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辣 >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第233部分阅读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 作者:未知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第233部分阅读

    ,赶着马到了城门也才刚开,就是守城门的士兵也认识这位小子衣服出来遛马的人,也知道她其实是个丫头,任由乌珍赶着马儿出去,几匹马都是神骏的,士兵们向来是用眼馋的目光看几眼。

    城外下了官道,就是一片野地,向来是乌珍遛马的好地方。在这里和马儿在一起,也是乌珍可以畅快地欢笑时,在王府里,对着娟秀斯文的丫头们,乌珍心里也是有几分不舒服,好在相了一次亲,买了无数东西,南平王夫妻尴尬得不行,袁将军失望的不行,只有乌珍高兴了。也有人给我买东西,以后丫头们再在一起看得的东西,乌珍决定也上去说一句:“我也有。”样样都有,除了手打的银簪子弄不来,街上卖的都弄了来。

    骑着王妃的白马跑一程再回来时,其余几匹散在野地上的马儿身边多了一个人,正在小心翼翼地接近那马,一面嘴里念念有词;“别踢我啊,我是来找人的。”这个人是乌珍认识的,也是妙姐儿认识的。一身崭新的新长衫,头上戴着一个大帽子,也是崭新的,这个人是沈家四姨娘的弟弟张堂。

    “你走开。”乌珍嘴里是凶巴巴的,脸上却是笑嘻嘻的,这有十几天的时光,张堂天天早上都出现在这里。此时的张堂听到乌珍的声音,赶快笑着回过头来,把手里的一个盒子举起来:“豆花和肉包子,你喜欢吃的那一家。”

    乌珍从白马上跳下来,笑逐颜开接过盒子不管不顾地在草地上坐下来打开盒子就是一口,身边的张堂也是一脸笑容,把手里拿着一个垫子铺在草地上,垫子上绣的还是鸳鸯在戏水。乌珍毫不客气地就坐上去,这几天里已经坐习惯了,铺开了坐在上面当然是比坐在露水未干的草地上舒服。

    以前是不成气候的张堂在铜矿上呆了这么久,吊儿郎当的气质被磨去不少,蒋家兄弟觉得这个人还有救药,也是对他下过功夫在身上。作为美貌的四姨娘的弟弟,张堂是长得还可以,看上去一张斯文的小白脸。

    看着乌珍吃得飞快,张堂把豆花打开来递过去:“这里有稀的,你喝两口,别噎着你才是。”不懂姑娘规矩的乌珍就伸过头来在张堂手上喝两口,再接着吃肉包子,一气吃了四、五个才想起来问张堂:“你吃?”

    “你吃吧你吃吧,你吃完了我再吃。”张堂第一次来献殷勤就饿到自己,原本以为充足的两人份早点被乌珍一个人吃了个精光,吃光了舔嘴唇的时候才知道问一句:“你吃了?”

    今天吃了四、五个就知道问一声儿,已经算是有进步,张堂嘿嘿笑着看乌珍吃东西,这是张堂发现的乌珍第一个讨人喜欢的地方,就是吃东西很香,看着她吃就觉得心里舒服。自从见识过乌珍的饭量,张堂就次次带的充足,不会再把自己饿到。帮人送早点饿到自己,说出去真是笑话。

    乌珍吃过以后就唿哨着赶着马在野地里跑,张堂这才开始吃,把剩下的吃完以后,看到乌珍已经在马上了,张堂把乌珍坐着的垫子收起来,对着十几步远的乌珍招招手大声说一声儿:“我回去了。”

    马上的乌珍就回头来点头笑笑,两个人就此分手。张堂心满意足的往城里去,乌珍继续在野地里遛她的马。这样的事情已经持续了十几天,乌珍回来谁也不说,王府里的妙姐儿还被蒙在鼓里,不知道这位名份不正的“张舅爷”在追求乌珍。

    这个要归功于三姨娘回去以后,就想着主意要对大姑娘献殷勤,可是乌珍脸太黑,找来找去这个殷勤献不上,找不到与乌珍相配的人。三姨娘就对着四姨娘当成笑话来说,卫夫人回沈家,姨娘们当然是抱成团,三姨娘莫名地和四姨娘好了不少。

    四姨娘再当成笑话对回来过年的弟弟张堂说了,然后也想献殷勤:“听说是大姑娘要出嫁妆,你认识的人里面,有不挑捡的帮着说一下,事情成了,大姑娘一定会喜欢的。”

    就是做姐姐的四姨娘也不会想到,弟弟张堂动了心思。此时穿过长街的张堂,在小巷子里的一户门前停下来,自己推门进去,门里是三间房子,一个小小窄巴的院子,还种着一棵槐树,树下一个人正在磨刀石上磨刀,看到张堂回来道:“张大哥,你是去你姐姐那里了?”

    妙姐儿回到封地上,沈居安和卫夫人商议过,齐家搬了过来,离妙姐儿也近,三位姨娘当然也跟到这里来住,原来的房子只得几个家人看着,随便看着那里的铺子。

    张堂把手里的垫子放到身后去,摇头道:“没有,我出去转转。”磨刀的人只是咧着嘴笑:“张大哥,俺哥托人捎来话儿,问你什么时候回矿上去,俺哥想你哩。”磨刀的人小莫就是铜矿上莫厨师的兄弟,张堂一直是借住在小莫家里。

    “我过几天就回去,”张堂说着就想先去房里把身后的垫子放下来再说,小莫张口先揭破了:“你那手里的东西我早就知道了,鸳鸯戏水的垫子,有姑娘一大早儿会和你约会吗?这样早上就跑出来的别又不是正经人家的,张大哥,你现在算是有身份的人了,可不能乱找人家。我有朋友可以帮你说一家有家底儿的,姑娘家开着当铺。。。。。。”

    张堂一听也不藏着了,只是为不好意思还是放在身后,赶快笑着道:“清白的哩,”就是脸太黑,张堂是认真回想过乌珍的容貌,可是怎么也想不起来,找个理由请了假回来,先去王府里给妙姐儿请安,妙姐儿想着张堂最近事事勤谨,也见了。张堂才得以见了乌珍一面,是认真看了看,黑是黑,可是五官鼻子眼睛都端正,年纪也不小了,三十多岁的张堂决定追求乌珍去。

    在铜矿上呆了这么久,看惯了官员们的威严和官腔,二流子一样混了多年的张堂是脸上笑嘻嘻对着他们,其实心里也一般,看到我们家大姑娘,你们都得跪下来。这个原因就是大姑娘有权势,所以跟乌珍要是成亲,只是想想以后一路光明。

    张堂的追求方式就是每天去给乌珍送吃的,乌珍早上遛马是张堂在王府外候出来的,候了三天想着怎么能把乌珍约出来,有一天起早了,看到乌珍赶着马从外面回来,从此张堂追求的路上一片光明,而且在追求到手以前,还不会让人知道。

    两个人一大早见一面,乌珍吃过以后,张堂吃过,两个人就此分手,这样奇特的追求方式,乌珍很享受,女孩子都有虚荣心,特别是和丫头们住一起的乌珍,虽然说话少,可是听她们说话,订亲的人得了什么东西,一样没有见过的首饰一戴出来,就一起来看评说好不好:“这个式样儿新。”

    如果说不好,几个坏丫头背后里一说:“让他重买了好的来。”然后以此为乐,乌珍在脸上表示可笑之余,心里也是想的。耳闻目染,第一个可以看的到就是沈王妃。南平王与自己的小妻子开始恋爱,就在半上午的时候 ,或是下午让人送一件东西来给妙姐儿,只在一个王府里那么点儿路,也要让人跑一趟。

    所以订了亲的丫头们都很有理,件件拿王爷来说事儿,背地里大家伙儿就传话:“王爷今天又送了一个什么来。。。。。。”所以袁将军被乌珍宰了一把,乌珍是听得太多,觉得这事情就应该是这样,带我出去就应该给买东西,没有觉得在宰人,也不觉得不好意思。乌珍会有这样的想法,朱宣要担一点儿责任才是。

    兴冲冲赶着马回王府的乌珍这十几天里都是兴头儿极高,看到丫头们在一起絮语,也能跟上几句似模似样的话,不再骂人傻蛋,也不再说人不会骑马,只是没有人觉出来乌珍的这种变化。

    妙姐儿房里有客人,来看沈王妃和胖倌的是石姨娘,在王爷王妃回来后来到两、三次的石姨娘倒象是在亲戚一样的来看沈王妃,而每次妙姐儿都是立即就请她进来,石姨娘的心里也达到极大的满足。

    这么久没有见,石姨娘脸上的气色越发的好了,人也胖了许多,前两次来看沈王妃,不是有孕就是月子里不好久坐,今天来石姨娘觉得可以多说一会儿话。

    “小王爷满月了,看着更胖了。”石姨娘此时看着胖倌也是一片欣喜,自己也觉得奇怪,不象以前在王府,看到小王爷们就心里要黯然一下,不喜欢王爷了吗?心里依然是有他。这一位小王爷也十足的象极了王爷。

    妙姐儿手里轻轻摇着胖倌的小木床,对石姨娘突然变得比以前还要热情,以前心里永远是有三分距离,现在感觉可亲之极,妙姐儿言笑自如:“表哥说我抱不动,我也抱起来了,天天抱一会儿,现在可不是更胖了,我也能抱得动。”

    为了往王府里来的石姨娘,身上是新换的一件锦衣,还是在王府里的时候做的,石姨娘也是喜笑颜开的说闲话的样子:“抱抱就抱得动,夜梅的第二个小子,就是我抱着。”然后告诉王妃:“夜梅和丈夫都是肯干的人,起早归晚的不在家,两个孩子都是我带着。”

    现在这样的日子石姨娘实在是喜欢,今天又能多说几句话的样子,话就很多,一一地告诉沈王妃:“大的那个五岁了,也可以帮着照看照看,我今天出来了,是夜梅在家里看着。”

    “你何不带了来,让我也瞧瞧。”妙姐儿看着气色很好的石姨娘心里实在是高兴,想想易姨娘嫁了人让人问过,还是闷乏乏的样子,弄得人人都不喜欢。

    石姨娘犹豫一下才道:“大的那个晚上跟着我睡呢,我要出门,坐上车,抱着我腿只是哭,我倒是想带来的,只是。。。。。。”沈王妃笑一声道:“只是什么,你下次带了来给我看看,小孩子跟惯了人,一下子闪了他,一定要哭一会儿才行。”

    “下次就带了来给王妃看,”石姨娘也立即就笑着答应下来,想想院子里刚才来的桂花树,对沈王妃道:“我们那庄子上面也有一棵大的桂花树呢,几时请王妃去瞧瞧才是。”

    再把家里的趣事告诉妙姐儿:“在王府里的时候没有想过这样的日子,夜梅两口子去卖菜,我跟去帮着看着,街上遇到混要钱的人,拿着菜就走,还是我夺下来的。”石姨娘颇有几分得意,以前在王府里虽然是姨娘,也是娇娇女,出去大街上遇到恶霸,也敢叉着腰上去斗。

    但是再告诉妙姐儿:“当时穿着一身老蓝色的布褂子,黑色的一条布裙子,要是王妃看到了,一定以为是哪一家的粗使妈妈。”格格笑着的石姨娘此时还是打扮得面容娟秀,手上一条银红色的丝帕掩着口,看上去依然是一个丽人儿。

    想想石姨娘描述的场景,妙姐儿不能不笑,也跟着打趣道:“我就看不出来你能这样做。”虽然不缠脚,又有多少力气跟男人斗。石姨娘自己也接着道:“等他走了,我才后怕上来了,当时只想着那菜不容易种出来,庄稼人起早贪晚的侍弄地,才弄得来。”

    说到这里,有几分不好意思:“以前从不知道一碟儿菜也要这么辛苦才得来,自己亲眼见到,吃什么都是香的。”一掬米居然有这么多的汗水在里面,还要夹杂上无数的日出星明与月升。石姨娘叹气:“还是现在这样子好。想出去走走就抱着孩子出去走走,回到家里一下子就天黑了,竟然有做不完的事情。”再满意的叹一口气,房里不再孤寂,大孩子跟着睡,晚上给他讲故事儿,听着他说话,哄着他睡觉,等到他睡了,自己闭眼就睡着。

    南平王打发走的四个姨娘里,只有石姨娘离开了王府反倒过得滋润起来。妙姐儿微微含笑,看着小木床上的胖倌儿,再看看坐在天暖了刚去掉锦垫的梅花瓷凳子上的石姨娘,心里不知道合不合适劝石姨娘再走一步。

    想到这里想起来易姨娘,妙姐儿拜托石姨娘:“有空儿去看看她去吧,听说还是不开心。新嫁的那一家是易将军帐下的,有了胖倌儿后,易大奶进来看我,我问了她,只说是不开心。”石姨娘一听就笑,对沈王妃道:“她就是这个脾气儿,有点儿事情就这样病蔫蔫的,跟病西施似的。”石姨娘想想易姨娘以前,不是最会装相,现在装王爷也看不到了。

    “听说她成亲了我去看过一次,她羞着呢说不好见我,”石姨娘说到这里脸一红,易姨娘对着石姨娘只是哭:“你到是守着呢,我可怎么办,哥哥嫂嫂逼着我嫁,我原说死在家里,想着哥嫂不容易,办了若干的嫁妆,死在家里只是拖累了哥嫂;”

    然后再接着哭:“我想着死在这里,过来了一看,他们家办事极其认真,都是按着正室的规矩办,我死在这里,不是又连累了他。。。。。。”想来想去死不成,只能闷蔫蔫地活着。

    妙姐儿对着石姨娘面颊上一闪而过的红晕看在眼里只是微笑,想来是易姨娘说石姨娘还心里有表哥,既然还这样想,好心的妙姐儿,有时候滥好人的妙姐儿,喜欢做媒的妙姐儿只是含笑,倒不方便劝石姨娘再走一步儿,让她想着吧。有时候爱才是一种幸福。

    “等我回去的时候,我去劝劝她。挺好的人家,不好好过日子,整天闹病儿装起不来,”石姨娘笑吟吟地对着沈王妃打包票:“看我把她从床上拉起来。”以前石姨娘与易姨娘争斗,永远都落于下风,看到易姨娘装来装去,石姨娘气愤之时也曾自己幻想过,一把拉她起来看她还装?

    此时的石姨娘在心里问自己,这算不算是在报前仇?问得自己笑微微,管它前仇不前仇。眼前的沈王妃不是拜托了我,妙姐儿听过是笑得弯眉弯眼睛:“也许你去,能劝好她。”看到石姨娘活的这样精神,易姨娘应该有所感悟吧。

    院子里的微风吹得门上的竹帘轻轻摇动,妙姐儿细细地问着石姨娘:“想你不是一个乱花钱的人,要是手里有钱,给你找个铺子放着生息好不好?”

    石姨娘不能不感动一下,在庄子里住着听的小消息最多,哪一家的姨娘为大妇不容,卷了自己财物出来,外面世道坏人多,不是这个来骗一点儿,就是那个来吓一次。沈王妃专房专宠,原本是情敌,出了府也不必再诸多安置,不想依然是循循关切,就是每个月的月银也按着日子不错的送过去,妙姐儿含笑说过:“你一天不嫁人,这银子一天不少给。”

    当下石姨娘把自己的底细和盘托出:“去了夜梅家里,只种着几亩地,我再带着几车东西去,还是现找的房子,我看着不是常法儿,把钱都给了他们,重新起了房子,剩的钱置办了一百亩地。他们也肯干,雇了几个人种地,现在日子越发的好过了,刚去的时候洗衣服的活儿我都帮着做过,现在倒有两个粗使的人在。”

    石姨娘微笑不已,我也老太太了,去年过生日,夜梅做上一件红衣服给石姨娘穿,是石姨娘没有穿,月银还在拿,穿它难以再见王妃。只是想一想就是穿了,也没有人说话,心里得意把衣服收起来,有时候打开箱子拿东西看到就用手摩挲一回,心里只有高兴的。

    一一地问过来,妙姐儿也放心,笑容满面对石姨娘道:“你以后缺什么,只管来找我就是。要是我不在家,去铺子里找管事的,交待过他们照看你。”

    两个人心里都是讶然,这样的谈话温馨又和契,是亲戚吗还是知己?都不是,居然絮絮叨叨地坐在这里说起来这个来了。

    近中午,石姨娘颇有几分恋恋不舍地告辞,还想坐一会儿,只是怕遇到王爷,有如闲云野鹤一样的石姨娘在廊下对着台阶上的沈王妃微笑:“我再来。”

    正文 第五百八十七章,变幻(二)

    第五百八十七章,变幻(二)

    晚上朱宣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月满庭台,妙姐儿一身象牙色的小衣,上面绣着两只蝴蝶,似欲随风而起,对着朱宣浅浅一笑,夜风她身后窗棂,偶尔会有几时轻响,看上去清秀佳人。这个五个孩子的清秀佳人笑容甜甜:“表哥今天回来的晚,”

    妙姐儿都已经洗过了,看着朱宣身上也不是早上的衣服,而是换了一件浅青色的单衣,朱宣在妙姐儿身边坐下来,伸出手来握起她一缕青丝在鼻尖闻一闻,道:“我洗过了才回来,”然后低声道:“想着你是不会同表哥一起。。。。。。”

    有了胖倌以后,妙姐儿总是陪着儿子洗的时候多,只着一件抹胸和一件洒脚裤,看着儿子洗澡乐一会儿,胖倌抱出来,妙姐儿身上也早就湿了,就洗过再出来。朱宣在书房想想,这样厚儿子薄表哥,还是洗过换好衣服再回来。

    一路行来风色凉爽,朱宣觉得自己这样安排挺不错。丫头们看到王爷王妃贴在一起坐垂下头来悄悄退出去,外面风中花香袭人,都坐在廊下互相悄悄地笑,心里都能猜得到。

    过一会儿,瑞雪悄悄走到竹帘前看一眼,果然榻上是没有身影,想来是到房里去了,这才和值夜的丫头使个眼色,大家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把房里要收拾的都收拾一下,再检查一下茶水。

    一个丫头从一侧的房里走出来,大家相视一笑,瑞雪悄声道:“胖倌醒了?”走出来的凝春是服侍胖倌的丫头,凝春低声道:“睡着呢,我去看看我今天晒在外面的衣服干了没有。”瑞雪摆手道:“不用去了,我看到银文帮你收在你房里了。”

    外面丫头们在低声絮语,房里鲛帐内,朱宣与妙姐儿正在缠绵,朱宣正在逗妙姐儿多喊一声:“谁是表哥的亲亲,再喊来我听听,免得百年之后,奈何桥你忘了。”妙姐儿白晰的身子是被朱宣抚在怀里,只是低声笑着不肯喊:“不是喊过了,又要喊什么。。。。。。”

    兴趣正浓的时候,听到对侧房里一声哭声,停了一下,然后是胖倌的哇哇大哭声。房里的气氛一扫而光,妙姐儿匆匆从朱宣手里挣开来,手掩着身子去取脱在一角的小衣:“胖倌一定是想我了。”

    有几分扫兴的南平王无可奈何地交待一句:“不是有奶妈吗?”看着妙姐儿不管不顾出了鲛帐而去。独自睡在鲛帐内的朱宣虽然觉得对着儿子吃醋很不应该,可是这醋还是在心里冒酸水儿。

    足有一盏茶的时候过去,才听到妙姐儿回来的脚步声,看到朱宣一个人象是百无聊赖地躺着,才有三分歉意出来:“胖倌醒了,手里握着下午闵儿给他的一枝毛笔不丢,奶妈怕他扎到自己,拿下来他就哭个不停。”

    平躺着的朱宣听完“嗯”一声,看看妙姐儿重新躺下来,衣服当然是穿在身上,手里拿着团扇来献殷勤:“表哥,给你打扇。”

    “表哥明天去军中看看去,”朱宣面无表情的这样说一句。妙姐儿是不想笑出来,可是笑声没有忍住,又要去军中住两天了。

    丢下手里的团扇,妙姐儿扳着朱宣的面庞,娇嗲地亲一下:“端慧最爱亲这边不是,那这一边就归我了。”朱宣这才微笑一下,伸出手来在妙姐儿身子上轻轻拍两下,抱怨道:“你心里还有表哥吗?”时时有孩子。

    看着朱宣明显是往醋山醋海的趋势去发展,妙姐儿重新伏在朱宣怀里,听着他的心跳声对朱宣说石姨娘:“表哥是一个有福气的人,妙姐儿心里有你,还是别人心里也是有你的。”

    被引得笑上一声的朱宣如平时一样,轻轻地拍着妙姐儿的身子柔声道:“她们都过得好,妙姐儿才放心不是。”送出门还这样关心关切。

    妙姐儿微叹一声,真心实意地说一句:“我看到她心里还有表情,反而更喜欢她了。”听过以后的朱宣更是柔声道:“妙姐儿是个好孩子。”说过这两句话,夫妻开始重新缠绵。

    温情过后两个人默默地睡在一起,妙姐儿突然调皮了,低低地问一声:“表哥,你还去军中吗?”象是最近不满意地时候多,可是难得有一个儿子养在自己房里,妙姐儿的心时时就在胖倌的身上。

    “去,”朱宣依然嘴硬:“表哥不在家两天,你就要想我了。”用离开几天来调剂,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让人满意,天底下夫妻都会有的这些情绪,南平王夫妻也在一一步入中。

    睡到半夜的时候,值夜的丫头低低地请起:“朱寿外面请王爷。”朱宣立即就起来了,看看妙姐儿犹在睡眠中,披衣走出房来,朱寿是站在院子里的一棵树下,看到王爷出来这才迎上来:“京里来人刚才会了钦差大人,象是明天又要摘人的印信。”

    朱宣冷冷一笑道:“让人看着他点儿,他明天要来见我,就说我不在。”打发朱寿出去,没有急着回房里的朱宣独自披衣在院子里又站了一会儿,头上耿耿星河,心里是满怀心事,新老皇帝交换之际,是个臣子心里都会有心事才是。

    再重新走进房里时,看着妙姐儿鼻息沉沉的睡颜,朱宣才重新有了笑容,在妙姐儿小脸儿上亲一口,刚才还在为胖倌和妙姐儿斗气说:“去军中。”这一会儿搂着妻子在怀里,想想官场上诡谲,朱宣在心里只是道:四个儿子呢,快快长大都是老子的帮手。

    理会不到睡得香甜的妙姐儿到第二天早上还在问朱宣:“表哥几时去军中,真是让我们都想着你。”怀里抱着刚醒的胖倌,拿着他的小手对朱宣招两下:“胖倌也想着不是。”

    外面走进来两位小王爷和端慧小郡主,走到父亲身边去贴着父亲站着的端慧郡主对父亲道:“今儿端慧请客,父亲在家里吗?”妙姐儿含笑听着这一对父女在说话,朱宣问出来:“要父亲做什么。你淘气要我帮着?”

    两位小王爷吃吃的笑起来,毅将军坐在父母亲中间等早饭,闵小王爷则是学着端慧也贴着母亲,正在对母亲说:“端慧又要请客了,我中午来和母亲吃饭。”出落得俊秀的闵小王爷在几个孩子是出其的文静,端慧郡主一请客,朱闵就觉得吵得很。

    端慧郡主告诉父亲别出去:“我要骑马,可能请父亲给我牵马。”朱宣听过以后想一想,今天躲客人,在家里为女儿牵马也象是不错,当下问道:“请的哪些人?”

    早饭后,毅将军和朱闵跟着史敬功去上课,房里只有夫妻加上女儿三个人,来的第一位客人是薛家的宝绢,妙姐儿问宝绢:“你母亲好不好?”宝绢回话让妙姐儿大乐:“好着呢,就是那么胖可怎么办?”

    这一位小姑娘更是娇憨,薛夫人又有孕,当然是越来越胖,看着妙姐儿交待端慧:“园子里给你备下来了,你带宝绢去玩吧。”这里朱宣才取笑道:“你的淘气知己,都不能乱跑,妙姐儿落了单。”然后觉得奇怪:“周将军倒是一直在请假,我再不能依着她,生过孩子象是不能见人。”

    妙姐儿笑着也取笑回来:“我还有表哥呢。”尹夫人总算是有孕,在家里更是小心养胎,已经对妙姐儿说过了,过上几年,我们的孩子就可以来陪小王爷了。

    五月的天气里,正是石榴花大放的季节,凡是家里有天井或是院子的人家,或多或少都会种上几棵石榴,可看可玩也染红了庭院。

    卫夫人和沈居安此时就站在新居的石榴树下,手攀着一枝石榴花枝的卫夫人感叹道:“京里的那院子里,石榴也该开花了吧。不想这南疆这样的暖和,早开的花朵有结青果子的了。”然后对沈居安道:“妙姐儿那园子里,有一个红染阁,种着上百棵石榴树,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一株老石榴树。”

    “请你出京来,你还不肯来。”沈居安一件老酱色长衫,站在树下离远了一看,依然是一个有气质的中年男人,卫夫人听了就要笑:“跟着你哪里去都成,不过,”说到这里,卫夫人黯然了。

    沈居安无奈地道:“夫人呐,你是身在这里,心在皇陵。太子殿下已经册封,六殿下没有指望,只有安然渡日。你不就是念着信没有到,这两天里就该到了。”卫夫人与六皇子还是时时通信,挂念他的衣食起居。

    看着卫夫人重展眉头,沈居安道:“不然我陪你去看妙姐儿去,胖倌又该重了不少,等我再抱一抱去。”

    说起来妙姐儿新生的幼子,卫夫人脸上是发自内心的笑容道:“妙姐儿生胖倌的时候,太艰难了。王爷在外面都急得不行,哎,到今日,我心里才能放下一些来。”战场上回来,突然就变了性情,手扶着发边的卫夫人含笑对沈居安道:“早知道如此,早知道让妙姐儿同他上战场去。”

    抬着看着石榴树上的沈居安也是畅意地一笑道:“世子过两年就要去军中了,我是不发愁也不用再担心,就有又怎么样,我来到这里,外面也打听过,王爷倒是没有再有过什么,就是打发走的两个姨娘,一个已经嫁人,一个帮着别人看孩子,过得也挺好,现在看来是人人都好,只有你我不好才是。”

    先听着还笑,听到最后一句不明白的卫夫人不解地道:“怎么你我倒不好?”沈居安但笑不语,卫夫人无端猜测着笑:“我们离开京里那纷乱场,贴着妙姐儿带着儿子渡日,我觉得日日都是舒心的,怎么你倒觉得不好?”

    看着沈居安只是卖关子的笑,卫夫人再猜一下道:“想来是外面生意上的事情,你不过是帮着妙姐儿总揽事,平时一句话也不多说,管事的都是精干的自会去做事情,你应该是畅意的才是?”

    就是沈居安也摇头,卫夫人再猜道:“哦,我知道了,想是昨天三姨娘让你去她房里,你没有去成,所以不高兴。”这样的猜测让沈居安只是笑上两声道:“我要去就去了,你又不拦着,这个也不对。”

    索性袖手的卫夫人端详着沈居安的面庞道:“那我就猜不出了,还是你说出来吧。”沈居安这才说出来:“夫人夜夜把我推出房门,你我难道算是趁心的吗?”

    “你这个人,”卫夫人这才明白沈居安在打趣自己,笑着拂一下袖子,才道:“不是想再有个孩子。”

    外面走过来一个管事妈妈道:“四姨娘的兄弟来看她,先要来给老爷夫人请安。”沈居安道:“不用了,让他去四姨娘那里吧,他姐姐等得着急了。”

    看着管事妈妈出去,沈居安重新对卫夫人道:“老四这个人,只把这个弟弟放在心上。以前总是忧愁不成气,不想铜矿上去了几年,倒改了好些。就是在京里,蒋家两位舅爷也说他现在倒还不错,老四上心给他说亲事呢,张堂也是三十出头的人了。”

    卫夫人也帮着想几家:“前些天说寻一家开当铺的姑娘,我听了一听,那姑娘抛头露面的,让人打听也波辣,我喊了四姨娘来告诉她不好,果然后来又不提了。倒是你看看铺子里有好人家,帮他说一房也罢了。”

    两个人一上午就出来在家里看石榴花,站在这里只是絮语,卫夫人又想起来对沈居安道:“只是妙姐儿不会同意,张堂的年纪又太大,不然的话,妙姐儿房里的丫头有没有成亲的,给一个给他倒是不错。”

    再想想四姨娘,天天拿弟弟当个宝,让张堂娶个丫头只怕四姨娘先就不同意,卫夫人和沈居安想来想去,就是没有想到妙姐儿房里那个年纪也不小了的乌珍。

    站了一会儿,沈居安被人找了出去,卫夫人身后跟着一个丫头往书房里来看沈经南。走到书房门外的时候,先看到跟三姨娘的丫头在门口守着,一看到卫夫人就往里跑,卫夫人喝住她:“站住,看到我跑什么”

    外面的脚步声已经惊动里面的三姨娘,赶快从书房里走出来,对着卫夫人脸上是笑地道:“夫人来了,是我来看看四少爷。他读书一定是累的,我送了东西来给他吃。”

    卫夫人微沉下脸,就站在院子里对三姨娘道:“不是早说过,少爷念书的时候不要来打扰。”三姨娘赶快笑着道:“我知道,只是刚做的点心凉了就不好吃。”房里的沈经南也往外面频频地看。

    到底是他的母亲,卫夫人心里有这样的想法一闪而过,这才对着三姨娘重新和颜悦色地道:“明年少爷就要下场科考,晚上你来看看他也就是了,白天念书的时候还是不要来的。”眼角再瞄一下沈经南,象是也松了一口气。

    门上的竹帘子是高打起来的,卫夫人可以清楚地看到沈经南的表情,这个自己用心带着的孩子,卫夫人只能这样想一下,心里想再有孩子的想法更强烈了。打发走三姨娘,这才走进来满面春风地问一下沈经南的功课,翻看一下这才走出来,再有一个孩子多上些心多好。

    沿着书房外面是一排柳树,柳上都是老叶青绿,不再是春天那嫩芽模样,卫夫人慢慢走着回房去,一面在想着这两天再去看看妙姐儿去,就象沈居安说的,胖倌一定是更胖了些。卫夫人眉眼带笑,想起来妙姐儿生孩子那天。

    大家都在外面守着,妙姐儿从一早开始阵痛,到下午还没有生下来,朱宣在房子的外间站着一动不动,可是脸上的焦急神色都能看得清楚,看到房里有人出来就赶着问一声儿:“如何?”然后再焦急地站着。

    房里传出来的不是孩子的哭声,而是妙姐儿的呼痛声,朱宣跺跺脚,转身自己打了帘子就要往里进。“王爷,”外间候着的卫夫人,沈居安,几个积年的老妈妈们都一起张口劝阻了朱宣。从来没有过女人生孩子,男人要往里进的。

    耐着性子又一时的朱宣,终于是忍不住了,对着岳父沈居安道:“象是妙姐儿痛的很。”外面可是听到妙姐儿不时的呻吟声,间中有一声是痛呼声。然后朱宣咬咬牙:“我得去看看去。”这一次又被劝住了。

    柳荫下的卫夫人回想那一天,心里依然是高兴的,王爷与妙姐儿象是越来越好,真到后来,孩子一落地,谁也劝不了王爷,他大步就走进去,过了一会儿,自己把胖倌抱出来给人看,脸上是高兴的表情:“看看这孩子胖的,难怪妙姐儿受这么大的罪。”

    一个胖嘟嘟的肥婴儿在襁褓中,卫夫人想想只是好笑,男人抱刚出生的孩子,还挺是那么一回事。总算也能抱一下新出生婴儿的卫夫人都觉得拿手拿脚的,只抱了一下,软软的就丢下来了。

    “夫人,”后面传来急促的呼喊声,然后是一句阻拦的男人声音:“姐姐,你做什么?”卫夫人站住脚步回身看,却是四姨娘一脸的伤心急步过了来,身后跟着的是四姨娘的弟弟张堂。

    四姨娘不能不伤心,在房里已经把张堂骂了一顿:“正经姑娘不找,找一个丫头;雪白面孔怕不找,找一个黑炭头。”张堂当时就和四姨娘翻脸:“我喜欢就行,你要是不帮我提,我自己提去。”

    把四姨娘气的手指点着张堂道:“我坚决不同意, 你要找,就得是个雪白的姑娘。”姐弟两个人翻过脸,四姨娘就带气出来找卫夫人,对卫夫人面前跪下来痛哭流涕:“这亲事坚决不能成。。。。。。”口口声声要去王府里找大姑娘说说去。

    就是卫夫人也听愣了,张堂和乌珍,这一黑一白,一个单纯不解世事,一个以前是个二流子,卫夫人也觉得不般配。

    觉得丢人的张堂在一边同四姨娘又开始争执起来,四姨娘气愤不已,手一直点在张堂的脸上:“不行,就是不行,除非我死了。”

    张堂向来在姐姐面前是随意惯了,听到这话比四姨娘还在狠:“你不同意,那我去死。”噎得脸涨红的四姨娘举起巴掌来在张堂脸上就是一巴掌,这一巴掌响过以后,张堂的泼皮个性又上来了,脸上一个巴掌印子,也不用手去揉一下,反而对着四姨娘道:“好,你打过了是吧,我可以去死了。”

    浑然忘却卫夫人还在面前的张堂和四姨娘一个人大步走开,走几步后还回头来威胁:“明天河里飘着人,你别忘了那是我。”坐在地上大哭大闹的是四姨娘:“我怎么这么命苦,不早点儿死了算了,也不能看着你娶这样的人。”

    后退一步站在阴凉处看着这以死互相威胁的姐弟俩个人,卫夫人笑着摇摇头,这才是一家人呢,你说死我也说死,看谁占上风。吩咐四姨娘的小丫头:“扶姨娘起来回房去洗洗脸去,好些了再说话吧。”

    本来是想过两天再去看妙姐儿的卫夫人突然有了说闲话的心情,而且是忍不住一定要去,看看天色是上午的时候,卫夫人满面笑容地回到房里,吩咐丫头拿衣服来:“要是老爷回来了,就说我去王府了。”

    在马车里都是想着要笑的卫夫人在王府门前下了马车,先看到有不少轿子马车在停驻,问了一下:“王妃在做什么?”听说是小郡主在请客,兴致勃勃的卫夫人就赶快进了来,急等着对妙姐儿去八卦一下。

    院子里妙姐儿正在和小丫头们在说话:“说有凤仙花早开了,去摘点儿来,给小郡主明儿染指甲。”地气和暖,花朵繁多,妙姐儿看着身边的院子,再看看远处是园子里的亭子尖树梢头,那是端慧在那里请客呢,一会儿去看看才是。

    看看身上是一件轻红色绣着三多九如的罗衫,倒是不用再换衣服,看着小丫头走开去摘花,院外刚有人回一声:“卫夫人来了。”没有几步的功夫,就是笑容满面的卫夫人进了来。

    脸上这样的笑容,让妙姐儿也跟着再灿然笑一下道:“母亲什么事情这样高兴?”卫夫人今天是往常不一样,先是站定了看一下,笑眯眯的眼光在坐在廊下的乌珍身上打了一个转,这才对妙姐儿含笑道:“咱们进房里说。”

    两个人走进房里,屏退丫头,卫夫人的眼睛透过竹帘还是只在坐在外面的乌珍身上,对着妙姐儿这才悄声地说出来,相对于卫夫人的觉得好笑,妙姐儿听完则是颦起眉头来,而且不高兴道:“这个不行,”也是断然的说不行。

    再重新想一想张堂,妙姐儿更是摇头道:“他以前是什么样子,我记得清的呢。乌珍要找一个官员,找一个将军也成,不能跟一个布衣。”给他一个小官吏倒是容易,只是妙姐儿先入为主的觉得不能同意罢了。

    “四姨娘就高兴了,不用去寻死了,”卫夫人笑着道:“只是河里要飘着人,要去认人才是。”再把四姨娘和张堂互相以死来威胁的话说出来。

    妙姐儿依然是不动心,不为所动,往外面喊朱禄进来道:“我听说四姨娘的兄弟张堂请假回来了,住了这些天,今天可以回去了,那里还等着他呢。”莫明其妙的朱禄答应一声,去办这件莫明其妙的差事去。

    只有卫夫人觉得可乐,听着妙姐儿安排朱禄出去,再看看妙姐儿的小脸儿也绷着,房里只有卫夫人一个人在笑,反倒劝妙姐儿也笑一笑:“这事情不可笑吗?你也笑一笑就过去了,反正你是要打散的。”

    还是不高兴的妙姐儿只是先让瑞雪去书房里讲一声儿:“对表哥说,母亲来了,我中午留她在这里吃饭呢。”这才回过精神来和卫夫人说胖倌,心里才慢慢高兴起来。

    骤然出来这样一件事情,中午送走卫夫人,妙姐儿也没有午睡的心情,去看看胖倌睡得呼呼,这孩子真是好带。这样想着的妙姐儿走出房门来,听到廓下一阵轻笑声,是乌珍和几个丫头在说什么,看着乌珍的笑脸比平时多了娇美,妙姐儿告诉自己,这门亲事断然不成,乌珍就象是个孩子,全然不知道谁人是好,谁人才是好丈夫。

    想想来气,每天早上送吃的就这么去哄乌珍,妙姐儿觉得张堂实在是太离谱,几顿点心只能哄骗到乌珍这个傻丫头罢了。

    看到王妃步出房门来,丫头们迎上来笑问道:“王妃不歇会儿了吗?或是挂念小郡主园?br /gt;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第233部分阅读

    欲望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