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名门妾室

分卷阅读157

    名门妾室 作者:鸿影长空

    来看过定下的。后来一直是颜锦鹏夫妻俩和韩氏大哥在这边监工建造。

    现在,看到宅院造得这么好,玉栋和玉秀俩相视一笑,都很满意。

    颜锦鹏一家和韩氏大哥家原本是住在离田庄有段路的山脚,这宅院盖好后,玉栋和玉秀就让他们住了前院的一套小院。

    玉淑和玉梁还是第一次看造好的宅院,看这些新房子,玉梁看没个院落都没名字,商量着应该给这些院落题名啥的。

    “现在急什么,等以后哥和小四功名上再进一步,到时再给这些院落题名。”玉秀希望,以后玉栋和玉梁中了进士,再来题名,那才更荣耀呢。

    玉淑一想也是,“小四,等这次京里回来,你用花鸟字来题名,让大家都见识一下才好呢。”

    大姐二姐都这么说,玉梁当然也觉得好。

    四个人在田庄歇下后,玉淑和玉梁在田庄里玩,玉栋和玉秀特意到放粮食的粮仓那里转了一圈。

    砚山这边的粮仓分了两处地方,田庄西院的粮仓是放自家田里出产的粮食的。还有一处粮仓,却是和沈家合做粮食生意而建的。

    这处粮仓建在砚山上,地方隐蔽,通风防潮。最妙的是,这处山坳狭窄,山路只容一辆马车跑动。只要让人在山路口守着,就不怕有人偷粮食。

    玉秀干过农活上山下地都干过,所以,颜锦鹏带路,她和玉栋一样,步行走过来。

    三人看了粮仓,又爬到砚山上看。

    现在,站在砚山上往西北方看就能看到兰江,而这中间隔着的几十里路,触目所及,几乎都是颜家的田地了。

    这边地光人稀,玉秀又让颜锦鹏不要吝惜银子。所以,这地买起来很顺利。

    有些人家,卖了地后,索性还签了身契,就托庇在颜家门下。尤其是去年玉栋中了武解元,今年玉梁接到圣旨后,签身契的人家更多了。

    这附近还有村子,大半村人都是颜家的佃户或长年。

    靠近兰江那边,现在有个简易码头,只用木板搭了停船的地方。

    这地方,如今没打算开工,玉秀和沈莛都觉得,等蜀中局势稳定后再开建才好。

    颜锦鹏满脸自豪地说完田地,指着脚下的砚山说,“栋儿,秀秀,这里的田好歹有些出产。这山就差远了,山地太瘦土太松,种果树都不行。现在养些松树、樟树,回头卖木料。”

    他对这么一片山却没多少出产,觉得很惭愧,叫了很多人商量过,大家都没啥法子。

    他一直觉得玉秀买这地,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贪便宜被人骗了。这山都是石头,只能长长灌木矮树,连养草放牛羊都不行。

    玉栋看砚山这土质,也想不出办法,“只能先养着吧,也是奇怪了,你看那边的几个山头,怎么就这山,地这么瘦呢。”

    玉秀看着脚下的石头,只觉得自己透过石头看到了满地金银,没两眼放光都是她压抑住了。

    她不能说脚下踩着的可是宝地,只好安慰颜锦鹏,“二堂哥,没事。这些田地有出产就好了,这山就看好了,不要让别人动,我们先种树养上两年,兴许过两年土质好了,还有别的法子呢。”

    颜锦鹏点点头,也只能这样了。

    晚上,韩氏亲自下厨做饭,玉栋四个和颜锦鹏一家一起,吃了一顿饭。

    在砚山住了一晚,他们换船顺兰江而上,再到官道换马车到青州。

    ☆、283章 青州唐府

    青州,是从南方到北方的第一座大城,可以说是北地门户之一。

    说起来和明州府这边,只隔了一座砚山,一条兰江,南北差异却很明显。

    玉栋一行人弃船上岸,坐上马车后,再看沿路景致,已经不同了。两边不再有触手可及的青山绿水,平原越来越多。

    坐着马车在官道上又行了近一个时辰,远远看到有人在官道边招手,走近看,原来是正月里来过颜家的那位唐府管事。

    那管事跑上来,“远远看着像颜大爷,就招手了,幸好小的没认错。我家老太爷在家等急了,怕您几位路上有事,让小的来路上迎一迎呢。”

    昨日颜家就安排人先到青州唐府报信,说今天会到。唐赫章接到报信后,一早就在家等着了。眼看着过了中午人还没到,他不放心了,派了管事出城来看。

    这管事也是性急的,出了城等了半日,看人还还没到,就想着往前迎一迎。这往前迎再往前迎,他带着两个小厮,一迎居然就迎出来几十里路。

    那管事向玉栋行礼后,又到马车前向玉梁和玉秀玉淑行礼,玉秀让双喜给了赏钱。

    那管事正月去过颜家,知道颜家大娘子给起赏钱一向大方,叩谢后就跟在马车边走,顺便给玉秀三个说说青州的风俗人情。

    玉秀隔着马车,听那管事说青州哪里的景致好,街上卖些什么东西等等。

    玉梁插嘴问道,“唐管事,先生现在在家忙不?”唐赫章当初说过年后还打算回王府田庄住的,后来却一直没提了。

    唐管事叹了口气,“老太爷上个月生了场病,精神有些不济。”

    “先生怎么会生病了?”

    “这……这小的可不知道了。不过二爷不是外人,小的就实话说了。老太爷身子一向挺强健的,就是大老爷……哎,老太爷很生气,就病了一场,这些日子身子才好了。”唐管事可能也憋久了,本来不想说,又忍不住提了两句。

    唐赫章年前回来时提过大儿子在蜀中任知县的事,管事又说是因为大老爷才病的,玉秀没再多问,父子之间的事,总是不足为外人道的。

    唐管事既然敢在他们面前露口风,唐赫章必然是没对他们封口。若有什么事,或许到了唐府就知道了。

    玉栋听说唐赫章病了一场,心里挂念,一群人催马快走。

    很快,就看到一座巍峨大城伫立前方。

    城池高耸,就好像一只巨兽蹲守在官道旁。

    城池左右两边还可见山川连绵,这城池又像一个巨人,而两边远处的青山,就像是两条手臂,将南北来客给阻隔开了。

    青州是从南到北的第一道门户,南北商业汇聚,人来人往很是繁华。这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城池修筑得很坚固。

    那城墙,看着就得有三四丈高,城楼高耸。走到城门口,看那城墙厚度也有二长多宽。城墙上下都守着官兵,城门口十来个官兵站立,往来行人都要检查一二。

    唐家是青州城的大户,那些官兵显然也认识唐府的这位管事。

    管事上前跟城门口的几位官兵打个招呼,洪伯又塞了些钱只说给他们买些酒喝。

    那些官兵听说第一辆马车里坐的是女眷,也就略过不查了。后面几辆马车,一辆坐着双喜双庆和柳絮几个,还有几辆都是装的东西。这些官兵也就粗略看一眼,抬手放行了。

    马车进城时,遇上一队官兵打马往城门口而去。洪伯一见为首的人,瞪大了眼睛。

    与他坐一辆马车的赵全生看他神色不对,不由奇怪,“洪伯,您老是看到什么了?”

    洪伯回过神,摇头说,“没事没事,看错了。”

    他说着坐回马车内,放下车门帘,再也没向外看过一眼。

    赵全生看他那样,有点担心,可洪伯都说没事了,他也不好多说。

    进城后,唐管事在马车前带路,沿着城内主街一路往北。

    很快,就看到一座宅子,大门口上挂着大大的“唐府”匾额。

    玉栋下马后,正犹豫着是让玉秀三个这里下车还是怎么走,唐管事已经让人将马车赶到二门去,“老太爷吩咐过,来了就到二门再下马车。”

    进了内堂,唐赫章已经等在那里了,看到他们四个,笑得脸上皱纹都舒展了,“一路累了吧?我让人收拾了一个院子,你们就在家里住几天吧。”

    “我们叫人去订了客房……”玉栋和玉秀来时就商量过,想着到青州城后就直接住客栈,省的太叨扰唐府。

    唐赫章一听就不答应了,“到先生这还住什么客栈。府里有的是房间,只管住就是。玉梁那几个师兄都不在府里,你们住进来,家里也热闹一下。”

    趁着他们说话的功夫,玉秀三个下了马车。

    玉秀抬眼看唐赫章,唐赫章粗看还是清瘦面容、身姿挺直。可仔细看,他头发明显更花白了,面容带着一丝憔悴,眼神浑浊了些,眼底还有红血丝。一直挺直的背,也有些佝偻了。

    看唐赫章这样,显然是有心事没休息好。

    玉秀看堂上只有唐赫章一个人,不由有点奇怪。前世,她到唐府时,唐大公子是陪着唐赫章住在家里的。

    唐赫章养了三个儿子,除了大公子在蜀中做知县外,二公子和三公子一个在南边做知县,还有一个做处州司马。

    唐赫章年前回来时,曾提过要让唐大公子回来,这是还未从蜀中回来吗?

    对于唐大公子,众人口中的大老爷,玉秀印象并不好。

    前世,唐赫章去世后,他将自己转送给上司谋升迁。子送父妾,毫无廉耻。

    唐赫章回来时,玉秀猜想他是要将大儿子从蜀中叫回来,看样子,唐大老爷没有听老父的话。

    门前不是说话的地方,玉秀也未多说,行礼问安之后,跟着玉栋他们进了内院。

    唐府里三位老爷都不在家,内院几乎是空的,除了唐赫章一个,再没别的主人了。

    唐赫章让人将内院一幢客院收拾了,让颜家兄妹四人住,家里没女眷,玉栋和玉梁年纪又不大,也就不避忌了。

    ☆、284章 忠言逆耳

    唐赫章对于颜家兄妹,本就视如自家子弟一样,现在看到他们,更是高兴。

    玉栋四个安顿好后,就来到唐府花园的凉亭,唐赫章让人摆了茶点,让他们四个一起坐着赏景。

    玉秀看凉亭边放着茶具,笑着说,“我来给先生烹茶吧。”说着,她熟门熟路地生火,从边上的木桶里舀了一茶壶水,将茶壶放到泥炉上慢慢烧着。

    “淑儿,快把我们给先生带的茶拿过来。”玉秀这次出发,自然带了不少茶叶。

    玉淑答应一声,回院里找出送给唐赫章的茶叶礼物,又拿了一罐陈皮蜜饯过来,都放到凉亭桌上。

    “先生,您咳嗽有没有好点?”玉梁看到玉淑拿着的蜜饯罐子,跑过去接了捧放到唐赫章面前的石桌上,关心地说,“我大姐说先生换季时容易咳嗽,特意又带了一罐过来。”

    玉梁一说咳嗽,玉栋关心地看着唐赫章,“您脸色看着不是很好,是没歇好吗?”

    唐赫章看他们四个满脸关切地看着自己,心中一暖,想起远在蜀中的大儿子,不由又叹了口气。

    他年前回到青州后,写信想让大儿子辞官回家,可唐知县不愿意。上月,唐大老爷送家书回来,居然是一封滕王的手书,滕王信中言辞切切,只说钦慕唐赫章才华、有意请他入蜀中为幕僚。

    唐大老爷在家书中,还说滕王对自己甚是重用,请父亲入蜀中父子团圆、共同为滕王大业效力云云。

    唐赫章没想到自己对大儿子千劝万劝,大

    恋耽美
Back to Top