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第14部分阅读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 作者:未知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第14部分阅读
三位姑娘都出了门子,哪里能天天回来陪妙姐儿。”
刘妈妈过来笑道:“明天叫人去请宋表姑娘来。回太夫人,二姑娘请姑娘的日子是明天。”
太夫人笑了:“我知道了,对二姑娘说了要下午去了吧。”
刘妈妈笑着说:“我让人对二姑娘说了。二姑娘问为什么不能放了假来玩一天,我说了王爷说让天天上学。二姑娘才没有说什么。”
太夫人笑:“我就看不出来那个徐从安哪里好,要天天跟他学,今年春闱他自己还要背书呢。”
玉妙洗好了过来,上了床,伏在太夫人身边,说今天出门的事情,直到打哈欠睡着。
第二天玉妙上学去,太夫人还记得让人去请瑶池来。
去的人到了孙氏那里,孙氏只住了两间房,里面睡人。因来的是个丫头,就带了屋里去:“谢谢太夫人想着,瑶池生病了,是去不了。”
果然瑶池病得脸通红,昨天天冷,出门去把平日积攒的针指交给门上的张大叔,一向都是麻烦他拿出去代卖,回来就病了。
丫头可以交差了,就安慰了几句,回来对太夫人说:“确实是生病了,我亲眼看到,脸通红睡在床上。”
太夫人道:“昨天是冷,可怜我们的妙姐儿还要出门去吃饭,怎么弄了个那么冷天来请客。居然妙姐儿没有病,在家的反而病了。”
刘妈妈就笑道:“我听了跟王爷的人说,临昌侯夫人下了几次贴子来,王爷一直没有时间就回了,昨天想来是王爷也有时间,才把贴子送进来。”
太夫人微微一笑,儿子也小心着呢。就说:“是应该陪着一起去。”那起子官夫人,不是谈升官就是谈发财,和妙姐儿能谈到一起去。
让人拿了二两银子去给孙氏,给瑶池看病。让她好了再来。
玉妙在书房里,今天是朱禄在,就问他:“宋表姑娘住在哪里,带我看看去?”
朱禄害怕,那里下人房,天又冷,要是有个人生病了过给你,我就吃不了兜着走了。玉妙在面前又不能不回,笑道:“我不知道,我去给姑娘问一下。”
立刻就出去了。
因让玉妙中间休息,徐从安自己出去转了一会儿,自己也休息了一下,听见玉妙又在打听什么,就留了心。等朱禄走了,对玉妙道:“又是什么人,在这里乱打听。有时间多写几张字吧。”
就接着上课。
朱禄去找朱福问,朱福就骂他:“你随便说一下什么生病了,走亲戚了不就行了,还跑来问我,你难道不知道宋表姑娘住在哪里。”
朱禄只能笑:“福哥别生气,我只是不敢回姑娘,怕出事。不过我想宋表姑娘也不是外人,看着人也很好,我不敢带了姑娘去。福哥教我,不然让姑娘去回了太夫人,带了去,咱们就没事了。”
朱福更骂他:“就是个笨蛋。宋表姑娘当然不是外人。但是你这样教姑娘,以后别的事情姑娘事事回了太夫人,出了事情一查是你教的办法,这个责任你来担吧。”
一语提醒了朱禄,大为感激朱福,忙陪笑道:“晚上我请福哥吃饭。现在还请福哥教我,姑娘那里还等我回话呢。我怕回得不好,又要挨王爷的窝心脚。”
朱福好话也听了,又有一顿饭,福禄寿喜天天等于是一个人,两个跟了王爷出去,两个在家里。不能不帮朱禄回话。跟了朱禄往书房里来。
朱宣让人喊了徐从安说有事,临走让玉妙一个人看书,朱福对若花笑笑,大摇大摆地说:“王爷让给姑娘请安。”
带了丫头们坐在外间的若花就点点头。
朱福和朱禄进去后,因为知道玉妙的脾气好,看了看外面坐着的若花,小声道:“姑娘,宋表姑娘好象生病了。”他用了“好象”,总不能好好的咒别人生病,这样讲了玉妙应该明白。他不知道一下子让他蒙了个正着。
玉妙见朱福说话那样小声,忍不住笑,明白是瞒了外面的若花,也小声笑道:“那她住哪里?”
朱福小声地道:“姑娘快别问了,您要是知道了去看,过了病就不好。”
看他那小心的样子,玉妙忍不住格格笑了起来,见一旁站着的朱喜一旁陪笑脸不说话,就笑道:“我知道了,去吧,替我问表哥好。”
朱福与朱禄出了门,若花就笑着问他们俩:“说了什么好听话,惹得姑娘高兴?”
朱福忙对她笑:“让姑娘开心,是奴才的本份。”带了朱禄就走。若花就在后面啐:“四个人天天背地里一起淘气,今天说了句人话。”
玉妙住了笔,叹气,自己是人见人怕,怕别人过了病给自己,别人都快当自己是瘟疫了,不!只能是重感冒,人人只是笑脸相迎,有什么话都怕担责任,再想想瑶池穿了一身旧衣,人情冷暖可想而知。
徐从安倒是没忘,问朱宣:“妙姐儿什么时候遇到宋表姑娘?”
徐从安对于朱宣的家事了解得很清楚,总是上司,也要揣摩和多知道一些。
朱宣就问他:“哪里来的宋表姑娘?”徐从安笑:“王爷忘了,就是太夫人收留了老侯爷的一房远房亲戚,家里没了男人,带了一个女儿寄住在王府。”
朱宣想,这弯绕的,我面前一大堆贴子天天请,还宋表姑娘,什么表姑娘。
朱喜进来回话:“太夫人让回王爷,二姑娘下午接了姑娘去做客。”
朱宣想起来了,对朱喜道:“把那几个一起叫进来。”
福禄寿喜一起进来了,不明白是什么事。
朱宣冷了脸道:“有句话交待你们,姑娘在书房里念书,问起什么人来不要乱回不要乱带。这天气冷的很,不要大意了。”
朱禄就看朱福,还是福哥说得对。朱寿没弄明白,白陪着听了话,出来问他们三个是怎么回事。
知道后也骂朱禄:“真是笨蛋。你怎么就这么笨了。”骂得朱禄不吭声。
朱宣在里面对徐从安笑:“不想你现在对妙姐儿这样尽心,她随口一句话你也记得了。”
徐从安也笑:“这里复杂得很,我敢不替王爷分忧吗?”
朱宣两道浓眉耸起:“父亲母亲在这里住着,我不愿意惊扰到他们,能过得去我也不管了。”
隔了两天,还是太夫人想了起来,对玉妙笑道:“好孩子,你这几天别去打听瑶池了,她生病了。我让人去看过了,送了银子去。你要也生病了,你那个老虎表哥准定把你弄走住去。”
玉妙答应了,晚上伏在太夫人怀里睡不着,闷闷的情绪又上来了。偶尔爱心泛滥一下都不行,再想想老侯爷还有两个姨娘生的女儿,平时也不见。人人都躲着自己。
(申请上架,收藏不理想,求收藏,求推荐,求票票)
正文 第七十章,丢信
隔了几天,太夫人又让人去请了瑶池来。
瑶池正坐在房间里和孙氏做针线,她正房间里取绣线的。听到有人问:“表姑娘在家吗?”
孙氏就迎了上去,笑道:“是月梅姑娘。”这也是太夫人的丫头之一。
月梅就对孙氏笑道:“太夫人说请表姑娘过去坐坐,也可以陪陪沈家表姑娘。”
孙氏就歉意地道:“让太夫人这么牵挂的,瑶池这一次病得重,还没有好呢。”
房间里就传来了咳嗽声,孙氏听到了就请月梅屋里坐一下。
太夫人房里的丫头都是太夫人自己调理出来,月梅当然要进去看一下,在府里呆了这么久了,人情世故知道一些。
太夫人和妙姐儿是一心一意地想让瑶池去,如果瑶池是不敢去或是没有生病,被太夫人知道会说自己办事不力的。
月梅就笑着进了房间,瑶池睡在床上,微微地咳嗽道:“多谢太夫人,多谢姐姐跑一趟,请替我回太夫人,好了去给她请安的。”
月梅见她是真病了,又不好就走,就在床前坐了下来,笑道:“表姑娘可看医生了,今年天冷,竟病倒好许多人。”
孙氏笑道:“看过了,太夫人上次赏了二两银子给瑶池看病呢。这里病气重,姑娘外面坐会儿。”
月梅就势站了起来,安慰了瑶池几句,就笑着走出来对孙氏:“太夫人和沈家表姑娘天天想着,不想还没有好,好了就请来吧。别再让请了。”
孙氏送了月梅进来,瑶池已经起来了,对孙氏强笑道:“母亲的话我都明白的,我哪里能和她在一起玩呢。”
外面房里一个人的声音:“不是说好了,怎么又睡下了。”说话的人是门上的张大叔。
因为天天帮忙卖针指,卖的价钱也比让别人卖要好。孙氏出于感激,也经常帮他做些活计,算是有来有往,处了有几年了,张大叔不是南平王府的家生子儿,来了也有两,三年。
因为不是外人,孙氏就为难地对张大叔道:“瑶池这个孩子不懂事,遇到了沈姑娘一次,不说避开,反而和她认识了。这不,沈姑娘求了太夫人,来了两次要瑶池过去。我觉得还是不去的好。”
张大叔明白了,笑道:“一定是沈姑娘摆架子,或不好相处,不去也好。”
瑶池却说:“不是的。沈家表妹人可好了,又和气又好说话,是妈妈不让我去。”
孙氏还是为难。张大叔就笑了道:“我来找你,是把上次的钱给你收了来,你留着吧。”
说着,把上一次瑶池送来的针指卖的钱给了孙氏。
孙氏感激地收起来了,又要倒茶给张大叔。张大叔又坐了一会儿说闲话就要走,笑道:“王爷今天进宫去了,门上的人都候着呢,我回去了。”
孙氏送了张大叔,回来对瑶池道:“多亏了张大叔平时事事肯帮忙。”
玉妙正在书房里写字,徐先生最近竟是很忙,有时候讲了一会儿就让自己留下来看书写字。
表哥交待过,徐先生没有时间的时候,也要在书房里坐够时间,不许早离开。
玉妙当然乖乖照办。正写着字,听到外面若花笑着招呼:“表姑娘好。姑娘在房里写字呢。”
听了一句:“表姑娘。。。。。。”玉妙就飞快的溜下了炕,快步走出来。如果让朱宣看到,又要训她不稳重。
外面果然是瑶池。
玉妙笑道:“你来看我,进来坐一坐。”
若花觉得不好,就看了看也跟出来的朱喜,朱喜轻微摇摇头,王爷书房是不可以乱进的。
还没有阻拦,玉妙已经一把拉了瑶池上台阶,笑道:“我天天想着你呢。你病好了?”
“姑娘,”朱喜,若花一起拦着。瑶池也摇摇头道:“我不敢进去。”
玉妙好不容易见到了瑶池,哪里肯放,对若花,朱喜笑道:“不要紧的,只和她说几句话。若花姐姐,倒茶来。”
朱喜还要再拦,玉妙不高兴了。朱喜也不敢再拦了,只笑着提醒了一下:“徐先生一会儿可能会来。”王爷这几天竟然是天天进宫,说王爷要来也骗不了姑娘。
玉妙点头。
若花送茶进来,玉妙和瑶池正在描花样子,就笑笑出门坐着去了。瑶池看了玉妙描了一下,又笑道:“要是有些颜色就好了,这里是金色的,这里又是红色的。”
玉妙听她这样说,偷偷地探头到外面看了朱喜,刚好朱喜站在门口和人说话。就对瑶池招了招手道:“我知道哪里有。”
带了瑶池悄悄地猫了腰来到朱宣的书桌前,上面都是书信。玉妙蹲在桌子下面,手伸到桌子上面去摸印彩。
描完了花样子,瑶池就回去了,她见了玉妙也是发自内心的开心,临走时依依不舍地道:“我明天再来看你。”
玉妙说好,而且保证:“徐先生这几天都经常不在的,你明天来估计他也不在,他不在你就可以再进来和我玩了。”
瑶池答应了回去。
玉妙放了学回去吃饭,太夫人每天看着她吃饭,调理她的饮食,玉妙边吃边问:“下午又要出去吗?”这几天竟然是天天有请客的。
表哥上午去宫里,下午就陪了自己出去。太夫人笑着道:“天天都有。你吃完了睡一会儿去,到时间了我叫你起来。”
玉妙答应了,刚吃完饭,正在吃茶,外面丫头回道:“朱喜来了。”
朱喜走进来对太夫人行礼,神色不改道:“王爷说了下午有事,不出去了,再者姑娘这几天出门一定累了。就在太夫人房里玩一会儿,不要再出来了。”
玉妙连忙答应。太夫人就高兴了,对玉妙说:“天天出去有什么好玩的。天冷还是在家里。”
就让玉妙去睡午觉。玉妙刚睡下来,突然想起来描的花样子还在书包里,要拿出来。就下了床披了衣服走到挂了厚厚锦帘的门边,正在揭帘子,听外面有人回太夫人:“太夫人,听说王爷书房里丢了重要的书信。王爷正在严查是谁?”
玉妙讶然,是内书房还是外书房,重要的书信应该是放在内书房,平时只有自己去。不,玉妙沉默了,今天去了瑶池,自己还带了她去表哥的书桌前偷印彩。
。。。。。。。。而且是,瑶池建议找一些金色,红色的颜色的。。。。。。。。
玉妙站在门边继续听下去,太夫人也紧张了,声音都能听得出来道:“是内书房还是外书房?”
来人回答:“是内书房。”太夫人往通往里间的门看了看,妙姐儿正在睡觉。就放低了声音道:“内书房平时只有妙姐儿,徐先生去,这两个都不是j细。”房间里的人就笑了。
太夫人倒不笑,颦了眉道:“再去打听着,有什么消息快来问。”打听的人去了。
玉妙站在门边又听了太夫人道:“不要告诉妙姐儿,别吓着这个孩子。”
玉妙呆了一会儿,轻手轻脚地回到了床上,难道是瑶池。。。。。。。。
(求收藏,求推荐,求票票)
正文 第七十一章,审讯
朱宣此时正坐在书房的里间,听着外面审人。
外面站了朱福朱喜,还有几个如狼似虎的管事的,都是朱宣的心腹人。
地上跪了孙氏和瑶池。
朱喜机灵,在瑶池走后就到书房检查了一下往来信件,果然丢了东西。一封打了火漆印的密件是前几天刚呈给王爷的,王爷已经看过就放到桌上,说要回信的。
朱喜记得很清楚,一丢就能发现。
朱喜立即去追瑶池,瑶池不在房间里。孙氏看了朱喜神色,虽然笑嘻嘻,还是有几分郑重。
平时也知道这都是朱宣的贴身亲信,忙客气地问什么事?
还想着,难道是沈姑娘又要来找瑶池,忙带了朱喜去找。
正遇到瑶池从二门外走进来,一见朱喜,脸上就变了颜色。朱喜何等的机灵一看正着,忙迎上去笑道:“太夫人和姑娘让请了去吃午饭。”
路上又问瑶池去了哪里,瑶池只是不说话,倒只有孙氏和朱喜对答。
心急如焚的朱喜把两个带了书房里,立即锁了起来。朱福也来了,一听大惊失色,一面找人去宫门外候着找王爷。
一面带了管事的进来审人。
瑶池先还是不说,审人的都是久跟了朱宣的人,几鞭子打下来,瑶池就什么都说了。
原来是守门的张大叔让瑶池去拿的。孙氏立时大哭起来。
外面传来靴声,朱喜看了一下,道:“王爷来了。”朱宣已经进来了,脸色冷冷地看了房里的人。让众人都打了一个寒噤。
事情出在朱喜当班的时候,朱喜虽然害怕也不敢躲,跪了下来连连认错:“都是奴才大意了。”
朱宣一脚把朱喜踢出几步远,朱喜忍了痛又膝行过来求饶。孙氏与瑶池已经吓得不敢哭。
朱宣从牙齿缝里迸出了一个字:“审!”就进了里间。
朱福跟进去跪下:“王爷,刚审出来是守门的张泉福,奴才这就带人去拿他去。”
“去!”朱宣又是一个字。朱福带了几个在外面守着的人飞跑了去拿人。
外面的人再也不用鞭子,就问了个一清二楚。
“在府里住着,吃着王爷的,喝着王爷的,为什么要吃里爬外,那个张大叔是你什么人?”
然后是刚才跪在地上那个女孩的声音,已经是吓得不轻,听起来倒不象是个常作这个的j细:“张大叔平时帮我们买东西,卖我和娘做的针指。”
“还有谁帮你们买卖东西?”
“再没有别人,我再也不敢了。”女孩又大哭起来。被大声喝止住了:“回话!”
女孩又颤抖着声音道:“只有他了,他来了府里有几年了,找他卖针指会比别人价格好一点。”
“是怎么进来的?”
女孩颤抖道:“是。。。。。。我看到沈家表妹在”脸上立即挨了“啪,啪”两巴掌。又被人喝止:“说话恭敬些!”又是一声:“回话!”
“是,是我看到沈姑娘在书房里,张大叔又对我说这几天王爷在宫里,我就来看沈姑娘。太夫人的丫头若花认识我,问我作什么。我说找沈姑娘。沈姑娘就请了我进去。”
外面的人听到翻出了玉妙也是继续问下去:“信是怎么拿的?”
“我和沈姑娘描花样子来,我对她说要些有颜色的,她就带了我到王爷的书桌上拿,我趁她不注意就把信拿走了。”
“为什么只拿这一封不拿别的?”
“张大叔事先对我说了信的样子,我不认识字,他就写了给我看。我一看就在书桌上,就拿走了。张大叔说是封应该发出去的信,他弄错了送了进来。所以求我帮他拿出去,免得惹王爷生气。”
外面的人审了又审,直到什么也问不出来为止。
里间的朱宣冷笑,这就是那位宋家表姑娘,妙姐儿念叨了的人。
哼!跑到我书桌来翻什么。信倒也不重要,重要就上了锁了。上了火漆印是因为从边界发来的。那杀才一定是在门房里呆着传信,看了还以为是什么机密。
机密信会从门房里走吗?
j细围着我转倒也不稀奇,我的j细还围着别人转呢。
母亲还说我吓着妙姐儿,朱宣又哼一声,现在站在我面前,看我怎么收拾她。
真是不懂事!朱宣喊了一声:“朱喜。”
朱喜正在自愧,怕王爷生气撵了自己,连忙进来跪下:“奴才该死!”
朱宣吩咐他:“去太夫人那里,告诉太夫人,下午不和妙姐儿出去了。天冷,让妙姐儿呆在房间里不要再出来了。”
朱喜一听还安排自己差事,心里一松,连忙答应。这就有了朱喜去太夫人那里这一出。
朱宣让人看了瑶池和孙氏,带了她们去空屋子里去。自己一个人坐在房间里。
朱喜分外愧疚,安插在书房的人都是王爷信任的人,怎么就一不小心就丢了东西。还把姑娘也扯出了。
见朱宣坐了看书,面庞如石雕一般,又上前跪了下来。
“什么事?”朱宣没有抬头。
“今天的事都是奴才的错,不关姑娘的事。宋家表姑娘进了门,就有人来找了奴才去,现在想想就是那个张泉福,他把奴才支到了门口去说话,都是奴才大意了。”
朱宣翻了一页书,道:“防不胜防。”然后又问:“刚才踢痛了?”那一脚把孙氏和瑶池吓得不轻,问什么说什么。
朱喜见问,忙低头道:“回王爷,不痛。”
“去帐房支十两银子去。”
朱喜泪流满面:“谢王爷!”擦了眼泪出去了。
太夫人房里刘妈妈走了过来,回朱宣道:“太夫人说了,姑娘不舒服,去请大夫来看了。让回王爷,这几天姑娘不上学了,也不出门会客。”
朱宣啼笑皆非,我坐在这里都没动,没怎么她啊,母亲护得过了头。难道妙姐儿听说丢了信,又哭了。他站起来道:“那我去看看。”
玉妙睡在床上肯定是睡不着的,也许是怕过了头,反而不怎么害怕了。但是还是不敢出去和太夫人说,想了几次不敢去说。
想想瑶池,象是j细?怎么看也不象,怪只怪自己带了她去表哥的书桌前翻来翻去,自己猫在桌子下面倒没有注意她什么时候拿了信走。
不一定就是重要的信吧?虽然说了是重要的。重要的信表哥会放在桌子上?玉妙突然有些感动起来,回想着朱宣对自己一直是很信任。
没上京以前,易小姨娘犯了错哭着去书房要找表哥,被朱福拦住了,春暖说朱福当时说:“书房是军机重地。。。。。。。”
难怪表哥会生自己的气,自己总是惹他生气。让春暖去到处打听,如果这么容易就被自己打听了,表哥也不用做大将军做王爷了。岂不是军机大事都被打听走了。
一直以来玉妙只在考虑朱宣给自己的感受,现在突然觉得自己给朱宣的感觉也一定很糟。
玉妙翻了个身子,脑子里又想起了瑶池,那么多人都怕表哥,不仅仅是自己。表哥会怎么样对待瑶池呢,会不会打她?
玉妙全然没有想到自己会怎样。
外面若花正在回太夫人:“听说王爷内书房里今天丢了信,上午宋家表姑娘去看姑娘来的。”
太夫人的脸色严峻起来,想了一想冷冷道:“请她不来,却主动去书房看妙姐儿。我这可怜的孩子到处有人算计着。”
吩咐道:“去喊宋家母女过来。”一个丫头出去了,再回来时回道:“她们被王爷让人看起来了,关在府里。在哪里就不知道了。”
太夫人用手指按住了额头,认真想了一想道:“快去请老侯爷来。”
老侯爷很快就来了,太夫人特意进去看了看玉妙,闭了眼睛正睡着,才出来屏退了众人,把这件事对老侯爷,然后求他:“求侯爷出个主意。儿子脾气上来,要打要骂的,我就不让妙姐儿再见他,就说。。。。就说生病了,天这么冷的,说冻着了。”又叫人去请医生来。
老侯爷也没有什么好主意,对太夫人道:“就依你。你叫人去告诉宣儿一声,他一会儿准来,我在这里等着他,看他是个什么表情。”
太夫人就走进来看玉妙,已经是醒了。坐着不安地喊了一声:“姨妈,我都听见了,都是我不小心。”
在床前坐下来,太夫人安慰她:“不要这样想,这起坏人到处都有。论责任,我也有责任,这母女两人是我和老侯爷收留下来的。”
安慰完,又掰了手教导她:“以后不可以这样了,要什么东西只管正大光明的要去,或者找我要。怎么就去你表哥那里乱翻呢。”
玉妙倒是没有哭,低了头道:“我记住了。”
正文 第七十二章,高阳(一)
有人回了:“王爷来了。”太夫人按着玉妙睡下来,交待她:“我必不让他进来看你的。你只管睡着。”
一面出来,朱宣与父亲母亲见了礼,问了一句:“什么病?”
太夫人笑道:“天天出门,早上起来就不太好,又要去上学。走来走去白冻着了,让她休养几天吧。”
朱宣道:“我去看看去。”太夫人与老侯爷一起阻拦。太夫人笑道:“我看着她刚睡下来,你去了又要坐起来,又要穿衣服,不是更添病。”
看了母亲,朱宣心里想:我看了还添病。就说道:“要不是什么要紧的病,歇一天就起来吧。明天下午去五皇子的外家,已经答应了,突然就生病,难道就不去?
我在这里等着,大夫什么时候来,我问过他再走。“
太夫人与老侯爷只能说好。
一会儿大夫来了,是位太医。太夫人陪着进去了,朱宣在门帘外走动了两步,看了父亲跟着自己,看来是怕自己进去。
就不进去了,妙姐儿不知道怎么样,身边出了j细,害怕不害怕。
太医过了许久才出来,战战兢兢写了药方,朱宣拿过来看,只是一些清热的药。太医又回他:“想是受了凉,或是冻着了。休息几天就好了。”
朱宣嗯了一声,送了太医出去,回来对父亲母亲说:“请母亲看着调养,明天是必要起来的。”
太夫人与老侯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朱宣趁机说了一句:“难道病得紧,不然我还是去看看?”还是想进去看看。
太夫人忙道:“不用了,如果明天能起来,就让她撑着起来。”
朱宣哦了一声,眼光又在门帘上留连了,又把瑶池与孙氏的事情回了一遍道:“是父亲的亲戚,母亲又收留至今,本应该送来给父母治罪,因牵涉到机密信件,儿子派人看了她们,等抓到了交递信件的人,再一并回话。”
老侯爷赶快道:“现今你在家,就你处置吧。弄清楚了再来对我说,你有事你就忙去吧。”朱宣目光又在通往内间的门帘子上看了看,才走开。
老侯爷,太夫人,和太夫人房里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老侯爷对太夫人:“这件事情你我实在面上无光,收留了几年的人,天天从没有亏待过,现在不是j细就是与j细勾搭,又是男女私相传递,传了出去竟然难听得很。”
太夫人想了刚才朱宣的神情道:“儿子并不象大动肝火的样子。也许是年龄大了,历练得性子深沉了。如果明天非要妙姐儿出去怎么办。”五皇子的外家也不能不去。
老侯爷却有别的话要说,站了门外喊了跟自己的人:“叫徐从安来,事情牵涉到妙姐儿,就是他的责任,他现是师父,让他去王爷面前领责去。”
过了半天,人才回来:“徐先生一听说了,就说,事涉到姑娘,就是他的责任。他也带了人抓去了。”那j细也眼尖,朱喜出了二门找瑶池被他看到了,他跑了。
老侯爷没有说什么,与太夫人夫妻对坐,突然唏吁,对太夫人道:“总觉得自己战场上杀人过多,宣儿也是战功封王,你我一心行善,为儿子积福,没有想到有这样一个结果。夫人,”
老侯爷对太夫人郑重道:“家务,可以理一理了。再做糊涂的好人,还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太夫人也是这样想,回了一句:“侯爷说的是。”
晚上太夫人再三命人去看了朱宣,说:“王爷在前厅与将军们喝酒,高兴得很。”
又有人回话:“j细已经抓回来了,王爷说了一声知道了,让交给了徐先生去审,他还在陪将军们。开心着呢。”
玉妙又对太夫人道:“姨妈,这事是我错了。我去对表哥认错。”难道初一躲到十五。
太夫人看了玉妙柔顺的面孔,道:“等我派了人喊他到我这里来,你向他认个错。有我呢。别怕。”
朱宣的酒一直喝到深夜,太夫人第二天醒来想想,也许不是重要的事。只能让玉妙下午跟了朱宣出去。
朱宣依然是很忙,每天象是有很多的事情要处理,太夫人亲自携了玉妙在二门内等他,过了一会儿,朱宣才大步走过来,向母亲行了礼,又看了玉妙。
今天更打扮得好看。玉妙端端正正行了礼,抬起眼睛来在他脸上看了一看。朱宣伸过手拉了她,妙姐儿一双杏子一样的眼睛,象是会说话。
太夫人没来得及交待,两个人行了礼已经出去了。
五皇子的母亲是郑贵妃,入宫也是多年,外家是光禄大夫,郑贵妃除了五皇子,还生有一女高阳公主。
朱宣一听高阳公主也来了,脸上有不易觉察的表情一闪而过没有说什么。
郑夫人带了玉妙走进去,也是嘘寒问暖的。光禄大夫郑大夫陪了朱宣在后面跟着。因为说话走在了后面。
到了正厅,大家都是一愣,正厅正中间高阳公主全付打扮,端正的坐在了上面。
玉妙看了坐在正中间的华丽女子,因学过了礼仪,由衣服辨认出来了她的身份,是一位公主。
见她面色沉沉的坐着,眼睛箭一样的射向了自己。映入脑中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应该行礼。
这是祝妈妈交待过的。
郑夫人着急了,高阳这是做什么,还给不给自己这个外婆留点面子,你让未来的南平王妃给你行礼也应该,可你不是就得罪了南平王爷。
身旁的这个小姑娘,去了哪一家都是客气地待着,不为自己想一想,也要为五皇子想一想。
又不是一定要行礼的宫中或是重地。
玉妙已经恭敬地下礼去。高阳公主的脸上带了得意,哼,如果没有你这门亲事,朱宣王爷就是我的了。
想到这一点,高阳公主并不命她起来,语气不善地问她:“你叫什么名字?”
玉妙低了头,跪在她面前,回答道:“沈玉妙。”
高阳公主冷冷道:“这是什么名字?”
大家都不说话了,这不是当众羞辱?高阳公主紧盯了跪在面前的玉妙,你敢顶我,我就收拾你。
玉妙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名字是父母所起,不合公主心意,还请担待。”
光禄大夫陪了朱宣走进来,一看就吓了一跳。忙瞪了高阳公主一眼,又瞪了郑夫人一眼,亲自来扶玉妙:“沈姑娘请起。”
朱宣目如冷水在高阳公主脸上打了个转,高阳公主觉得那目光寒透人心,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莫名的就委屈起来。
眼看了朱宣上前一步,也在高阳公主面前大礼参拜。你喜欢让人行礼,我今天给你行个够。
高阳公主嘴巴扁了又扁,泪水已经在眼睛里打转。两年没有见,去了宫里几次守候都没有看到。好不容易在这里见上一面,又这样当众羞辱于我。
室内一时冷凝,高阳公主身旁的女官赶快说了一句:“王爷请起。”朱宣站起来,扯正了衣服。光禄大夫郑大夫忙过来:“王爷请里面坐。”他还有话要和朱宣说。
朱宣站直了身子,看了看玉妙。郑夫人笑着道:“我陪着她。王爷请放心。”
说到这么明白,朱宣才对玉妙交待一句:“少吃冷的。”随了郑大夫去了。
郑夫人就瞪了高阳公主一眼,太不象话了。拉了玉妙走。正厅上只剩下正装眩目的高阳公主,怔怔流下泪来。
(求收藏,求推荐,求票票)
正文 第七十三章,高阳(二)
夜凉如水,香气扑鼻,光禄大夫家素以梅花出名。朱宣随了女官在抄手游廊里行走,不得不来见一面。这比刚才厅上对玉妙的羞辱还要棘手一些。
不过朱宣是不担心。一个心里有我的女人,不知道应付过多少。
高阳公主嘤嘤哭泣:“我是公主,让她行礼有什么不对,就是一时做错了,你为什么当面羞辱与我?”
这就是女人,自己做错了还要赖别人。到底谁在羞辱谁?
朱宣坐在她对面,循循回话:“既然行礼,当然都行礼,不然明天传出去了,不是说我对公主不敬,公主与我的面子往哪里摆,让人看着象你我生气了一样。”
这话安抚了高阳公主,她含羞看了朱宣一眼,轻声道:“王爷想得周到,是我弄错了。明天我见了沈姑娘,好好的给她赔个不是。”
“公主太多礼了,明天说明天的事好了。”朱宣这才吓了一跳,你让妙姐儿行礼不会吓到她,你再赔礼,妙姐儿就要糊涂了。
高阳公主又看了朱宣一眼:“就依王爷。”我才不要去向她赔礼呢。
朱宣含笑:“几年未见公主,公主长大了。”
高阳公主轻轻点头道:“嗯。”眼前这个男人真好看。
朱宣亦含笑:“说句不敬的话,公主小的时候上元节我还带你去观灯过,可能现在都忘了。”
怎么能忘?那是和皇兄在一起,灯下朱宣的身影从此让高阳难忘。
高阳公主有些娇滴滴的:“人家才没有忘呢。”
朱宣笑道:“如果没有忘,那就是公主长大了。上次在宫里见了皇上,提起来为公主订亲,我帐下将军无数,行军之人,俱都是粗鲁的人,又配不上公主,所以就没有敢提。”
公主不乐意了,低了头道:“我不要。”一想不对,朱宣也是行军之人,又羞怯看了朱宣一眼,低声道:“有合适的我也要。”
然后眼光炽烈地看了朱宣。
朱宣还是含笑道:“还好先来问过公主,军功升迁最快,一定要为公主挑一个好的。”
高阳公主羞羞答答看了他笑:“我只要一个。”
朱宣笑道:“当然只要一个,臣怎敢委屈公主做侧室。”
高阳公主一下了噎住了,看了朱宣慢慢又轻声哭起来,朱宣温和地道:“年龄已大,婚配成亲是人伦大事,不要哭了。”
高阳公主越发的哭起来,朱宣站了起来,躬身行了一礼:“臣去了。”
高阳公主泪眼看了他:“你,你还来看我吗?”
朱宣回身,月下微微一笑:“当然来。”只要我在京里,我天天去宫里,一不小心就要看到你。
玉妙坐在马车里,从车帘外不时打量马上的朱宣,祝妈妈跟了她去,就坐在后面笑,见她揭帘的次数多了,就提醒道:“姑娘小心吹了冷风。”
玉妙不好意思地冲她笑一笑,不再去看。今天是回来得晚,郑夫人百般的歉意,让人不好一时就走。
马车摇啊摇,玉妙慢慢打起盹,祝妈妈让她靠在了肩头,为她拉紧了斗篷。
再醒来,朱宣正把她往下抱,见她醒了,拉了她往里面走。
玉妙打了个哈欠,人清醒了许多。含糊着拉了朱宣的手道:“我要和表哥说话。”
话都说不清了,还说话。朱宣说:“明天讲。”妙姐儿不干:“明天上哪里去找表哥?”
朱宣漫声道:“好。”
两个人去了书房,玉妙坐上了锦榻,房里温暖更要打哈欠,手扶了榻上的小桌,眼睛看了一旁朱宣的大书桌,人立即就清醒了。那是自己犯案的罪证。
朱宣顺了她的眼光看过去,书桌有什么好怕的。哦,丢了东西。
清醒与困意相互交缠着出现,玉妙又打了个哈欠,努力清醒:“表哥。”
“在。”
“我错了。”
“我知道了。”
“表哥。”
“嗯。”
“你别生气。”
“好。”
玉妙睁开了睡意朦胧的眼睛,眼神一下子明亮有神。朱宣向外面喊:“来人。”
祝妈妈赶快进来。朱宣把玉妙强抱下来,交到她手里,转身往外走:“把姑娘送回去,别在我这胡闹。”
再说下去,问我高阳公主的事情,可不象摆布高阳公主那么容易了。
沈玉妙第二天弄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封信是为曹营的蒋干准备的,所以自己没挨训。
吃完了早饭,太夫人对玉妙道:“今天我有事情不在,你不要出门,就在房里呆着,一会儿文锦,书锦来陪你。”
文锦,书锦是姨娘生的女儿,起名字也没有从了太夫人生的蝉云,绿云,宝云。
玉妙看了太夫人,太夫人虽然在笑,但是眼睛里的神气不象平时一样和蔼,玉妙把话咽了下去。
又叫人来陪我,现在我害怕别人来陪我,只想一个人静静躲在哪里,不见任何人。
春暖以前还能瞎打听的时候,打听出来一堆闲言闲语。那时还在朱宣的封地。
有人犯了事拿了现银求人带来见自己,又到处打听自己几时出门去哪里。瑶池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想和她在一起,也没有机会犯这种错误。
结论:如果没有自己,瑶池还好好的做她的宋表姑娘。现在不知道表哥会如何对待她,有易姨娘的先例在那里摆着,枕边人一言不对都翻脸,寄住在王府的瑶池母女现在哪里。
记住我不能问,我不能管,不然不知道谁又要倒霉,我当自己是瘟疫。太夫人走了以后,玉妙反复地在心里给自己洗脑。
直到外面有人回:“两位姑娘来了。”
玉妙忐忑不安地站?br /gt;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第14部分阅读
欲望文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第14部分阅读
三位姑娘都出了门子,哪里能天天回来陪妙姐儿。”
刘妈妈过来笑道:“明天叫人去请宋表姑娘来。回太夫人,二姑娘请姑娘的日子是明天。”
太夫人笑了:“我知道了,对二姑娘说了要下午去了吧。”
刘妈妈笑着说:“我让人对二姑娘说了。二姑娘问为什么不能放了假来玩一天,我说了王爷说让天天上学。二姑娘才没有说什么。”
太夫人笑:“我就看不出来那个徐从安哪里好,要天天跟他学,今年春闱他自己还要背书呢。”
玉妙洗好了过来,上了床,伏在太夫人身边,说今天出门的事情,直到打哈欠睡着。
第二天玉妙上学去,太夫人还记得让人去请瑶池来。
去的人到了孙氏那里,孙氏只住了两间房,里面睡人。因来的是个丫头,就带了屋里去:“谢谢太夫人想着,瑶池生病了,是去不了。”
果然瑶池病得脸通红,昨天天冷,出门去把平日积攒的针指交给门上的张大叔,一向都是麻烦他拿出去代卖,回来就病了。
丫头可以交差了,就安慰了几句,回来对太夫人说:“确实是生病了,我亲眼看到,脸通红睡在床上。”
太夫人道:“昨天是冷,可怜我们的妙姐儿还要出门去吃饭,怎么弄了个那么冷天来请客。居然妙姐儿没有病,在家的反而病了。”
刘妈妈就笑道:“我听了跟王爷的人说,临昌侯夫人下了几次贴子来,王爷一直没有时间就回了,昨天想来是王爷也有时间,才把贴子送进来。”
太夫人微微一笑,儿子也小心着呢。就说:“是应该陪着一起去。”那起子官夫人,不是谈升官就是谈发财,和妙姐儿能谈到一起去。
让人拿了二两银子去给孙氏,给瑶池看病。让她好了再来。
玉妙在书房里,今天是朱禄在,就问他:“宋表姑娘住在哪里,带我看看去?”
朱禄害怕,那里下人房,天又冷,要是有个人生病了过给你,我就吃不了兜着走了。玉妙在面前又不能不回,笑道:“我不知道,我去给姑娘问一下。”
立刻就出去了。
因让玉妙中间休息,徐从安自己出去转了一会儿,自己也休息了一下,听见玉妙又在打听什么,就留了心。等朱禄走了,对玉妙道:“又是什么人,在这里乱打听。有时间多写几张字吧。”
就接着上课。
朱禄去找朱福问,朱福就骂他:“你随便说一下什么生病了,走亲戚了不就行了,还跑来问我,你难道不知道宋表姑娘住在哪里。”
朱禄只能笑:“福哥别生气,我只是不敢回姑娘,怕出事。不过我想宋表姑娘也不是外人,看着人也很好,我不敢带了姑娘去。福哥教我,不然让姑娘去回了太夫人,带了去,咱们就没事了。”
朱福更骂他:“就是个笨蛋。宋表姑娘当然不是外人。但是你这样教姑娘,以后别的事情姑娘事事回了太夫人,出了事情一查是你教的办法,这个责任你来担吧。”
一语提醒了朱禄,大为感激朱福,忙陪笑道:“晚上我请福哥吃饭。现在还请福哥教我,姑娘那里还等我回话呢。我怕回得不好,又要挨王爷的窝心脚。”
朱福好话也听了,又有一顿饭,福禄寿喜天天等于是一个人,两个跟了王爷出去,两个在家里。不能不帮朱禄回话。跟了朱禄往书房里来。
朱宣让人喊了徐从安说有事,临走让玉妙一个人看书,朱福对若花笑笑,大摇大摆地说:“王爷让给姑娘请安。”
带了丫头们坐在外间的若花就点点头。
朱福和朱禄进去后,因为知道玉妙的脾气好,看了看外面坐着的若花,小声道:“姑娘,宋表姑娘好象生病了。”他用了“好象”,总不能好好的咒别人生病,这样讲了玉妙应该明白。他不知道一下子让他蒙了个正着。
玉妙见朱福说话那样小声,忍不住笑,明白是瞒了外面的若花,也小声笑道:“那她住哪里?”
朱福小声地道:“姑娘快别问了,您要是知道了去看,过了病就不好。”
看他那小心的样子,玉妙忍不住格格笑了起来,见一旁站着的朱喜一旁陪笑脸不说话,就笑道:“我知道了,去吧,替我问表哥好。”
朱福与朱禄出了门,若花就笑着问他们俩:“说了什么好听话,惹得姑娘高兴?”
朱福忙对她笑:“让姑娘开心,是奴才的本份。”带了朱禄就走。若花就在后面啐:“四个人天天背地里一起淘气,今天说了句人话。”
玉妙住了笔,叹气,自己是人见人怕,怕别人过了病给自己,别人都快当自己是瘟疫了,不!只能是重感冒,人人只是笑脸相迎,有什么话都怕担责任,再想想瑶池穿了一身旧衣,人情冷暖可想而知。
徐从安倒是没忘,问朱宣:“妙姐儿什么时候遇到宋表姑娘?”
徐从安对于朱宣的家事了解得很清楚,总是上司,也要揣摩和多知道一些。
朱宣就问他:“哪里来的宋表姑娘?”徐从安笑:“王爷忘了,就是太夫人收留了老侯爷的一房远房亲戚,家里没了男人,带了一个女儿寄住在王府。”
朱宣想,这弯绕的,我面前一大堆贴子天天请,还宋表姑娘,什么表姑娘。
朱喜进来回话:“太夫人让回王爷,二姑娘下午接了姑娘去做客。”
朱宣想起来了,对朱喜道:“把那几个一起叫进来。”
福禄寿喜一起进来了,不明白是什么事。
朱宣冷了脸道:“有句话交待你们,姑娘在书房里念书,问起什么人来不要乱回不要乱带。这天气冷的很,不要大意了。”
朱禄就看朱福,还是福哥说得对。朱寿没弄明白,白陪着听了话,出来问他们三个是怎么回事。
知道后也骂朱禄:“真是笨蛋。你怎么就这么笨了。”骂得朱禄不吭声。
朱宣在里面对徐从安笑:“不想你现在对妙姐儿这样尽心,她随口一句话你也记得了。”
徐从安也笑:“这里复杂得很,我敢不替王爷分忧吗?”
朱宣两道浓眉耸起:“父亲母亲在这里住着,我不愿意惊扰到他们,能过得去我也不管了。”
隔了两天,还是太夫人想了起来,对玉妙笑道:“好孩子,你这几天别去打听瑶池了,她生病了。我让人去看过了,送了银子去。你要也生病了,你那个老虎表哥准定把你弄走住去。”
玉妙答应了,晚上伏在太夫人怀里睡不着,闷闷的情绪又上来了。偶尔爱心泛滥一下都不行,再想想老侯爷还有两个姨娘生的女儿,平时也不见。人人都躲着自己。
(申请上架,收藏不理想,求收藏,求推荐,求票票)
正文 第七十章,丢信
隔了几天,太夫人又让人去请了瑶池来。
瑶池正坐在房间里和孙氏做针线,她正房间里取绣线的。听到有人问:“表姑娘在家吗?”
孙氏就迎了上去,笑道:“是月梅姑娘。”这也是太夫人的丫头之一。
月梅就对孙氏笑道:“太夫人说请表姑娘过去坐坐,也可以陪陪沈家表姑娘。”
孙氏就歉意地道:“让太夫人这么牵挂的,瑶池这一次病得重,还没有好呢。”
房间里就传来了咳嗽声,孙氏听到了就请月梅屋里坐一下。
太夫人房里的丫头都是太夫人自己调理出来,月梅当然要进去看一下,在府里呆了这么久了,人情世故知道一些。
太夫人和妙姐儿是一心一意地想让瑶池去,如果瑶池是不敢去或是没有生病,被太夫人知道会说自己办事不力的。
月梅就笑着进了房间,瑶池睡在床上,微微地咳嗽道:“多谢太夫人,多谢姐姐跑一趟,请替我回太夫人,好了去给她请安的。”
月梅见她是真病了,又不好就走,就在床前坐了下来,笑道:“表姑娘可看医生了,今年天冷,竟病倒好许多人。”
孙氏笑道:“看过了,太夫人上次赏了二两银子给瑶池看病呢。这里病气重,姑娘外面坐会儿。”
月梅就势站了起来,安慰了瑶池几句,就笑着走出来对孙氏:“太夫人和沈家表姑娘天天想着,不想还没有好,好了就请来吧。别再让请了。”
孙氏送了月梅进来,瑶池已经起来了,对孙氏强笑道:“母亲的话我都明白的,我哪里能和她在一起玩呢。”
外面房里一个人的声音:“不是说好了,怎么又睡下了。”说话的人是门上的张大叔。
因为天天帮忙卖针指,卖的价钱也比让别人卖要好。孙氏出于感激,也经常帮他做些活计,算是有来有往,处了有几年了,张大叔不是南平王府的家生子儿,来了也有两,三年。
因为不是外人,孙氏就为难地对张大叔道:“瑶池这个孩子不懂事,遇到了沈姑娘一次,不说避开,反而和她认识了。这不,沈姑娘求了太夫人,来了两次要瑶池过去。我觉得还是不去的好。”
张大叔明白了,笑道:“一定是沈姑娘摆架子,或不好相处,不去也好。”
瑶池却说:“不是的。沈家表妹人可好了,又和气又好说话,是妈妈不让我去。”
孙氏还是为难。张大叔就笑了道:“我来找你,是把上次的钱给你收了来,你留着吧。”
说着,把上一次瑶池送来的针指卖的钱给了孙氏。
孙氏感激地收起来了,又要倒茶给张大叔。张大叔又坐了一会儿说闲话就要走,笑道:“王爷今天进宫去了,门上的人都候着呢,我回去了。”
孙氏送了张大叔,回来对瑶池道:“多亏了张大叔平时事事肯帮忙。”
玉妙正在书房里写字,徐先生最近竟是很忙,有时候讲了一会儿就让自己留下来看书写字。
表哥交待过,徐先生没有时间的时候,也要在书房里坐够时间,不许早离开。
玉妙当然乖乖照办。正写着字,听到外面若花笑着招呼:“表姑娘好。姑娘在房里写字呢。”
听了一句:“表姑娘。。。。。。”玉妙就飞快的溜下了炕,快步走出来。如果让朱宣看到,又要训她不稳重。
外面果然是瑶池。
玉妙笑道:“你来看我,进来坐一坐。”
若花觉得不好,就看了看也跟出来的朱喜,朱喜轻微摇摇头,王爷书房是不可以乱进的。
还没有阻拦,玉妙已经一把拉了瑶池上台阶,笑道:“我天天想着你呢。你病好了?”
“姑娘,”朱喜,若花一起拦着。瑶池也摇摇头道:“我不敢进去。”
玉妙好不容易见到了瑶池,哪里肯放,对若花,朱喜笑道:“不要紧的,只和她说几句话。若花姐姐,倒茶来。”
朱喜还要再拦,玉妙不高兴了。朱喜也不敢再拦了,只笑着提醒了一下:“徐先生一会儿可能会来。”王爷这几天竟然是天天进宫,说王爷要来也骗不了姑娘。
玉妙点头。
若花送茶进来,玉妙和瑶池正在描花样子,就笑笑出门坐着去了。瑶池看了玉妙描了一下,又笑道:“要是有些颜色就好了,这里是金色的,这里又是红色的。”
玉妙听她这样说,偷偷地探头到外面看了朱喜,刚好朱喜站在门口和人说话。就对瑶池招了招手道:“我知道哪里有。”
带了瑶池悄悄地猫了腰来到朱宣的书桌前,上面都是书信。玉妙蹲在桌子下面,手伸到桌子上面去摸印彩。
描完了花样子,瑶池就回去了,她见了玉妙也是发自内心的开心,临走时依依不舍地道:“我明天再来看你。”
玉妙说好,而且保证:“徐先生这几天都经常不在的,你明天来估计他也不在,他不在你就可以再进来和我玩了。”
瑶池答应了回去。
玉妙放了学回去吃饭,太夫人每天看着她吃饭,调理她的饮食,玉妙边吃边问:“下午又要出去吗?”这几天竟然是天天有请客的。
表哥上午去宫里,下午就陪了自己出去。太夫人笑着道:“天天都有。你吃完了睡一会儿去,到时间了我叫你起来。”
玉妙答应了,刚吃完饭,正在吃茶,外面丫头回道:“朱喜来了。”
朱喜走进来对太夫人行礼,神色不改道:“王爷说了下午有事,不出去了,再者姑娘这几天出门一定累了。就在太夫人房里玩一会儿,不要再出来了。”
玉妙连忙答应。太夫人就高兴了,对玉妙说:“天天出去有什么好玩的。天冷还是在家里。”
就让玉妙去睡午觉。玉妙刚睡下来,突然想起来描的花样子还在书包里,要拿出来。就下了床披了衣服走到挂了厚厚锦帘的门边,正在揭帘子,听外面有人回太夫人:“太夫人,听说王爷书房里丢了重要的书信。王爷正在严查是谁?”
玉妙讶然,是内书房还是外书房,重要的书信应该是放在内书房,平时只有自己去。不,玉妙沉默了,今天去了瑶池,自己还带了她去表哥的书桌前偷印彩。
。。。。。。。。而且是,瑶池建议找一些金色,红色的颜色的。。。。。。。。
玉妙站在门边继续听下去,太夫人也紧张了,声音都能听得出来道:“是内书房还是外书房?”
来人回答:“是内书房。”太夫人往通往里间的门看了看,妙姐儿正在睡觉。就放低了声音道:“内书房平时只有妙姐儿,徐先生去,这两个都不是j细。”房间里的人就笑了。
太夫人倒不笑,颦了眉道:“再去打听着,有什么消息快来问。”打听的人去了。
玉妙站在门边又听了太夫人道:“不要告诉妙姐儿,别吓着这个孩子。”
玉妙呆了一会儿,轻手轻脚地回到了床上,难道是瑶池。。。。。。。。
(求收藏,求推荐,求票票)
正文 第七十一章,审讯
朱宣此时正坐在书房的里间,听着外面审人。
外面站了朱福朱喜,还有几个如狼似虎的管事的,都是朱宣的心腹人。
地上跪了孙氏和瑶池。
朱喜机灵,在瑶池走后就到书房检查了一下往来信件,果然丢了东西。一封打了火漆印的密件是前几天刚呈给王爷的,王爷已经看过就放到桌上,说要回信的。
朱喜记得很清楚,一丢就能发现。
朱喜立即去追瑶池,瑶池不在房间里。孙氏看了朱喜神色,虽然笑嘻嘻,还是有几分郑重。
平时也知道这都是朱宣的贴身亲信,忙客气地问什么事?
还想着,难道是沈姑娘又要来找瑶池,忙带了朱喜去找。
正遇到瑶池从二门外走进来,一见朱喜,脸上就变了颜色。朱喜何等的机灵一看正着,忙迎上去笑道:“太夫人和姑娘让请了去吃午饭。”
路上又问瑶池去了哪里,瑶池只是不说话,倒只有孙氏和朱喜对答。
心急如焚的朱喜把两个带了书房里,立即锁了起来。朱福也来了,一听大惊失色,一面找人去宫门外候着找王爷。
一面带了管事的进来审人。
瑶池先还是不说,审人的都是久跟了朱宣的人,几鞭子打下来,瑶池就什么都说了。
原来是守门的张大叔让瑶池去拿的。孙氏立时大哭起来。
外面传来靴声,朱喜看了一下,道:“王爷来了。”朱宣已经进来了,脸色冷冷地看了房里的人。让众人都打了一个寒噤。
事情出在朱喜当班的时候,朱喜虽然害怕也不敢躲,跪了下来连连认错:“都是奴才大意了。”
朱宣一脚把朱喜踢出几步远,朱喜忍了痛又膝行过来求饶。孙氏与瑶池已经吓得不敢哭。
朱宣从牙齿缝里迸出了一个字:“审!”就进了里间。
朱福跟进去跪下:“王爷,刚审出来是守门的张泉福,奴才这就带人去拿他去。”
“去!”朱宣又是一个字。朱福带了几个在外面守着的人飞跑了去拿人。
外面的人再也不用鞭子,就问了个一清二楚。
“在府里住着,吃着王爷的,喝着王爷的,为什么要吃里爬外,那个张大叔是你什么人?”
然后是刚才跪在地上那个女孩的声音,已经是吓得不轻,听起来倒不象是个常作这个的j细:“张大叔平时帮我们买东西,卖我和娘做的针指。”
“还有谁帮你们买卖东西?”
“再没有别人,我再也不敢了。”女孩又大哭起来。被大声喝止住了:“回话!”
女孩又颤抖着声音道:“只有他了,他来了府里有几年了,找他卖针指会比别人价格好一点。”
“是怎么进来的?”
女孩颤抖道:“是。。。。。。我看到沈家表妹在”脸上立即挨了“啪,啪”两巴掌。又被人喝止:“说话恭敬些!”又是一声:“回话!”
“是,是我看到沈姑娘在书房里,张大叔又对我说这几天王爷在宫里,我就来看沈姑娘。太夫人的丫头若花认识我,问我作什么。我说找沈姑娘。沈姑娘就请了我进去。”
外面的人听到翻出了玉妙也是继续问下去:“信是怎么拿的?”
“我和沈姑娘描花样子来,我对她说要些有颜色的,她就带了我到王爷的书桌上拿,我趁她不注意就把信拿走了。”
“为什么只拿这一封不拿别的?”
“张大叔事先对我说了信的样子,我不认识字,他就写了给我看。我一看就在书桌上,就拿走了。张大叔说是封应该发出去的信,他弄错了送了进来。所以求我帮他拿出去,免得惹王爷生气。”
外面的人审了又审,直到什么也问不出来为止。
里间的朱宣冷笑,这就是那位宋家表姑娘,妙姐儿念叨了的人。
哼!跑到我书桌来翻什么。信倒也不重要,重要就上了锁了。上了火漆印是因为从边界发来的。那杀才一定是在门房里呆着传信,看了还以为是什么机密。
机密信会从门房里走吗?
j细围着我转倒也不稀奇,我的j细还围着别人转呢。
母亲还说我吓着妙姐儿,朱宣又哼一声,现在站在我面前,看我怎么收拾她。
真是不懂事!朱宣喊了一声:“朱喜。”
朱喜正在自愧,怕王爷生气撵了自己,连忙进来跪下:“奴才该死!”
朱宣吩咐他:“去太夫人那里,告诉太夫人,下午不和妙姐儿出去了。天冷,让妙姐儿呆在房间里不要再出来了。”
朱喜一听还安排自己差事,心里一松,连忙答应。这就有了朱喜去太夫人那里这一出。
朱宣让人看了瑶池和孙氏,带了她们去空屋子里去。自己一个人坐在房间里。
朱喜分外愧疚,安插在书房的人都是王爷信任的人,怎么就一不小心就丢了东西。还把姑娘也扯出了。
见朱宣坐了看书,面庞如石雕一般,又上前跪了下来。
“什么事?”朱宣没有抬头。
“今天的事都是奴才的错,不关姑娘的事。宋家表姑娘进了门,就有人来找了奴才去,现在想想就是那个张泉福,他把奴才支到了门口去说话,都是奴才大意了。”
朱宣翻了一页书,道:“防不胜防。”然后又问:“刚才踢痛了?”那一脚把孙氏和瑶池吓得不轻,问什么说什么。
朱喜见问,忙低头道:“回王爷,不痛。”
“去帐房支十两银子去。”
朱喜泪流满面:“谢王爷!”擦了眼泪出去了。
太夫人房里刘妈妈走了过来,回朱宣道:“太夫人说了,姑娘不舒服,去请大夫来看了。让回王爷,这几天姑娘不上学了,也不出门会客。”
朱宣啼笑皆非,我坐在这里都没动,没怎么她啊,母亲护得过了头。难道妙姐儿听说丢了信,又哭了。他站起来道:“那我去看看。”
玉妙睡在床上肯定是睡不着的,也许是怕过了头,反而不怎么害怕了。但是还是不敢出去和太夫人说,想了几次不敢去说。
想想瑶池,象是j细?怎么看也不象,怪只怪自己带了她去表哥的书桌前翻来翻去,自己猫在桌子下面倒没有注意她什么时候拿了信走。
不一定就是重要的信吧?虽然说了是重要的。重要的信表哥会放在桌子上?玉妙突然有些感动起来,回想着朱宣对自己一直是很信任。
没上京以前,易小姨娘犯了错哭着去书房要找表哥,被朱福拦住了,春暖说朱福当时说:“书房是军机重地。。。。。。。”
难怪表哥会生自己的气,自己总是惹他生气。让春暖去到处打听,如果这么容易就被自己打听了,表哥也不用做大将军做王爷了。岂不是军机大事都被打听走了。
一直以来玉妙只在考虑朱宣给自己的感受,现在突然觉得自己给朱宣的感觉也一定很糟。
玉妙翻了个身子,脑子里又想起了瑶池,那么多人都怕表哥,不仅仅是自己。表哥会怎么样对待瑶池呢,会不会打她?
玉妙全然没有想到自己会怎样。
外面若花正在回太夫人:“听说王爷内书房里今天丢了信,上午宋家表姑娘去看姑娘来的。”
太夫人的脸色严峻起来,想了一想冷冷道:“请她不来,却主动去书房看妙姐儿。我这可怜的孩子到处有人算计着。”
吩咐道:“去喊宋家母女过来。”一个丫头出去了,再回来时回道:“她们被王爷让人看起来了,关在府里。在哪里就不知道了。”
太夫人用手指按住了额头,认真想了一想道:“快去请老侯爷来。”
老侯爷很快就来了,太夫人特意进去看了看玉妙,闭了眼睛正睡着,才出来屏退了众人,把这件事对老侯爷,然后求他:“求侯爷出个主意。儿子脾气上来,要打要骂的,我就不让妙姐儿再见他,就说。。。。就说生病了,天这么冷的,说冻着了。”又叫人去请医生来。
老侯爷也没有什么好主意,对太夫人道:“就依你。你叫人去告诉宣儿一声,他一会儿准来,我在这里等着他,看他是个什么表情。”
太夫人就走进来看玉妙,已经是醒了。坐着不安地喊了一声:“姨妈,我都听见了,都是我不小心。”
在床前坐下来,太夫人安慰她:“不要这样想,这起坏人到处都有。论责任,我也有责任,这母女两人是我和老侯爷收留下来的。”
安慰完,又掰了手教导她:“以后不可以这样了,要什么东西只管正大光明的要去,或者找我要。怎么就去你表哥那里乱翻呢。”
玉妙倒是没有哭,低了头道:“我记住了。”
正文 第七十二章,高阳(一)
有人回了:“王爷来了。”太夫人按着玉妙睡下来,交待她:“我必不让他进来看你的。你只管睡着。”
一面出来,朱宣与父亲母亲见了礼,问了一句:“什么病?”
太夫人笑道:“天天出门,早上起来就不太好,又要去上学。走来走去白冻着了,让她休养几天吧。”
朱宣道:“我去看看去。”太夫人与老侯爷一起阻拦。太夫人笑道:“我看着她刚睡下来,你去了又要坐起来,又要穿衣服,不是更添病。”
看了母亲,朱宣心里想:我看了还添病。就说道:“要不是什么要紧的病,歇一天就起来吧。明天下午去五皇子的外家,已经答应了,突然就生病,难道就不去?
我在这里等着,大夫什么时候来,我问过他再走。“
太夫人与老侯爷只能说好。
一会儿大夫来了,是位太医。太夫人陪着进去了,朱宣在门帘外走动了两步,看了父亲跟着自己,看来是怕自己进去。
就不进去了,妙姐儿不知道怎么样,身边出了j细,害怕不害怕。
太医过了许久才出来,战战兢兢写了药方,朱宣拿过来看,只是一些清热的药。太医又回他:“想是受了凉,或是冻着了。休息几天就好了。”
朱宣嗯了一声,送了太医出去,回来对父亲母亲说:“请母亲看着调养,明天是必要起来的。”
太夫人与老侯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朱宣趁机说了一句:“难道病得紧,不然我还是去看看?”还是想进去看看。
太夫人忙道:“不用了,如果明天能起来,就让她撑着起来。”
朱宣哦了一声,眼光又在门帘上留连了,又把瑶池与孙氏的事情回了一遍道:“是父亲的亲戚,母亲又收留至今,本应该送来给父母治罪,因牵涉到机密信件,儿子派人看了她们,等抓到了交递信件的人,再一并回话。”
老侯爷赶快道:“现今你在家,就你处置吧。弄清楚了再来对我说,你有事你就忙去吧。”朱宣目光又在通往内间的门帘子上看了看,才走开。
老侯爷,太夫人,和太夫人房里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老侯爷对太夫人:“这件事情你我实在面上无光,收留了几年的人,天天从没有亏待过,现在不是j细就是与j细勾搭,又是男女私相传递,传了出去竟然难听得很。”
太夫人想了刚才朱宣的神情道:“儿子并不象大动肝火的样子。也许是年龄大了,历练得性子深沉了。如果明天非要妙姐儿出去怎么办。”五皇子的外家也不能不去。
老侯爷却有别的话要说,站了门外喊了跟自己的人:“叫徐从安来,事情牵涉到妙姐儿,就是他的责任,他现是师父,让他去王爷面前领责去。”
过了半天,人才回来:“徐先生一听说了,就说,事涉到姑娘,就是他的责任。他也带了人抓去了。”那j细也眼尖,朱喜出了二门找瑶池被他看到了,他跑了。
老侯爷没有说什么,与太夫人夫妻对坐,突然唏吁,对太夫人道:“总觉得自己战场上杀人过多,宣儿也是战功封王,你我一心行善,为儿子积福,没有想到有这样一个结果。夫人,”
老侯爷对太夫人郑重道:“家务,可以理一理了。再做糊涂的好人,还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太夫人也是这样想,回了一句:“侯爷说的是。”
晚上太夫人再三命人去看了朱宣,说:“王爷在前厅与将军们喝酒,高兴得很。”
又有人回话:“j细已经抓回来了,王爷说了一声知道了,让交给了徐先生去审,他还在陪将军们。开心着呢。”
玉妙又对太夫人道:“姨妈,这事是我错了。我去对表哥认错。”难道初一躲到十五。
太夫人看了玉妙柔顺的面孔,道:“等我派了人喊他到我这里来,你向他认个错。有我呢。别怕。”
朱宣的酒一直喝到深夜,太夫人第二天醒来想想,也许不是重要的事。只能让玉妙下午跟了朱宣出去。
朱宣依然是很忙,每天象是有很多的事情要处理,太夫人亲自携了玉妙在二门内等他,过了一会儿,朱宣才大步走过来,向母亲行了礼,又看了玉妙。
今天更打扮得好看。玉妙端端正正行了礼,抬起眼睛来在他脸上看了一看。朱宣伸过手拉了她,妙姐儿一双杏子一样的眼睛,象是会说话。
太夫人没来得及交待,两个人行了礼已经出去了。
五皇子的母亲是郑贵妃,入宫也是多年,外家是光禄大夫,郑贵妃除了五皇子,还生有一女高阳公主。
朱宣一听高阳公主也来了,脸上有不易觉察的表情一闪而过没有说什么。
郑夫人带了玉妙走进去,也是嘘寒问暖的。光禄大夫郑大夫陪了朱宣在后面跟着。因为说话走在了后面。
到了正厅,大家都是一愣,正厅正中间高阳公主全付打扮,端正的坐在了上面。
玉妙看了坐在正中间的华丽女子,因学过了礼仪,由衣服辨认出来了她的身份,是一位公主。
见她面色沉沉的坐着,眼睛箭一样的射向了自己。映入脑中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应该行礼。
这是祝妈妈交待过的。
郑夫人着急了,高阳这是做什么,还给不给自己这个外婆留点面子,你让未来的南平王妃给你行礼也应该,可你不是就得罪了南平王爷。
身旁的这个小姑娘,去了哪一家都是客气地待着,不为自己想一想,也要为五皇子想一想。
又不是一定要行礼的宫中或是重地。
玉妙已经恭敬地下礼去。高阳公主的脸上带了得意,哼,如果没有你这门亲事,朱宣王爷就是我的了。
想到这一点,高阳公主并不命她起来,语气不善地问她:“你叫什么名字?”
玉妙低了头,跪在她面前,回答道:“沈玉妙。”
高阳公主冷冷道:“这是什么名字?”
大家都不说话了,这不是当众羞辱?高阳公主紧盯了跪在面前的玉妙,你敢顶我,我就收拾你。
玉妙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名字是父母所起,不合公主心意,还请担待。”
光禄大夫陪了朱宣走进来,一看就吓了一跳。忙瞪了高阳公主一眼,又瞪了郑夫人一眼,亲自来扶玉妙:“沈姑娘请起。”
朱宣目如冷水在高阳公主脸上打了个转,高阳公主觉得那目光寒透人心,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莫名的就委屈起来。
眼看了朱宣上前一步,也在高阳公主面前大礼参拜。你喜欢让人行礼,我今天给你行个够。
高阳公主嘴巴扁了又扁,泪水已经在眼睛里打转。两年没有见,去了宫里几次守候都没有看到。好不容易在这里见上一面,又这样当众羞辱于我。
室内一时冷凝,高阳公主身旁的女官赶快说了一句:“王爷请起。”朱宣站起来,扯正了衣服。光禄大夫郑大夫忙过来:“王爷请里面坐。”他还有话要和朱宣说。
朱宣站直了身子,看了看玉妙。郑夫人笑着道:“我陪着她。王爷请放心。”
说到这么明白,朱宣才对玉妙交待一句:“少吃冷的。”随了郑大夫去了。
郑夫人就瞪了高阳公主一眼,太不象话了。拉了玉妙走。正厅上只剩下正装眩目的高阳公主,怔怔流下泪来。
(求收藏,求推荐,求票票)
正文 第七十三章,高阳(二)
夜凉如水,香气扑鼻,光禄大夫家素以梅花出名。朱宣随了女官在抄手游廊里行走,不得不来见一面。这比刚才厅上对玉妙的羞辱还要棘手一些。
不过朱宣是不担心。一个心里有我的女人,不知道应付过多少。
高阳公主嘤嘤哭泣:“我是公主,让她行礼有什么不对,就是一时做错了,你为什么当面羞辱与我?”
这就是女人,自己做错了还要赖别人。到底谁在羞辱谁?
朱宣坐在她对面,循循回话:“既然行礼,当然都行礼,不然明天传出去了,不是说我对公主不敬,公主与我的面子往哪里摆,让人看着象你我生气了一样。”
这话安抚了高阳公主,她含羞看了朱宣一眼,轻声道:“王爷想得周到,是我弄错了。明天我见了沈姑娘,好好的给她赔个不是。”
“公主太多礼了,明天说明天的事好了。”朱宣这才吓了一跳,你让妙姐儿行礼不会吓到她,你再赔礼,妙姐儿就要糊涂了。
高阳公主又看了朱宣一眼:“就依王爷。”我才不要去向她赔礼呢。
朱宣含笑:“几年未见公主,公主长大了。”
高阳公主轻轻点头道:“嗯。”眼前这个男人真好看。
朱宣亦含笑:“说句不敬的话,公主小的时候上元节我还带你去观灯过,可能现在都忘了。”
怎么能忘?那是和皇兄在一起,灯下朱宣的身影从此让高阳难忘。
高阳公主有些娇滴滴的:“人家才没有忘呢。”
朱宣笑道:“如果没有忘,那就是公主长大了。上次在宫里见了皇上,提起来为公主订亲,我帐下将军无数,行军之人,俱都是粗鲁的人,又配不上公主,所以就没有敢提。”
公主不乐意了,低了头道:“我不要。”一想不对,朱宣也是行军之人,又羞怯看了朱宣一眼,低声道:“有合适的我也要。”
然后眼光炽烈地看了朱宣。
朱宣还是含笑道:“还好先来问过公主,军功升迁最快,一定要为公主挑一个好的。”
高阳公主羞羞答答看了他笑:“我只要一个。”
朱宣笑道:“当然只要一个,臣怎敢委屈公主做侧室。”
高阳公主一下了噎住了,看了朱宣慢慢又轻声哭起来,朱宣温和地道:“年龄已大,婚配成亲是人伦大事,不要哭了。”
高阳公主越发的哭起来,朱宣站了起来,躬身行了一礼:“臣去了。”
高阳公主泪眼看了他:“你,你还来看我吗?”
朱宣回身,月下微微一笑:“当然来。”只要我在京里,我天天去宫里,一不小心就要看到你。
玉妙坐在马车里,从车帘外不时打量马上的朱宣,祝妈妈跟了她去,就坐在后面笑,见她揭帘的次数多了,就提醒道:“姑娘小心吹了冷风。”
玉妙不好意思地冲她笑一笑,不再去看。今天是回来得晚,郑夫人百般的歉意,让人不好一时就走。
马车摇啊摇,玉妙慢慢打起盹,祝妈妈让她靠在了肩头,为她拉紧了斗篷。
再醒来,朱宣正把她往下抱,见她醒了,拉了她往里面走。
玉妙打了个哈欠,人清醒了许多。含糊着拉了朱宣的手道:“我要和表哥说话。”
话都说不清了,还说话。朱宣说:“明天讲。”妙姐儿不干:“明天上哪里去找表哥?”
朱宣漫声道:“好。”
两个人去了书房,玉妙坐上了锦榻,房里温暖更要打哈欠,手扶了榻上的小桌,眼睛看了一旁朱宣的大书桌,人立即就清醒了。那是自己犯案的罪证。
朱宣顺了她的眼光看过去,书桌有什么好怕的。哦,丢了东西。
清醒与困意相互交缠着出现,玉妙又打了个哈欠,努力清醒:“表哥。”
“在。”
“我错了。”
“我知道了。”
“表哥。”
“嗯。”
“你别生气。”
“好。”
玉妙睁开了睡意朦胧的眼睛,眼神一下子明亮有神。朱宣向外面喊:“来人。”
祝妈妈赶快进来。朱宣把玉妙强抱下来,交到她手里,转身往外走:“把姑娘送回去,别在我这胡闹。”
再说下去,问我高阳公主的事情,可不象摆布高阳公主那么容易了。
沈玉妙第二天弄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封信是为曹营的蒋干准备的,所以自己没挨训。
吃完了早饭,太夫人对玉妙道:“今天我有事情不在,你不要出门,就在房里呆着,一会儿文锦,书锦来陪你。”
文锦,书锦是姨娘生的女儿,起名字也没有从了太夫人生的蝉云,绿云,宝云。
玉妙看了太夫人,太夫人虽然在笑,但是眼睛里的神气不象平时一样和蔼,玉妙把话咽了下去。
又叫人来陪我,现在我害怕别人来陪我,只想一个人静静躲在哪里,不见任何人。
春暖以前还能瞎打听的时候,打听出来一堆闲言闲语。那时还在朱宣的封地。
有人犯了事拿了现银求人带来见自己,又到处打听自己几时出门去哪里。瑶池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想和她在一起,也没有机会犯这种错误。
结论:如果没有自己,瑶池还好好的做她的宋表姑娘。现在不知道表哥会如何对待她,有易姨娘的先例在那里摆着,枕边人一言不对都翻脸,寄住在王府的瑶池母女现在哪里。
记住我不能问,我不能管,不然不知道谁又要倒霉,我当自己是瘟疫。太夫人走了以后,玉妙反复地在心里给自己洗脑。
直到外面有人回:“两位姑娘来了。”
玉妙忐忑不安地站?br /gt;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第14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