在两个人年龄毕竟还不算大,而且也就几天的工夫,也就算了——这一年齐宝儿十岁,齐敏儿刚满七岁——但是文氏道:“不行,让敏儿和芸儿跟我睡在这里,你带着升儿和宝儿去那小床上挤一挤。”
齐长春也没反对,而是点了点头,就带着两个男孩子去了。
齐敏儿倒是说:“那张床挤三个人只怕挤不下呢,这张大床上挤四个人倒是还行呢。”
文氏道:“你懂什么!不知男女间七岁不可同席么?如今过了年,你已经七岁了,你们两个就是兄妹,也不能不管不顾的。”
齐敏儿脸上红了一下——原来自己和齐宝儿毕竟不是亲兄妹呀,所以还是要顾忌到这个。她一直与齐宝儿生活在一起,倒忘了还有这么回事。
毕竟灵魂上是现代人,有时不自觉地就把现代的观念代进来。
齐敏儿自从入了城里,家境的改善也让文氏对她的寒性体质开始了着手调养,并不只指望着汤婆子了。
平日里红糖水和姜汤那是按时按顿地喝,冬天牛肉羊肉狗肉顿顿不少,甚至有开小灶给她喝羊肉和牛肉汤的,各种水果更是从早到晚不断的,看得齐宝儿口水真流,羡慕不已,恨不得自己也是寒性体质才好。
但是恰恰相反的是,齐宝儿阳气极旺,根本不用吃这些东西。
当然,以齐家现在的财力,齐宝儿的水果也是管够的,所以齐敏儿也时常以这个来笑他:“你自己不也有的吃,难道我屋子里的,便比你的好不成,总要来偷吃两个。”
齐宝儿这时就会嘿嘿地笑,并不答话。
不过齐敏儿也有痛苦的时候,那就是艾炙。
每当在鲜姜片上刺孔,然后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时,齐敏儿总忍不住要出声呻吟——这比起拔火罐和刮痧要痛苦多了,尤其是大夫手艺不精的时候。
而每当此时,齐宝儿就会在门外喊:“敏儿,怎么样?痛么?别怕,忍一下就过去了。”
有时也喊:“你这郎中,怎么乱来,敏儿前次都没有这样喊过疼,你本事不行,不如上一次的郎中,下次不请你了!”
有时明明是同一个郎中,齐宝儿也会这样喊,倒闹出几次笑话来!
每次艾炙之后,就会问医生,敏儿的病还要几次才能好,或者去问文氏,这样的病要治多久。
问得文氏烦了,就会说:“等你妹妹长大后生了娃娃,就会好啦!”
的确,有的寒性体质,如果在月子里调养得当,的确是会好的,只是不知齐敏儿有没有这个运气罢了。
而文氏这样一说,齐宝儿就会像霜打了的茄子一样蔫了,说一句:“还要那么久啊!那敏儿该多痛啊!”
但是不管怎么说,经过这两年多管齐下式的调养,齐敏儿的体质还真的改善了不少,手脚在冬天的被窝里,已经不再冰冷,而是温凉的了。
现在与文氏时隔多年又睡在一起,文氏握着齐敏儿的手,觉得已经不像她幼年时那冰冷了,心中也是高兴。
齐敏儿见文氏握着自己的手不放,心中也知道她所想的,便道:“娘,我的手脚现在已经好多啦,冰不着妹妹。”
文氏笑道:“娘又不是担心这个,你说的这叫什么话!”
齐敏儿笑着偎在文氏的肩头——很久没有闻到文氏身上的味道了,很怀念!
第二天便是齐福冠礼的日子,齐永春就在自己家里办了仪式,请了齐长春一家人和苏重德、三位老人等都来观礼。
齐敏儿和齐宝儿、苏睿、陆佳星等几个孩子站在一起,在众人的边上看着。
这一天齐永春在正厅的东面搭了一个棚子,不管是来观礼的还是主人家,人人都穿着正式的礼服,没有人随便前来的。
在供桌前有一个盛着清水的铜盆,齐永春先向诸位来宾说了一番致辞,然后作揖行礼,让来宾分左右坐在两侧。
待众人坐定,齐福才从里屋出来,只见他身穿双紒袍,一身皂色服饰。专门请来的冠礼执事拿着一根不知是什么法仗的东西,在齐福的身前一边挥动着,一边嘴里说着祝词。
接下来来宾都向齐福行礼,接着拿出一顶幧头纱巾来替齐福束发裹额,大家见了都向外行了一步以示尊敬,然后再去齐福面相贺,一边另一个唱祝词的再颂祝词。大家也都先后站起来洗手,齐永春在一边便向众人行礼。
然后众宾客再对齐福行揖礼,等齐福回了房去,再换了成|人仪式的服饰出来。这时来宾们又去洗手,执事的又替齐福的发髻上戴了一块头巾,此时来宾都退得更远,行礼以示敬意。
等到戴上了头巾,齐福又在众人的行礼中进了房去,又换了一套衣服再出来——这一回是的衣服与前一次大为不同,前一回是深色的衣服加一根宽大的要带,这一回是礼服和窄一点的腰带了。
然后大家又洗了一次手,执事的又拿出一顶青黑色的纱帽来,这时来宾退等比前两次更远,纷纷行礼。
执事的替齐福戴上了帽子,齐福再进到房里,换了第三套衣服出来。
这时才撤去供桌,换上酒席,唱祝词的人端着一杯酒站在齐福身边。众人皆向齐福行礼,然后入席宾,由齐福来向众宾客倒酒。齐福每到一人面前倒酒,那人便说一句祝词,齐福跪下拜受了,对方也同样答拜。
然后执事的才把食物端了上来,齐福也入了席,等到大家都吃了几口停了箸,这才再向大家互相礼拜。然后齐福离席,而南站在当中,来宾都上前相贺。这时齐福再先后与上前相贺的人互拜为礼。
接下来齐福又先后向父母和三位老人跪拜,再向齐长春和苏重德行礼。齐长春与苏重德也都还了礼。这时众人都退向门外,齐永春再三相请,这些人才重新回到席上,再重新上了酒食。
等到这一次吃完,齐永春又向众人行礼,且每人给了一个大红包。然后齐福再拜了祖宗,最后再向众人行礼,这才结束了冠礼。
齐宝儿和苏睿在一旁看得都目瞪口呆,咋舌不已。
齐宝儿道:“我的妈呀,这样麻烦,我可不要行这个礼。”
苏睿却道:“好厉害,这样的排场,等我到了十五岁,我也要来一次。”然后对着齐敏儿道,“敏儿,到时你可要来观礼呀。”
齐敏儿还没回答,齐宝儿在一边道:“不来,这么麻烦,有什么意思!”
苏睿不理他,只是执着齐敏儿的手,一双眼睛里充满了期盼。齐敏儿看着他的眼睛,心里一软,叹了口气道:“好吧,你行冠礼,我一定来!”
齐宝儿哼了一声,小声道:“自己找罪受,我可不陪你来!”
这时陆佳星也在一旁对齐敏儿道:“敏儿,若是我在这里行及笄礼,你来么?”
齐敏儿的嘴歪了一下——之前齐敏儿对于古代的各种礼节,也有一定的好奇心,所以才会来看这冠礼。至于及笄礼,本来也有挺有兴趣,但是看了今天的冠礼,不禁感到无聊了,想到自己日后免不了也要行什么及笄礼,就想婉言谢绝,但是看到陆佳星楚楚可怜的样子,心就更软了——便道:“好呀,我一定会来的!”
齐宝儿拍拍齐敏儿的肩膀,叹了口气,也不说什么了——这都是你自找的!
等行了冠礼,齐福也算是成年人了,高氏便想替他说个亲,齐福却说明年便要去参加乡试,不想因为娶妻而耽误了学业。
高氏一想也是,便也就暂且没有再提这事,只是又凑了钱,央齐长春带着齐永春和齐福一起去县里,替齐福活动活动,得个贡生的名额。
齐长春对于这一点倒很赞成,便也没有反对——而高氏也算是硬气,没有向齐长春借钱,这一下文氏也就没有了反对的借口,只得任由他们去做了。
等到了这一年的岁末,齐长春等人通过教谕的关系打通了关节,使了不少银子,终于使齐福有了一个拔贡的身份,得以去京城参加朝考。
这一次齐福仍然是带着魏灵梓同去,只是这个时候京城的小苩已经在马福奎家里生下了一个儿子,也算是齐长春家的家生子了。齐长春便又带了一个叫小黄的丫环去京师,然后让小苩回来——这也是齐长春做的一件蠢事,没料到小苩会这么快有孩子。
等过了年,一行人南下去京城,这时却如同往年一样,又有了新的圣旨下来——朝廷要实行火耗归公。
所谓的火耗,就是各地在征收银税时,因为老百姓缴纳的都是碎银,而官府在交到朝廷时,却要足重的大银锭。在熔铸过程中,不免有些损耗,这些损耗本来不由官府出,而由老百姓出,而因此在正例的税银之外多出的这部分,就叫做火耗。
官员们历来会趁此机会而多收火耗,从而中饱私馕。现在火耗归公,等于是断了官员们的财路,而老百姓的负担却又轻了。
不过朝廷同时也把官员们的工资全面上调了,免得他们因为没钱想出别的名目去盘剥百姓——明代的官员,工资很低。虽然个人吃喝够了,但要养家人和仆从是万万不够的,更不用说养幕僚和送那些时令的规礼了。
现在增加了工资(京官的加得比例更多),朝廷的意思也就是让他们少送规礼,只管自己,那样吃喝就够了。同时朝廷也下令严禁收受规礼,违者以贪赃同等银两数额的刑罚降一等处理。
这一年是建文八年,齐福十八岁,苏睿十二岁,齐宝儿十一岁,陆佳星九岁,齐敏儿八岁,齐升和齐芸五岁。
这一年,新的一轮科考开始了……
卷二 成长篇 第一章 选太子妃
洪泽湖水波光粼粼,在夕阳的映照下反射出一片金黄之色。湖边几个渔家正在收网停船——这片历史悠久的淡水湖,哺育和灌溉了多少代淮河两岸的百姓。
在洪泽湖的南边,盱眙县城矗立在大地上,城里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似是有什么喜庆之事,但是这日子却又不是什么节日,只是五月里一个普通的日子罢了。
城里齐举人的家里,却与这城里的喜庆气氛大不相同,一副愁云惨淡的模样。
齐举人的大女儿齐敏身着盛装,对母亲文氏和哥哥齐宝,还有父亲齐长春和弟弟齐升、妹妹齐芸,以及已经得了秀才功名苏睿等人道:“我这一去,必能安然归来,你们何必如此,好像我一去不还一样。皇上的圣旨说的明白,选不中的人,亦各有封赏,派专人护送回乡。”
苏睿道:“这可不好说,先帝从来没有在民女选过妃子,这次到底会怎么样,那可不知。”
齐宝也道:“是啊,封赏封赏,封你个嫔妃怎么办?”
苏睿道:“这还算好的,若是把你赏给了什么功臣,那我怎……那怎么办!”
齐敏笑道:“这是选东宫太子妃,又不是王妃,你们这么担心做什么。”
原来当今天子建文帝,在这一年,也就是建文十四年,下诏选全国各地于建文元年出生的女子入宫,为太子朱文奎挑选其中才貌兼备者一人立为太子妃,其余人等,皆放还原籍。
明朝自立国以来,从未做过这种事,一时间天下众说纷纭,人心惶惶——齐敏也是心中颇为不解。
看这个穿越者皇帝的所作所为,不像是一个昏君,这几年几乎每年都有新措施,国内的工商业都发展得很兴旺,与南洋和西洋的国际贸易也做得很红火,怎么却会做出这种事来?
若说是觉得天下定了,要耽于享乐了,可明明这几年间他四处出兵,连战连捷,把蒙古人打得深窜漠北,然后在今年年初还大兴土木,广征民伕,修筑加固了各段长城,把漠南的各处都置于新修的长城之内——难道这标志着他不想再北拓疆土,而要享乐了?
可是这样的话,何必要为太子选妃,给自己选不是更好么?
以一个同为穿越者的身份,齐敏敏锐地感得这事并不如表面上这样简单,这个皇帝一定有着他自己的想法。
要知道这一年是建文十四年,于建文元年出生的女子,今年不过虚岁十四岁,就算选妃仪式完了,完婚圆房要到明年,也不过虚岁十五岁,是绝对的未成年——除非这个穿越者是个萝莉控,不然不可能选这么年轻的女人啊。
难道太子是个萝莉控?
齐敏觉得自己邪恶了。
于是好奇心上来之后,齐敏反而很期待这次的京城行——反正苏睿七月要去凤阳府参加乡试,等明年二月时就能来京城相会了。
这几年来,苏睿一直与齐家来往莫契,早在三年前考中秀才时便向齐敏表达了情意。齐敏当时只有十一、二岁,但是心理上却是一个成年人,想到与其以后不知要嫁给哪个不认识的人,那还不如就嫁给苏睿算了,于是便也没有拒绝他。
只是一来当时齐敏年纪还小,苏睿也不可能上门提亲,二来苏重德对于儿子的期望很高,并不急着与齐长春这样一个没有实缺的举人结亲——苏睿十五岁中了秀才,虽然当科的举人不中,但也是很有希望的未来之星。若是一两科内中了举人,再活动活动,得个实缺,与别家结亲却不是好?
而且不但如今的樊县令有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苏睿,便是这几年里一直在苏家生活的陆佳星,也对苏睿颇有情意,与苏睿更有中表之亲,苏重德和刘氏又都怜惜这个失了母亲的孩子,便有为难之意。
所以齐敏在苏家二老眼中,其实是第三人选,只是因为苏睿意定齐敏,苏氏夫妇这才暂时不管这件事。
这次圣旨刚下来时,齐长春在京城国子监的侄子齐福(这时他已经是正式的贡生了,那一年拔贡后的朝考他有惊无险地通过了)最先知道,赶紧写信通知了在盱眙的二叔一家。
齐长春从建文九年到建文十二年,连续两年参加了会试,都没有通过,便回到了家中,准备好好栽培儿子齐宝,让他考取一个功名。
而齐福在国子监里的贡生做得不错,虽然没能进一步考中举人,但也没有跟着齐长春回乡,反正在京城也有马福奎,能稍为关照一下他,齐长春也就不怎么太过担心——齐福那年已经二十二岁,也不用齐长春再照顾他了。
而这年齐福的信送到齐家手上时,苏睿和齐宝都凤阳在参加府试和院试,文氏和齐长春纵是有心派人去苏家提亲,苏睿不在,苏重德也不会一口答应。
苏氏夫妇又不敢送信去凤阳,怕坏了二人的心思,等到三月间放了榜,二人回来后得知这一切,圣旨早已经到了盱眙。
樊县令把本县附近所有建文元年出生的女子集结起来,一共有十九人,其中以齐敏的出身最好。虽然皇帝在旨意中不限出身,只要求出生年月,甚至都没有提婚约和嫁人与否。
按这圣旨中隐含的意思,只要是建文元年出生的女子,哪怕你嫁人了,也得给我送到京城来——只是有些地方官不会这么做,而朝廷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夺人之妻罢了。
不过总是有些地方官为了迎合上意,不顾民意——比如这盱眙的樊知县。古代女子十五及笄,也就是嫁人总是在十五岁之后。但是有些地方还是有嫁人很早的,甚至十一、二岁就有嫁人的,或者六七岁就成了人家童养媳的。这次盱眙县里所找出的十九位适龄女子,就有一位童养媳,两位已经有了婚约的。
苏氏夫妇有心把齐敏嫁给苏睿,但是樊知县却已经来打过了招呼,说是已经按照黄册上的出生记录登记成册,呈送凤阳府了。
这一下如果再把齐敏嫁掉,那就是摆明了抗旨了。
齐敏倒是没有什么太坏的感觉,倒是齐长春和文氏成日里愁眉苦脸的——乡下齐福的双亲的齐永春和高氏听说了此事,倒是来劝过一次。只是高氏实在不会说话,又说到齐敏不是文氏的亲生女儿,文氏不必这样伤心。
文氏当即就变了脸,只是顾及着脸面,没有发作,只说身子乏了,不再相陪,让丫环把高氏送了出去。
高氏讨了个没趣,便也就不再来了。
齐永春倒也是有让齐敏赶紧出嫁的意思——“樊知县不过是邀上之意,我们只管让敏儿出嫁,到时多使些银子也就罢了。这盱眙县送上去十九个人还是十八个人,并无多大区别。趁着各县的名册还未汇齐,最多不过跑一趟凤阳府,在知府那里也使些银子,在名册呈送上朝廷之前把敏儿和名字去掉罢了。
但是就算此计可行,这个时候,谁会愿意招惹樊知县而来娶齐敏呢?而等到苏睿和齐宝回来的时候,一切已经木已成舟。
齐敏这段时间看着父母成天哀声叹气的,虽然尽力开解父母,但也知是于事无补。等到苏睿回来,两个人更是相看无语。
苏睿这几年来对齐敏的情愿,苏氏夫妇自是看在眼里,只是因为齐敏还小,她偏生又乖巧聪明懂事的,便也不肯她早嫁,起码要等到她十五及笄了再说——更何况苏重德夫妇并没有上门提亲之意,苏氏夫妇哪里肯委屈了齐敏。
齐长春就为此向文氏自责道:“早知如此,我还要那些个面子作甚,便上门为敏儿求亲,又能如何!”
文氏也是愁眉不展,直说自己应该早为敏儿定下亲事的,那当时接到齐福的信时,就能马上出嫁了,何必等到现在一筹莫展!
夫妻两个自怨自艾,齐敏却是并不怎么担心,只是在推敲这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
说实话,要真是这皇帝看中了她齐敏,实在不行,她就豁出去了,把穿越者的身份亮出来,跟这皇帝谈判!
这个皇帝真要为此而动刀子杀了她以绝后患,那她也没辙——不过这种可能远比皇帝直接封她做个太子妃,然后让她来贯彻自己的意志的可能要小得多。
所以说同样是嫁给太子,说不说自己穿越者的身份都没差别,说了,说不定还有个机会能返乡,何必畏首畏尾的。
只是这份心思不能对别人说罢了——苏睿见齐敏并不怎么担心,只道是齐敏怀着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心思,心中又气又急。
有一次在齐家新建的的后花园里,苏睿趁着与齐敏两个人独处的时候对她道:“敏儿,你不知那宫里的厉害。你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子入宫,怎么斗得过那些有背景的女人。我听说太子的侧妃都已经有两个了,都是朝中重臣的女儿,若是你当了太子妃,只怕是祸不是福呢!”
看着苏睿着急的样子,齐敏忍不住笑了起来,挽着他的手道:“你也不是第一天认识我了,我既然接受了你的情意,便不会再有别的心思了。你这样看我,不是把我看得忒也小了?”
苏睿道:“不如我带你私奔吧,等过了这阵风,停个两三年再加来,如何?”
齐敏道:“你这是什么话?我们两个这样走了,把我们的父母置于何地?便是官府不追究,他们的脸面何存?我爹半世清白,岂不是因我而落了个笑柄
莫笑农家腊酒浑第18部分阅读
欲望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第18部分阅读
宝儿齐敏儿都吃了一惊,齐长春却笑道:“我把小苩嫁给宋石头啦,他们两个总是跟在我身边,我住在马福奎家里,他家里也清贫,仆妇屋子都不多,他们两个若是结成夫妇,也方便一点。”
原来京城地价高,马福奎虽然是个监生,可他又没什么背景,得了些银子,京城里来往应酬很多,他一个监生的收入有限,所以生活反倒不如在盱眙的齐长春自在。齐长春见马福奎在京中也没有搭上什么贵人,便也有些失望,但也不好便走,只好在那里待着,自己走走门路。
齐敏儿听说小苩嫁给了宋石头,心里也是暗叹——小苩才十六岁,宋石头都快三十岁了,古代的奴仆果然没有人权啊,主人一指婚就完了。
于是就想到自己——古代的婚姻,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万一来个官二代什么的提亲,爹娘一心动,自己就完了。
越想越怕——虽然自己只有六岁,但是岁月如梭,想想十年后自己就有可能嫁给一个从来没见过的人,那实在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那边齐长春抱起了齐芸和齐升,笑着向先向里面走去,文氏和齐宝儿跟在后面,齐敏儿一边想着心思,一边跟在最后。
这时齐芸和齐升只有三岁,比起当年的齐敏儿,那是远远不如了,走路都是跌跌撞撞的,说也说得不是很利索,文氏整天都离不开两个孩子。不过齐敏儿如今也不用刻苦学习女红维持生计了,每日里除了和齐宝儿玩笑几句,就是看些《水浒传》或《三国演义》之类的——古代的娱乐活动少,适合她这样的女孩子的更少,只能窝在家里看些杂书了。
好在这时候这几本书都没有被列为禁毁的,虽然已经看过无数遍,便也是聊胜于无。
等到了内室后围坐在桌前,此时已是傍晚,文氏便吩咐开饭,丫头们端上饭菜,齐长春便一边吃饭,一边问齐宝儿学业的事。
齐宝儿这段日子里杂书看得不少,四书五经看得不多,齐长春问了几句,颇多不满,便责怪起文氏教训不周来。
文氏道:“好啦,宝儿毕竟还小,过了年才十岁,福儿不也是十三岁才跟你念书的,等你回来了,再细细教导宝儿也来得及。”
齐长春叹了口气:“这一年在京师,别的没有,钱倒用了不少,我看马福奎也挺清苦,用度太多了。我若下一科考不中,便回来,再不能在京师待的了。”说着一瞪齐宝儿,“下次回来,你若还是没有长进,非好好教训你不可!”
齐宝儿不敢说话,只是点头。
文氏道:“何必这样凶霸霸的,你难得回来一次,大家开开心心的不是好?”
齐长春笑道:“自古严父慈母,我若不作些威严,岂不是让他无法无天了。”
文氏道:“有你在,他怎么敢!”
齐长春看了一眼齐宝儿,见他如今生得面白唇红,一对眸子黑漆一般,又灵动又活泛,头上绾着一个髻,用细丝巾缚着,倒是不俗,心里也自欢喜,便也不忍心再说队什么,只道:“日后好自为知,不要让爹娘失望!”
齐宝儿应了一声,忽道:“前儿我听前面的几个下人说话,说是刘举人放了个实缺,怎么爹爹在京师,反倒不如他?”
齐长春愣了一下,道:“有这事?我却不知!”于是叹了口气,对他道,“这些事你且不用管,只管念好你的书便是了。”
文氏道:“确是有这事,我听说那刘举人花了不少钱活动,才补的这个缺。”
齐长春笑道:“做人不必那样贪心,若真有任命,能为一方百姓做些事,倒也罢了。若是学问不到,凭银子去活动来一个实缺,为了把这银子捞回来,不免做些违纪之事,不免上负皇恩,下负黎民。”
文氏道:“我也没说你什么,只是说说这事罢了。大嫂重阳时又来过,她还是想要那个粮长的职位,亏得你没有实缺,若有时,岂不是推却不掉!”
齐长春道:“你不知,我如今在京师里,听说皇帝有意迁都,若是如此,咱们这里的粮长押运粮草的责任更重,何必去讨那个罪受。”
齐敏儿听了一惊,脱口问道:“迁都?”
齐长春对她笑笑,摸了摸她的头,道:“就是把国都迁往别处。”
文氏道:“迁到哪里?”
齐长春道:“先太祖皇帝曾派孝康皇帝去长安巡视,以考察长安是否可以做新都。只是后来孝康皇帝染疾而崩,这才搁置了下来。如今可能要此时此刻事重提了。”
孝康皇帝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朱标,也是建文帝的父亲,建文帝登基后追谥他为明兴宗孝康皇帝。
文氏道:“迁到西北,那运粮去那边,一路上能捞的油水不是更多!我看到时候大嫂的心会更热了。”
齐敏儿心想,西安倒也是古都,而且也算是中原的重镇,南京作都城,总让人有偏安一隅的感觉。这个建文帝要迁都去西安的话,目的是什么呢?不可能是为了迁都而迁都啊,而且西安离蒙古不远,并不是个好地方啊。
齐敏儿在这里胡思乱想,那边齐长春道:“这事咱们还是尽量别掺合的好,也不知朝廷到底如何。”说着话锋一转,“福儿呢?怎么不见他?”
文氏道:“他现在不与我们同吃了,大多与那些县学里的生员一起往来应酬,难得回来一次,却也大多在那边,与灵梓一起用饭。”
齐长春道:“他对灵梓倒是不错,不过与那些酸秀才有什么好多来往的,多是些不通实务的人,没的浪费了钱。”
文氏道:“他也没耽误学业,平日里还是在家中苦读的为多。”
齐长春道:“你给他例钱么?”
文氏道:“给他月例一两五钱,再加上他爹娘每个月送来的,也有二两多呢,够他花用的。”
齐长春点了点头:“如今自们家也不短钱使用,不要亏待了他,免得大哥大嫂怪我。”
文氏道:“这个我自懂得,给灵梓的月例也有八钱银子呢,比咱们家的丫环都高些。”
齐长春道:“灵梓是魏家的姑娘,当年也不知她娘典了多少钱给大哥,让她存些钱,也好赎个身。”
文氏道:“我看她平时也不怎么开销,钱也都给了她娘去,却不知她娘怎么想的,也不替她赎身。”
齐宝儿道:“她们孤儿寡母的,若是赎了身,哪里去找个每月八钱的活!”
齐长春一想也是,叹了口气道:“可也是!”随即对文氏笑道,“左右是你对下人们太好了,弄得人家都不愿赎身了。”
文氏也笑道:“这却是我的不是了,改日要好好管束管束他们。”
几人正在谈笑,忽地门帘一掀,齐福走了进来,对齐长春一揖到底:“二叔回来了,小侄才回,还请二叔勿怪。”
齐长春让他先坐下,然后道:“你吃过了?”
齐福笑道:“与赵秀才和陆秀才一起在四方楼吃了。”
齐长春道:“那些人往日里也不做学问,你还是多温温书,中了举,才能博个出身。”
齐福脸上一红,道:“侄儿不敢怠慢。”
齐长春道:“我也知你不是中了个秀才就荒疏的人,但学问之道如逆水行舟,需当时时努力才行。”
齐福忙道:“谨遵叔父教诲。”
文氏在一旁道:“好啦好啦,一家人何必如此。福儿你也不必太拘束,你且先下去吧,天色也不早了,你去休息吧,好好准备年考才是。”
齐福应了一声,便告辞去了。
齐长春道:“福儿月考成绩如何?”
文氏道:“这个我也常问他的,总是不出前十名吧。”
齐长春道:“若如此,我这次下乡去时,与大哥商量一下,让他出钱活动活动,让福儿得个贡生的资格,与我一起去京城,也好就近指点他。”
明朝的监生,有一种叫作“贡监”,用是各地的秀才成绩好的,或者资格老的,可以申报贡生,入国子监学习。
而贡生,其中有每三年或十二年,由各省学政就本省秀才择优报送国子监的,分别称为优贡和拔贡,不过后者需要经过中央的朝考考核才行。
优贡的名额很严,但是后者,花些钱活动一下也是可以得到的,反正朝考考不取,推荐的学政也没什么责任。
齐长春这话的意思,是想让齐福去活动一个拔贡的名额,然后入国子监学习,这样也能专心学业。
文氏道:“还是算了吧,若是朝考不取,岂不是白花了钱,大哥大嫂岂不要怨你。”
齐长春一想也是,也就不再多言——向省里的学政和县里的教谕同时行贿,那钱也不是个小数目。
众人一边吃一边说,也把这顿饭吃完了,齐氏夫妇打发了几个孩子去睡,二人几乎一年未见,自然极尽温存之事。
过了两天,便是除夕,这一次仍是各人往来,一如年初齐长春中了举时一样。等再过了几天,齐长春便回了乡下,这次雇了辆大车,一家人与齐福一起都回了乡下——这时齐长春的宅子已经空了出来,村里的人也不敢拿举人老爷的房子来做私塾了。
车停了后,齐敏儿时隔一年再看时,发觉老宅已经重新翻修了一遍,随着父母进去,里面更是大变了样,也不知是改成私塾后翻修的,还是齐长春中举后派人来翻修的。
一行人在这里转了一圈,也不多做停留,然后便去了齐永春的家里。
齐永春早得了信,家里都准备好了开筵,连里长等人也都请到了,就等着齐长春一家了。
齐敏儿进去后便被苏睿迎上来握住了双手:“敏儿你可来了,昨日听说你要回来,我可高兴了。”
齐敏儿笑道:“你怎么不上城里来”
苏睿道:“去城里也没甚么事,不如便在这里,心也能静一点。”
齐敏儿一想也是——齐福就是因为在城里,静不下心来,整日与那些秀才来往,结果这段时间学业荒疏了不少。苏睿在乡下埋头苦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苏睿与齐敏儿大半年不见,见面后便手牵手坐在了一起,齐宝儿坐在齐敏儿的另一侧,对苏睿道:“现在那私塾到哪里去了?”
苏睿道:“搬去俞老秀才的家里了,俞秀才和他儿子都教书。”
齐宝儿道:“你没去么?”
苏睿道:“我觉得敏儿说得不错,没必要去学那些个,四书五经,我自己温书就行了,他们也教不出什么新鲜的。我做捐生时,也在县学里念了一阵子书,的确并不是全教四书五经的,是我自己太笨,没注意到这点。”
齐宝儿道:“你有没有想过考武科?”
苏睿愣了一下,然后道:“没有,考那个做什么。”
齐宝儿笑笑,没有再说什么。
这一次几个孩子依然在偏房里凑了一桌,只是很意外地又看到了陆佳星。齐敏儿有些吃惊,便上前问了一下,原来陆佳星的母亲已经去世了,她的父亲是个穷秀才,也养不起她,便把她托给了苏家寄养。
齐敏儿与陆佳星分别许久,如今再见,心中也是各自高兴。
五十七章 齐福冠礼
只是齐敏儿知道陆佳星母亲亡故,心中又想着要安慰她几句,于是就有点不知该怎么措词的好。
还好在场的人多,气氛也好,陆佳星并没有注意齐敏儿脸上的尴尬,只是说:“妹妹怎么去了城里,我还想找妹妹说说话呢,现在整日在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现在陆佳星已经八岁了,比齐敏儿还要大一岁,也不好还跟着苏睿整日里在村里瞎跑了——更何况她现在母亲去世,她父亲把她寄养在苏家,苏家怎么也要好好地教养她,万一有了什么差错,人家面上也交待不过去。
再加上苏睿现在在家里读书的时间比较多,所以陆佳星每日里也不好去打扰一直窝在书房里用功的苏睿,也就更觉得孤单。现在见到了齐敏儿,心中自然高兴,也就并不在意一些细节,只是拉着齐敏儿的手与她说话。
齐敏儿不好支开苏睿,只好对齐宝儿道:“你坐过去一点儿,让星儿坐在我身边。”
齐宝儿嘟起嘴:“怎么让我移开,却不让官哥儿。”
齐敏儿懒得理他,苏睿却很高兴,看了齐宝儿一眼,然后对齐敏儿道:“福哥儿如何不跟着你爹去京师,我听说可以活动到一个贡生的。”
齐敏儿一怔:“你听谁说的?”
苏睿道:“我是听我爹说的,好像是齐大婶子说要让福哥儿今年去做贡生呢。”
原来是高氏等不及了,觉得还是齐长春的福气够大,齐福和齐长春不在一起,怕是沾不到这福气,所以想今年出钱活动活动,正好赶上这一批的拔贡。
哪怕是考不取,也可以在京师与齐长春待在一起,等到了明年去凤阳府参加乡试,就可以让齐长春陪他一起去,路上也好沾一点福气,就算再不中,也比在盱眙这里虚度光阴的好。
估计高氏现在的脑子里就没想过儿子不中怎么办,就想着儿子中了举,放了缺,然后再把粮长这个职位弄到手。
齐敏儿心想,得亏是朝廷还没决定迁都,要真是迁了,高氏的眼大概都红了——这边的粮价,可是比西北的便宜得多,几千上万户人家呢,每户多收一点,卖到北方去,赚得可不止一点点。
更何况还能放贷拖欠什么的,那赚得就更多了。
齐宝儿与苏睿现在中间隔了二个人,但还是能听清他们的谈话,闻言便道:“这真好,我爹也想让大哥一起去京城呢。”
齐敏儿瞪了他一眼——用得着你来多说!
齐宝儿见了,也就闭了嘴,不再多言。
苏睿在齐敏儿的另一边,瞧不见齐敏儿的眼色,还在笑着说:“那样也好,我下一科的乡试,也是一定要参加的。”
齐敏儿转过头来:“那好啊,这一科的童试,你一定能中的。”
几个小的在这边说话,另一边齐永春的那一桌也是热闹非凡。
齐长春本来准备吃了这餐饭,那边带着来的几个仆人也该把旧宅都打扫完了,然后就可以回城了。结果齐永春说要趁着过年喜庆之时,给齐福办个冠礼。
本来冠礼是指男子二十岁的弱冠的成年礼,最早这种礼仪出现在周礼中,但是天子诸侯等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有提早行礼的。后来历朝历代各有更改,到了元朝,冠礼已经不是宫廷礼仪,只有民间还有施行。但是随着元廷的不支持,也渐渐废驰了。
明朝建立后,为了更化元代对礼制的破坏,迅速恢复了很多礼仪制度,冠礼也被恢复了。明代特地下诏,规定了上至皇帝、储君、皇子,下至文武百官,乃至庶人的冠礼仪文。
本来之前冠礼的年龄定在二十岁,后来逐渐放宽,到了明代,庶民十五岁以上至二十岁都能实行冠礼。
齐福今年十七岁,齐永春想给他实行冠礼,大概也是想扩大一下自己的影响力。
事实上白河村是个新兴的村落,从元末明初才开始由各方逃难和逃荒的人到这里来聚居,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村子。虽然户数不算少,但是却没有一个有力的宗族的势力在白河村。
不像邻村的刘家村,便是刘氏宗族的天下,白河村的刘老人,便是刘氏一族的人,只是之前迁来的白河村。
这样的话有个好处,那就是齐家如果能连着出有功名的人,就会在白河村轻易地形成势力。而这也同时有个坏处,那就是没有宗族的支持,很难与官府交涉。
白河村现在有一百余户人家,苏家占了十几户,已经算是这里比较大的宗族势力,只是无人作官,才会和三个老人互有忌惮。所以苏重德才一直想着让儿子作官,好确立苏家在白河村的地位。
齐永春想得到粮长的职位,其实并不容易,首先白河村的里长和老人就不一定会全力支持他。所以齐长春在自己并没有得到官职的时候,并不想去争取那个吃力不讨好的粮长职位。
如今朝廷的制度一直在变,几乎每年都有新制度产生,说不定这粮长过不了多久就会取消了,到时费了偌大的力气,结果都打了水漂,何必呢!
不过现在齐永春说了要替齐福办冠礼,齐长春自然也不好反对,便也只好在老宅里住了下来——好在齐永春家里早有准备,床和被子都搬了过来,让齐长春一家住下。
不过毕竟准备得不到位,只有两张床。
齐敏儿总以为齐长春和文氏是要带着两个小孩子睡在一张大床上的,然后看着剩下另一间屋子里的那一张床,心想难道时隔多时,我又要和齐宝儿睡在一张床上?
好在两个人年龄毕竟还不算大,而且也就几天的工夫,也就算了——这一年齐宝儿十岁,齐敏儿刚满七岁——但是文氏道:“不行,让敏儿和芸儿跟我睡在这里,你带着升儿和宝儿去那小床上挤一挤。”
齐长春也没反对,而是点了点头,就带着两个男孩子去了。
齐敏儿倒是说:“那张床挤三个人只怕挤不下呢,这张大床上挤四个人倒是还行呢。”
文氏道:“你懂什么!不知男女间七岁不可同席么?如今过了年,你已经七岁了,你们两个就是兄妹,也不能不管不顾的。”
齐敏儿脸上红了一下——原来自己和齐宝儿毕竟不是亲兄妹呀,所以还是要顾忌到这个。她一直与齐宝儿生活在一起,倒忘了还有这么回事。
毕竟灵魂上是现代人,有时不自觉地就把现代的观念代进来。
齐敏儿自从入了城里,家境的改善也让文氏对她的寒性体质开始了着手调养,并不只指望着汤婆子了。
平日里红糖水和姜汤那是按时按顿地喝,冬天牛肉羊肉狗肉顿顿不少,甚至有开小灶给她喝羊肉和牛肉汤的,各种水果更是从早到晚不断的,看得齐宝儿口水真流,羡慕不已,恨不得自己也是寒性体质才好。
但是恰恰相反的是,齐宝儿阳气极旺,根本不用吃这些东西。
当然,以齐家现在的财力,齐宝儿的水果也是管够的,所以齐敏儿也时常以这个来笑他:“你自己不也有的吃,难道我屋子里的,便比你的好不成,总要来偷吃两个。”
齐宝儿这时就会嘿嘿地笑,并不答话。
不过齐敏儿也有痛苦的时候,那就是艾炙。
每当在鲜姜片上刺孔,然后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时,齐敏儿总忍不住要出声呻吟——这比起拔火罐和刮痧要痛苦多了,尤其是大夫手艺不精的时候。
而每当此时,齐宝儿就会在门外喊:“敏儿,怎么样?痛么?别怕,忍一下就过去了。”
有时也喊:“你这郎中,怎么乱来,敏儿前次都没有这样喊过疼,你本事不行,不如上一次的郎中,下次不请你了!”
有时明明是同一个郎中,齐宝儿也会这样喊,倒闹出几次笑话来!
每次艾炙之后,就会问医生,敏儿的病还要几次才能好,或者去问文氏,这样的病要治多久。
问得文氏烦了,就会说:“等你妹妹长大后生了娃娃,就会好啦!”
的确,有的寒性体质,如果在月子里调养得当,的确是会好的,只是不知齐敏儿有没有这个运气罢了。
而文氏这样一说,齐宝儿就会像霜打了的茄子一样蔫了,说一句:“还要那么久啊!那敏儿该多痛啊!”
但是不管怎么说,经过这两年多管齐下式的调养,齐敏儿的体质还真的改善了不少,手脚在冬天的被窝里,已经不再冰冷,而是温凉的了。
现在与文氏时隔多年又睡在一起,文氏握着齐敏儿的手,觉得已经不像她幼年时那冰冷了,心中也是高兴。
齐敏儿见文氏握着自己的手不放,心中也知道她所想的,便道:“娘,我的手脚现在已经好多啦,冰不着妹妹。”
文氏笑道:“娘又不是担心这个,你说的这叫什么话!”
齐敏儿笑着偎在文氏的肩头——很久没有闻到文氏身上的味道了,很怀念!
第二天便是齐福冠礼的日子,齐永春就在自己家里办了仪式,请了齐长春一家人和苏重德、三位老人等都来观礼。
齐敏儿和齐宝儿、苏睿、陆佳星等几个孩子站在一起,在众人的边上看着。
这一天齐永春在正厅的东面搭了一个棚子,不管是来观礼的还是主人家,人人都穿着正式的礼服,没有人随便前来的。
在供桌前有一个盛着清水的铜盆,齐永春先向诸位来宾说了一番致辞,然后作揖行礼,让来宾分左右坐在两侧。
待众人坐定,齐福才从里屋出来,只见他身穿双紒袍,一身皂色服饰。专门请来的冠礼执事拿着一根不知是什么法仗的东西,在齐福的身前一边挥动着,一边嘴里说着祝词。
接下来来宾都向齐福行礼,接着拿出一顶幧头纱巾来替齐福束发裹额,大家见了都向外行了一步以示尊敬,然后再去齐福面相贺,一边另一个唱祝词的再颂祝词。大家也都先后站起来洗手,齐永春在一边便向众人行礼。
然后众宾客再对齐福行揖礼,等齐福回了房去,再换了成|人仪式的服饰出来。这时来宾们又去洗手,执事的又替齐福的发髻上戴了一块头巾,此时来宾都退得更远,行礼以示敬意。
等到戴上了头巾,齐福又在众人的行礼中进了房去,又换了一套衣服再出来——这一回是的衣服与前一次大为不同,前一回是深色的衣服加一根宽大的要带,这一回是礼服和窄一点的腰带了。
然后大家又洗了一次手,执事的又拿出一顶青黑色的纱帽来,这时来宾退等比前两次更远,纷纷行礼。
执事的替齐福戴上了帽子,齐福再进到房里,换了第三套衣服出来。
这时才撤去供桌,换上酒席,唱祝词的人端着一杯酒站在齐福身边。众人皆向齐福行礼,然后入席宾,由齐福来向众宾客倒酒。齐福每到一人面前倒酒,那人便说一句祝词,齐福跪下拜受了,对方也同样答拜。
然后执事的才把食物端了上来,齐福也入了席,等到大家都吃了几口停了箸,这才再向大家互相礼拜。然后齐福离席,而南站在当中,来宾都上前相贺。这时齐福再先后与上前相贺的人互拜为礼。
接下来齐福又先后向父母和三位老人跪拜,再向齐长春和苏重德行礼。齐长春与苏重德也都还了礼。这时众人都退向门外,齐永春再三相请,这些人才重新回到席上,再重新上了酒食。
等到这一次吃完,齐永春又向众人行礼,且每人给了一个大红包。然后齐福再拜了祖宗,最后再向众人行礼,这才结束了冠礼。
齐宝儿和苏睿在一旁看得都目瞪口呆,咋舌不已。
齐宝儿道:“我的妈呀,这样麻烦,我可不要行这个礼。”
苏睿却道:“好厉害,这样的排场,等我到了十五岁,我也要来一次。”然后对着齐敏儿道,“敏儿,到时你可要来观礼呀。”
齐敏儿还没回答,齐宝儿在一边道:“不来,这么麻烦,有什么意思!”
苏睿不理他,只是执着齐敏儿的手,一双眼睛里充满了期盼。齐敏儿看着他的眼睛,心里一软,叹了口气道:“好吧,你行冠礼,我一定来!”
齐宝儿哼了一声,小声道:“自己找罪受,我可不陪你来!”
这时陆佳星也在一旁对齐敏儿道:“敏儿,若是我在这里行及笄礼,你来么?”
齐敏儿的嘴歪了一下——之前齐敏儿对于古代的各种礼节,也有一定的好奇心,所以才会来看这冠礼。至于及笄礼,本来也有挺有兴趣,但是看了今天的冠礼,不禁感到无聊了,想到自己日后免不了也要行什么及笄礼,就想婉言谢绝,但是看到陆佳星楚楚可怜的样子,心就更软了——便道:“好呀,我一定会来的!”
齐宝儿拍拍齐敏儿的肩膀,叹了口气,也不说什么了——这都是你自找的!
等行了冠礼,齐福也算是成年人了,高氏便想替他说个亲,齐福却说明年便要去参加乡试,不想因为娶妻而耽误了学业。
高氏一想也是,便也就暂且没有再提这事,只是又凑了钱,央齐长春带着齐永春和齐福一起去县里,替齐福活动活动,得个贡生的名额。
齐长春对于这一点倒很赞成,便也没有反对——而高氏也算是硬气,没有向齐长春借钱,这一下文氏也就没有了反对的借口,只得任由他们去做了。
等到了这一年的岁末,齐长春等人通过教谕的关系打通了关节,使了不少银子,终于使齐福有了一个拔贡的身份,得以去京城参加朝考。
这一次齐福仍然是带着魏灵梓同去,只是这个时候京城的小苩已经在马福奎家里生下了一个儿子,也算是齐长春家的家生子了。齐长春便又带了一个叫小黄的丫环去京师,然后让小苩回来——这也是齐长春做的一件蠢事,没料到小苩会这么快有孩子。
等过了年,一行人南下去京城,这时却如同往年一样,又有了新的圣旨下来——朝廷要实行火耗归公。
所谓的火耗,就是各地在征收银税时,因为老百姓缴纳的都是碎银,而官府在交到朝廷时,却要足重的大银锭。在熔铸过程中,不免有些损耗,这些损耗本来不由官府出,而由老百姓出,而因此在正例的税银之外多出的这部分,就叫做火耗。
官员们历来会趁此机会而多收火耗,从而中饱私馕。现在火耗归公,等于是断了官员们的财路,而老百姓的负担却又轻了。
不过朝廷同时也把官员们的工资全面上调了,免得他们因为没钱想出别的名目去盘剥百姓——明代的官员,工资很低。虽然个人吃喝够了,但要养家人和仆从是万万不够的,更不用说养幕僚和送那些时令的规礼了。
现在增加了工资(京官的加得比例更多),朝廷的意思也就是让他们少送规礼,只管自己,那样吃喝就够了。同时朝廷也下令严禁收受规礼,违者以贪赃同等银两数额的刑罚降一等处理。
这一年是建文八年,齐福十八岁,苏睿十二岁,齐宝儿十一岁,陆佳星九岁,齐敏儿八岁,齐升和齐芸五岁。
这一年,新的一轮科考开始了……
卷二 成长篇 第一章 选太子妃
洪泽湖水波光粼粼,在夕阳的映照下反射出一片金黄之色。湖边几个渔家正在收网停船——这片历史悠久的淡水湖,哺育和灌溉了多少代淮河两岸的百姓。
在洪泽湖的南边,盱眙县城矗立在大地上,城里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似是有什么喜庆之事,但是这日子却又不是什么节日,只是五月里一个普通的日子罢了。
城里齐举人的家里,却与这城里的喜庆气氛大不相同,一副愁云惨淡的模样。
齐举人的大女儿齐敏身着盛装,对母亲文氏和哥哥齐宝,还有父亲齐长春和弟弟齐升、妹妹齐芸,以及已经得了秀才功名苏睿等人道:“我这一去,必能安然归来,你们何必如此,好像我一去不还一样。皇上的圣旨说的明白,选不中的人,亦各有封赏,派专人护送回乡。”
苏睿道:“这可不好说,先帝从来没有在民女选过妃子,这次到底会怎么样,那可不知。”
齐宝也道:“是啊,封赏封赏,封你个嫔妃怎么办?”
苏睿道:“这还算好的,若是把你赏给了什么功臣,那我怎……那怎么办!”
齐敏笑道:“这是选东宫太子妃,又不是王妃,你们这么担心做什么。”
原来当今天子建文帝,在这一年,也就是建文十四年,下诏选全国各地于建文元年出生的女子入宫,为太子朱文奎挑选其中才貌兼备者一人立为太子妃,其余人等,皆放还原籍。
明朝自立国以来,从未做过这种事,一时间天下众说纷纭,人心惶惶——齐敏也是心中颇为不解。
看这个穿越者皇帝的所作所为,不像是一个昏君,这几年几乎每年都有新措施,国内的工商业都发展得很兴旺,与南洋和西洋的国际贸易也做得很红火,怎么却会做出这种事来?
若说是觉得天下定了,要耽于享乐了,可明明这几年间他四处出兵,连战连捷,把蒙古人打得深窜漠北,然后在今年年初还大兴土木,广征民伕,修筑加固了各段长城,把漠南的各处都置于新修的长城之内——难道这标志着他不想再北拓疆土,而要享乐了?
可是这样的话,何必要为太子选妃,给自己选不是更好么?
以一个同为穿越者的身份,齐敏敏锐地感得这事并不如表面上这样简单,这个皇帝一定有着他自己的想法。
要知道这一年是建文十四年,于建文元年出生的女子,今年不过虚岁十四岁,就算选妃仪式完了,完婚圆房要到明年,也不过虚岁十五岁,是绝对的未成年——除非这个穿越者是个萝莉控,不然不可能选这么年轻的女人啊。
难道太子是个萝莉控?
齐敏觉得自己邪恶了。
于是好奇心上来之后,齐敏反而很期待这次的京城行——反正苏睿七月要去凤阳府参加乡试,等明年二月时就能来京城相会了。
这几年来,苏睿一直与齐家来往莫契,早在三年前考中秀才时便向齐敏表达了情意。齐敏当时只有十一、二岁,但是心理上却是一个成年人,想到与其以后不知要嫁给哪个不认识的人,那还不如就嫁给苏睿算了,于是便也没有拒绝他。
只是一来当时齐敏年纪还小,苏睿也不可能上门提亲,二来苏重德对于儿子的期望很高,并不急着与齐长春这样一个没有实缺的举人结亲——苏睿十五岁中了秀才,虽然当科的举人不中,但也是很有希望的未来之星。若是一两科内中了举人,再活动活动,得个实缺,与别家结亲却不是好?
而且不但如今的樊县令有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苏睿,便是这几年里一直在苏家生活的陆佳星,也对苏睿颇有情意,与苏睿更有中表之亲,苏重德和刘氏又都怜惜这个失了母亲的孩子,便有为难之意。
所以齐敏在苏家二老眼中,其实是第三人选,只是因为苏睿意定齐敏,苏氏夫妇这才暂时不管这件事。
这次圣旨刚下来时,齐长春在京城国子监的侄子齐福(这时他已经是正式的贡生了,那一年拔贡后的朝考他有惊无险地通过了)最先知道,赶紧写信通知了在盱眙的二叔一家。
齐长春从建文九年到建文十二年,连续两年参加了会试,都没有通过,便回到了家中,准备好好栽培儿子齐宝,让他考取一个功名。
而齐福在国子监里的贡生做得不错,虽然没能进一步考中举人,但也没有跟着齐长春回乡,反正在京城也有马福奎,能稍为关照一下他,齐长春也就不怎么太过担心——齐福那年已经二十二岁,也不用齐长春再照顾他了。
而这年齐福的信送到齐家手上时,苏睿和齐宝都凤阳在参加府试和院试,文氏和齐长春纵是有心派人去苏家提亲,苏睿不在,苏重德也不会一口答应。
苏氏夫妇又不敢送信去凤阳,怕坏了二人的心思,等到三月间放了榜,二人回来后得知这一切,圣旨早已经到了盱眙。
樊县令把本县附近所有建文元年出生的女子集结起来,一共有十九人,其中以齐敏的出身最好。虽然皇帝在旨意中不限出身,只要求出生年月,甚至都没有提婚约和嫁人与否。
按这圣旨中隐含的意思,只要是建文元年出生的女子,哪怕你嫁人了,也得给我送到京城来——只是有些地方官不会这么做,而朝廷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夺人之妻罢了。
不过总是有些地方官为了迎合上意,不顾民意——比如这盱眙的樊知县。古代女子十五及笄,也就是嫁人总是在十五岁之后。但是有些地方还是有嫁人很早的,甚至十一、二岁就有嫁人的,或者六七岁就成了人家童养媳的。这次盱眙县里所找出的十九位适龄女子,就有一位童养媳,两位已经有了婚约的。
苏氏夫妇有心把齐敏嫁给苏睿,但是樊知县却已经来打过了招呼,说是已经按照黄册上的出生记录登记成册,呈送凤阳府了。
这一下如果再把齐敏嫁掉,那就是摆明了抗旨了。
齐敏倒是没有什么太坏的感觉,倒是齐长春和文氏成日里愁眉苦脸的——乡下齐福的双亲的齐永春和高氏听说了此事,倒是来劝过一次。只是高氏实在不会说话,又说到齐敏不是文氏的亲生女儿,文氏不必这样伤心。
文氏当即就变了脸,只是顾及着脸面,没有发作,只说身子乏了,不再相陪,让丫环把高氏送了出去。
高氏讨了个没趣,便也就不再来了。
齐永春倒也是有让齐敏赶紧出嫁的意思——“樊知县不过是邀上之意,我们只管让敏儿出嫁,到时多使些银子也就罢了。这盱眙县送上去十九个人还是十八个人,并无多大区别。趁着各县的名册还未汇齐,最多不过跑一趟凤阳府,在知府那里也使些银子,在名册呈送上朝廷之前把敏儿和名字去掉罢了。
但是就算此计可行,这个时候,谁会愿意招惹樊知县而来娶齐敏呢?而等到苏睿和齐宝回来的时候,一切已经木已成舟。
齐敏这段时间看着父母成天哀声叹气的,虽然尽力开解父母,但也知是于事无补。等到苏睿回来,两个人更是相看无语。
苏睿这几年来对齐敏的情愿,苏氏夫妇自是看在眼里,只是因为齐敏还小,她偏生又乖巧聪明懂事的,便也不肯她早嫁,起码要等到她十五及笄了再说——更何况苏重德夫妇并没有上门提亲之意,苏氏夫妇哪里肯委屈了齐敏。
齐长春就为此向文氏自责道:“早知如此,我还要那些个面子作甚,便上门为敏儿求亲,又能如何!”
文氏也是愁眉不展,直说自己应该早为敏儿定下亲事的,那当时接到齐福的信时,就能马上出嫁了,何必等到现在一筹莫展!
夫妻两个自怨自艾,齐敏却是并不怎么担心,只是在推敲这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
说实话,要真是这皇帝看中了她齐敏,实在不行,她就豁出去了,把穿越者的身份亮出来,跟这皇帝谈判!
这个皇帝真要为此而动刀子杀了她以绝后患,那她也没辙——不过这种可能远比皇帝直接封她做个太子妃,然后让她来贯彻自己的意志的可能要小得多。
所以说同样是嫁给太子,说不说自己穿越者的身份都没差别,说了,说不定还有个机会能返乡,何必畏首畏尾的。
只是这份心思不能对别人说罢了——苏睿见齐敏并不怎么担心,只道是齐敏怀着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心思,心中又气又急。
有一次在齐家新建的的后花园里,苏睿趁着与齐敏两个人独处的时候对她道:“敏儿,你不知那宫里的厉害。你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子入宫,怎么斗得过那些有背景的女人。我听说太子的侧妃都已经有两个了,都是朝中重臣的女儿,若是你当了太子妃,只怕是祸不是福呢!”
看着苏睿着急的样子,齐敏忍不住笑了起来,挽着他的手道:“你也不是第一天认识我了,我既然接受了你的情意,便不会再有别的心思了。你这样看我,不是把我看得忒也小了?”
苏睿道:“不如我带你私奔吧,等过了这阵风,停个两三年再加来,如何?”
齐敏道:“你这是什么话?我们两个这样走了,把我们的父母置于何地?便是官府不追究,他们的脸面何存?我爹半世清白,岂不是因我而落了个笑柄
莫笑农家腊酒浑第18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